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小野,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在学校,他像一只顽皮的猴子,机灵、快捷。他喜欢和同学们玩,尤其喜欢在操场上追逐,玩得热火朝天。老师也老是让他帮助做事情,他都会又快又好地完成,让老师满意。

一次小野给老师送作业本,不小心滑了一跤,摔伤了腿,老师要向妈妈说明情况,小野就是不让,说自己可以处理。在放学的时候,妈妈还是出现在学校里。小野明显地像变了一个人,磨磨蹭蹭地收拾完书包,慢慢腾腾地排队,很不情愿地走到妈妈跟前。他抬头看了一下妈妈的眼睛,一下子,那个活泼可爱的小猴子就变成了乖乖兔,不情愿地跟在妈妈后面回家去了。

孩子为什么这样

说孩子是“两面派”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是,确实有很多孩子在家和在学校的表现不一样,在老师面前和在妈妈面前的表现也不一样。更多的孩子是因为适应能力强,分得清楚每个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不希望被批评而希望得到夸奖,于是就见什么人做什么事情。

孩子在2~4岁时,就能很好地区分什么人可以在自己走路时抱自己而什么人不会抱自己。于是,在爷爷奶奶面前,孩子就会闹着让抱;而跟着爸爸就不会要求抱自己了——这就是孩子的分辨能力。当妈妈不理解的时候就会觉得孩子是“两面派”。孩子在外面活蹦乱跳,在家里、在妈妈面前却拖拖拉拉,这也和孩子的情绪以及对妈妈的看法有很大的关系。

孩子会在开明、讲道理、宽容的妈妈面前更加真实,而严厉、唠叨、挑剔、打人的妈妈是不受孩子欢迎的,在这样的妈妈面前,孩子永远没有精神,快不起来。

请妈妈注意

约束过多,造成孩子懈怠

孩子在家里受到的约束过多,就会在不受约束的地方发疯地玩,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等到了家,知道妈妈不让玩,玩了会挨批评,甚至挨打,或者要听妈妈大喊大叫,就会老实很多。孩子本性贪玩好动,在妈妈面前不能放纵地跑跳,也就会像没有了气的皮球,做什么都没有精神了。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是真理

很多妈妈看到孩子淘气、上蹿下跳的时候,都会恶狠狠地打孩子,还边打边说:“与其让你摔断了胳膊腿,不如我打断了它,我还能够解解气……”很多妈妈就是用这种爱,让孩子在她们面前带上了一个面具。

孩子也会烦妈妈

孩子见到妈妈就知道又会有没完没了的学习任务、没完没了的唠叨、数不清的责备,自然见到妈妈就烦,不愿意见到妈妈,更不愿意回家,行动也就磨磨蹭蹭了。

强化训练

纸条对话

让孩子把不如意的事件用纸条写出来,每天一张,放在妈妈的床头或者一个固定的盒子里面。妈妈每天在孩子不在的时候打开看,然后想办法解决纸条上写的问题。如果孩子对妈妈不满,妈妈要及时调整;如果是学校老师或小伙伴的问题,就要帮助孩子解决。

相关推荐

“冷却”孩子过多消费欲望


对金钱没有概念,身上有钱就想花,看上的东西就想要,买了不久又后悔,是很多孩子甚至成年人都存在的不良消费倾向;但如何冷却孩子们这“想要就买”的消费欲望,让他们正确看待花花绿绿的世界,合理消费呢?这让很多家长愁眉不展。

教“花钱无度”的孩子做预算

茵茵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由于家庭条件不错,所以父母对孩子的零花钱管理得非常宽松,这让茵茵从小养成了花钱无度的习惯,每次上街,只要喜欢的东西就往家里搬,一个月要问父母好几次零花钱,但究竟花了多少钱,它们都用在了什么地方,茵茵自己也说不清楚。

典型特征:这类孩子对金钱没有具体的概念,手里有钱就花掉,花完就伸手向家长要,全然不知道所买的东西究竟实用与否,也说不出来钱究竟用到了什么地方,把金钱置换成自己喜欢的玩具和物品对他们来说是神奇的体验。

冷却策略

定期发“工资”。针对孩子的花钱无度,父母可固定时间给他一定数量的零花钱,并且申明平时不再随要随给,还可帮他建立小账本,以确定零花钱用在了什么地方,大人定期做“财务审核”,让孩子管理自己的零花钱。

缓兵之计。当孩子提出无理购物时,还可以用缓兵之计,不即时答应,但也不完全否定,利用这段时间的冷却,并随时向孩子灌输“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不要买”的购物原则,让孩子学会暂时放弃。

颁发储蓄奖。利用孩子喜欢表扬的心理,进行储蓄鼓励,如发现孩子购物有所值或月底还有节余,便颁发一笔“量入为出”的奖金,也可给他一个储蓄目标,设置“储蓄奖”,鼓励他节约。

让“冲动购物”型孩子更理性

由于儿子脸上冒出了几颗惹眼的“青春痘”,天天嚷着要去痘,于是要求我给他买一支去痘产品,但我担心孩子会过敏,而且长几颗痘痘本来就是正常的,哪用得着这样价格不菲的化妆品,所以拒绝了他的要求。没想那小子居然用自己一个月的零花钱把它买了回来,但用了一段时间不见效果又大呼上当。

典型特征:冲动购物型孩子看见自己想要的东西就立即会作出购买决定,而过后不久又觉得自己并不是十分喜欢或发现不值,感觉自己吃了亏,后悔自己的冲动,很多孩子甚至还会因此而情绪沮丧,对自己产生怀疑和自责。

冷却策略

货比三家。其实70%的购物都源于冲动,当孩子购物后悔时,家长要安慰孩子,同时教孩子购物时要货比三家,学会讨价还价,做到尽量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所需的物品。

不盲目逛街。要尽量减少孩子盲目逛街的次数,因大多数孩子是缺乏自制力的,很难控制消费的欲望;也可以让孩子先想好这次主要购买什么和大概的花费,尽量身上不要多带钱,做到心中有数,不盲目购物。

对“无限索取”型的孩子说“不”

女儿梅梅聪明活泼,但唯一令人感到头疼的就是一出门就要买这买那,有时我们觉得外面的零食不卫生不给她买,她的小脸马上“晴转阴,阴转雨”!

典型特征:这类孩子大多受到亲人的宠爱,大人经常给他带一些小礼物回家,让他习惯了父母给自己买礼物,所以一出门就向父母索要东西,包括玩具、食品各种类型,受到拒绝则难以接受,大哭大闹。

冷却策略

坚持立场。有时,父母为了平息儿女的哭闹或是不耐烦孩子的一再要求而满足了孩子的欲望,这对孩子学习自我节制是相当不利的。其实可以告诉孩子:“你‘需要’的东西,我们一定为你准备;你‘想要’的东西,可以告诉我们,我们会斟酌情况,决定要不要买给你;但如果你用哭闹或发脾气的方式来争取,我们一定不会给你买的。”

统一战线。有些孩子会问妈妈要钱去买爸爸说不能买的玩具,或者父母要他做事情的时候,以金钱作为要挟条件,这是孩子逐步在利用自己不断增长的谈判技巧增加自己的“收入”。对于这种现象,父母要反省教育孩子夫妻态度是否保持一致,并警告孩子,抵制他的不诚实行为。

家庭“股份制”。当孩子对一些他喜欢的东西不依不饶时,家长可以采取“股份制”的方式,如家长出3/4的费用,让孩子出1/4,孩子有了自己的投入,这样既有利于他控制“想买就买”的心理,也会更加珍惜所买的物品。

使“送礼攀比”型的孩子更单纯

上次新年,我和读初二的儿子闹得很不开心,因儿子得知他的好朋友阿超想练习英语听力,就一门心思想送个MP3给他做新年礼物,理由是上次儿子过生日,收了人家一支价格不菲的钢笔,如果不送一个好一点的MP3会很没面子。我平时也教育孩子对待朋友要真诚,要懂得付出,但中学生送礼就要这么贵重,攀比之心如此严重,我真的很发愁。

典型特征:攀比型的孩子一般比较好面子,很少考虑家庭实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商品的实际价值,喜欢花很多钱买高档的商品,同学之间互送礼物也会攀比炫耀,对他们来说,拥有别人羡慕的眼神就是莫大的快乐和成就。

冷却策略

正确看待礼物。因为孩子思维单纯,会在礼物贵重程度与心意之间画等号,认为赠送的礼物越贵重,关系越亲密。作为家长,要给孩子一个正确理念:礼物的意义在于表达心意,有时候,一些切实的帮助或亲手制作的礼物,反而令对方倍感珍惜,且过分贵重的礼物还可能会给对方带来很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引导孩子正确看待,不要随意收取别人过于贵重的礼物。

把握好尺度。家长为孩子的消费应该是有选择、适度的。对孩子购物的欲望,不应该不加选择地满足。否则,容易使孩子形成缺乏节制的不良习惯。为孩子选择消费的过程即是在告诉孩子,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这直接影响着孩子价值观的形成。

消费提示:

三个“不提倡”

不提倡以大量减少甚至停止孩子零花钱,或粗暴的责骂的方式来控制孩子的消费欲望。因为突然间收入的减少会使得孩子对物质的欲望更加强烈,转而力图通过其他途径来取得零花钱满足自己的购物需求。

不提倡父母用金钱来衡量一切,平时老用钱来和孩子谈条件。记住:永远不要让孩子听钱的话!金钱至上会让孩子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进而可能发展到狭隘、自私。

不提倡为住校的孩子办理各种各样的银行卡,让孩子过早成为“有卡族”,这样会养成孩子随随便便就刷卡的坏习惯,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消费。

儿童早教:管教孩子但别约束孩子


在德国,提到文学家阿·林格伦和她写作的文学类品牌形象长袜子皮皮,可以说无人不晓。这名德国小女孩豆豆不会受到社会发展上的一切管束,把孩子爱玩的本性充分发挥来到完美。

豆豆品牌形象的出現危害了一代又一代瑞典人。如今三四十岁的父母,全是读着林格伦的书长大了的,因而她们对自身孩子的文化教育显而易见。伴随着当代随意教育思想的出現,大家慢慢了解到,严格规定少年儿童,没有理由听从的文化教育总是使她们造成压抑感和自卑心理,让她们欠缺主体性和创造力。而想像力,远比读死书和考试成绩更关键。

1985年,瑞典文学院在授于阿·林格伦金质奖章的典礼上说:“你造就的这世界是归属于少年儿童的,她们是大家之中的外星来客,但你好像拥有 独特的能力和让人惊讶的方式了解她们和掌握她们。”瑞典人觉得,孩子是造物主授予的礼品,这一礼品自身便是最好是的,而不用根据后天性的雕刻越来越更强。

孩子所做都最好是

孩子的幼稚园有绘画课,一次去接他,他已经认真地擦抹,跟我说已经画一架飞机,看见那辨别不清的样子,我连说带比画,对他说应当怎样画才算是飞机场的模样。周围的大姐听了,立刻踏过而言,不能用大人的规范对孩子的想像力开展优劣好坏的点评。“孩子所做的全是最好是的,他不用越来越更强”。之后我每一次注意观查,发觉幼稚园大姐专家教授美术绘画的方式彻底是当然课堂教学,便是把

绘图工具和色浆放好,随后任凭孩子们擦抹,决不会加一切限定。而在最终一直赞扬每一个孩子的著作,从来不夸奖这一些,指责另一些。与其说在教画画,倒不如说是在锻练孩子的想像力。在他们眼中,实际的美术绘画专业技能远远地不如孩子的创造力关键。

孩子最先是社会发展的

另一方面,瑞典人觉得孩子最先是社会发展的,次之才算是家中的,父母对孩子的教导不可以侵害孩子的支配权。本地一个中国人家中有两个学龄儿童,因为爸爸妈妈工作中较忙,从中国接了老年人来照顾。有时候孩子们在院子里玩,不愿意用餐,姥姥就端着工作,四处追着孩子喂。之后不知道哪个隔壁邻居实在看不下去,叫来啦警员。父母被很严肃认真地告之,不应该强制给孩子喂养,不然就会有凌虐孩子的行为。在瑞典人的家中,孩子用餐时很随便,爱吃就吃,不愿吃就等下一顿再吃,父母从来不凑合孩子,只是让他们自己决策。

重视塑造自主意识

瑞典人对孩子主体性的重视反映在很多层面。除开自小就塑造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外,瑞典人很留意塑造孩子的自主意识,决不会把大人的信念强加于给孩子,非常少对孩子开展社会道德批评。不在防碍别人和确保本身安全性的前提条件下,少年儿童做一切事都不容易被劝阻。中国式父母带孩子去他人家坐客,告别时总规定孩子说一番话,而德国孩子在这些方面好像不太注重,父母也小有催促着她们讲这种礼数的。有一位我国盆友带著自身的德国老公和她们的孩子到我们家坐客,道别时那孩子回身就跑,母亲马上抓他回家,对他说要讲礼貌,可父亲却在一边说,无须对小孩子规定过多,等她们长大以后,再学这种礼数都不迟。

海外育儿:请不要约束孩子的天性


在瑞典,提起作家阿·林格伦和她创作的文学形象长袜子皮皮,可以说无人不知。这位瑞典小姑娘皮皮不受社会上的任何约束,把孩子贪玩的天性发挥到了极致。

皮皮影响深远

皮皮形象的出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瑞典人。现在三四十岁的父母亲,都是读着林格伦的书长大的,因此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可想而知。随着现代自由教育思想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严厉要求儿童,无条件服从的教育只会使他们产生压抑和自卑感,让他们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而创造力,远比读死书和考试分数更重要。

1971年,瑞典文学院在授予阿·林格伦金质奖章的仪式上说:“你创造的这个世界是属于儿童的,他们是我们当中的天外来客,而你似乎有着特殊的能力和令人惊异的方法认识他们和了解他们。”瑞典人认为,孩子是上帝赋予的礼物,这个礼物本身就是最好的,而不需要通过后天的雕琢变得更好。

孩子所做都最好

儿子的儿童园有绘画课,一次去接他,他正在认真地涂抹,告诉我正在画一架飞机,看着那分辨不清的形状,我连说带比划,告诉他应该怎样画才是飞机的样子。旁边的阿姨听了,马上走过来说,不要用大人的标准对孩子的创造力进行好坏优劣的评价。“孩子所做的都是最好的,他不需要变得更好”。后来我每次留意观察,发现儿童园阿姨教授绘画的方法完全是自然教学,就是把画板和颜料放好,然后任由孩子们涂抹,决不加任何限制。而在最后总是夸赞每个孩子的作品,从不表扬这一些,批评另一些。与其说她们在教画画,不如说是在锻炼孩子的创造力。在她们眼里,具体的绘画技能远远不及孩子的创造性重要。

孩子首先是社会的

另一方面,瑞典人认为孩子首先是社会的,其次才是家庭的,家长对孩子的管教不能侵犯孩子的权利。当地一个华人家庭有两个学龄前儿童,由于父母工作较忙,从国内接了老人来照料。有时孩子们在院子里玩,不愿意吃饭,奶奶就端着饭碗,到处追着孩子喂。后来不知哪位邻居看不下去,叫来了警察。家长被很严肃地告知,不应该强行给孩子喂食,否则就有虐待孩子的嫌疑。在瑞典人的家里,孩子吃饭时很随意,想吃就吃,不想吃就等下一顿再吃,父母亲从不勉强孩子,而是让他们自己决定。

注重培养自主意识

瑞典人对孩子自主性的尊重体现在许多方面。除了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外,瑞典人很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决不把大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很少对孩子进行道德说教。在不妨碍他人和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儿童做任何事都不会被制止。中国家长带孩子去别人家做客,道别时总要求孩子说一番客套话,而瑞典孩子在这方面似乎不太讲究,家长也少有督促着他们讲这些礼节的。有一位中国朋友带着自己的瑞典丈夫和他们的儿子到我家做客,告别时那孩子转身就跑,妈妈立即抓他回来,告诉他要讲礼貌,可爸爸却在一边说,不必对小孩子要求过多,等他们长大了,再学这些礼节也不迟。

早教启蒙:孩子磨蹭可用“合同”约束


有的孩子时间意识淡薄,办事慢慢吞吞,无论是用餐還是写作业,都比他人慢一拍,如何协助那样的孩子培养遵守时间的习惯性,提升办事的高效率呢?孩子磨蹭应该怎么做?常见的方式有:

1、用“合同书”管束

孩子磨蹭应该怎么做?签订合同也是一种好方法,合同书由自身训练项目和每天意志力训练表2个一部分构成。父母的岗位职责是监管,假如自身训练项目做得比较好,就打一个勾,假如做得不太好,就按合同书处罚。

2、用奖励推动

和孩子承诺,假如他在要求时间内按要求进行工作,就奖励他看动画。孩子磨蹭应该怎么做?它是应用学习兴趣中的强化理论,激起孩子培养准时工作的时间意识,适当的奖励能够 加强孩子优良习惯养成。

3、用小故事正确引导

孩子磨蹭应该怎么做?小孩子通常对童话故事书很痴迷,比不上找一些相关知名人士时间观念的少儿读物,使他自己看;有时候还可以讲一些由于不遵守时间而导致巨大损失的小故事。栩栩如生的小故事能让孩子从这当中遭受文化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