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爸胎教

2021-04-28 宝爸胎教 新生儿胎教 男低音胎教

家有男宝 万人迷“纯爷们儿”如何养成?。

作为父母,总会拿自家孩子跟“别人家孩子”比较,虽然常会觉得“别人家孩子”哪儿哪儿都好,但同时也渴望自家孩子倍受爱戴和认可。其实,一样米养百样人,百家饭更养千样人,生活经历、遗传信息、家教等诸多因素,造就着孩子们多彩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爸爸妈妈们要善于肯定和鼓励孩子,并且也不能只注重开发智力,情商、德育同样要重视。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个个都“迷人”!

养成秘籍一

品格胜于知识德商教育威力大

德商是指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品质。父母都渴望孩子过的幸福,但无论再多金钱、物质和地位的满足,都不能保证孩子一定幸福。究竟什么能让孩子幸福?给孩子足够的拥抱和爱,培养孩子高尚、健全、独立的人格,建立德商,是父母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的“幸福通关密码”。父母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拥有的德商包括:体贴、尊重、宽容、诚实、负责、平和、忠心、礼貌、幽默等……【详细】

养成秘籍二

爸妈巧引导娃娃情商高

宝宝情商培养的四个步骤

大多数家长过于看重孩子的智商发展,而忽略了情商发展,其实早期的情商教育尤为重要。情商高的孩子会有很好的自我认知,积极探索,从探索中建立自信心,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高,抗挫折能力高,喜欢与人交往,愿意分享合作。情商培养的4个步骤:1、父母健康的教养方式与示范;2、教孩子认识情绪;3、教孩子制怒与克怨;4、教孩子沟通与适应……【详细】

养成秘籍三

“男子汉”“纯爷们”培养进行时……

有意识的打造宝宝的男子汉气概

从小培养男孩的“男子汉”气质对他们的人格发展十分有利。性别角色是由社会定义的,宝宝学习什么是男人和女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的过程。“男子汉”气概的培养至少应注重3个方面:1、更注重男孩运动能力的发展;2、更突出对男宝宝坚强意志力的培养和抗挫能力的培养;3、更注重对男宝宝的探索性、创造性的培养……【详细】

延伸阅读

如何让宝宝成为“万人迷”


护孩子天才,培人才博才。早教是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教育,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在早期教育中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让宝宝成为“万人迷””,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宝宝没有与同伴交往的意愿时,怎么办?

有些宝宝不愿意与同伴交往,即使在外边,也只和大人在一起,不主动去找小朋友玩。有的甚至当同伴主动找到他时,他也采取“回避政策”。

【分析与建议】这类宝宝不愿交往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缺乏交往动机,有些家庭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的各种需要几乎是无条件满足,而且总有人陪着玩游戏。当宝宝总有人陪伴在身边时,他们难以产生找同伴游戏的动机。还有些宝宝只愿意与成人交往,是因为成人总让着他,要知道孩子与成人之间是“垂直关系”,而与同伴之间则是“平行关系”,因此在与同伴交往,儿童需要协调、商量,甚至还要想办法解决冲突,因此为了“省事”,孩子往往喜欢与成人交往。

对于这类宝宝,父母应及早对其进行“心理断乳”。要求家庭不要以宝宝为中心,当宝宝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时,就应给他一个简单的时间表,让他明白,家庭成员有聚在一起的时候,也有各自工作、游戏的时候,彼此之间不能互相干扰。这样不仅有助于他们产生同伴交往的动机,而且能更好的促进其独立性发展。同时实践研究证明,及早进行这种训练,也有助于缩短宝宝刚入幼儿园时产生的“分离焦虑”时间。

其次是有过交往失败的经历。有些宝宝由于有过负面的交往经历,比如被同伴欺负过,而不愿意再与同伴交往。他们采取回避的方法,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对于这类问题,父母应细心观察,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孩子若是被同伴欺负过,父母不妨直接带领孩子与同伴交往两三次,为宝宝“壮壮胆”,当宝宝学习到交往技能,体会到交往的乐趣后,父母就可以撤了。

最后可能是宝宝个性的原因。有些宝宝由于受遗传或自身个性特点影响,比较内向,不愿与人打交道,而只喜欢与物打交道。对于这类宝宝父母可以引导,但不要指望一蹴而就。父母要尽可能引导宝宝与同伴多一些交往,否则孩子就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途径。年龄较小的宝宝(大约在3岁以下)不愿交往是正常现象,因为这时他们还处在“单独游戏时期”或“平行游戏时期”。但3岁以后,宝宝应表现出逐渐增强的交往需要,如若不是,父母应从以上方面寻找原因。

(2)宝宝没有与同伴交往的胆量时,怎么办?

有些宝宝害羞、胆小,想与小朋友交往却不敢交往。比如想交换玩具却不敢说,让父母带着交往等。

【分析与建议】造成宝宝不敢交往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

首先是宝宝缺乏交往经历和经验,宝宝对于没有经历或经历少的事情总怀有恐惧心理;其次是不自信。

因此,除了多带宝宝进行同伴交往外,比如经常带孩子到楼下院子里玩,到有孩子的邻居家串门,与朋友一起带着孩子出门游玩等,还要重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可以首先让孩子与比他们年幼的同伴交往,因为年龄的优势会为他们带来能力的优势。当孩子在与较小宝宝交往过程中积累起丰富的交往经验、建立起自信时,他们就逐渐敢于交往了。

宝宝在3岁左右出现不敢交往的情况比较多,因为这时他们正处于想交往又不会交往的阶段。但随着交往经验的丰富,他们会变得乐于交往,如果还不敢交往,那多是自信心不足所致。

(3)“自闭症”的可能

除此之外,父母应考虑“自闭症”的可能,不要讳病忌医,要及早带孩子到专业机构去治疗。

关于自闭症有以下一些外在表现,家长可以作为参考:

*冷漠而孤独,很难与其他人混在一起,玩在一起;

*重复自己的话或别人的话;

*不知危险,有时自伤自残;

*对疼痛的知觉弱;

*无缘无故大哭或大笑;

*不喜欢被人触摸或拥抱;

*反复机械玩同一物品;

*用手势或含糊单音表达需要;

*听而不闻或视而不见;

*没有视线接触;

*反抗一般性教学方法;

*对特定物品有特殊偏好,喜欢旋转物件;

*不能接受日常习惯之变化;

*运动感觉统合功能失调,普遍智力偏底;

*语言障碍,口吃或吐音不准,吐字用词简单,语言破碎;

*羞涩怕陌生人,逃避不愿见人,不愿说话。

幼儿早教:如何打造小小“万人迷”


幼儿平常里你的孩子是如何的?小大人般文质彬彬、墨守陈规,還是人猿泰山一样上蹿下跳、惹祸不断?是环境整洁,還是将周边环境弄得一团糟?是朋友们都喜爱亲密接触的“万人迷”,還是避而远之的“小街霸”?就在你哀叹“哦!你怎能在被单上玩橡皮泥!”或是高声训斥“别推小jj!”时,你是不是想过“如果我的孩子是个大众都喜爱的小宝贝该多么”?如何打造小小“万人迷”?

如何打造小小“万人迷”?美国少年儿童权威专家觉得,父母在塑造孩子优良习惯养成时,切勿用强制的方式和心态。对孩子在潜意识中的塑造,比强势的要求要到来当然而长期。最少,你应该让孩子了解下列的一些事儿。幼儿

告知孩子你从不容易撒谎,你工作中起來十分用心勤奋。你需要让孩子了解到他也应当那样做。美国小孩科学研究权威专家罗伯特说:“假如我在迫不得已的状况下碰到草地,我一定会对我的孩子说‘我那样做不是对的’。之后,当我的孩子在踩草地时,他也会顺理成章地讲出‘我那样做不是对的’。”

纽约少年儿童研究所的考瑞专家教授说:“我的孩子不久学好行走的情况下,一直把她屋子的摆放弄得乱成一团,每每这时,我与我的老婆从不容易指责责怪孩子。相反,大家一直指向屋子里一个干净整洁的墙脚给与夸赞。让孩子搞清楚,父母喜欢的是像哪个墙脚一样的干净整洁。之后,她会尝试着按照‘角落里’的模样整理自身的屋子。”

“有一次,我的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街上。在一家店铺的地面上,她们发觉了20美元的纸币,孩子们最初想把钱交到营业员,拜托了营业员把钱归还前去找寻的失主。可是,当孩子们再度商议后,最后挑选了把捡回来的钱分掉。我给他们讲了一段《圣经》中‘拾金不昧’的小故事,并使他把这件事情写进随笔里,另外,把他分得的几美金始终夹进记事本中。”幼儿

孩子看电视剧的情况下,父母一定要随时随地监管孩子所看的內容,以防孩子看电视上的这些有关暴力行为或是荒淫的摄像镜头。这种欠佳的界面很容易欺诈孩子的个人行为认知能力,使孩子去追随仿效。如何打造小小“万人迷”?小孩子是欲望的,她们必须优良的个人行为正确引导。

美国商业服务工作人员路易斯说:“在大家身旁所产生的每一件事情,我都是让我的孩子把他看待这件事情的观点,说帮我听。我惊讶地发觉,许多 情况下,孩子得话并不是沒有大道理。每每这时,我能夸赞他,而且还会继续遵循他的含意解决事儿。因此,在别人眼里,他是个很有‘想法’的孩子。”

现如今,每一位父母早已意识到,日常生活在“蜜獾”里对孩子的快乐成长是沒有好处的。父母应当让孩子参加劳动者,就算是让孩子和父母一起提前准备午饭,或者做打扫、打扫卫生等一些简易的家务活,要让孩子在有意义的事的劳动者中提升自己的生活乐趣。

你能把被孩子扔到一边的毛毛熊小玩具藏在一个角落里。随后,告知孩子,毛毛熊如今很孤独,并且十分地伤心,随后,激励孩子寻找并宽慰那只遗失的毛毛熊。坚信当孩子找到毛毛熊时,他一定会十分地爱惜它。

如何打造小小“万人迷”?保证上边说的这种,坚信如果你没有孩子身旁的情况下,你的孩子仍能保持稳定的行为和道德品质,肯定是大众都喜爱的好孩子。小小的“万人迷”就在你手上隆重登场了。

儿童早教:家长们如何避免孩子沉迷网络


父母们应当怎样防止孩子上网上瘾呢?如今,孩子愈来愈早接触电脑上,父母们都很担忧孩子会沉溺于互联网,那麼父母们应当怎样防止呢?家长们如何避免孩子沉迷网络?网编教你好多个方法。

下边大家讨论一下如何能让孩子既玩好又学习好。

第一、父母务必塑造那样的意识,在紙上写上:没有问题孩子,仅有难题父母。

把义务拉到自身的身上,不必推给院校,也不必推给网咖。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而言,个性化的塑造,没有院校,没有网咖,仅有父母。家长们如何避免孩子沉迷网络?

第二、责任者一定要区划清晰,在大家家里边教育孩子到底是谁。

如今,许多 家中,搞不懂;许多 夫妇已过很多年,孩子出难题了,搞不懂到底是谁的义务。谁有空,谁便说几句;没时间,谁也无论。对于孩子全部发展趋势运动轨迹是谁来监控器,没有一个责任者。顾及的情况下,全是难题出去的情况下。

要想把孩子教育好,一定要留意关键时期,一些情况下开展一些教育。培养教育、习惯性教育,尤其是网络电脑的教育层面,最好是在3到8岁中间。这个时候,孩子不管在工作上、精力层面、经济发展层面,都彻底钦佩父母。例如:小孩子不容易续水,他告诉你:“妈妈,我想饮水。”你给他们倒了;“妈妈,我想吃冰激凌。”你也给他们买来;“妈妈,我想在街上。”你将他随身携带街了。他就感觉父母是全能的。家长们如何避免孩子沉迷网络?

这一环节,他很想要追随父母,想要听父母得话;他是仰望大家的,视线以内沒有他人。倘若来到十来岁:“我妈妈对我好了,但是,小敏一件事更强;我妈妈很美,但是,小敏更好看。”他的视线就超过了父母的范畴,培养教育的公信力就不易创建起來。因此,一定要在8岁之前;不要在青春发育期之后再开展培养教育。

第三、教育子女要懂得资金投入。

我经常问一些父母:“学电脑,你可以花是多少時间?”有人说,我教至少要三个月。“你驾车必须多久?”驾车到上道,至少要两月。“你花了是多少時间,学习培训教育子女?”“沒有。”从来没有专业地、专心致志地花時间讨论、学习培训教育子女。事实上,孩子要比电脑上、轿车繁杂、高精密得多,可是,许多 父母沒有想起要花大量時间学习培训对人的教育,而在资本主义国家恰好反过来。

美国在登记结婚的情况下,让你一个教育子女的考试试题,假如考但是,就半个月之后再说,你务必报名参加教育子女的学习培训。她们的婚前体检,并不是以生理学、人体器官的查验主导;只是以是不是会教育子女的查验,皇室的社会发展就这样规定的。在国外,父母彼此务必有一个人是学过家政学的,如何教育子女是最重要的一个內容。我国的《三字经》讲“养不教,父之过”,是父母的义务。

家长们如何避免孩子沉迷网络?互联网和妈妈,那真是彻底不一样。倘若你来刷碗,刷完后,妈妈会怎么讲?“这是你刷的碗?上边也有青菜叶,你欺骗谁呢,我养你啊这些年,一点用也没有。”互联网会那么说:“搞一个刷碗比赛,第一次刷完有青菜叶,提醒刷得非常好,下一次再接再厉,能够 进到第一级。”第二次没青菜叶了,互联网说:“你能进到第二级,并赠予奇妙毛巾。刷出第五级后,就可以晋升魔术师刷碗师,再向下就变成道长,能够 穿上金子吊带背心,”互联网時刻在毫无疑问你、奖励你,父母常常否认你、严厉打击你。

家有男宝:男子汉的培养方法


让男宝长成男子汉

你可能觉得男孩总是很调皮,总是给你惹麻烦。有时他还很固执,不听你的话。其实,有些行为恰恰因为他是男孩。让我们读懂我们的男孩子,然后你要做到:

多拥抱你的男孩

误区:刚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小男孩已经开始东张西望了,但他很少专注妈妈,他大概不需要妈妈抱他。

事实:男孩需要更多的拥抱。1岁半之前,怎么宠爱你的儿子都是不过分的。他看你眼睛的时间少,看起来好像更少依赖你,而且容易被别的事物所吸引。比起你的脸,他更喜欢看那些移动的物体。但实际上,男孩大脑成长得比女孩慢,所以他们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

他的肌肤需要通过触摸得到满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他更想让你带着他四处走,所以多抱抱他吧。

理解男孩的冒险行为

误区:男孩调皮捣蛋。带他出去玩,他总是喜欢做一些危险动作,比如登高、从高处往下跳。妈妈们因为担心他的安全而制止他们的行为。

事实:中国人传统上一直要求孩子要静,总是想办法约束孩子的行动。其实,你应该时时刻刻想到,我们的小男孩是远古时期的小猎人,他们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行动,他们依靠运动和攀爬来健康地发育他们的大脑。妈妈爸爸们不要束缚他。你需要在不干涉他的前提下尽量保护他的安全,并且相信他天生的空间判断能力。同时,鼓励你的小猎人多参加体育运动,多在户外奔跑活动,各种感官综合的经验带给他的是更健康的发展。

让男孩走进集体

误区: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出于爱护和安全考虑,很多妈妈不喜欢让小朋友到家里来玩,也不愿意让孩子到外面去玩。

事实:男孩天生是群居动物,他们生性成群,在群体中学会社交、学会爱、学会生活、学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并找到自己的归属。如果男孩在孩提时代没有学会处理团体中的关系,缺少团体意识,将来就不懂得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可能和别人保持融洽的关系。他们寻找的是能让自己放松、能给他任务、能让他感到自豪的集体。家长应该适当鼓励他们参与积极竞争的活动,比如体育活动,让他们从中找到自己是谁。家长也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在有挑战、感兴趣的氛围中学到能力、技巧和责任感。

理解男孩的固执

误区:一个2岁的小男孩一直想登上一个高高的童话城堡。但他太小了。妈妈告诉他你现在还不能玩这个。但男孩好像没听见,还在看城堡。妈妈硬拉着孩子离开。

事实:做不到的事情,一定要去尝试,这是睾丸素的作用。从襁褓期开始,男孩就不像女孩那样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欢接受他人的帮助。通常他明明知道自己力所不能及,感情上却不能够很快地接受,他还是要坚持不断地尝试。男孩子对自己情绪的处理,比女孩子缓慢许多。这时,妈妈应该相信我们的小猎人对自己的判断能力,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调整自己的心态。他接受事实后,会自己离开的。而你硬把他拉走、或者强迫他接受你对他的帮助,才会使他产生真正的挫折感。

知道他的听力不如你

误区:你说了好几遍,他也没听见。你觉得他是故意的不听你的话,所以你很生气。

事实:他就是没听见。男孩的听力不如女孩好,特别是在他们非常专注地干一件事情的时候,根本听不到第二种声音。这时,你不要呵斥他,你越呵斥,他越排斥这种陌生的噪音。你应该走过去、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抓住他的手,对他温和地讲话,让他同时有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刺激,他才会从其他事情上把注意力转到你身上。

体谅男孩的特殊表达方式

误区:对你不满意,或者自己的心情不好,他就摔门、砸东西、喊叫、甚至敲墙。于是你训斥他,展开一场嗓门儿的比赛。

事实:由于体内睾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愤怒,更需要发泄,侵略、冒险和竞争是男孩的天性。

男孩是用身体来表达他的情感的。他不会像女孩一样,能用语言表达出“我生气了”“我很难过”等情绪,即使表示对你的爱,他可能也只是拉拉你的衣角。有时男孩在非常高兴的时候也摔东西,这都是睾丸素的作用,是这个小男子汉成长中的正常行为。2~5岁男孩会越来越多地显露自己的个性,这时,孩子容易发火,爸爸妈妈不要压制他的反抗,否则可能会破坏他一生的性格。你应该告诉他什么是更好的表达方式,他有能力、有责任也有时间去调整自己。同时给他发泄的机会,允许他喊叫,甚至指定一样东西比如沙发或者沙袋等,让他捶打。

给男孩优秀的男性偶像

误区:男孩的世界里总是有很多女人,妈妈、姥姥、奶奶、保育员、幼儿园老师等。这些女人会给孩子最好的照顾,他还需要什么?

事实: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男孩总是要在身边寻找一位男性作为榜样来效仿。

在过去,家庭中的男性成员往往充当这个角色。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多数男孩缺少叔叔、舅舅这样的男性亲属。男性榜样有可能是家庭的朋友或者孩子的老师。当男孩说“我喜欢某位男性”或“***很不错”等话语时,父母就需考察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可以认同。因为男孩子已经把他作为了榜样。

帮助男孩表现自己的同情心

误区:小猫咪病了,邻家小女孩不断地抚摸着小猫咪,表现出无限的同情。儿子却冷眼旁观,表示男孩生性冷酷。

事实:男孩同样有同情心,只是现实社会严重抑制了他们的同情心。男孩很少像女孩那样用语言和倾听来表达自己的关切,他们更注重自己能够为对方做些什么具体的事情、给予对方切实的帮助。当你情绪不好或者身体欠佳的时候,女儿也许会陪伴着你,给你说些甜蜜的话语,儿子却会用实际行动表达他对你的关爱。也许他会笨手笨脚地给你倒一杯水,也许他会积极地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表示他不用妈妈操心。了解男孩的这一特点,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家庭中的成年男性,比如父亲和丈夫。下一次你期待鲜花的时候,爱人却给你买来烤鸭,也许你会少一些怨气,多一分感激。

帮助男孩认识他们的英雄主义

误区:4岁的儿子做什么事情都喜欢首当其冲。这孩子太莽撞了。

事实:这是男孩一种本能的反应。男孩通过“自我牺牲”来发现“我是谁”和自己的“个人力量”。他们在共同奋斗中和谐友谊,可以为了理想献身。所以家长要告诉他们冒险和使命的衡量标准,并给他们安排一些诸如“倒垃圾”的小任务,告诉他这些小任务也可以让家人很舒服。衣食无忧、万事不用自己操心的男孩只能学到很少的冒险精神,缺乏使命感。父母要鼓励男孩去发现自我价值并实现它。在鼓励中,告诉他最有意义的是实现价值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教男孩学会自律

误区:邻家小妹妹刚走进房间,儿子就挥起手中的“金箍棒”打过去。不懂礼貌的孩子应该狠狠教训他。

事实:男孩有很强的进攻性,父母应该教育我们的孩子懂得自己的价值,了解一种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教男孩懂得价值观、道德观实现他的自律。电视节目、好的故事都可以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好的。

宝爸胎教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