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还不到两岁,连说话都不怎么利落,就开始学会告状了。常见他以最佳男主角的面貌、泪眼婆娑地站在你面前,一边眼泪吧嗒、吧嗒地掉,一边嘴里还咿咿呀呀地“告状”。宝宝告状常是各家妈妈闲聊的话题,大家常常当做笑话一笑了之了。而“告状”并非小事,它说明宝宝正在形成自我的判断力和是非观念。但是,如何处理宝宝告状可是大有学问的哦!

一、邀功请赏型--自我表现,想从成年人那里得到肯定的评价

案例描述:东东今年已经3岁半了,不论在家里还是幼儿园里,动不动就喜欢去成年人那里告状,“老师,乐乐中午不好好睡觉,东东听老师话好好睡觉了”,或者是“妈妈,莉莉出去总爱玩石头,东东听妈妈话从来不玩!”

东东妈妈对策:表扬东东听话。

专家建议:

孩子告状,渴望受到大人的关注和夸奖,是幼儿的一种普遍心理。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老师和父母对听话的孩子一贯是鼓励的。所以宝宝会检举他人,追求自我表现,希望成年人能够对自己肯定。他也许会想“我要是不好好睡觉,老师要发脾气的,老师就不喜欢我了”。一般而言,“表现欲”强的孩子更喜欢告这类状,以示别人不好而自己好。

针对这类告状,大人们首先要给予肯定,然后对孩子进行提示,说:“东东既然知道中午应该好好睡觉,那下次乐乐再不睡觉的时候东东就提醒一下他好吗?”这也是培养儿童形成正确的判断力和良好的克制力的一个好办法。

二、检举揭发型——检举他人,希望成年人对他的是非判断做出肯定

案例描述:5岁的小p似乎特别注意小朋友与成人父母在行为标准上的差异,总是跟妈妈告状:“为什么爸爸昨晚看球赛那么晚你不管,我要看动画片一过8点就不让?”或者是“为什么吸烟有害,爸爸还总是吸烟?”等等,这时妈妈通常会觉得很头疼,不知怎么解释才好。

小p妈妈对策:妈妈会敷衍小P说,爸爸这样做不对,妈妈会批评他;或者说,等小P长大了就可以像爸爸那样了。

专家建议:

儿童的告状性质与成人完全不同,这说明他们开始有了进行是非判断的意识。因为三四岁的孩子已经能记住父母定下的规矩了,如他们记得妈妈规定爸爸不能抽烟,所有人吃饭前必须先洗手等,他们无条件地相信它们的权威性并形成一种“秩序感”,一旦谁没有按照自己熟悉的规则去做,他们就会觉得难以理解。碰到这种类型的“告状”,应首先对宝宝的行为予以肯定,这也是培养儿童形成正确的判断力和良好的克制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孩子告成年人的状,父母也要引以为戒,只有规范好自己的行为,父母才能成为孩子们成长的榜样。比如小P妈妈除了对孩子肯定之外,还要采取积极的处理办法,比如当着宝宝的面,让爸爸把烟都交出来,并说明抽烟是有害健康的,从而让宝宝知道一些正确的规则是应该遵守和坚持的。有些孩子告发别人缺点的同时,自己身上也偏偏有这些毛病,因此家长反而可以借此机会对宝宝“因势利导”,“××这样做不对,你会怎么做呢?”鼓励孩子说出正确的行为,帮助孩子把“被告”当做镜子反思自己的不足,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无奈求助型——受了欺负想寻求大人的保护

案例描述:3岁的乐乐平时就很胆小,今年9月刚去幼儿园不久。在幼儿园因为总有别的小朋友和他抢玩具,他抢不过经常被推倒。回家后就很不高兴地向妈妈告状,说不想去幼儿园了,因为总是被抢玩具,老师也不管。

乐乐妈妈的对策:一方面,妈妈安慰乐乐说,如果别人跟你抢你就让给别人,去玩别的玩具。另一方面,妈妈也去找到幼儿园老师“告状”,请老师特别关注一下生性胆小的乐乐。

专家建议:

3岁左右的孩子其实也有自己的“小思想”,和同龄人一起玩的时候不时会出现一些小摩擦。有些宝宝当感觉自己受了委屈、处于劣势的时候,第一时间便要向家长求助。实际上,孩子的这类告状,除了宣泄紧张情绪之外,同时也期待通过大人的“干预”帮助解决矛盾。一般而言,胆小性格的宝宝因为缺乏安全感,常会因为受欺负而告状。乐乐妈妈的做法可圈可点,立即安抚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未必非要去找幼儿园老师请求帮助。教育心理学认为:几十名年龄相仿的学生相处在一起,由于性格、志趣、气质各不相同,磨合中产生矛盾冲突是必然的,而这些矛盾绝大多数是非原则性的,孩子们是能够自行化解的。因此,建议乐乐妈妈尽量启发宝宝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比如主动邀请“被告”宝宝来家中玩,建议与他建立友好关系等。所以每次宝宝告状的时候,家长们都要问他:“宝宝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把问题抛给他,我们要让他知道,除了发泄情绪之外,还要学着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长此以往,孩子便会变得勤于思考,独立自主了。

四、做贼心虚型--做错了事想逃避责任,免受批评和惩罚

案例描述:Allen今年5岁,和同班同学石头因为争抢玩具互相抓破了脸。是Allen先动手的,但他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说石头先抓的他。

家长对策:让两个孩子把整个事件都从头说一遍,对两个小朋友的打架行为进行了批评,并建议下次遇到类似问题要和平解决,若解决不了就找家长来,不能打架。

专家建议:

老师的方法非常好。当孩子来告状时,成年人一定要首先了解事情真相,要分清责任,该惩罚的绝不姑息,同时要让本以为告了别人的状自己就没事的孩子认识到:把责任推给别人是不对的。家长如果遇到这类告状,一定要“换位思维”,了解事实真相后再处理。要告诉孩子如何正确对待矛盾以及解决办法,比可以告诉Allen:“你平时总和石头一起玩,如果因为打架有一天石头再也不理你了,你还会高兴吗?所以你应该知道,要友好地对待朋友。”家长们可以利用文学作品或一些孩子们熟知的动画片中的事例、人物行为来教育孩子,如喜羊羊、一休小师傅等,让孩子明白要以诚待人。以后,再遇类似事件,宝宝也许就会学着换位思考,正确对待,没有矛盾了,自然也不会告状了。

五、无中生有型——忌妒他人,企图利用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案例描述:小新和卡卡在同一所幼儿园里上大班,小新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卡卡也希望老师表扬自己但一直未能如愿。卡卡有时就会向老师编一些小新的坏话,比如“小新今天说他讨厌×老师”,“小新今天上完厕所没洗手”等。

老师对策:表示知道了,但是不采取实质性行动。

专家建议:

爱忌妒的小孩因为想要获得更多的肯定和重视,便会“出此下策”,这种行为实在不宜鼓励。家长或老师要谨慎对待这类告状,辨清事实真相。成人要引导孩子看到别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不借助别人来评价自己,不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同伴们的榜样。一旦发现孩子是在撒谎就要及时指出这种行为的错误,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所谓好孩子和坏孩子,其实只是一线之隔,大人如何正确疏导对于孩子的良性成长至关重要。请记住千万不要当着“告状”孩子的面批评另一个孩子。

扩展阅读

五大因素影响宝宝爬行


俗话说“七坐八爬”,可见我们早已注意到坐和爬是宝宝发育的重要里程碑。父母一般都会格外重视“爬行”,因为这是宝宝动作发展的一大步,所以在宝宝学爬之后,就特别留意整体居家环境的安全。

然而,偶尔也会发现宝宝跳过爬行阶段、直接尝试站立走路的情形,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对宝宝日后的动作发展或身体发育有影响吗?

5大因素影响爬行

爬行属于人体控制运动的本能发展,当宝宝的脑部发育到达一定程度,周边神经系统连结也达到阶段性需要,脑神经及肌肉协调都足够成熟,又没有外力限制的时候,宝宝自然就开始学爬行。

而影响宝宝爬行的因素大致可以分成内、外两个方面。

3大内在因素

神经细胞功能正常

1、如果脑细胞出现缺损,例如脑性麻痹,或者肌肉张力有异常,例如唐氏症,那么宝宝要正常爬行就比较困难。

2、当宝宝的身体发育和动作协调发展到达一定程度,在相互合作下才能出现爬行。

3、如果是活泼好动的宝宝,学习爬行走路的意愿就比较强烈。而较胖的宝宝可能因为身体的负担太重,所以显得有些裹足不前。

2大内在因素

环境

即使宝宝准备好了要爬,但是照顾者经常给予活动空间的限制,例如经常坐学步车、被抱着或背着等,因此宝宝体验爬行的乐趣就被剥夺啦。

教养

指的是父母亲或照顾者的观念,因为有些人认为人类是行走的动物,“爬”只是一个过程,略过爬行之后还是会走路。而有些父母则认为爬行非常重要,所以会鼓励、诱导宝宝去爬行。

宝宝爬行2大疑问

Question1略过爬行正常吗?

的确有少数宝宝几乎完全没有爬行就学会走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正式的医学研究可以证明,不爬的宝宝会对日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只要以后的发展(例如走路)都正常,父母就无需担忧。

Question2多爬有积极作用吗?

宝宝爬行最好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下自然发展,至于传说中的“多爬或者多抬头会帮助脑部发育”,其实并没有科学根据。

宝宝爬行3要点

时间

6-7个月可说是预备期,有些宝宝会先翻身,然后开始出现爬行动作,通常在7~10个月时开始爬行。如果宝宝到了1岁还没有爬行迹象出现,就应求助于小儿脑神经医师,以确认是否出现发展迟缓等问题。

方式

宝宝爬行的方式因人而异,对此不必太在意。刚开始爬行时,宝宝可能会出现后退、横行、单手爬、双手爬等动作,以及其他各种奇怪的姿势,此时不需要刻意矫正,只要最后能成熟进步到双手前进爬行即可。

Creeping:蠕动、缓慢前进、贴地式匍伏前进,或者以单手或双手往前挺身移动,也就是躯干接触地面,两下肢伸展在后的爬行方式。

Crawling:双手双脚触地爬行,或将躯干高抬的爬行动作,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爬行方式。

安全

会爬行之后,代表宝宝的活动空间变大了,父母及照顾者要高度注意居家环境的安全。除了保证爬行空间的清洁之外,油漆、碎屑以及其他容易误食呛伤的小东西最好都要远离宝宝!

不应有的东西:电线、插头、绳索、尖物,以及会让宝宝吞入嘴巴的东西都要小心提防。

不能去的地方:浴室和厨房的危险物品较多,一定要避免宝宝单独爬入。

警惕宝宝智力五大“杀手”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智力过人,不惜重金进行“智力投资”,这些举措本无可厚非,遗憾的是他们忽视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智力“杀手”。你知道这些杀手是什么吗?

“杀手”之一:饮食不当

有些家长要求宝宝与大人“同吃”,疏忽了宝宝的特殊性,也可“株连”智力发育。例如味精,对成人是安全的,但对儿童有害。因为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易与锌结合成不易溶解的谷氨酸钠锌,造成宝宝缺锌而影响脑发育。再如素食,对成人很有利,可以防止多种“富贵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但儿童脑发育离不开脂肪,特别是一些特殊脂质(如22碳6烯酸等,又称脑黄金)只在肉类等荤食中最丰富,故给宝宝吃素将会降低其智力水平。

对策:尽量少吃味精和甜食,食谱结构力求平衡,荤素要搭配,鱼、禽等健脑食物适当安排。

“杀手”之二:乱逗宝宝

父母或亲朋好友为向宝宝示爱而逗其玩耍,本是情理之中,无可指责。但有的人逗法粗暴,就值得商榷了。如逗得婴儿大笑,甚至发生瞬间窒息,损伤大脑。再如高抛婴儿,由于婴儿头部较重,颈部肌肉软弱,高高抛起后易使宝宝头部震动。

对策:为了宝宝有一副好脑袋,谢绝一切不文明的逗玩方式。

“杀手”之三:肥胖

肥胖不仅易生病,而且扼杀智力。超过正常体重20%的肥胖儿与同龄正常儿童比较,其智商与后者相差悬殊,前者的视、听感觉与接受知识的能力均处于低水平状态。

对策:调整宝宝的饮食结构,减少脂肪量,注重睡眠,多运动,减轻体重。

“杀手”之四:有害元素

有害金属元素是隐藏在生活中的智力“杀手”之一,尤以铅、铝危害为大。

研究证实,宝宝体内只要达到每10毫升血浆含铅5——15毫克的水平,即可造成发育迟缓和智力减退。那么,铅是如何带入宝宝体内的呢?专家列举以下途径:幼儿舔食含铅颜料的玩具;用聚乙烯塑料袋包装儿童食品;常给宝宝吃皮蛋、爆米花、罐装食品或饮料。

宝宝经常在公路边玩耍吸入汽车尾气;父母当着宝宝的面吸烟;室内煤气不佳等。在损伤智力方面,铝与铅实为“一丘之貉”,饮用明矾处理的自来水,食用铝制炊具烧煮的饭菜,常吃油条、面包、蛋糕、粉丝等含铝膨松剂的食物等容易遭受铝的侵害。

对策:断绝上述有害元素的侵入渠道,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或富含钙、铁及维生素c的食物,以减少铅、铝的吸收或促进侵入体内的有害金属及时排出。

“杀手”之五: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当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35%时,大脑细胞的新陈代谢直接受到抑制,而妨碍大脑发育,造成智商低下。

更糟糕的是我们经常要和它打交道;如普遍使用的管道煤气,燃烧时产生一氧化碳;直排式燃气热水器,直接将废气排在室内;室内生煤炉取暖或做饭,一氧化碳也可达到有害浓度;家用煤气灶具、管道设备损坏未能及时修理,导致一氧化碳泄漏等。

对策:尽量减少产生一氧化碳的来源,室内定期开窗换气,避免室内一氧化碳达到有害浓度。

预防宝宝磨牙的五大对策


宝宝天生聪明可爱,发育上与同龄儿童也无不同,但就是每晚睡觉时会发出“格格”的磨牙声,白天一切正常。爸爸说自己小时也有这毛病,这是遗传。他认为只要不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就用不着治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首先,磨牙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磨牙会使孩子的面部过度疲劳,吃饭、说话时会引起下颌关节和局部肌肉酸痛,张口时下颌关节还会发出响声,这会使孩子感到不舒服,影响他的情绪。由于磨牙,使牙釉质受到损害,引起牙本质过敏,当遇到冷、热、酸、辣时就会发生牙痛。磨牙时咀嚼肌会不停地收缩,久而久之,咀嚼肌增粗,下端变大,孩子的脸型发生变化,影响了美容。因此,父母要及早带孩子就医,找出导致孩子磨牙的原因,采取相关的治疗措施。

孩子磨牙与遗传无关。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肠道寄生虫病孩子患有蛔虫病,由于蛔虫扰动使肠壁不断受到刺激,从而引起咀嚼肌的反射性收缩而出现磨牙。解决方法是每年秋天及时为孩子驱虫。两岁以下的小儿不应进行驱虫治疗。

消化功能紊乱孩子睡觉以前吃了太多的食物,增加了消化系统的负担,在睡觉时也会磨牙。

营养不均衡孩子过于挑食,会导致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引起晚上面部咀嚼肌的不自主收缩,就会造成磨牙。因此,父母在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孩子不挑食,充分摄取各种营养。必要时带孩子到医院做微量元素测定,根据测定补充相应的营养素。无条件时不妨先让孩子服两周21金维他,也许能奏效。

精神紧张白天受到父母或是老师的训斥,或是睡前过于激动,而使大脑管理咀嚼肌的部分处于兴奋状态,从而睡着后不断地做咀嚼动作。因此,父母尽量不要给孩子压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舒适的家庭环境。在孩子睡前,避免过度兴奋,不看过于激烈或恐怖的电视。磨牙历害时,睡前也可以让孩服用适量的安定药,如安定、鲁米那,也可选用镇静安神的中成药。

牙齿发育不良孩子换牙期间,如果因为营养不良,先天性个别牙齿缺失,上下牙接触时会发生咬牙合面不平,也是产生磨牙的原因。这时应请口腔科的医生检查一下是否有牙齿咬牙合不良现象。如果有,需磨去牙齿的高点,并配制牙垫,晚上戴它可以减少磨牙,同时针对营养不良和佝楼病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有效启发宝宝智力的五大高招


有效启发宝宝智力的五大高招

何谓学商

学商是指宝宝拥有较高的学习能力,有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和习惯。高学商宝宝的学习能力能帮助他比其他宝宝学得更快、更多。接受同样的知识时,理解更全面,学习时间更短。

缔造宝宝高学商的重要性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率先出发,赢在起跑线上。但大部分父母却忽略了对宝宝学商的培养,只关注于让宝宝不断吸收知识,却忽略吸收的方法。就好像在宝宝面前摆上丰富的佳肴,却没有教会宝宝使用餐具一样。

低学商的宝宝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面对挑战容易产生恐惧和无助感;而高学商的宝宝却可以自然而然地接收知识的信息。因此,缔造高学商,是宝宝更好成长的前提。无论是提高语言能力,还是增进艺术修养,这些在宝宝拥有高学商的前提下,都会变得更加轻松自如。

父母是提高宝宝学商的第一关键人

大多数父母只是提出让宝宝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往往忽略了自己才是培养宝宝、教会宝宝学习的那把钥匙。从宝宝有了语言意识起,父母的每一个互动行为,都对宝宝日后的习惯和学习产生着影响。陪宝宝做游戏,与宝宝谈话,带他熟悉外界,接触新的知识或领域,只要把握好0~3岁黄金时期,巧妙引起宝宝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学习、发问的习惯,就能很好地启蒙培养学商之路。

5个方法教你缔造高学商宝宝

把知识融入到游戏中

方法启用的年龄段 1岁左右

在游戏中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也最容易达到效果。父母不妨把学习内容编成有趣的游戏,和宝宝多玩几次,宝宝玩的同时也从中获得相关知识。

把数字、英语、颜色等化为游戏道具。如谁先拿到红色的球谁就赢,拿到黑色的球就算输。几次下来宝宝自然会分辨出红色和黑色,下次不妨再换种颜色。同时适当的鼓励也很重要,不要让宝宝觉得学习是很挫折的事情,建立宝宝的成就感及正确的学习动机,才能让他产生学习欲望,发挥本身具有的潜能。

意义

轻松的游戏方法更适合学商的初级启蒙,尤其是小宝宝,一开始给他看图书可能不是很感兴趣,但如果结合角色扮演的游戏就容易接受了。此方法可以让宝宝不知不觉就学会很多词汇和颜色等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