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挫折童话故事
2021-06-09 关于挫折童话故事 有关挫折的童话故事 找一下童话故事A+挫折抵抗力(下)。
*失败长的什么样?
很多情况下,给孩子带来最多打击的往往不是失败本身,而是他对失败的理解。心理学家建议你和孩子一起尝试对失败做个分析:在纸上画个圈代表失败,在圈的边缘拉出一条条线代表失败产生的原因。比如你的儿子没能被选上代表幼儿园参加联欢会,他想到的原因可能是:“我不如别的小朋友。”但也有其他原因,比如“他们需要更多小女孩”,或者“他们要挑唱歌唱得最好的。”这样做不是要你教孩子逃避责任——有些时候导致失败的确实是孩子自身的原因。做这种失败分析的关键在于让孩子看到:那些导致失败的原因都是自己可以改变的。(比如考试没有考好是因为“我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而不是“我比别人笨。)
*给“努力”一个A+
教孩子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成功与教他正视失败同样重要。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曾经有心理学者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科学家让400名小学一年级生参加了一个考试,然后对所有孩子都说他的成绩很好。但是在表扬孩子成绩的时候,科学家采取了不同的说法。他们对一些孩子说:“你很聪明,你的考试成绩非常好。”而对另一些孩子则说:“你很努力,你的考试成绩非常好。”几天之后,这些孩子又参加了一次考试,这次,科学家告诉孩子们,他们的成绩不如上次好了。面对这样的结果,那些曾因为“很努力”而受到表扬的孩子表现出了很好的控制力并且愿意接受挑战。这是因为失败对他们来说只是意味着“还不够努力”。而那些因为“很聪明”而受表扬的孩子则显得缺乏对失败的忍受力,因为他们认为失败意味着“我笨”。
所以,当你的孩子第一次独立完成了一幅拼图,你应该告诉他:“我知道你一直很努力,祝贺你终于成功了。”而不要对他说:“我就知道你最能干了。”只要稍稍调整一下你表扬的方式,就能让孩子明白:成功意味着掌握了一项技能,而不是在炫耀一种天赋。
*鼓励帮助
具备很强的挫折抵抗力的孩子——也就是那些在困境中依旧能够快乐前行的孩子往往也是非常有责任感和爱心的孩子。鼓励你的孩子照顾和帮助他人是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和独立意识的好办法。
美国加州大学的儿童心理学家瓦尔纳博士在对700名出生贫寒的孩子的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中发现:那些在成年后个性坚韧不拔的人往往在幼年的时候就很乐意照顾别人,为他人提供帮助。帮助别人的同时会让自己发现自身的能力——如果你可以帮助别人改变生活,那一定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
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鼓励他陪奶奶到院子里散步,小孩子则可以帮助做一些简单的家务。瓦尔纳博士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可以成功地抗击生活的暴风,关键在于你是否给他创造合适的机会。
文:下午
相关阅读
A+挫折抵抗力(上)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早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A+挫折抵抗力(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孩子一天天长大的过程中,他的许多个“第一次”都给爸爸妈妈带来无限欣喜——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背歌谣……但惟有一种第一次我们希望它晚些,再晚些到来——那就是孩子第一次遭遇失败和挫折。
朋友的孩子因为在幼儿园里中午睡不着觉而遭到老师的批评。从此一到周末,中午吃过饭,男孩就怯怯地对妈妈说:“我不想睡,你别让我睡觉。”睡觉对他而言,已经成了一件很难完成而且心理负担很重的事。现在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他的情绪还不能好转,很怕老师说他什么,很怕在幼儿园里做错事被批评。
朋友忧心忡忡地问:“他的心事为什么这么重?我怎么才能让他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还有,怎么能够培养他遇到挫折也不灰心,能够克服困难呢?我不希望他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心事重重,情绪低落,我愿意他做一个开朗坚强的男孩。”
是的,虽然童年的快乐“无边无际”,但就像学走路的时候总会摔跤,失败和挫折也总有一天会到来。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摔跤时不哭,更希望他在生活的考验面前微笑。姑且让我们把这种微笑的能力叫做“挫折抵抗力”,它让我们的孩子可以像球一样,每一次被拍打都能高高弹起——不管这种打击是来源于摔坏的玩具还是破碎的家庭。
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曾经教给父母们一个叫做“3C”的办法来帮助孩子们度过困境。所谓“3C”是指control(调整),challenge(挑战)和commitment(承诺)。
“调整”是为了帮助孩子了解“困难并不等于绝境”——“我知道没评上小红花你很不高兴,但我相信你下学期会更努力,就一定能得到小红花,可能还能评上‘好孩子’呢。”而给孩子“挑战”的感觉则是为了让他学会在不高兴的事情中看到快乐的一面——“转到一个陌生的幼儿园是很让人不开心,但我知道你不管到哪里都能交到很多好朋友。”最后一条是“承诺”,用“承诺”的方式帮助孩子看到生活更为广大的目的和意义——“爸爸没来看你跳舞你一定很伤心,但我们都知道爸爸希望你能跳得非常非常好。”
5岁的童童没有被邀请参加楼下小朋友加加的生日会,他伤心不已,还抽抽嗒嗒地哭了很久。童童的妈妈一边隐藏住自己对楼下那位妈妈考虑不周的不满,一边想办法安慰儿子。她告诉童童,可能是加加家的客厅比较小,也可能是加加的小椅子不够了,所以才不能请所有的小朋友都参加。“我不确定童童心里是否接受了我这个解释,但是第二天我高兴地看到孩子已经不再伤心,见到昨天参加了晚会的其他小朋友时,他不但不生他们的气,反而和他们一起玩得很开心。”童童妈妈回忆说。
回头再用“3C”的理论解释童童的故事,那么,他是通过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调整”了没有参加生日晚会的挫折,而他所得到的“承诺”是:长久的友谊比一次小小的忧伤的插曲更重要。童童当然不了解我们这个有些晦涩的理论,但我们和他的妈妈一样高兴地看到他找到了一个抵抗挫折的方法。缺乏“挫折抵抗力”的孩子往往会把他们遇到的挫折或者失败归结为一些看来“无法改变的原因”:“我太笨,我就是学不会数字”;或者“普遍的原因”:“我做不好这个,我什么也做不好”;或者是“自责的原因”:“我在新的幼儿园里找不到朋友,因为没有人喜欢我。”……而“挫折抵抗力”强的孩子看问题的方式就截然相反,在他们心目中,挫折只是暂时的,而且并不一定是自己的错。
两个4岁的孩子受到了同样的打击,哭着从幼儿园回家。一个说:“丁丁不给我玩他的小卡车,因为他不喜欢我。所有的小朋友都不喜欢我。”另一个则说:“丁丁不给我玩小卡车,他真小气。”第一个孩子恐怕就需要在“挫折抵抗力”方面得到更多的帮助。
当然,面对挫折的不同反应与孩子们的个性和脾气也有关系,但是作为父母,你完全有能力帮助自己的孩子增强韧性和对挫折的抵抗力。
*给孩子一个遭遇挫折的机会
如果你永远都将孩子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帮他挡住伤害与失败,那他就永远也学不会如何在打击到来时独自承受。所以,请稍稍克制你“想帮他一把”的冲动,给孩子一个了解挫折的机会。
春游的时候,妈妈和三岁的女儿一起走在狭窄的山间道上。山路坑坑洼洼,对一个孩子来说很难应付。但妈妈并没有马上拉起孩子的手,而是任由她跌跌撞撞地走了一会儿,甚至看着她差一点被小石子绊倒。这就是一个聪明的母亲,她懂得如何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
大一点的孩子有时会主动拒绝尝试新的或者是他们认为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确定的目标只是“试一试”而不是“成功”,那孩子们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6岁的朋朋起初很害怕参加学校的钢琴比赛,但是妈妈告诉他:“你不一定非要得名次,我们只是去学习如何在有很多很多观众的时候演奏。”最后朋朋高兴地去比赛了,而且成绩还很好。聪明家长的技巧就在于:即便是一次失败的努力,也让孩子觉得从中有所收获。
下一篇:A+挫折抵抗力(中)
早教知识:你的孩子有多少挫折抵抗力
天才儿童不是天生的,是早期教育和生长环境影响的结果。早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提升孩子的智力,从而培养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对孩子早期教育有什么好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早教知识:你的孩子有多少挫折抵抗力”,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在新父母群体中,有85%之上的妈妈在假期后再次工作中,而年纪尚小的小宝宝绝大多数就交到隔辈亲人或是家庭保姆来养育。你的孩子有多少挫折抵抗力?
盆友的小孩由于在幼稚园里下午睡不着而遭受教师的指责。你的孩子有多少挫折抵抗力?此后一到礼拜天,下午吃完饭,男孩儿就喃喃地对妈妈说:“我不想睡觉,就别要我入睡。”入睡对他来讲,早已变成一件难以进行并且心理负担很重的事。如今事儿早已以往2个半月,他的心态还不可以转好,很怕老师说他哪些,害怕在幼稚园里犯错误被指责。
盆友愁眉不展地问道:“他的心思为何那么重?我怎么才能让他修复到之前的情况,也有,如何可以塑造他碰到挫折都不气馁,可以战胜困难呢?我不会期待他碰到一点小小挫折就郁郁寡欢,心情低落,我愿他做一个乐观顽强的男孩儿。”
英国的少年儿童心理学专家以前来教爸爸妈妈们一个称为“3C”的方法来协助小朋友们渡过窘境。说白了“3C”就是指control(调节),challenge(挑戰)和commitment(承诺)。
“调节”是以便协助小孩掌握“艰难并不一定绝地”——“我明白没评上大红花你很不开心,但我敢确信下期会更勤奋,就一定能获得大红花,将会还能评上‘好宝宝’呢。”
而给孩子“挑戰”的觉得则是以便使他学好在不开心的事儿中见到开心的一面——“转到一个生疏的幼稚园是很令人不高兴,但因为你无论到哪里都能交给许多最好的朋友。”
最终一条是“承诺”,用“承诺”的方法协助小孩见到日常生活更加众多的目地和实际意义——“父亲没来看舞蹈你一定伤心欲绝,但大家都了解父亲期待你可以跳得十分很好。”
五岁的童童沒有被邀约报名参加楼底下小孩子加加的生日晚会,他难过不己,还抽抽嗒嗒地痛哭好长时间。童童的妈妈一边隐藏住自身对楼底下这位妈妈欠考虑的不满意,一边想办法宽慰孩子。你的孩子有多少挫折抵抗力?她告知童童,可能是加加家的大客厅较为小,也可能是加加的小凳子不足了,因此 才不可以请全部的小孩子都报名参加。“我不会明确童童内心是不是接纳了我这个表述,可是第二天我兴高采烈见到小孩早已已不难过,看到昨日报名参加了晚会节目的别的小孩子时,他不仅不长她们的气,反倒和她们一起玩得很开心。”童童妈妈追忆说。
你的孩子有多少挫折抵抗力?回过头再用“3C”的基础理论表述童童的小故事,那麼,他是根据和小孩子一起玩游戏“调节”了沒有报名参加生日派对的挫折,而他所获得的“承诺”是:长期的友情比一次小小忧愁的主题曲更关键。童童自然不了解大家这一一些晦涩难懂的基础理论,但大家和他的妈妈一样兴高采烈见到他找到一个抵御挫折的方式。
小测试:你的宝宝能抵抗挫折吗?
作为这个世界的新成员,孩子也有挫折感。啃不到自己的手,够不着面前的玩具,好朋友不跟自己躲猫猫,比赛拿不到第一名,父母没有夸奖自己……挫折与生俱来。
但是,对抗挫折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在童年时期形成——挫折滋养自信?也能伤害自信?你知道吗,父母的态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下面先来测一测你家宝宝属于哪一类的抗挫类型:
场景小测试
小区里有个儿童乐园,妈妈们都喜欢把宝宝带过来晒晒太阳,做做游戏。最近园子里新添了两个小秋千,立刻吸引了妈妈和宝宝们的注意,大家都围过来。现在请看看你的宝宝属于哪种类型呢?
a.宝宝抓住绳子,爬了几次,没爬上去,拽着绳子,哇哇大哭
b.宝宝牵着妈妈的手,在边上观望,有些兴奋又有些害怕
c.宝宝抓住绳子,爬了两次,没爬上去,生气地离开了
d.虽然其他的宝宝都在妈妈的帮助下爬上去玩得很开心,自家宝宝还是不肯上去玩
选择答案,然后看看下面的解释!
a——请妈妈们关注a类型
这样的宝宝胆子足够大,具有冒险精神,但是性子比较急,你需要让他明白,遇到挫折闹情绪是不管用的,当然你要花些小心思让他获得成功。
查看解决方法:
助孩子一臂之力,但有所保留……
陈美,31岁,儿子2岁
“儿子最近特别闹,什么都要自己做,可又因为做不好而大发脾气。我们认为孩子会有这样一个阶段,他需要我们适当的帮助。比如,裤子提不上去,我们会把裤子的一边帮他提上去,另一边留给他来完成。我们希望孩子能通过努力从挫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错误做法:一帮到底
宝宝从0岁开始就在周围环境中选择自我成长。如果成人为了照顾好孩子,或是怕孩子哭闹,就不让宝宝做任何事情,或是直接帮助宝宝达到目的,那就阻断了宝宝通过探索来获得自我发展的道路。他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做一些事情失败的时候就会认为自己做不了,要求成人代劳,自己不会想办法解决,不会在失败后继续尝试。这样的宝宝会没有自信,退缩、无能,没有抗挫折的能力。
正确做法:帮忙只帮一半
真正理解宝宝的成人会克制住自己直接帮助宝宝的冲动,让宝宝有机会尝试其他的解决办法,直到宝宝发出求助信号时,才悄悄地不露声色地帮助宝宝。比如:悄悄把一张凳子挪到他脚下,以便他能爬上去够柜子上的玩具。把扣子塞进扣眼,以便他稍微动动手就能把扣子扣上。完成这一切之后,给宝宝一个拥抱:“哦,亲爱的,你爬上凳子拿到玩具啦!”“天哪,你居然把扣子扣上啦!”
b——请妈妈们关注b类型这样的宝宝谨慎,有很强的观察和对环境的辨别能力,毫不冲动,但是不够主动。你应该让他知道,他的确能行,他每一步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查看解决方法:
唤醒孩子成功的愉悦感
周游,35岁,女儿4岁
“我们做了一个记事本,记录了女儿成长过程中成功的每一步,第一次会走,第一次会叫人,第一次自己吃饭……现在每天我们都跟女儿一起把当天她成功的小事记录下来。我们希望女儿知道她是有能力对付挫折的,她是成功的。”
错误做法:空泛夸奖
千万不要空泛地夸奖宝宝:“你真能干!”“你真了不起!”这会让宝宝感到压力,万一他做不到那就糟糕了,他对自己将会产生负面评价。而有些被夸坏的宝宝则受不得一丁点他认为不好的评价,感到挫败受伤。
还有些父母为了不让宝宝有挫折的负面影响,试图保护宝宝,避免宝宝尝试有难度的事情:“你还小,做不了。”“这对你来说太难了!”这样做只能让宝宝产生更大的挫败感,认为自己无能为力,从而害怕挫折和失败。
正确做法:具体表扬
“我发现你比昨天滑得快了1分钟哦!”“你已经把两颗螺丝拧上啦!真不容易啊!”这样说的目的是让宝宝从实际成功中获得支持和愉悦,他知道自己付出努力获得了成功,当然他还能做得更好。父母有责任提醒和唤醒宝宝成功的愉悦感。
成功体验是一种强大的动力,父母应该让宝宝经受挫折的洗礼,懂得努力的价值,不断提醒宝宝,他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能成功。当宝宝再次面对挫折时,就能从过往的成功中获得支持。
c——请妈妈们关注c类型这样的宝宝不喜欢受到太大的外界压力,自我意识比较强,容易坚持也容易放弃。你需要的是耐心,等他恢复心力后再重新回来解决问题。
查看解决方法:
允许孩子选择放弃
朱晓青,28岁,儿子1岁半
“前几天儿子在试图拉开提包的拉链,试了几次没成功,我帮他抓住一边,让他再试试,他却怎么也不肯了。昨天我发现他又自己去尝试,居然把拉链拉开了。”
错误做法:逼迫宝宝
我们要相信只要是对宝宝自我发展有利的事情,他一定会锲而不舍,一定会不断尝试。宝宝每天遇到的困难,每天受到的挫折要比我们成人多得多。有些家长担心宝宝畏惧困难,就想尽各种办法逼迫或诱使宝宝继续努力,这会让宝宝透支心力,疲惫的他除了大哭之外,可能就再也没办法了。
正确做法:接纳放弃
有些宝宝会发泄自己的情绪:“我永远也不要做这个了!”“这个破烂东西!它是坏的!”请家长保持冷静,宝宝只是发泄而已,你甚至可以搭腔,如果他需要安慰你就抱抱他,等他安静下来,你可以询问他:“刚才我发现你已经拉开一个小缝隙了哦,咱们要不要再把它拉开那么大个口子?”轻松活泼的语调往往能让宝宝愿意再次尝试,如果他仍然拒绝,没关系,那就等下次吧。
不是任何一个困难都能被克服的,当我们的能力暂时无法解决它的时候,放弃也是一种勇气和选择,我们可以把精力放在那些适合自己的领域,而不是跟自己的短处较劲。
d——请妈妈们关注d类型这样的宝宝具有独特的能力,在某些方面他显得比其他宝宝弱,但有些方面一定是很优秀的。请你不要催逼他完成那些特别困难的任务,你应该挖掘他独特的一面。
查看解决方法:
不要人为制造挫折
王岩,36岁,儿子5岁
“我们从来不跟儿子比赛,也不让儿子参加幼儿园或者社会上的那些比赛,只要幼儿园搞什么比赛,我们就找借口不去。我们不希望孩子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比而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毕竟每个孩子的特长不一样。”
错误做法:人为制造
有些父母人为地给宝宝制造一些困难和挫折,如送宝宝去参加各种吃苦夏令营,让宝宝参加比赛,要求他获胜。当他失败时,不会帮助他消除不良影响,却认为是他承受不了挫折。这些人为制造的挫折,并不是宝宝发展某种能力所需要的,它会唤醒宝宝对自我能力不良的认知,认为自己是无能的,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它不仅妨碍宝宝解决冲突,并且还让宝宝忽视自己已经具有的能力,产生强大的挫败感。而这个挫败感是没办法通过现有能力解决的,这个结果很糟糕。
正确做法:顺其自然
6岁之前的宝宝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发展规律,他们从环境中选择不同的事物,或是采用不同的方式发展着自己的个性和爱好,并获得不同的能力。环境中自然而然就存在着与他能力相冲突的障碍,一旦他能克服障碍,就能获得所需的发展,这个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所以家长不要特意给孩子制造挫折,而是当宝宝的生活中出现困难的时候再伸出你的援助之手。
塑造强抗挫折力宝宝的8条建议
在孩子一天天长大的过程中,他的许多个“第一次”都给父母带来无限欣喜——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叫妈妈……但惟有一种第一次我们希望它晚些,再晚些到来——那就是孩子第一次遭遇失败和挫折。是的,虽然童年很快乐,但就像学走路时会摔跤,挫折也总有一天会到来。我们希望孩子摔跤时不哭,更希望他在考验前微笑。姑且让我们把这种微笑的能力叫做“挫折抵抗力”,它让我们的孩子可以像球一样,每一次被拍打都能高高弹起。
当挫折袭来……
朋友的孩子因为在幼儿园里中午睡不着觉而遭到老师的批评。从此一到周末,中午吃过饭,男孩就怯怯地对妈妈说:“我不想睡,你别让我睡觉。”睡觉对他而言,已经成了一件很难完成而且心理负担很重的事。现在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他的情绪还不能好转,很怕老师说他什么,很怕在幼儿园里做错事被批评。
朋友忧心忡忡地问:“他的心事为什么这么重?我怎么才能让他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还有,怎么能够培养他遇到挫折也不灰心,能够克服困难呢?我不希望他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心事重重,情绪低落,我愿意他做一个开朗坚强的男孩。”
塑造“挫折抵抗力强”的宝宝的8条建议
缺乏“挫折抵抗力”的孩子往往会把他们遇到的挫折或者失败归结为一些看来“无法改变的原因”:“我太笨,我就是学不会数字”;或者“普遍的原因”:“我做不好这个,我什么也做不好”;或者是“自责的原因”:“我在新的幼儿园里找不到朋友,因为没有人喜欢我。”……而“挫折抵抗力”强的孩子看问题的方式就截然相反,在他们心目中,挫折只是暂时的,而且并不一定是自己的错。
两个4岁的孩子受到了同样的打击,哭着从幼儿园回家。一个说:“丁丁不给我玩他的小卡车,因为他不喜欢我。所有的小朋友都不喜欢我。”另一个则说:“丁丁不给我玩小卡车,他真小气。”第一个孩子恐怕就需要在“挫折抵抗力”方面得到更多的帮助。
当然,面对挫折的不同反应与孩子们的个性和脾气也有关系,但是作为父母,你完全有能力帮助自己的孩子增强韧性和对挫折的抵抗力。
1.给孩子一个遭遇挫折的机会
如果你永远都将孩子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帮他挡住伤害与失败,那他就永远也学不会如何在打击到来时独自承受。所以,请稍稍克制你“想帮他一把”的冲动,给孩子一个了解挫折的机会。
春游的时候,妈妈和三岁的女儿一起走在狭窄的山间道上。山路坑坑洼洼,对一个孩子来说很难应付。但妈妈并没有马上拉起孩子的手,而是任由她跌跌撞撞地走了一会儿,甚至看着她差一点被小石子绊倒。这就是一个聪明的母亲,她懂得如何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
大一点的孩子有时会主动拒绝尝试新的或者是他们认为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确定的目标只是“试一试”而不是“成功”,那孩子们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6岁的朋朋起初很害怕参加学校的钢琴比赛,但是妈妈告诉他:“你不一定非要得名次,我们只是去学习如何在有很多很多观众的时候演奏。”最后朋朋高兴地去比赛了,而且成绩还很好。聪明家长的技巧就在于:即便是一次失败的努力,也让孩子觉得从中有所收获。
2.先让自己快乐
孩子的“挫折抵抗力”有多强,有时候取决于你自己面对挫折的态度。当你找新工作的时候遭到拒绝,你是会大怒,然后认为自己再也不够资格找到心目中的好工作?还是总结经验,继续迎接下一个新的挑战?
另外,幽默感也很重要,能够以轻松诙谐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这样的父母会是孩子们很好的榜样。但有一点需要提醒你:你可以自嘲,但永远也不要嘲笑你的孩子。在合适的时候,跟孩子讲讲自己的失败体验或者曾经经历过的尴尬事,孩子会从你的故事中了解“错误和失败总是难免,它们会让人很不舒服,但有的时候也会带来好的结果。”
3.“我会和你在一起!”
孩子自信的来源不一定是考试第一名,也不一定非要擅长舞蹈或者钢琴,很多时候,孩子们最大的成就感恰恰来自你对他的珍视与骄傲。“我是妈妈心目中最重要的人”,这种感觉非常好。
所以,你一定要留给孩子一些全心全意陪伴他的时间。无论是亲手为他做的早餐,睡前必念的歌谣,还是半个小时的游戏,你一定要从自己忙碌的生活中分出一点点时间来,专门留给你的孩子——哪怕是周末带他一起去超市采购。当这些时间成为日常生活的习惯,孩子会知道,不管大家在做什么,不管生活中发生什么事,不管爸爸妈妈有多忙,他们一定会有时间和自己在一起,一起解决碰到的问题。
4.避免空洞的夸奖
不要小看孩子们的判断和思维能力。你可以对孩子说一百遍“你的画是最棒的”,或者告诉他:“你做什么事都做得最好”,但实际上即便是年龄很小的孩子也能知道自己到底什么真的做得好,什么不行。
5岁的牛牛很不开心,因为他自己用积木搭的高楼又一次轰然坍塌了,而8岁的表姐却每次都能搭得又高又稳。牛牛的爸爸安慰他:“你搭的高楼挺好的。”看牛牛还是高兴不起来,爸爸又说:“要不然,爸爸给你搭一个吧。保管比姐姐的好。”牛牛的爸爸错了,他的这种安慰的方式其实起不到什么效果。他应该对儿子说的不是勉强的表扬,而是应该告诉他:“姐姐搭得好是因为她比你大三岁呢。她在只有你那么大的时候,也不会搭高楼。”
5.让孩子有机会放出光芒
虽然刚才我们告诉你,对那些孩子明显不可能做好的事情应该诚实地跟他解释,但另一方面,你要努力去发现孩子擅长做哪些事情,并且鼓励他去做。如果女儿的算术总是不如别的小朋友算得快,但是却很有舞蹈天赋,那么你就可以说:“虽然你的算术不是最好,可在芭蕾班你却是最棒的,而且我知道,你最喜欢跳舞了。”在某一领域里有充分的自信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面对来自其他方面的挫败。
但你千万不要因此而强迫孩子学习或者参与某项活动。强迫一个喜欢敲鼓的孩子去学小提琴或者在孩子只想和小朋友做游戏的时候给他报了课外英语班,这样的做法只能导致孩子更多的怨恨。
6.失败长的什么样?
很多情况下,给孩子带来最多打击的往往不是失败本身,而是他对失败的理解。心理学家建议你和孩子一起尝试对失败做个分析:在纸上画个圈代表失败,在圈的边缘拉出一条条线代表失败产生的原因。比如你的儿子没能被选上代表幼儿园参加联欢会,他想到的原因可能是:“我不如别的小朋友。”但也有其他原因,比如“他们需要更多小女孩”,或者“他们要挑唱歌唱得最好的。”这样做不是要你教孩子逃避责任——有些时候导致失败的确实是孩子自身的原因。做这种失败分析的关键在于让孩子看到:那些导致失败的原因都是自己可以改变的。(比如考试没有考好是因为“我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而不是“我比别人笨。)
7.给“努力”一个A+
教孩子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成功与教他正视失败同样重要。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曾经有心理学者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科学家让400名小学一年级生参加了一个考试,然后对所有孩子都说他的成绩很好。但是在表扬孩子成绩的时候,科学家采取了不同的说法。他们对一些孩子说:“你很聪明,你的考试成绩非常好。”而对另一些孩子则说:“你很努力,你的考试成绩非常好。”
几天之后,这些孩子又参加了一次考试,这次,科学家告诉孩子们,他们的成绩不如上次好了。面对这样的结果,那些曾因为“很努力”而受到表扬的孩子表现出了很好的控制力并且愿意接受挑战。这是因为失败对他们来说只是意味着“还不够努力”。而那些因为“很聪明”而受表扬的孩子则显得缺乏对失败的忍受力,因为他们认为失败意味着“我笨”。
所以,当你的孩子第一次独立完成了一幅拼图,你应该告诉他:“我知道你一直很努力,祝贺你终于成功了。”而不要对他说:“我就知道你最能干了。”只要稍稍调整一下你表扬的方式,就能让孩子明白:成功意味着掌握了一项技能,而不是在炫耀一种天赋。
8.鼓励帮助
具备很强的挫折抵抗力的孩子——也就是那些在困境中依旧能够快乐前行的孩子往往也是非常有责任感和爱心的孩子。鼓励你的孩子照顾和帮助他人是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和独立意识的好办法。
美国加州大学的儿童心理学家瓦尔纳博士在对700名出生贫寒的孩子的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中发现:那些在成年后个性坚韧不拔的人往往在幼年的时候就很乐意照顾别人,为他人提供帮助。帮助别人的同时会让自己发现自身的能力——如果你可以帮助别人改变生活,那一定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
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鼓励他陪奶奶到院子里散步,小孩子则可以帮助做一些简单的家务。瓦尔纳博士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可以成功地抗击生活的暴风,关键在于你是否给他创造合适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