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让宝宝越来越没耐性吗?”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会对这个问题给出否定的回答。然而,一些年轻的爸爸妈妈却在日常行为中不知不觉地背离了自己的初衷,使宝贝的“耐性学习”失去了应有的环境和正确的航向。

“没耐性”是这么培养起来的

有时候,“爱”也会使宝宝“受伤”——在一些父母的意识里,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就是有求必应,而且越快越好。这无疑带给孩子一种错觉:我要干什么就得马上干什么。欲望的沟壑因此越来越深、目标频繁地转移,很快令父母应接不暇。但紧急刹车,必然引来一场场哭闹并以父母的妥协告终。

对孩子欲望的满足分为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五种。好的教育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习惯于把自己的需要放在首位,是3岁以前宝宝的年龄心理特点,如果父母习惯于“即时满足”孩子,他就难以接受有限的等待和忍耐,“有耐性”的品格也就无法培养起来。因为,它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宝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学习和自我克制才能获得。

缺乏耐性会埋下哪些隐患

耐性不足的孩子,情商和逆境商相对较低:他们比较散慢、自控力弱、做事有始无终;适应性差、喜欢依赖,不容易融入新环境;在挫折面前,往往表现出急躁、知难而退甚至暴力的苗头。另外,缺乏耐性的孩子很少有幸福的感觉,他们也不懂得什么叫“珍惜”。

忍耐力训练进行时

灌输“等”的概念

1岁左右的宝贝还不太明白“等一下”的含义,他可能指着门、含混地说着:“去外面”。这时你可以说:“等妈妈把你的奶瓶洗干净、装上水,我们就下楼。”或者:“等你把这小碗蛋羹吃完,咱们就去找小朋友。”对宝宝,妈妈有必要把抽象的“等”化成具体的事情,让他看到:实现自己的合理要求需要一点时间。

延迟满足从易到难

操练宝宝的耐性要考虑其年龄和承受能力,一点点延长他们忍耐的时间。对1岁的宝贝,最初能等上三五分钟已经是不容易了,假如孩子以大哭来抗议,就让他哭上1分钟;2岁孩子的忍耐力训练难度可稍大一些,妈妈可以给宝宝一个更好的选择,但他们的愿望要推迟到明天才能实现;而当一个经历过耐性训练的3岁宝宝提出去动物园的要求时,妈妈不妨准备一个日历,告诉他:“每天撕下一页,等宝宝撕下三张,到绿色数字的那一天,就可以去了。”

说出你的理由

如果让1岁半以上的宝宝等待或把正在进行的游戏继续下去,妈妈应该用简短的语言告诉他们为什么,比如:“你现在咳嗽,吃了冰淇淋会咳得更厉害,过几天好了才能吃;”或者“把积木再往上搭一些,你的‘楼房’肯定会更漂亮。”

创设一个压力情境

设立压力情境是锻炼孩子忍耐力的好方法之一。例如,孩子要买价格昂贵的电动车,而你的支出计划中没有这笔消费,你跟他商量:可以买一个便宜的你喜欢的小玩具,但妈妈没有更多的钱买电动车,如果你能帮妈妈节省生活费,妈妈会很感谢你。如此,孩子心中有了矛盾,开始主动调节自己的需求达不到满足时的情绪,达到心态平和。

制造一点困难

有意识鼓励宝宝在“坚持”的路上知难而进,能提升他的耐性。比如请孩子做稍稍超出他目前能力的事,比如3岁的宝宝“走迷宫”失败了,父母不妨告诉他:这确实有点难,但只要想办法还是能成功的,爸爸妈妈相信他。然后,告诉他一个窍门儿——反复说:我一定能走出去。借助这一方式,宝宝给了自己积极的暗示,避免半途而废。

给点“阳光雨露”

在培育宝贝耐性的过程中,表扬和奖励好比“阳光雨露”,因为控制情绪时非常痛苦,当宝宝经过努力“刷新”了自己以往的纪录,父母一定要肯定孩子,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小奖励。这是为了孩子能更好地自我激励。(

相关阅读

培养合群宝宝的9个妙招


不合群的孩子虽然说不上是什么病,但却妨碍他们去适应环境和学习新知识,调查表明,合群的孩子在知识范围、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性格孤僻、不爱交往的儿童。孩子不合群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培养孩子合群性格?你不妨看看下面的文章。

孩子不合群,性格孤僻,不仅脱离周围的小朋友,而且明显地影响孩子的进取心,甚至损害身体健康。孩子不合群,跟先天气质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封闭式的教育所致。父母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把电视机当保姆,与玩具、游戏机和小人书等为伴,不让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接触玩耍,担心与别的孩子一起会产生矛盾,甚至会染上坏习气,有个孩子在日记里写道:“我没有兄弟姐妹,爸爸妈妈又不让我和别的小朋友玩,唉,我只好把养在笼子里的两只小鹦鹉作为我的伙伴了。”这样下去,天长日久,孩子也成了笼中之鸟了。

孩子不善交往的原因在父母

引起孩子不合群的原因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以及家庭环境有重要关系。

1.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切,事事代为安排,往往令孩子失去发展合群性的机会。

例如当孩子学习自己玩的时候(约六个月大),父母常过分注意他,拿东西给他、抱他,令孩子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这样的孩子很少向人打招呼,因为总是父母先开口,教他叫X叔叔或X姨姨。父母常喜欢拿他来向人炫耀,次数多了则令孩子感到尴尬。孩子生病时,父母总是不眠不休的细心照顾,同样,当孩子顽皮时,父母也往往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以致小题大做。凡此种种,使孩子太少练习出口得其乐之道,不懂如何合群与讨人喜欢。

入学以后,这类孩子也难以适应学校生活,不容易结识朋友。与同龄的伙伴玩耍时,也不能相安无事,不是争吵打架,便是畏缩,最后被群体孤立。

正因为以上原因,使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能力普遍发展较缓慢。如果不能及时辅导,孩子便逐渐养成孤僻、内向、软弱怕事、沉默寡言的性格,没有一般小朋友的天真活泼气息。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做事非常认真,追求完美,以至容易钻进“牛角尖”。

2.另一项使孩子不善于交际的原因,便是父母过于严肃。

尤其是一些初为人父母者,由于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望子成龙之心亦过于急切,便常有管教过严的情形出现。就像一个初学骑马的人,心情紧张,不懂得如何配台马的动作,而对待马的方式也常常过于霸道。在这情形下,马和骑士两方面都非常吃力。然而,有经验的骑士,便知道应如何放松自己去顺应马的运动,怎样才能坐得稳,以及怎样温和地指挥马。带孩子与骑马当然是两回事,但是在精神上,两者是相同的。因此,父母应该放松心情,表现出和霭、友善的态度与孩子接近。

如何培养孩子合群的性格

要培养孩子合群的性格,父母应该主动进行教育,而不应等到孩子不合群后才被动进行纠正:

1.父母要挤出时间亲近孩子,每天有一定的时间跟孩子在一起交谈。

节假日带孩子去公园或亲朋好友家走走,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开始时父母可陪伴在旁与他们一起做游戏,当熟悉之后可让他们自己玩。每次游戏后父母都应比较夸张地表扬孩子玩得好、玩得有趣,使孩子在玩乐中感受到小伙伴的可爱以及集体的欢快。

2.父母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父母可以交给孩子一些单独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鼓励孩子与别人合作完成,或向父母求援完成,增加他与别人交往的机会。教孩子懂得一个人的力量很小,有些事情办不到,而大家一起做事情就好办了。

3.让孩子学会交朋友。

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要好的朋友,在孩子与小朋友的交往中,父母要教育孩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相信赖,彼此尊重,以培养孩子团结合作的精神。对于爱捣乱、爱逞能、惹是生非的孩子,父母要纠正他们的行为,慢慢地孩子就会融入集体之中。

4.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体育是一种直接与人正面接触和竞争的群体活动。不论是棋类还是球类,不论是田赛还是径赛,它总是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参与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体育活动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胆量。这胆量,正是人际交往所必需的一种要素。鼓励孩子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兴趣,也有利于提高交际能力。孩子一旦爱上体育,就会主动寻找对手,这种寻找,就是交际;合适的对手,往往就是友谊的伙伴。

5.利用节假日与孩子一起走出家门外出旅游、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性情,也可以培养兴趣、开放胸襟。

旅游是一种开放性活动,交际也是开放性的,两者是相通的。交际需要坦露自己,需要主动和热情,一个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不爱活动、自我封闭的人,怎么会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呢?在旅游中,有的要买车票、住旅馆、进饭店、购门票,假如父母有意识地要孩子去做这些事,那么,孩子就可以直接接触到一些新的对象,了解新的交际内容,旅游结束,见识广了、谈资多了,这又给以后的交际增加了话题。

6.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有意识地要他们进行小件物品的购买活动。

年龄较小的,八九岁的,可以叫他们买油盐酱醋;年纪稍大的,十四五岁,可以叫他们买鱼、肉、米、煤等,也可要他们买自己穿用的鞋、袜、手套之类。家中有什么旧报纸、旧衣服、空酒瓶等,可以叫他们去收购站卖。商品交易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特例。在交易中,它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利于丰富交际对象和加深对人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孩子由于缺乏经验,在初次交易中可能会吃亏或出现差错,对此,父母不要过多指责,以免影响他们交际的信心。

7.有意识地要孩子独自做客待客。

到同学或邻居家去串门,到亲戚家去做客,让孩子独自去,这都是缎炼孩子交际能力的机会。串门做客,需要寒暄和问候,也需要交谈和有关礼物的收送。与父母一道去,孩子是附带的,不用应付,没有压力,应酬的主角是父母。让孩子一个人去,自己成了主角,与对方的一切接触都得由自己来应酬,这无疑把孩子推到了前线,促使其考虑如何交际,家里来了客人,有时不妨让孩子去接待,特别是与孩子年龄相仿的客人或朋友,父母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8.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

有人说,口语是社会生活的入场券,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交际能力的核心是说话能力,因为交际的最直接形式是说,不会说,说不好,怎么交际?会说,说得巧,答得妙,其交际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就大。父母可时常出些模棱两可的辩论题与孩子辩辩;也可故意提出一些不正确或片面的观点,让孩子据理反驳;对孩子平时话语中的差错,父母也可作必要的挑剔。帮助其认识。平时,也要鼓励孩子参加演讲赛,鼓励孩子上课或开会时积极发言。

9.对于能力低下的孩子,父母和老师更要将特意为其安排交往的环境,需要手把手地教他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方法,用什么样的动作来参加活动,千万不能因他“不会”或“不懂”而将其弃之一边。

孩子不合群该如何纠正?

采用行为疗法矫治孩子的不合群,常能收到满意的效果,但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1、强化接受邀请的行为

不合群的孩子往往不大喜欢接受其他小朋友的邀请,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偶尔接受其他小朋友的邀请,即使是很勉强的,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由接受邀请变为主动要求参加其他小朋友的活动时,要给予强化。这是不合群的孩子向合群转化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2、强化邀请别人的行为

多为孩子提供交往锻炼的机会,鼓励他欢迎主动上门来玩的小朋友,并为孩子们提供交往的环境、游戏的场所和感兴趣的玩具。父母一定要不厌其烦地、热情地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接触别的孩子。这种邀请别人的行为,一定要反复强化才会巩固。

克服三种不正确的认识

在对待孩子的交际问题上,父母要努力克服这样三种不正确的认识:

一是认为交际能力是天生的,无所谓培养不培养。其实,交际作为一种能力,是后天培养逐步形成的,培养的方法主要是实践。

二是认为能说会道不算本事。与心灵手巧一样,能说会道也是一种本事。有人对21世纪的人才定了这样几个标准:①能言善辩;②通文墨;③眼观六路,耳听八方;④会“小兴”,即能即兴抒发感情。这四个标准中竟有首尾两个标准涉及到说,可见说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性。

三是认为交际要影响孩子的学习。失度的、与不良者交往确实会影响学习,但适度的、与志同道合者、与优于自己的人交往,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有助于促进学习,有助于智力激活。交际是一种思想、观点和感情的碰撞,在频繁的碰撞中,双方往往可以获得启示,获取灵感,以共同提高。

11种培养宝宝耐性的方法


现在的孩子没有耐性是众所周知的,动不动就耍脾气,同小朋友们打架,缺乏耐性时,遇到很小的困难就会放弃。

培养宝宝耐性的招数

为了培养宝宝独立做事的意志和耐性,爸妈应掌握如下的招数。

1、爸妈言传身教

父母首先要学会忍耐等待,才能让孩子学会忍耐。爸妈性子急躁,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存在畏怯或霸道等情绪问题。

2、勿包办代替

对于缺乏耐性的孩子,父母往往爱一切包办,这样一来孩子如果不喜欢时,父母便全权代劳,使孩子失去求知欲,更失去了耐性。

3、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无论是谁都不喜欢困难的问题和费力的事情,看到孩子做题慢或不能做出来而将答案告诉孩子的办法是错误的。应当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4、重过程甚于重结果

刚会走的孩子是不可能会跑的,初学钢琴的人不可能即刻演奏出动人的乐曲。孩子要经过爬、走的过程后才能学会跑;学习钢琴必须有一个反复熟悉琴键的过程。即使孩子着急,做父母的也不应当着急,应抱着相信孩子的态度,耐心等待。

5、别对孩子过分期望

孩子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欲求而出生、存在的。父母应当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对孩子给予关注和鼓励。

6、坚持有规则的运动

有了健康的身体才会有健康的心理。运动有无与伦比的功效。让孩子确立可行的目标,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运动锻炼,孩子会逐步具备自我调整的能力。

7、玩益智玩具

让孩子玩一些具有开发智力功能的玩具,例如积木类。一个个小木块堆积在一起组成不同的形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孩子的耐性。此外,剪纸同样也是一种培养孩子耐性的好方法。沿着画好的线小心地裁剪,自然而然地锻炼了孩子的耐性。

8、多玩团体游戏

与单独玩相比,多玩一些团体游戏可以使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在游戏等待的过程中,锻炼了孩子的耐性和团结协作精神。

9、因材施教

看到别人的孩子学钢琴,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学琴班;看到别人的孩子学围棋,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围棋班。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到厌烦。当孩子对某种学习确实有兴趣时,给孩子创造机会,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10、从容易的教材入手

对于没有耐性的孩子而言,一开始就接触较难的教材,会使孩子丧失学习兴趣。如果从简单的教材入手,等孩子能很好地理解时再稍增加难度,这样一来,孩子在一点点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便逐渐提高了耐性。

11、说出自己的目标

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确定目标,并帮助他们最终实现。此时,孩子最好要反复用嘴说出自己的目标,因为通过这一方式,向自己暗示一定要坚守承诺,从而产生坚强的意志。

缺乏耐性宝宝的特征

缺乏耐性的孩子会出现三种倾向:过度的暴力性、依赖性及散慢性。

暴力性:这是缺乏耐性儿童的最大特征。不管是谁让自己做不愿做的事或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就失控地尖叫、骂人或打小朋友等。刚开始自己还会自责,不过一旦形成习惯,自责感就会消失,连父母的劝导都听不进去,反而会使性子、发火。

依赖性:碰到稍陌生或困难的问题,便丧失了独自解决问题的意志,转而向别人求助,这种依赖性会使宝宝渐渐变得意志薄弱。

注意力低下:没有耐性的宝宝做事肯定没有持久性,因而会显得注意力低下、散漫。玩玩具时,看看这个拿拿那个;参加钢琴、美术、书法等学习班,没有一个能坚持下去。

判断孩子的耐性指数

1、做事不能有始有终。

2、任性。

3、经常容易哭。

4、情绪易激动,很难预测他们会干什么。

5、吃饭时爱动。

6、看电视时一会坐着,一会站着。

7、不能坚持玩一个玩具,而是拿拿这个,碰碰那个。

8、自私,只关心自己。

9、咬手指甲。

10、神经敏感、神经质或经常感到不安。

11、情绪不稳定,变化无常。

12、所做的事与年龄不相称。

13、经常争吵。

14、坐立不安,多动。

15、经常打碎朋友或家里的物品。

16、不能同朋友和谐相处。

17、经常打架。

18、冲动,做事前不思考。

19、饮食调节不好。

20、发火时骂人或说一些伤人的话。

21、不能如自己的愿望时就打滚耍赖。

22、经常哭哭啼啼地闹。

培养宝宝在游戏活动中的耐性


宝宝年龄小,由于其年龄的特殊性,他们兴趣多变,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下面提供几个方法帮助维持宝宝在活动中的持久性。

1、选择适宜的游戏内容

每个宝宝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能力也有差异,有些游戏项目偏难,不适合宝宝的年龄特点,也会使宝宝无法很快掌握而产生倦怠。而有些游戏内容简单、单调,宝宝很快便学会,或多次玩过,也会对玩此游戏缺乏耐心。因此要根据宝宝的不同特点选择内容,选择的内容要生动、有趣、动静结合,让宝宝交替玩比较安静和比较热闹的游戏,以此激发宝宝游戏的兴奋点,如果宝宝显出倦意,则要及时变换游戏内容。

2、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

爸妈应根据宝宝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一个自由、安全、宽松的环境,尽量少干预、多观察、少讲、多听,让宝宝有更多的机会和充足的时间活动,让宝宝在实践中积累成功的情感体验。爸妈也可以在活动中放一些轻松的,耳熟能详的音乐,或者提供一些宝宝喜欢的卡通图片或毛绒玩具,让宝宝体验游戏环境的亲切,提高宝宝的游戏兴趣。

3、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是促进宝宝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条件,没有充实丰富的游戏材料,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的宝宝就不能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去玩。新颖的游戏材料能激发宝宝对活动的积极情感,但那些身边的废旧材料也可以成为很好的游戏项目:一个小枕头可以玩“顶球”,一张废旧报纸可以玩“钻山洞”,一只可乐瓶可以玩“滚滚乐”……,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很多物品都可以成为我们和宝宝共同游戏的材料。

4、给予适宜的游戏指导

爸妈的及时鼓励和指导也非常重要。当宝宝不能较认真地参与活动时,爸妈不应严厉斥责,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观察宝宝的现实需要,寻找能激发宝宝积极情感的方式和方法,让宝宝尽情愉快地认同教育并将它转化为自己的意愿或行为,从而帮助宝宝继续参与整个活动,让他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在游戏中,爸妈言谈举止、行为态度很重要,只有与宝宝积极有效地交流和互动,才能使宝宝不断感受和体验到爸妈对自己的关注和支持。同时在游戏中,爸妈可提出一些要求,一旦宝宝完成了任务,就及时表扬,提高其对活动的热情,并锻炼宝宝认真、耐心的态度。

从小培养宝宝参与活动的持久性,既能使宝宝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定性,又能使宝宝更好地掌握活动内容,它对宝宝今后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教启蒙:培养勤快宝宝的小妙招


勤劳是一种随着终身的传统美德,孩子假如能有着勤劳的个性特征,针对她们的学习与生活都拥有挺大的功效。家长如想塑造出一个努力的孩子,用上这10个好方法,肯定奏效。培养勤快宝宝的小妙招有哪些?

针对幼年的孩子而言,他的生活就是游戏,学习家务劳动也是一种游戏。要他整理小玩具的情况下,你可以那样说:“玩具宝宝玩太累了,她们要回家了睡着了,使我们送她们回来吧。培养勤快宝宝的小妙招有哪些?

吃饭的情况下你可以说:“母亲当主厨,你当服务生,请服务生帮助把菜端出去。”当孩子觉得家务劳动如同玩游戏那麼趣味时,她们一定会喜爱。

1.把握住学习想法最明显的机会。

从孩子的发展趋势全过程看来,孩子全是喜爱办事的:刚开始学走路就不必成年人抱,学用餐的情况下不必人喂,要自身舞匙弄筷地吃;给他们穿着打扮,他还会继续抢着自身套上半身……这种情况下,就是孩子学习做事情最明显的情况下。家长应耐心地来教她们办事的方式,具体指导孩子搞好她们想干的事,使孩子享有到“我能做”的愉悦和造就,千万别顾虑到安全性或感觉不便而不愿让孩子试着,让她们错过了学习的黄金时间。

2.在游戏中学习。

针对幼年的孩子而言,他的生活就是游戏,学习家务劳动也是一种游戏。要他整理小玩具的情况下,你可以那样说:“玩具宝宝玩太累了,她们要回家了睡着了,使我们送她们回来吧。”吃饭的情况下你可以说:“母亲当主厨,你当服务生,请服务生帮助把菜端出去。”当孩子觉得家务劳动如同玩游戏那麼趣味时,她们一定会喜爱。

3.要“懂得”让孩子劳动者。

不必总觉得孩子小,很多事儿都不舍得使他做而诸事代劳,长此以往,孩子沒有机遇训练,慢慢地,许多事儿就确实不容易干了。因而,要懂得让孩子锻练。

4.平常多训练。

许多家长因为着急赶时间工作,没空和孩子磨磨蹭蹭,看孩子做得慢且糟,就果断自己来做。实际上,家长能够 运用晚饭后的時间渐渐地教孩子,并尝试使他自己来做,当然就勤能补拙了。

5.要按孩子的实际水平和工作能力提规定。

孩子的年纪不一样,姿势方法、认知能力水平、精力、细心均不同样,父母让孩子家务劳动,应视孩子工作能力来做,不适合超出,以防孩子因挫败而造成抵触和畏惧感。培养勤快宝宝的小妙招有哪些?

6.示范性在先。

在训炼孩子学习日常生活劳动者的实际专业技能时,应保证三性:即父母的示范、规定的多样性、孩子实际操作的自觉性。如教孩子打扫、洗手帕、洗袜子、穿衣服、穿鞋子等,先让孩子看到人怎么做,边示范性边细心细腻地给他们解读实际操作关键点和常见问题,随后从零从零基础就地,再慢慢放开手使他单独实际操作。

7.反复提醒。

儿童初期出現的劳动者激情,通常会给家长增加一些不便,将会要奢侈浪费成年人一点時间,乃至还会继续浪费一些物品,可是切不可以因而随便地忽略文化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应因时制宜,细心解读,不断示范性。

8.多忍受、少责怪。

在具体指导孩子时,一口气要柔和,不适合厌烦,需有细心、简单化、以游戏的方法和心理状态教育 孩子学习。

9.积极主动激励,适度赞扬。

家长要爱惜孩子每一次有利的试着,以激励夸奖主导。孩子每搞好一件事,应立即给与毫无疑问和激励。如:给他们一个笑容,相拥一下或说声“感谢”、“干得非常好”都能够使孩子非常高兴和引以为豪,感受劳动者的开心,激发再劳动者的冲动。当他不成功的情况下要宽慰他没有关系。

10.安全提示。

培养勤快宝宝的小妙招有哪些?在考虑小宝宝好奇心与学习的想法时,安全隐患也是不可忽视的。例如:不许孩子自主取放危险品,父母要替孩子拿。很大的孩子应教他恰当操作方法和姿势,以保证安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