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了,新学期已将向我们走来,不少的同学会在家里的帮助下调整作息为入学做好准备,入学准备做好了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入学准备知识吧!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幼稚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幼稚园是孩子迈进社会的第一步,它在孩子的整个学习阶段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里,孩子学习与人相处、自理能力,更关键的是幼稚园担负着全方位地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任务。于是,许多父母都会很用心地为孩子选择一所理想的幼稚园。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3一6岁是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幼稚园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父母为孩子选择幼稚园时,应主要看孩子在幼稚园中能否获得全面发展。为孩子挑选幼稚园,要多听听已入园的孩子父母的反映,从他们那里可以得到第一手资料,还可以向幼稚园老师了解情况。无论对哪一种情况,都不要忘记亲自去考察一下,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1)不顾路途远,不怕价格高,想办法进一级一类幼稚园。国家依据幼稚园的规模、设施、管理水平、师资水平、保教质量、卫生保健等全面评估,将幼稚园划分为一级一类,一级二类,二级一类等,一级一类为最好。一级园虽然好,但也不是父母选择的唯一标准,父母应该综合考虑,路途远近也应该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2)把学外语当做首选条件。但学习外语不是幼稚园的必修课。《幼稚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没有相应的规定。条件许可可以学,条件不允许也可以不学,不是非学不可的。父母会说英语,孩子学习英语效果会更好;父母不懂英语,孩子学过后多半会忘记,效果不是很好。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幼稚园、小学的阶梯式的英语教学模式,学会更好,不学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3)追求特长教育。现在很多幼稚园都打出了特色园的招牌,如双语幼稚园,音乐、体育、艺术幼稚园等,他们所做的培养孩子特长的承诺也确实令不少父母动心。但这些特色园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因此父母应慎重选择。况且,孩子全面发展的阶段,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不能过早定向。盲目跟风、过多地偏重于一个项目必然影响其他潜能的发现和发展,即使培养专长,对3至4岁的孩子也不能要求太高。父母要重视孩子的启蒙教育,不能以技能技巧为标准来说好坏。

以下由专家提供的方法将方便父母来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幼稚园。

(1)决定是全托还是日托。全托的孩子与老师相处时间长,感情更容易建立,会比较独立,系统学习的时间更多。如果家庭条件许可,父母也有时间照顾孩子,建议入日托的幼稚园,让孩子逐步适应幼稚园新环境。

(2)看路程远近。最好有校车接送,且车程不宜超过1小时。否则,若孩子睡眠不足,再经舟车劳顿,会没有精神学习。

(3)看是否有活动教学。一活动教学是以孩子为中心,老师定主题,然后通过游戏、讨论或小组活动等形式,来启发孩子的创意,诱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父母可留意幼稚园的环境,教室里是否挂满了孩子们的杰作,是否设有家庭角、美劳角及其他启发孩子创意的因素。

(4)看教师的素质。幼稚园教师除了要有一定的资历外,最重要的是对孩子尽责和有爱心,让孩子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学习,以免产生“上学恐惧症”,影响成绩。父母只需到园内观察教职员是否和蔼可亲、言谈有礼,便可略知该园的教师素质了。每班师生的比例最好约在1:20,否则教师难以兼顾到每个孩子的个性需要。

(5)看环境及活动空间。幼稚园的环境对孩子的学习情绪及性格培养影响很大。若幼稚园环境宽敞,老师和蔼可亲,孩子就能愉快学习,并培养出整洁、有礼的好品格。此外,活动空间亦很重要。孩子是活泼好动的,宽阔的活动空间能让孩子抒发情绪及精力,使身心健康发展。

注意园方是否将每周的饮食安排表提供给父母,幼稚园是否定期对玩具、餐具和其他用品进行消毒,孩子是否有自己专用的茶杯、毛巾,除了游戏、楼梯等设施安全外,还应重点考察门卫把关是否严格,接送孩子的交接班是否完善。

(6)听取口碑。选择幼稚园时,一定要听取亲友或其他父母对该幼稚园的口碑,这样会对心目中的幼稚园有进一步的了解。最后,为孩子选幼稚园要及早定目标,有了目标便要尽快准备,不能三心二意,否则苦了孩子,也累了自己。

学前阶段的儿童,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动,思维大多由行动引起,往往先做后想,或边做边想,且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因此,一些质量好的幼稚园往往会优先满足孩子的游戏需要,将学习巧妙地融入游戏之中,让孩子在玩中学,寓教于乐。因为游戏可以使每个孩子按自身的基础和学习特点找到感兴趣的、能胜任的、富有挑战的学习材料及内容,并得到适合其特点的发展。

受市场竞争的影响,部分幼稚园会采取一些看似先进实则有违科学甚至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办法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以招揽更多的生源。对此,父母要提高自己的辨别力,避免步入教育的误区。以下是学前教育专家的普遍观点:

(1)兴趣班不是越多越好。学前阶段是人终身发展的启蒙阶段,重在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基础,重在让孩子全面发展,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不能过早定向,盲目跟风、过多地偏重一个项目必然影响其他潜能的发现和发展。

(2)收费不是越贵越好。父母要仔细观察,判断较高的收费是因设施的豪华所致,还是因幼稚园重视对玩具材料的投入、重视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这对稳定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很重要)所必需。

(3)孩子毕业后进热门小学的人数越多不一定越好。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家·园 孩子的二度空间


在幼儿园,奇奇不断地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小伙伴的信任。他不仅是很多小朋友的好朋友,还是老师和阿姨的得力助手。

可是,就在新学期开学前的家庭访问中,奇奇的父母竟为奇奇在学校的表现很吃惊:奇奇在学校真的是这样吗?真的会做那些事情吗?他在家里可是什么都不会做的呀。

奇奇父母的质疑和意外地表情,让老师心生奇怪:奇奇究竟是怎样一个孩子呢?为什么他在家里和幼儿园的表现会如此的截然不同?

追根溯源

奇奇是三代单传的独苗,家里人很是宠爱,几乎所有事情都由大人包办,别说做事,就连吃饭都是保姆喂到嘴里的。家人最怕奇奇出危险,所以,从奇奇出生家人就给保姆定了规定,安全最重要,不得有半点闪失。

宝贝心声

在家里,我也想做事情,想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可是,每次只要我想做,妈妈就会说:不行,那样会很危险的,或是这会弄脏的,反正就是不允许做!妈妈总是担心我出错,或是做不好,或是怕我弄伤了自己……

有一次我偷偷拖地板,晚上妈妈回来说:“那个大手柄万一戳到身体很不安全的。”还说我不会拖,也拖不干净。

每次我偷着做事情,还总是害的阿姨被妈妈批评,真没劲!

妈妈总是不相信我能做好,真讨厌!

在家里,我什么都不能做,也总是挨批评,所以我就什么都不做!

可是在幼儿园里就不一样,老师愿意我给她帮忙,还会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

我还有很多好朋友,他们都喜欢我。

……

专家剖析

我们能够体会到奇奇父母对孩子的深深爱意,对于这个三代单传的掌上明珠,家长即给予厚望,又害怕担心。所以,总是尽可能给奇奇所有的保护。但是成长道路上的挫折又怎是父母所能躲避或是遮挡的呢?

奇奇上幼儿园了,他的自我评价、自我认识体系正在渐渐的完善,他更有尊重的需要,更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这些却是家长不能给予的。如果我们站在奇奇的立场上试想,任何事情都由父母支配,哪怕是去厨房拿个碗筷之类的小事情,他也没有自主权,在家里就如同一个宠物宝贝,这样诸多限制、没有一点点空间的生活他能体会到快乐吗?他能拥有自信吗?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我们除了给予疼惜、保护以外,更重要的是尊重和自信,只有当孩子在不断的获得信任、肯定和鼓励以后他才会做得更好,而这种健康情感的积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给父母支招

1.教育需要双向沟通(孩子和老师)

奇奇父母日常工作繁忙,所以早接晚送就由保姆代替,因此也少了和老师沟通交流的机会。例如:奇奇在幼儿园的表现怎样?他在老师眼里是怎样一个孩子?他和小朋友的相处如何?这些都会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不具有先天的调节能力,没有正确与否的评判标准,家庭如果约束过多,必然限制了孩子主动参与的机会,时间久了,一切行为就成为一种固定模式,也就出现了在家里的消极行为和幼儿园的积极行为的鲜明对比。

教育的主体毕竟还是孩子,所以和孩子的沟通就更显重要。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父母才可以不断地调整教养方式,把患得患失的宠爱变得更具理性,更有方法和效力,而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也很有帮助。

2.一定限制内的自由

孩子的成长是通过不断的体验来获得经验的。所以我们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更多尝试的空间,而这种自身获得的体验会比说教更有效果。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有些不安全的因素要绝对禁止,但除此以外我们可以采用给予一点点的要求,然后放手让孩子去做。例如:当孩子要自己洗澡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他先放冷水,再放热水;小屁屁要擦肥皂等,只要孩子能做到这些,那就放手让他去做,即使他依旧会把水泼撒满地,但这其中的快乐却远比你给他冲淋时多很多。而这份快乐更是他以后探索生活、主动学习的源动力。

“孩子,你真棒!”——真心的赞美,是一剂良药

正如奇奇的老师,他就是在不断的赞美中,激发了奇奇内心的自我意识,让奇奇感受到老师的需要,同伴的肯定,以及每次表扬时的小小得意……这些都会促使孩子不断克服自身的小缺点,朝着老师期许的方向发展。作为父母如果总是满怀顾虑以及挑剔的态度,那只会让孩子觉得“体验”就意味着“批评”的到来。因此,父母应该放低孩子在体验过程中的要求,做得不好可以重做,摔倒了就爬起来,失败了还有下次……只要他努力着、快乐着、得意着,那就真心告诉他:孩子,你真棒!

孩子是否学第二外语引争议


反思

目前大环境薄弱,学习第二外语不大必要

不论是培训机构还是学校,对少儿学习第二外语都表示支持。但是在为孩子减负的呼声持续高涨的形势下,学习第二外语是否具有必要性,第二外语的学习是否会成为一种语言趋势,也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思考。

针对这个问题,新东方泡泡少儿教育的负责人云紫婷女士认为,孩子学习第二外语主要跟家长对孩子未来的规划有关。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第二外语要看学校的配备,必须有延续性的衔接。

目前,英文教育的衔接性比较好,孩子学习英文有比较广的应用,而第二外语衔接性较弱。英语是国际第一通用语言,而且国内学习第二外语的大环境薄弱,因此云紫婷认为学习第二外语不大必要,除非像法国、德国这样的国家在中国大量接收留学生。

在国外,儿童学习第三语言,都是基于多语环境下社会交际的需要。在中国,大多数家庭里不存在双语环境,社会中也没有多语交际的实际需要,小学生学习第二外语缺乏动机和语言环境,比较难成功;同时,语言会相互影响,小学生容易混淆两种外语。但也有一定的好处,孩子接触不同的语言,可以训练口腔肌体和对语音的感知,了解不同的表达习惯,的确能开发语言能力和加强思维能力。

机构学多一门语言就是学多一门文化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培训机构中开设少儿外语班的还不多。索邦法语在2010年开设了少儿班,目前已有几十个小孩在学法语,最小的四岁。机构中的外教都是法国人,中教也是具有法国留学经验的老师。

根据孩子年龄分班,3-5岁的孩子在一起,7-10岁的孩子在一起,3个孩子一个班,采用英语法语双语教学。少儿班每人学费是100元/时,13岁以上的孩子进入普通班,十几个人一个班,一小时学费约为20-30元。3-5岁的孩子一般用卡片和动画片进行口语教学,培养兴趣。

索邦法语在2009年创立,起初只有成人法语班。詹妙龄老师告诉记者,刚成立时公司所在的华晟大厦有很多家长前来咨询是否有开设少儿班。有些家长是为了给孩子上小学的外语课预热,有些家长有对外交流的经验,注重孩子以后的发展,想让孩子多掌握一门语言。索邦法语为了满足需求,请专业的老师配合教材进行法语少儿班教学。在这里学习的孩子大部分都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记者在与詹老师的交谈中了解到,孩子在有英语功底的基础上学习法语,时间上是兼顾得来的,而且小孩子具有超强的记忆力和模仿力。大部分孩子初学时不知道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但他们很快就能模仿发音。詹老师认为,学习一门语言相当于学习一种文化,让孩子学习第二外语,培养对语言的敏感度,对以后的交流是比较重要的。此外,据记者了解,环球雅思旗下的凯育法语也开设了少儿法语班。

学校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第二外语

在培训机构开设第二外语教学趋势渐长的情况下,学校教学是否也与时俱进?记者了解到,广州华美英语实验学校在2009年已启动了德语项目,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就可以开始学习德语,成为我国第一家在小学阶段开设德语课的学校。另外,华师附属南国试验学校小学在2009年也开设了西班牙语课程。

华美高中刘沙副校长告诉记者,他们挑选英语成绩好并且有意愿学习多一门语言的学生进入德语班学习,约25人一个班,由德国老师教学,每个年级一般有两个班。进入德语班的学生,如果初中高中一直在华美读,他们就可以继续学习德语。高中毕业时,成绩达到211高校高考录取线和拥有DSDC1的德语语言证书,就有机会到德国的大学学习。刘沙认为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第二外语是很有必要的,孩子的语言学习天赋很好,学多一门语言对以后的发展也有好处,这个项目也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

第二年的四个意想不到


如果在宝宝出生的第一年还可以说你是在“养小宠物”的话,那么,第二年你就要开始真正“养小孩子”了。这之间都有些什么是你意想不到的变化呢?

相信很多新妈妈终于能在头一年的最后几个月里,找到了更多的自信和快乐——因为经过了近一年的“训练”,每个妈妈照顾小宝贝的经验(不论是理论上的,还是实践中的),估计都足够开个讲座还绰绰有余的了,甚至还攒了很多“独门绝技”。不过当宝宝吹过了1岁的生日蜡烛之后,你的这些哪怕已经是熟能生巧的对待和照料宝宝的方法,可能大多数都不再适用。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实,会帮助你重新“结识”你的宝贝,并督促你与他建立新的“关系”。

意想不到之一:“可怕的两岁”其实1岁半就开始了!

对于“可怕的两岁”,或许你早有耳闻也有心理准备。但你家才1岁多的宝贝已频繁开始的“拒绝”和企图“自立”却真的让你有些措手不及。其实,1岁半的小家伙就已经开始了学习独立性的初级课程了。

对于这时候的宝贝,“不”和“我的”是他们最喜爱的表达(一些说话早的孩子,甚至能用语言来宣告了)。当然,他们并不是变成了个“小魔头”,而是正在开始学习如何处理:意识中出现的独立性-他们自己有限的语言能力-萌生出的新的感受和感情-控制他们每个行动的大人,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和互动。而其中主导的方向就是要让他自己远离大人的管束和左右。

作为父母,你需要注意:

*用游戏的方式来赢得一些宝贝的合作,使你严肃正经的“命令”或“要求”,变得像比赛或者逗趣一样。当然,你的神情和语言最好也要夸张和生动一些。

*在要外出或者转变其他活动之前,给你的宝贝多几分钟的准备时间,多一些对下一个行动的描述,不要总让他觉得太“突然”和“被强制”。

*装傻和耐心是最容易却也最难做到的。面对宝贝的拒绝或者哭闹,不要动怒是父母们要铭记于心的。

意想不到之二:从贪吃的小猪变成了捣蛋的小猴!

宝宝以前一天到晚吃了睡睡了吃,除了妈妈的奶还要吃奶粉还要吃辅食,没事儿还啃啃磨牙饼干。现在可好,奶的次数减少了,吃饭吃到一半就没有了耐心。明显吃的不像原来那么多了!

不错,同时你也会逐渐地发现,宝宝的生长速度也明显比前一年减慢了许多:通常孩子在头12个月里会长12斤,18~20厘米,而在第二年里只长6斤,8~10厘米。因此他们的身体也就不再那么急迫并大量地需要食物中的营养了。而且,你也会发现,宝贝有了更多其他的娱乐方式来替代从前吃吃睡睡的生活,他的注意力和兴趣更多地分散在了广阔而新鲜的世界里,而不再只盯着奶瓶或盘子。运动的能力的增强更有助于他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这一系列变化也会使他“减肥”成功——婴儿时期的藕节胳膊和层叠的肚皮都会慢慢舒展开来,宝宝会变得圆润而结实。

作为父母,你需要注意:

*虽然孩子对食物的兴趣有所减弱,但千万不要在吃饭的事情上给宝贝过多的压力和不愉快。否则只会适得其反,使孩子对吃饭变得抵触和抗拒甚至逆反。

*孩子的营养毕竟还是父母最关心的事情,不好好吃饭总是叫人担心的。美国马里兰州的儿科医生,医学博士StuartB.Taylor建议父母:“不要把你的注意力关注在每天他都吃了什么、是不是营养全面,只要保证一周期间,宝宝的饮食是丰富并且营养均衡的就可以了。”

意想不到之三:越活越小了?——越来越离不开妈妈!

也许你的宝贝从前并不是一个会挂着眼泪跟妈妈说“byebye”的孩子,但你意想不到的是,在他18个月的时候,他的分离焦虑表现将会达到极至。

马萨诸塞州Assumption学院的发展心理学家MariaD.Kalpidou博士认为:这其实是因为有了3个因素的碰撞叠加而造成的。首先,此时的孩子面对分离,已经有了“自己的”感受,他能感觉到与父母分开了的自己;而日益长大的孩子,毕竟他还是小宝宝,他对于最亲的父母的依恋其实也是日益增强的;第三,就是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能够记忆起上一次的分离,那种令他感到难过的感觉会提前激起他对分离的恐惧。

作为父母,你需要注意:

*尽管这种分离焦虑会在不久的将来就减退并消失,但还是为了让宝宝更舒服和愉快,当你请了新保姆或者带他到一个新地方去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他得到很好的休息、按时喂他吃饭等等。不要使这些事情加剧他对陌生的恐惧。

*当你不得不外出把他留在家里时,尽量使分别简短并且愉快。很快地和宝贝告别,并且告诉他,你做完事情马上就回来抱他。宝贝是能够从你的情绪中得到反射的,因此,感情细腻的妈妈们一定记住不能先把“分离焦虑”表现出来。而且一定不要已经出门了,又回来检验一下宝宝有没有哭。

意想不到之四:这是开始学习阅读的关键时期!

给这么小的孩子读书,是否就是无异于对牛弹琴,或者只不过是望子成龙的父母一厢情愿的自我安慰呢?当然不是。固然,如果我们说从这个年龄就教孩子读书,能够把孩子培养成天才,当然是荒诞的。但1岁的阅读,却能够真正帮助孩子锻炼符号思维,也就是象征性的思维。比如,孩子在图画书上看到一棵树,他就会想到他在院子里看到的那棵树——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开始能够略微懂得某些文字能够标记某些东西,某些图画代表某些真实的物体了。同时,阅读时的语言交流也能够促进正在学话的孩子增加词汇。

作为家长,你需要注意:

*选择一些适合1岁这个年龄的并且高质量的低幼童书,是展开阅读的首要基础。

*持之以恒是亲子共读的关键。每天只要花费几分钟,只要读几页,或者只是睡前的小故事,你都是在时时向孩子传送着这样的信息:读书是一种乐趣,并且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情。

Tips

在这12个月里,你每时每刻都围在你的宝贝身边,喂奶、换尿布、做辅食、观察他的粪便、仔细清洗他的小衣服……但现在,既然宝宝已经不再是一个小婴儿了,你或许还没有没想到,其实你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被需要的,你也可以试着找回那300多天以前的你了。

*还记得保龄球动作的要领吗?或者那家你最爱的服装店?……约朋友一起去散散心,你开心了,宝宝才会开心。

*宝宝长大了,他不再每时每刻都需要你;老公被“冷落”了不少时间,该适时补偿一下他了。

*这种放松与小的溜的适度“离开”,能让你不至于一头陷在“育儿”的繁复和焦躁中甚至被累垮,而是更多能享受到孩子带给你的生活意义和乐趣。

如何让长子接受第二胎(冬季亲子教育指导)


前言:我们都知道若是符合国家的政策就可以生第二胎,但是常有妈妈反应生完了第二胎之生,长子的情绪波动很大,这是什么原因呢,以下就让我们来结合几个实例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A总喜欢推倒弟弟,8岁的哥哥怎么了

“就是经常要留心到,稍微一不注意,老大就把老二打了。”提起自己8岁的儿子亮亮,潼南的王先生就气不打一处来:“你说你都这么大了,不帮到爸爸妈妈把弟弟照顾好,还老是欺负他,你坏不坏嘛!”

某儿童医院心理门诊最近两月内接诊了5个孩子,他们都是因为家里新增弟妹之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烦躁、易怒和焦虑的情绪。

昨天上午,在儿童医院心理门诊,王先生和妻子焦急万分。“你说我们家老二也生了有3年了,小时候老大多喜欢老二的。”亮亮今年8岁,因为王先生和妻子均是独子家庭,因此他们在亮亮5岁时生了第二胎。亲子网

亮亮在弟弟小毅出生之后的3年时间里,一直对弟弟还挺好的。“又不是只大一两岁,大恁个多,一般来说都不会争啥子抢啥子了噻。”在最近几个月时间里,亮亮突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总是趁着家人不在时,一把抢走小毅嘴里的食物,或者把弟弟玩得正开心的玩具抢过来扔在地上,吓得小毅哇哇大哭。

“我们开始都以为娃娃小,搞恶作剧。”两个外孙都是外婆在帮着带,这也让她最近很烦恼:“老二喜欢天天围到老大转,可老大一凶二恶的。”最近几周,亮亮欺负小毅的表现越来越明显,好几次外婆总是听到小外孙在卧室突然大哭,冲进房间里发现孩子摔倒在地上喊:“哥哥推我!”大外孙则若无其事地搓着手。

王先生听到外婆告状,回来劈头盖脸对着大儿子一顿吼,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越到后面越恼火:“他公然咬牙切齿地说要把弟弟杀死、打死。”亮亮的话让妈妈很伤心:“从小两兄弟感情都不好,今后啷个办哦?”

B看到妈妈抱妹妹,这孩子就狠狠摔门

和亮亮类似的情况,儿童医院心理门诊最近两月内接诊了5例。

“他在屋头大哭,说自从有了妹妹,他的幸福生活再也没有了,连大声说话都不可以!”9岁的航航,说出这句话之前刚挨了奶奶一巴掌。上个月,他的妹妹才满月。婴儿睡眠不好,每天航航在家不断地用东西敲出各种各样的响声,奶奶抱着妹妹,再三警告让航航小声点,他不听还故意越来越大声。奶奶怀里的妹妹被吵到了瞌睡之后,张嘴大哭起来。为了给航航一个教训,奶奶挥手就给了航航一巴掌:“结果打了他,他还有道理了,越哭越大声。”

家人觉得哭笑不得,没有太往心里去。但从这天开始,航航再不像妹妹刚出生一样,会去摇铃给妹妹听、捏妹妹的小手。“动不动就喊‘滚’!”奶奶说,航航以前脾气不这么坏,现在妈妈抱着妹妹看窗外、看电话什么的,他就会突然爆发性大哭,然后狠狠把门摔上。

生第二个孩子前先跟长子沟通

专家在接诊中发现,生二胎家庭的长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原因在于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家长把精力过多投入到第二个孩子身上,忽视了对长子的关心,让长子有种被抛弃的感觉。长子就会将父母不再爱自己的责任推到弟妹身上。梅教授建议家长,符合国家政策可以生二胎的家庭,最好事先跟长子做好沟通。在妈妈怀孕生第二个宝宝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孩子照顾布娃娃、摸妈妈肚子等方式来参与弟弟妹妹的出生。有了第二个孩子时,对第一个孩子要照常关心。培养孩子开朗性格,鼓励孩子有什么说出来。

父母的爱被分走,带给老大失落感

从儿童医院了解到,目前,一些符合政策条件的家庭生育了二胎,家庭结构发生改变。很多原本是独生子女的孩子,面临着父母的关注和爱都被突然分走,家长如果没有科学引导孩子,很容易造成孩子有失落感,进而引起烦躁、易怒等性格。

针对亮亮的问题,该院心理科专家注意到,孩子在家相当叛逆,但在学校很听老师的话,说明问题出在家庭关系里。亲子教育

亮亮说自己经常都做噩梦,“爸妈喜欢弟弟,不喜欢我。”亮亮觉得很委屈,邻居经常当着他的面,表扬弟弟比他聪明,有时候开玩笑还会说,弟弟长大后还会跟他抢财产。

诊断中专家发现,亮亮在内心会常有“打死弟弟”和“爱弟弟”两种声音胶着,这说明孩子不仅出现了焦虑情绪、双重人格,还患上了强迫症。专家分析道,王先生夫妻有了小儿子后,一心扑在小儿子身上,忽略了大儿子亮亮的感受。由于亮亮性格内向,长期的压抑和不满无法倾诉发泄,让他出现了心理问题。

本网站小编总结:由以上我的我们可以看出,长子出现一些过激的反应,最主要的还是害怕爸妈不爱自己了,没有安全感,其实只在家长们能够将话给孩子说清楚,相信他们就喜欢上小弟弟妹妹的!

2014家长择园须知五个要点


1、招生问题

幼儿园每年都在春季公开招生,招生的范围一般是在幼儿园所在地区的周围。声誉好的幼儿园因受名额限制,并不是让每个参加报名、面试的孩子都能入园的,一般它会优先照顾本系统、本地区的孩子。

 2、报名时间

一般在6月份左右,也有些幼儿园会提前到4、5月,甚至更早。具体报名时间,每个幼儿园会用在园门前贴海报、通过公众传媒发布广告、投递邮件等形式进行通知,这一时期应多加留意。到了报名之日,即可携带孩子和有关资料来幼儿园报名。

 3、年龄限制

小班孩子的入园年龄应满3周岁。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已具备基本的语言能力和初具独立生活的能力。有些幼儿园设置了小小班,小小班的入园年龄为2岁至2岁半。

 4、面试项目

审核材料后,幼儿园会派专门的老师对孩子进行面试。面试的内容都非常简单:询问孩子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平时喜欢做些什么事等。一般面试时间为5至10分钟左右,主要目的是测查孩子在智力及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水平。父母轻轻松松的态度会使孩子有问有答。让孩子见到陌生人时使用礼貌用语很重要,这样的孩子肯定会给老师留下良好印象。

 5、录取通知

通过面试后,大约在一个月之内幼儿园会利用传媒或联系父母的办法来公布入园名单。如果父母对入园名单不清楚的话,应及时打电话到幼儿园询问。对于已录取的孩子,幼儿园会另行通知父母带孩子去体检的时间。体检的主要内容是做肝功能化验等,看孩子有无传染性疾病。

豆豆入园记(二)


第一天

一大早,就把豆叫起床了。豆很配合,洗脸、刷牙、换衣服,都很乖,只是让她先喝点奶却没喝两口,也可能孩子也兴奋吧。到了幼儿园,先到班里,却还得先到卫生室去办手续,带孩子转了一圈回来,还得先交托费才能入班。让奶奶陪着豆在班里等着,我去交费。

等回到班里,豆豆已经被老师给带进去了。在门口没有听到孩子的哭声。和老师交谈了几句,老师总是说放心,没问题的,孩子会适应的。我也说了我的打算,想让孩子逐步过渡,先上半天,吃完中午饭就接,慢慢再增加时间。没想到老师反对这种做法,说这样孩子成了习惯,还得再适应一次,得要过两关,还不如让她一次适应,最好不要中午接走。老师又说,今天只有两个新来的孩子,她们4个老师会有两个专门陪她们的。听着豆豆在屋里也不闹,我也犹豫了。老师又说得非常的肯定,好象也很有一些道理,我也同意了。但是,因为一直和豆豆说的是中午接她的,所以,我向老师提出要当面跟豆豆说清楚。老师把豆豆带了出来,我跟豆豆说,妈妈要去上班班了,要下午等豆豆睡醒了觉再来接她了。豆豆不干了,哭了起来,但我还是依然坚持和她说了再见,从她非常小开始,我一直坚持和她当面说再见,绝不偷偷溜走。下了楼,听着后面传来了豆豆大哭的声音,嘴里还在哭诉着什么。妈妈的心揪得紧紧的,但我知道这时候我必须走了,没有别的选择。

中午的时候,因为实在是不放心,又跑到了幼儿园。没敢进教室,怕豆豆看见我,只在门口问老师。老师说,不要紧的,中午是丁老师喂的饭,都吃了,但是早上没吃东西。说豆豆是给她讲故事的时候就不哭了,一会又哭。老师说给豆讲故事,她一看就知道是“丑小鸭”,她认识字呢。又跟老师解释了一下,豆豆中午一直都有人陪着睡的,倒是不用人抱,也不要什么安慰物,只是经常想握着大人的手入睡。在老师又一再让放心的情况下,再次离开了幼儿园,并约好大约3点多来接豆。

下午,不到3点半,又来到幼儿园。小豆豆没有在哭,可小脸上花花的,一看就是很哭了一场。老师说,中午是王老师抱着的,等睡着了再放到小床上的,睡了一大觉呢。想来孩子是上午哭累了吧。老师还说,豆豆不肯喝水,一让她喝水她就哭。我只好赶紧跟老师解释,豆豆一直都不太肯喝白开水的。好在老师还比较理解,让第二天给她带一瓶子水。

带豆离开了幼儿园,在车上和豆豆说话,她的情绪倒是都挺正常的。路上给她喝了一小瓶果昔,又奖励了她一块糖。豆吃过的糖块实在是有限,好象只是上一次生病时候给她吃药做过奖励,她没有吃糖的习惯。

带豆离开了幼儿园,在车上和豆豆说话,她的情绪倒是都挺正常的。路上给她喝了一小瓶果昔,又奖励了她一块糖。豆吃过的糖块实在是有限,好象只是上一次生病时候给她吃药做过奖励,她没有吃糖的习惯,但实际上很喜欢,正好用来做奖励。

豆豆入园记(三)

“家”“园”沟通技巧父母手册


宝宝入园后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不适应幼儿园严格的作息时间而被老师当做“捣蛋鬼”揪来批评;孩子带去幼儿园的球和小自行车屡被其他孩子抢用;孩子好不容易被选上文艺汇演的舞台,却在最后一刻遭淘汰,而老师忙于最后的彩排,对“落选宝宝”并无一句安抚;幼儿园屡屡遗失公用玩具后,老师提出来,所有的孩子在离园前都要把裤兜翻过来检查……遭遇这些“事件”,身为父母,我们的情绪可能是气恼、愤懑,又特别地怜恤受委屈的宝宝……

妈妈经验:哪些情况需要父母介入沟通

一、当幼儿园严格的作息时间已经成为孩子对幼儿园抵触情绪的源泉时

丁丁妈:丁丁去了幼儿园,别的还好,就是时间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午睡成了丁丁的梦魇。他是那种白天睡得很少的孩子,晚上8:00上床,早上7:00醒,睡得很足,非常不适应幼儿园里漫长的午睡。丁丁躺在小床上煎鱼,只要老师一转身,他就撩拨附近床铺的其他小朋友,做鬼脸,翻筋斗,发怪声,受到老师的多次批评。我也很急,求救于其他小朋友的妈妈,她们对我“秘授机宜”说,应该尽量缩短丁丁晚上的睡觉时间,比如,让他熬到10点钟再睡。这个法子我试了,行不通,一到晚上8:30,丁丁已经困得不行,好像用火柴棒去把他的眼皮撑起来,都撑不住。丁丁老受批评,越来越不喜欢幼儿园,每天吃午饭的时候就紧张,生怕睡不着。丁丁越紧张,就越睡不着,等孩子们三点钟起床去玩桌面游戏时,丁丁反而哈欠连天,直想睡觉。老师更生气了,更认为丁丁是有意在捣蛋。

我是怎样解决的:

因为丁丁委屈得不得了,我只有背着他去跟老师做了一次沟通。我说了我们全家延迟丁丁睡眠的努力,老师的态度马上和缓下来,她反而安慰我说:“丁丁的作息时间也是不错的,将来去了小学是没有机会午睡的,丁丁会很习惯,其他小朋友反而要重新适应。”我提出可不可以让丁丁不午睡,老师很为难,说这样做可能会引发其他小朋友的攀比——比如有的孩子纯粹是为着贪玩不午睡,他也许会说“为什么丁丁可以不睡觉我不行,这不公平!”老师认为这会引发管理上的混乱。最后,我与老师商议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与丁丁约定先睡半小时,如果半小时后还睡不着,老师就带他去活动室玩一些折纸类的游戏(此时,别的孩子都睡着了,不会发现丁丁的“特殊待遇”)。一个人玩纸艺是很容易发困的,一般玩了半个多小时,丁丁的眼皮就耷拉下来,老师会带他去睡觉。现在,丁丁对上幼儿园要午睡这件事,已经完全没有心理负担了。

二、当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权益老是受到其他孩子抢占时

媛媛妈:我家媛媛所在的幼儿园是一所有着体育传统的幼儿园,从中班开始,孩子们都要学习滑旱冰、骑小自行车和打少儿排球。旱冰鞋、小自行车和排球都是自备,原则上都是自用。我们都给媛媛买了最好的装备,生怕孩子的运动安全有个差错。结果呢,全班小朋友的装备都放在一起,老师一说“开始”,媛媛的好东西都被别人抢走了,轮到她拿时,球是瘪的,小自行车是没有辅助轮的。媛媛回家哭得梨花带雨,奶奶心疼地说:“你可以告老师呀!”媛媛哭道:“老师不管这事,让我自己找小朋友解决!可是我不敢……”

我是这样解决的:

我很快意识到这可不是一个小问题,看着媛媛无助而伤心的眼神,我知道这件事给她造成的阴影可能一时半会儿难以消除,长此以往,她会认为人的本性就是欺负人的,就是恃强欺弱的,这不好。我去找老师沟通,老师听了媛媛的情绪反应也很吃惊,她说,把所有的装备放在一起混着玩是她的主意,目的是不想让四五岁的小孩过早地觉察到“贫富差距”,她却没有料到孩子之间,却由此有了“强弱差距”。经过反复思量,我们一起想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办法,将全班36个孩子分成四组,每组轮着有一次选装备的优先权,这就使得买了普通装备的孩子,与我家媛媛一样瘦弱胆怯的小朋友,一样有着选择较好装备的机会,同时又不让他们觉得老师在帮他们,不伤及他们的自尊。

这两天,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媛媛很高兴地回来告诉我说,孩子们已经打破了一个人独玩的局面,三三两两组合起来玩。因为,谁都想玩好球,骑好车,如果你这次不想到别人,下次别人也不带你玩了!

三、当孩子成为委屈的“陪练”,而老师又没有及时安抚时

玲玲妈:到文艺汇演前一刻,老师才通知我家玲玲说,16个打小鼓的宝宝,最后只需要12个上台表演,她和另外三个小朋友被淘汰了。这事儿前一天没有预兆,孩子还在兴高采烈练习打鼓,结果,老师说,“你不用准备演出服了”,玲玲整个人都焉了。文艺汇演那天,她闹肚疼,死活不肯去幼儿园。看着她灰心丧气的模样儿,我心疼极了。

我是这样解决的:

我去找她们老师讲了自己的看法:“幼儿园的选拔和竞争,要避免最终只淘汰四分之一的小朋友的这种情况,16人当中选12人,与24人或32人中选12人,对被淘汰的孩子的打击是不一样的。少数几个小孩子被淘汰,他会认为自己是这个群体中表现最差、最笨拙,或者是老师最不喜欢的小朋友。”老师听了我的分析,道歉说,她们忙昏了,真的没想过这么深;当时只想着舞台的纵深度不够,不能容纳四排孩子打小鼓,换作三排孩子上场,可能效果更好。“事已至此,可怎么弥补呢?”我和老师商议了半天,一致认为该给这4个淘汰的孩子组织一场“复活演出”,让她们给来开家长会的小朋友的爸爸妈妈表演一场“花样小鼓”,为此,老师和正式参演的小朋友,都纷纷为她们的重新排练出主意、想办法,开心的笑脸终于又回到玲玲的脸上。

四、当孩子被评价为“问题小孩”,而流露出对未来小学学习的惧怕情绪时

彬彬妈:一上大班,一学习拼音和算术,彬彬就仿佛成了一个问题小孩,他屡屡把p成q,d写成p,u写成n,又把2和5写反,好像成了“2”和“5”镜子里的影像。这种错误讲了多遍不改,老师就有点着急上火,有一次老师开玩笑说:“你这种情况还择什么校呀!白花钱。”我儿子回来一脸愁容,说,妈妈我怎么这么笨,没有小学老师会喜欢笨小孩的,我怕从幼儿园毕业,怕去上小学。我的心像被揪了一下。也许幼儿园老师是无意的,但一句无心的玩笑话很可能被孩子都放大成对自己根深蒂固的评价。长此下去,孩子自然对学习越来越畏惧,对就要到来的小学生活越来越畏惧。

我是这样解决的:

我把我的看法委婉地跟老师提了,建议她多增加对孩子的鼓励,也增加对小学老师的“正面宣传”,不要一味强调小学老师要求严、惩罚多,要多对孩子说:“小学的学习也很有意思,老师组织小朋友做游戏,上体育课还玩‘老鹰抓小鸡’呢。”“小学里的很多内容老师都教给大家了,大家还小嘛,所以学起来会有一点困难,不要紧,大家都是聪明孩子,慢慢来!”老师有点惭愧地说:“彬彬妈你真的很有办法。”又说:“看来教彬彬这样敏感的小朋友,咱还真得多讲究方法,多付出观察和耐心。”

其他有赖于与老师沟通的情况:

1.当孩子有不舒服但又必须拜托幼儿园看护时

虽然有晨检,但有些孩子的健康状况不佳,却未必能引发老师的关注。此时父母必须将孩子的病况告知老师,说明没有传染问题,以便于老师安排食堂做一份清淡的病号饭,并提醒孩子增减衣物,减少活动量并安排休息。

2.当孩子昨日受伤而老师未及时发现时

即使你不想追究谁的责任,遇到这种情况也要告诉老师,提醒老师对全体小朋友进行安全教育,如有“肇事者”,应找他特别认真地谈一次话,以杜绝“事故”苗头的再次发生。这也是对幼儿园的关注与负责。

3.当孩子没有听清回家后的功课时

发生这种情况,要么是自家宝宝注意力不够集中,而老师没有发现;要么是老师布置的口头作业和任务没有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写在黑板上,孩子和家长都会有遗忘。提醒老师改进“布置功课”的方式,可以方便父母和孩子共同执行。

专家指路:想取得更好的沟通成效,要注意三原则

原则一换位思考

毕竟两三个老师要照管三四十个孩子的生活起居、活动安排,留心到他们每个人的情绪变化,是非常累的一件事,所以平时要求孩子们步调一致也是为了方便管理,带着某种不得已的成分。父母跟老师去做沟通,多数是希望老师给予自家孩子更多的精力和关注,照应到孩子的个性化需求,而这些要求可能会给老师带来额外的压力和不便,对此,千万不要以指责、对峙的态度去参与沟通,不要说“您有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或者说,“我家宝宝受了这么大委屈您都没有注意到,您太疏忽了。”要对老师的辛苦抱以感激之情。在与老师的沟通中,应该换位思考,对老师的些微疏忽予以充分谅解。

原则二找准沟通的时机

如果在早上入园时找老师沟通,一般来说,老师只能给你两三分钟来谈问题。因为这个时候老师很忙,要观察每个小孩的情绪,检查必带的东西是否带齐,因此除非孩子带病带伤入园,要拜托老师照应,此时不是深谈的良机。下午四点到五点之间,是家长接孩子的高峰期,老师也是应接不暇的。过了下午五点,大部分孩子都被接走了,老师的情绪完全放松下来,此时的沟通才有利于双方谈得深入,谈得心平气和。

原则三最好避开孩子这个“当事人”

很多沟通话题不可避免地将议论到孩子的性格缺陷、生活能力缺陷,以及孩子在人际交往上的缺陷。因此避开孩子的在场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会强化孩子在这方面的自卑与不安。怎样避免孩子在场呢?很简单,谈话当天可由父母双方一起去,其中一方带孩子去玩幼儿园的大型器械,另一方留下来与老师交流即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