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钱没有概念,身上有钱就想花,看上的东西就想要,买了不久又后悔,是很多孩子甚至成年人都存在的不良消费倾向;但如何冷却孩子们这“想要就买”的消费欲望,让他们正确看待花花绿绿的世界,合理消费呢?这让很多家长愁眉不展。

教“花钱无度”的孩子做预算

茵茵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由于家庭条件不错,所以父母对孩子的零花钱管理得非常宽松,这让茵茵从小养成了花钱无度的习惯,每次上街,只要喜欢的东西就往家里搬,一个月要问父母好几次零花钱,但究竟花了多少钱,它们都用在了什么地方,茵茵自己也说不清楚。

典型特征:这类孩子对金钱没有具体的概念,手里有钱就花掉,花完就伸手向家长要,全然不知道所买的东西究竟实用与否,也说不出来钱究竟用到了什么地方,把金钱置换成自己喜欢的玩具和物品对他们来说是神奇的体验。

冷却策略

定期发“工资”。针对孩子的花钱无度,父母可固定时间给他一定数量的零花钱,并且申明平时不再随要随给,还可帮他建立小账本,以确定零花钱用在了什么地方,大人定期做“财务审核”,让孩子管理自己的零花钱。

缓兵之计。当孩子提出无理购物时,还可以用缓兵之计,不即时答应,但也不完全否定,利用这段时间的冷却,并随时向孩子灌输“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不要买”的购物原则,让孩子学会暂时放弃。

颁发储蓄奖。利用孩子喜欢表扬的心理,进行储蓄鼓励,如发现孩子购物有所值或月底还有节余,便颁发一笔“量入为出”的奖金,也可给他一个储蓄目标,设置“储蓄奖”,鼓励他节约。

让“冲动购物”型孩子更理性

由于儿子脸上冒出了几颗惹眼的“青春痘”,天天嚷着要去痘,于是要求我给他买一支去痘产品,但我担心孩子会过敏,而且长几颗痘痘本来就是正常的,哪用得着这样价格不菲的化妆品,所以拒绝了他的要求。没想那小子居然用自己一个月的零花钱把它买了回来,但用了一段时间不见效果又大呼上当。

典型特征:冲动购物型孩子看见自己想要的东西就立即会作出购买决定,而过后不久又觉得自己并不是十分喜欢或发现不值,感觉自己吃了亏,后悔自己的冲动,很多孩子甚至还会因此而情绪沮丧,对自己产生怀疑和自责。

冷却策略

货比三家。其实70%的购物都源于冲动,当孩子购物后悔时,家长要安慰孩子,同时教孩子购物时要货比三家,学会讨价还价,做到尽量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所需的物品。

不盲目逛街。要尽量减少孩子盲目逛街的次数,因大多数孩子是缺乏自制力的,很难控制消费的欲望;也可以让孩子先想好这次主要购买什么和大概的花费,尽量身上不要多带钱,做到心中有数,不盲目购物。

对“无限索取”型的孩子说“不”

女儿梅梅聪明活泼,但唯一令人感到头疼的就是一出门就要买这买那,有时我们觉得外面的零食不卫生不给她买,她的小脸马上“晴转阴,阴转雨”!

典型特征:这类孩子大多受到亲人的宠爱,大人经常给他带一些小礼物回家,让他习惯了父母给自己买礼物,所以一出门就向父母索要东西,包括玩具、食品各种类型,受到拒绝则难以接受,大哭大闹。

冷却策略

坚持立场。有时,父母为了平息儿女的哭闹或是不耐烦孩子的一再要求而满足了孩子的欲望,这对孩子学习自我节制是相当不利的。其实可以告诉孩子:“你‘需要’的东西,我们一定为你准备;你‘想要’的东西,可以告诉我们,我们会斟酌情况,决定要不要买给你;但如果你用哭闹或发脾气的方式来争取,我们一定不会给你买的。”

统一战线。有些孩子会问妈妈要钱去买爸爸说不能买的玩具,或者父母要他做事情的时候,以金钱作为要挟条件,这是孩子逐步在利用自己不断增长的谈判技巧增加自己的“收入”。对于这种现象,父母要反省教育孩子夫妻态度是否保持一致,并警告孩子,抵制他的不诚实行为。

家庭“股份制”。当孩子对一些他喜欢的东西不依不饶时,家长可以采取“股份制”的方式,如家长出3/4的费用,让孩子出1/4,孩子有了自己的投入,这样既有利于他控制“想买就买”的心理,也会更加珍惜所买的物品。

使“送礼攀比”型的孩子更单纯

上次新年,我和读初二的儿子闹得很不开心,因儿子得知他的好朋友阿超想练习英语听力,就一门心思想送个MP3给他做新年礼物,理由是上次儿子过生日,收了人家一支价格不菲的钢笔,如果不送一个好一点的MP3会很没面子。我平时也教育孩子对待朋友要真诚,要懂得付出,但中学生送礼就要这么贵重,攀比之心如此严重,我真的很发愁。

典型特征:攀比型的孩子一般比较好面子,很少考虑家庭实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商品的实际价值,喜欢花很多钱买高档的商品,同学之间互送礼物也会攀比炫耀,对他们来说,拥有别人羡慕的眼神就是莫大的快乐和成就。

冷却策略

正确看待礼物。因为孩子思维单纯,会在礼物贵重程度与心意之间画等号,认为赠送的礼物越贵重,关系越亲密。作为家长,要给孩子一个正确理念:礼物的意义在于表达心意,有时候,一些切实的帮助或亲手制作的礼物,反而令对方倍感珍惜,且过分贵重的礼物还可能会给对方带来很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引导孩子正确看待,不要随意收取别人过于贵重的礼物。

把握好尺度。家长为孩子的消费应该是有选择、适度的。对孩子购物的欲望,不应该不加选择地满足。否则,容易使孩子形成缺乏节制的不良习惯。为孩子选择消费的过程即是在告诉孩子,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这直接影响着孩子价值观的形成。

消费提示:

三个“不提倡”

不提倡以大量减少甚至停止孩子零花钱,或粗暴的责骂的方式来控制孩子的消费欲望。因为突然间收入的减少会使得孩子对物质的欲望更加强烈,转而力图通过其他途径来取得零花钱满足自己的购物需求。

不提倡父母用金钱来衡量一切,平时老用钱来和孩子谈条件。记住:永远不要让孩子听钱的话!金钱至上会让孩子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进而可能发展到狭隘、自私。

不提倡为住校的孩子办理各种各样的银行卡,让孩子过早成为“有卡族”,这样会养成孩子随随便便就刷卡的坏习惯,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消费。

延伸阅读

如果孩子的欲望得不到满足


“这个菜,我不喜欢吃!”

“不要说那样的话,快吃吧。”

“我不吃,我讨厌它。”

“不吃它,对身体不好。”

“如果是我喜欢吃的煎鸡蛋,我就吃。”

“今天就凑合着吃它吧。”

“不,我不吃!”

妈妈由于担心孩子挨饿,担心孩子因为没有满足愿望而变成一个问题儿童,就屈服于他的要求,做一个煎鸡蛋,讨好孩子。

所谓欲望没有满足,就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吗?就为了这么一点不称心,孩子就会变成问题儿童吗?毋宁说恰好相反。

儿童的心理分析:

只要坚持提出要求,妈妈总会满足自己的要求。

孩子完全相信,只要自己提出强烈的要求,就能达到目的;或者只要任性撒泼坚持到底,最后胜利肯定属于自己,自己总是比妈妈更强大。

可以说,任性的孩子都是这样造成的。只要形成孩子是主人,家长是仆人的主仆关系,孩子就永远觉得当老爷是一件惬意的事情。这样一样,孩子总是如愿以偿,要求也就越来越多。欲望是没有止境的。

在这种情况下,儿童的心灵变成了自私欲望的奴隶,造成一种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精神状态。对于这种情况,他自己也并不感到满足。相反,这种不满还将变本加厉地发展下去。

妈妈的高招:

关键是,孩子稍微有一点不满情绪时,家长不要怕,应该告诫他要忍耐。切不可去做煎鸡蛋之类的蠢事。

对于“欲望得不到满足”这句话,应当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一知半解反而有害。所谓欲望,就是人类绝对不可缺少的基本需求。例如,吃喝是“生理欲望”;爱情是“性的欲望”;希望结成伙伴是“归属欲望”和“稳定感的欲望”;希望得到人们承认是“承认欲望”以及获得成功时的喜悦是“成就感的欲望”等等,这些都是人类“精神上的动力”,是不可缺少的。除去这些必需品以外,其他的东西得不到满足,都应该教育他忍耐。

提醒:约束过多,造成孩子懈怠


一年级的小野,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在学校,他像一只顽皮的猴子,机灵、快捷。他喜欢和同学们玩,尤其喜欢在操场上追逐,玩得热火朝天。老师也老是让他帮助做事情,他都会又快又好地完成,让老师满意。

一次小野给老师送作业本,不小心滑了一跤,摔伤了腿,老师要向妈妈说明情况,小野就是不让,说自己可以处理。在放学的时候,妈妈还是出现在学校里。小野明显地像变了一个人,磨磨蹭蹭地收拾完书包,慢慢腾腾地排队,很不情愿地走到妈妈跟前。他抬头看了一下妈妈的眼睛,一下子,那个活泼可爱的小猴子就变成了乖乖兔,不情愿地跟在妈妈后面回家去了。

孩子为什么这样

说孩子是“两面派”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是,确实有很多孩子在家和在学校的表现不一样,在老师面前和在妈妈面前的表现也不一样。更多的孩子是因为适应能力强,分得清楚每个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不希望被批评而希望得到夸奖,于是就见什么人做什么事情。

孩子在2~4岁时,就能很好地区分什么人可以在自己走路时抱自己而什么人不会抱自己。于是,在爷爷奶奶面前,孩子就会闹着让抱;而跟着爸爸就不会要求抱自己了——这就是孩子的分辨能力。当妈妈不理解的时候就会觉得孩子是“两面派”。孩子在外面活蹦乱跳,在家里、在妈妈面前却拖拖拉拉,这也和孩子的情绪以及对妈妈的看法有很大的关系。

孩子会在开明、讲道理、宽容的妈妈面前更加真实,而严厉、唠叨、挑剔、打人的妈妈是不受孩子欢迎的,在这样的妈妈面前,孩子永远没有精神,快不起来。

请妈妈注意

约束过多,造成孩子懈怠

孩子在家里受到的约束过多,就会在不受约束的地方发疯地玩,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等到了家,知道妈妈不让玩,玩了会挨批评,甚至挨打,或者要听妈妈大喊大叫,就会老实很多。孩子本性贪玩好动,在妈妈面前不能放纵地跑跳,也就会像没有了气的皮球,做什么都没有精神了。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是真理

很多妈妈看到孩子淘气、上蹿下跳的时候,都会恶狠狠地打孩子,还边打边说:“与其让你摔断了胳膊腿,不如我打断了它,我还能够解解气……”很多妈妈就是用这种爱,让孩子在她们面前带上了一个面具。

孩子也会烦妈妈

孩子见到妈妈就知道又会有没完没了的学习任务、没完没了的唠叨、数不清的责备,自然见到妈妈就烦,不愿意见到妈妈,更不愿意回家,行动也就磨磨蹭蹭了。

强化训练

纸条对话

让孩子把不如意的事件用纸条写出来,每天一张,放在妈妈的床头或者一个固定的盒子里面。妈妈每天在孩子不在的时候打开看,然后想办法解决纸条上写的问题。如果孩子对妈妈不满,妈妈要及时调整;如果是学校老师或小伙伴的问题,就要帮助孩子解决。

儿童早教:教导孩子正确消费


几百块的K歌、滑冰小意思,一千多元的最新款知名品牌篮球鞋眼也不眨就买下来,两千多元的青春年少艺术照一套还不够,数千元的世界各国度假旅游手提包就走。在父母的娇惯下,“有钱人学员”过着说白了洒脱乃至放肆的生活,实际上孩子无度的消费对自己或是家中而言都是造成不好的危害。如何教导孩子正确消费?

如何教导孩子正确消费?高二女生文文扳着手指头向朋友算自身的暑假花销:拍攝两个写真共花销3200元,自身到大连旅游一周,只是用在旅游车上的花销就达到1500元,酒店住宿也是高端的准五星级酒店。除此之外,文文还热衷于选购名牌化妆品与各种各样服装,HR、chanel等一线品牌的护肤品早就入驻到她小小卧室。

不久前CD发布的限量彩妆产品小小的一盒市场价550元,因为错过了主动权,她居然花了一千元从盆友处转让买回来。暑期前后左右两月,她花在这两项上的花费就高达5000元,而从头至尾的暑期消费早就过万。文文告知朋友,暑假用掉一两万元并不新奇,平常升学压力那么大,掏钱是她释放压力的最好是方式。而文文的父母都归属于工薪族,家中月收入并不高。

弯弯的是小学三年级学员,她背的是设计方案、剪裁精湛的大空间书包,内有知名品牌文具用品,死皮上带著卡通图的练习本、练习本。书包内不但装着学习用品,其他吃的玩的一样不缺。尽管已经是三年级的学员了,“芭比玩具”仍是弯弯曲曲最喜欢,她每日必须把它装在书包里,随身带,随时随地可以玩。

父母担忧她的缺乏营养,因此 书包里也有橙味维他命、孕妇钙片。练习本不一旧了皱了,弯弯的便会更换的。以便让她努力学习,父母表态发言:要是对学习培训有益,她们甘愿花些价格,给弯弯的买最好是的书包和文具用品。

实际上,孩子们的不适当消费全是来源于父母的不正确对待,父母应最先塑造恰当的消费观,让孩子了解钱财得来不易。每一位有责任感的父母都需承担起文化教育儿女的义务,儿女并不是自身的合法财产,最后她们要迈向社会发展。如何教导孩子正确消费?正确引导孩子塑造恰当的消费观,有益于推动孩子快乐成长,变成國家的有用之才。

俗话说得好,以身作则胜于言教,父母的消费意识会耳濡目染地危害到孩子,孩子年幼的内心根据父母的言谈举止认知外部事情,进而渐渐地产生自身的了解和观点。因此 ,父母在消费时一定要量力而为,不可以由于娇生惯养孩子而脱离实际地追求完美知名品牌。

如何教导孩子正确消费?事实上,凡自小培养省吃俭用、节俭良好的习惯的孩子,一定生活在一个有科学研究、恰当的消费意识的家庭环境当中。因此,父母理应将孩子看作家中中的真实组员,正确引导孩子参加父母的消费全过程,使她们在民主化、公平的家庭环境中遭受鼓励和陶冶。孩子在父母恰当消费个人行为的正确引导下,可以逐渐培养节俭质朴的良好的习惯和诚信刚正不阿的好品行,逐渐营造优良的性情质量。

儿语过多对宝宝发育不利


父母学着用稚拙的儿语与幼儿交流,是想用孩子熟悉的方式与之沟通,从而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这种交流方式很容易与孩子亲近,也表现出一种平等。但是,父母不应该过多使用儿语。因为孩子是通过不断接收外界信息逐渐成长的,父母常常使用儿语,迁就孩子的语言习惯,可能会阻断孩子语言学习这一重要的成长通道。父母以成人的语言说话,就能正确反映孩子要学习的现实世界的真实面貌。所以,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和孩子一起外出,父母要把看到的一切用成人的规范语言告诉孩子。孩子长期接受规范语言的熏陶,将会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世界,从而促进思维的健康发展。

一旦孩子习惯了与用儿语来说话时,他们以后就很难摆脱儿语,稍长大些,还是用儿语来和同龄孩子说话时就显得很幼稚,听上去再也不觉得好玩了,这时候家长还要花上一定的时间来纠正孩子的儿语。因此,在与刚会说话的孩子交流时,千万不能顺着孩子用儿语来说话,更不能用儿语来教孩子,比如看见汽车过来了,不能对孩子说“看笛笛来了”,这是错误的。这时候大人要纠正并引导孩子来摆脱儿语,把规范的语言教给孩子,正确的应该教孩子这样说“汽车,一辆红色的汽车”,要强调你教给孩子的是“汽车”。以后看见汽车后,可以问孩子“这是什么?”让孩子告诉你这是汽车。相信在父母的正确教导下,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加强,儿语现象会成为过去。

总之,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都应该重视的,不能用儿语来教孩子,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让孩子健康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