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童话故事
2021-05-12 暖心童话故事 入学准备家长心理 入学准备心理婴儿期心理发育规律。
要充分发展幼儿的大脑,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幼儿读书。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早教已经成为婴幼儿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额一个环节了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婴儿期心理发育规律》,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婴儿期心理发育规律
婴儿期心理发育规律婴儿期是人生的最早阶段,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学习、想象、思维、言语、情感、意志行动、自我意识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等,都是在出生后这个早期阶段发生的。每一种心理过程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具体的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目前,对胎儿心理发育的研究已开始成为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感知觉的发育
1、视觉:新生儿的眼对光反应敏感,最佳视焦距为19厘米,喜欢颜色鲜艳的物体和人脸的外形,能两眼追随移动的红球,4个月时已能对近的和远的目标聚焦,眼的调节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12-20周时开始看自己的手,能固定视物,看75厘米远的物体。3-4个月时已能辨别彩色与非彩色。
2、听觉:胎儿后期听觉相当灵敏,出生后不仅能听到声音,对声音频率也很敏感,能区别不同的语音。小婴儿一般能倾听和谐的音乐,3-4个月时开始能区分成人发出的声音,听见母亲的声音就高兴。
3、嗅觉、味觉、触觉嗅觉在出生后几天就已经发育的很好了,哺乳时,新生儿闻到乳香味就会积极的寻找乳头。3-4个月能区别愉快与不愉快的气味。7-8个月已开始分辩出芳香的刺激,婴儿灵敏的嗅觉可以保护自己免受有害物质的伤害。味觉在出生时就已很敏锐,对甜味表示愉快,对酸味表示痛苦。触觉是婴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在其认知活动和依恋关系形成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4、知觉:知觉是对感觉的加工过程。知觉的发生较晚,约生后4-5个月时才出现明显的知觉活动。
(二)运动的发育小儿的心理发展离不开动作和活动,它与脑的形态及功能的发育密切相关。运动的发育规律:
1、头尾规律,即动作的发育自上而下,如先能抬头,然后坐、直立、走路;
2、由近到远,即离躯干近的肌肉动作先发育,然后是远端的肌肉活动,如先能抬肩,然后手取物;
3、从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
4、正面动作先于反面动作,先学会手抓东西,以后才会放下手中的东西;先学会向前走,以后才会倒退走。
(三)语言的发育语言的发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语言的感知阶段;
2、发音阶段;
3、语言——动作阶段;
4、学说话阶段。
(四)心理活动的发展包括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的发育。
1、母婴依恋:婴儿在和母亲的最亲近、最密切的感情交流中,逐渐建立了一种特殊的感情连接,即对母亲产生依恋关系。这种依恋关系一般在婴儿6-7个月时形成。母婴依恋的建立,有助于婴儿形成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养成自信、勇敢、敢于探索的人格个性,并促进婴儿智力发育。
2、父婴交往:近年来,父婴交往逐渐为心理学家所关注。有研究表明,父婴交往具有与母婴交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首先,父亲是婴儿重要的游戏伙伴,在与父亲的游戏中,婴儿感到更大的兴奋、快乐与满足。同时,父亲对婴儿积极个性品质的形成、认知发展、性别角色的正常发展以及培养和提高社交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人们以前的认识和估计。因此,父亲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
延伸阅读
婴儿期儿童心理特点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早教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你们知道早期教育有什么作用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婴儿期儿童心理特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婴儿期是指儿童从出生到1岁的时期。胎儿刚出生后主要依靠皮层下中枢来实现非条件反射来保证他的内部器官和外部条件的最初适应,此时重要的非条件反射有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及定向反射。婴儿期由于神经髓鞘的形成不全,神经兴奋不能沿一定的通路迅速传导,故兴奋特别容易扩散,这也是小儿易激动的生理原因。
随着脑的不断发育,皮质中的暂时性联系也日益发展起来。新生儿明显的条件反射的是在出生后两周左右。4个月的儿童能区别各种气味,能分辨不同颜色的物体。4-5个月便能分辨出亲人和生人。从第4个月起开始分辨出成人的声音,如听到母亲说话的声音就高兴起来,并开始发出一些声音以回答成人。
5-6个月婴儿就可以再认妈妈,这是由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发展,婴儿出现的短暂记忆的表现。7-8个月时起,由于儿童多次感知某种物体或动作,并同时听到成人说出关于这一物体或动作的词,在他的脑里,就在这一物体或动作的形象和词的声音之间,建立起暂时联系,以后只要再听到这个词的声音就能引起相应的反应。10-11个月起婴儿开始“懂得”词的意义,并对词的内容发生反应,词开始成为信号,即第二信号儿童的语言或说出的词是从成人所发出的词或者语言的声音模仿开始产生的,因此,为了尽快开发儿童的语言能力,成人在与儿童接触时应尽可能不断给予语言刺激。
儿童情绪自两个月以后,积极情绪开始发展,当吃饱、温暖时,可以看到儿童活泼而微笑的表情,反之,能引起否定的情绪反应,如哭闹、呆滞等。因此,为了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状态,应经常和儿童交往,提供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适当的玩具,并多给予关心、照顾和抚爱。
小宝宝语言发育有规律
育儿专家详细介绍了小儿正常的语言发育规律:
在会讲话以前,小儿能用很多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感情,如:5~6周的小儿能发出除哭以外的声音,开始时大多是一些元音,偶尔有少数辅音。
12~16周时,高兴时会大叫,当母亲和他说话时,他会“呀呀”作答,16周时可以发出m、k、g、p、b。
28周时,能发出ba、da、ka等音节。
32周时,能发出ba-ba、da-da等两个连续的音。8个月时可以利用发音来引起人们对他的注意。
十个月时,能理解“不”,大人说“再见”时会摇手,一岁小儿平均能说2到3个字。
15个月说出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话”,到一岁半时,能说出几个有意义的词。
21~24个月时,可说出2~3个字的句子,会用“你”、“我”等代词。
2~3岁,语言功能已经获得,小儿咬字可能还不清楚,有时还会有口吃。
3~5岁(学前期)儿童到了3岁以后,开始能听懂和运用各种基本类型的句子(简单句和复杂句),言语的信息量逐渐加大。此时期语言是高度积极发展的时期。
6岁以后开始学习读与写。
12岁以后,口语与书面语更趋发展完善。
专家表示,只要符合这个语言发育规律,即便是有些许的出入,例如稍微慢一点或快一点,也是正常的。但家长要留意到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咨询医生。影响儿童语言发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视觉障碍、听觉障碍;交往障碍(自闭症、自闭倾向等);智力发育迟缓;不适当的语言环境;发音器官形态、运动异常;脑发育不全及脑损伤等。
婴儿体重的生长规律是什么?
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尽快自主自立。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早教最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婴儿体重的生长规律是什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先掌握小宝宝出生时的体重,喝奶的量。人们的处理过程:告知母亲医生把婴儿体重增加的状况分为三类:增加得迅速、增加的比较慢、轻中度的增加。
测算婴儿体重公式计算:出生体重 6 x 0.7 (个月-6)x 0.5
但这三种均是因人有所不同的,宝宝体重增加得比较慢,并不一定表达他有哪些难题,出生时的体重约3kg上下,到5个月-6个月大时约6kg上下,约出生时的2倍,但出生时如很大的。
新生婴儿体重:
小宝宝,则在5个月-6个月大时他的体重增加不容易到2倍。一般小宝宝出生至二个月均值一月约增加0.5kg,10-12个月一月约增加0.3kg,2岁后一月约增加0.2kg上下,这种材料能够母亲作参照。小儿的体重、体长的增长并不是呈平行线升高的,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它是生理学状况。
少年儿童保健专家建议,在小儿出生后的2、4、6、9、12个月应各称一次体重;1-3岁,每过大半年称1次;3-7岁每一年称1次。将每一次結果标在婴儿体重标准生长发育图上,描成体重曲线图,随后对小儿体重曲线图的形状和发展趋势开展客观性的点评。假如小孩的体重曲线图与规范体重曲线图平行面,表达生长发育速率一切正常;假如体重曲线图平整或往下,则表达生长发育迟缓,应当积极主动找寻缘故。
参照婴儿体重身高标准的数据信息:
一切正常4周的小宝宝出生时体重为2500-3999克上下。最开始3个月,小宝宝每星期体重增长180-200克,4-6个月时每星期增长150-180克,6-9个月时每星期增长90-120克,9-12个月时每星期增长60-90克。按体重增长倍率计算出来,小宝宝在6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岁时大概是3倍,2岁时大概是4倍,3岁时大概是4.6倍。在出生第二年,小宝宝体重均值增长2500-3000克。
新生婴儿生长发育规律性:
2岁之后均值每一年增长2000克上下,一直到青春期。
不一样环节小宝宝体重计算方法:6个月之内体重=出生体重 个月×600克;7-12个月体重=出生体重 个月×500克;2-7岁体重=年纪×2 8000克。
掌握小宝宝语言发育的规律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要适当的对幼儿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融入陌生的环境,让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掌握小宝宝语言发育的规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育儿专家详细介绍了小儿正常的语言发育规律:
在会讲话以前,小儿能用很多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感情,如:
5~6周的小儿能发出除哭以外的声音,开始时大多是一些元音,偶尔有少数辅音。
12~16周时,高兴时会大叫,当母亲和他说话时,他会“呀呀”作答,16周时可以发出m、k、g、p、b。
28周时,能发出ba、da、ka等音节。
32周时,能发出ba-ba、da-da等两个连续的音。8个月时可以利用发音来引起人们对他的注意。
10个月时,能理解“不”,大人说“再见”时会摇手,一岁小儿平均能说2到3个字。
15个月说出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话”,到一岁半时,能说出几个有意义的词。
21~24个月时,可说出2~3个字的句子,会用“你”、“我”等代词。
2~3岁,语言功能已经获得,小儿咬字可能还不清楚,有时还会有口吃。
3~5岁(学前期)儿童到了3岁以后,开始能听懂和运用各种基本类型的句子(简单句和复杂句),言语的信息量逐渐加大。此时期语言是高度积极发展的时期。
6岁以后开始学习读与写。
12岁以后,口语与书面语更趋发展完善。
专家表示,只要符合这个语言发育规律,即便是有些许的出入,例如稍微慢一点或快一点,也是正常的。但家长要留意到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咨询医生。影响儿童语言发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视觉障碍、听觉障碍;交往障碍(自闭症、自闭倾向等);智力发育迟缓;不适当的语言环境;发音器官形态、运动异常;脑发育不全及脑损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