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执拗宝宝交流的5个技巧

宝宝是天真无邪的,同时也是缺乏自控能力的,因此总爱捣蛋和执拗。该如何让宝宝“乖乖”成长,又不会伤害他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呢?

那么应该用什么的技巧让宝宝改正错误学“乖”呢?

1、说一次就要做到。对孩子提出他力所能及的要求时,必须要求他第一次就做到,不要因为心软破例。比如,孩子在看动画片,妈妈让他洗漱就寝,孩子仍双目盯着电视不理会;过了一会,妈妈提高声音再次命令,孩子仍若无其事,但在妈妈做第三次“警告”时,孩子即刻动身刷牙去了。为何孩子不在第一次被叫的时候就行动呢?这是因为他已经习惯了妈妈的教导方式,知道只需在第三次被叫时才行动,可以拖延看片,又免受罚。宝宝比父母要厉害,他更了解父母,知道你总会在几次过后才施罚。因此,要避免宝宝利用你的弱点,就要坚持说一次必须做到的原则。这个技巧还可以用到让宝宝吃饭、写作业、穿衣服、起床等各种生活习惯的培养上。

2、和宝宝说话要巧妙。父母常命令孩子“不要跳”、“不要爬”、“不要吵”,其实,父母应该明确指示孩子,你要求孩子做什么。如果看到看到孩子爬高,你可直接叫他“下来”,他们吵闹,用“安静”来取代“不要吵”,效果会很不同。父母不要直接问宝宝“洗脸了吗?”、“吃饭了吗?”、“功课做了吗?”,更不要责问,不要怀疑,而是换一种肯定和认同的方式去问:“功课一定做完了,对吗?”即使孩子没做,他回答的心情肯定不一样,可能还会有些内疚。时间到了,孩子还未刷牙,换个句子:“你要先刷牙还是先洗脸?”这样宝宝必须选择一个,心理就没有抵触情绪。

3、让宝宝感受到你对他的爱。不管父母是否爱孩子,但如果孩子感觉你不爱,你就是不爱。上一代父母做不出的拥抱,我们要勇敢做;每天看到孩子,告诉他你爱他。对孩子要有大量的肢体接触,例如拥抱、摸头、拍拍肩膀等,因为人与人之间肢体上的接触,感情会比较好。这个妈妈比较容易做到,爸爸也应该做。

4、惩罚的方式要科学:惩罚的意义在于让孩子清楚和了解他的不好行为会让他“不舒服”。例如孩子打人,罚他面壁、独处、不能玩游戏,几次后,同样的处罚让他觉得不舒服了,从此“不要打人比较好。”处罚不是让孩子害怕,很多家长只是严肃,却不严格,其实应该讲到就做到。比如,孩子要求买东西,如果不允许,就得坚持,不能经不起孩子的撒娇,改变初衷,让孩子得逞。孩子更了解你,因为你每次都是这样。打骂累积下来,你的孩子只会越打越顽强,再不然就会变成懦弱的人。

5、适时的鼓励特别重要。在孩子沮丧的时候,或者是在惩罚过后,要让孩子知道。爸妈还是一样爱他。鼓励不要事先预订,而是给他事后的惊喜。父母不要用“如果你……我就……”来当作奖励的条件,否则孩子再得到奖励后就难以维持原来的好行为。动物园的海豚每一次都会尽全力去做最好的表演,因为它不知道训练师几时会赏它吃的。

相关推荐

让孩子快速学会理财的5个技巧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父辈祖辈即使留下了再多财富,如果你不思进取,只会挥霍,就算有金山银山,迟早也是要被败光的。所以,不要说富人了,就是普通的家庭,也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理财的好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挣钱、消费、储蓄的观念。不过,这些对家长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那些花钱大手大脚,习惯和同龄人攀比的城市里的孩子,要教他们学会理财,还是需要一些窍门的。

首先,父母自己要有理财意识和科学理财方法,要有良好的节俭习惯,为孩子作出榜样。都说家长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一个花钱大手大脚、不会节俭的父母亲很难教会孩子如何科学地理财。

其次,家长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制定家庭财务计划。财务计划就是有效地掌握自己手中的钱财,无论挣多少钱,都应该让钱财为生命中的每一阶段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或者最合适的生活方式。由于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财务需要,所以家庭要有财务计划。让孩子参与其中,帮助他们体会知道生活要有计划,需要节制,不能无度挥霍。

第三,让孩子了解家庭财务计划,并学会记账。让孩子知道家里近期、中期、长期需要的支出有哪些方面,学费要多少钱?收入多少,支出是多少,有多少剩余?孩子手中要有一个记账本,随时记下家中的收支项目,让孩子了解家庭的日常开销和收入以及挣钱的方法,让孩子知道和体验挣钱的艰辛。

第四,家长也可以与孩子签订一份“零用钱合同”,如:“甲方按月支付乙方零用钱60元,其中20元用于购买书籍,20元公交车费,10元自由支配,其余10元存入银行……,乙方若无节制地花钱造成透支,甲方有权在下一月将其零用钱减半;乙方若坚持每月存款10元,一年后甲方将给予乙方与存款相同数目的奖金作为奖励。”签订“零用钱合同”是西方很流行的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方法。这是理财教育,更是孩子心理素质的锻炼。但合同内容不宜定得太死,要让孩子有自己安排的空间,给他自己统筹安排的锻炼机会。中国的父母可以尝试一下,说不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最后,和孩子一起学习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与工具,使孩子懂得既要合理合法地赚钱,又要有良好的消费习惯。同时,给孩子提供亲身体验理财的实践过程,正确对待金钱,形成正确的理财观,道德观和劳动观。

和1岁内宝宝说话的3个小技巧


一岁的小宝宝刚刚能说一些简单的词语,与这一年龄的小宝宝们交流,家长们要多掌握一些小技巧,否则还会影响着宝宝今后的成长,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与1岁宝宝说话的技巧!

多用积极肯定的词句

在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应该尽尽量少用诸如“别碰它”或“快停下,别那么做”这样的否定词句。积极而肯定的词句,会将带给宝宝极大的信心。例如:宝宝淘气,抓了茶杯要玩,你不妨换一个皮球给他,说:“我们一起来玩皮球。妈妈把皮球滚过来,宝宝接住了,再滚给妈妈。”

用简单的语句,依靠丰富的脸部表情来传达信息

你可以用缓慢的、像唱儿歌一样的、语调温柔的方式跟宝宝说话,这样和宝宝交谈,他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说话的时候,你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脸,他是否专心地听着!尽量和他靠得近一些,让他能看到并模仿你嘴唇的动作,这样可以帮助他更快地学会各种发音。

和宝宝保持“全天候”的交流

宝宝学说话时,起先他可能不明白你在说什么,别泄气,他的大脑已经悄悄开始工作了,正在努力建立语言联结。喂宝宝吃饭、给他洗澡、换尿布都是你和宝宝说话的好机会。随时谈论你们正在做的事,“现在,爸爸给宝宝穿红棉袄”、“我们来洗手”。和宝宝的游戏也是“你说宝宝听”的好机会。耳中听到各种词语的发音,宝宝的大脑才迅速地建立语言联结,这种联结的建立先于宝宝对词义的理解。

重要提醒

为了确保宝宝能够顺利学习语言,他的听力应该得到保障。你应该关注宝宝的听力,适时带宝宝去医院做检查。

耳朵感染发炎,会影响到宝宝正常的听和说,严重的耳部感染会极大地影响到宝宝的语言发展。

及时让医生知道这些情况是很重要的:你说话时,宝宝没有转向正确的音源方向或者根本没有反应。宝宝两岁了还不会说话。

最后再说两句:

1、想要知道你孩子将来的语言能力到底怎么样,先研究你自己现在是怎么说话的。

2、你的孩子说话像你。

据相关的调查得知,若是父母们不注意自己平时的说话内容与语气等等,会很容易对宝宝们产生一些的不良的影响,希望父母们在孩子初说话时都能多掌握以上的一些小技巧!

网友热议>>16个月的宝宝还不会说话

科学批评孩子的5种技巧


当孩子犯有过错时,家长往往一味责备孩子,甚至打孩子,一点不讲批评技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那么,家长批评孩子时,应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

一是低声

家长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二是沉默

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三是暗示

孩子犯有过失,如果家长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家长的用意,愿意接受家长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四是换个立场

当孩子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责骂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责骂。此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别人,该说些什么”,这会使大部分孩子发现自己也有过错,并会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的错误。

五是适时适度

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因此,家长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塑造优秀宝宝需掌握的5种交流语气


宝宝的心灵敏感又脆弱,妈妈爸爸如何对待宝宝,决定了宝宝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宝宝的情商、智商、修养与教育有关,更与日常生活中,父母跟宝宝说话的语气有极大关系。而这一点,常常被忽略。与宝宝对话,你的语气用对了吗?

1、信任的语气

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

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我相信你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情景实例:信任VS挖苦

情景:茹茹看见小区的空地上有小朋友在溜冰,羡慕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也想学溜冰。”

这时,妈妈要用信任的语气说:“好,茹茹想学溜冰,妈妈明天就给你报名,只要茹茹努力,就一定能学会。”

结果:茹茹满怀自信地说:“我一定会溜得像那些小朋友一样好的。”

不要怀疑地看着茹茹,挖苦地说:“算了吧,你这么笨,学十年恐怕也学不会。”

结果:有小朋友邀请茹茹一起溜冰,茹茹只是羡慕地看着,却不敢上前试一试。

宝宝对新鲜事物总是抱有强烈的好奇心,看见别人会的,自己也跃跃欲试。但是他们尝试的勇气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的左右。父母对宝宝表示出信任,宝宝就会对自己充满自信,有勇气进行尝试。倘若父母表现出质疑,甚至是用挖苦的语气,不只会伤害宝宝的自尊心,还会让宝宝对自己做出否定,产生“我不行”、“我很笨”、“我就是不如别人”的负面意识和情绪,从而渐渐有自卑感,变得孤僻、不合群。

2、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当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玩一会儿,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比较乐于接受了。

情景实例:尊重VS强制

情景:晚饭做好了,朋朋还在和玩具机器人玩拯救世界的游戏。妈妈走过去说:“朋朋,吃饭了。”朋朋抬起头说:“妈妈,让我再玩一会儿吧,五分钟就好。”

这时,妈妈要谅解地说:“那你再玩五分钟,不过五分钟以后,可一定要吃饭。”

结果:朋朋想了想,答应了。五分钟后,妈妈再次叫朋朋吃饭,朋朋爽快地放下玩具,高高兴兴地坐在了饭桌前。

不要语气强硬地说:“不行,不许再玩了,马上过来吃饭。”

结果:朋朋大声叫了起来:“不,我不吃,我就要玩。”妈妈生气地走过去,一手夺走了朋朋手里的玩具,一手把朋朋拽到了饭厅。朋朋开始又哭又闹,最后拗不过妈妈,只好泪眼朦胧地坐在饭桌前,边哭边吃。

两三岁是宝宝自我意识的萌芽时期,从这时起,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自我意识会越发强烈,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当宝宝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爸妈们应该用尊重的语气去回应他(她),让他(她)感到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是被理解和尊重的,就很容易接受爸妈提出的要求。强制的语气却会让宝宝感到自我被抑制,产生反抗意识,进而对父母的要求拒不接受,即使最后被迫屈服了,也是心不甘情不愿。

3、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

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情景实例:商量VS命令

情景:媛媛在地上玩了一下午,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妈妈想让媛媛把玩具收拾整理一下。

这时,妈妈要用商量的语气说:“媛媛,你和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

结果:媛媛听话地说:“好。”然后和妈妈一起把满地的玩具收拾干净,并在箱子里摆放得整整齐齐。

不要用命令的语气说:“媛媛,看你把玩具扔的,快去收拾一下。”

结果:媛媛很不乐意地说:“我累了,不想收拾。”或是噘着嘴巴,磨蹭着走到玩具旁,把玩具乒乒乓乓地往箱子里扔。

每个宝宝都有自尊心,父母想让宝宝去做某事,要用商量的语气,让宝宝明白你们是平等的。宝宝受到尊重,心里会很高兴,愿意按父母的要求去做。命令的语气只会让宝宝觉得你在责怪他(她),心生反感,即使勉强去做了,也不开心。甚至会让宝宝认为要求别人做事的语气就是如此,因而在与小朋友或他人相处时,也用命令的语气。

4、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

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是最可贵的。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情景实例:赞赏VS冷淡

情景:诺诺涂涂画画了一个上午,兴冲冲地捧着自己的“作品”跑到爸爸面前:“爸爸,看我画的画。”然后满怀期待地看着爸爸。

这时,爸爸要放下手中的报纸,拿过诺诺的画,边看边赞赏:“诺诺的画画得真棒,用的颜色漂亮极了。”

结果:诺诺高兴地拿着画跑回小桌旁,小心地放在一边,开始“创作”他的第二幅“作品”。

不要把头抬起来,瞄了一眼诺诺的画,冷淡地说了句“嗯,不错。”便继续埋头看报,不再理会诺诺。

结果:诺诺沮丧地走回小桌旁,把画随手一扔,玩别的去了。

宝宝的表现欲很强,他们希望引起大人的注意,更希望得到大人的赞赏和认可。用赞赏的语气肯定宝宝的行为,宝宝知道自己被认可,表现欲得到满,并体验到快乐的情绪,增强了自信,就会更有兴趣和动力去做事。反之,若是冷淡的语气,即使是赞扬的话语,宝宝也能立刻感觉到大人是在敷衍自己,并非出自真心,在心里会认为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好,能力受到了否定,于是兴趣索然,没有继续做下去的自信和动力,其结果便是导致消极情绪和情感的产生。

5、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

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你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他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情景实例:鼓励VS责备

情景:妈妈做好了饭,将菜端到桌上。菲菲看见了,自告奋勇地帮妈妈拿碗。她用小手指捏着碗的边缘,没走几步,碗滑了下来,“乓”的一声,在地上摔成了几片。

这时,妈妈要马上把碎片打扫干净,然后鼓励菲菲:“没关系,菲菲帮妈妈做事,妈妈很高兴。这一次没拿稳,下一次肯定能拿稳。”说完把另一个饭碗递给菲菲,并示范正确的拿碗姿势,让菲菲用双手捧着饭碗。

结果:菲菲按妈妈说的,用手把饭碗捧到了桌上。她高兴地跑回厨房,把剩下的碗全都一个个捧了出去。

不要马上拿起扫帚打扫碎片,边扫边责备菲菲:“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不会拿又偏要拿,净给我添乱。”随后把菲菲赶出了厨房。

结果:菲菲吃饭时,看着饭碗想拿又不敢拿,生怕又打碎了。

宝宝有心做好事,却因缺乏经验而出了错时,父母应首先肯定宝宝的良好愿望和正确行为。要知道初次尝试做某件事时,一点过失都没有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大人也不可能事事都做得完美,何况年幼的宝宝。用鼓励的语气,并向宝宝说明做此事时要注意什么,宝宝会很乐意接受,有再次尝试的信心。若是责备的语气,不仅会让宝宝原本不安的情绪更加低落,也会失去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畏缩不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