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小学入学早准备

2021-04-28 好孩子小学入学早准备 做好孩子的入学准备 孩子胎教

管孩子VS惯孩子 好孩子这样养。

孩子到底是管出来的,还是惯出来的呢?相信每家都有每家的说法,只是,这里的惯,可不是“娇惯”的惯,而是指“习惯”的惯哦。管跟惯,到底哪个更好呢?不妨先来看下各位家长的观点大PK吧。家长生活中如何正确管教孩子

管孩子VS惯孩子好孩子这样养

管孩子VS惯孩子观点大PK

管方:孩子该管管孩子只要60秒就搞定!

对孩子到底要不要管束的问题一直是教育中的头等大事,俗话说了:“没有规矩怎么成方圆”,俗话还说了:“该出手时就出手”。所以说了,严格管教才是教育的基本,必要的时候就得对孩子“武力相助”,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才不会没有规矩,才能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学会遵守秩序。

惯方:孩子该“惯”好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楼上的观点是否有点太OUT了?人家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还说了呢:“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没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只靠管,那岂不是事倍功半?首先给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那才是成就孩子的最好办法呢。

小编观点:

其实,以上两种观点,小编都不排斥。但要说哪一个更合理,小编还是偏向于后者,是这样的:

管,是必须的,孩子天性自由散漫,如果不加以限制和管教,任其发展下去可不一定都是向着好的方向。但是这种管应该是在尊重孩子的意愿、兴趣前提下,当管则管,不当管则免,而且管孩子并不等同于打骂、训斥孩子,而是循循善诱的教导。给孩子适度的自由,不对孩子过分严苛、约束,更不要阻止孩子漫无边际的想象和自主的行动,让孩子顺应天性成长。

惯,好习惯养成之后,的确有“一劳永逸”之效。依照这个推论:多次重复的行为变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而性格最终决定人的命运。这样看来,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就真不是一件小事了。

相关推荐:

把握好“说”与“管”的尺度

管教孩子该如何管自己的情绪

宝宝五大坏毛病没有必要管

管孩子VS惯孩子好孩子这样养

好孩子原来都靠“惯”九个好习惯成就优秀宝宝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爸妈要问了:不是说惯不好吗,为什么好孩子都要靠惯呢?其实,此“惯”非彼“惯”,这个“惯”指的并不是娇惯,而是习惯,好习惯!

好习惯会让孩子终生受益,因为习惯是伴随着一生的,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1、好习惯可以开发孩子潜能

对孩子来说,不管是生活还是做事,好的习惯是最节约时间和节省精力的方式了,能让孩子把精力集中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至于被其他事情所干扰,专心地发展潜能。比如说,孩子喜欢玩游戏和探索新事物,可是却缺少收拾整理物品的习惯,他可能就会因为东西杂乱无章而着急,需要用的东西却总也找不到,等找后也没有兴趣了。所以,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哦。

2、好习惯是孩子的最好礼物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不只是为了让他们成才,最重要的是为了孩子成人,比如有的孩子讲文明、懂礼貌,人见人爱。良好的习惯可以使孩子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为孩子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作为爸妈,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把这份最好的礼物送给孩子。暑假马上就要到了,假期其实是培养孩子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学习习惯的绝好机会哦。具体要怎么培养呢?下面小编就要给你支招了。

相关推荐:

舍得“放手”,宝宝才有好习惯

掌握5个关键词培养宝宝好习惯

成功人生应从培养好习惯开始

管孩子VS惯孩子好孩子这样养

战胜散漫给孩子一个好习惯宝宝6岁前,好习惯胜于苦读书

无论是“管”还是“惯”,争议的焦点就在于孩子的散漫上。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解决之道呢?

习惯就是由多次重复的行为形成的,所以要想培养出好习惯,就得从平时的行为抓起。作为爸爸妈妈,最主要的就是想办法利用时间对孩子进行好习惯的管理和引导。不妨让孩子学会以下几招吧:

1、学会统筹安排

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明确详细的日常计划,比如从早晨起床到去幼儿园,这期间有多少事情要做。从上课到放学,这中间有多少事情要做。从幼儿园回到家以后有哪些事情要做,都列成一个详细的计划。因为孩子自我约束力差,所以刚开始就要从硬性地规定开始,等孩子慢慢养成习惯后,他就会自觉地去做这些事,不用这样费力了。

2、细化重大事情

孩子做事情拖延、没有计划性,很多时候是不知道做完这件事情之后,下一步该怎么办?为了打发时间,为了让自己现在有事情可做,他们就只有拿着眼前的事情拖延。要改变孩子的这种现状,就可以学着把目前的重大事情细化,分成每个小步骤,一步一步地去操作。比如孩子要去画画,可是却不知道准备哪些物品,爸爸妈妈可以教孩子先把需要的东西准备好,画笔、纸、橡皮,之后再一步步地进行。事情细化后,实行各个击破,就会让孩子觉得有目标性,完全起来也不会太难。

3、学会马上就做

如果孩子想要做成一件事,那就不能只是幻想、光说不做,而是要看准了事情后,马上就去实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把“现在”看成是做事情的最佳时间——不拖不延,雷厉风行,如果连这一步都没有做到的话,那么所有的事情都是浮云。

4、不断挑战自我

很多孩子都能意识到自己的惰性,有时也会头脑发热地想要改变自己,并且当下的热情很高,可是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打退堂鼓。特别是在没有取得显著效果时,更容易松懈下来、半途而废。所以,爸爸妈妈要鼓励孩子不断去挑战自我,把孩子每天的进步都看在眼里,说在嘴上,孩子是最容易受影响的群体,只要爸妈愿意去夸他,他一定会用加倍的努力来还报答爸妈。

不过,话说回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他的个性去进行教育,而不是让孩子来适应你的方法,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个慢性子的人,那也不要怪他散漫,只要他没有因为慢而耽误重要的事情,只要他没有触犯到原则的话,那就随他去吧,别太苛求了。

相关推荐:

孩子养成坏习惯的罪魁祸首

日常生活中培养宝宝好习惯的妙法

教您如何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延伸阅读

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尽快自主自立。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为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亲子早教网小编们了解到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能够建立起自律、责任感和积极的态度,这将对他们的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亲子早教网小编将从多个角度为您介绍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给予明确的指导和规范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之一。作为早教师,亲子早教网小编们需要明确向孩子解释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的。亲子早教网小编们可以使用简单的、易于理解的语言,告诉他们正确的举止和行为规范。并且,在教育孩子时,亲子早教网小编们需要保持一致性和耐心,尽量不给孩子混淆的信息。

建立良好的例行习惯对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也至关重要。例行习惯是指日常生活中有规律的重复性活动,比如定时起床、刷牙洗脸、吃饭和做作业等。通过养成良好的例行习惯,孩子们可以获得时间管理的能力,并且从小就建立自律的概念。亲子早教网小编们可以鼓励孩子每天早上起床后立刻洗漱,每天晚上睡前整理书包和文具等。通过逐步培养这些习惯,孩子将能够提高自亲子早教网小编管理能力,并且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表现更出色。

除了例行习惯外,运动和体育活动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孩子们可以学会坚持、努力和团队合作等重要的品质。体育活动能够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使他们更容易养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作为早教师,亲子早教网小编们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运动和团队活动,例如足球、游泳、舞蹈等。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身体素质,还可以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还需要家庭和学校的积极参与。作为早教师,亲子早教网小编们需要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实施良好行为习惯的计划。家长可以在家里制定规章制度,明确行为规范,并与孩子一起制定奖惩机制。同时,学校也应该为学生提供积极的行为养成环境,例如组织评优活动、鼓励正面竞争等。通过集体活动和奖励制度的引导,孩子们将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

亲子早教网小编们要提醒家长和学校,不要忽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肯定和奖励。当孩子表现良好时,亲子早教网小编们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例如鼓励的话语、表扬和奖品等。这样会激励孩子们保持良好行为习惯,并且增强他们的自亲子早教网小编价值感。

亲子早教网小编认为,作为早教师,亲子早教网小编们应该给孩子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规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例行习惯、鼓励参加体育活动、家庭和学校的积极参与以及及时的肯定和奖励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亲子早教网小编们的努力,亲子早教网小编们将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自律、责任感和积极态度的孩子们。

儿童早教:德国人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我的孩子也要这样教!


儿童最先想说一下有关互联网上常常见到的“德国严禁幼儿教育”这类叫法。德国的孩子并并不是在念书前每天傻不啦叽的便是玩,而德国人对“学”前文化教育有自身的了解,孩子们也会学一些物品。她们的背包不比大家的小。德国人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好的习惯源于于自小的文化教育

例如幼稚园时,教师会教孩子们怎样乘座城市公共交通回家了,假如遵守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不能高声讲话,乃至是怎样开展垃圾分类回收等遵守公共秩序的文化教育。德国人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儿童

而假如孩子对某种课程,例如歌曲、造型艺术或体育文化很感兴趣,她们是有支配权在一些院校或组织开展学习培训的,乃至一些是完全免费的。

孩子能够 学习培训很感兴趣的课程

在德国有一本相关少儿教育的书,十分时兴,叫Struwwelpeter(蓬头peter):以许多 荒谬风趣的小故事,来告知孩子们什么叫对的,什么叫错的。她们最重视孩子的性情、品行塑造,许多 良好的习惯也是由于自小亲子教育的結果。

例如自控能力:如饮食搭配、睡眠质量、代谢分配、自控能力训炼。

例如时间观念:盛入自身盘里的食材一定要吃完;务必先吃过饭菜,才可以吃零食。例如善心:许多 家中会在家里养动物、如小狗狗、小猫咪,让孩子亲身照顾动物的全过程中,明白关怀备至地照料懦弱性命。例如顽强:孩子跌倒后,要是并不是很严重,父母不容易立刻去帮助,只是让她们学好自身站立起来。

例如重视:告知孩子要尊重他人的隐私保护。德国父母许多 不容易在未历经孩子愿意时去阅览孩子的物品。例如文明礼貌:德国父母在寻找孩子帮助时候说bitte(请),以后要说danke(感谢)。例如投资理财:德国父母会十分严苛的操纵零用钱总数,会让孩子做些简易的家务活以得到零用钱,防止投机取巧。

例如担负不良影响:有一个德国妈妈对自身一直起晚的孩子说“很遗憾,我不能驾车送你去学校。这得怪你自己,你能挑选是舍弃早饭,還是晚到。”例如负责任:有严格的德国家中,假如孩子忘记了把脏衣服放入洗护袋,他还得再次穿脏衣服。

例如诚实守信:德国父母最先会言传身教,并常常会告知孩子,要遵守承诺,不可以随便承诺,同意过的事儿,要在要求的時间内保证。例如信心:德国父母十分重视自身孩子的信心塑造,就算是一点点的发展,父母都是给予大量的激励和称赞,由于她们了解孩子自小的信心来源于是父母。她们也决不以考试成绩的优劣去否定自身孩子在别的层面的出色。例如协作:在德国不论是家中還是院校,都是有心的去为孩子们机构一些团体活动。

讨论一下她们长大以后的良好的习惯

去看书

德国人常常手上拿着一本书,在地铁上,看手机的人少,去看书的人多。在德国假如你留意能见到各种各样尺寸的图书店,而图书店里始终都是有许多的阅读者。纸版的书本在这个电子器件社会发展之中,好像在德国依然时兴。德国人有91%过去一年中最少读过一本书,23%年阅读量在9到18本中间;25%年阅读量超出18本。德国人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儿童

文明礼貌和礼让

文明礼貌和礼让实际上是一种开阔的心理状态。有一次在德国髙速上碰到安全事故,两行车并为一道,由于有着急的事,一个在我左侧的车积极减慢要我先过。假如你一直在人比较多的情况下乘坐地铁,你也会发觉,立在大门口的人会积极先下车时,让后边必须下车时的人下车时后在再次进入车内。

按时

大部分德国人都能遵守要求好的時间,这儿说的按时并不单是只德国人,还指德国的城市公共交通,在没有意外的状况下,每台地铁站、公共汽车都能依照车时刻表的時间按时到达地铁站。

重视家中

德国人与重视工作中对比更重视家中,她们会在下班了回家了与家中团圆,非常少由于交际而不回家,在国家法定假日也是会把時间花在自身家中的身上。文本文档:基本上每一个按时的德国人都是有一本文本文档,这一文本文档不一定是要与工作中有关,但一定与自身的日常生活有关,例如纪录关键的事儿或预定時间。

遵守交通法规

德国人十分遵守交通法规(并不是所有,自然也是有闯红灯违章的非机动车),尤其是驾驶员,由于这事关到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性。在德国驾车基础都是开启日行灯,而她们在变更车道时不但需看倒车镜,也要转头去看看盲区区是不是有車(考驾驶证时必会的)。重视生活品质:德国人肯定并不是一个贪慕虚荣的中华民族,她们宁愿把钱用在已经精致生活上来享有,虽然她们能造出来世界顶级轿车。

例如她们要花200欧去买一个保温水壶,而不是一个Gucci钱夹,她们要花500欧去买一个厨房用品,而不是一个LV包,她们要花过千欧去维护保养自身的花苑,而不是一件Burberry长大衣。由于她们了解真实的奢侈品包包是自身的生活质量,而不是一个包或一件长大衣。

重视环境保护

德国人非常少乱丢垃圾,由于她们了解自然环境的必要性,就算身在国外,她们也大部分这般。我与一个德国人在我国登山,因为没找到垃圾桶,这一德国人拿着自身的雪糕棍一路走出山,找到一个垃圾箱后才丢掉。认真细致:她们的认真细致源于对关键点的考虑到,例如在德国商场里购到的每一个鸡蛋,上边都是有一个型号,但你能够 根据这一型号,掌握到下这一生鸡蛋的老母鸡的生长发育自然环境。

道德观念

在大家来看许多 德国人十分呆板,乃至是不容易随机应变,但这是由于文化艺术和自小培养的一种“道德观念”导致的,她们随便不做出服务承诺,但服务承诺过的事儿一定会保证。拥有确保,才拥有德国知名品牌品质的服务承诺。不折不挠:为何德国轿车比一般轿车贵出很多?为何德国的锅比一般锅贵出几十乃至上百倍?为何德国的斯泰格全自动洗衣机要几万元乃至几十万?

为何MadeinGermany是高质量代表?实际上百年老前的德国商品是被美国人取笑的疵品,但便是由于潜心和坚持不懈,才拥有今日品质上的确保。遵守公共秩序:每一个德国人基本上都是遵守公共秩序,例如排长队,不论是人到排长队,還是轿车拥堵排长队,非常少经历排队状况。

社会公德

假如你留意,你能发觉大部分情况下德国的公共场合(除开足球比赛期内)十分的清静,基本上大伙儿全是低声细语的情况,非常少有大声喧哗的。(除开足球迷和醉鬼)。责任心:大部分德国人会积极协助弱小、伤残人或老年人。老人跌倒这类事也会在德国产生,但一定会许多人上去帮助,并且不只一个。当碰到伤残人时,也会许多人积极向前帮助。

热爱祖国

德国人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德国人非常少嘴上来说自身多善待自己的國家,乃至常常讥讽自身國家不科学的地区。但从她们坚持不懈应用自身國家生产制造的商品可以看出她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自然也是她们对自身商品的自信心。假如碰到国际性足球比赛,那麼你毫无疑问可以体会她们明显的爱国情怀。敬畏生命:当碰到特种车辆时(拉着报警的巡逻车、消防车救火、急救车等),民用型车会积极靠右边让独特机动车行驶。

美国孩子VS中国孩子


12岁的时候我就发现,美国人的教育方式跟我们太不一样,看看对于中国人重要的东西,对于美国人来说是怎么理解的。

他们家的小朋友一点也不乖,根本不听话。“乖”在英文里几乎是个贬义词——docile,submissive;而“听话”二字绝对是美国女人对男朋友的要求,对孩子并没有这么苛刻。1973年我刚到美国就犯了一系列“乖”的错误,上课我们坐得笔挺,美国孩子横倒竖歪,结果老师反而问我们听课时为什么像僵尸—样。

我们跟他们的第二个区别在于“脸“这个字上。要脸的人跟着别人的感觉走,不要脸的人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我从小最怕给家长丢脸,12岁出国之前大人来来回回嘱咐:千万别给国家、人民、父母和全中国的小朋友丢脸,把我们吓得步步小心翼翼,使劲儿琢磨什么样的行为能够让别人夸奖我们,给脸上贴金。到了美国以后,发现他们不太讲究脸面,倒是对“fun”这个词挺强调的,我们学校的口号是:Learningisfun,家长送孩子上学告别时说:havefun。等他们长大了,连公司开个大会、培个训都要问:Areyouhayjngfun?美国人对—个人最大的赞扬就是他是个fun人。

我们从小很现实,强调短期效益,小学成绩好是为了考初中,初中为了高中,高中为了大学,大学为了什么我们开始有点含糊,那就考研吧。而他们特别能做黄粱美梦,从小就开始。在家做美国梦,发明个因特网、窗户软件、苹果电脑什么的。到咱们这来就做中国梦,14亿人口左手可口可乐,右手麦当劳,脚上蹬着双耐克,耳朵和肩膀中间还夹着个摩托罗拉。

当年,这些区别多少给我们和美国小朋友的沟通带来了一定的误会和困难,但是我们马上琢磨出来—套对付方法:首先,别那么乖,完美和人性是对立的,弄个七成人性,三成完美就足够了,太完美了反而招人恨,而且还把自己累着。第二就是要时刻大喊大叫:“Iamhavingfun!”我fun,你fun,我们大家都fun,fun,fun!既给了他们脸,也给自己挣了脸,对付老美其实就这么容易。最后就是要忽悠—个梦出来,然后手拉手地说:“哥们,走,咱们追地平线玩去。”

但是现在这些区别越来越小了。我们的孩子越来越闹,他们的越来越乖。我们开始havefun,他们倒开始要脸了,我们开始追梦,他们倒变得挺现实,不追地平线了,追着“屁股线”(bottomline)满世界乱跑。世界真的平了。

孩子难管?想让孩子更听话,妈妈应该这样跟孩子说话?


很多妈妈经常抱怨,自家的孩子不听话,实在太难教育了。我们都知道,说话是门技巧,若能善用沟通的技巧,通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妈妈如何说,孩子才愿意听?

或许改变平时的说话方式和态度,孩子能给你不一样的反应呢!列举了以下几种说话方式,不仅有助于教育出听话的孩子,还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

激发思考

当孩子把牛奶洒得满地都是不知道怎么收拾的时候,当孩子遇到难题不知所措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千万别发火,也别责怪孩子笨,冷静下来,试试下面的句子,激发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吧!

你觉得怎么做好?你有什么妙招?

你该怎么做?你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如果你好好想,一定能想出好办法来。

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如果你想要……你觉得有几个办法?

想一想,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咱们一起想想办法?还是你自己想?

我相信,你一定能想出好办法的。

孩子,真棒,这个办法想得真好。

鼓励孩子积极思考,自己想办法解决眼前的难题,对孩子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正面强化规则

作为一个好家长,一定要跟孩子立几条规矩。当孩子违反了规矩,比如早上赖床不去学校、吃饭又慢吞吞不着急……发脾气责怪孩子永远不会是最好的方法,妈妈你要试着这样说,正面强化规则,在孩子的心里建立起规矩非常重要、必须遵守的印象,常对孩子说这些话:

我相信,你能遵守……

我期待着你能做到。

我想,我的话有道理。

你这样做违反了家庭守则。

你这样做是不能被接受的。

我不接受你这样的行为。

没关系,下次你就知道怎样做了。

请记住我们的规矩。

请你向我道歉,请你用行动来证明。

孩子从小到大,都要遵守各种各样的规则,早一点让孩子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孩子才会更懂事,在学校不做违反纪律的事情,做个老师喜欢的好孩子。

建议和提醒

当孩子拿着不会做的作业题来找你时,你会帮他解题吗?当孩子收拾不了房间,火大发脾气时,你会帮他收拾吗?不要这样帮助他,你不能代替孩子做事情,你该做的是建议和提醒,让孩子开动脑筋想办法,亲自动手做。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说:

如果我是你,我会这样做……

换另一种方法试一试?

是不是这样好些?

你看,这样说是不是更好?

要不要尝试另一种新的方法?

试试用这个代替怎么样?

是否有必要再做一次?

到了该做什么的时间了?

想想看,还有什么没有做?

想想看,怎样才能少出错,不出错?

给建议和提醒的方式教育孩子,不包办、不代替,让孩子独立、自信,稳稳当当地走向成功。

选择性的引导

当孩子就是不肯关电视去睡觉的时候,当孩子不肯收拾房间的时候,当孩子不肯做作业的时候,也不要急着发脾气,用选择的句式来引导孩子,给孩子一点缓冲的余地,气氛就不会那么僵。可以这么跟孩子说:

我(关电视)……还是你自己(关)……

先做……还是先做……

我帮你……还是你自己……

你认为这样好,还是那样好?

这样做和那样做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咱们今天……还是明天……

你选择做什么?还是我们一起选……

需要我帮你做点什么吗?或者你可以自己干!

你觉得我应该这样做,还是那样做?

用一些适当的选择性的语言来引导孩子,既不会让孩子反感,也不至于把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闹僵,一举两得。

有同理心

孩子毕竟还小,不会体谅人,很多时候只想着自己,不体谅别人……比如,不愿意跟小朋友分享玩具和糖果;不高兴了就大声说“坏妈妈”;喜欢同学的橡皮就拿回家;一点小事就跟好朋友吵架……这时候,就要用同理心的方法,让孩子去体会别人的想法。可以这么跟孩子说:

假如你这样做了,你有什么感受,别人有什么感受?

你能感觉到我的感受吗?

你愿意别人对你这样做吗?

你这样做,你觉得她会生气吗?

你感觉到了吗?他是不是很难过,很受伤?

你试着想想他的感觉,是沮丧,还是窘迫?

我理解你的感受。我也有同感。

我感受到了你心里的郁闷。

拥有同理心的孩子,才是个体贴友爱的好孩子,懂得为他人着想,孩子才会讨人喜欢。

好孩子小学入学早准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