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纪律并且坚决执行

在宝宝面前确立权威和家规的时候,你可以通过三步走的方式:1、建立或颁布规则;2、当孩子试图破坏规则时,提出警告并告诉他你的惩罚措施;3、如果他无视你的警告,当即实施惩罚。从小让孩子知道令行禁止,赏罚分明,他就会习惯于遵守纪律。

尝试使用暂时隔离的方法

我们通常认为暂时隔离的方式更加适合大一些的孩子,不过教育专家认为,它可以用于9个月以上的宝宝。比如当正在长牙齿的宝宝,对着你的手臂狠狠咬一口的时候,你可以坚决地喊“不许咬人”然后迅速把他推开,几分钟之内不再抱他。对一两岁的宝宝而言,失去你的怀抱和关注是一种相当严厉的惩罚了,所以几分钟之后,你可以再次强调“不许咬人”,但同时把他重新抱回到身边。小宝宝可能不会很快把他的行为和你的反应联系到一起,你需要坚持同样的态度,那样他在几次之后就会明白。当宝宝长到1岁半之后,你可以使用关两分钟禁闭的方法,但只要让他站到墙角或者开着门的卫生间里就可以了,不要一上来就锁进“小黑屋”,那可能会给他留下心理阴影。

仅仅说“不”是不够的

当孩子做出危险动作或者伤害到他人时,简单的“不!”是最有效的,除此之外,你应该在“不”的后面加上你的建设性意见,比如“你不要在房间里拍皮球,如果想玩,妈妈可以陪你去院子里。”因为你的目的不单是要解决眼前的问题,还需要告诉宝宝,今后在处理同样的事情时应该怎么做。你应该尽可能在短时间内给孩子一个可执行的建议,让他知道你反对的理由和你的期望。

【TIPS】

Q:当转移注意力和暂时隔离法都不起作用时,我可以打他一巴掌吗?

A:不。因为,虽然武力会在短时间内起到阻止和惩罚作用,但是它不会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且还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孩子对父母有一种信任感,但是当父母对他进行体罚,给他带来痛苦时,这种信任就会受到干扰,孩子的情感就会产生混乱。而且很多调查显示,孩子受到的惩罚越多,他就越容易走向固执、好斗和孤僻。

虽然宝宝在刚出生时也会弄得你心情很糟,比如毫无来由地痛哭、在新换的床单上吐奶,半夜三点开始精神抖擞,你却不会对他大发雷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baby长成了捣蛋鬼,每天要么打翻浇花用的水桶、用圆珠笔在你的裙子上乱画,要么把从沙发缝里抠出的硬币塞进嘴里时,你便开始觉得他不可饶恕。好在,为了维持和谐的亲子关系,保护孩子的创造力,你尽量控制自己不要天天狮吼或者一个接一个地说“不”。

其实,一两岁宝宝的所有“恶行”无非是为了探索世界或者追求独立,这两点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功课。那些在你看来故意捣蛋的行为,他们根本分不清对错。因此,这正是你开始给他建立是非对错意识的时刻。你应该通过一些温柔的、持之以恒的纪律,告诉宝宝什么事情可以做,哪些需要受限制,尽可能地减少正当的探索与发现所招致的破坏性结果。

确认你的安全防护措施并且及时更新

当你的宝宝开始满地爬的时候,你就应该给所有的电源插座装上保护罩,把易碎的花瓶放到他够不到的地方。这些最基本的安全措施,可以给宝宝更大的、更自由的、不必担心惹是生非的活动空间。当你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你大喊大叫和说“不”的机会也就会大大减少,因为你已经把可能产生问题的源头消灭掉了。当然,你的防护措施需要与时俱进,当他的“横行”范围从客厅扩张到厨房、卫生间,当他开始尝试站立、行走之后,你不要忘记把猫食盆放到高处,用完卫生间随手关门,撤掉那些可能被当作支撑物的桌布、花架……总之,把一切你在乎的、有可能招致他犯错误的东西收起来。

转移注意力

这是对两岁以下宝宝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因为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因此很容易被你吸引开。当他在做一件你不希望的事情时,你只要晃动一个新玩具、夸张地跑向另外一个房间,或者往四周胡乱地一指,他的注意力就会跟着你的指挥棒四处乱转。

睡得好,可以减少一半的冲突

疲劳是小宝宝发脾气、不听话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邻近睡觉时间,或者正常作息被打乱时,90%的宝宝都变得易燃易爆,稍有不顺心就大发雷霆。一般来说,两岁以下的宝宝每天需要10.5到12.5个小时的夜间睡眠,白天也需要睡3个小时左右,所以请把握好他的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可以减少一半的冲突。

在需要的时候,佯装忽视

很多宝宝捣蛋的目的是吸引爸爸妈妈的眼球。如果你发现只要你接电话、洗衣服或者做饭时,他就会发出尖叫,但是过去检查一番,他没有任何不妥时,那么你今后大可以装作没有听到,故意忽略他一下。(当然,你只是佯装忽视,因为你需要确保他的安全。)在小宝宝看来,你的关注乃至愤怒都是在为他的行为叫好,他会因此变本加厉。所以当他调皮的时候,弱化你的反应程度,不予理睬,不和他有目光接触,慢慢地他会自觉无趣,颓然放弃。不过你也要反思,孩子试图吸引你的注意,是不是确实是因为你给他的关注太少了呢?

相关推荐

幼儿早教:父母如何培养好脾气的宝宝?


幼儿许多 父母喜爱把孩子与别的小孩子较为,总感觉别人的孩子非常聪明,十分羡慕嫉妒。实际上聪明的宝宝是要培育出的,父母应当怎样塑造孩子的脾气好呢?父母如何培养好脾气的宝宝?

1、夫妻相互之间吹嘘

家中温暖和谐实际上对宝宝的性子的危害挺大,让宝宝充满爱和归属感,宝宝時刻觉得快乐考虑,想发脾气都没办法。反过来,假如父母中间常常闹脾气,关系恶化,宝宝非常容易没有安全感,这类挫折的体会又不能用語言非常好地表现出来,因此只有用哭喊、发脾气的方法来获得父母的关心和宽慰。父母如何培养好脾气的宝宝?幼儿

假如你要想家中越来越更幸福,并让宝宝明显体会获得,能够 在和宝宝独立交往的情况下,母亲夸父亲,父亲夸母亲。别害怕浮夸,宝宝不容易在今后算钱,嫌大家“相互吹嘘,言过其实”,在那样的“亲子活动”中,实际上能让孩子感受到真情的溫暖,为爸妈觉得引以为豪的孩子有优越感,幸福快乐的孩子不发脾气。

2、宝宝一岁前多跟他说道儿语

一岁之前宝宝早已能悠悠呀呀地答复你的话。假如你能多跟宝宝沟通交流闲聊,非常是细心聆听她们的儿语,你能发觉宝宝更想要用“語言”这类方法去表述他的必须和觉得,而不是用“发脾气”来表述他的失落感。

但终究宝宝的学习语言还没有到灵便表述的环节,一些內容一直卡着开不了口,宝宝越急越非常容易心态大爆发。坚信亲子游中间的心有灵犀可以让你懂他要表述的是啥。此刻你何不积极帮他“说出来”:“宝宝是要想这一芭比娃娃是否?”你的帮助可以非常好地抵制他发脾气的小火花。

3、将自身减少到与宝宝一样水准

在宝宝的眼中,爸妈每一次讲话一直“趾高气昂”。由于个子的关联,宝宝每一次只有仰着头看,爸妈讲出得话好像也因而越来越更“真知不能辩驳”。父母如何培养好脾气的宝宝?幼儿

孩子讨厌大人的趾高气昂,在她们的意识中并沒有长幼有序的定义,假如大人絮絮叨叨地对孩子批评,在孩子来看便是大人不重视她们,孩子是不开心的,常常批评的父母必定让孩子脾气不好。

因此父母假如可以公平看待,学会尊重,积极学会放下身姿将自身提到和宝宝一样的水准。讲话的情况下蹲下或是伏下身体看见孩子的双眼;跟孩子一起玩,一起玩游戏;宝宝学习培训的情况下坐着他身旁看书。有了你的守候,孩子觉得开心,当然就不容易有性子可发过。

4、与宝宝讲话轻言细语

美好的歌曲可以让心情愉快起來,反过来,喧闹嘈杂的响声非常容易让人觉得焦虑不安、狂躁。由此可见响声针对心态也是很有影响的。不清楚父母有木有留意过自身和宝宝讲话的方法。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嫩幼的耳膜较大 承担量为高品质水槽洗碗机的吱吱声。假如爸妈在孩子旁边讲话高声,短期内的伤害是令孩子心烦、发脾气,长久以往则很可能会损害孩子的英语听力。

英语听力、洞察力和动脑工作能力是三大关键智商构造,因此必须父母用心维护。因此在孩子眼前讲话何不多轻言细语,将声音减少到刚能听清晰为标准,另外要操纵好自身的心态,给孩子以细心愉快的楷模,那样宝宝的情绪会更好一些。

5、宝宝两岁,来个权威性

我们在前文一直注重要重视孩子,讲话要轻言细语,要操纵好自身的心态。但天地万物都注重均衡,一味地用绵绵不绝的柔性进攻尽管能让宝宝一直填满优越感,但温暖的爱有一两次强制我们的爱牵制才好。自然,前提条件务必是大人一向公平、柔和、懂育儿教育聪慧,不然强制爱也将会不见效。

父母如何培养好脾气的宝宝?在宝宝两岁的情况下你能来个权威性,让宝宝了解爸妈重视你,爱着你并并不是一味的惯着娇惯,爸妈也是有道德底线的。宝宝学会尊重爸妈,明白啥事该做啥事不应该做,当然也会慢慢寻找自身的均衡点。

做一个好脾气的小宝宝


从出生起,孩子就显示出了性格上的差异,有的孩子好哭,哭声高亢;有的孩子哭几声就止;有的孩子哭起来,嘤嘤泣泣,让人生怜……人的确存在着先天的秉性。但要知道,在性格的形成中,后天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3岁前,是培养宝宝形成良好性格的关键时期。此期基础打得好,孩子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豁达、开朗、乐观、随和的人,这对他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做一个好脾气的小宝宝。”平时要常对孩子说这句话,当孩子使性子时,当孩子哭泣时,当孩子做什么事没成功而发急时,你一定要提醒他,好脾气的小宝宝应该怎样做。其实,大人在做事不成功时也会发急的,但是,急对解决问题并无任何帮助。正确的方法是动脑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孩子,我们可以提示他正确的方法,并且可以示范或暗助,让孩子知道,急躁是没用的,想办法才能做成功。

孩子也会有不顺心的时候,如果孩子哭闹,我们应该找找孩子哭的原因,因为孩子是不会无缘无故地闹的。找到原因后,对孩子提出的合理的要求要给予满足,对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要跟他讲明为什么不行。父母在讲清不行后,就一定要态度坚决,使孩子知道,闹是没用的。当然,态度坚决不是说态度生硬。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随自己的情绪而时常变化的,今天心情好,孩子的任何要求都答应;明天心情不好,孩子并没有怎么着,就对孩子一通呵斥。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性格乖戾。

宝宝在两岁之后,自我意识会有很大的发展,他有了自己的看法,有了自己的主张。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主张强行压制,孩子就可能要“坚持己见”,父母往往会认为孩子变犟了,不听话了。其实孩子犟不犟,与父母的态度关系很大,父母如果总是要摆出绝对权威,不尊重孩子,不给孩子“自主权”,孩子就会心生不服。因此,要学会尊重孩子,听听孩子的想法,加以肯定或诱导,这对孩子性格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应该注意,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往往与父母对他的评价有关,有些父母在孩子闹了一两次后,就对人说,这孩子,特别犟!他呀,怪脾气,跟他爸(妈)似的。孩子就会想,我是一个犟孩子,我爸爸(妈妈)就是这样,我当然也是这样。将自己划入犟的行列之中。如果我们说,这孩子性格好,从来不胡闹,孩子也会自己约束自己“不胡闹”的。角色定位作用,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很大,所以,对孩子要多说赞扬的话,每个孩子都特别看重父母的肯定。

好脾气的小宝宝应该是不固执的,但也不是没主见的。让宝宝“发表意见”,认真听宝宝的想法并加以实施,孩子就会有主见。

好脾气,应表现在能与人友好相处上。在孩子与小朋友交往中,如果发生争执,父母要注意不能过分偏袒自己的孩子,应该帮助他学会协调、学会谦让,也学会正确地维护自己的利益。有一天,我看到一个孩子在哭,另一个女孩在哄他,旁边站了几个小朋友。我过去问了一下,得知那孩子之所以哭,是因为别的孩子不同她玩了。而那个哄她的孩子平时跟她最好,所以看到她哭就哄她。这说明,孩子们已经自己解决了问题。但正在这时候,那位哭的女孩的母亲来了,质问道:“谁弄哭静静了?”有孩子说:“王珊不跟她玩了,她就哭了。”那位母亲转而对着哄她孩子的小姑娘斥道:“你为什么不同她玩?我们还不同你玩呐!”说着拉着孩子就走了。她身后留下几个撇嘴的孩子。我知道,在短期内,她的孩子不大可能加入小朋友的游戏中,也不大可能获得孩子们的友谊了。所以说,让孩子成为一个好脾气的小宝宝,父母首先要大度、开朗、温和,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妈妈要温柔地纠正说谎宝宝


“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为什么?我腿疼!”“腿疼啊!让我看看!”妈妈摸着孩子的腿,小心地揉着,最后用嘴哈了一口气:“还疼吗?”“不疼了。”孩子高兴地说,“妈妈!你送我去幼儿园吧。”

妈妈知道,孩子的腿并不疼,他之所以说谎,只是想得到妈妈更多的关心罢了。妈妈想起自己小时候为了有好东西吃而装病或者故意把自己冻感冒的事,忍不住笑了。

说谎,是儿童心理发展和智力发育必然出现的一种反映。低龄儿童的说谎往往不是真正道德意义上的说谎,他们还分辨不出幻想和现实的区别,但是一旦孩子有意识地说谎,就要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因为他们此时说谎是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欺骗别人。

据国外心理学家们的分析,孩子说谎有种种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出于无奈,很多时候孩子撒谎是家长逼的——这可能是很多家长都没有想到的。

5岁的悠悠和10岁的表姐坐在桌边一起吃点心。表姐吃得慢条斯理,悠悠则吃得很快。悠悠吃完后想再去拿,不小心碰到了玻璃杯,杯子掉在了地上,摔碎了。闻声而来的妈妈看到地上的玻璃碎片问:“谁那么不小心?”“是姐姐!”悠悠飞快地回答。妈妈一边清扫一边说:“下次一定要小心啊!扎着手怎么办?”表姐后来对悠悠说:“要不是怕你妈妈批评你,我才不替你背黑锅呢。”

悠悠妈妈对悠悠很严格,两个孩子知道,如果说了实话,悠悠一定会受到责罚,说是表姐,悠悠妈就不好意思说什么。一般来说,家庭环境宽松、能够随意发泄牢骚的孩子,一般比较诚实;相反,在父母过分严格管教下的孩子常常为了逃避责骂而说谎。

广场上,几个孩子在一起玩。一个孩子兴致勃勃地说着自己在大海边捡贝壳的趣事,小朋友们津津有味地听着,有的也说着自己在其他地方游玩的经历。这时,一个名叫林林的孩子把嘴一撇:“这有什么好玩的,坐过海上的大船吗?我还和我表哥去大海上打渔呢。”其实,林林只是跟着表哥在一条小河边钓过鱼,他根本就没有见过真正的大海。而且由于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出去玩的机会也很少。

林林说谎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提高自己在小伙伴中的地位。这和家长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家长成天追求和谈论的是物质财富,喜欢吹牛,孩子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公交车上,一个孩子弯着腿从身高线边走过,他的妈妈紧跟着上了车,刷了一个人的卡。看看司机没说什么,母子两个相互看着笑了笑。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长不诚实,这种恶习就会被孩子模仿。有些家长当着自己小孩的面,就经常不说实话。比如来了电话,父亲就对孩子说:“如果有人找我,就说我不在。”

提醒:孩子最初说谎时,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总是比较紧张和害怕,怕被家长识破而遭到训斥,但也会抱着侥幸心理。家长发现孩子说谎后,不要轻易给孩子下品德不好的结论,要帮助他认识说谎的危害。当发现孩子说谎时,不一定非得让孩子承认自己说了谎,尤其是当着外人的面时更是如此。当着外人的面,非得让孩子承认自己说了谎,无非有两种结果:一是孩子死不承认;二是孩子认了错,但自尊心大受伤害。可以把他悄悄地叫到一边,指出他说谎了,但会给他改正的机会,他今后一定能做得很好。

宝宝发脾气的原因


宝宝不是一出生就会发脾气的。

最早,他会有痛苦的情绪反应,那些让他不愉快的体验会引起他的痛苦。随着他的长大,不愉快体验就可能引起他别的情绪:除了痛苦外,还可能有愤怒,或者伤心。出现这种分化的时间大概在宝宝两个月以后。

如果注意观察可能会发现,很多宝宝从几个月以后到第二年里,会表现得“脾气见长”:让他生气的事情好像越来越多,他的脾气也好像越来越大了。这是为什么呢?

和单纯的痛苦不一样,发脾气或愤怒,是和人的预期、期望落空,或者我们平时说的“挫折”相联系的,认知能力、运动能力的发展,在宝宝的“脾气见长”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的有意识行为发展了,懂得对事情做出估计或预期、知道如何控制事情的发生,而一旦事情出乎他的预期或控制,或者有人或者事情阻碍他,甚至只要认出阻碍他的人或者事情,他就可能发脾气。所以,有意识行为的发展也可能以脾气的增长为伴。

比如说,当宝宝已经知道,他发出哭声的时候会有人来照顾他,但是这次他哭以后却没有人理他,此时他的哭声可能会有变化,从原来单纯的痛苦呼唤变成怒号。宝宝喜爱的玩具被拿走,或者想把几个积木摞起来却总不成功,甚至他不想尿尿时你偏要他尿,都可能让他大发脾气。

和其他情绪一样,发脾气或者愤怒,也有适应性的意义。

愤怒是一种能量,处在愤怒中的人,力量和意愿往往也会增强。比如宝宝想掀开一个盖子却总也打不开时,他可能会发怒,并用更大的力气去和盖子较劲。也许,这个困难或者障碍就因此被克服了。

发脾气也是一种强烈的情绪信号,它告诉宝宝的照顾者:我有难处,有痛苦!我需要你帮忙,很需要!快点来,我等不及了了!这往往能有效地牵动爸爸妈妈来应答宝宝。

但是,发脾气时调动身体的能量,要通过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来引起身体的应激反应。如果愤怒情绪持续时间长,得不到有效缓解,身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健康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爸爸妈妈识别宝宝的愤怒,了解宝宝发脾气的原因,并且给宝宝适当的帮助,或者用转移注意力、拥抱宝宝等方法来缓解宝宝的愤怒情绪,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这也对宝宝以后学习控制情绪、形成良好性格有所帮助。

成长中的宝宝,能力正在发展,但在他的能力发展和他对自己的能力预期之间,往往会存在一个落差,致使他期望做的事情做不成功,这常会成为宝宝发脾气的重要原因。因此,引导宝宝,包括对他提出适当的能力要求,帮助他通过小步子逐渐提高能力,让他经常有胜任和能驾驭的感觉,都对宝宝的情绪健康有重要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