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虎胎教

2021-05-04 巧虎胎教 巧虎胎教多 爱父母的童话故事

父母有招:巧妙对付孩子耍赖。

在妞妞哭闹时,我一次次提醒自己:一定要与她划清界线,不高兴、闹情绪的是她,不是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获全家人的好心情、孩子乖巧懂事的好性格以及孩子眼中好妈妈的形象。

案例:闺密来家里玩。一见面,她就大倒苦水:“宝贝儿子不到4岁,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暴君,在家说一不二,动不动就哭闹发脾气,大人不堪折磨只得让步屈服,小家伙吃准了大人的弱点,更加变本加厉。我实在气不过时只好对孩子狂吼乱批或拳脚相加。”

闺密的烦恼引起我强烈的同感,在女儿妞妞3岁左右时,我也常常不知不觉间陷入她的情绪迷局。那时,妞妞的哭声就像有着吸星大法般的魔盆,把我的耐心、理智一点点吸食掉,结果回应她的往往是我更高的分贝、更猛的“火力”。妞妞的情绪成了影响全家人的晴雨表,她高兴时全家一片艳阳高照、欢乐祥和,一旦小家伙情绪欠佳或有意愿未遂而哭闹时,我们全家往往就会被搅得乌烟瘴气。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就这样亦步亦趋、被动而无力地接受着妞妞的“恩赐”或“惩罚”。

在一次次的教训之后,终于有一天,我幡然醒悟:这种教育方式太不科学、太危险了,渐渐成长的妞妞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所以,我决定积极努力地改变那种被动的局面!

首先,我要求自己从内心坦然接受这样的事实: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当他的诉求得不到满足时,哭闹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也是孩子的权利,没什么大不了的。换个角度来说,孩子用这种方式把不良情绪宣泄出来还是件好事,因为把把坏情绪压在心底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性格和心理扭曲。想明白这个道理后,我发觉妞妞哭闹时,我的焦虑、急躁情绪明显减少了。

其次,在妞妞哭闹时,我一次次提醒自己:一定要与她划清界线,不高兴、闹情绪的是她,不是我。我不能莫名奇妙、糊里糊涂地白白搭进自己的好心情,这种牺牲不但没有价值,还会产生一堆负面效应。于是,我们家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妞妞在一边哼哼唧唧或扯着嗓子干嚎,我泰然自若地坐在餐桌前,无比香甜地享受着美味的晚餐,或者跟妞爸若无其事地谈笑风生。我们的置若罔闻向妞妞传递了这样的信号:哭闹不是明智的选择,不要妄想用哭声来威胁得到更多的关注。

这个“以守为攻”的策略使我像个事不关已的旁观者一样,有种“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超然和淡定。在成功地摆脱妞妞负面情绪的影响、妥善调节好自己心态后,我发现我的育儿智慧也随之提升了,很快我就摸索出一个百试不爽的好方法——先不闻不问地任由妞妞哭闹,让她体会到自己的无趣和尴尬;火候差不多时,我再适当给个台阶让她下:“哭够了吗?来,妈妈抱抱。”往往在那个时候,一直在察颜观色、渴望回应的妞妞保准会一溜烟地跑过来依偎在我怀里,受过冷落教训的她格外珍惜妈妈的抚慰,我只需稍作安抚,她就破涕为笑了。就这样,我几乎没费吹灰之力就避免了一场声嘶力竭的冲突和战争。

所以说,孩子产生哭闹等坏情绪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自己被孩子的坏情绪所左右,因为一旦如此,家长就容易失去自我,忘记自己的教育目的和原则。明智的家长应该学会把自己置身于孩子的坏情绪之外,坦然接受孩子哭闹的事实,然后理智、有效地进行教育引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获全家人的好心情、孩子乖巧懂事的好性格以及孩子眼中好妈妈的形象。zJ09.com

相关知识

3步巧妙拒绝孩子耍赖皮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在早期教育中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3步巧妙拒绝孩子耍赖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人自以为能探究孩子的内心,其实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们敏锐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说一套做一套”。

再多玩一次滑梯,再多看一会儿电视,再多玩一次游戏,再多听一个睡前故事……类似这样“没完没了”的央求常常让父母难以应对。

父母不愿意总扫孩子的兴,更不希望成为孩子眼中的“大恶人”。但是,我们得让孩子知道凡事都有节制,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没完没了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可是许多家长发现,经过种种努力后,自己总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

其实,孩子掌控自己生活的机会微乎其微,他们刚刚主宰了一小会儿自己的生活,享受了一段自由快乐的时光,可是大人一声令下“时间到了,我们该走了”或者“就这些,再也没有了”,就要将他们自我掌控的权利夺走,想一想,他们又怎会乐意呢?

父母往往说到做不到

大人自以为能探究孩子的内心,其实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们敏锐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说一套做一套”。比如,当大人宣布“孩子,你还可以玩10分钟”时,最终他们得到的时间可能只有5分钟,也可能长达30分钟。他们意识到大人的立场并不那么坚定,因此,常常寄希望于发脾气、撒点儿娇、软磨硬泡、撒泼打滚,或故作可怜,让大人有所松动,而事实上,家长们往往也遂了他们的心愿。

那么,父母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自觉呢?

第一步:亮出自己的底线

与其给孩子一颗糖果,之后因招架不住他们的央求,而再给第二块糖果,还不如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你可以吃两颗糖果”;与其告诉孩子该关电视睡觉,之后因经不住他“再多看5分钟”的软磨硬泡而妥协,还不如一开始就声明“你还可以多看10分钟”。妥协让步无异于奖励孩子依靠纠缠不休而达到目的。所以,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应让孩子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底线。

第二步:做好离开的准备

举例来说,你带着孩子去朋友家做客,你们该回家了。你要先通知孩子:“你还可以和表哥再玩10分钟。”在时间到之前你应该做好离开的准备,把东西收拾好,并和朋友道完别。等10分钟一到,就对孩子说“时间到了,我们走吧。”然后立刻抬脚走人。如果不这样,下次你说“时间到了,我们走吧”时,孩子很可能将你的话当耳旁风。

第三步:保持平静不妥协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可能会耍五花八门的小把戏,这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平静,不要妥协。

如果孩子赖在地上不肯起来,不要理会他。将目光从他身上移开,然后微微转身,装作要离开的样子,一般情况下,他会跟上来。

如果他就是不跟你走,你可以把他抱起来。此时应尽量保持平静,并将你的脸转向一边,不要与他面对面。不管他怎么尖叫和反抗,都不要理会,也不要计较他说“我恨你!我讨厌你!”之类的气话。

如果孩子更加激烈地反抗,那就给他一个“警告”,告诉他可能会面对什么“后果”。为了让这一招行之有效,“后果”最好是取消他很在意的某件东西,或者做某件事的计划,如提前15分钟上床睡觉,不让孩子看电视,不让孩子玩最喜欢的玩具等等。我敢保证,在以后应对孩子“再多一次”的要求时,你会觉得越来越轻松的。

幼儿早教:宝宝耍赖皮父母有高招!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早教已经成为婴幼儿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额一个环节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早教:宝宝耍赖皮父母有高招!”,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当宝宝的心态不可以获得考虑时,许多 小孩会耍赖皮,它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状态发泄方式,应对耍赖皮的宝宝父母应该怎么办呢?宝宝耍赖皮怎么办?网编为大伙儿出新招!

宝宝耍无赖“招数”一:“坐山观虎斗”,趁机考虑“冲动”

五岁的阳阳是个非常聪明伶俐的男孩儿,平常在幼稚园的课堂教学中,他总是反映更快,也是最顽皮的一个。回到家,阳阳也是集诸多宠溺于一身,六个大人围住他一个人转。逐渐的,聪慧的阳阳发觉,自身的一切规定常常被考虑,就算有时候父母会回绝,在长辈那边也可以获得考虑。宝宝耍赖皮怎么办?幼儿

因此,他逐渐把姥姥姥爷和长辈当做自身的“背靠”。做错事了,他不一母亲张口责怪,先给祖父通电话,由于他知道,要是祖父一来电話,母亲就不好意思说什么了;在幼稚园惹事了,父亲生气了经验教训他,他便在周末时向姥姥控诉,姥姥听后,当然会发火地质学问孩子为何恐吓小孩;要想新玩具时,就各自告知姥姥姥爷和长辈,看她们谁买的最漂亮……就是这样,六个大人被一个孩子耍得“手忙脚乱”,乃至有时候还相互指责。

剖析:实际上,小孩并并不是要有意造成父母中间的分歧,他仅仅在投机取巧。更是由于家庭主要成员中间沒有优良有效沟通,教育理念不一致,才造成 小孩出現这类状况。宝宝耍赖皮怎么办?幼儿

出新招:做为父母,无论是老人還是年青父母,在教育小孩时,应保持一致。父母们应当好几个心眼儿,提早和老人搞好沟通交流工作中。那样,当小孩由于父母不可以考虑自身的规定而跑去乞求老人时,会发觉于事无补。

除此之外,父母还能够学好与宝宝开展“商议”性沟通交流。

宝宝耍赖皮怎么办?从亲子教育的视角看来,公平、民主化、填满真情和了解的家庭氛围能使宝宝心情愉悦、性格外向。做事多和宝宝商议,使他自小学好用語言和商议的方法解决困难,这有益于宝宝摆脱狂躁的心态,降低又哭又闹、耍无赖的个人行为。还可以考虑到与宝宝一起制订标准:一切家庭主要成员闹脾气都无法得到奖赏,并会丧失某一次机会,如看喜爱的电视机、吃好吃的食物等。

对付宝宝耍小脾气的9妙招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早教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付宝宝耍小脾气的9妙招”,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尖叫、打滚、扔东西、撞脑袋……随着宝贝一天天长大,刚刚几个月就开始耍小脾气了。面对发脾气的宝贝,有什么妙招让他的小脾气悄然消隐呢?

1.只要没有危险,不要理睬乱发脾气的宝贝

当宝贝有因为发脾气而憋住气或者猛烈撞墙这种行为发生时,建议先带宝贝去医院看医生,排除疾病的可能。如果没有疾病,最好不要管他。要注意观察,尽可能找出诱发的原因。

2.多和宝贝交谈,告诉他对待生气的方法

不管宝贝多大,父母都要养成跟他讲道理的习惯。这个过程中,不管宝贝如何闹腾,父母首先一定不要发脾气,也不要让步,更不要利用贿赂、打耳光或威胁等手段来对待宝贝的发脾气行为。

3.计时隔离,让宝贝自己冷静下来

当宝贝发脾气无法控制时,可以把他放在一个安全的房间里,告诉宝贝:“我爱你。我知道你很生气,你可以在这里生完气再跟我一起玩。”如果在公共场所,要根据情况决定是留在原地,还是以尽快的速度把他带离现场。

4.提供“生气玩具”发泄不良情绪

给宝贝买一面小鼓,一个充气怪物等作为“生气玩具”,当他生气的时候,他可以击打这些玩具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如果没有合适的“生气玩具”可以给他一个枕头,让他击打这个枕头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5.一起尖叫,再诱导他恢复正常情绪

当宝贝尖叫哭闹时,父母可以在一旁以跟宝贝不同的方式尖叫:“我很生气!我很生气!”这时,他的注意力会被吸引过来,甚至开始模仿你。然后你尖叫几声以后再慢慢地降低音量,但是以更快速的方式说:“我很生气!我很生气!”慢慢的,宝贝就会明白,表达生气的情绪不一定要用很高的音量。

6.适当让步,采取迂回政策改变宝贝

当宝贝发脾气时,父母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情绪,适当作出让步,切记要把握让步的幅度,让步不能过大,也不能过于频繁,否则,他很可能会养成用发脾气与你讨价还价的习惯。

7.转换心情,化解宝贝无法控制的小脾气

当宝贝大发脾气的时候,最好不要跟他硬碰硬,可以考虑让他做些别的事情,让宝贝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别的事情上.

8.控制宝贝情绪,防止他受伤或者伤到别人

宝贝发脾气时,可能会在身体和情绪上完全失去控制,此时你一定要冷静,尽量抱住他,让他平静下来,以防他伤害自己或他人。

9.避免专制,做个受宝贝欢迎的民主父母

父母要尽量学会从宝贝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多给宝贝一些自由,或者指导他去决定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这样,他的自信心得到提高,也会更好地成长发脾气的机会也会得到相应的减少。

对付耍赖宝宝 3招就能轻松搞定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对于早期教育,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对付耍赖宝宝 3招就能轻松搞定”,供您参考,希望能够以帮助到大家。

为人父母者,也总是因家里的宝宝听话乖巧,而感到骄傲、宽心。但是有些爸比妈咪也会发现,为什麽家里的宝宝总是爱耍赖、不听话,同样的规矩即使重申了好几次,软硬的手段兼施,最後还是以宝宝的哭闹来结尾?其实父母只要以同理心来了解宝宝,并从日常生活建立规矩,甚至以身作则,才能让宝宝了解好规矩的意义与重要性!

孩子,你为什么要耍赖?

当宝宝出现耍赖、不听话的情形时,绝对不会是无缘无故,背後一定有其动机与原因,因此不可只是一味地责骂宝宝脱序的行为。

一、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开始拥有自己的主见与想法,但却尚未学会管理自己,因此面对大人的规定而有所意见或者不满时,碍于表达的不完整,或者是不懂得如何说明,便会以反抗、不听话的表现,做为另一种形式的表达。

二、做为引人关注的手段

当宝宝乖巧听话时,父母可能因其他忙碌的事情而忽略对于孩子的关心,因此当孩子发现耍赖、不听话时,可以得到父母或长辈的更多关注时,就可能一反常态出现野蛮不讲理的举动,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三、曾因耍赖尝到甜头

孩子因不听话而受到斥责时,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藉由“哭闹”来耍赖,家长若因心疼或者是管教方便,而答应孩子的要求以求停止其哭闹的行为,便会建立孩子错误的价值观,认为只要哭闹就有糖吃,此后一遇到类似的情形,便学会沿用这套坏习惯。

对付耍赖宝宝该怎么办?

了解了孩子不听话的原因之后,除了设身处地的关怀宝宝、与孩子沟通、了解他的需求之外,当孩子已建立错误的价值观时,就要进一步予以导正。

处理孩子耍赖的当下反应

当孩子耍赖时,千万不要轻易妥协,父母的态度更要坚定,只要孩子发现哭闹与耍赖无法达到他所预期的目的时,自然就会停止,事后父母则应再借机教育,告知守规矩的真正理由,不可当场就以太过情绪化的语气或用词来告诫孩子,才能让孩子真正了解守规矩的用意,而不是因畏惧责打而停止错误的行为。

日常规矩的建立

宝宝会耍赖,通常都是因为事情不如他的意,因此平时父母就应建立生活的规矩,通常就是对於玩具、零食的规范,并和孩子一起沟通、讨论,让孩子真正因了解而有遵守的意愿;而订定的规矩要明确,也不要随意更改,以免让宝宝产生观念的混淆。另外家长最好也能以身作则,方能让立下的规定更加具有说服力。

鼓励孩子正确的表现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订定了规矩之後,要让孩子认清是非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事实上给予明显的区隔,当孩子因表现良好受到鼓励时,自然能强化规矩的正面意义;孩子犯错时固然也要给予处罚,但不宜太过放大,把焦点放在宝宝的好行为上,他会更乐於表现喔!

小编结语:

每个人都需要拥有自己不被打扰的空间,当然孩子更不例外,因此父母在教养孩子时,不要时时刻刻都以规矩框住孩子的生活,不让他有喘息的空间,让孩子自己思考正确的生活方式与态度,反而能提高孩子实践的意愿,更何况人都是会犯错的,有失败,才能有所借镜与成长,有时不妨让孩子自己去承担不守规矩的後果,得到的经验会更为深刻与珍贵。

巧虎胎教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