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宝宝爱打人的三大根源。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给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技能。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揭秘:宝宝爱打人的三大根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不满3岁的宝宝打人,其实是用这种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感情,但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会改”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幼儿期“打人”的习惯会影响宝宝一生!曾有心理学家对600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2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3岁半时的攻击性记录能有效地预测成年以后的攻击性行为。所以,宝宝攻击性的强弱将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当小宝宝第一次有攻击性行为时,父母就要想方设法来制止他,因势利导来消解他的攻击性行为,当出现不同的原因时,我们来看看具体应当怎样做。

一、宝宝爱打人误会了家长的“称赞”

宝宝快17个月了,每当宝宝与家人或邻居玩得高兴时,会突然举起小手打人家的脸,打得叭叭响,躲都躲不过。看他的意思,也不是表达不满,也不是挑衅,那是什么意思呢?

孩子9月龄左右的时候,手的功能分化有了突然的发展,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有了很大的突破。打人会让他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乐趣,就像我们突然之间会了某种技能一样,很愿意使用。

家长抱着宝宝嬉戏的时候,有时宝宝会无意识地拍打家长的脸,而且发出快乐的笑声。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这个动作,夸他们长了本领,或者觉得动作卡通,干脆亲含其小手表示“做得好”,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另外,宝宝过了1岁,在语言发育过程中,有一个阶段会发出“哒、哒、哒”类似“打”的发音,并且手上有拍打的动作,这是宝宝语言发育必经的一个过程。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了这个动作,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有些爸爸妈妈喜欢在宝宝面前互相拍打调情,这样,宝宝可能会误认为“拍打”就是表达“高兴”和“喜欢”情感的方式。

宝宝越小,这种“打人”的表达模式就越容易固定,而且不容易纠正。我们除了教宝宝基本的生活技巧和知识,更要教给宝宝正确的情感模式,例如教宝宝亲吻家长、轻轻抚摸家长,以表示对家长和别人的爱。当宝宝打人时,家长当时的态度和做法相当重要。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打脸,都可以直接把他们放在地上,双手按住孩子的肩膀,严肃而平和地告诉他:“爸爸妈妈/阿姨不喜欢打人的孩子!”保持1分钟,讲明谁也不要抱孩子,几次以后,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就消减了。另外,反应快的家长可以设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如,当他刚举起手时就和他做击掌的动作,嘴里可以有节奏地说“你拍一,我拍一”,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改了抬手打人的习惯,抬起手来,他的惯性就是要玩那个拍手游戏!

二、宝宝爱打人用打人在试探

我家宝宝19个月了,不知为何,出门和其他小朋友玩时总喜欢打人,有时是有人想抢他的玩具,他要自卫;有时是没事也会“撩”人家。谁都敢打,搞得在小区游乐场里“名气很大”。在他打人时,我会打他手,不知对不对,他好像习惯了,我一板着脸走过去,他就会伸手给我打,如此“敢做敢当”,倒让我心里没了底:下一步怎样教育他才好?

有的孩子在家不打人,进入群体交往时会去打小伙伴。有时打人,是因为他还不会与别的孩子交往,他是想表示友好;有时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时是在用肢体语言与别人交流,只是他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和力度。要是这样的话,妈妈可以拉着他的手,教他用拉一拉或轻轻摸的方式来与人交流,告诉他,用力打其他人,人家会疼,也可以在他身上试一试,让他有感性认识。

有的孩子打人,是因为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他就会用打人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表达自己的愿望。要是这种情况的话,就因势利导让宝宝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如怎样说服别人将玩具还回来,或说服别人“轮着玩”。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存在的,即这个年龄的孩子打人,是因为孩子想试探一下打人会引起什么后果。常有这样的情形,孩子打了同伴,而看到同伴哭得伤心,便也会跟着哭起来。这个时候你就要抓住机会对他说:“看,你把弟弟打痛了吧,弟弟那么伤心,妈妈带你去向弟弟说对不起!”若是哪次你的孩子被别人打痛了,不能指使你的孩子“以牙还牙”、也去打别人,而要抓住机会边安慰边教育他说:“痛吗是不是很痛这就是我上次说过的为什么不可以打人,你要记住!”让孩子从自己的疼痛中亲身体会到打人不好。这样他以后就会不再去打人了。

如果用说服的方法不见效果,你可以进一步采用“身体约束法”,立即让孩子坐下并面对着你,抓住孩子的手臂和肩,大约1分钟后松开,并告诉孩子错在什么地方。连续一星期使用这种约束法,就能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绝对不要体罚孩子,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打手心”的惩戒会很快失去它的效力,还可能在孩子长大后诱发他“以暴抗暴”。最好的办法是“冷处理”——把正在任性闹腾的宝宝放在一边,告诉他父母很爱他,但必须等他意识到他错了之后再和他说话。这样的话只说一遍即可,不要向宝宝过多解释为什么。

三、宝宝爱打人为了不受冷落

孩子刚满两岁,却发现她最近越来越霸道,只要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要分神去接待时,她就会哭闹,粘着妈妈不让她与客人谈话;要是还不行,就会跑过去打客人,搞得妈妈都不敢让亲友到家里来,也不敢带着孩子与人就餐,这可怎么办?

两岁左右的小孩,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会很在乎妈妈和客人是否注意到她,当发现自己被冷落时,常会产生不安的情绪,哭闹、摔东西、打人等异常行为便随之出现。有时孩子打人,并非讨厌客人,而是“嫉妒”客人分去了妈妈的注意力。为了让妈妈转过头来注意她,攻击行为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即使换来的是妈妈的一顿责骂,但对一个两岁的孩子而言,可能尚无法将“打人”和“被骂”相联系!

不要把孩子“晾”在一旁,而是要促成孩子和客人间的互动:让客人听孩子表演儿歌;观赏她的积木城堡和涂鸦画作……让她感觉到,客人的到来不但没让她受冷落,还提升了她的被关注度。同样,在接待客人时,父母一定要随时要让孩子知道你在关注着她。

要是孩子已经去“攻击”了客人怎么办?除了立即制止,抓住她打人的那只手,同时严肃地直视她的眼睛,让孩子明确地知道您因她的行为而生气、难过,目的是要孩子了解打人是不对的。

宝宝“爱打人”的其他可能原因

●宝宝无意中看到暴力,有打斗场面的电视节目,包括某些进口的动画片,宝宝会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场面。因此家长有必要帮宝宝挑选内容健康的动画片和其他电视节目,陪宝宝一起看电视,一边讲道理。

●家长有爱打人、动作粗鲁等不良的习惯,或者存在家庭暴力。父母亲应该用良好的行为规范来影响宝宝,不要让不良的行为习惯传给宝宝。例如粗鲁的言行、打情骂俏等。

●家长工作忙或耽于玩乐,很少照料宝宝,很少跟宝宝沟通,宝宝内心孤独,也会以打人行为来宣泄。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多花时间陪伴宝宝,好好重建孩子内心深处的安全感,就十分重要。

●铅中毒或其他重金属中毒,导致宝宝脾气暴躁和爱打人。由于汽车尾气污染和装修污染,因血铅超标引发的烦躁和打人行为越来越多发,有必要引起家长的关注。多饮牛奶,绿豆汤,少到交通干道边玩耍,可预防和治疗血铅偏高。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度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也很重要。

延伸阅读

性情密码:宝宝爱打人三大根源


护孩子天才,培人才博才。为了婴幼儿智利的开发,许多父母都会给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融入陌生的环境,让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你们知道早期教育有什么作用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性情密码:宝宝爱打人三大根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不满3岁的宝宝打人,其实是用这种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感情,但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会改”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幼儿期“打人”的习惯会影响宝宝一生!曾有心理学家对600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2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3岁半时的攻击性记录能有效地预测成年以后的攻击性行为。所以,宝宝攻击性的强弱将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当小宝宝第一次有攻击性行为时,父母就要想方设法来制止他,因势利导来消解他的攻击性行为,当出现不同的原因时,我们来看看具体应当怎样做。

一、宝宝爱打人误会了家长的“称赞”

宝宝快17个月了,每当宝宝与家人或邻居玩得高兴时,会突然举起小手打人家的脸,打得叭叭响,躲都躲不过。看他的意思,也不是表达不满,也不是挑衅,那是什么意思呢?

孩子9月龄左右的时候,手的功能分化有了突然的发展,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有了很大的突破。打人会让他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乐趣,就像我们突然之间会了某种技能一样,很愿意使用。

家长抱着宝宝嬉戏的时候,有时宝宝会无意识地拍打家长的脸,而且发出快乐的笑声。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这个动作,夸他们长了本领,或者觉得动作卡通,干脆亲含其小手表示“做得好”,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另外,宝宝过了1岁,在语言发育过程中,有一个阶段会发出“哒、哒、哒”类似“打”的发音,并且手上有拍打的动作,这是宝宝语言发育必经的一个过程。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了这个动作,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有些爸爸妈妈喜欢在宝宝面前互相拍打调情,这样,宝宝可能会误认为“拍打”就是表达“高兴”和“喜欢”情感的方式。

宝宝越小,这种“打人”的表达模式就越容易固定,而且不容易纠正。我们除了教宝宝基本的生活技巧和知识,更要教给宝宝正确的情感模式,例如教宝宝亲吻家长、轻轻抚摸家长,以表示对家长和别人的爱。当宝宝打人时,家长当时的态度和做法相当重要。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打脸,都可以直接把他们放在地上,双手按住孩子的肩膀,严肃而平和地告诉他:“爸爸妈妈/阿姨不喜欢打人的孩子!”保持1分钟,讲明谁也不要抱孩子,几次以后,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就消减了。另外,反应快的家长可以设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如,当他刚举起手时就和他做击掌的动作,嘴里可以有节奏地说“你拍一,我拍一”,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改了抬手打人的习惯,抬起手来,他的惯性就是要玩那个拍手游戏!

二、宝宝爱打人用打人在试探

我家宝宝19个月了,不知为何,出门和其他小朋友玩时总喜欢打人,有时是有人想抢他的玩具,他要自卫;有时是没事也会“撩”人家。谁都敢打,搞得在小区游乐场里“名气很大”。在他打人时,我会打他手,不知对不对,他好像习惯了,我一板着脸走过去,他就会伸手给我打,如此“敢做敢当”,倒让我心里没了底:下一步怎样教育他才好?

有的孩子在家不打人,进入群体交往时会去打小伙伴。有时打人,是因为他还不会与别的孩子交往,他是想表示友好;有时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时是在用肢体语言与别人交流,只是他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和力度。要是这样的话,妈妈可以拉着他的手,教他用拉一拉或轻轻摸的方式来与人交流,告诉他,用力打其他人,人家会疼,也可以在他身上试一试,让他有感性认识。

有的孩子打人,是因为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他就会用打人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表达自己的愿望。要是这种情况的话,就因势利导让宝宝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如怎样说服别人将玩具还回来,或说服别人“轮着玩”。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存在的,即这个年龄的孩子打人,是因为孩子想试探一下打人会引起什么后果。常有这样的情形,孩子打了同伴,而看到同伴哭得伤心,便也会跟着哭起来。这个时候你就要抓住机会对他说:“看,你把弟弟打痛了吧,弟弟那么伤心,妈妈带你去向弟弟说对不起!”若是哪次你的孩子被别人打痛了,不能指使你的孩子“以牙还牙”、也去打别人,而要抓住机会边安慰边教育他说:“痛吗?是不是很痛?这就是我上次说过的为什么不可以打人,你要记住!”让孩子从自己的疼痛中亲身体会到打人不好。这样他以后就会不再去打人了。

如果用说服的方法不见效果,你可以进一步采用“身体约束法”,立即让孩子坐下并面对着你,抓住孩子的手臂和肩,大约1分钟后松开,并告诉孩子错在什么地方。连续一星期使用这种约束法,就能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绝对不要体罚孩子,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打手心”的惩戒会很快失去它的效力,还可能在孩子长大后诱发他“以暴抗暴”。最好的办法是“冷处理”——把正在任性闹腾的宝宝放在一边,告诉他父母很爱他,但必须等他意识到他错了之后再和他说话。这样的话只说一遍即可,不要向宝宝过多解释为什么。

三、宝宝爱打人为了不受冷落

孩子刚满两岁,却发现她最近越来越霸道,只要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要分神去接待时,她就会哭闹,粘着妈妈不让她与客人谈话;要是还不行,就会跑过去打客人,搞得妈妈都不敢让亲友到家里来,也不敢带着孩子与人就餐,这可怎么办?

两岁左右的小孩,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会很在乎妈妈和客人是否注意到她,当发现自己被冷落时,常会产生不安的情绪,哭闹、摔东西、打人等异常行为便随之出现。有时孩子打人,并非讨厌客人,而是“嫉妒”客人分去了妈妈的注意力。为了让妈妈转过头来注意她,攻击行为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即使换来的是妈妈的一顿责骂,但对一个两岁的孩子而言,可能尚无法将“打人”和“被骂”相联系!

不要把孩子“晾”在一旁,而是要促成孩子和客人间的互动:让客人听孩子表演儿歌;观赏她的积木城堡和涂鸦画作……让她感觉到,客人的到来不但没让她受冷落,还提升了她的被关注度。同样,在接待客人时,父母一定要随时要让孩子知道你在关注着她。

要是孩子已经去“攻击”了客人怎么办?除了立即制止,抓住她打人的那只手,同时严肃地直视她的眼睛,让孩子明确地知道您因她的行为而生气、难过,目的是要孩子了解打人是不对的。

宝宝“爱打人”的其他可能原因

●宝宝无意中看到暴力,有打斗场面的电视节目,包括某些进口的动画片,宝宝会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场面。因此家长有必要帮宝宝挑选内容健康的动画片和其他电视节目,陪宝宝一起看电视,一边讲道理。

●家长有爱打人、动作粗鲁等不良的习惯,或者存在家庭暴力。父母亲应该用良好的行为规范来影响宝宝,不要让不良的行为习惯传给宝宝。例如粗鲁的言行、打情骂俏等。

●家长工作忙或耽于玩乐,很少照料宝宝,很少跟宝宝沟通,宝宝内心孤独,也会以打人行为来宣泄。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多花时间陪伴宝宝,好好重建孩子内心深处的安全感,就十分重要。

●铅中毒或其他重金属中毒,导致宝宝脾气暴躁和爱打人。由于汽车尾气污染和装修污染,因血铅超标引发的烦躁和打人行为越来越多发,有必要引起家长的关注。多饮牛奶,绿豆汤,少到交通干道边玩耍,可预防和治疗血铅偏高。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度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也很重要。(来源:《母子健康》文/潇湘君子指导专家/儿童心理学博士周燕)

揭秘:孩子缺乏自控力的6大根源


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揭秘:孩子缺乏自控力的6大根源”,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家里的玩具已经摆得满满的,但是薇薇还是不满足,总是盯着新出的芭比娃娃,甭管妈妈怎么跟她解释分析,薇薇就是不依不饶,要是再不答应买下,肯定是在商场大哭大闹。薇薇的脾气也是很臭,只要不高兴,不管家里有没有客人都直接把手里的书、玩具扔掉,搞到爸妈好生尴尬。

自控力的发展对个人形成良好的性格极为重要,自我控制能力并非生来就有,它是孩子在后天的环境中,随着认知的发展和教育的影响而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国一项研究证明:在儿童期就能显示出良好自控力的孩子,在成人期极少成瘾或犯罪,并比那些冲动的孩子更健康更富有。那么为什么一些孩子自我控制能力那么好,而我的宝宝却缺乏自控力呢?先来看看孩子缺乏自控力的6大根源!

1、年龄特性,身心发展不成熟

0-2岁这一阶段的宝宝由于大脑皮质的抑制机能还很不成熟,兴奋过程占优势,因而往往表现出很强的冲动性,以前强调过的事情再次发生时,他未必会遵从规则。因此宝宝所表现的不愿等待、忍耐、不遵守游戏规则、脾气差等等这些都有可能是宝宝年龄的特性,是宝宝身心发展不成熟的表现。

家长不要认为这是宝宝年龄特征就听之任之哦,其实家长在这个时期就已经要开始注意培养宝宝的自控力了。在婴儿时期,家长可以多抱抱、亲吻宝宝,帮助宝宝进行自我安抚。调查显示,自我安抚能力对宝宝独立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等宝宝大一点以后,家长可以再日常生活中多积极引导,让宝宝逐渐懂得什么是被允许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家长要尽量减少斥责孩子,给他更多的安全感,家长耐心的教导也是非常关键的!

2、父母自身缺乏自控力,脾气暴躁

一些父母本身脾气就比较火爆,在家长的耳濡目染下,宝宝自然也就会变得缺乏耐心、浮躁、脾气暴躁。家长的言行举止在宝宝的成长学习过程起着榜样的作用。如果爸爸妈妈总是因为小事而发牢骚,或者因为孩子做错事就大发脾气,大声呵责,或者家庭气氛紧张,父母经常吵架,孩子的长期缺乏安全感,同时缺乏家长的引导,孩子很难有良好的自控能力。

因此,家长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在面对做错事的孩子时,应该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切勿大发脾气,尝试通过冷静沟通与孩子一起分析、解决问题。如果宝宝的脾气也是比较暴躁,总是心情不爽就乱扔东西。小编建议家长可以冷处理,先不理睬宝宝,离开他身边直到他冷静下来,家长再去回应他。

宝宝用错误行为表达他心里的不高兴,或许是因为宝宝不懂得更好的表达方式,因此爸妈可以尝试去理解并猜测宝宝的想法,帮助宝宝表达他的情绪,宝宝感觉被包容理解以后,情绪自然会冷静下来。像这样的方法也是逐渐让宝宝学会正确的表达情绪,而不只是乱扔东西发泄情绪。

3、父母经常吵架

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使得宝宝长期处于惧怕、没有安全感的状态,年纪小的宝宝判断力很差,在看到父母争吵的时候他往往会以为是因为自己的原因,甚至会怀疑父母是不是不爱自己了。同时争吵这种行为,其实是给孩子树立错误的行为榜样。孩子很可能会认为,争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而且负面的情绪不需要抑制,只要不高兴就可以破口大骂。

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愉悦的家庭气氛,让孩子充分感受家长的关爱与温暖,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才是良好性格、行为习惯的基础保证。如果家长真的难以控制在宝宝面前争吵,家长也应该要在宝宝面前和好,事后要跟宝宝解释清楚爸妈争吵的原因,让宝宝原谅爸妈的冲动行为。家长也应该要鼓励孩子将自己心里的感受说出来,以免憋在心里成为宝宝心里面的阴影。

4、父母疏于照顾,缺乏亲子沟通

孩子的自控力要依靠父母日常生活的引导与教育,如果父母对于孩子只是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对于孩子不守规则的行为放任自流,缺乏亲子沟通,孩子很难形成良好的控制力。

多和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内心需求,家长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可以在生活习惯方面对孩子的行为提出要求,有意培养孩子守规矩的行为习惯。比如要求孩子准时起床、准时就寝,按时饮食,不偏食、挑食等。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孩子的自控力培养着重于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心等方面,比如要求孩子在集体中要遵守集体规则和纪律,不可随心所欲地侵犯别人的利益事等等。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长期坚持一贯的要求和原则,不迁就、不随意改变,渐渐地孩子便会学会控制、约束自己。

5、父母溺爱,把孩子视为家庭中心

溺爱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大忌,李天一事件便是很好的一个例子。现代家庭由于独生子女的关系,父母往往会把孩子视作家庭的中心,因此只要是孩子想要的,家长都尽可能的有求必应。这就导致了孩子自我中心,目中无人的性格。孩子想要玩具,想要吃糖,只要稍微眼泪攻势一下,父母就会软下来答应孩子的要求。其实,家长应该要坚持自己的意见,让孩子懂得不行就是不行,撒野也没有用。

家长可以让孩子学会转移注意力,学会等待。在公园宝宝吵着要玩秋千,但是别的孩子正在玩,妈妈可以让孩子先玩滑梯,待会轮到他再玩这个。

家长还可采用延迟满足的方式,训练孩子的自控力。比如在买玩具的事情上,家长可以事先和宝宝约定,如果要买一样玩具或者是想吃一样东西时,要用平时积累起来的“五角星”来进行交换。“五角星”是平时宝宝表现好的时候获得的“奖励”,一般在宝宝积累到5次或10次后就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宝宝获得“奖励”的过程就是一种等待。

6、家长的教育理念方式不一致

现代家庭大多是“421”模式,老一辈的教育观念与年轻父母的有着很大的差异,妈妈限制宝宝吃零食,可是奶奶转过头就把小零食往宝宝的嘴里塞。孩子夹在中间,都不知道要听谁的话。

对于孩子的教育,只能有一套原则,并且要贯彻坚持。家庭成员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上首先要通过沟通达成一致,同时在平时教育孩子时,不要通过强制手段订立规矩,应该是要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孩子创造好条件,通过和孩子商量沟通订立一个人人都遵守的“家庭守则”,家长为孩子树立行为榜样的同时也让孩子自觉、自愿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儿童早教:宝宝为何爱打人?


早教正能量,成就新梦想。早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早教:宝宝为何爱打人?”,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儿童小宝贝1岁多,学会了行走、讲话愈来愈活泼开朗了,但是,他突然学会了此外一个本事:打人。在家里打姥姥姥爷,外出打小孩子,仿佛这就是他的见面礼一样。这使他很头痛:宝宝为什么忽然这般“暴力行为”?宝宝为何爱打人?

小故事回看奔涌立刻就满18个月了,聪慧开朗,平时十分讨人钟爱。前不久,在和母亲亲密无间的互动交流中他不经意用手打了母亲一巴掌,母亲感觉奔涌实在太顽皮,并沒有劝阻,反倒笑着亲了亲他。这下坏掉,从今以后,每每宝宝与亲人或小孩子玩得开心时,都是忽然抬起双手打人家的脸,打得叭叭响,躲都躲不过。宝宝为何爱打人?儿童

尽管气力并不大,可奔涌打人的知名度可很大。迅速,住宅小区里的妈妈们都不许宝宝和奔涌玩了,这可累得什么了奔涌一家人:这般下来,宝宝是否会愈来愈暴力行为?没有人跟宝宝玩了,可该怎么办?讲解宝宝打人的N种原因

1岁多的宝宝无缘无故就打人,这是不是宝宝的天性使然,還是不善的抚养方法造成 的?父母的确该好好地想一想了。

打人也是一种探索

针对1岁多的宝宝来讲,她们每一天都会勤奋探索不明的全球,并根据意见反馈来学习培训把握各种各样新的专业技能。当有一天,宝宝的双手在无意之间敲打到他人的脸部,随着听到了声响,又看到了他人或者开心,或者发火,或者惊讶的表情。

聪慧的宝宝就会把招手打人和他人的反映联络在一起,原先招手能产生那样的新鮮感受。假如宝宝打人时,假如被打者笑容相对性,宝宝就会觉得非常激动、非常有满足感,那类情绪如同刚学好行走一样,他就会禁不住想再打人,再感受这类满足感;相反,假如遭受劝阻,宝宝就会本能反应地停止打人的探索,启动小脑子,探索别的方法。

宝宝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有限

一些宝宝外出看到小孩子,伸出手就打,这很可能是他一种与众不同的表述:我觉得跟你玩,我爱你。由于1岁多的宝宝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有限,语言表达能力都还没生长发育彻底,许多 话他还不可以详细地说出来,并且他还不容易与同年龄人相处,不清楚怎样表述友善,或是怎样造成他人的留意,一心急,立即就肢体接触了。

实际上,打人并不是这一年龄层宝宝的原意,当他第一次用劲地敲打某物时,只不过要想宣泄一下自身的某类心态,例如恼怒、挨饿、疲惫,有时候乃至是开心、喜爱。

父母疏忽大意

当宝宝第一次出現打人姿势时,由于宝宝年纪小,成年人通常感觉十分趣味,通常会带著激励和暗示着:“哦,宝宝会打人了!”“好,再说一下!”……父母的这类反映就会给宝宝一种欺诈,无形之中加强宝宝的这类攻击性行为,宝宝自然就会乐在其中。

老年人真诚的误会

1岁多的宝宝在语言学习,经常会传出“哒、哒、哒”相近“打”的音标发音,而且手里有敲打的姿势,它是宝宝語言生长发育必经之路的一个全过程。因为许多 宝宝是由祖上带大,老大家会觉得宝宝在说“打”,因此就会顺理成章教宝宝敲打的姿势,乃至拿着宝宝的小手拍自身的脸说“打、打、打”。老年人无意间地错误引导和加强了这一姿势,就会导致宝宝喜爱打人。

宝宝擅于效仿

1岁多的宝宝还彻底沒有是是非非意识,当他在电视机里或日常生活见到有“打人”的姿势,就会当然地效仿,假如宝宝打人后,遭受激励,就会加强其打人的个人行为。

工作制服宝宝打人可那样做

1岁多宝宝爱打人,他并不了解打人有哪些不太好,也算不上哪些故意,不良影响失去了你想像的那麼比较严重,无需太过担忧,但也不可以随遇而安,无动于衷。适度的干涉和协助更有益于宝宝成才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宝宝为何爱打人?儿童

1. 父母最先要操纵好心态

操纵好心态,宁静应对宝宝打人的个人行为十分关键。假如宝宝一打人你也就主要表现出非常气恼的心态,乃至要想“以恶制恶”,这不但不利改进他的个人行为,并且还非常容易变成宝宝的反面典型,宝宝因而要不越来越怯懦胆怯,要不越来越更具备攻击能力。

2. 溫柔而果断地劝阻

无论是是什么原因,假如宝宝控制不住地要打人,父母一定要以柔和的语调,坚定不移地表明出成年人对这一个人行为讨厌。你能握紧宝宝的两手或按着宝宝的肩部,蹲在宝宝眼前,看见宝宝的双眼,用心严肃认真地对宝宝说:“母亲不喜欢你打人,打人不是对的!”这般几回之后,宝宝的攻击行为就会削减了。

3. 迁移宝宝的专注力

反映快的父母能够 想方设法迁移宝宝的专注力,例如,当宝宝刚把手举起来时就和他做拍掌的姿势,口中能够 有节奏感地说“你拍一,我拍一”,时间长了,宝宝就会改了抬腕打人的习惯性,而改玩拍手游戏。

4. 教宝宝适度表述

有时宝宝打小伙伴们,是由于他还不容易与其他宝宝相处,这时候,父母要以身作则地来教宝宝恰当表述感情的方法。例如告知宝宝可以用亲亲抱抱、抱一抱、摸下,那样的姿势来表明对他人的钟爱。假如想表述不满意,能够 试一下用自身的小嘴巴说“不”,或是凸起嘴巴,紧皱眉梢做发火状。

5. 做宝宝的模范

尽量减少给宝宝看有暴力行为的电视栏目,成年人更要改正打人、姿势粗暴等欠佳的习惯性,给宝宝当模范,以防他去效仿。此外,以便逗宝宝高兴,有的父母将会会装作打宝宝、咬宝宝,或是以别的具备攻击能力的个人行为来逗宝宝,那样就无形之中给了宝宝一个误会:觉得打人乱咬不但好玩儿,并且是表述喜爱之情。

6. 多了解你的宝宝

宝宝为何爱打人?宝宝打人跟消极情绪有很大的关联,由于宝宝在发育阶段中,也会碰到许多 挫败,例如行走、讲话等。这时候必须父母为他出示一些溫柔的宽慰及其优良的情绪宣泄方式,以避免他由于狂躁而打人。此外,父母要学好切合宝宝的心身发展趋势规律性,保证安全的另外,多给他们随意探索的室内空间,多守候宝宝,更加耐心地观查并掌握他的念头,尽可能多考虑他的心理需求。

为什么我家宝宝爱打人?


护孩子天才,培人才博才。早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融入陌生的环境,让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早教已经成为婴幼儿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额一个环节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为什么我家宝宝爱打人?,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有的宝宝生气时打人,有的宝宝高兴时打人,有的宝宝不仅打人还咬人,有的宝宝既打小朋友又打爷爷奶奶……如果养成习惯,他将来怎么与别人友好相处呢?父母真为宝宝的这种“暴力”行为担心呀!

不满3岁的宝宝打人,其实是用这种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感情,但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会改”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幼儿期“打人”的习惯会影响宝宝一生!曾有心理学家对600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2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3岁半时的攻击性记录能有效地预测成年以后的攻击性行为。所以,宝宝攻击性的强弱将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当小宝宝第一次有攻击性行为时,父母就要想方设法来制止他,因势利导来消解他的攻击性行为,当出现不同的原因时,我们来看看具体应当怎样做。

一、宝宝爱打人误会了家长的“称赞”

宝宝快17个月了,每当宝宝与家人或邻居玩得高兴时,会突然举起小手打人家的脸,打得叭叭响,躲都躲不过。看他的意思,也不是表达不满,也不是挑衅,那是什么意思呢?

孩子9月龄左右的时候,手的功能分化有了突然的发展,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有了很大的突破。打人会让他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乐趣,就像我们突然之间会了某种技能一样,很愿意使用。

家长抱着宝宝嬉戏的时候,有时宝宝会无意识地拍打家长的脸,而且发出快乐的笑声。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这个动作,夸他们长了本领,或者觉得动作卡通,干脆亲含其小手表示“做得好”,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另外,宝宝过了1岁,在语言发育过程中,有一个阶段会发出“哒、哒、哒”类似“打”的发音,并且手上有拍打的动作,这是宝宝语言发育必经的一个过程。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了这个动作,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有些爸爸妈妈喜欢在宝宝面前互相拍打调情,这样,宝宝可能会误认为“拍打”就是表达“高兴”和“喜欢”情感的方式。

宝宝越小,这种“打人”的表达模式就越容易固定,而且不容易纠正。我们除了教宝宝基本的生活技巧和知识,更要教给宝宝正确的情感模式,例如教宝宝亲吻家长、轻轻抚摸家长,以表示对家长和别人的爱。当宝宝打人时,家长当时的态度和做法相当重要。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打脸,都可以直接把他们放在地上,双手按住孩子的肩膀,严肃而平和地告诉他:“爸爸妈妈/阿姨不喜欢打人的孩子!”保持1分钟,讲明谁也不要抱孩子,几次以后,宝宝的攻击性行为就消减了。另外,反应快的家长可以设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如,当他刚举起手时就和他做击掌的动作,嘴里可以有节奏地说“你拍一,我拍一”,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改了抬手打人的习惯,抬起手来,他的惯性就是要玩那个拍手游戏!

二、宝宝爱打人用打人在试探

我家宝宝19个月了,不知为何,出门和其他小朋友玩时总喜欢打人,有时是有人想抢他的玩具,他要自卫;有时是没事也会“撩”人家。谁都敢打,搞得在小区游乐场里“名气很大”。在他打人时,我会打他手,不知对不对,他好像习惯了,我一板着脸走过去,他就会伸手给我打,如此“敢做敢当”,倒让我心里没了底:下一步怎样教育他才好?

有的孩子在家不打人,进入群体交往时会去打小伙伴。有时打人,是因为他还不会与别的孩子交往,他是想表示友好;有时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时是在用肢体语言与别人交流,只是他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和力度。要是这样的话,妈妈可以拉着他的手,教他用拉一拉或轻轻摸的方式来与人交流,告诉他,用力打其他人,人家会疼,也可以在他身上试一试,让他有感性认识。

有的孩子打人,是因为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他就会用打人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表达自己的愿望。要是这种情况的话,就因势利导让宝宝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如怎样说服别人将玩具还回来,或说服别人“轮着玩”。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存在的,即这个年龄的孩子打人,是因为孩子想试探一下打人会引起什么后果。常有这样的情形,孩子打了同伴,而看到同伴哭得伤心,便也会跟着哭起来。这个时候你就要抓住机会对他说:“看,你把弟弟打痛了吧,弟弟那么伤心,妈妈带你去向弟弟说对不起!”若是哪次你的孩子被别人打痛了,不能指使你的孩子“以牙还牙”、也去打别人,而要抓住机会边安慰边教育他说:“痛吗是不是很痛这就是我上次说过的为什么不可以打人,你要记住!”让孩子从自己的疼痛中亲身体会到打人不好。这样他以后就会不再去打人了。

如果用说服的方法不见效果,你可以进一步采用“身体约束法”,立即让孩子坐下并面对着你,抓住孩子的手臂和肩,大约1分钟后松开,并告诉孩子错在什么地方。连续一星期使用这种约束法,就能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绝对不要体罚孩子,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打手心”的惩戒会很快失去它的效力,还可能在孩子长大后诱发他“以暴抗暴”。最好的办法是“冷处理”——把正在任性闹腾的宝宝放在一边,告诉他父母很爱他,但必须等他意识到他错了之后再和他说话。这样的话只说一遍即可,不要向宝宝过多解释为什么。

三、宝宝爱打人为了不受冷落

孩子刚满两岁,却发现她最近越来越霸道,只要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要分神去接待时,她就会哭闹,粘着妈妈不让她与客人谈话;要是还不行,就会跑过去打客人,搞得妈妈都不敢让亲友到家里来,也不敢带着孩子与人就餐,这可怎么办?

两岁左右的小孩,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会很在乎妈妈和客人是否注意到她,当发现自己被冷落时,常会产生不安的情绪,哭闹、摔东西、打人等异常行为便随之出现。有时孩子打人,并非讨厌客人,而是“嫉妒”客人分去了妈妈的注意力。为了让妈妈转过头来注意她,攻击行为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即使换来的是妈妈的一顿责骂,但对一个两岁的孩子而言,可能尚无法将“打人”和“被骂”相联系!

不要把孩子“晾”在一旁,而是要促成孩子和客人间的互动:让客人听孩子表演儿歌;观赏她的积木城堡和涂鸦画作……让她感觉到,客人的到来不但没让她受冷落,还提升了她的被关注度。同样,在接待客人时,父母一定要随时要让孩子知道你在关注着她。

要是孩子已经去“攻击”了客人怎么办?除了立即制止,抓住她打人的那只手,同时严肃地直视她的眼睛,让孩子明确地知道您因她的行为而生气、难过,目的是要孩子了解打人是不对的。

宝宝“爱打人”的其他可能原因

●宝宝无意中看到暴力,有打斗场面的电视节目,包括某些进口的动画片,宝宝会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场面。因此家长有必要帮宝宝挑选内容健康的动画片和其他电视节目,陪宝宝一起看电视,一边讲道理。

●家长有爱打人、动作粗鲁等不良的习惯,或者存在家庭暴力。父母亲应该用良好的行为规范来影响宝宝,不要让不良的行为习惯传给宝宝。例如粗鲁的言行、打情骂俏等。

●家长工作忙或耽于玩乐,很少照料宝宝,很少跟宝宝沟通,宝宝内心孤独,也会以打人行为来宣泄。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多花时间陪伴宝宝,好好重建孩子内心深处的安全感,就十分重要。

●铅中毒或其他重金属中毒,导致宝宝脾气暴躁和爱打人。由于汽车尾气污染和装修污染,因血铅超标引发的烦躁和打人行为越来越多发,有必要引起家长的关注。多饮牛奶,绿豆汤,少到交通干道边玩耍,可预防和治疗血铅偏高。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度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也很重要。

爱父母的童话故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