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自以为能探究孩子的内心,其实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们敏锐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说一套做一套”。

再多玩一次滑梯,再多看一会儿电视,再多玩一次游戏,再多听一个睡前故事……类似这样“没完没了”的央求常常让父母难以应对。

父母不愿意总扫孩子的兴,更不希望成为孩子眼中的“大恶人”。但是,我们得让孩子知道凡事都有节制,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没完没了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可是许多家长发现,经过种种努力后,自己总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

其实,孩子掌控自己生活的机会微乎其微,他们刚刚主宰了一小会儿自己的生活,享受了一段自由快乐的时光,可是大人一声令下“时间到了,我们该走了”或者“就这些,再也没有了”,就要将他们自我掌控的权利夺走,想一想,他们又怎会乐意呢?

父母往往说到做不到

大人自以为能探究孩子的内心,其实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们敏锐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说一套做一套”。比如,当大人宣布“孩子,你还可以玩10分钟”时,最终他们得到的时间可能只有5分钟,也可能长达30分钟。他们意识到大人的立场并不那么坚定,因此,常常寄希望于发脾气、撒点儿娇、软磨硬泡、撒泼打滚,或故作可怜,让大人有所松动,而事实上,家长们往往也遂了他们的心愿。

那么,父母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自觉呢?

第一步:亮出自己的底线

与其给孩子一颗糖果,之后因招架不住他们的央求,而再给第二块糖果,还不如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你可以吃两颗糖果”;与其告诉孩子该关电视睡觉,之后因经不住他“再多看5分钟”的软磨硬泡而妥协,还不如一开始就声明“你还可以多看10分钟”。妥协让步无异于奖励孩子依靠纠缠不休而达到目的。所以,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应让孩子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底线。

第二步:做好离开的准备

举例来说,你带着孩子去朋友家做客,你们该回家了。你要先通知孩子:“你还可以和表哥再玩10分钟。”在时间到之前你应该做好离开的准备,把东西收拾好,并和朋友道完别。等10分钟一到,就对孩子说“时间到了,我们走吧。”然后立刻抬脚走人。如果不这样,下次你说“时间到了,我们走吧”时,孩子很可能将你的话当耳旁风。

第三步:保持平静不妥协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可能会耍五花八门的小把戏,这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平静,不要妥协。

如果孩子赖在地上不肯起来,不要理会他。将目光从他身上移开,然后微微转身,装作要离开的样子,一般情况下,他会跟上来。

如果他就是不跟你走,你可以把他抱起来。此时应尽量保持平静,并将你的脸转向一边,不要与他面对面。不管他怎么尖叫和反抗,都不要理会,也不要计较他说“我恨你!我讨厌你!”之类的气话。

如果孩子更加激烈地反抗,那就给他一个“警告”,告诉他可能会面对什么“后果”。为了让这一招行之有效,“后果”最好是取消他很在意的某件东西,或者做某件事的计划,如提前15分钟上床睡觉,不让孩子看电视,不让孩子玩最喜欢的玩具等等。我敢保证,在以后应对孩子“再多一次”的要求时,你会觉得越来越轻松的。

延伸阅读

早教:为什么男孩儿玩游戏爱耍赖皮、争输赢?


一位母亲告诉我,他的孩子一直心高气傲,而且在获得胜利以后喜爱逞威风。母亲期待孩子能更友好、而且从容的应对胜负。男孩与生俱来具备市场竞争的驱动力。参加市场竞争、变成最好是的这类必须促进着她们去学习和训炼新的专业技能。为什么男孩儿玩游戏爱耍赖皮?为什么男孩儿玩游戏爱争输赢?

三岁以前,男孩受困在一个不大的范畴里,基本上只仅限于妈妈的关心。渐渐地,伴随着人的大脑的发展趋势,他刚开始扩张自身的主题活动范畴,而且注意到别的孩子。男孩在三到五岁的年龄喜爱做的许多 事儿都是创建在较为的基本上,在乎谁做的更强、有谁知道的多、谁跑的快、荡秋千荡得高,获得胜利的一方很可能还会吹牛皮。为什么男孩儿玩游戏爱耍赖皮?为什么男孩儿玩游戏爱争输赢?

我跟这位有疑惑的母亲说:她孩子这类情况并不异常,它是他觉得自身能够 操纵周边环境的方法。除此之外,他可以用这类方式去探寻能量,基本上全部的男孩都迷恋在其中。能够 无须限定孩子,除非是状况丧失操纵,造成了搏斗或心态的比较严重奔溃。

在男孩子们和别的孩子玩以前,她们会在家里玩一些最基础的游戏,例如她们爱玩“联接猴”,还会显摆能连起來几个小猴子,她们每一次都想连到大量的小猴子,并期待从别人那边获得认同。她们会模拟汽车赛事,安全驾驶着二辆小轿车在想像的跑道上奋勇争先。在这个游戏中,男孩要操纵赛果,给两辆车分离出来输赢。孩子先在家里塑造做这种游戏的能力很重要,能够 为他在提前准备出来和他人玩、感受真实的市场竞争以前创建自尊心。

两岁半到三岁

这一年龄层的男孩在做游戏的情况下还不可以像大家想像的那般遵循游戏标准,依照顺序轮着玩儿。在那麼小的年龄,男孩最很感兴趣的是操纵和主要表现能力。沒有必需规定这么大的男孩如今就学习培训等候到他,或接受现实不成功,无论他干什么,就要他在幼时的情况下感受一下取得成功吧。

三到四岁

这个时候,男孩可以玩一些简易的旗盘游戏。但是父母们要明白,这种孩子会想方设法去舞弊。她们变道、绕过别的棋盘,那样就能处理全部的难题,最终每一次全是她们赢。这算不上是一件很不尽人意的事,就要她们舞弊吧。反过来地,它是一件好事,能够 让孩子从获胜中得到自尊心。之后她们也有许多 時间去学习严苛的要求和遵循纪律。重要的是:在最幼年的情况下,她们在得到操纵的能力,在感悟幸福,和他人一起渡过一段快乐时光。

四到六岁

当男孩来到四到六岁,她们刚开始明白哪些才算是真实的游戏。游戏把一些标准强加于她们想要成为最強的、最赞的这一次无止尽的冲动中。以便能添加游戏,他务必要了解怎样遵守纪律,怎样和大伙儿互相谦让。在男孩脑部发育到这一水准上以后,她们才刚开始明白,以便让游戏可以顺利开展,游戏的标准务必持续保持不会改变。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你的孩子会一直遵循这种标准,她们是生物学家,会一遍一遍地检测这些标准。

有关游戏标准

我经常向父母们注重,最初不必花过多時间去表述这些标准,只是和孩子玩标准非常简单的游戏,或是是把标准改动到孩子能了解的水准。例如有一位母亲,把两人 的游戏改成让孩子一个人饰演全部的游戏玩家。那样,孩子能够 操纵赛果,在游戏全过程中,他还会加上一大段的解說,他变成标准的主人家。

当男孩子们刚开始应用在旗盘游戏中必须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鉴别能力的情况下,让她们操纵游戏事实上对她们而言是一种摆脱。这些具备象征性的旗盘游戏和孩子以前玩的这些出自于本能反应的、一般是人体上处在动态性和探究性的游戏不一样:这类游戏要在一个平板电脑上玩,不可以无拘束的晃来晃去,只是清静的蹲着;她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到棋盘或是卡牌上;她们不可以依照自身的想像当然地做姿势,只是要添加到一个方式之中,那么就代表着她们要按顺序轮着玩,而且要关心别的游戏玩家的动态性。

假如一个男孩具有了之上这种能力,则说明她们在社交媒体和成才层面获得了极大的飞越。假如一些游戏的标准太过繁杂,父母们能够 将标准区划为好多个层级,让孩子伴随着 時间的变化渐渐地把握。假如她们不可以精确地掌握标准,不必担心,这必须時间。记牢:游戏应该是填满快乐的,孩子享有到这一全过程,才会一直玩下来,并将在将来的游戏中很舒服地遵循这些标准。为什么男孩儿玩游戏爱耍赖皮?为什么男孩儿玩游戏爱争输赢?

怎样应对胜负

有很多父母感觉她们的孩子不完善,不可以非常好的玩游戏。她们担忧孩子长大以后会变为骗子公司或欠缺恒心者,由于她们不可以落落大方地赢——更不要说输掉!并且游戏中她们还常常情绪失控闹脾气,还会老为一些蠢事不停地争来争去。

游戏实际上是比较复杂的小型社交媒体场景。许多 男孩必须根据它来学习培训今后校园内和与人相处中常需的多种类型专业技能。

让一个男孩在刚开始玩旗盘类游戏时先赢几回是个非常好的想法。四五岁的孩子还并不是一个有风范的失败的人,我经常提议父母们让孩子再赢几个月,或赢的频次比输的频次多。要让她们赢,让她们如愿以偿,且尽量在最后一次使他赢。由于在跟同年龄人一起玩时,没有人会让着他,他只有承担游戏的結果。当她们和爸爸妈妈玩的情况下,使他操纵局势的時间更长一点。等长大以后,他便会想让游戏更具有趣味性,那么就代表着他能够 有时候探险输一次了。

当一个男孩确实获胜的情况下,他便会了解做胜者是哪些的。男孩们务必在吃到不成功的味道以前先感受到获胜的觉得。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叫莱纳的小男孩,我们玩游戏的情况下,显而易见莱纳并不是一个雅致的胜者。每一次他获胜都是把握拳举过上空并高喊:“我赢啦!我赢啦!”随后围住房间民族舞蹈。而我做了什么?我给他们示范性一个好的失败的人是什么样子。我夸赞他的技术性,并认可输掉的味道很难受。

已过好多个礼拜,我找了一个机遇对他说,他那一段代表获胜的民族舞蹈带来我的感受是啥,可是假如斥责他不应该冷嘲热讽,那結果是不一样的。我讲:“如同我为你开心一样,如果你像那般在我周边跑来跑去得情况下,我一些给自己伤心,我还在考虑到,是否还应当再玩一次。”我对莱纳干了2件事:第一,我给他们机遇使他操纵游戏局势,使他做最好是的。第二,他会掌握到他不成功以后的体会,就是他获胜之后,另一方的体会。那样能够 协助他创建和他人中间的互换逻辑思维。

父母的另一个挑选是让孩子自身去和挫败抗争,仅仅简易地告诉他:“这之前也在我的身上产生过,那时候因为我很难过。”就滞留在那一刻,就和他呆在一起,不必勤奋去更改。当孩子在解决他的迷失心态时,一些简易的、鼓励的话语就是他所必须的一切。

游戏中的舞弊

许多 父母觉得孩子在游戏中舞弊获得胜利是一种欺诈性个人行为,是质量难题。这确实是,但在这个年纪算不上。

协作与妥协、戏弄和尝试胜于你的朋友,是男孩——乃至是男性游戏的一部分。在孩子搞清楚蒙骗不是对的以前,要使他明白蒙骗是非常容易被揭穿的。但不必立即的告发,能够 那样说:“彼得,我是不是见到我的一些棋盘神密消退啦?哦~我的一个君王在你的手上,难怪你一直赢。”大家的目地是使他意识到我们都是会发觉的。

针对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立即对他说假如更改标准或是舞弊,那麼我撤出游戏,一样也不是斥责,只是能够 那样问起:“我从来没有赢的机遇,那样公平公正吗?假如用舞弊的方法获胜你,你们是什么觉得?”孩子想玩游戏的心愿最后会击败他去舞弊的冲动。

有父母说:“她们不可以让孩子去蒙骗,如果他一直都想赢,那以后怎样与他人交往呢?”我提示她们:孩子在如今和未来中间也有较长一段距离,并且当他获胜的情况下,他从游戏初中到的不仅是获胜。

当他决策再玩一次,而且是公平公正的玩的情况下,不需要被斥责就可以学得一些物品:他会注意到成年人的暗示着、身体语言、讲话的语气,假如他之后跟别的同年龄人玩,他也学会了要注意到这种。

伴随着孩子认知能力能力的慢慢发展趋势和他对这世界愈来愈掌握,对大家解决繁杂状况的方式了解的愈来愈多,他看待游戏的心态会以令人震惊的方法产生变化。

让孩子巧妙拒绝“坏礼物”


聚会上的可乐

聪聪妈妈带着聪聪和朋友一家吃饭,朋友点菜时问孩子,“小家伙,想喝点什么?来个可口可乐。”妈妈赶紧说:“不给他喝可乐,在家也是不让他喝的。”朋友说:“今天大家高兴,喝一点儿没关系的。”妈妈不好意思再拒绝,就这样,聪聪借机满足了自己的“可乐瘾”,一人喝掉一个大桶可乐。

妈妈支招:想办法让孩子自己说出“不喝可乐”的话,这是最成功的。既不会驳朋友的面子,又让孩子很高兴,然后乘机再表扬孩子,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如何让孩子自觉表达自己不喝可乐的想法,这要家长在平时生活中,根据孩子的情况,多做些工作才行。

专家建议:家长吃饭前可以跟朋友说好,不给孩子要可乐。最好平时就常给孩子灌输“白开水最健康”的认识,当孩子在饭桌上能自动说喝白开水的时候,需要在场朋友配合夸奖一下孩子的做法。另外,如果孩子实在爱喝,可以在家里适当喝一点,因为越禁止的东西,孩子就越想得到,以至于想尽办法。孩子的行为,通常靠心理决定。比如限制喝可口可乐,限制出去玩,这时他的心里就会积累不快,就算被迫去看书、写作业,注意力和学习效果也不会高。而且这种不愉悦感会越来越重,甚至产生厌学的后果。相反,如果让孩子痛快地玩一会儿,获得愉悦感后会更听话,服从家长的管理。

朋友给的果冻

奶奶带顶顶上街,正巧遇见多年没见的朋友。朋友非常喜欢丁丁,转身到超市买来果冻。小孩子当然喜欢这些五颜六色好吃的玩意儿,高兴极了。因为在这之前,奶奶和妈妈都知道小孩子吃果冻,发生意外会危及生命,所以顶顶从来就没见过果冻。奶奶很为难:顶顶认识了果冻,以后经常吃可怎么办?

妈妈支招:我的宝宝第一次吃果冻也是邻居给的,所以这种好心的“诱惑”还真是不容易拒绝。因为没有拒绝,而且孩子也一再要吃,后来我想了个办法——把果冻放进冰箱冻上,让孩子吃“果冻冰淇淋”,吃之前把果冻切成小块,而且孩子吃的时候一定要在妈妈的“监视”之下。

专家建议:像果冻这类小食品最好不让孩子吃。回到家里要想办法“处理掉”。比如为了避免他吃,可以引导地问:“是不是爱吃果冻呀,分奶奶、妈妈吃点好不好?”以分散他的注意力。

禁止孩子做某件事,一定要让他清楚其中原因。不然孩子不但不会听还会对家长产生逆反心理。

要重复正确的认识,加强练习。如果孩子又犯同样的错,当时就要给予明确的态度,如果孩子改正了以前做错过的事,也应该及时给予表扬,让他在赞扬声中不仅感到愉快,还强化了他的道德行为。家长要抓住机会,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把习惯了的道德行为当作自然而然的事,自觉自愿去做。

小朋友家的电脑

同班小朋友家买了电脑,小飞觉得新鲜,经常泡在小朋友家玩,叫都不肯回来,我们怕影响孩子的视力,本来打算稍晚一点再让他接触电脑。可现在是严令他不去玩呢,还是给他买一台?

妈妈支招:我认为还是应该买的,关键是如何让电脑“为我所用”。在孩子完成一些任务后以奖励的形式满足他的愿望,这样孩子知道机会来之不易,也会在以后提出要求时多加考虑。

专家建议:家长要做的是帮孩子学会控制玩电脑的频率和时间,可以定个计划,并且最重要的是,要让他完成一件规定的事情才可以给他买电脑,比如学会一项家务、考试成绩高等,让他从小就知道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给小朋友送礼

女儿刚上幼儿园时,班上的小朋友过生日时会请大家吃蛋糕,后来逐渐发展到发碗装方便面。眼看着女儿的生日要到了,女儿迫不及待地问我:“妈妈,我们干脆给班里的小朋友每人送一个书包吧!我想让别人都知道我过生日啦!”我不知道如何应对女儿,答应吧,肯定不对,不答应吧,是不是有些小气了?

妈妈支招:女儿的攀比其实是“逼”出来的。最好用自己的体谅化解孩子尚未成型的攀比心理。可以与女儿商量:“妈妈有个好办法让大家都能给你过生日。我们给班里的小朋友每人送一支铅笔,然后请他们用这支铅笔画幅画,送给你作生日礼物好吗?你想想,如果大家都给你画画,那该多有意思呀!”女儿肯定会一脸灿烂的。

另外,还可以规定用一定的钱让小朋友来祝贺生日,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做主,自己支配,自己选择。有一次,我和女儿一起回家,女儿想打车又要喝饮料,我就说:“我身上只剩下10元钱了,现在把钱交给你,要么打车,要么买奶茶,你来决定。“这时女儿接过钱,想了想:“妈妈,我们先买两杯奶茶,你一杯我一杯,喝完了再一起走回家,好吗?”我觉得让她学会取舍比我给她任何建议要好。后来,女儿走累了,就坐在超市的投币摇摇车旁休息。以前,她一看到投币摇摇车就想坐,而这次她却说自己长大了,不坐了。由此一来,孩子管理和规划能力得到了锻炼。

专家建议:当孩子有某种欲望时,要引导他从别的方面思考。比如引导孩子思考送铅笔是不是比送书包更好,是不是又节省效果又好。又如当你决定给他买一样玩具之前,试着让你的孩子画出他想用这样玩具派什么用场,然后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件玩具的用处。通过这些引导,孩子能更好地表达他想从玩具中得到些什么。接着你就可以谈一些重要问题:“是不是因为在电视上看到了,你就想要它?是不是因为它看起来很好玩,所以你想要?”这可以帮助孩子判断和思考事物好坏,也是提高抗诱惑能力的第一步。

父母有招:巧妙对付孩子耍赖


在妞妞哭闹时,我一次次提醒自己:一定要与她划清界线,不高兴、闹情绪的是她,不是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获全家人的好心情、孩子乖巧懂事的好性格以及孩子眼中好妈妈的形象。

案例:闺密来家里玩。一见面,她就大倒苦水:“宝贝儿子不到4岁,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暴君,在家说一不二,动不动就哭闹发脾气,大人不堪折磨只得让步屈服,小家伙吃准了大人的弱点,更加变本加厉。我实在气不过时只好对孩子狂吼乱批或拳脚相加。”

闺密的烦恼引起我强烈的同感,在女儿妞妞3岁左右时,我也常常不知不觉间陷入她的情绪迷局。那时,妞妞的哭声就像有着吸星大法般的魔盆,把我的耐心、理智一点点吸食掉,结果回应她的往往是我更高的分贝、更猛的“火力”。妞妞的情绪成了影响全家人的晴雨表,她高兴时全家一片艳阳高照、欢乐祥和,一旦小家伙情绪欠佳或有意愿未遂而哭闹时,我们全家往往就会被搅得乌烟瘴气。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就这样亦步亦趋、被动而无力地接受着妞妞的“恩赐”或“惩罚”。

在一次次的教训之后,终于有一天,我幡然醒悟:这种教育方式太不科学、太危险了,渐渐成长的妞妞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所以,我决定积极努力地改变那种被动的局面!

首先,我要求自己从内心坦然接受这样的事实: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当他的诉求得不到满足时,哭闹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也是孩子的权利,没什么大不了的。换个角度来说,孩子用这种方式把不良情绪宣泄出来还是件好事,因为把把坏情绪压在心底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性格和心理扭曲。想明白这个道理后,我发觉妞妞哭闹时,我的焦虑、急躁情绪明显减少了。

其次,在妞妞哭闹时,我一次次提醒自己:一定要与她划清界线,不高兴、闹情绪的是她,不是我。我不能莫名奇妙、糊里糊涂地白白搭进自己的好心情,这种牺牲不但没有价值,还会产生一堆负面效应。于是,我们家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妞妞在一边哼哼唧唧或扯着嗓子干嚎,我泰然自若地坐在餐桌前,无比香甜地享受着美味的晚餐,或者跟妞爸若无其事地谈笑风生。我们的置若罔闻向妞妞传递了这样的信号:哭闹不是明智的选择,不要妄想用哭声来威胁得到更多的关注。

这个“以守为攻”的策略使我像个事不关已的旁观者一样,有种“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超然和淡定。在成功地摆脱妞妞负面情绪的影响、妥善调节好自己心态后,我发现我的育儿智慧也随之提升了,很快我就摸索出一个百试不爽的好方法——先不闻不问地任由妞妞哭闹,让她体会到自己的无趣和尴尬;火候差不多时,我再适当给个台阶让她下:“哭够了吗?来,妈妈抱抱。”往往在那个时候,一直在察颜观色、渴望回应的妞妞保准会一溜烟地跑过来依偎在我怀里,受过冷落教训的她格外珍惜妈妈的抚慰,我只需稍作安抚,她就破涕为笑了。就这样,我几乎没费吹灰之力就避免了一场声嘶力竭的冲突和战争。

所以说,孩子产生哭闹等坏情绪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自己被孩子的坏情绪所左右,因为一旦如此,家长就容易失去自我,忘记自己的教育目的和原则。明智的家长应该学会把自己置身于孩子的坏情绪之外,坦然接受孩子哭闹的事实,然后理智、有效地进行教育引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获全家人的好心情、孩子乖巧懂事的好性格以及孩子眼中好妈妈的形象。

巧妙拒绝孩子"没完没了"的央求


再多玩一次滑梯,再多看一会儿电视,再多玩一次游戏,再多听一个睡前故事……类似这样“没完没了”的央求常常让父母难以应对。

父母不愿意总扫孩子的兴,更不希望成为孩子眼中的“大恶人”。但是,我们得让孩子知道凡事都有节制,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没完没了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可是许多家长发现,经过种种努力后,自己总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

其实,孩子掌控自己生活的机会微乎其微,他们刚刚主宰了一小会儿自己的生活,享受了一段自由快乐的时光,可是大人一声令下“时间到了,我们该走了”或者“就这些,再也没有了”,就要将他们自我掌控的权利夺走,想一想,他们又怎会乐意呢?

父母往往说到做不到

大人自以为能探究孩子的内心,其实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们敏锐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说一套做一套”。比如,当大人宣布“孩子,你还可以玩10分钟”时,最终他们得到的时间可能只有5分钟,也可能长达30分钟。他们意识到大人的立场并不那么坚定,因此,常常寄希望于发脾气、撒点儿娇、软磨硬泡、撒泼打滚,或故作可怜,让大人有所松动,而事实上,家长们往往也遂了他们的心愿。

那么,父母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自觉呢?

第一步:亮出自己的底线

与其给孩子一颗糖果,之后因招架不住他们的央求,而再给第二块糖果,还不如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你可以吃两颗糖果”;与其告诉孩子该关电视睡觉,之后因经不住他“再多看5分钟”的软磨硬泡而妥协,还不如一开始就声明“你还可以多看10分钟”。妥协让步无异于奖励孩子依靠纠缠不休而达到目的。所以,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应让孩子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底线。

第二步:做好离开的准备

举例来说,你带着孩子去朋友家做客,你们该回家了。你要先通知孩子:“你还可以和表哥再玩10分钟。”在时间到之前你应该做好离开的准备,把东西收拾好,并和朋友道完别。等10分钟一到,就对孩子说“时间到了,我们走吧。”然后立刻抬脚走人。如果不这样,下次你说“时间到了,我们走吧”时,孩子很可能将你的话当耳旁风。

第三步:保持平静不妥协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可能会耍五花八门的小把戏,这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平静,不要妥协。

如果孩子赖在地上不肯起来,不要理会他。将目光从他身上移开,然后微微转身,装作要离开的样子,一般情况下,他会跟上来。

如果他就是不跟你走,你可以把他抱起来。此时应尽量保持平静,并将你的脸转向一边,不要与他面对面。不管他怎么尖叫和反抗,都不要理会,也不要计较他说“我恨你!我讨厌你!”之类的气话。

如果孩子更加激烈地反抗,那就给他一个“警告”,告诉他可能会面对什么“后果”。为了让这一招行之有效,“后果”最好是取消他很在意的某件东西,或者做某件事的计划,如提前15分钟上床睡觉,不让孩子看电视,不让孩子玩最喜欢的玩具等等。

我敢保证,在以后应对孩子“再多一次”的要求时,你会觉得越来越轻松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