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融入陌生的环境,让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为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果孩子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这个菜,我不喜欢吃!”

“不要说那样的话,快吃吧。”

“我不吃,我讨厌它。”

“不吃它,对身体不好。”

“如果是我喜欢吃的煎鸡蛋,我就吃。”

“今天就凑合着吃它吧。”

“不,我不吃!”

妈妈由于担心孩子挨饿,担心孩子因为没有满足愿望而变成一个问题儿童,就屈服于他的要求,做一个煎鸡蛋,讨好孩子。

所谓欲望没有满足,就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吗?就为了这么一点不称心,孩子就会变成问题儿童吗?毋宁说恰好相反。

儿童的心理分析:

只要坚持提出要求,妈妈总会满足自己的要求。

孩子完全相信,只要自己提出强烈的要求,就能达到目的;或者只要任性撒泼坚持到底,最后胜利肯定属于自己,自己总是比妈妈更强大。

可以说,任性的孩子都是这样造成的。只要形成孩子是主人,家长是仆人的主仆关系,孩子就永远觉得当老爷是一件惬意的事情。这样一样,孩子总是如愿以偿,要求也就越来越多。欲望是没有止境的。

在这种情况下,儿童的心灵变成了自私欲望的奴隶,造成一种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精神状态。对于这种情况,他自己也并不感到满足。相反,这种不满还将变本加厉地发展下去。

妈妈的高招:

关键是,孩子稍微有一点不满情绪时,家长不要怕,应该告诫他要忍耐。切不可去做煎鸡蛋之类的蠢事。

对于“欲望得不到满足”这句话,应当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一知半解反而有害。所谓欲望,就是人类绝对不可缺少的基本需求。例如,吃喝是“生理欲望”;爱情是“性的欲望”;希望结成伙伴是“归属欲望”和“稳定感的欲望”;希望得到人们承认是“承认欲望”以及获得成功时的喜悦是“成就感的欲望”等等,这些都是人类“精神上的动力”,是不可缺少的。除去这些必需品以外,其他的东西得不到满足,都应该教育他忍耐。

相关阅读

早教知识:孩子得不到就打滚?巧妙引导,坏事也能变好事!


带孩子逛街购物,闺女一眼看好了店铺大门口放置的绒毛公仔,拽着我,非得我给她买。我瞟了一眼价格牌,偶买嘎,一个个子不够10cm的小公仔,要280元大海。我劝闺女:你不是早已有许多相近的公仔了嘛?

但小妞很果断,死盯紧公仔,果断的说:我要买这一,我很喜欢它!

我:可你没感觉它太贵了么……

她彻底无动于衷,只图两眼放光的喊:母亲,我要这一,就需要这一嘛!一副欲望购物狂的样子。

本想要性价比高不太高的原因回绝她,突然想到前不久看过好几篇教育文章,都说应对这类情况时,父母一定得重视孩子的需求,不能用成年人的性价比高意识往孩子的身上套,这一划不来,哪个品质不足好,这一家中过多,哪个没意思,孩子会觉得自身挑的物品,既孩子气又没使用价值。那样下来,之后孩子即使要想哪些也害怕讲过,丧失表述需求的胆量。

因此我松懈了,但是還是没忘记友情提醒闺女:得用你自己的零花钱付款哦!

小妞恬然答应:好!你帮我支付,回家了我都你!

就是这样,她得偿所愿把公仔带到了家。

回家了后,公仔就被她丢进了一堆毛绒娃娃中,她显而易见早已忘记自己以前那麼期盼获得它。都不好好爱自己的零花钱,总之这小洞最后有父母补上。

看见小妞从特别想要到轻轻松松获得,最终又漠不关心的公仔,我禁不住造成了疑惑:激励孩子表述需求,重视孩子的需求因为我保证了,可看见孩子不爱惜的心态,就觉得在解决孩子提需求这个问题上,还缺了点什么,是什么呢?

突然想起我儿时的一件事情。

儿时,我特喜爱懒床,我妈妈为我这问题头痛了好长时间。有一天逛街购物,我看好一个好看发卡,好想要,鼓足勇气帮我妈提规定,我妈妈灵机一动:你可以能确保一个月不懒床,我也让你买!

以便这一朝思暮想的发卡,我都简直脱胎换骨啊,每日按时醒来,从来不哼唧一声。

取得发卡,我非常爱惜,很久都不舍得戴,藏在抽屉柜里,隔三差五拿出来看看。

我和女儿,一开始全是一样的情况:想要。可“获得”后的心态,为什么区别那么大?细心一想,不便是由于发卡就是我努力了许多勤奋才总算获得的,相比而言,我女儿获得公仔就轻轻松松多了。

有些人说:假如工作能力不可以完成需求,人要造成企图心,企图心能令人想要勤奋摆脱各种各样艰难,为完成需求去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企图心便是由于临时“无法得到”而造成的强劲驱动力!

我不会便是由于临时“无法得到”,才造成了驱动力坚持不懈不懒床嘛?从这一视角看来,我妈妈显而易见把握了我有了企图心的机遇,正确引导我狠狠地勤奋了一把。

假如,当时我女儿在表述出买公仔的需求时,我重视她的需求,却不替代她越过工作能力和需求中间的间距,反倒是正确引导她的企图心转换为勤奋,就不容易出現“获得便已不爱惜”的情况。

那样一想,我发现了,在解决孩子提需求这个问题上,如果可以把“正确引导孩子企图心”这一课补上,本来让父母头痛的难题就能变为孩子的成才机遇!

见到这里,也许有母亲会嘟囔:企图心不便是一种驱动力嘛,听起来仿佛都不感觉多非常啊。

可别小瞧这驱动力,它能让孩子展现出彻底不一样的情况,有企图心的孩子,当他下决心给自己争得点什么时,会在勤奋全过程中展现出野火一般的信心和神採!

缺乏企图心的孩子,会是哪些呢?我觉得,我一定得将朋友闺女的事,掰给大伙儿用心听……

朋友王阳宁的闺女,报名参加一个关键的钢琴比赛,基本上全部评审团都给了她高分数,只有一个影响力最大、最有权威性的教师得出了意想不到的分低,更可悲的是,她期盼拜在门下的教师,就是这个得出最少分的人!

王阳宁猛然挨打愣住,闺女充分发挥平稳,全首歌曲没出現一切方法上的不正确,为何给她最少分?!

赛事完毕后,她就禁不住追上这位评审团,想问个到底。

评审团摆摆手,说:你的孩子有天赋,也是有方法,对歌曲的觉得也非常好,可偏偏缺了企图心!

王阳宁:企图心?那是什么?

评审团:企图心是一种强劲的驱动力,这驱动力能令人克服恐惧,挑戰难度系数,呈现自身,把最有支撑力的感情展现给大伙儿!你看看,家里孩子选的曲子是最妥当的,方法也一样稳,但是,我在她的演出里看不见对歌曲发自肺腑的诚挚喜爱,看不见歌曲带来她的开心和信心!

王阳宁说,要是没有和评审团的这番会话,她也许一辈子也不会想起“企图心”对孩子而言有那麼关键。

她细细地回忆,在闺女的身上还真看不见企图心的身影。哪里来企图心呢?每一次孩子刚冒拿出一些企图心,王阳宁就喧宾夺主将其抹杀在了摇蓝中。

孩子要进行一幅手工粘贴画,看见孩子毛手毛脚的模样,她就心急,禁不住参与。不必贴这儿,要贴这里……错乱了,不可以那么贴……商品,来,妈妈帮你……

夜已深,孩子想要做完最终一道数学应用题,她会禁不住说:商品,赶快睡着了,只能一道题了,待会儿妈妈帮你填入……

……

她想不到,就在自身一次次的“代劳”中,孩子的企图心也渐渐地被消遣了。

企图心对孩子挺关键,可重要仍在正确引导。

当我们刚开始有目的的把握孩子提需求的机遇,将她的“企图心”正确引导为勤奋时,看见趣味的一幕:本来懒懒的孩子,刚开始积极思索、大好脑洞大开,想办法达到意向。

例如,昨儿在公园溜达,云端廊桥上摆了许多摆地摊,售卖一些孩子们喜爱的小玩意儿。

小妞看好了一个小玩具羽毛球拍,市场价15元。

我很遗憾的告知她:你的零花钱股票基金只剩十元了。

但是,你能想一想其他方法啊,例如跟卖乒乓球拍的大姐讲下价?

期盼获得乒乓球拍,拥有企图心的小妞正驱动力十足,感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提议,竟摆脱了与路人会话的紧张,鼓起勇气,刚开始跟大姐讨价还价。

可是,讨价还价没取得成功,大姐坚持不懈要15元才可以售卖。

逼得小妞开脑洞大开,竟游讲到:大姐,我给你唱两首歌吧,我歌唱可超好听了……

然后,就端端正正站着,抑扬顿挫的唱了两首童谣,小妞用心的样儿逗笑了大姐,大姐笑着说:看在你那么讨人喜欢的份上,大姐也不赚了钱,十元卖让你吧!

回家了后,小妞一直给家婆吹捧自身怎样游历大姐,最后取得成功购买羽毛球拍的事,在这个全过程中,孩子不仅学会了积极思索,胆大试着,还获得了浓浓的信心呢。

瞧,要是大家对孩子的企图心善加正确引导,孩子便会迈进勤奋的新征程,小勇士在这个全过程中获得了迅速成才!

我觉得,重视孩子需求是没有错的,每一个人都是有支配权表述自身的需求。孩子的工作能力通常和需求中间存有一定间距,此刻,千万不要替代他越过这间距,要把握住正确引导孩子企图心的好机会,让孩子在自身勤奋中成才。

对孩子而言,说理想化看起来大而远,有点儿裂缝,企图心却能使他每日都有着轻快的驱动力。最最重要的是,企图心是在追求完美結果的全过程中,感情的圆润表述,是:我看到了,我期待,因此我想去勤奋。有企图心的孩子,信心是洋溢着的,生命是精彩纷呈的!

大家总说:孩子,我希望被这世界温柔相待。因此禁不住先为他展现出一个“溫柔全球”,在这个“溫柔全球”里,“获得”愈来愈非常容易,可孩子珍贵的企图心也在偷偷消退,本来应当绽开风彩的精彩纷呈性命也逐渐暗淡。

没有人喜爱“无法得到”的觉得,尤其是孩子。

但是,假如临时的“无法得到”能让孩子健康成长,获得大量“获得”,大家为何不做一个聪慧的父母?将珍贵的企图心归还孩子,实际上挺不错的!

人会生大三次。

第一次是察觉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

第二次是觉得再怎么努力,有些事终归束手无策。

第三次是本来了解有些事束手无策,不管怎样也会竭尽全力争得。

如何激发宝宝欲望


宝宝学走路的欲望

其实,宝宝走路有早有晚,每个宝宝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是否能够独立行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宝宝是否有走的愿望。大多数宝宝在12个月到14个月,开始蹒跚学走。但每个宝宝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同的宝宝走路时间不同,男女也有差别。在宝宝第一次站立行走阶段,妈妈们通常不由自主地“犯”两种错误,一是催促孩子早点走路,二是不让孩子到处去动。

“不少家长看到宝宝还不会走路,会去给孩子买学步车。但事实上,如果使用学步车不当,让宝宝站立时间太久,孩子的下肢无法承受身体的重力,反而会使他们以后的走路姿势变形,等他会走路了,妈妈才发现宝宝的走路姿势有些‘奇怪’。”

其实,宝宝是否能够独立行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宝宝是否有走的愿望。倘若宝宝没有这种愿望或一点兴趣也没有,甚至比较反感,爸爸妈妈就没有必要锻炼宝宝走路。

王惠文指出,宝宝学习走路的阶段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其自然,宝宝累了,他会自己休息,他此阶段原本就具备站立与行走的强烈欲望,不需您催促,这种运动就已足够。

然而,真正阻碍宝宝站立行走的,往往是给宝宝太多的“不许”,制约了他的探索欲望,从而约制了他站立行走的能力。

站立与行走,主要源于探索欲望的驱使

王惠文指出,这个阶段宝宝的站立与行走,主要源于探索欲望的驱使,他并不是为了站立而站立、为行走而行走,而是想站起来,走出去,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当他能够站立行走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世界变得无比广阔,自己的探索欲望得到充分的满足,他发现自己无所不能,不再依赖于大人了。

所以,激发宝宝的探索欲望,是激发他爬行、站立、行走、奔跑的重要动力,妈妈们了解这些,就不会舍本求末,知道应该在哪里下工夫了。

宝宝一旦独自跨出第一步以后,行走就成为了他们的一种乐趣,家长在家中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来加强训练。比如让宝宝自己扔垃圾、帮大人拿拖鞋等简单物品,这些游戏不仅能加强宝宝行走敏感期的练习,而且还可以宝宝独立自主的能力,宝宝在这个阶段是非常乐于当小帮手的哦!

其实,幼儿的发育是个自然而然的结果,不必强行或者家长加于过多的主观意识,破坏了宝宝的自然生长规律。

如果孩子是左撇子


生活中我们看到,有人右手用得多,左手用得少,这叫右利手;有人左手用得多,右手用得少,这叫左利手;左右手用得差不多,叫做均利手。左利手俗称“左撇子”。多少年来,许多做父母的总是不由自主地对孩子的“左撇子”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包括某些担忧,有的甚至强行纠正孩子的左撇子习惯。难道左撇子真的那么可怕吗?

全球人口中的10%左右是左撇子,这就是说每10个人中就有1人习惯于做事以左手为主。一项统计还证实,在100年前的同类调查中,左撇子的比例为7%,这意味着左撇子的比例在增加!所以,不要使孩子产生一种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怪物”之感,诱发自卑或自惭,严重影响心理健康,而应让孩子明白:左撇子并非低人一等。相反,左撇子一般比较聪明。

大脑皮层上的手部代表区非常大,因而手的活动对大脑功能的开发利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常右利手的人大脑仅左半球的功能较发达,右半球的功能开发利用较少;而左撇子的右脑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这就能极大地提高其整个大脑的工作效率,并且惟独左撇子们才有可能将大脑在半球的抽象思维功能与右半球的形象思维功能合二为一。有的研究发现,信息从大脑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左侧比传递到右侧快。

由于以上的原因,使得相当比例的左撇子智商较高。1982年日美等国所做的一项统计表明,左撇子成长为艺术家、建筑师的比例要比右利手的人高。如14世纪文艺复兴的三杰: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都是左撇子;西班牙的绘画大师毕加索、美国电影艺术家卓别林等许多智力发达的著名人物也都是左撇子,在其他领域中左撇子胜人一筹者也同样大有人在。不过,左撇子儿童相对容易发生危险,做父母的需要注意。

据统计,左撇子儿童发生意外事故,如跌跤、被尖锐硬物割伤、运动中受伤的可能性,要比一般儿童大一倍多。一是因为左撇子的脑结构决定了其身体协调和平衡能力稍逊于右撇子。如左撇子儿童一听到声响,不管来自左方还是右方,往往把头一律偏向左侧。正因为如此,他们走路、骑车、溜冰时较易摔倒;二是因为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用品都是按照右利手的使用方便设计的,如文字的排列、书法的次序、门锁的安排、交通规则、握手的方式等,这些都会给左撇子带来许多不便。因而对左撇子儿童要特别注意安全教育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日常生活中左撇子确实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强迫左撇子改用右手是有一定害处的。比如会造成左脑负担过重,左右脑功能失调,右脑功能混乱,阻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强行纠正左撇子还可能造成孩子口吃、语音不清、唱歌走调、阅读困难、智力发育迟滞,甚至神经质。因此,对习惯用左手的孩子,家长千万不可去强迫他们改用右手,最好的态度是顺其自然。

人的大脑左半球支配右半身的活动,具有处理语言、进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数字运算及分析等功能;右半球支配左半身的活动,是处理总体形象、空间概念、鉴别几何图形、识别记忆音乐旋律和进行模仿的中枢。一般情况下,左脑抽象思维功能较发达,右脑形象思维功能较发达。

“冷却”孩子过多消费欲望


对金钱没有概念,身上有钱就想花,看上的东西就想要,买了不久又后悔,是很多孩子甚至成年人都存在的不良消费倾向;但如何冷却孩子们这“想要就买”的消费欲望,让他们正确看待花花绿绿的世界,合理消费呢?这让很多家长愁眉不展。

教“花钱无度”的孩子做预算

茵茵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由于家庭条件不错,所以父母对孩子的零花钱管理得非常宽松,这让茵茵从小养成了花钱无度的习惯,每次上街,只要喜欢的东西就往家里搬,一个月要问父母好几次零花钱,但究竟花了多少钱,它们都用在了什么地方,茵茵自己也说不清楚。

典型特征:这类孩子对金钱没有具体的概念,手里有钱就花掉,花完就伸手向家长要,全然不知道所买的东西究竟实用与否,也说不出来钱究竟用到了什么地方,把金钱置换成自己喜欢的玩具和物品对他们来说是神奇的体验。

冷却策略

定期发“工资”。针对孩子的花钱无度,父母可固定时间给他一定数量的零花钱,并且申明平时不再随要随给,还可帮他建立小账本,以确定零花钱用在了什么地方,大人定期做“财务审核”,让孩子管理自己的零花钱。

缓兵之计。当孩子提出无理购物时,还可以用缓兵之计,不即时答应,但也不完全否定,利用这段时间的冷却,并随时向孩子灌输“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不要买”的购物原则,让孩子学会暂时放弃。

颁发储蓄奖。利用孩子喜欢表扬的心理,进行储蓄鼓励,如发现孩子购物有所值或月底还有节余,便颁发一笔“量入为出”的奖金,也可给他一个储蓄目标,设置“储蓄奖”,鼓励他节约。

让“冲动购物”型孩子更理性

由于儿子脸上冒出了几颗惹眼的“青春痘”,天天嚷着要去痘,于是要求我给他买一支去痘产品,但我担心孩子会过敏,而且长几颗痘痘本来就是正常的,哪用得着这样价格不菲的化妆品,所以拒绝了他的要求。没想那小子居然用自己一个月的零花钱把它买了回来,但用了一段时间不见效果又大呼上当。

典型特征:冲动购物型孩子看见自己想要的东西就立即会作出购买决定,而过后不久又觉得自己并不是十分喜欢或发现不值,感觉自己吃了亏,后悔自己的冲动,很多孩子甚至还会因此而情绪沮丧,对自己产生怀疑和自责。

冷却策略

货比三家。其实70%的购物都源于冲动,当孩子购物后悔时,家长要安慰孩子,同时教孩子购物时要货比三家,学会讨价还价,做到尽量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所需的物品。

不盲目逛街。要尽量减少孩子盲目逛街的次数,因大多数孩子是缺乏自制力的,很难控制消费的欲望;也可以让孩子先想好这次主要购买什么和大概的花费,尽量身上不要多带钱,做到心中有数,不盲目购物。

对“无限索取”型的孩子说“不”

女儿梅梅聪明活泼,但唯一令人感到头疼的就是一出门就要买这买那,有时我们觉得外面的零食不卫生不给她买,她的小脸马上“晴转阴,阴转雨”!

典型特征:这类孩子大多受到亲人的宠爱,大人经常给他带一些小礼物回家,让他习惯了父母给自己买礼物,所以一出门就向父母索要东西,包括玩具、食品各种类型,受到拒绝则难以接受,大哭大闹。

冷却策略

坚持立场。有时,父母为了平息儿女的哭闹或是不耐烦孩子的一再要求而满足了孩子的欲望,这对孩子学习自我节制是相当不利的。其实可以告诉孩子:“你‘需要’的东西,我们一定为你准备;你‘想要’的东西,可以告诉我们,我们会斟酌情况,决定要不要买给你;但如果你用哭闹或发脾气的方式来争取,我们一定不会给你买的。”

统一战线。有些孩子会问妈妈要钱去买爸爸说不能买的玩具,或者父母要他做事情的时候,以金钱作为要挟条件,这是孩子逐步在利用自己不断增长的谈判技巧增加自己的“收入”。对于这种现象,父母要反省教育孩子夫妻态度是否保持一致,并警告孩子,抵制他的不诚实行为。

家庭“股份制”。当孩子对一些他喜欢的东西不依不饶时,家长可以采取“股份制”的方式,如家长出3/4的费用,让孩子出1/4,孩子有了自己的投入,这样既有利于他控制“想买就买”的心理,也会更加珍惜所买的物品。

使“送礼攀比”型的孩子更单纯

上次新年,我和读初二的儿子闹得很不开心,因儿子得知他的好朋友阿超想练习英语听力,就一门心思想送个MP3给他做新年礼物,理由是上次儿子过生日,收了人家一支价格不菲的钢笔,如果不送一个好一点的MP3会很没面子。我平时也教育孩子对待朋友要真诚,要懂得付出,但中学生送礼就要这么贵重,攀比之心如此严重,我真的很发愁。

典型特征:攀比型的孩子一般比较好面子,很少考虑家庭实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商品的实际价值,喜欢花很多钱买高档的商品,同学之间互送礼物也会攀比炫耀,对他们来说,拥有别人羡慕的眼神就是莫大的快乐和成就。

冷却策略

正确看待礼物。因为孩子思维单纯,会在礼物贵重程度与心意之间画等号,认为赠送的礼物越贵重,关系越亲密。作为家长,要给孩子一个正确理念:礼物的意义在于表达心意,有时候,一些切实的帮助或亲手制作的礼物,反而令对方倍感珍惜,且过分贵重的礼物还可能会给对方带来很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引导孩子正确看待,不要随意收取别人过于贵重的礼物。

把握好尺度。家长为孩子的消费应该是有选择、适度的。对孩子购物的欲望,不应该不加选择地满足。否则,容易使孩子形成缺乏节制的不良习惯。为孩子选择消费的过程即是在告诉孩子,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这直接影响着孩子价值观的形成。

消费提示:

三个“不提倡”

不提倡以大量减少甚至停止孩子零花钱,或粗暴的责骂的方式来控制孩子的消费欲望。因为突然间收入的减少会使得孩子对物质的欲望更加强烈,转而力图通过其他途径来取得零花钱满足自己的购物需求。

不提倡父母用金钱来衡量一切,平时老用钱来和孩子谈条件。记住:永远不要让孩子听钱的话!金钱至上会让孩子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进而可能发展到狭隘、自私。

不提倡为住校的孩子办理各种各样的银行卡,让孩子过早成为“有卡族”,这样会养成孩子随随便便就刷卡的坏习惯,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消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