入学准备与注意力

2021-05-18 入学准备与注意力 童话故事想象力创造力 胎教注意事项

家长要学会转移宝宝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把握5原则

提前打好“预防针”

让宝宝突然中断手头的活动,会很痛苦,因此不妨提前给宝宝“打预防针”,如“宝宝不能再玩了,要赶快收拾玩具了。”通过这样的过渡,宝宝会慢慢适应的。

慢慢来

让宝宝改变一个固执的习惯通常要花几个星期的时间,这事急不得。如果慢慢来,你会发现一切会更好掌控。

巧妙奖励

当宝宝中止或停止某一行为时,就给宝宝画上一颗五角星,当五角星累计到3颗的时候,适当地给予物质奖励,如一本漫画书、去游泳等。宝宝会很喜欢这样的方式,自然心甘情愿完成任务。

不要心软

如果宝宝变得沮丧或者焦躁,你千万不要自责、内疚。当他的注意力被其他事物吸引,这件事情就会被渐渐淡忘。所以,不管他哭得多么厉害,你都要立场坚定。要知道,半途而废就意味着前功尽弃。

学会冷处理

当宝宝出现任性行为时,一个很好、几乎百试百灵的方法就是不理他,让宝宝明白即使哭闹也是无效的,慢慢地,宝宝的注意力就会自动转移了。

不同场景的转移技巧

由于宝宝年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发生问题的场景不同,解决的方案也就不同了。

场景1:转移注意力,终止不良行为

佳佳1岁多了,看到妈妈的手机、电视机的遥控器、洗澡毛巾都要放在嘴巴里啃,有时候你拿下来,她就哇哇大哭。

应对策略:当宝宝啃咬这些东西时,你可以随便拿起身边的一样东西跟宝贝说:“看,这是什么呀?它怎么这样呀?……”注意力被引向别处,宝宝也就不哭了,效果立竿见影。

也可以在家里养小宠物,如金鱼、乌龟、螃蟹,在宝宝不高兴的时候,就带他去找找小宠物,观察小宠物,宝宝的注意力会快速有效地得到转移。

Tip:提醒妈妈们要特别注意居家安全,尤其是一些小东西很容易被宝宝误食,如小纽扣、牙签、钥匙等,最好放在宝贝够不着的地方。

场景2:转移宝宝单一的兴趣爱好

佳宝走到哪里,手里都喜欢时刻不离地拿着毛绒小熊,吃饭要放在旁边,出去时也要带着,晚上睡觉要抱着。半夜醒来,发现小熊不见了,还非要找到才继续睡。

应对策略:对于宝宝的这种偏执的兴趣爱好,妈妈要有耐心,不能强行戒除。

通常有效的方法就是寻找别的替代物,如“今天妈妈有一个很好听的故事要讲给你听”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转移宝宝的兴趣爱好。

Tip:随着宝贝年龄增长、认知能力的提高,对事物的了解逐渐达到新的层面,宝贝渐渐会放弃对小玩具的依恋。

场景3:转移宝宝对对危险事物的关注

芊芊摇摇晃晃地会走路了,看见台灯的电线就想去抓,看到水晶花瓶、电视机插头、放着水果的玻璃碗,她就一直指着那东西哼哼,还拉着你的手,让你帮忙拿给她玩。妈妈看见了一把将她抱开,她就大哭,不乐意。

应对策略:很多妈妈会迅速把宝贝抱开,这样反而会引起宝宝的反感和哭闹不止。

妈妈可以先叫宝宝的名字或宝宝熟悉物品的名字,以吸引他的注意力,最好是带宝宝出去走一走,玩一会儿皮球,或者去找猫咪,然后,迅速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安全的事物上。zj09.com

Tip:要知道,如果妈妈只叫名字而不做相应的动作,宝宝可能会逐渐不信任你的。

场景4:转移逞能宝宝的注意力

宝宝超级爱玩水,非得把全身弄个湿透才罢休,玩的时候一定要把我们赶走,生怕我们去打扰干涉。在家里,宝宝一刻也闲不住,把垃圾丢得满屋子都是。

应对策略:不妨给宝宝喜欢的玩具和爱吃的零食来转移他的注意力,或者让宝宝模仿喜欢的动画形象,如孙悟空、奥特曼、喜羊羊等。还可以换个思路,带宝贝到玩具超市逛逛,忘记刚才的不快。

场景5:中止宝宝当前喜欢的活动时

丫丫在兴致勃勃地搭积木,妈妈走过来告诉宝宝,不能再玩了,要吃饭了,并强行把丫丫拉到饭桌边。

应对策略:这时要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宝宝完全不明白“转变”的意思,也没有时间观念,更不了解先后次序。

当你叫宝宝停止他正在进行的活动时,要明确表示你明白这是很难办到的,这样宝宝便会感到安慰,知道你明白他的感受,而容易欣然接受转变。

扩展阅读

育儿分享:成功转移孩子注意力


天才儿童不是天生的,是早期教育和生长环境影响的结果。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可以提升孩子的智力,从而培养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你们知道早期教育有什么作用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育儿分享:成功转移孩子注意力”,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如既往,姗姗对早饭里出现的蛋黄很反感,大喊:我不吃蛋黄!!爸爸和奶奶又开始试图告诉她一定要吃,我没言语,立刻把她碗里的蛋黄夹走,放到了我的碗里!姗姗开始开心的吃起了面条,而几位来串门的邻居看到姗姗的反应,都开始谈起自己的孙女也不爱吃鸡蛋的事,并且大家一致认为:现在的孩子都不爱吃鸡蛋了!

姗姗从小到大,每天早上我们都要保证她一个蛋黄的,尤其回到合肥以后,我们的来源都是纯正的农村自家养的土鸡生的蛋,无论是营养还是健康都是没的说,所以我们就更希望她能每天都吃一个富有营养的鸡蛋!

但是每次奶奶和爸爸都说鸡蛋难喂,要不就是说,她不吃!这个口气就如同他们经常说,姗不喝水,可是,每次我都能顺利的让她喝很多的水,还有蛋黄,每天早上也是至少吃一个,而今天早上,她竟然吃了三个蛋黄!!

我是怎么做到他们总是否定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呢??

首先,我就是故意忽略她的不愉快情绪,转移她的注意力!孩子不能硬逼,我们要知道,每个人都不喜欢被人逼着做事情,反正我是这样,最讨厌别人对我指手画脚的了,所以对于孩子,我尽量以自己的感受来理解她!

同时,我也不会就此放弃!这一分钟她不愿意吃蛋黄,下一分钟可能她就忘记这个事了,孩子毕竟是孩子,请你不要在一件事上和她纠缠到底!这样只会加深她对这个不愉快事情的记忆,从而会更加的抗拒!

她现在说不愿意吃蛋黄,那我就不逼她一定要现在吃,就先让她吃自己想吃的东西,然后我会一边跟她聊天,一边跟她说:姗姗想不想长的漂亮点,长的高一点啊?(这个要根据她每段时间的爱好和兴趣所在来针对的进行诱惑)她就会很高兴的说:想啊,我要长的高高的,我要变得更漂亮!那我就会适时的说:听说吃蛋黄,小朋友能长的很漂亮,还很高呢,你会比你们班的陈思远长的还要高呢(陈思远是他们班年龄最大,个子最高的一个小朋友)有了具体的对比性,姗姗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于是大口大口的要我喂蛋黄给她吃!这个时候我们也不能急于求成,因为吃蛋黄其实是很噎人的,我都是一小口一小口的喂,吃完一口蛋黄,就鼓励她再吃一口稀饭或是面条,让她慢慢品尝蛋黄的香味,而不要一下子让她感到蛋黄那么噎人!!于是就在这快乐的氛围中,在她一口一口比赛似的进餐中,所有的难题都不再是难题,不但她愉快的自己把饭吃了,蛋黄也如愿以偿的被她吃光了,今天早上,当我喂完,才发现不但她把自己的一碗面吃掉了,还把我碗里的三个蛋黄都吃光了!!呵呵,有点过量了啊,不过无所谓,谁说吃东西一定就要按时按量的呢,再说了这农村的土鸡蛋其实小的很!!

至于喝水,我更是不强逼,但是姗姗从小到大都是愉快的喝白开水,而且量也很多!每天早上起床后更是雷打不动的一杯白开水!这个对于有些孩子真是个难题,其实姗姗刚醒来的时候也是不愿意立刻就去喝水的!可是我总是会想出办法,让她忘掉喝水是个任务,而是个快乐的事情,每次都会让她主动的端起水杯,自己咕咚咕咚的把水喝掉,当然不忘表扬她一句:真的好棒哦!!

具体的方法不能生搬硬套,每天我跟她说的话也都不是一样的,这个要根据当时的情形,需要家长急中生智的来引导孩子,而且还千万注意,不要用交换的手段,不要用礼物的诱惑!姗姗至今好象还不知道自己要求买什么礼物,更没有从不吃饭不喝水等一些手腕来要挟大人,因为我们从没有给过她这个意识,她也不懂!!

怎样延长宝宝注意力时间


我该怎么做才能延长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听力的进步有助于阅读理解力的进步。当大人读书给孩子听的时候,有3件重要的事同时发生:(1)孩子和书之间产生一种愉悦的联结关系;(2)父母和孩子同时从书里学到东西;(3)父母把文字以及文字的发音灌输到孩子的耳朵里。

这些字传到耳朵之后,会形成一种听得懂的词,像蓄水一般储存在记忆里。所传输的字多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个“蓄水池”就会开始溢出“水”来,也就是将听得懂的词转换成可以说出来、写出来及阅读中的词,这些都是从听得懂的词而来的。

帮孩子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的最好方式是与他一对一地相处,这也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杰罗姆·卡根(JeromeKagan)研究如何改善有学习困难的孩子的语言问题时发现,一对一教学对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特别有效。他指出,读故事给孩子听,并留意他们听故事时的反应,可以带来许多好处。所以他强调,如果可能的话,父母最好给每个孩子单独读故事书听。

我知道这个方法对于父母都上班,且有一个以上孩子的家庭而言并不容易,但一周7天里,总应该能找出时间与孩子单独相处,让他发现你的特点。即使一周只有一到两次的机会。

亲子间一对一的相处时间可以用来读故事书、聊天或玩游戏,这是用来教育孩子有关书、玩具、花或水等生活事物概念的重要时刻。孩子一旦对这些事物有了概念,也就具备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孩子的注意力也就可以集中了。如果对于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不了解,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发生,那么孩子就根本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情上。

以下是3岁大的孩子可以学会的概念:

电话机可以用来打电话,也可以用来接听电话。

如果我认真听、认真看故事书,那么它可以让我感到愉悦。

小学校长艾莉·弗南兹是我的朋友和邻居。大约20年前,她在相隔10年没教书后,决定重拾教鞭。她之前是中学老师,而这次要教幼儿园,这是她未曾接触过的领域。我还清楚地记得艾莉告诉我,她第一天教小朋友有关电话和书本的概念的情形:这些小朋友因为对电话有概念,所以能学着用电话,而且玩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们玩打电话时注意力非常集中。

我们再比较一下这些小朋友在故事课上的情形。“故事开始后30秒,有两个小朋友从围着的圆圈里站起来走出去,他们显然感到无聊。很快,许多小朋友也加入他们,在短短2分钟内,有一半的小朋友放弃,不愿继续听故事。”(艾莉后来才知道那两个将故事从头到尾都听完的小朋友之中,有一位是从一出生就开始听故事的)

孩子对以上两种活动的注意力集中情形的差异,是由活动本身带给孩子的概念的差异造成的。当一个孩子没有任何看书的经验时,他不可能对书有任何概念,也不会了解书本可以带来的趣味;也就是说,毫无经验或概念的东西,无法吸引孩子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对3岁大的孩子而言,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暂是很平常的事,但如果进了小学还是如此,那就必须提高警惕了。马萨诸塞州的一位语言临床医生在信中说:

我的语言发展课程着重于给学生朗读。我之所以开这门课程,是因为我发现语言发展迟缓的孩子越来越多,急速增加的工作量令我惊慌。渐渐了解了他们的家庭状况时,我才明白造成这种现象的几个原因。这些孩子之中,有许多人都是从婴儿时期就被送到托儿所;有些人直到现在,放学后仍必须先去托儿所。许多父母承认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读故事给孩子听,也没有耐心去回答(或一同去找出)一个3~4岁的好奇的孩子永无止境的问题。电视通常变成安抚孩子的保姆。

然而,对于孩子,仅仅依赖团体的学习,有时候学习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家长注意:宝宝认生不是错


宝宝认生期到了

很多时候,宝宝抗拒陌生人,不仅是跟他们自身的怕生有关,也跟陌生人对他们的态度有关。

家长需注意:宝宝认生不是错

宝宝1岁零5个月,非常认人,或者说是怕生,我不知道认人和怕生是不是同一个概念。总之,她绝对不让陌生人接触,尤其是男的,刚接近她或者和她说话,她立刻就转身。她熟悉的人带她不会这样,但是有熟悉的人带着,陌生的人来接触她,她也不要。这种情况是她很有安全感,还是说她根本没有安全感?

当然,把孩子完全藏匿起来,期待认生阶段悄悄溜走,也是不现实和不恰当的。孩子认生的人,往往是我们的熟人朋友,甚至亲人,孩子认生令我们难堪,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接纳我们的社交圈子。孩子也需要建立同龄社交圈子,跟更多小朋友进行互动,学会如何融入陌生环境和集体。这些都需要练习,我们则需要根据孩子个体性格来进行帮助。

首先,不要给孩子贴“认生”“害羞”“胆小”之类的标签;其次,无论对方跟我们如何熟络,都不要敦促孩子马上消除戒备,更不能要求孩子见到谁都落落大方地打招呼,我们自己以身作则,对所有人都有礼貌,孩子会模仿我们的态度和行为。另外,多带孩子去户外,带孩子跟其他人一起玩儿,见识多的孩子不会过分认生。

认人或者怕生,或曰“认生”,跟安全感是否牢靠没有必然的关联,而是儿童发展的必经阶段。小婴儿从四到六个星期开始就有认生的表现,继而随着他们逐渐长大,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认生行为。他们年龄越大,思维越复杂,恐惧的内容越丰富,表现形式也越复杂,因为他们具备与以往不同的反应能力。认生是大自然给人类(动物亦然)安排好的自我防御机制,你女儿的表现应该说不仅很正常,甚至值得庆贺。如果是相反的情况,她跟谁都见面熟,谁带她走都行,你是不是更该担忧了呀?

很多时候,幼儿抗拒陌生人,不仅是跟他们自身的怕生有关,也跟陌生人对他们的态度有关。很多成年人对待孩子的表现值得商榷,比如未经允许触摸孩子,拍头、拧脸、胳肢、抱起来,大惊小怪,高声评论,要求孩子“叫”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什么的,或者没头没脑地对孩子提问“几岁啦?会背唐诗吗?唱个歌呀”。假设有人这样对待你,尽管你已经是懂得礼仪的成年人,在这种情况下摆出彬彬有礼的姿态,恐怕也是勉为其难,更何况一个幼小的孩子呢?

注意:孩子学武术家长要协助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注意:孩子学武术家长要协助》,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注意:孩子学武术家长要协助

学龄前儿童学武术在现代也有不少,要想学好武术,有个强健的身体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几岁开始学武术合适?

4岁以后,孩子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等能力发展较快,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行为控制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这为学习武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时就可以开始学习武术。但孩子的学习和运动能力毕竟还不高,仅适宜学习一些简单的武术动作和动作组合。

运动量也不能过大。在家里练习时,内容安排要紧凑,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

学习武术的益处

不少妈妈让孩子学习武术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自我防护的能力,增强体质,少得病。其实,孩子学习武术还有更多好处:能够促进孩子身体全面发育,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提高速度、协调、灵敏、力量、柔韧等素质,发展时空知觉和节奏知觉以及肌肉控制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形象和运动记忆力、模仿能力,培养尊师爱友、团结互助、勤学苦练、自律守规、自信自尊、勇敢坚毅等民族传统武德。

爱上武术的好方法

1.父母与老师交流配合,从多种角度激发孩子对武术理解和兴趣

父母和老师可以积极配合从认知、竞技、模仿、交往和创新等多个方面激发、培养孩子的兴趣,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老师选择动作时,要根据孩子能力的发展适当调节难度,孩子太难、太容易都难以引起其兴趣。同时还需要考虑所编选的动作要“扮相”漂亮并充满情趣,这样能满足孩子审美和模仿的需要,受到他们的欢迎。

武术基本动作有很多讲究,背后都有藏着有趣的自然、文化、历史的小故事。老师在讲解武术中手的动作时,除了让孩子了解动作方法(包括用力方式、顺序、力度和难点等)和要点外,还可以用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给孩子简单介绍一下所学的每个具体动作的缘起和相关历史典故。而父母可根据课程进度,为孩子物色一些相关图书,讲一讲武术不同流派的代表性人物惩恶扬善的故事,这些做法都能很好地激发和满足孩子的认知兴趣。

2.与孩子做些游戏锻炼孩子的柔韧性

父母可以本着“跳一跳够得着”、“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原则轻松地与孩子做一些游戏。锻炼孩子的柔韧性是武术的重要益处,父母在家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锻炼孩子的柔韧性的小游戏,例如比赛“用手摸地”、“用胸部够膝盖(注意塌腰挺胸)”等。

3.生活中,埋藏着孩子兴趣的导火索和创新的火种

到了四五岁,尤其是男孩子,常会迷上打斗场面较多的动画片、电影或电视节目。很多孩子整天带着“奥特曼”、“变形金刚”以及各种怪兽的模型。老师在教授武术动作时,可以利用孩子这一心理,从他们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入手,挖掘其中能与武术动作相结合的元素,能引发孩子异乎寻常的兴趣。课下练习时,父母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点,与孩子做对抗性游戏。

入学准备与注意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