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鼠太太渐渐觉得家里的日子十分没意思,那么仓鼠先生与仓鼠太太有什么新主意吗?一起来看看这首属于仓鼠家的圆舞曲。

“家里的日子一成不变,没意思。”仓鼠太太一边为仓鼠先生添着茶,一边嘟囔着。

仓鼠先生又在做新的小玩意儿。他忙着与大大小小的零件奋斗,没有回应仓鼠太太的话。

仓鼠太太扭着身子走开了。

虽然仓鼠先生做了自动灌溉机,但仓鼠太太还是习惯拿喷壶去给家里的花花草草洒水。自动灌溉可以从根部滋养植物们,但她喜欢看花叶上圆滚滚的水滴。

水滴们映照着自己的家。小小的花园、蓝天绿叶红屋瓦、白色窗棱、米黄色窗帘……

阳光一照,水滴里的小小世界忽闪忽闪,总令仓鼠太太十分舒坦。

例行浇完水,仓鼠太太仰起脖子看高高的蓝天。

一丝云也没有。

秋天了呀!

“明天就去?”仓鼠太太看见仓鼠先生点了下脑袋,美滋滋地离开了。

第二天果然是个大晴天。

可是泡过温泉,仓鼠太太想赶一回时尚,做个精油按摩时,才发觉这并不适合自己。她低头看着自己蓬蓬柔软的毛,蔫了。

幸好仓鼠先生的创意让她很快振作起来。

仓鼠太太看见仓鼠先生在出行必备的大包裹里掏出一台相机,还有一台仓鼠先生最新改良的发动机。

“这是靠热力发动的斯特林发动机。”仓鼠先生之前介绍过。

现在,仓鼠先生将斯特林发动机摆放在平整的石头上,他又从附近摘了些野花放在发动机转动的风口处,然后将自己那杯还冒着热气的绿茶放到发动机放置热力的底座处。

小小的花瓣零星地飞起来。

过日子的默契让仓鼠太太恍然大悟,仓鼠先生在准备合影的背景啊!

她咧嘴一笑,端来自己的红茶放到发动机底座处。虽然两人总喝不一样的茶,但同款式的杯子凑着脑袋放到—起时有说不出的温暖。

两杯热茶的温度令花瓣飞舞得更加卖力了。

仓鼠先生这时拿来不那么适合作为按摩使用的花草精油,在仓鼠太太脖子处的小软毛上涂了一点。他们一起站到飞舞的花瓣前,等待相机按下自动快门。

“咔嚓。”

两只小仓鼠站在海边的温泉边,背景是蔚蓝的天空和矮小的礁石,还有如同海风特意为他们送来助兴的花瓣舞。

仓鼠太太将这张照片挂到照片墙的一角。每次看见,就觉得闻到夏季的花香。虽然没有做成精油按摩,却也不那么遗憾了。

再看看其他的照片。

嗯,这张,是他们一起去看螃蟹大潮的留念。

海边的来来镇,每年都有跨洋来此产卵的螃蟹。无数的螃蟹经过小镇,好不壮观。可惜,他们仅拍了一张螃蟹迎风抖着肚皮的照片。

该死的密集物体恐惧症。

仓鼠太太有些郁闷地回想着。

厨房里的闹钟响起来,她匆匆跑过去,对着闹钟咧开一个笑脸。

虽然必须对着闹钟笑才能令它停下来,但笑过之后,仓鼠太太的心情再次像外面的天气一样晴朗了。

感谢仓鼠先生改良的小闹钟。

仓鼠太太眯起眼睛,心情愉陕地准备着每日的下午茶点心。

虽然日子就这样重复着,也不是那么无趣。

总之,快乐就好。

仓鼠太太和仓鼠先生享用着下午茶,仓鼠太太哼哼乱唱着自己改编的小圆舞曲。仓鼠先生笑眯眯地听着,偶尔给几下掌声。

“仓鼠先生和仓鼠太太过着日子,他们过着相似又不同的日子。哎呀,哎呀。快乐就好,快乐就好……”

编辑推荐

小仓鼠历险记的故事 关于小仓鼠历险记的故事


小仓鼠历险记的故事

淘气的小仓鼠总是被爸爸妈妈批评,今天它又因为不爱干净被爸爸妈妈批评了,它心里很不服气,他想:“凭什么老骂我,有什么了不起,我走了你们才知道有多清净。”它背上背包离家出走了。走出来真舒服,自由自在,没人训斥,没人唠叨。可是没走多远小仓鼠就感到有几只猫,它往东它们就跟着往东,它往西它们就跟着往西,往东也不是,往西也不是,它闭上眼睛等着死神的降临,这时一只大手使劲把它往后面一拽小仓鼠一看原来是一个仓鼠大伯仓鼠大伯说:“小孩子不在家和父母待着,出来乱跑什么,外面危险。”说完仓鼠大伯走了。

小仓鼠想:大人说的话都一样,我才不信呢!它又往前走,走着走着它忽然看见天上有一团黑糊糊的东西小仓鼠想去看个究竟,忽然一只兔子叼起它往外跑跑了很远兔子才把它放下来说:“小东西连老鹰都不认识,危险都不知道赶快回家去!”

小仓鼠被这一切吓住了,摊在地上开始放声大哭,哭着它想起了妈妈香甜可口的饭菜,想起爸爸和它一起玩耍的快乐,于是它擦干眼泪向家的方向走去。

小仓鼠历险记的故事点评

出逃的时间里,小仓鼠差点被临面而来的几只猫抓走,幸运有仓鼠伯伯相助;还被天上的老鹰盯上,幸亏有兔子帮忙。小仓鼠遭遇危险后,意识到外面世界的危险、好心人的帮助和爸爸妈妈的重要性。爸爸妈妈批评小仓鼠是因为小仓鼠不讲卫生,小仓鼠面对爸爸妈妈的批评能做到知错就改即使一个非常棒的好孩子了。

两只小仓鼠的故事


两只小仓鼠的故事

小仓鼠们住在“别墅”里,一只在一楼,另一只在顶楼。顶楼的仓鼠长得有点肥,叫“胖胖”,一楼的仓鼠瘦弱一些,叫“艾艾”。

我在厨房里切了两片火腿肠,两片黄瓜和两片西红柿,从喂食孔把食物放在了顶楼。胖胖狼吞虎咽地把食物吃了一大半,艾艾闻到了香味,极快地爬上了顶楼。也许是怨恨胖胖没有和它分享美食,艾艾上来就一爪子,狠狠地抓到了胖胖的腿上。胖胖却不管不顾,把吃剩的食物随便踩了两脚,就回自己的窝里睡觉去了。

艾艾把踩坏的食物一扯,去掉脏的,先吃了一点点,然后把剩下的食物一脚踢到“下水道”,通过“下水道”滚动到自己的房间门前,又用前爪把食物拖到它的窝里。做完这些后,艾艾才心满意足地躺到窝里睡觉了。

这两只小仓鼠真是既聪明又好玩。

2两只小仓鼠的故事点评

小朋友们,故事中的两只小仓鼠是不是非常聪明可爱呢?如果你们想要养一只小宠物的话一定要征得爸爸妈妈的同意,并且既然要养的话,那这个小生命就是你的责任了,你要好好认真的照顾它们才行,就像故事中的“我”一样,观察小动物有的时候也是一种乐趣!

小熊家的客人的故事 睡前故事小熊家的客人的故事


小熊家的客人的故事

有一天,小熊家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小老鼠,一位是大象。

小熊搬来两把椅子,小老鼠抢着说:“我要坐大椅子。”大象只能坐小椅子。

小熊端来两碗蜜糖,小老鼠抢着说:“吃大的痛快,给我。”大象只能吃小碗的。小老鼠吃一小半,留下一大半,大象饿得肚子咕咕叫,小老鼠只顾自已出去玩。

天黑了,小能说:“该睡觉了。”小老鼠说:“我早就想睡觉了我吃得多,睡大床。”大象只能睡小床。它压得小床嗄吱嗄吱地叫起来,撑塌了小床,挤坏了大床,压伤了小老鼠。

小熊赶快叫救护车,小老鼠说:“我要大车。”小熊说:“你什么都要大的,只顾自已,不顾别人,浪费了粮食,占着大床,到现在还那么贪心,唉……”

小老鼠让小熊叫来了一辆小救护车。

小熊家的客人的故事点评

自私的小老鼠什么都要大的,只顾自已,不顾别人,浪费了粮食,占着大床,不仅伤害了自己还伤害了大象。到后面去医院的救护车都要和大象争抢大的救护车。小朋友们我们不能像小老鼠一样只顾自己开心,不顾及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和伙伴们在一起的时候,要懂得多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不能像小老鼠那样自私。

种出来的家的故事 关于种出来的家的故事


种出来的家的故事

小熊住在石洞里。石洞夏天热,冬天冷。小熊想建造一间木房子,小熊拿着斧头到山上去砍树。

小鸟看到小熊拿着斧头很害怕:“小熊,你要砍树吗?”

“对,我要砍树建房子。”小熊挥了挥斧头。

“可是,这些树不是你种的呀!怎么能乱砍。被人逮着那就惨了。”小鸟不想让小熊砍树,故意吓唬它。

“对呀!不是自己的树不能砍!”小熊看看树,想了想,提着斧头回家了。

第二天,小熊到一个光秃秃的山头去:“我要在这里种几棵树,等它们长大了再用来建房子。10棵吧!10棵足够了。”

不多不少,小熊种了10棵树,小熊天天给树浇水、施肥,树就长得很快,几年了,树长大了,可以用来建房子了。小熊提了斧头要去砍自己的树。但是,这些树长得枝繁叶茂,就像一排绿色卫士守护在山头。山显得很美。小熊就舍不得砍自己种的树了。“就住在石洞里吧,这么多年都过去了,也习惯了呀!”

小熊提着斧头回家,一路上小熊想:“我还要种树,种满整个山头,让山变得更加美丽。”

小熊就天天到山上去种树,把山头都种满了。“这些全是我种的树,我要看护它们。可是,住在哪呢?”小熊东看西看,发现了一个树洞。

小熊就住进树洞里,树洞冬暖夏凉。“这是一个多么舒适的家呀!”小熊很快乐!小熊的家是他自己种出来的呢!

2种出来的家的故事点评

小熊珍惜每一棵树,还在光秃秃的山头上种满了树,大自然也给小熊回馈了一个树洞,成了小熊的家。花草树木都是有生命的,还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小伙伴们懂得这个道理吧~

发明家的故事发明家的童年故事


发明家的故事:勤奋造就伟大的发明家

在火车出现之前,人们在陆地上的运输和旅行,主要是靠人和其他动物进行的。但是不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都有同样的缺点:速度缓慢,易受天气变化影响,需要中途休息和补充食物。那么,能不能制造一种机器来代替人和其他动物进行运输和旅行呢?被誉为“火车之父”的英国蒸汽机车发明家史蒂芬孙把这个设想变成了现实。

童年时代的梦想

勤奋造就伟大的发明家1781年6月9日,史蒂芬孙出生于英国一个贫苦的矿工家庭。他的父亲是煤矿里一个看管蒸汽机的司炉工,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全家8口人,主要靠父亲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史蒂芬孙上不起学,8岁那年,他就去给人家放牛了。

除了替人家放牛之外,史蒂芬孙还有一项工作就是给在煤矿工作的父亲送饭。每次来到父亲工作的锅炉房,他都会被那些不停转动着的机器迷住,他总是出神地看着锅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忘情地听着机器隆隆转动的声音。他很想弄明白:它们为什么可以自动转起来,而且力量会这么大?他想,自己长大以后,要是也能像父亲那样当一个司炉工,操纵巨大的蒸汽机干活,那该多好!

放牛的时候,他就常用泥巴来做自己想像中的蒸汽机,锅炉、汽缸、飞轮等各种各样的部件都有。

14岁那年,史蒂芬孙真的当上了一名见习司炉工,负责给蒸汽机添煤、加油和擦拭机器零件。看着机器在自己的操作下飞快地转动,他高兴极了。但是时间久了,他觉得只是看着机器转动不过瘾。他开始在心里琢磨起来:这机器是怎么转动起来的?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

有一天,别人都下班回家了,史蒂芬孙一个人偷偷地把蒸汽机拆开了,他把所有的零件都仔细观察了一遍。但拆散容易装配难,他忙乎了好半天,才勉强把蒸汽机重新安装好。回家的路上,他老是提心吊胆,担心蒸汽机第二天转动不了。谁知道第二天一发动,那台蒸汽机比平时转得还要好。这次成功拆装之后,他的胆子也大多了,以后就经常这样拆了又装,装了又拆,把那台蒸汽机的各个零件都摸了个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史蒂芬孙多么渴望自己也能造出一台机器。他模仿着拆装过的那台蒸汽机,试着画了一张草图送给煤矿的工程师看。工程师看后,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啊,有志气的孩子,希望你多读书,多掌握科学知识,将来发明一台比蒸汽机更好的机器!”可是,史蒂芬孙从小没有进过学校门,怎么读得懂高深的理论书籍呢?

17岁的小学生

没有文化知识,就很难搞出发明创造。于是,17岁的史蒂芬孙第一次走进了学校,他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读起。史蒂芬孙每天晚上都和七八岁的儿童坐在一起上课。他像羊群里的骆驼,鸡群里的仙鹤那么突出。

“嘻嘻,傻大个!”

“嘿嘿,笨蛋!”

教室外面常常会传来这样的讥笑声。小学里的许多学生都讥笑这位“大学生”并没有在念大学,却是在念小学。然而,史蒂芬孙不怕羞,不怕讥笑,他毫不介意,只顾埋头苦读。史蒂芬孙白天要到矿上上班,为了多挣些钱养家糊口,休息时间他还要替人家修理钟表、擦皮鞋,每天累得筋疲力尽。可是到了晚上,史蒂芬孙总是第一个进教室,专心听讲,埋头学习。放学以后,别人都睡了,他还在昏暗的灯光下复习功课、做作业。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用功,很快就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

1803年,史蒂芬孙被提升为煤矿的机械修理工。1810年的一天,矿上的一台运煤车突然出了故障,许多机械师都找不出毛病在什么地方。史蒂芬孙看了一会儿,就对总工程师说:“让我试试吧。”那些机械师都不相信他,认为一个“毛头小子”怎能把机器修好呢,但史蒂芬孙很快就把运煤车修好了。煤矿经理知道这件事后,马上把史蒂芬孙提升为机械师。

发明火车

史蒂芬孙在煤矿工作时,每天看到运煤工人总是用力地把煤从矿井里一点点地背出来,工作非常辛苦,就萌发了一个伟大的念头:他要制造一辆既可以运很多煤又跑得很快的蒸汽机车。于是他就埋头设计起这样的机车来。

1814年,史蒂芬孙造出了一台名叫“半统靴号”的火车头。当他驾驶这个火车头,在煤矿进行试车表演时,很多人都嘲笑这辆只能拖30吨货物,每小时只能走六七公里,样子像笨鸭子一样丑,走起路来像地震一样响的破车。还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竟然到处造谣,说:火车的声音很响,这会使牛受惊,不敢吃草,从而牛奶就没有了;鸡鸭受惊,从而蛋就没有了;而且火车的烟筒里会放出毒气,将杀绝飞鸟;火星四溅,将酿成火灾;倘若锅炉爆炸,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乘客将遭断手折骨之痛!一些原来赞成火车试验的官员,听到这些谣言也开始极力反对,并且非常肯定地说用蒸汽机车做交通工具是根本不可能的。

面对技术上的困难和这些谣言带来的压力,史蒂芬孙并没有像另外一些也在发明火车的人那样灰心丧气,止步不前。他始终相信自己发明的火车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帮助,因此鼓足勇气,总结经验,决心继续研究和改进火车。

1825年9月27日,天还没有大亮,居住在英国斯多林克顿的许多男女老少就纷纷起床了。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马,向同一个地方赶去。他们去干什么呢?原来,史蒂芬孙要在那里举行一次试车表演。正当机车缓缓启动时,一个青年骑马疾驰而来,他大声叫喊着要与史蒂芬孙的火车比试比试。于是,火车和马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

一开始,只见火车缓慢行驶,而马则狂奔不已。一会儿后,火车的安全阀升起来了,鼓风机嘶鸣着,腾起团团烟雾,车速逐渐加快,很快火车与马并驾齐驱了。再过一会儿,火车毫无倦意,一往直前,马却渐渐累了。越往后,马就越显得力不从心,被火车甩得越来越远。

这条飞奔的钢铁长龙,可载重90吨,乘客400人,最高时速24公里。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列火车——“旅行号”。

从此,火车得到了人们普遍的称赞和重视,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使陆上交通运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史蒂芬孙那不畏艰辛,百折不回,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称赞,也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相关链接:火车名称的由来

19世纪初期,蒸汽机早已发明了,并在工业上得到广泛使用。于是有人打上了蒸汽机的主意,想把蒸汽机装上轮子,代替马来拉车,希望制造出能行走的蒸汽机。当然,蒸汽机的力气比马要大多了,可以拉上好几节车厢。由于蒸汽机是烧煤的,要点火后才能产生蒸汽带动车轮滚动,行走时烟筒里有时还会冒出火来,所以就有了“火车”这个名称。

2发明家的故事:多产发明家哈罗德·艾格顿

哈罗德·艾格顿(HaroldEdgerton),1903年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弗里蒙镇,父亲是个小镇律师和报人。哈罗德从小就爱动脑筋,10岁时,他就用一个铁皮桶制成的一盏探照灯,轰动了整座学校。由于家境并不富裕,他半工半读地在内布拉斯加大学读到毕业,当过电器匠、架设电线员、运煤工人和电影放映师。大学毕业后,他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深造。

在攻读硕士学位时,他发明了一种光线强烈的测量马达旋速定时灯,而这种频闪闪光灯改变了他的一生。

在此后的时间里,哈罗德·艾格顿与“灯光”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二战期间,哈罗德被派往英国去开发一种超强灯光,供盟军飞机夜间在纳粹占领下的欧洲上空进行侦察飞行时使用,而他在两个星期内就完成了任务,为盟军及时了解敌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此外,他还发明了一种使电流通过一个装有氙气的电子管,制造出耀眼的快速闪光的频闪闪光灯,被他自己称之为“万能上帝的罐装闪电”。还有那些装在摄影机和复印机中、机场跑道两旁、摩天大楼上以及汽车引擎点火定时器内的频闪闪光灯,也都是他的杰作。

然而,哈罗德·艾格顿最让人们熟知的,却是他作为摄影师拍出的“跨世纪照片”。

他使用百分之一秒的闪光,拍摄到子弹射穿扑克牌的瞬间,一点牛奶落到桌面上时产生的优美皇冠状图样,一只蜂鸟仿佛在空中静止了的那一刹那,凭借着他所开创的“跨世纪照片”,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猫舔牛奶时是舌的两面都使用的,蝙蝠是尾膜捕捉猎物的,手枪的后座力是不影响瞄准的——因为后座力是在子弹射出之后才产生影响。

多年来,艾格顿那些令人看得眼花缭乱的照片已成为科学及现代艺术的经典作。美国大都会现代艺术馆差不多像对待毕加索的绘画那样对待它们,经常把它们挂出来展览。

“别把我当作艺术家看待,我是发明家和工程师,我追求的是事实。”话虽如此说,他还是扔掉了好几十张牛奶滴落的照片,才终于拍到了那张有个牛奶皇冠的迷人照片。

哈罗德·艾格顿还是一位肯把自己的发明成果与人分享的人。在他看来,分享知识就是共同努力去发现新知识,在与人分享的过程中,自我则可以完全抛开。他的一个学生回忆说,有一次,他得意洋洋地向老师提出了一个有关自动频闪闪光的新构想。哈罗德微笑着说:“这个构想不错,让我们共同来开发吧!”而后来那位学生发现,哈罗德在多年前便已经有了这样的构想。事实上,在哈罗德的成就中,有大部分是从他和他的学生间随便交谈中得到的。例如有一次,在对蝙蝠进行试验时,哈罗德想不出怎样才能把活的食物以相当于蝙蝠疾飞猎食时的速度投掷给蝙蝠,但是后来他的一个学生想出了一个用发射炮弹的方式来发射蠕虫,这对后来改进地对空导弹的性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许多学生日后也成为他在科学事业上的伙伴。他在他的实验室外设了个展览厅,把他的新发明都放在里面任人参观。他说:“申请专利是合情合理的,但不应该搞技术保密。”他还说:“如果你能搜罗到聪明人帮忙,工作便会容易得多。”

同时,哈罗德·艾格顿也能称得上是学生们的“心理医生”。一次,他从实验室回家时,看到一个中国女学生坐在长椅上低泣。他在她旁边坐了一会儿,然后带她回去一起吃晚饭。到家后,他叫他的妻子艾斯特带她去看他的书房,那名学生惊奇地发现,在墙的一面都是学生的签名。艾斯特对她说:“这些人都是博士的学生,并且都曾一度失败过,但大多数现在已站起来了,如果你也属于这种情况,请签上你的名字吧!”那名女学生默默地签上了她的名字。

哈罗德·艾格顿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教授,教的是电子仪器学,实验室是他经常呆的地方。他也很喜欢他的学生在午茶时间到他家中小叙,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小型科学论坛。实际上,整个世界都可以称得上是哈罗德的实验室。上世纪50年代,他曾和法国著名海洋探险家古斯托乘坐“卡力索呆”潜艇一起到海洋深处探险,他还曾在撒哈拉沙漠追踪本世纪历时最久的日蚀;他又用声纳来探测威尼斯圣马可水道,寻找相传已久的大名鼎鼎的勒克索柱是否在水道底下;他也曾把在恩尼威托克岛进行的核弹爆炸摄入镜头,又在加勒比海探查西班汽船所载的黄金。他还一再去搜寻苏格兰尼斯湖水怪,因为他深信其中确有奥秘之处。他精力旺盛,常常坐在楼梯扶手上从3层楼一直滑落到底下。“要是你在早上3点钟还不醒来做点事,那你就是浪费时间。”这是他很爱说的一句话。

1968年,哈罗德年满65岁,已经到了校方强制退休的年龄。可是他却半开玩笑地说:“要我退休,恐怕我的脑子不会答应。”事实上,他只是从讲台上退了下来,更加专心致志地搞他的科研,他唯一的消遣方式就是在他取名为“闪击奇妙的光”的实验室中跑来跑去,口中吹着贝多芬和莫扎特乐曲。就这样,他继续在科学领域探索了近20年。

在他83岁那年,中风和一次心脏病猝发使他的脑子和动作都迟钝了下来。每天傍晚他从实验室走向他的住所时,他要在校园的长椅上坐上几次,学生向他打招呼时,他只是微笑着点头回答,看来此时说话已经变成他的一种负担了。

1988年12月,他发表他的一年一度的“灯光学”演讲时,忽然脑子变成一片空白,讲话结结巴巴,接着好一会一句话也讲不出来。随后他咧嘴笑道:“嗯,我本来是知道的,事实上,我还写过好几本书,不过,我现在已经老得有些忘记了,因此你们去看书好了。”

1990年1月4日,哈罗德·艾格顿平静地去世了,终年87岁。追悼会上,当时的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致悼词说:“他非但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也是一位划时代的摄影大师,更可贵的是他乐善好施,肯帮助别人,尤其是失败者,在他身上真正体现出了基督爱人知己的精神。”

3发明家的故事:11岁爱迪生卖报纸

因家中贫困,爱迪生11岁便辍学踏入了社会。

11岁爱迪生卖报纸小小年纪,能做什么呢?经人介绍,爱迪生做起了在列车上卖报的营生。那是从休伦港开往底特律的列车,列车早上出发,他便早早起来买了当天的报纸,乘上这趟列车一路卖下去。一份报纸5分钱,其中差不多有1分钱的利润。卖得好,一趟下来可以卖出百来份报纸。运气不佳,就只能卖出三四十份。要是这样,可就惨了,多出的报纸只能拿回去生炉子,那可得辛苦好多天才能补上亏空。

于是,爱迪生思考着:为什么有时报纸不一会儿就卖光了,有时却要剩下几十份甚或一半?没多长时间,其中的奥秘还真的被他找到了:时值美国南北战争,凡是报纸上载有战事消息的,其销量就会猛增。

当时的报纸需提前订购,报社为了控制成本,报纸的印刷量是要以这种订购数为基准的。所以,先前订购的份数在取报时是不可随便增加或减少的。可如何提前知道第二天的报纸上是否有战事消息呢?

爱迪生认识一个《底特律自由报》的排字工人,于是他以每天为排字工人免费提供一份新鲜奶酪、浆果或蔬菜为代价,让排字工人提前告诉他第二天报纸的内容。凭着经验,他再判断一下能卖出多少份报纸,然后再决定买进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判断误差率竟小于1%,卖报的收入也开始成倍增加。

一天下午,爱迪生在与一位买主的交谈中得知:当天上午有数以千计的人在夏伊洛战役中被杀。他认定这是一个不错的商机,于是他立刻找到一个自己认识的电信员,许诺日后每天白送他一份报纸,请电信员赶紧拍电报给各火车站,让他们张贴有关简略描述夏伊洛激战的布告。

第二天,火车从休伦港开出后,停靠的每一个小站上都挤满了等着买报纸的人。为了能一睹为快,人们纷纷愿出高价。就这样,5分钱一份的报纸,涨到了2.5角,爱迪生订购的1000份报纸被一抢而空。

想成为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吗?那就以发明家的眼光来看问题,哪怕只是卖报纸。

发明家的故事:不愿做农场主的发明家亨利·福特

1863年7月30日,福特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郊的一个小城。父母都以经营农场为生。作为长子,福特被父亲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他可以继承祖业,更多地关注农场事务。但是福特对土地根本没有多大的兴趣,他喜欢的是机械。童年时看到的蒸气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那是他第一次目睹不靠马拉的车,福特更加相信了机械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于是17岁那年,他离开了家乡,独自一人到位于底特律的密西根汽车制造公司。但在这家拥有2000人的底特律最大的工厂,福特只工作6天就辞职不干了,原因是该公司优秀的员工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才能修复的机器,我只要30分钟就可以修好,因而其他员工对我十分不满。后来,他又先后从事过机械修理、手表修理、船舶修理等工作,并且还一边工作一边参加夜校学习,以便将来能够不屈居于人下被别人利用而过一生,自己开一家制造机械的工厂。

梦想是好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在底特律的日子,是不断奋起,又不断失败的,钟表厂梦的破灭,研究内燃引擎的碰壁,这个年轻的机械师觉得心灰意冷起来。或许回到家是好的选择?于是在离家两年之后,福特又回到了故土。

福特在家里呆了10年,这10年他结了婚,继承了父亲留的土地,但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发明。他不是种田的那种人,他喜欢紧张而刺激的都市生活,他渐渐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设计一种可以烧汽油的发动机,并且让这个发动机驱动四轮车。这样,人们出门不再需要马了,他们将驾驶这种无马马车去上班、旅游。

一旦产生了这个想法,它就在福特的脑海里扎下了根。福特做梦都想实现这个梦想。一定要走出农场,去底特律!他下定决心要去闯世界。尽管妻子克拉拉非常留恋这个温馨的家,然而,她还是毫不犹豫地拿起了行李,没有半句怨言,随着丈夫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底特律。

梦想成真的速度之魔

当时正处于一个新兴汽车即将取代马车的过渡时代,1893年,美国的杜里埃兄弟设计出美国的第一辆用汽油发动的汽车,此后,还有许多年轻人在跃跃欲试。想法是许多人都会有的,但是要变成现实就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了。

在担任底特律照明公司工程师的同时,福特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汽车之上,在朋友的帮助之下,工夫不负有心人,1896年6月4日,福特的第一辆汽车诞生了,尽管这辆车速度极慢,形状奇怪无比,但却是福特和朋友的杰作!这也是底特律的第一辆汽车!福特开着这辆车在城里转来转去,引来了许多人的围观,别人都叫他疯子亨利!

而一次偶然的机会,福特遇见了着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激动的福特向爱迪生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这个发明大王的称赞和鼓励,于是,36岁的福特准备孤注一掷了,他辞去了职务,潜心于汽车的研制工作。到1899年,他已经成功造出了自己的第三辆汽车。

1901年,福特驾着自制的赛车参加一年一度的全美汽车大赛,战胜了所有对手,赢得了冠军。从此,福特闻名全国,美国的《天马杂志》称他为速度之魔,他成了底特律的英雄。1902年,他又参加了一次全国性的汽车大赛,结果又远远地超出了第二名。这两次胜利不仅使得他名声大噪,还结识了许多巨商大贾,为以后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02年11月,福特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公司的标志是一个蓝色的椭圆形,中间是模仿福特签名的大写字母F和ford,从此,这个标志成了福特汽车公司的象征,直到今天。

在当时来看,初生的福特公司有许多方面还不成熟,许多部门、规章制度刚刚建立,工厂也很破旧。但是它的思想却是成熟的,因为福特对此早就有了一套自己的设想。福特公司成立之初,福特便设计了高、中、低三种级别的汽车以期占领市场。其中高档车主要为富人服务。生产高档车带来的利润很大,但顾客数量有限。

第一年,福特推出的A型车成了底特律人的抢手货,福特公司赚取了可观的利润,仅股息就分发了10万美元。一下子股东就相当于收回了所有投资。面对巨大的成功,福特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表面的辉煌。因为人们现在只是对汽车这个新东西感到好奇,一旦他们习惯了使用汽车,便会变得更挑剔。汽车的质量和价格就成了福特公司的生命。

很明显,小小的福特公司不可能占据全部汽车市场,必须突出重点。生产什么车为主呢?面对各位股东,福特说:美国地域辽阔。生活着很多人,大多数是工人、农民。他们才是汽车的真正需要者。我主张多生产低档车,特别是标准化的大批量生产,把便宜实用的汽车卖给这些人。这才是我们公司长期的战略!

说着容易,做起来可难!低档车尽管技术上难度不高。但却不得不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这着实使福特费了一番脑筋,为了让家家户户都用上这种车,他的车必须简单,轻便,耐用,容易修理,而且还必须能在崎岖不平的乡间路上奔驰。这些都对零件提出了新的要求。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这种车必须便宜,以使每个家庭都能够买得起。为此,福特不得不在设计时更多地考虚经济因素,这么多的要求简直让人无所适从,许多种设计方案被一次次的否定了,福特也被搞得筋疲力尽。要怎么做才能恰如其分地满足顾客的要求呢?

有一天,他忽然想通了,必须使汽车构造简单化,只有简单,汽车才可能轻便,才会容易修理,一旦哪部分有问题,换个标准零件就够了。而且,简单的设计更易于大批量生产,当生产量增大时,生产成本就会降低,汽车价格就可以更加低廉。福特把以前的设计图纸全部扔在一旁,重新开始设计。

标准化,简单化。设计中福特不时提醒自己。

经过几次修改,福特新的设计定型了。它被命名为福特牌T型号汽车,后来成为汽车历史上最着名的车型,几乎成为汽车的代名词。事实证明,T型车受到了巨大的欢迎,整个国家都被淹没在T型车的狂潮之中,从1908年诞生到1927年的更新换代,福特生产的T型车数量是整个世界汽车总量的一半。

直到今天还没有哪一个车型能望其项背。当时的美国,一个人说自己有一辆汽车,则一定是指福特的T型车。福特以其傲视群雄的气概一跃成为汽车大王。同时,福特汽车公司也当然地坐到了美国汽车业第一大公司的宝座上。

永不停止的革新

与福特不停息的发明相比,他的商业思想也在不断的革新。面对雪片般的订单,福特在欢喜的同时也在发愁,因为工厂里原始的组装技术根本无法应付这种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

但是一个偶然之间看到的现象给了他灵感。有一天,他走在路上,路过一个屠宰场,看到牛送进来以后先用电电击,然后放血,将牛吊起来,然后用锯开膛剖腹,最后分割,这个过程是分别由不同的人来完成的。福特心想,我可以将这种具有连贯性、又有工作效率的流水作业的方式1913年春,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在福特的工厂里诞生了,大规模流水装配线带来工是生产方式上的革命,福特公司连创世界汽车工业时代的生产纪录:1920年2月7日,一分钟生产一辆汽车,1925年10月30日,10秒钟生产一辆汽车,这样的速度让同行为之震惊,让世界为之震惊。而这种以流水装配线的生产方法和管理方式为核心的福特制,为后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树立了楷模,掀起了世界范围内具有历史进步性的大量生产的产业革命。

不仅如此,福特很注意工人的生活,他想:造出去的车如果我的员工都买不起,我生产车还有什么意义呢?我必须要让我的员工首先买得起我所造的车,只有这样循环才能启动公司的发展。而在当时,美国工人的工资是很低的,每天1美元到1.55美元,一个月一天不休息,一个月也只有几十元钱。于是亨利·福特让公司的公关经理把所有媒体的记者都请来,他说,从今天开始福特车所有的生产线上的员工每一个人的工资涨到5美元钱,这句话惊呆了所有在场的人。

在当时,一辆福特汽车大概要卖200多美元,如果一个员工一天挣1美元多钱,那么他一辈子也买不了一辆车,反过来讲,如果一天挣5美元钱,立刻就可以变成福特汽车的买主。福特真正希望的是他生产的产品是有人要的,有人用,一般的社会大众能够把它当作交通工具,而不是前面讲的一种奢侈品。他刺激汽车行业发展的方法不是车本身降价,而是把员工的工资涨上去。因此,亨利·福特是聪明的,他不是把汽车制造当作简单的做生意,而是要将整个汽车行业带动起来,创造这个市场。

5美元工作日这个新奇的提法,引起了全美暴风骤雨般的热烈反响。工人们无不拍手称快,他们从此以后可以过上真正体面的生活,可以挺起胸膛做人了。无数工人从全国各地涌向底特律,要求在福特汽车厂工作,以至于福特不得不把雇员已满的牌子挂到工厂大门口。而新闻界对此给予了罕见的赞扬,记者们一个个激动万分。新的经济时代已经来临!记者们在各大报头版新闻中纷纷给予赞扬。当然,最后获利的还是福特。

5发明家的故事:火箭发明家戈达德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果园里,一个小男孩正给樱桃树修剪枯枝。

他爬上了一棵高大的樱桃树,眺望着远方的田野。突然,他头脑中冒出一个念头:人要是能飞到星星上多好啊!怎样才能制造出飞上火星的装置呢?

小男孩从樱桃树上爬下来,坐在树下沉思起来。他想象着有种机器在草地上飞快地旋转着,急速上升,飞向太空,飞向那遥远的未知的世界。

从果园回来后,小男孩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父母发现他整天在学习数学和做科学小实验,即使卧病在床的时候,他也不放过星点儿时间。看着瘦弱的常患病的孩子,父母总是心疼地劝说他休息。

他就是美国物理学家和火箭技术的先驱者――罗伯特·戈达德。

童年在果园的美丽梦想成了戈达德所有生活的支柱。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不断地攻读数学,坚持做实验,到长大些的时候,他居然攻读起物理学家牛顿的着作来。

上大学时,戈达德考入伍斯特工学院。1911年,29岁的戈达德在克拉克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并在这所大学开始了火箭研制工作。

刚开始时,戈达德做理论研究工作,探讨火箭作高空大气研究的价值和达到月球的可能性。1919年,他发表了题为《达到超高空的方法》全文只有69页,是他理论研究的结果。小册子发表了,但没有引起人们的丝毫注意。其实,10年前俄国物理学家齐奥尔可夫斯基也曾做过类似的研究,写过相似的论文,但也没有引起世人的注意。

戈达德在理论研究后,决定进行实践操作,想用成功的事实来证明他的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1900年,戈达德开始了用汽油和液氧做燃料的火箭引擎试验。

1926年冬天,在马萨诸塞州的田野上,戈达德发射了自己制作的第一枚火箭。这枚火箭高约1.2米,直径约15厘米。火箭里的汽油和液氧混合燃料耗尽后,它仍在继续上升,上升高度是60米,时速100公里左右。

火箭技术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中国。发明火药的中国人在13世纪就发明了“飞火箭”,并运用于战争。还有印度人、阿拉伯人、波兰人等也曾研究过火箭技术。但戈达德是第一位设想用火箭或许能载人飞向天外的人。

1929年7月,又一枚火箭在戈达德的家乡飞向天空。它飞得更高,而且载有气压表、温度计,拍摄气压表和温度计的小型照相机。

试验刚刚结束,警察居然找到戈达德,命令他以后不许在马萨诸塞州做试验。

戈达德只好到新墨西哥州一块荒凉的土地上开始新的试验。经过许多努力,他得到一位慈善家馈赠的一笔钱,他的试验才得以维持。

在这里,戈达德制作更大型更成功的火箭。他的火箭有燃烧室,因用汽油和超高压的液氧作燃料,燃烧室的壁能保持冷却。戈达德还发明了控制火箭飞行方向的转向装置,使火箭沿正确方向飞行的陀罗仪等。

1930年到1935年的时间里,戈达德发射了数枚火箭,火箭的速度最高达到超音速,飞行高度达到2.5公里。

但遗憾的是戈达德的研究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只给过他一小笔预算,让他设计飞机在航空母舰起飞时用的一种小型火箭。

戈达德在默默无闻中,靠自己的毅力和勤奋发明创造了火箭,是美国第一枚火箭的宇宙时代的开创者。

戈达德虽在美国没有受到重视,在德国却有一批推崇者。他们用戈达德的原理制成了V2火箭,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威力。

二战结束后,美国科学家向德国科学家请教火箭制造的技术,德国科学家目瞪口呆,“你们不知道戈达德吗?我们是用他的原理研究和制造火箭。他是我们的老师。”

美国科学家震惊后再去寻找戈达德时,一切都晚了。1945年8月10日,戈达德已经离开了人世。

6发明家的故事:发明家贝尔德

1925年的一天,伦敦一家最大的百货店顾客盈门。一批又一批的顾客涌向店内两间相连的小室。据说有人发明了一种机器,能把接收到的图像再现出来。

观众们乘兴而来,但扫兴而归。因为他们看到的仅仅是模糊不清的影子和闪烁不定的轮廓。

“这不是吹牛吗?这叫什么图像。”

“追求广告效应,不讲真话,应该告这个所谓的发明者”。“不是他的错,是百货商店老板的馊主意”。

人们议论纷纷,有一些热心者则不断地向发明者追问:“你怎么不把图像弄清楚些呢?”“你能不能传一只动物什么的给我们看看?”

“对不起、对不起。目前的技术还没有办法。”发明家贝尔德在一边无奈而又尴尬地回答着人们的追问。

贝尔德是个不到20岁的英国青年,当时无线电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通讯、广播了。世界上许多发明家,其中有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大师,都想发明能传播现场实况的电视机。但都没有成功。贝尔德却立志要发明电视机。

贝尔德在英格兰西南部的黑斯廷斯,建造了一个简陋的实验窒。但他没有实验经费,只好用一只盥洗盆做框架,把它和一只破茶叶箱相连,箱上安装了一只从废物堆里捡来的电动机,它可转动用马粪纸做成的四周戳有小洞洞的“扫描圆盆”,还有装在旧饼干箱里的投影灯。几块透镜及从报废的军用电视机上拆下来的部件等等。这一切凌乱的东西被贝尔德用胶水、细绳及电线串连在一起,成了他发明机的实验装置。贝尔德知道电视机的原理:应该把要发送的场景分成许多小点儿,暗的或明的,再以电信号的形式发送出去,最后在接收的一端让它重现出来。

贝尔德在他简陋的实验室里年复一年地实验,他实验装置被装了又拆,拆了又装。经过十八年的努力,1924年春天,贝尔德成功地发射了一朵十字花。但发射的距离只有3米,图像也忽有忽无,只是一个轮廓。

为了找明图像不清晰的原因,贝尔德又开始了新一番试验。他想原因也许是电压不足?于是他把好几百个干电池连接起来。他接通了电路,可是不小心左手触到了一根裸露的连接线,高达2000伏的电压立即把他击倒在地,他昏迷了过去。第二天的伦敦《每日快报》马上用大字标题报道了贝尔德触电的消息。贝尔德一时间成了英国的新闻人物。

贝尔德灵机一动,就利用报纸来为他筹集资金。他设法为记者们做了一次实物表演。一家小报做了通讯。伦敦的一家无线电老板闻讯赶来。表示愿意提供经费。但要收取发明的收益的一半份额。

贝尔德同意了这样苛刻的要求。他的实验装置从黑斯廷斯运到了伦敦。

但经费很快又用尽了。他的试验似无重大突破。

一家百货店的老板又来同他订了合同。每周付他25英镑。免费提供一切材料。但贝尔德必须在他商店门前操作表演。

现场表演又是失败。贝尔德生活日见艰难。没钱吃饭,没钱付房租。他只好忍痛把设备的零件卖掉,以此维持生活。他家乡的两个堂兄弟得知贝尔德陷入绝境后,给他寄来了500英镑。贝尔德得救了,他立即又投入试验。

成功的日子终于来到了。终日陪伴他的木偶头像“比尔”的脸部特征被清晰地显现在接收机上了。这一天是1925年10月2清晨。

“成功了、成功了”贝尔德兴奋地喊叫着冲下楼。一把抓住一个店堂里的小伙子,拽他上楼,把他按在“比尔”的位置上。小伙子吓得直打哆嗦,但几秒钟后,他也吃惊地喊叫起来:“真是奇迹,真是奇迹。”因为贝尔德的“魔镜”里映出了他的脸。

贝尔德终于震惊英国,资助他的人纷纷涌来。贝尔德更新了设备。开始更大规模的试验。

1928年,贝尔德把伦敦传播室的人像传送到纽约的一部接收机上。

不久,又出现了新的奇迹。贝尔德把伦敦一位姑娘的图像传送给她正在远洋航行的未婚夫。

贝尔德的名字在全世界传开了。他申请在英国开创电视广播事业,但没有得到批准。但要求电视广播的人越来越多。这个问题提交给议会,经过激烈的长时间的辩论。议会决定了开展电视广播。

1936年秋,英国广播公司正式从伦敦播送电视节目。此时的贝尔德又开始埋头研究彩色电视。

1941年12月,贝尔德传送的首批完美的彩色图像获得成功。可惜的是贝尔德的实验室被希特勒的飞弹击毁了。但贝尔德重新开始研究。1946年6月的一天,英国广播公司开始播送彩色电视节目,但劳累过度的贝尔德却在这一天病倒了,没有收看他的研究结果。6天后,他离开了人世,终年58岁。

在英国南肯辛顿科学博物馆里,游人能看到贝尔德发明的第一架电视机,还有陪伴他多年的木偶比尔。比尔咧嘴笑着,仿佛在向游人诉说贝尔德的艰苦发明的故事,也好像在为贝尔德成功而欢欣……

7发明家的故事:点评

许许多多发明家用他们成长中的事实告诉我们要爱观察,爱思考,勤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因此,希望小朋友们通过一系列发明家的故事,能够感受到发明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尝试的个性品质,产生向发明家学习的愿望。

睡前故事:小鸟的家故事


小鸟的家故事

冬天过去了,小鸟从遥远的南方飞了回来,但是她(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她的家园——森林没有了,只剩下一截截的树桩。

小鸟伤心极了,她就去问邻居小刺猬:“小刺猬,你看到我的家了吗?”

小刺猬说:“冬天,我被一种巨响声吵醒了,睁眼一看,你的家园被人类用电锯砍倒了,你的鸟窝也被人类拿走了,所以你就没有家了。但是我知道哪里可以买到鸟窝,你去找好心商人,用你的一片羽毛可以换他的一个鸟窝,那样你就可以先在树桩上安个家了。”

小鸟听了小刺猬的话立刻去找好心商人,用她的一片羽毛换了一个鸟窝,然后把鸟窝放在树桩上并住了进去。

第二天,小鸟又用三片羽毛换了好心商人的一个浇水壶、一袋肥料和一个大树种子。

小鸟马上种下大树种子,她每天都给大树浇水、施肥、捉虫。

此时人类正面临着土地沙化和沙尘暴的威胁,这时人类才意识到:森林是重要的!

人类又开始种树,像小鸟一样每天浇水、施肥、捉虫。

很快小鸟种的树种子长成了大树,小鸟站在树枝上拿望远镜往人类居住的城市一看,那里又成了一片森林。

小鸟又搬回了森林,小鸟又有家了。

保护树木,人人有责!

2小鸟的家故事寓意

小鸟之所以没有家住,是因为人类对森林的过度砍伐,让小鸟失去安乐的家园。直到人类意识到对森林的破坏将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森林面积的减少就会有沙尘暴和风沙的威胁,空气的污染得不到净化,人类的健康岌岌可危。保护森林,我们人人有责,我们要共同保护小鸟和人类的和谐家园。

小丁丁家的鸭的故事


“小丁丁家的鸭”是一个关于爱的宝宝睡前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扯不断的那份牵挂!

等啊,等啊,鸭妈妈下的两个鸭蛋就要孵出两个小宝宝了,鸭妈妈笑眯眯地睡着了。

小丁丁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小朋友,他在鸭妈妈睡着的时候,把一个鸭蛋拿出去玩。刚出门口,小鸭子就孵出来了,小丁丁乐了,把小鸭子放在地上和它一起玩。不知怎么的,小鸭子不见了,小丁丁大哭了起来。

不知过了多少天,鸭妈妈的另一个小宝宝已经长大了,它和鸭妈妈一样会游泳。

有一天,一只野鸭飞到了鸭妈妈身边,嘴里还叼着一条大鱼:“妈妈,好久不见了,你还好吗?”鸭妈妈这才知道,一家人抱在一起大哭。

原来,丢失的小鸭子在外面遇到了许多事情,在朋友的帮助下,它学会了很多本领,还有许多好朋友。

丢失的小鸭子虽然一出蛋壳就没有见多鸭妈妈,但是它还记得小丁丁的家,知道眼前和自己长得一样的就是兄弟,它的妈妈就是自己的妈妈。

从此以后,它们一起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鸡宝宝的家的故事


鸡宝宝的家的故事

鸡宝宝从蛋壳里跳了出来,鸡宝宝高兴的和妈妈拥抱在一起,鸡宝宝跟着鸡妈妈来到草地上,看到一只小蜗牛,鸡宝宝开心的说:“小蜗牛我们一起玩吧!”

小蜗牛说:“对不起鸡宝宝,我现在要钻进我的小房子里睡个午觉,不然我会没精神的。”

鸡宝宝又看见小蚂蚁,鸡宝宝跑到小蚂蚁的面前说:“小蚂蚁,我们一起玩吧!”

小蚂蚁说:“对不起鸡宝宝,我要回家了,看——那边大树下的小洞就是我的家。”

鸡宝宝伤心的问妈妈说:“妈妈——小动物们都有家,我的家在哪里?”

鸡宝宝一直是住在蛋壳里的,现在但可破了,鸡宝宝没有了家。这时候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鸡妈妈把翅膀展开,把鸡宝宝搂在怀里,鸡宝宝躲在妈妈的翅膀下开心的笑了,因为它找到了自己的家。

2鸡宝宝的家的故事点评

故事中的鸡宝宝看到别人都有家,认为自己的家是蛋壳,但蛋壳破了,家就没了。当鸡妈妈把翅膀展开,把鸡宝宝搂在怀里,鸡宝宝才知道自己找到了家。在妈妈的怀里最踏实,有妈妈的地方,哪里都会是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