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智力

前苏联的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活动的形成过程一般有五个阶段:

第一,了解当前活动阶段。如听老师讲解或演示获得一般的表象和初步理解。

第二,运用各种实物来完成活动的阶段。如用小石子或小棍计算活动。

第三,有外部语言参加的,依靠表象(头脑中的形象)来完成活动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能离开实物,而依靠外部语言对头脑里留下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如老师问,1+1=?,儿童头脑中会出现1个苹果等于2个半个苹果的口算。

第四,只靠内语言(不出声的语言)在脑子里完成活动的各个阶段。

第五,智力活动过程,简约化。多进行某一智力活动以后,这一智力活动的阶段逐步简约化,以高速度进行,则智力活动的能力便初步形成。

2~3岁儿童智力一般可以发展到第三阶段。

2.为什么要开发幼儿的智力

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没有一定的智力就难以掌握较多的知识,具体讲没有注意力、观察力、儿童就无法认识事物,掌握知识;没有记忆力,知识就无法巩固、保存;没有思维力,就无法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没有想像力,就无法创新。所以说,智力不发展,就无法掌握更多的知识。

开发智力是时代的需要。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生产力越发展,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愈重要,对劳动者具有的科学知识,文化素质要求就更高。教育是未来的事业,为未来的社会准备人才。未来的社会是一种开放型、进行型、动态型、网络型、高效型的社会。需要的劳动者,不只是体力型,知识型的人才,而且是智能型(具有较强的敏感性、选择力、综合力、创造力)的一代新人,所以应重视发展儿童的智力。在当今这个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时代中,没有高智能的人是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

开发智力对幼儿有特殊的作用。从智慧器官大脑的成熟来看,新生婴儿大脑重有400克左右,3岁时,脑重量已达1080克,4~5岁则增加到1350克,已基本接近成人1400克的重量。有人说,O~5岁有天壤之别,3岁前后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由此可见,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对于开发智力促进成才具有特殊的作用。

3.如何开发幼儿的智力

智力的形成要慢得多,智力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智力发展有一定限制,到一定时期停止。有的认为16岁是顶峰,有的则认为可达30岁。因此我们要及时地、充分地发掘孩子的智力。

(1)勤用脑、会用脑

人脑是人的心理器官,是智慧的物质基础,智慧与心理不能自然产生,需要坚持不懈的学习。大脑皮质细胞有特异功能,一定数量的神经细胞往往构成好似“O”形的神经环路,许许多多神经环路组成相当复杂的神经网络体系,脑就通过这些网络体系实现它的功能。脑子里的神经环路,极少数是先天建立的,绝大多数是靠后天勤奋学习,实践建立和巩固的。因此,早用脑、勤用脑能促使神经环路功能的建立、强化和巩固。

现代科学还证明,人的一生中实际使用的脑神经细胞只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这说明大量的细胞还没有被启用,大脑的潜力还很大,不必担心会开发过度。

勤用脑、会用脑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有计划地训练使用耳、眼、鼻、舌、身,它们是受脑控制和调节的五件宝。

②科学地安排生活、学习和活动,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2~6岁的儿童最少睡10~11小时,以保证消除疲劳,恢复活力。脑最易疲劳,脑疲劳了会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勤用脑不等于搞疲劳战。

③除睡眠外还应有“文化式的休息”,即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④交换脑力劳动的方式,例如计算、语言、音乐、体育、美术等娱乐方式、游戏交叉进行。

⑤适应脑的活动节律。不久前美国科学家发现人类的行为受到三种周期的影响,就是人从诞生开始,情绪、能力、体力分别存在28天、33天、23天的周期变化,每个周期中都有高潮期,精力充沛,情绪良好,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低潮期体力疲劳,做事拖邋,情绪低落,判断力差,以及高潮期和低潮期之间的临界期三个阶段,每个人的周期也有一定差别。

另外,人的身心活动,每昼夜也有周期变化,其中大脑皮质机能,一般正常情况是北京时间上午9时达高峰,下午4~6时出现第二高峰。每个人都有特殊的规律'有人善于晚上学习,有的善于早上学,而大多数人则是混合型。家长可根据这些规律,安排好一臼的作息制度的活动,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丰富知识,开拓眼界

要发展智力,必须正确处理智力与知识的关系,运用恰当的方式,传授幼儿以全面的知识。如果仅仅引导孩子片面地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知识,则不仅不能促进智力发展,甚至会妨碍智力发展。传授知识不得法,也会成为智力发展的障碍。当然,练习甚至背诵也是很重要的,但必须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在背诵中要注意材料的逻辑加工,内在联系,更好地发展记忆力,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引起智力的量质变。

(3)发展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思维的物质外壳,它调节支配着人的一切心理活动的发展。没有语言的发展,就没有人的心理发展,更谈不上智力发展。1~6岁的儿童是口头语言逐渐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有作为的科学家、艺术大师、文学家等,都有良好的语言训练。如法国的法学家威特、大诗人歌德,都是在5~6岁前接受3~6门语言训练的,在此基础上启迪智慧,后来才成了不平凡的人。

(4)借助艺术启迪智慧

音乐、美术、故事都是具体形象的教育,它生动、活泼、有趣。孩子喜爱它们,它们是发展儿童智力的最有效方法。

(5)利用游戏开发智力

游戏能使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6)开发儿童智力应注意的问题

①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搞得好,可以开发儿童智力,为更好地掌握知识奠定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命运几乎取决于家庭环境和教育。

②不迷信遗传决定论。遗传素质对人的智慧发展是有影响的,但不起决定作用。“天才”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是靠后天教育影响形成的。如卡尔?威特生下来时先天素质低下,在其父母精心培养下,14岁大学毕业,16岁研究生院毕业,被柏林大学聘为大学教授。

③不要拔苗助长。要从儿童年龄特点出发,遵循儿童智力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因势利导,不可超越孩子智力发展的可能性。

④要有恒心。人才的培养周期性长,不可一劳永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培养不出人才来的,必须持之以恒。同时,注意方法多样化的灵活性,不管多么好的方法,囿于形式绝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⑤智力发展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是不能分开的。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作出较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相关知识

绘画有助于培养宝宝的各种能力


绘画是早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孩子的语言发展尚不够完善,绘画是他们能够进行自我表达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有助于孩子思维、感知和观察能力的发展,以及孩子热爱大自然等美好情感的培养。

多讲故事,适当提示,借助图画书引导孩子

故事是孩子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孩子喜欢不厌其烦地听一个故事,看一个故事。我就利用故事,鼓励孩子把故事画出来。萱萱3岁多的时候,对《哪吒传奇》的故事着了谜。看光盘,买图书,天天看,天天讲,天天演,她也就天天画了。一天,她画了一张《见鬼了,见鬼了》的图画,画面上是几只狐狸边走边说话。萱萱告诉我:“狐狸说的是白骨洞里的石头变成人了。”我就势启发她,可以把狐狸说的话也画出来——把白骨洞里的石矶表现出来,这样故事会更完整。她觉得有道理,就在狐狸的斜上方添上了白骨洞。一幅鲜活生动的作品又完成了。

用绘画表达感受,释放心里能量

要过圣诞节了,萱萱说道:“我做一个贺年卡送给老师。”说完,就在小桌前认真地画了起来。她画了两个小朋友:一个戴王冠的男孩和一个穿着漂亮裙子的女孩。她们的嘴巴往上翘着,嘴巴两端有两个酒窝。可是眼睛下面却画了很多点点。她画完讲道:“我长大了,我是一个小公主,跟亮亮结婚了。他是王子,戴着王冠。这是两个酒窝,我们很高兴。这是眼泪,因为我们很久都没见到妈妈了,都想妈妈了。”然后她又在纸上写了只有她认识的字。在她的创作中,没有任何束缚和羁绊。绘画就成为她自由驰骋的一片天地,每一次的绘画也都给她带来无穷的乐趣和真实的成就感。

独立的画画空间,体会绘画的乐趣

小孩拥有一个独立的绘画小桌和放作品的柜子。她经常在我和她爸爸打电脑的时候,进行独立的创作。我们告诉她,每次画完画,就可以把她放在柜子里。起初,她的作品贴满了我们的书房和卧室的门。门上贴满了,我们就随时展示,有时她画完了给我看,我会很高兴地夸奖一番,然后让她拿给爸爸看。我想,这本身就是一种展示。有时我们还会用摄像机,录制她绘画的过程和讲解的内容,然后再放出来让她欣赏;有时用数码相机把她的作品照下来,放在电脑里,这都是对孩子作品的一种展示和肯定。在这个过程中,她找到了绘画的感觉,体验着色彩天地带来的乐趣。

儿童智力认识的三大误区


视觉、听觉双重刺激

妈妈可以靠近宝宝,一边看着他一边对他说话,或者念儿歌,让宝宝专注地凝视着你的脸,并专心听你讲话;还可以给宝宝看一些色彩艳丽或是黑白相间有条纹的玩具和图片,并且慢慢地移动,让宝宝的目光追随着这些东西移动;妈妈也可以在宝宝耳边或耳后轻轻呼唤他的名字,宝宝听到后会马上转头寻找声源。

尊重孩子的脑发育,现在人们对儿童智力发展有三大误区。

第一,认为左脑的重要性大于右脑。

其实分布在左脑的重要功能有两个,一个是语言功能,一个抽象逻辑思维功能。这两个功能对我们在如此依赖言语、文字交流的社会中生存,及需要学习理性科学知识来说,的确非常重要,不过要让这个能力真正有效使用就得依靠右脑的综合分析、整合并与环境协调的能力。左脑能读懂和理解每个文字,却不能明白文字与言语之间的关联,理解一篇文章或一段言语要右脑功能参与才行。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像一个砌墙砖的工人,如果没有右脑为他设计出房子的结构,那他只会砌墙,却得不到房子。

举个例子:语言就像钱币,在没有钱币前,我们拿50斤谷子去市场上交换,要思考特别多,如50斤谷子能换来什么,哪个是我急需的,哪些更划算,满脑子都不会闲着。如果有了钱币,我们只关心能卖一个好价钱就可以了,需要大脑冥思苦想的内容并不多。孩子需要动用全部的神经细胞来工作,因为大脑有3~4亿个神经细胞,儿童出生以后,这些神经细胞都在等待任务,等待更多的信息刺激。把孩子放在不同条件的环境,就会让不同的细胞兴奋。10~15个细胞会形成一种信息反射丛,稳定地处理一个信息,并终身只服务于同一个信息。语言的进入会把一种形象的思维变成抽象概念思维,动用的脑细胞会大大减少,脑力的水平也相应下降。其实人类的思维从来都是图像的、意识流的、意象的,不是言语的,只是我们想理解我们的思维时,言语才起到作用。把那些可言语的部分用言语表达,慢慢就把不可言语的内容就丢掉了。所以,能说出来的思维并不是人本体的思维。

第二,智力越早开发越好。

如果这句话是指右脑的开发,那就没有什么错误,问题是市面上大部分早教的产品都是针对左脑开发的,或者是在人文与社会范畴去思考让幼儿更快地适应环境。这些教育可以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力,却不一定增进智慧。在前言里我说过,大自然蕴含的信息是丰富多彩的,是专门为所有的生命系统准备好的。人类不管怎么做都不如带孩子回到自然的怀抱中。中国有个成语叫拔苗助长,过早的教育可能欲速则不达。生命系统总是从最古老的状态开始循序渐进地发展,看看胎儿在子宫里演绎了4亿年生命的进化过程你就知道,大脑的神经丛、脊髓、延髓慢慢长成,之后是右脑的丰满,最后才是左脑与皮层发展。神经解剖学告诉我们大脑皮层只有一个5分硬币的厚度,薄薄的一层,能在生命和生活中起的作用不会很大。

现在大量的儿童智力发展机构在研究,我们怎样在儿童的初始期也就是2岁以前,在他未形成人类文化分类和抽象思维时,给予孩子更多的右脑刺激和知识模型的刺激。全球有很多国家在发出这样的声音,不要过早刺激左脑。我们的研究发现,人要承受未来的复杂性科学。人类现在的科学是一个静态科学,或者是初始动态的科学,它并不能真正影响这个世界,我们总是抽象出一个东西来,把它当成科学,但是现实中它又不存在。我们相信未来的科学发展一定是一种复杂性、非线性结构、非因果关系的,这种科学是动态科学。什么是动态和静态?我们从深圳到广州,我们的科学会告诉我们,我们开多少时速就可以在什么时候到达广州,这是科学,是理性结构得出的结论,它说你可以2小时15分到达广州,事实上没有人能做到。科学是抽象出来的一个静态,不管什么科学都需要在实践中校正和改正,尤其是关于儿童方面的。儿童的学习大部分是来自内部,由他的视觉、知觉模型生成,不是靠文字阐述的线性逻辑,但线性逻辑对儿童形成知觉模型是有影响的。知觉模型不是抽象的,是以真实的方式发展儿童的知觉,就像儿童看妈妈的脸是不需要判断和逻辑推理的,感觉就可以了。知觉模型的内容比较深,这都是科学研究的结论。

第三,只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你的孩子就会变得聪明。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应同一种教育方式。中国的教育问题很大就是因为假定孩子都是一样的,没有采用西方的因人施教的补偿系统,很多孩子学习不好不是不聪明,而是难以适应所处的教育环境与施教方式。每个家庭都隐含着很多信息系统,一种好的智力引导方式应当在自己的家庭中去寻找,并结合一些孩子喜欢并易于接受的其他方式。

早教科普:孩子早教应该以各种能力的培养为主


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就更为的注重,而且很多的家长都信奉这样一句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因此,大多的父母都会对孩子进行早教,但是要注意的是,早教应该是以各种能力的培养为主,而不是单纯的只会数数,会背诗。

可以说,孩子的早教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在孩子刚刚会说话时,孩子的家长就会有意识的想要培养孩子数数的能力,从1这个数开始,很多的家长追求的是让孩子数得越多越好,因此从孩子刚说话,家长就会教孩子数数,甚至有些孩子路还走得不是很稳当时,就已经可以从1数到100了。

但是这样的数数其实并不是很有益于孩子的能力学习,对于孩子的标准也不必太低,事实上,3岁左右的孩子,只要能点读到3,就算是达到标准了,别以为这个标准很低,这里说的是点数,而不是数数,所谓的点数,就是可以很准确的数出3以内的具体物品。

而很多会从1读到100的孩子,更多的只是单纯的数数,对于数字的认识更多的只是一种仿读,更像是鹦鹉学舌,只是一种强化的记忆,对于数字并不会真正的理解。而同样的背唐诗之类的教育也是如此,大部分的孩子对于所背的诗歌根本不知所谓,只是在父母的不断灌输之下反复重复,虽然当时可以有模有样的背诵出来,但是如果之后不再反复重复,很快就会忘记。

而像背唐诗这样的教育,虽然可以对孩子的口齿还有记忆力有一定的锻炼作用,但是对于刚刚学会说话的小宝宝来说,除此之外,并无其它的意义。因此,让小孩子背唐诗这样的早教方式,还不如花更多的心思让宝宝读更附合他们认知能力,也更贴近他们生活的儿歌,像儿歌中的白兔,苹果等等也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这样也同样能锻炼到他们的语言能力,同时也能更让他们有所理解。

而上面所说的数数也是一样的,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不能违反孩子的发育规规律,就算是孩子在家长的长期灌输下,会从1数到100,但是不理解数的意义,同样不能提高孩子的能力。一般来说,孩子要到3岁左右,才会对数的概念有所领悟,所以可以到3岁左右再开始训练孩子点数的能力。

亲子早教网(www.zj09.com)提醒您:对于家长来说,要明白一个道理,知识的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在进行早教是还是应该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培养各种能力为主,像是语言能力,动手能力等等,而不是单纯的让孩子会数一些数,会背一些诗。

了解加盟信息尽请关注亲子早教网早教加盟网。

什么是智力、智商


说到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如何,许多人可能认为智力就是聪明的程度,或着说是记忆力、理解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一些方面。其实,智力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是各种认识能力的总和,是获得知识的能力,是认识、理解事物和运用知识与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商是用来反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比值,它体现了一个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方面。1916年特曼首次推出了一个公式,他认为智商=智龄÷年龄×100。中国科技大学叶国华在1995年提出一种新的原则,把智力优势表现在记忆和思维两个方面,主要指记忆占40分,观察占20分,思维占60分。

以下对构成智力的五种因素作简单介绍:

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家长可以适当地与孩子做一些游戏,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如找朋友等。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如孩子全神贯注地看动画片,对做游戏、吃东西等的兴趣大大降低,这就是注意力的体现。

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如几个月的婴儿就能记住妈妈的形象,一旦妈妈变换发型,就会出现婴儿不认识妈妈的情况。

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当宝宝学会观察事物之后,他逐渐会把各种不同的物品分类归纳,如吃、穿、用、玩和大、小、长、短等,不同的类型他都能通过思维进行概括。0-3岁的孩子直观动作思维占主导地位,他的思考过程是靠行动来完成的,对于家长提出的总是,他还不会用语言来完整地回答,只能用动用来回答。而3-6岁的孩子主要采用的则是抽象逻辑思维了,这时孩子已经能用语言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了。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当你给孩子讲故事时,他可以联象到小白兔吃萝卜,双脚跳着走等等,当然,这是在孩子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那么构成智力的五种因素是怎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呢?我们可以用古代的天材少年曹冲来举例,“曹冲称象”的故事就反映了智力结构的组合问题。当大象拉到曹冲眼前时,他的观察力告诉他大象不能用一般的秤来称的,而石头就可以用秤称。他的记忆能力告诉他,船可以承载大象和石头的重量。他凭理解力知道,可以用石头的重量得出象的重量。于是他果断地作出判断,把大象拉到船上,在船与水的交界处划上标志,拉走大象,再把石头一块块地放到船上,直到石头重量与大象的重量一致。然后把一块块石头的重量称过记算出来,它的总和就是大象的重量。曹冲称象的故事千古流传,他是一个智力超常的典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