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把玩具交到孩子手中的时候,大部分孩子只是在刚开始时会加以爱惜,不到几个月,原本漂漂亮亮的玩具就变得支离破碎了,尤其已经懂得钳子、起子用法的孩子,常会把玩具上的螺丝卸下来,将玩具“肢解”。而大人看到散落一地的“杰作”,心里自然会感到不舒服,甚至会严厉斥责孩子。实际上,孩子充满了求知欲与好奇心,喜欢去探索了解周围的一切事物,所以,喜欢破坏玩具的孩子,大多只是想知道玩具“肚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才把它拆开来看看。

父母不要对孩子严厉斥责,可以要求孩子把玩具重新组装,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父母应协助指点,但千万不要完全代劳。这样不仅使孩子知道玩具的内部构造,满足了好奇心,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组装玩具的辛苦也会让孩子养成爱惜东西的习惯。WwW.Zj09.coM

孩子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与他的成长有关,父母千万不要盲目禁止,使孩子变得缩手缩脚,应该让他自由自在地发挥自己的天性。另外,父母也不妨多选购不易弄坏的玩具。

相关阅读

早教知识:小小破坏狂心理是咋想的?


针对爱破坏东西的孩子而言,她们的心理状态很繁杂,有很各种类型,父母必须细心、有内心去发觉,不能一棍子打死,不可以随便地以责骂来解决孩子的破坏。一般说来,孩子爱破坏有下列的几类心理类型:

考虑本人要求

有的孩子因明确提出的规定被大人回绝,便耍手段,驱使成年人“就范”。比如有意磨烂衣服裤子、靴子,让父母买新的。以便获得自身最爱吃的东西,有意雨淋,使自身重感冒。为避免这类个人行为产生,大人要考虑孩子有效的必须。若不可以考虑孩子的必须,就需要把缘故告知孩子,获得孩子的了解。一旦发觉孩子有这类各种不良行为,要严肃认真指责,且决不能简易考虑他,更不可以不容分说就多方面责骂。

善心办坏掉事

孩子的立足点是好的,但因为缺乏经验或能力有限,結果不如人意。有的孩子见鱼缸里结过一层薄冰,怕鱼冷死,就向鱼缸里倒沸水;见到盐有点儿脏,把盐放到洗米篮里用手洗……大人最先要毫无疑问孩子的念头是好的,然后告知孩子不成功的缘故,自身不明白的事前要求教大人,自身力不能及的事长大以后再去做。

觉得趣味

一些孩子毁坏东西,仍未意识到行動的不良影响,只是对主题活动的全过程很感兴趣,觉得好玩儿。比如把书籍中色彩艳丽的界面揭掉伸缩玩具;用刀、笔在墙壁、桌子乱刻乱涂乱画……大人发觉后要立即劝阻教育,使她们了解到这种东西毁坏就从此修复不上原状了。

此外,父母也要擅于从孩子的个人行为中发觉她们的兴趣爱好所属,比如对爱撕书伸缩的,可给孩子色彩艳丽的彩色卡纸,由他伸缩;对爱乱刻胡写的,可给他们硬纸、雕刻刀、彩笔及著作案例,让孩子效仿着描绘。

宣泄心理状态

因父母未考虑孩子的规定,孩子便怄气,有意毁坏东西,宣泄心里的恼怒。一些被娇惯的孩子常为此威胁大人,以做到本人目地。对这类有意破坏的个人行为,大人决不能姑息迁就,既要公开批评,还要让孩子吃到破坏的味道。比如摔碎了玩具,最少在大半年内不买新玩具;砸烂了碗盘,告知孩子两个星期内不买他最喜欢吃的冷食,以省下选购新碗盘的钱。孩子遭受一定的处罚后,会留有深有感触,就害怕再由着脾气耍泼了。

好奇心心理状态

好奇心是儿童心理的关键特点,她们对不理解的事情,都是有明显的研究心理状态,老想摸下、看一下、闻一闻、尝一尝,弄个搞清楚,喜爱拆装时钟、玩具、录音机、笔,乱按电气开关或控制器,进而毁坏了东西。

应对那样的孩子,父母可正确引导孩子把拆下来的东西装配起来,恢复原样。平常,父母要确立告知孩子,什么东西是不可以用手摸乱尝的(如家用电器、药物),防止安全事故产生。对爱动手能力的孩子,能为她们选购拼装、组成玩具,使她们在装装拆拆的主题活动中感受结构的开心。

盲目跟风效仿心理状态

爱效仿是儿童典型性的心理特点。孩子把大人作为行動的楷模,大人怎么做,他也机械设备地跟随学,从而造成不良影响。比如见爸爸刮腋毛,便将小猫胡子剪了;看到母亲彩妆,趁大人没有时,也将自身化为个大花脸……针对盲目跟风效仿的孩子,父母在过后要给孩子填补相关专业知识,使她们搞清楚为什么自身的个人行为会产生破坏。平常要告知孩子什么事能够 学好人的模样做(如刷牙漱口、洁面、摆餐具、洗手帕等),什么不可以。

嫉妒心

孩子见他人东西比自身的好,造成妒忌心。因为孩子的感情露出、欲望,自控能力差,妒忌通常立即付诸实践,搞破坏个人行为。比如有意剪坏其他小孩子的新衣服,损坏伙伴高端玩具,摔碎伙伴新书包、新文具盒……妒忌是一种昏暗、偏激的心理状态,它既给孩子心里产生了烦恼,也危害孩子的成才及与别人的相处。因此,父母要自小正确引导孩子学会赏识他人,让孩子的心胸宽广起來。

报复心理

一些儿童因懦弱,斗不赢“最强者”,便悄悄地采用对付破坏,而求在心理状态上获得均衡。对孩子的这类对付个人行为,父母最先要立即劝阻和指责,随后再了解孩子那样做的缘故,若孩子果然受了憋屈,可告知另一方父母或教师,寻找适当的对策。

你是强势的家长吗?


有次外出,我们的团队大多是女士,而导游却是位男帅哥,小伙子1米86的身高,说话秀秀气气的,温柔有余,阳刚不足,凭多年的经验,我断定,他一定有个“强势”家长,于是就试探地问:“你妈是不是很厉害?”他有些吃惊,脱口而出:“你怎么知道?我妈可厉害了。小时候我调皮,被我妈追着满街打!”

我想起我的孩子小时调皮,每到他做错事的时候,我脾气大发,抬手便打。有次当我抬手的时候,忽然听到了旁边的劝告:“别打了,把孩子吓胆小了!”这时,我看到了孩子恐惧的表情和招架的姿势。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样的“强势”管教可能让孩子从此怯懦,而怯懦的孩子能有大出息吗?

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个性强、控制欲强、争强好胜的“强势”人,如果只是个性强、处处好胜,也是一种优势,但是,强势变成霸道、得理不让人、以势压人、无理犟三分,这种强势就变成了劣势。

有一种属攀比型的争强好胜,即你有我也有,你好我比你还好。比如,你买了件新衣,我也去买一件,甚至两件;你家买了私家车风光潇洒,我创造条件也要开上新车。这些是生活上的,不足为奇,也不为过。

还有一种“强势”属进取型的,主要表现在对学业、事业的追求上。比如你在工作能力上比我强,职称、级别比我高,我也要刻苦发奋、取得佳绩,获得更高的荣誉或职位。这是一种积极的“强势”。

作为家长,你的强势方式、强势力度、强势的状态都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归纳为三种:

第一种是你强我也强的“超越型”。孩子以父母为榜样和参照,父母出色,孩子取长补短,更加优秀。老子英雄儿好汉,国外的有老布什和小布什;国内有奥运冠军邓亚萍,如果邓亚萍的父亲当年不那么争强好胜,从五岁起就开始训练她,邓亚萍如果不争强好胜,就不可能所向披靡,连得几届世界女乒冠军;还有姚明,父母都是很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姚明能成为世界级球星,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国家的培养自己的刻苦。

第二种是你强我弱的“保护型”。家长太强或过于保护,制约了孩子的个性发展,这样的家长带出的孩子要么性格比较懦弱,要么依赖性比较强,属于服从型。我发现,很多强势的人,孩子反而很弱势、腼腆、胆小、不自信等。古语的“富不及三代”,“自古贫贱多豪杰,从来纨绔少伟男”,我认为,都有这些因素在里面。

第三种是你弱我强的“发奋型”。即家长不强孩子强。家长不是很强势,甚至是弱势,但孩子却很有责任感,自强不息。像公民道德人物背着母亲上大学的当代孝子张尚昀、带着妹妹上大学的公民道德人物洪战辉,还有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世界冠军刘翔,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出生于普通人家,甚至是寒门,父母是农民,刘翔的父母也是普通工人,没有父母的福荫,没有娇生惯养,照样走出了自己成功的路,书写了自己辉煌的人生。

我认为,作为一个人要强势,没有强势就没有进取、没有创新,没有强势就没有竞争力、没有创造力,生活也就没有了动力。作为家长,不强势怎能养儿育女?不强势怎能立业兴家?但不可处处都强势,要分人、分事、分时间,要把握好强势的火候和技巧,把强势变成优势,把弱势变成强势,学会淘汰劣势、发扬优势,这样的家长才是真正的强势!

你是好榜样吗


你是好榜样吗?孩子会细心观察和模仿妈妈的一切动作——这个道理相信每个妈妈都明白。可是,我们每个成年人也有自己根深蒂固的习惯啊!如何能够让你在不把自己逼疯的基础上,同时在宝宝面前保持良好形象?

“别咬手指头!这恐怕是我每天最常说的话了”,家住北京东城的王太太跟我们抱怨。他儿子今年4岁了,为了不让他咬手指费尽心机,“我曾跟他解释手指上的细菌;告诉他咬手指对牙齿不好;甚至吓唬他说晚上做噩梦都是因为白天咬指头闹的!”可惜效果甚差。

“直到有一天当我开车出门等红灯时,漫不经心地把小指塞进嘴中——天呀,我突然意识到什么,扭头一看,果然儿子也像我一样,看着我,嘴里叼着手指头。我如何跟他解释妈妈其实并不想咬指头,只不过是开车时顺便‘修剪’一下指甲?”

孩子看什么学什么,这点很多父母都已经了解了,从说话、走路到日常习惯,甚至包括你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菜里的土豆拨向一边!因此,做父母的责任重大!

不过,首先要提醒年轻父母们的一点是:虽然我们总是担心孩子会有各种各样的坏习惯,不过稍稍关注一下成人世界你就会发现,所谓人无完人。既然成年人如此,而且相处愉快,又何必过多苛求孩子呢?

仔细遴选好习惯

日常生活中,有太多林林总总的事情,如果父母要求自己每一样都做得完美无缺,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我们应该细想一下,到底最希望孩子具有哪些优点?

的确,这恐怕是个世界难题:好习惯谁不能找出一箩筐来?!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从中选出最重要的三四个好习惯,同时这些好品行能接近你平时的习惯,这样做起来才得心应手。天津市的李女士有个2岁大的儿子,“我希望孩子能对人慷慨,每回我们一块儿出门时,如果有人希望搭车,我总会乐于帮忙。”

孩子看见你的好习惯了吗?

或许在别人边嚼爆米花边泡电视连续剧的时候,你在静静地看书,可如果这时小宝宝刚巧在睡觉,那你就不能现身说法了。可见做榜样的同时,你还需要使用“特权”,随时让他保持关注。如果希望他从小养成运动的习惯,就带他每天骑车出门,或者在户外找个地方伴着音乐做操;如果想培养孩子表演天赋,光靠对着镜子“傻笑”可不行,你需要发动全家,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齐上阵,定期举办周末家庭演出,给小家伙分配一个角色,然后好好玩儿上一把。

李女士为了让孩子学会同情,就在家中准备了一个大纸箱,每个季度她都会和女儿一块儿把家中不用的衣物、玩具整理一次,然后打包捐出。

为了孩子,趁机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如果你自己是那种手里抓着一把瓜子,穿件脏外套就出门的人,怎能指望自己教育出知书达理的乖宝宝呢?专家告诉我们:改掉坏习惯的最佳途径就是用好的习惯来代替。

田女士对我们说,她现在从不在孩子面前碰零食,与此同时,她在看电视的时候还会做举重锻炼。很快,她儿子也跟着一起练习了(小家伙很有创意,他靠给“金箍棒”添加卷筒纸来增加“杠铃”重量)。以前,田女士开车堵在路上的时候会烦躁不堪,最近她尝试在车上深呼吸来舒缓情绪。很明显,他儿子注意到这一点,也开始跟着做起深呼吸来。

“我的身材怎么也算不上苗条,”田女士说,为了避免孩子变得和她一样,田女士做了许多努力,比如随时随地注意孩子的饮食,一旦发现不对,立刻指出“这东西会让你变胖!”然而此种方法却收效甚微。而最近,她改变方式,碰到不当饮食,她会说“吃这个妈妈会胖起来”,而这一次,效果好像很不错呢!

关注伴侣的习惯

就在不久以前,李女士突发奇想要教给孩子一些西餐礼仪,于是她问孩子:“你爸爸要是在饭桌上打了嗝会说什么?”“应该是‘靠!’吧。”孩子略微迟疑了一下后回答。

有时候,做母亲的自己小心翼翼,但做父亲的却大大咧咧惯了,而妈妈却因为习惯了老公的做法,很难注意到一些他随手带出或者随口说出的东西被孩子们抓住。尤其是一些负面的东西,往往在你根本不知情的时候就丢给了孩子。所以,做妈妈的,还要记得随时提醒当爸的那个家伙啊。

另外,还应该记得不要在孩子面前太多批评你的伴侣。胡女士有个6岁大的儿子,她就曾面对这种情况。“有时,孩子会听我说些他爸爸干过的傻事,或是对某件事情很后悔等等。那时我也并没注意到孩子在听我讲。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老公就会神秘地问我:‘你说儿子什么时候学会嘲笑老子了?而且还说得挺有道理!’”

专门树立一个好榜样

青岛市的王女士和她老公都不会水,尽管他们家对面的海里就能游泳。但让人惊讶的是:他们7岁大的女儿如今已经快成“浪里白条”了。为什么怕游泳的父母能教导出这样的女儿呢?原来王女士的邻居阿姨是个游泳健将,王女士一直有意无意地在女儿面前夸这位阿姨,搞得小姑娘从小就崇拜阿姨,一直期盼有机会能和阿姨一起玩。于是,当有一天爸爸妈妈终于满足她的愿望时,她的精神头有多大,我们可想而知了!这就是好榜样的作用!

掩饰你自己的缺点

如果实在有什么东西让你难以割舍,那就等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的时候再放纵一下吧!看看恶俗小说,大吃一顿甜食,或者大声放摇滚乐,和老公打打闹闹,找回过去的记忆……只有一样你要注意:孩子比你想象得要精明一些。“有一次当我儿子在隔壁房间玩儿的时候,我悄悄跑到厨房,奖励自己一大块巧克力。为了‘毁尸灭迹’我刷了牙,甚至还喝了一大杯水。可惜几分钟后,我儿子拉着我的衣角问:‘妈妈,我可以也吃一块吗?’”李太太说,“搞得我这个当妈的,立时傻在那里,左顾右盼不知道用什么表情面对他了。”

虚心接受批评

当你不可避免地在孩子面前出错时,不用觉得丢脸,如果应对及时,非但不会造成困扰,还能收到好效果。比如你正与老公争吵时,孩子闯了进来,那么最重要的就是你们一定要尽快取得共识,表示讨论问题也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如果你没踩木头凳子就动手换灯泡,被发现的时候就应当承认错误,然后采取安全的方式。

如果你的孩子当面指出你所犯的错误时,又应当怎么做呢?有时我儿子会对我说:“妈妈,你刚刚说了一个脏字。”我就会说:“的确是妈妈错了,妈妈因为心情太不好,一下子就没忍住。”这样的说明会让孩子觉得他的行为是正确有效的,并能在诚实、虚心等方面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

家住纽约的李太太有两个女儿,3岁的Lily和刚刚满周岁的Emma。“我希望孩子能从坏事中吸取教训。如果我偶尔犯了错误,我希望孩子们能监督我下次不再犯,并且能理解从犯错误到不再犯错正是长大的必由之路。”所以,如果我们被孩子抓住“现行”就应当坦然承认,做出一个知错能改的好表率。

认清成年人和孩子的不同

鼓励孩子发现你与他有着不同的生活标准也是件很必要的事情。跟孩子解释:“妈妈可以喝可乐是因为妈妈的身体能够消化这种饮料,但是你的身体还不能。”或是:“你爸爸可以晚睡是因为一个6岁的男孩要比一个35岁的男人需要更多的睡眠。”

家住上海的赵太太对我说:“我有时挺希望孩子看到家里来了成年人饮酒,这样能方便我向他解释酒精对孩子的影响与成年人不同。我担心如果现在不说清楚,没准儿等以后他进了学校离开家后,就会像很多学生那样开始聚餐喝酒了。”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吸烟。永远不要让孩子靠近有人吸烟的地方,因为即使是短暂的烟气接触,也会对孩子稚嫩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赵太太常对孩子说她年轻的时候曾经吸烟,为此她很后悔,并且着重指出她当时有多么的幸运,没有因为吸烟而造成身体的长期损伤。

进行这种谈话的时机需要好好把握:你得首先确认孩子能够接触这种“阴暗”的东西。(也就是说,孩子得明白即便妈妈过去做过一些错事,但这并没有让妈妈变坏。)能做到这一点的孩子年龄跨度很大,不过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作出判定:如果他开始追问你过去的一些习惯,并且深入细节时,就说明孩子可以接受那些事情了。

竭尽所能,但要正视现实

无论你多么努力,孩子也不可能总是听从大人的教导。在饭桌上,你请孩子帮忙把酱油递过来,然后一遍又一遍地示范,可惜最终也没能让孩子明白。孩子的这种“执著”或者说“倔强”,在这个时候往往会让父母产生孩子是要“对着干”的想法而生气。但是,请你千万理解,更多的时候,尤其是对年纪幼小的孩子来说,这表明他完全不了解你要做什么或是对此毫无兴趣。

又或者像文章开头提到的北京王太太,自从发现儿子是学自己的样子咬手指后,一连好几个星期了,她都努力地控制自己不把指甲伸到嘴里。尽管现在她的儿子还常常叼着手指头,但她还是很有效地安慰了自己:“起码我自己的指甲看起来比过去美观多了!”

你是“中国好父母”吗?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孩子,可是扪心而问,我们自己是好父母么?记得豆瓣上有一个小组“父母皆祸害”,引起大家的共鸣和纷纷吐槽,还有一本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里边的案例真是发人深省。那么问题来了,“好父母哪家强?”,摇篮小编给您一一说道说道,快来看看你做到了几条吧。

1.通过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找机会,试着将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吧。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使你又向孩子的心灵走近了一步。

爱心贴士:从现在开始,当孩子跟你谈起某件事的时候,试着放弃你的纠正、说教、反对或解释。就对他说:“哦,还有呢?”认真地听他讲,也许你会听到让你觉得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或观点。孩子看到和感觉到的更多细节是对你的最好奖励。

2.保持睡前给孩子讲故事的好习惯

我们当然知道讲故事的好处,但也许你还不知道,研究表明,与很多其他交谈不一样的是,我们讲故事时的语气、声调和节奏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帮助他消除焦虑。

爱心贴士:这项活动已经不只意味着平静和愉快了,更是一种宝贵的习惯。从现在起,让电视、电脑和手机都靠边站吧。假如你现在每星期给孩子讲一次故事,建议你改为两次,或者把故事时间从15分钟延长到20分钟。如果一个星期有三或四个晚上能坚持给孩子讲故事,就太好了。

3.适当放手

这是给妈妈们布置的一项特殊作业:把一些家务委派给其他家庭成员:你的丈夫、孩子、亲朋等等。因为,能否为自己减负是评判一个母亲心智和能力的重要标准。减轻自己的负担后,你就不再会经常为忙不过来而心存抱怨了,感觉轻松了很多。无数的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妈妈都为她们每天必做的家务事所困扰,抱怨家里的事儿永远都忙不完,内心积存着极大的怨气。

爱心贴士:可以先挑些零碎又简单的事儿,分派给大家。记住,从小事开始:比如,每周挑一个晚上由爸爸哄孩子睡觉。或者给你的孩子也分派些家务事,比如:1岁多的孩子能帮你拿鞋,2岁的孩子可以给宠物喂食,3岁的孩子可以帮你拿筷子。渐渐地,让所有家庭成员都养成帮忙的好习惯,给他们增加任务,除了你自己。

4.表扬孩子的好行为

当孩子把自己最心爱的滑板车让给别的孩子玩,或是为你做了一张画着笑脸的卡片时,你要用小小的表扬表示关注。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孩子这种可爱或是大方的表现,并且希望他们的这种行为能够发扬和巩固。那么当孩子友善地对待别人时,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关注并夸奖他是帮助他建立主人翁意识,并且获得良好自我感觉的一种重要途径。同时,表扬孩子的好人好事,也可以提醒他懂得感激别人的帮助。

爱心贴士:千万别让孩子觉得做一张卡片或者分享一个玩具就是最最了不起的事迹了。你只需要简单地说:“我儿子能把自己的滑板车让给冬冬玩儿,真棒!”,然后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好了。

5.凡事往好处想

这一点比较困难,谁让为人父母的我们都有那么多的烦心事儿呢。孩子刚能吃米粉,你就开始发愁怎么给他做复杂的饭了?这几天他在院里玩的时候表现出霸气,你就断定他以后没有朋友了?你必须使自己尽可能地朝最好的方向考虑问题,而不是相反。

爱心贴士:捡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不像平常那样劳神那样较劲了,就随它去吧。可能早上孩子上幼儿园前又磨磨蹭蹭的了,别去想他是不是会迟到或者主观地认为他以后会无组织无纪律吧,就对自己说——“他正在学着自己做决定”好了。

6.不要和情绪激动的孩子争论

尽管在晚饭前要吃点心是错误的,但对于一个狂躁不安的孩子来说,这一结论的逻辑毫无用处。你最好放弃对他加以干涉的念头。和一个正在气头儿上的孩子理论毫无意义,别在妄图说服他了,恰恰相反,你可能更应该避开他,不然他会更烦躁。那样的话,孩子觉得很难过不说,你也会有挫败感。

爱心贴士:如果你和孩子在公共场所,最好能带他迅速离开,找个安静的地方让大家平静下来;如果在家,你可以去另外的房间。总之,需要转变的关键是你而不是孩子。不妨暂时避开当时的气氛,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切都会过去的。

7.和孩子亲密接触

给他一个拥抱、揉揉他的头发或者挠挠他的后背。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如果你整天忙得连和孩子说话的机会都没有,还是需要提个醒的。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是成年人沟通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往往忽视了身体接触的表达方式,也似乎已经遗忘了偶尔的身体接触可以传递多么强烈的爱的讯息。让轻轻的一个吻或者脸颊的抚摸,成为你和孩子每日生活的一部分吧。

爱心贴士:每天问自己,今天我该怎样通过接触表达我的爱呢?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有些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很喜欢一个大大的拥抱,但也有的孩子会因此紧张和害羞。所以,你需要用心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接触方式。

8.抽时间,和孩子一起消磨时光

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尽管很多人认为一家人呆在一起的时间不少,但实际上的情况却往往是爸爸上网,妈妈打扫卫生,而孩子猫在自己的屋里打游戏。其实你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是陪他一起度过的闲暇时光。孩子可能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跟你说,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乐场或去公园了。你可能忽视了,其实孩子特别珍惜和其他家庭成员坐在一起的片刻时光,哪怕什么事都不做。

爱心贴士:每周都抽一会儿时间,全家聚在一起,清清静静地呆一会儿。你可以周六早上把孩子从床上叫起来,一起到楼下走走或者一起踢会儿球,哪怕只有半个小时。或者,在某天晚饭后,和一家人坐一会儿,而不是赶紧冲进厨房拾掇碗筷,就当你是在餐馆里吃的饭好了。

9.常常保持微笑

孩子(尤其是年龄非常小的时候)对成人的面部表情有着非常敏锐的观察力,并能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如果你常常微笑,你的孩子也会常常微笑,并且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而且,当孩子觉察到他给父母带来了欢乐时,他的自我感觉会更好。

爱心贴士:每天问问自己,今天孩子的行为或话语让我笑过吗?在和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好笑的事儿了吗?作为父母,我们总是被一天到晚,忙也忙不完的事所烦恼。其实一个简单的微笑就能缓解一天的劳碌和紧张,放松心情。现在就试着改变一下吧!问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发又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儿,或者你自己给他讲个笑话;给女儿洗澡的时候,别去想她睡着后你还要忙的工作,看着她给塑料鸭子喂水,不是很有趣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