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孩子特别任性,为达到某种目的甚至会哭闹不止,把家长搞得精疲力竭仍不罢休。人们往往把这种任性归咎于独生子女太娇惯,其实这种结论过于简单、武断。

据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幼儿随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待周围事物,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瞻前顾后的分析,而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一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一切事物都想弄个透彻,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情理中表现出来。孩子肯定有他的幼稚性和不成熟性,不可能像成人一样理性。家长有时需要进行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他们的行为表现,对其要求不可包办代替或断然拒绝。

面对任性哭闹的小儿,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毫无意义,父母应该把力气放在分辨孩子的哭闹原因上,再想些帮助他的办法。否则,孩子的任性就会越来越严重,这实质上是一种与家长对抗的逆反心理,多因家长初始没有理解和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所致。所以,年轻的家长应该多了解孩子的心理,从而理解和接受孩子的心理需求。

扩展阅读

宝宝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


宝宝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

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通过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即宝贝的任性是他心理需求的一种表现,与父母的娇惯没有必然的联系。

随着宝贝的成长发育,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更多的事物,这些事物带给宝贝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为了解开自己心头的疑问,宝贝总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比如,宝贝看到邻居小弟弟有一辆电动小汽车,而他的电动小汽车与自己的不太一样,他急于探究这种区别存在的原因,于是宝贝可能会任性地坚持要妈咪给自己买一辆一模一样的小车来延续自己的探索活动。这时候,因为宝贝无法准确地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他会凭着自己一时的情绪与兴趣来行事,宝贝的任性便显露出来。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对一切事情都想亲力亲为,弄个透彻,这原本是好事,但是,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行为,往往会不合情理不合时宜地表现出来,这就导致了我们所说的任性。父母对宝贝的这种任性行为既不可惟命是从,也不要断然拒绝,而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区别对待,毕竟它也是宝贝的一种心理需求,应该得到尊重。

父母勿忽视宝贝的心理需求


原来,这位年轻的妈咪为了尽快恢复产前体型,宝贝未满月就为她找了个小保姆照料,自己什么也不管,连晚上睡觉也让宝贝跟着小保姆。宝贝得不到母爱以及人之初的情感交流和依偎父母怀中的乐趣,因而以哭闹“抗议”,进而发展成为心理疾病,直接影响了生长发育。

专家分析:日前,因父母无视关爱和教育不当等原因,引发宝贝的心理疾患不断增多。父母如果长期对宝贝熟视无睹,宝贝就很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宝贝的喂养效果,健康水平大打折扣。

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妈咪非常关注给宝贝吃什么牌子的奶粉、喝多少毫升奶、添加多少辅食等等,想方设法给宝贝提供各种营养品,希望宝贝使劲吃,似乎吃多了,宝贝就健康了。但事实上,如果没有综合、科学合理的生活安排及照料,尤其对于6个月以上的宝贝,就容易出现大人想喂,宝贝不想吃的现象;或出现前面提到的那位宝贝的现象。这往往是由于妈咪忽略了宝贝在心理和情感上的需要,从而使宝贝形成了心理问题,影响了营养摄取。如果妈咪稍微关注一下宝贝在日常生活中心理上的需要,再加以科学合理的营养饮食,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宝贝不仅吃得开心,睡得香甜,而且身体也长得健康。

因此,国际喂养专家目前普遍建议把宝贝的营养健康同恰当的心理培养结合起来,让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发挥作用。对1岁以下的宝贝,要根据各月龄的心理特点,安排一些让宝贝感到富有乐趣的活动。这样,一些诸如食欲不振、睡眠不良的健康问题也会逐渐消退,进而形成一套稳定的生理规律和良性的生活循环。

怎样在照料中满足宝贝的心理需求?

新生宝贝的心理需求:满足基本生理需求

新生宝贝情绪比较简单,主要是痛苦、厌恶、微笑反应。这些反应取决于他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健康状况是否良好。吃饱了,睡足了,新生宝贝就愉快,表现为安安静静睡觉,有时候还会在睡梦中出现微笑反应。相反,如果饥饿、瞌睡或身体不舒服时,新生宝贝就痛苦,表现为哭闹、烦躁。遇到令人不快的不良气味或味道时,新生宝贝会以皱眉等反应来表示厌恶。

妈咪应给予的关怀:在这个时期,妈咪所要做的主要是提供婴儿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他的基本生理需要,也就是吃、喝、拉、撒、睡。

2-3个月宝贝的心理需求:渴求抚摩交流

2-3个月的宝贝情绪不再完全取决于生理的需要了,他开始有社会性的要求,比如需要爸爸和妈咪的抚摩,需要与人交流,而且也有了玩的要求。宝贝的情绪更丰富,当看到妈咪等熟悉的面孔,或者有人面对面地逗他时,会出现愉快的微笑。

妈咪应给予的关怀:这个阶段,妈咪需要多与宝贝肌肤接触,和宝贝说说话,逗宝贝玩玩,满足宝贝在情感上的需要。宝贝在情绪满足的基础上,会逐渐形成初步的生理作息规律,比如有相对固定的入睡时间,醒来吃奶的时间,每次吃奶的量,排便的量等都会逐渐稳定。

4-6个月宝贝的心理需求:喜欢动手活动

4-6个月的宝贝手的动作开始发育,喜欢抓握、摆弄东西。这时候,给宝贝提供一些能够用自己的手摆弄的玩具,往往能够让宝贝感兴趣,并产生愉快情绪。如果宝贝的活动要求受到限制,小宝贝就会开始生气。有的妈咪看到喂奶的时间到了,或者睡觉的时间到了,就把宝贝正在摆弄的玩具物品拿走,宝贝会表现出愤怒。

妈咪应给予的关怀:这个阶段,妈咪可以在宝贝吃饱了奶,精神旺盛的时候,满足宝贝对手部活动的兴趣,让他一次摆弄个够。玩累了,他入睡也会变得容易起来。

7-9个月宝贝的心理需求:需要安全感

7-9个月的宝贝感情色彩变得更为浓厚,明显地表现出对妈咪的偏爱。当陌生人出现时,可能停止微笑,并表现出警觉,甚至拒绝别人的摸、抱。对妈咪产生依恋感,从对妈咪的爱抚中获得安全感。这时候,宝贝在离开妈咪或其他抚养人时,会表现出焦虑、悲伤。与陌生人相处时,还会产生惧怕情绪。

妈咪应给予的关怀:这个阶段,妈咪对宝贝应该给予更多关怀。当宝贝表现出对妈咪的强烈依恋时,妈咪要满足他这种依恋感,比如在离开宝贝去上班的时候,和宝贝挥挥手再见;下班回来,和宝贝说说话,或者拿一本婴儿图书,和宝贝一起翻一翻,读一读。妈咪抑扬顿挫的声音,夸张逗乐的表情能够让宝贝从内而外体会到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宝贝才能顺利地进食,健康地成长。

10-12个月宝贝的心理需求:希望探索

10-12个月的宝贝逐渐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存在,他会咬自己的手,并因为咬痛而大哭。当宝贝到1岁时,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主观和客观世界区分开来。宝贝开始知道由于自己摇动了挂着的铃铛玩具,玩具就会发出声音,并从中认识到自己与事物的联系。有的宝贝喜欢把床上的各种玩具抓起来扔到床外,一边扔,还一边咿咿呀呀地高兴不已,这是宝贝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宝贝开始通过自身的活动来探索外面的世界。

妈咪应给予的关怀:妈咪这时候应将房间中的危险物品放到宝贝够不到的地方,同时准备一些带绳的可以抛扔的毛绒玩具、塑料保龄球等,以满足宝贝这种喜欢抛扔和探索的愿望。这样的活动对于宝贝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身体运动,活动量加大了,宝贝的消化就好,胃口也好。适度的身体疲劳对宝贝的睡眠也同样有益。

儿童任性的心理治疗


儿童任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环境是导致儿童产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长不加约束,放纵教育的结果。

一般说来,儿童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多少都有点任性。但是,孩子的任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从心理上加以纠正。如有的家长说,“我们孩子有一次闹脾气,偏要我和丈夫都陪在他身边,不让我们离开一步。到做饭的时候,也不让我们做饭,总之是不让我们做任何事。直到他情绪好了,才允许我们干家务。”这个儿童就可以被认为有任性心理症结。

儿童任性心理得不到纠正的话,会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发展。因为任性会导致无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个性固执不明事理,妨碍生活能力的发展,不善与人交往,难以适应环境,不被别人接受而陷入孤独,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和挫折,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严重的还会由于易冲动而犯罪。

由于孩子任性的表现千差万别,因此解决任性的方法也要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加以实施,宗旨在于给孩子提供适当的约束,增加其心理自控能力,基本上有以下几种方法:

1、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改变孩子的任性行为。如一个跟着母亲购物的儿童,在商场里玩得很上瘾。母亲急着赶回家,可他就是不愿意走。如果母亲说,“我们回家吧。”他可能坚持要在商场玩;如果母亲说,“走,妈妈带你去坐汽车。”他可能愉快地答应了。然后妈妈领着他坐公共汽车回家。

2、在情绪上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他的约束。如吃饭的时候,孩子忽然想起爱吃的菜今天没有,就生气地拒绝吃饭。即使冰箱里有原料,母亲也不应该迁就孩子给他做,应明确表示饭菜准备好了,就不应该随便更换。如果孩子继续闹,可以让他饿一顿,等他感到饥饿时,自然会找食物吃。

3、有时可以采用暂时回避的方法。有些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纠缠不休,这时,家长可以暂时不去理他,让他感到哭闹的方法是无效的,他就会停止。事后可以与他坦诚地交流,让他说明原因。

当然,解决孩子任性的方法还很多,关键在于培养孩子认识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如何满足小宝宝的心理需求


母亲要切实做好第一任启蒙老师:母亲要对新生的婴儿多给予抚爱,及早训练与建立新生儿主动寻找食物的条件反射。

1、母亲要切实做好第一任启蒙老师:母亲要对新生的婴儿多给予抚爱,及早训练与建立新生儿主动寻找食物的条件反射。在每次喂奶时,用亲切温柔的话语与宝宝交流,言语刺激,对婴儿条件反射的建立帮助极大。这种条件反射的建立,属于最初的智力开发内容,对促进心理现象的萌发和心理活动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帮助。

2、给予婴儿周到的护理:如按需哺乳,根据天气变化进行护理等,使婴儿获得生理上最大限度的满足,而经常处于舒适感所带来的愉快情绪反应状态,有利于促使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发展与形成。

3、母亲的抚爱,应从婴儿出生后即开始:通过与婴儿身体皮肤的直接接触,对促进婴儿皮肤感觉的形成及心理健康发展都起积极作用。

4、布置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丰富的营养、充足的睡眠等,对婴儿的脑发育极有好处:脑是人类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出生后第一个月的脑发育,是心理活动健康发展的基础。尤其是母乳喂养,对婴儿的脑发育更有益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