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选择孩子最喜欢的教育方法,否则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为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学英文(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somido的原帖:

可能有些家长不在意孩子学英语是否字正腔圆。确实,学英语的最终目的在于交流,只要交流顺畅,听起来不那么正宗也无所谓。我们在电视里经常听见非英语国家的人说英语,说得不那么动听,但很流利,一点不妨碍他们交流。但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学习英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孩子耳根纯净,模仿力强,他们听什么是什么,容易形成标准发音。而一旦形成了固定的发音方法,不是所有的人长大以后都能改变的,所谓乡音难改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说有口音的长辈带出来的孩子一样可以说出漂亮的普通话,那时因为孩子生活在一个标准的汉语大环境里。就象生活在美国的中国家庭的孩子,一句外语不会说也会很快学成一口地道的美语,为什么,一个原因是环境使然,而国内的孩子没有这个英语大环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是孩子,同样的情况换成一个大人就不一定。所以,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字正腔圆,最好给孩子正确的发音。如果家长自己做不到,最好借助音像制品,如果您怕坏了孩子的眼睛,可以使用磁带,让他多听,听是最主要的,他会模仿。还有一个现象,我认识一些学英文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音乐。我想音乐肯定能锻炼孩子的耳朵,所以,接受音乐的熏陶肯定对学英语有好处。

zhengrong的回复:

所谓口音标准与否,其实是一个相对概念。我们中国人对于英语的口音看得真的是太重了。我在一个合资企业工作,多次进行国际会议的口译工作。这里来的外国人全世界差不多都有了。大家都在使用英文,但很少有人的英语语音绝对标准,98%的人发音我都可以找出一大堆问题来。但大家都在用英文交流。

一般中国人讲英文,英、美国朋友都认为语音很好的。其实大部分的英国人,他们自己的口音很重,比我们大部分的中国英语教师的语音要更不标准。

wsam13的回复:

看看妈妈们的讨论,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

很小的时候父亲教我英文,不仅是单词句子还有枯燥的音标,一遍遍地听着录音带直到能准确无误地发音。父亲之所以这样教是因为他担心学校里英语老师的水平,事实上我以后也的确纠正过老师的发音。

当然豆子要学英语我不会这么做了。这只是特定时期里的产物,学语言不应该这么痛苦,又不是要做语言学家。一方面总体的水平都提高了,另外对学外语的看法也改变了。当年中国人学英语是当一门学问来做的,而不是学来说的。其实不要说英语了,看看持续至今的“无聊”的中文教学,教得那么累,学生学得累还什么都没学到。

我觉得口音是不是准不是问题,只要你说的话让人听得懂。把我们听老外说中文的宽容心用在孩子的学习上就行了。

家慧的回复:

我想,中国人之所以非常讲究所谓的语音,是因为国力不够强大,国人在学英语的时候惟恐语音不标准落人笑柄。而法国人是决不会有这种想法的,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国家、文化和语言都很傲。

我从小念外语学校,现在每天同女儿讲英文,我骄傲我的英文好。但是,我同意英文只是用来交流的,我们让宝宝从小学,是为将来能用来同更多的人交流的语言,而不是语音。

somido的回复:

字正腔圆、锦上添花不好吗?如果我们不希望孩子字正腔圆,我想我们让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学习外语的必要性可能减少一半。我们会浪费孩子宝贵的听力敏感期。重要的是孩子的耳朵,其次是嘴巴。

为什么要从小学英文(下)

相关推荐

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培养独睡?


很多国外的父母,大多采用经由“独床”再到“独睡”的方式,而国内更多的父母,则倾向于与宝贝同床。在宝贝多大的时候让宝贝独睡一屋,究竟用什么方式对宝贝来说更好,其实并无定法,这要依各个宝贝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过,有研究表明,让宝贝独睡一房,通常是在3-5岁之间更好。因为,如果让更小的宝贝独睡一房,往往会有如下几方面的不利因素:

1.小年龄段的宝贝自理能力差,独睡一房时,如果疏于监管或护理,不能在宝贝遇到意外或生病时及时救助,容易发生危险。

2.小年龄段的宝贝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有更多的时间与父母亲近对其心理发展和安全感的增强,都有促进作用。

3岁以后让宝贝独睡意义何在?

1.有利于培养宝贝的独立性

独睡有利于培养宝贝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防止宝贝长大后对父母过度依赖。宝贝一个人睡觉,时间久了会逐渐把他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的、和父母分开的个体。,而且,他一个人待着的时候,也可在没有父母协助的情况下做很多事情。比如,自己跟自己玩耍、说说话之类的。这样,当他以后长大了,感到孤独寂寞时,小时候个人独处的这些经历,往往会帮助他更快地适应周围的环境。

2.有利于促进家庭关系和谐

宝贝独睡有利于夫妻间的感情交流。本来在有了宝贝以后,家庭的重心就都转移到了宝贝身上,平时的生活起居、谈论的话题,好多都是和宝贝有关的,夫妻间的相互关心比起以前少了许多。到了晚上,还要哄着宝贝入睡,遇到难缠时要哄好长时间。等宝贝困了的时候,自己也困倦不已,天天如此势必会影响夫妻间的感情。

3.有利于宝贝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

独睡有利于宝贝的健康和智力发育。因为,夹在两个大人中间的宝贝,就如同生活在夹缝中,

父母呼吸的是上层新鲜的空气,而留给中间宝贝的,更多是父母呼出的空气。没有新鲜、充足的空气,宝贝如何能健康地成长呢?

我们应该给予宝贝什么(上)


我也说说该给孩子什么:尊重她的选择!

妈妈们在讨论什么是快乐,翻翻词典:快乐是感到幸福或满意。

咪咪如果将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而对方乐于接受,她就很满足的样子,也许应该是快乐着。两岁的时候,家里来客人,咪咪给人家西瓜,客人推辞不要,咪咪放声大哭。给予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就不快乐。当然如果问她,她会说:跟妈妈在一起就快乐;(大约受《宝莲灯》沉香的影响:幸福就是跟妈妈在一起。)

我们希望孩子不落后,为她策划人生,实际上是在向孩子索取,希望得到满足,快乐的是我们自己。孩子怎么想呢?,年少时我一直向往到北京去上大学,但父母认为女孩子不该走的太远,于是到现在我仍然呆在济南。生活的也不错。但每每想起来,总觉得那会是另一种人生。如果是自己的选择,即使是错的,也没有遗憾。尽管咱们的孩子还小,她的生活还很简单。我觉得,尊重她的选择,她就会快乐。

“今天上不上幼儿园?”

“不上。”我们尊重吗?

这样问:今天上幼儿园,坐车还是骑自行车?

划个道出来,尽量宽一些。

家慧的回复:(写于2/21/200111:38:45PM)

我觉得,能给宝宝一个知足常乐的个性很要紧,但是,又不能没了上进心,不知道怎么培养,各位妈妈有好建议吗?

haomather的回复:(写于2/21/20013:23:10PM)

我刚才看了你的文章,觉得有一点不同意见,我觉得只给孩子爱是不行的。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能力,因为我们不可能帮他们做所有的事情,对吗?

心痕的回复:(写于2/21/200111:02:14AM)

这些天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不过我的疑问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

自从孩子上学以来,看到他为自己的付出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就开心快乐,我就会想,这就是我们期望中的快乐吗?

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了“什么是快乐”的调查,很多孩子觉得取得好成绩就快乐,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快乐,而很多家长也觉得孩子多才多艺是快乐,但是我想,多才多艺的孩子一定是吃了不少苦头的,那么,我们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才使他们快乐呢?我们快乐的方向和孩子们的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什么?是不是你给予的时候又希望孩子有一定的结果来回报呢?

亦弛的妈妈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们应该给予宝贝什么(下)

五一了,我们为什么带孩子去旅行?


一次旅行中,团餐极其难吃。好多孩子都嗷嗷哭闹,同桌一个小朋友却很特别,不仅认真吃饭,且坚持把饭吃完。后来得知,他从五岁开始就常跟着父母到处旅游,见过很多风景,也吃过苦头,遇到小困难他很自然地选择去面对和适应。

现在很多家长去旅行不带孩子,一是觉得孩子小,什么也记不住,去了白去。二是怕旅途有危险和意外。三是觉得带孩子麻烦。其实旅行对儿童的成长有很大的益处。

首先,可让孩子学会理解和适应他人。旅途会遇见各式各样的人,旅友、居民、观光客等,口味、风俗、习惯、语言各有不同,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观察不同的人,体会思想的多样性,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

其次,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表达自己的需求。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是小皇帝,而离了父母胆怯怕事。旅行中有更多的机会,要他们自己照顾自己,体会自己的需求,冷了热了,饱了饿了,都要学会自己表达。

再次,感悟世界之大,遇事不易走极端。总是呆在固定的地方,见固定的人,做固定的事,思维变得越来越狭隘。若孩子有机会领略更多风景,接触更多人,真正体会世界之大,思维眼界将变得开阔。遇到烦恼和困难会思考用更多的方法去解决。

最后,虽然带孩子要做更多的事前准备,也要花些精力照顾他。但同时孩子们也会给旅途带来更多欢声笑语,这是一家人提升家庭凝聚力的好机会。

为什么孩子上幼儿园性格却变了


网友:孩子上幼儿园有时候性格就改变了,比如说她在家的时候是活泼顽皮,可是在幼儿园却很老实,怎样使她充分的放开展现自己真实的个性呢?

专家:其实孩子的本性是难移的,但是孩子能够在幼儿园,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显得比较老实,说明孩子的适应能力其实挺强的,比较懂得察言观色,知道在每一个环境里头怎么做对他来说相对安全。

实际上孩子在这种幼儿园里头表现的相对老实这种情况下,是他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自己摸索出来的一种自己能够处在自我感觉比较安全的方式,但是这个方式能不能改过,需要父母和老师有一定的交流,就是说要看这个孩子怎么看待这个老师喜欢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实际上是这么一个问题。因为孩子在幼儿园表现的相对安静的时候,可能是孩子认为老师喜欢这样一个安静的孩子,就是说父母有没有办法让老师接受孩子是一个活泼的孩子我也很喜欢,能不能给孩子这样一个印象,实际上跟老师非常有关系,你能不能实现你这个交流的目的,就是说父母有没有这个本事,让老师表现的去接受一个很活泼的孩子。其实不容易,因为大部分老师本性是很怕这个班级乱起来的,我们也可以理解她,她要面临的是那么多孩子,而且一个班里就3个老师,有30个孩子,3个老师不见得同时在班上,一天忙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如果大家都很活泼的话,在班的那个老师会应付不过来,所以她会在一段时间里要求孩子安静、安静、安静,她会表扬那个很乖很安静的孩子,这是很容易做的事情。但是孩子会把这些事件放大的,她在安静的时候情况下被表扬,会把这些情况放大的,其实我们也要让孩子理解,知道老师在什么情景下可能会喜欢一个活跃的孩子,但是这是有条件的,在什么情景下喜欢你活跃,你要让孩子分辨出来这一点也不是很容易。好比说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希望大家活跃的回答,你要能让孩子体会到这一点,可能也需要你下一点工夫,这其实是一个交流问题,没有必要太焦虑,起码知道你的孩子是知道怎么去适应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