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敬的爸妈快40岁时才有了他,所以敬敬自然而然地成了家里关注的焦点。全家人百般溺爱,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就连每天洗澡的水都是爸爸亲自用温度计试好的,误差与专家建议的温度几乎不超过1度。

随着敬敬渐渐长大,敬敬的爸妈对他更是百依百顺,事事迁就,可各种问题也不断呈现出来。敬敬变得难于管教,很不听话,送到幼儿园后,老师也反映他在幼儿园里不遵守规则,不专心听讲,注意力很容易被周围其他事物所吸引,总喜欢动来动去,经常乱扔东西,很难安静不下来。后来,敬敬妈带他去医院做了检查才发现,原来敬敬是多动症。

敬敬为何多动之心理透视

现代科学认为,多动症不属于一般的“疾病”,它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有关,与人的心理素质,也就是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强弱有关。

通常,多动症宝贝在出生后的各个阶段,都有特殊表现:

新生儿期:宝贝有神经不稳定的表现,如难于入睡、入睡后睡眠不稳定、易惊醒,易兴奋、有时又表现出嗜睡。

婴儿期:宝贝好动不好静、抱在怀里也不安宁、爱哭、好发脾气、气质类型属于难养育型。

幼儿期:宝贝的多动症状在这个时期尤为明显,走路不稳、乱奔乱跑、不听大人的话、做事注意力易分散、乱扔玩具,在幼儿园里不遵守规则……

产生多动的心理方面的因素也很多,在现代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或长辈很容易溺爱宝贝,这也是多动症儿童比例越来越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像本文例子中的敬敬,父母对他百依百顺,却忽视了培养他形成好的生活习惯,造成了宝贝随心所欲、娇生惯养、自控力差,并引发了多动症的情况。

引发多动症的其他心理原因

1.家长过于冷漠

有的宝贝处在经济贫困或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的不良环境中,也会导致多动症的发生。这类家庭中的父母,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关心和关注宝贝,宝贝也缺乏玩具、图书等成长所需要的物品。这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宝贝,容易产生行为异常、性情孤僻、学习困难、多动等情况。调查显示,多动症儿童组父母的文化程度,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组父母的文化程度。

2.家长过于严厉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但又缺乏基本的早教知识,不了解儿童的心理变化,对于宝贝要求过于苛刻,这样很容易导致宝贝心理过度紧张,情感压抑,从而出现多动症状。如果此时,家长认为宝贝是故意不听话,采取暴力管教方式,就会更为加重宝贝的多动症状。

应对宝贝多动行为的专家建议

1.鼓励法则

鼓励一般是以精神或语言的刺激为主,促使宝贝自愿、主动地去尝试或重复那些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比如,他听家长的话去做一件事了,就及时表扬他,增加他这种行为的产生。

但此法单独使用往往效果不明显,要配合其他办法共同使用,而且要经常使用。

2.奖励法则

除了鼓励之外,当宝贝出现了符合规则的好的行为习惯时,也要适当奖励。这样,可以让宝贝产生愉快的心理感受,促进他进一步形成好习惯。

奖励的方法也可投其所好,多种多样的,比如宝贝喜欢汽车,就告诉他每次做得好,就可以得到1分,做得不好就减去1分,当累计得到5分时,就可以给他买一辆小汽车。随着汽车的增多,宝贝自己也会有成就感,而这些良性的感受会促进宝贝的自控力提高。

3.塑造法则

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锻炼多动症宝贝的专注力。找些他感兴趣的事,如画画,给他规定每天要坚持一定长的时间,时间可从短到长。

比如,从5分钟开始,根据宝贝的表现慢慢延长,但切记不可操之过急,是慢慢延长。开始由家长陪伴宝贝,待宝贝可以达到了,就让他单独完成。这种方法要配合着鼓励及奖励法一起进行,当宝贝做得好时,就及时鼓励并适时奖励,强化他坚持做事的兴趣和决心。

4.处罚法则

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或消除宝贝的某些不良行为。对宝贝的不良行为的结果或表现,给予不愉快的刺激,让宝贝感知他的这种行为是不被欣赏和认可的,父母不喜欢。

但在使用处罚法时,家长要注意让宝贝明白你是爱他的,要帮他改正错误,并没有其他恶意。在方法的选择上,也要多动脑筋,不可采取大骂或恐吓等简单粗暴的方式。

常用的处罚方法推荐——

指出不足给予批评

家长要直接、清晰地指出宝贝的错误在哪,正确的是什么、他的行为带给别人什么样的感受。家长在说话时,语气要严肃,态度要认真,让宝贝感知到,你真的不喜欢他这样。

取消计划

如果宝贝做得不好,经过警告后也不改正,就取消一些他喜欢的计划,比如说礼物或外出旅行等。让他明白,他要为他的行为承担不愉快的后果。

计时隔离

让宝贝自己在某个角落或房间单独待一会儿,让他明白,他的行为可能失去大人的喜欢或关注。但注意要掌握好隔离的时间,对于小宝贝来说时间不宜过长。

消退法则

所谓消退法,就是对宝贝的行为不理不睬,不过分关注,让其自然消退,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配合其他方法使用。

比如,宝贝大发脾气或挤眉弄眼时,如果家长训斥或大骂他,反而会让他愈演愈烈。这时,要对他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只是轻描淡写的引导,这样他的不恰当行为反而会消退。

你的宝贝是否有多动症倾向?——家庭小测试

1.反手实验

让宝贝两手手心向下,拇指置于掌心,其余四指并拢,两手食指靠紧放在桌面上;此时让宝贝将两手反过来,手心向上并小指靠拢。如此这般在“原位”上反复翻动并加速,翻手动作笨拙,摆动超过一个肋部宽度者有多动症倾向。

2.点指实验

让宝贝一只手握成拳头,另一只手用拇指依次接触其他手指,可按照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顺序,如此反复几次,然后换另一只手做同样的动作数次;也可以从反方向开始,按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的顺序,或双手同时重复以上动作。宝贝动作不协调,出错多,可能有多动症倾向。

3.指鼻实验

让宝贝先用左手食指再用右手食指,轮流指自己的鼻子尖,睁眼指5次,再闭眼指5次。动作笨拙,错误次数达3次以上者,有多动症倾向。

温馨小提示:

本家庭测试只起到辅助检测作用,如宝贝有多动症倾向,家长要带宝贝到医院去做正规检查,不可自己随意下定论,以免影响宝贝的正常心理发展。

延伸阅读

孩子多动怎么办(一)


多动是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很自然的现象,男孩多于女孩。但超过一定限度成了多动症,那就是行为问题了。

怎样区别多动和多动症呢?

1989年美国精神病学会提出多动症诊断的新标准,把多动症视为注意缺陷障碍症(ADHD)。这种注意缺陷障碍大约在7岁以前发病。下面14条表现症状中,如果你的孩子有8条,并且持续6个月以上,并影响发展,适应能力差,即可诊断为注意缺陷障碍症或多动症了:

1、手脚不停地动,或在座位上扭动。

2、即使在必须坐定的场合(如上课),也很难静下来。

3、极易爱外界影响而分散注意力。

4、在集体活动或游戏时,不能耐心地等待轮换。

5、别人问话尚未结束,但已抢答。

6、不按他人指示做事(不是故意违抗)。

7、在玩或做作业时,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

8、一件事尚未做完就去做另一件事。

9、不愿做需要维持心智活动的任务(如作业)。

10、说话太多。

11、常常打断他人的活动,或干扰他人的工作、学习。

12、学习时必须的用品,如铅笔、书本、作业本等,常常忘带到学校去或丢在学校忘拿回家。

13、人家讲话时,他往往没听进去。

14、往往不顾后果,做出危险的行动,如不看左右就冲到马路上去。

孩子多动怎么办(二)

多动不一定是多动症


友:您好:我儿子特别爱动,只要是醒着就一刻不停地动,不光身上动嘴里也不闲着。他特爱唱歌,但又不爱照着原词好好唱,净给人家改词。另外,他还特爱说脏话,为这不知挨过多少打骂,可他就是不改。(看他的样子,他好像觉得说脏话很好玩。可我家周围也没人说脏话呀。)并且,他还特别胆小,小虫子都怕。我从小像个假小子,我也没有约束过他,也没有吓唬过他(像什麽“大灰狼来咬你”之类的话从来也不说),我不知为什麽他会这麽胆小。如能回信,不胜感激。

茅于燕:1、多动与多动症是不同的,多动是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很自然的现象。多动,超过了一定的界限,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就是多动症了。多动是typeractive,多动症现在定名为轻微脑综合症miedtcainDamage,由于多动症与注意缺陷障碍有关,故又称注意缺陷障碍症AttentionDeticitHgperactiveDisorder。

并不是多动的孩子都是多动症孩子。美国精神病学会于1989年提出了诊断多动症的新标准,有14条表现症状,如有其中8条,持续6个月以上,并影响发展,适应能力差,即可确诊。根据你孩子的情况,现在还不能诊断为多动症,当然要密切注意。

对待多动的孩子要给以充分的爱;不打、不骂;严格规定作息时间;表扬他从事安静的活动;让他多从事户外活动,消耗一些体力;培养他多样化的兴趣;多动症状严重时,可带到医院去观察,医生也可能会给一点药,对他会有好处。

2、孩子说脏话,肯定是源于模仿,他是不会天生就说脏话的。家里周围虽然没有人说脏话,但电影、电视、马路上、公共场所、餐馆等处,很可能有说脏话的。所以要注意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文明环境,杜绝模仿源。对已经形成的说脏话的毛病,要注意纠正,和他讲道理,告诉他说脏话不好,家长不喜欢;在他说脏话时,不笑,表示蔑视;一天两天没有说脏话要大大表扬等。

3、胆小与性格有关,但主要还是环境造成的。不一定父母吓唬过他、约束过他,他才胆小。有时偶然一只毛毛虫掉在手臂上,会使他骇怕毛毛虫;有时走着路,高楼窗户里扔出一块西瓜皮,也会使他怕废弃物;有时过马路,汽车忽然按喇叭,还会使他怕大声音。当然,被狗咬过,被猫抓过,也会使他怕狗、怕猫。

孩子胆小,家长要给他讲道理,告诉他有些并没有什么可怕,有的要注意躲避。家长本人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不必要的胆小,时间长了,孩子逐渐长大了,也就不胆小了。

诊断多动症的14条表现是:

(1)手和脚不停地动,在座位上坐着也扭动,坐不住。

(2)即使在必须坐定的场合(如上课)也很难静坐下来。

(3)极易受外界影响而分散注意。

(4)在集体活动或游戏时,不能耐心地等待轮换。

(5)别人问话尚未结束,便已抢答。

(6)不会按他人指示做事(不是故意违抗)。

(7)在玩或做作业时,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8)一件事尚未做完,就去做另一件事。

(9)不原做需要维持心智活动的任务。

(10)说话太多,要求太多。

(11)常常打断他人的活动,或干扰他人的学习、工作。

(12)人家对他讲话,他往往没听进去。

(13)学习时必需的用品,如书本、作业本、铅笔等,常常丢在学校或没有带到学校去。

(14)往往不顾可能发生的后果,做出危险的行动,例如不左右看,就冲到马路上去。

早教相关知识:宝宝多动小手,健康又聪明


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的成长发育更成为了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如何让自己的宝宝从小就比别人的孩子更聪明更可爱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就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你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办法就在你的身边。

据研究发现,如果宝宝动手能力差,究其原因,就是父母在他两三岁学习走、跑、爬、跳时候忽视了这方面的训练。其实要想要孩子心灵手巧,头脑聪明就让他多动动小手吧,多做做手部精细动作的训练,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我们要学会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一个个看似平常的机会,其实对于宝宝来说就是一次不寻常的锻炼。比如孩子洗手时,可以让他自己去开水龙头、抹肥皂、搓手、冲洗,还可以让他自己拉拉链、解扣子;做饭时,可以让他参与剥豆子;孩子刷牙,可以让他自己挤牙膏;吃饭时,让孩子自己用大勺从锅里盛饭到自己的小碗里或者自己盛菜;出门前,可以让孩子扭开门把手开门;回家时,教孩子用钥匙开门。家长们千万不要觉得让孩子这样做挺麻烦的,或者耽误自己时间之类的,其实这样不仅可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从小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爱玩和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们要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比如画画、贴粘及剪纸、橡皮泥,面团等,通过捏、按、揉、压等动作对锻炼小手的灵活度及力度都有很好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培养孩子某些方面的兴趣爱好。再譬如很多类似“穿针引线”的玩具,不仅能够训练孩子的食指、拇指及手腕的配合,还能促进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和耐心的培养,对其以后性格的养成也有很好的帮助。拼插玩具和拧螺帽也是不错的玩法。父母们可以给宝宝创造一个独立的空间,任其自由的玩耍,不要怕他乱涂乱抹,或者怕被伤着而不让他玩,当然必要的监护也是需要的。

除了这些,家长们还可以和宝宝一起做一些手指游戏,配合儿歌做的手指游戏特别受孩子欢迎。譬如“老大睡了,晚安(两手心相对,两拇指弯曲)!老二睡了,晚安(两食指弯曲)!大个子睡了,晚安(两中指弯曲)!你睡了,晚安(两无名指弯曲)!我睡了,晚安(两小指弯曲)!;小不点醒了,你好(小指伸直,并向点头一样弯一下)!”后面依次如此。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那我们就不要放过生活中的每个锻炼的机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多抽些时间,耐下心来,多听听孩子想要什么,喜欢什么,只要是对其成长有益的,我们都应该满足宝宝的需要。看着宝宝一点一点的进步,做为家长的我们是不是也倍感欣慰呢?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儿童如何管制?


一位家长说:自从有了孩子,尤其是孩子上幼儿园之后,自己就一天都没消停过,孩子只要是醒着,就动个不停,像一个永不会停止的永动机。只有当孩子睡着,才是自己的假日。本以为孩子长大以后会自然好转,好容易盼到孩子上了小学,没想到更大的灾难降临了。老师整天找家长汇报孩子的表现,自己的孩子不是把别人打哭了,就是扰得班级上不了课。老师多次威胁说,“这孩子没法管,学校不要这孩子了。家长爱让他去哪儿上学就去哪儿吧。”家长不得不陪笑脸说好话,可回到家中,眼看着睡着了的孩子,泪水只有往心中流。

即便是在心理学、教育学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对于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仍然缺少特别有效的矫正手段,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家长的焦虑和着急是无助于解决问题的,除了给自己增加负担外,没有任何好处。这种心理负担还会造成家长对孩子的偏见,使家长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愤怒和烦恼中,这种愤怒情绪很容易发泄给孩子,使孩子形成对管教的成见,即不能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来自大人的批评,从而加重了注意力障碍。这样可能形成一个无助于问题解决的恶性循环。

家长通常具有下面一些不良心态:

·自尊低下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的父母在自尊心方面受到很大打击,对自己孩子的未来缺少安全感,尤其是在我们实行独生子女的特殊社会和重视子女成才的文化背景下,这些父母常常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一个母亲对我说:“我知道这不是我儿子的过错,他不是一个坏孩子,但我还是恨他不争气。我忍不住要对他吼,我实在难以控制自己。”

他们也许知道作为一个称职的父母不该对孩子经常发火,但他们在巨大的挫折面前无法克制自己,长期下去,整个家庭正常气氛受到了破坏,对于大人和孩子的心理健康都有极大的危害。不止于此,在长期的批评与指责中生活的孩子,还会形成低自尊,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一个坏孩子,无论如何努力,就是不如别人,比别人差就是自己的命运。他们面对批评,失去了上进的动力,最后必然表现为对批评的麻木。

·唠叨与说教

儿童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不相信情感,即使你有一千个理由对不争气的孩子表达你的愤怒和失望,你也要记住,这种情感是非理性的,对于解决问题只能起妨碍作用。通常人们在自己受到挫折之后,就会以某种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对于面对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的家长来说,常见的一个发泄方式,就是唠叨。家长对孩子整天唠叨,整天说教,每天都在提醒着孩子的种种缺点,这种说教并不是出于为孩子成长着想的,因为这些唠叨并没有针对孩子的特点和弱点,而是笼统地表明了家长对孩子的不满,是以家长为中心的。此时,家长心中想到的和感觉到的都是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孩子的需要。

他们没有从孩子的角度想一想:

·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写作业时集中注意力如此困难,为什么他们屡教不改?

·自己的教育方法有什么不足?

·心理学专家对此可有特殊的解决方法吗?

·学术上对这种特殊儿童有什么样的研究?

·我如何才能当一个真正合格的家长,来解决孩子的问题?

如果你面对孩子时向自己提出以上问题,说明你开始接近解决问题了。

这些提问体现了家长的科学和理性的态度,作为一个现代家长,要充分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十分棘手的心理障碍,不是仅凭从自己父母那里学到的打骂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自己应当科学地认识和了解这一障碍,并掌握有效的矫正方法。

在此,我们并不是要让家长压抑自己的不佳情绪。你的孩子的确让你恼火,如果长期克制自己的情绪就会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有损害。宣泄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但不是当着孩子的面,而是在另一场合。家长不妨与其他有类似问题的家长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理解和支持。也可从别人那里学习家庭教育的手段。如果周围没有这样的家长,你也可以找朋友聊一聊天,谈谈自己的孩子,或者找专家咨询。

另一方面,家长可以让孩子扮演自己的角色,让孩子想像面对一个不听指令的孩子的家长,心情是如何地不好,在孩子面前经常表示愤怒的家长应当想一想,一个孩子面临大人愤怒时的感觉和这一愤怒对孩子的影响。当一个孩子不得不忍受家长的无比愤怒和攻击后,他可能会被愤怒所吓倒。长大以后他就会倾向于害怕自己的愤怒,而不会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它。

面对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家长要认识到,只有以维护孩子自尊和自爱的方式实施你的约束,你才能达到教育效果。一旦因为孩子的不良行为而惩罚了他,在惩罚之后,你要和孩子谈一谈,让孩子说一说自己的理由,向他表示他仍然是值得尊重的。这时,你会发现你的孩子也许会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勇敢地建立个人责任和自尊,而不是以羞耻承担行为责任。

如果你整天看到的只是孩子的缺点,一个接着一个,你就不会与孩子形成长期良好的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自尊、自控和自爱的基础,它决定了儿童如何看待自己的缺点和多动行为。如果儿童自认为自己是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的,感觉到了自我控制的力量,就会有助于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

如果,您的孩子不幸是个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儿童,您又是那么的爱他(她),那就让我们一起学会去爱他们吧,那也是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学会的一种本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