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都非常烦恼,明明在一个地方学习,为什么隔壁老李儿子成绩棒棒的,而自己孩子成绩永远拿不出手。其实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孩子的学习习惯。如果你的孩子也养成下列习惯,那么你孩子的成绩也会非常棒的。

1.尊重欣赏老师

不同学科老师教学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老师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也要学会适应学生。而学生在适应老师的同时更要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

2.提前预习习惯

老师只是你的领路人,学习东西主要还是依靠学生自己。这时候的提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在提高自学能力和学习效率。预习期间所遇到的问题,在老师讲课时可以重点去听,这样更加具有针对性。

3.专心听讲习惯

上课期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讲,遇到难点或是重点时应该边思考边听讲。

4.认真观察习惯

学会观察,在观察的同时也要积极思考,这样可以培养你的观察能力。

5.乐于提出问题习惯

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课,遇到不懂时要积极去问,这样更能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要知道学习往往就是从疑问中进行的。

6.互相切磋琢磨习惯

遇到问题时,可以跟同学切磋琢磨,这样更能学到知识。

7.单独做作业习惯

之所以让孩子做作业主要就是为了孩子更能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培养自我独立思考能力。

8.学会仔细审题习惯

做题时要仔细认真,准确把握每个知识要点,培养自己从题目中发现问题,并学会自我纠正能力。

9.练习之后学会反思习惯

不管是做题还是学习都要学会反思,了解自己为什么这样,还有没有别的什么方法,这样更能培养求异思维与放散。就算做错了,也要反思,为什么会这样,以后要怎么做,不断完善自己。

10.复习归纳习惯

复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自己所学,加强记忆,这样可以将零碎的知识汇总到一起,从而将所学整个融合到一起。

11.整理错题集习惯

给自己准备一个本子,将自己不懂或是容易弄错的地方全部整理好,然后整理一些类型题放在边上,这样更能加深印象,掌握所学知识。

12.客观评价的习惯

作为学生,你需要养成客观评价他人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反思,也更能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学习成绩并不是孩子的一切


问题不在手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卢梭

刚刚上初中的小红总是为了自己的成绩苦恼,因为她已经非常的努力了,可是她的成绩还是总在及格的边缘徘徊。爸爸妈妈也十分的焦急,总是不断地督促小红要努力学习,而且总是将她的成绩和别人的进行对比。

小红自己也非常着急,可是越是着急,父母越是督促,她的成绩就越是不好,渐渐的小红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终于在一次父母的责骂后小红留下了一张字条:希望你们可以再拥有一个聪明的孩子。爸爸妈妈再见了。小红爬到了楼顶纵身跳了下去。

相信家长们看到这样的悲剧都会觉得非常的心痛。如果不能体会孩子的心理,一味的逼迫只能让孩子越来越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行,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

小刚的成绩一直就不很好,爸爸妈妈开始的时候非常焦急地督促他。但后来爸爸妈妈看到小刚一直很努力地学习,就觉得这不是简简单单督促就可以的。于是小刚的爸爸妈妈将小刚各方面的表现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之后,觉得小刚的表现已经尽了他最大的努力了。

一天妈妈来到小刚的房间,看到正在闷头读书的孩子,就对小刚说:乖儿子,妈妈知道你已经非常努力了。所以考试不要有什么负担,尽到自己的努力就好了。小刚慢慢地抬起头,眼睛里面噙满了泪水对妈妈说:妈妈,我真的是很努力了。可是成绩就是不好。没关系的,其实啊,并不是每个孩子的成绩都是很好的啊,在学习上不是很好,也许你有其他方面的特长呢,只是你现在还没有发现罢了。慢慢来不要着急。小刚感激地看着妈妈:谢谢妈妈的理解。爸爸妈妈不是一定要你考上最好的学校,只要你是努力了,考一所你喜欢的学校,学你自己喜欢的东西,将来做个有用的人就可以了。

后来,从小对汽车非常感兴趣的小刚报考了一所技术院校,因为他对这方面非常感兴趣也颇有些天分,小刚毕业后就直接被一所世界知名的汽车生产公司招收了,现在小刚父母觉得非常满意,而小刚也生活得非常开心,他也非常感谢当初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遇到学习方面的问题首先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如果是个人的投入不够,那么家长要想办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如果已经全身心地投入了,但成绩依然不理想,那么家长也不要过于苛求,人们常说上帝关上了一座门就会打开一扇窗。只要家长能够正确引导,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那么即便没有很好的成绩也是可以拥有美好的人生的。不要钻到成绩的死胡同里。

想让孩子成绩好的八个习惯


1.课前预习

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并把新问题带到课堂上,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听老师讲解。既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2.课后复习

“温故而知新”是复习的目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艾宾浩斯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复习其实就是与遗忘作斗争,巩固所学知识。

3.独立解决问题

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帮助时,家长千万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热情地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如果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也不能包办,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让孩子在家长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只要尝到胜利的喜悦,孩子便会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挑战。

4.认真书写

书写并非只是形式,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的素质的评价,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书写认真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相反,一个连字都不愿好好写的孩子,很难做好别的事情。

5.记笔记并事后整理

随着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当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一举多得。所以应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

6.主动学习

让孩子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练习本、试卷上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用错题汇编、错别字举例的形式分类记载,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现同类错误。

7.积极阅读、写作

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积极阅读,广泛吸收课外知识。家长可以购买有关书籍和订报刊杂志,为孩子的阅读创造物质条件。记得让孩子在养成观察、思索、阅读习惯的同时,也要勤于写作,写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和日记之类。这个过程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

8.有条理

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等等。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同理,如果做作业时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肯定就高不了。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的耐心培养,订要求订计划,勤检查严督促,直到孩子的良好习惯渐渐养成。

新生入学,先培养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的关键。一年级儿童经过学龄前的教育,认识、情感以及意志方面都有明显发展,能力、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也逐步形成。在学校和班集体的严格要求下,集体观念、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也明显增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一年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儿童学龄前期形成的良好习惯得以巩固、发展,并通过教育改正其不良习惯。

一、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经过学龄前教育,儿童已有一定的约束和控制能力,但对学习目的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没有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他们虽然能够比较长时间的坚持学习,但有时会出现坐不住或感到疲乏的现象。如上课做小动作、说话、打呵欠等。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儿童提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集中注意力,认真做功课,自己负责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保持正确的学习姿势;注意用眼、用脑卫生等。教师还应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调节课堂气氛,适当穿插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趣味性活动,以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让儿童由被动的遵守变为自觉的习惯。

二、坚持不懈,耐心细致,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进入小学后,儿童生活方式和日常活动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幼儿园的以“玩”为主变为学校的以“学”为主,这一变化对孩子来说,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教师就要教导孩子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良好的习惯不是短时期可以形成和巩固的,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效果会适得其反。教师一定要耐心细致地从点滴抓起,不断地提醒、督促孩子,有意识地使儿童明确自己已是一名小学生,肩负着努力学习的责任。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自觉学习。

三、正确对待习惯、兴趣与成绩,进一步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是儿童由依附向独立生活转化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儿童独立活动的机会大为增多,如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课内外作业;要自己整理书包、文具和书本等。在这一时期教师尤其要善于诱发儿童独立学习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创造、开拓、进取精神,为培养良好习惯奠定基矗此外,教师还应正确认识和对待儿童的学习成绩。一年级儿童在学习成绩上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比较容易获得优异成绩,另一种是总要出点差错。这时教师不能把着眼点仅仅放在儿童的学习成绩上,而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细致了解,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对成绩优异的儿童,教师应给予适当表扬;对成绩不理想的儿童,教师应保持冷静态度,主动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激发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儿童身心发展的优势,有步骤的进行养成教育,从点滴做起,潜移默化,求得实效。使学生较快地适应学校环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给他12个快乐的理由(下)


6.保证孩子吃好吃“对”

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出暴躁、不安或者任性的情绪,那么他可能是饿了。如果还不到吃饭时间,可以给他一些小点心,但记得一定要是有营养的。

正确的饮食可以缓解情绪波动,对身心的健康都有好处。对小孩子来说,最合适的零食和小点心应该是:低脂酸奶、新鲜水果或者果脯,当然还有全麦面包,在上面抹一点点花生酱或者水果着哩,孩子一定喜欢。

7.发掘他内心的艺术世界

关于音乐的好处,你一定听过不少,比如:古典音乐有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等等。其实,让孩子接触包括音乐、舞蹈在内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有好处的,能够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他发现自身的价值。

此外,艺术还能带给孩子成就感,当他们完成一幅画或者学会弹一支曲子,都能从中感受快乐和更多自信。

8.别对孩子吝啬你的微笑

向你的孩子展示一个放松、会心的微笑,孩子从中感受到的安慰肯定可能是你想象不到的。羞涩的东方父母可能不会经常对孩子说:“我爱你”,那么,就用一个微笑来代替吧。你的宝贝一定能从中间得到爱的信息。(当然,加上一个拥抱,效果会更好。)曾经有位心理学家有过这样一种有趣的说法:一个人每天至少需要4个拥抱才能生存,8个拥抱可以让他生活得更好,而16个拥抱才能让他的生活继续发展。其实,所有这些微笑个拥抱不仅是送给孩子的,对父母们也会大有好处。

9.你专心听过孩子说话吗?

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的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对他的表现给予全部的注意力,因为这能让他觉得你重视他。想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吗?记得要把你的两只耳朵都给孩子。如果孩子对你说话的时候你正在忙着其他的事情,一定要停下来,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那里。不要打断他,不要插嘴,也不要催促——即便他讲的事情你已经听过一遍了。

还有,学会抓住那些与孩子交流的黄金机会,比如和孩子一起坐车,或者是在他临睡前,坐在他的床边。

10.放弃所有的完美理念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到最好,但如果做父母的试图帮助孩子改正或者“收拾”他们造成的不够完美的结果,其实反而损害了孩子的自信心。

你让孩子擦桌子,然后你自己又再擦一遍,这种举动其实是在告诉孩子:你做得不好。更不幸的是,孩子慢慢也就会相信:我做得确实不好。

下一次如果你又试图帮助孩子修正他做过的事,记得问问自己:

*如果不这么做,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或者安全吗?

*如果不这么做,一年以后会有什么遗留的后果吗?

如果答案都是“NO”,那么你最好还是放弃。

可能你会认为帮助孩子掌握更多技能是身为父母的责任,但记住,这只是做父母的一部分。你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远远比他是否把桌子擦干净要重要得多。

11.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从系鞋带到安全过马路,每一次尝试都是孩子迈向独立的一次努力。其实“解决问题”这4个字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就是让孩子从小形成这样一个概念:所有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每一次当孩子遇到困难——无论是和小伙伴闹了别扭,还是新买的拼图怎么也拼不起来了——你就可以用这样的办法来帮助他解决问题:

1帮他分析困难在哪里;

2让孩子自己说说他的解决方法;

3告诉孩子解决问题需要的步骤;

4判断孩子是否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还是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5如果孩子需要帮助,你一定要尽力帮他。

12.给孩子一个发光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为什么不给他机会把优点展示出来呢?

他喜欢读书吗?那就让他在你做饭的时候一边讲故事给你听。他对数字敏感吗?那就带他去超市采购,让他帮你算个小帐。只要你对孩子的特点表现出热情,你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激起他的自信和自尊。

孩子入学培养学习习惯很重要


孩子入学培养学习习惯很重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的关键。一年级儿童经过学龄前的教育,认识、情感以及意志方面都有明显发展,能力、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也逐步形成。在学校和班集体的严格要求下,集体观念、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也明显增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一年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儿童学龄前期形成的良好习惯得以巩固、发展,并通过教育改正其不良习惯。

一、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经过学龄前教育,儿童已有一定的约束和控制能力,但对学习目的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没有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他们虽然能够比较长时间的坚持学习,但有时会出现坐不住或感到疲乏的现象。如上课做小动作、说话、打呵欠等。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儿童提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集中注意力,认真做功课,自己负责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保持正确的学习姿势;注意用眼、用脑卫生等。教师还应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调节课堂气氛,适当穿插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趣味性活动,以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让儿童由被动的遵守变为自觉的习惯。

二、坚持不懈,耐心细致,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进入小学后,儿童生活方式和日常活动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幼儿园的以“玩”为主变为学校的以“学”为主,这一变化对孩子来说,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教师就要教导孩子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良好的习惯不是短时期可以形成和巩固的,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效果会适得其反。教师一定要耐心细致地从点滴抓起,不断地提醒、督促孩子,有意识地使儿童明确自己已是一名小学生,肩负着努力学习的责任。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自觉学习。

三、正确对待习惯、兴趣与成绩,进一步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是儿童由依附向独立生活转化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儿童独立活动的机会大为增多,如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课内外作业;要自己整理书包、文具和书本等。在这一时期教师尤其要善于诱发儿童独立学习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创造、开拓、进取精神,为培养良好习惯奠定基矗此外,教师还应正确认识和对待儿童的学习成绩。一年级儿童在学习成绩上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比较容易获得优异成绩,另一种是总要出点差错。这时教师不能把着眼点仅仅放在儿童的学习成绩上,而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细致了解,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对成绩优异的儿童,教师应给予适当表扬;对成绩不理想的儿童,教师应保持冷静态度,主动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激发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儿童身心发展的优势,有步骤的进行养成教育,从点滴做起,潜移默化,求得实效。使学生较快地适应学校环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杨莉莉

成为好父母的12个成功之道


哪对父母养育出一个好孩子,周围的人都会羡慕不已,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好孩子。其实,这件事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只要你找到成功之道,你也会成为好父母。

1、不断补充育儿知识

初为人父人母,面对新生的宝贝,很多爸爸妈妈一脸茫然,甚至有些手足无措。随着宝贝一天天长大,各种各样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可以通过向过来人请教,阅读各种育儿书刊或参加各种父母培训班、研讨会来提高自己的育儿能力和技巧,这是成功养育聪慧宝贝的必需途径之一。值得提醒的是,补充育儿知识不仅仅是妈妈的责任,也是爸爸的责任。因此,爸爸也要利用各种机会提高自己的育儿技能。

2、学会倾听

宝贝为什么会做出一些令人费解的事情呢?他们究竟在想些什么呢?很多父母常常因不了解宝贝的想法,不能与他们进行有效沟通而苦恼。掌握宝贝的脾气秉性,增进与他们沟通的技巧,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莫过于倾听。比如,当宝贝向你表达强烈的感受,如生气和沮丧时,认真地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会帮助他们尽快摆脱所面临的困境。

3、充分表露自己的情感

许多父母认为,宝贝小的时候对周围的事物没有什么感受,即使讲给他们听,他们也听不懂或不明白。因此,向宝贝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是件类似对牛弹琴的事情。研究表明,在宝贝面前表露父母的真实感受,可以给予宝贝更多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可鼓励他谈论更多自己的想法,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建议父母每天花一定的时间与宝贝交流,谈谈彼此在这一天的感受。无论快乐、悲伤还是沮丧,所有情感的表露都会对宝贝的心理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4、抽出尽可能多的时间陪伴宝贝

儿童教育专家曾经做了一项调查,调查对象是一些学龄前的宝贝。当调查者问道:“你最喜欢爸爸妈妈做什么”时,很多宝贝做出了如下的回答:“妈妈给我讲故事。”“爸爸跟我玩皮球。”“妈妈和爸爸带我和小狗一起散步。”“妈妈和我一起画画。”“放暑假时带我出去玩。”这充分说明了宝贝非常愿意跟父母在一起,跟父母在一起是宝贝一种正常而迫切的心理需求。研究表明,父母花尽可能多的时间陪伴宝贝,可以帮助宝贝建立起自信心,给予他足够的安全感。

5、永远关心宝贝

无论宝贝年龄大小,乖巧与否,始终给予关心会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父母的爱,将来更加成熟地走向社会。在跟宝贝相处时,父母一定要避免跟宝贝说:“我不喜欢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把你交给警察叔叔。”虽然父母是开玩笑或是吓唬宝贝,但宝贝不可能理解父母的真实心理,他们会把父母说的这一切都当真,并因此遭遇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

6、热情而温柔地拥抱宝贝

每天上班离家时,送宝贝到幼儿园时,回家见到宝贝时,和宝贝玩得十分开心时,当宝贝因为遇到困难而沮丧时……都要记得给宝贝一个热情而温柔的拥抱。

这会传递给宝贝一个信息:爸爸妈妈多么爱我!对宝贝来说,没有比爸爸妈妈的爱更能增加安全感与自信心的了。

7、做好宝贝的第一任老师

宝贝天生具有模仿的能力,他们需要通过观察父母怎么处理事情,来决定自己以什么样的方式处理事情。因此,与其在宝贝犯错误时采取打骂等惩罚措施来改变他,不如在平时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宝贝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来引导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打骂宝贝只能教他通过暴力来表达自己愤怒的情绪,并且会传递给宝贝这样一种信息,打比他自己弱小的人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

8、给宝贝足够的自主权

从早上吃什么到出门穿什么,父母应允许宝贝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给宝贝一些选择的自由,能鼓励他们培养自主观念,教他们如何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和得到希望的结果。另外,通过给宝贝选择的自由,父母也能避免一些麻烦,如强迫宝贝做一些他们不愿意做的事,引起他们发脾气。当然,父母也应该向宝贝说明,设立一些必要的合理限制仅仅是为了关心他们的安全,让他们过得更加愉快。

9、给予宝贝尽可能多的鼓励

明智的父母更倾向于忽略宝贝的缺点,寻找宝贝尽可能多的优点来鼓励他。因为,如果父母注意捕捉宝贝做得好的事情,然后加以表扬和鼓励,这比宝贝做错事时给他们提建议更能促使他朝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

10、勇于向宝贝承认自己的错误

父母有时候在处理宝贝的事情上也会犯错误,比如,当宝贝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惹得父母一肚子气的时候,父母对宝贝的惩罚就可能过度,甚至根本就不合适。事后,父母可能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但又不想自食其言,把自己说过的话收回。其实,真正的好父母会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并且告诉宝贝这么做的理由:“我当时太生气了,没有冷静地想清楚该怎么做。现在我知道我这么做是不对的。好吧,我会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这个事情。”父母这样的做法不仅不会降低父母在宝贝心目中的威信,相反会给宝贝树立一个良好的知错就改的好榜样。

11、给宝贝经历失败的机会

宝贝的成长归根到底是他自己的事,只有宝贝自己才是成长的主体。给宝贝从实践中学习的机会,他才能真正长大。

从实践中学习包括从成功的经验中学习,更多地是从失败的教训中学习。因此,成功的父母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一辈子不“摔跤”,更不会为了让宝贝尽可能少经历失败而越俎代庖,凡事包办代替。成功的父母会给予宝贝足够的帮助、支持、鼓励,也给予他必要的保护,但绝不会给予宝贝一个风调雨顺的温室。经历失败,才能培养宝贝顽强的毅力,经历失败,才能激起宝贝战胜困难的雄心,经历失败,宝贝才能在失败中找到成功的捷径。因此,只有让宝贝在失败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磨练,他才能最终成为不怕失败,勇敢拼搏的小勇士。

12、多与朋友交流育儿体会

许多实际的育儿问题,即便是育儿专家,他们也往往措手无策。但是一些父母的经验之谈往往能剑出偏锋,十分有效地解决问题。正式或非正式的聚会场合,是父母相互交流并分享育儿经验的好所在。有了宝贝以后,坚持定期参加一些已经为人父母的朋友间的聚会,是解决育儿问题,提高宝贝社交能力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每个人在养育宝贝的过程中都会有很多的育儿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彼此交流往往能带给父母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亲子间良好沟通的12个妙招


1、了解孩子的需求。

这一点很重要,小小婴儿往往也有自己的需求,比如他渴了或者包括了,如果你是一个敏感型的妈妈,对他的需求十分敏感,他会的需求十分敏感,他会更加依恋你。有时候他大哭一阵,既不渴也不饿,尿布也是干干的,怎么回事尼?原来宝宝想让你陪伴一会,你猜出他的心思了吗?

2、关注孩子的兴趣点。

从婴儿期开始,父母就应该关注宝宝的兴趣所在,有时候宝宝只是对一个光斑感兴趣,有时候他会盯着一朵花看,你不妨陪他一起饶有兴趣地赏花,同时告诉他看一些各种各样的花的图片,他一定会喜欢的。

3、每天爱他多一些。

你知道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故事、漫画和电视节目吗?你有没有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分享他的快乐?你知道什么是他担心的吗?他最害怕什么?经常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你的爱意,比如拥抱、送小礼物,在孩子特别需要你的时候,你最好的第一时间出现。

4、尊重孩子的存在。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被父母深深地爱着,父母很需要他,你可以常对孩子说“我爱你”、“我很高兴生下你”、“我很喜欢有你陪伴”等等,借助语言生动地表达你的爱意,即使在你生产之后也不例外,让他感到自己依然被爱着,这很重要。

5、学会聆听,做一个“好听众”。

不管你正在忙什么,当孩子愿意向你倾诉时,你必须集中注意力,并适当地作出反应。“反射聆听”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技巧,如果你能站在他的立场上复述他的观点,他会更加信任你。你可以用“你是说你很生气对吗”或者“我猜你是”这样的句式,孩子会感到父母真的听懂了他的话,你愿意和他一起分担压力。

6、学会用游戏的方法来解决难题。

比如你的女儿说什么也不肯洗洗她那脏兮兮的小手,你可以同她玩这样的游戏:为她提供两种不同香型的香皂,让她自己选择用哪一块香皂洗手,洗完之后让你闻一闻小手,猜一猜她是用哪能一种洗的。游戏所带来的乐趣会使孩子乐于孩子乐于接受你安排的一切的。

7、做孩子的玩伴。

如果你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你可以提供一些画具,与他一起玩玩“色彩变变变”之类的游戏,你也可以与他一起合作创作一幅画,并将作品挂在家中较重要的位置,经常带他去看画展或参观艺术博物馆。贵在参与,如果你也能醉心于孩子所喜欢的活动,你就是出色的玩伴了。

8、适当留白。

当你和孩子为一点小事僵持不下时,不防留一点空间给自己。比如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要糖吃,妈妈可要求孩子给她考虑几分钟,但当她决定“好”或者“不好”时,孩子都必须接受。

9、想发火时,请做深呼吸。

有一位父亲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当孩子不听话自己想发脾气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深呼吸,然后找一个远离孩子的座位坐下来,这样,一切都改观了。另一位父亲的方法更具创意,他会用倒立、吐舌头等方法来缓解心头之火。对于极大多数父母来说,转身离去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10、身体语言是最好的沟通工具。

美国人类学家雷勃威斯特博士研究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结论是:所有的影响力中,语言只占7%,音调占23%,表情及肢体动作各占35%。一般而言,孩子在表达感情时,特别偏爱身体语言。因此,你不妨多用脸部表情、手势等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孩子沟通。

11、不要扮演专家。

如果你认为在孩子面前可以扮演心理医生或儿童教育专家的话,那你就错了,孩子一落千丈般不会买你的账。“让步我来告诉你答案吧!或者“我能帮你选择”之类,终究不比孩子自己通过探索得出的结论和答案有价值。

12、来一点幽默。

你知道吗?幽默感强的孩子一般都有较强的创造力。孩子一般都有较强的创造力。孩子都喜欢观看小丑的表演,那些夸张的造型和动作常常会使孩子们捧腹大笑。生活中,幽默是一种很好的润滑剂,比如:你的孩子不愿吃苹果,你不妨用苹果的口吻对他说:“哎呀,请快点我吧,我想早点钻到你的肚子里去睡一觉。”孩子也许就会很愉快地吃掉了苹果。经常给你的孩子讲讲幽默故事和笑话吧,有幽默“基因”的孩子将会在人际关系中得高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