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刘亦婷》读后(上)。

伴着春天的脚步,一个崭新的新学期又在我们的面前了,同学们都会为迎接新学期的挑战做一些准备,入学准备做好了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哪些让你觉得学到了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哈佛女孩刘亦婷》读后(上)”,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姐姐:你好。

今天终于看到了《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买了两本,除你之外,送一给巧。

我花了一天工夫看完。同时在上面做了批注。但觉有些话还要再说。所以与书同寄此信。希望对苓苓的教育有启发。

首先,从书中得到的最大感受是:一个智慧的家长才能培育出一个智慧的孩子。作者即刘亦婷(以下简称婷)的妈妈说:一切源于她怀孕时得到的一本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书。她读书后大受启发,于是决定按照此书介绍的方法教育她的女儿。然而,当你读完此书,你会深深感受到,在婷成长的18年中,这个妈妈面临了多少次方法的判断、选择、调整、改进,有多少时候她必须要用自己的人生观来为现实和未来的社会作出判断从而为孩子做出选择!仅仅一本书是完全不足以培养出一个好的孩子的。可以说婷妈妈得到的书只是一个火花,点燃了她自己的关于教育的智慧。做妈妈是和做孩子一样的,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就像我上次跟你说的一样,不要以为自己是三十岁的妈妈,要记住你只是“三岁的妈妈”,你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妈妈。

第二,最难得的是,作者并不只偏重于智力的培养,而是对孩子的道德、情商方面也非常重视。其中还有不少具体的经验介绍,相信你会觉得非常有用。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有借鉴意义的书。

所以,明天就给你寄去。同时,希望你让全家人都阅读,即使没有时间也要把我的划线和批注看一下。再没有时间也要在吃饭时大概介绍一下。这也是书中介绍的经验之一。现在的家庭都是几个大人对一个孩子,首先必须要在全家统一教育思想,不然大人们你这样我这样就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最糟糕是大人们还因为观念不统一而在具体事情的处理上就经常发生争吵,使孩子感到价值观模糊。

但是此书也有不足的地方。因为这是一本关于在80-90末中国环境下培养的一个“成功的中国孩子”的经验。有很多中国教育体制的局限,和时代的局限。

要知道由于时代的变化,成功的定义还在变化,所以也一定要注意它的不足。其实我在读此书的时候还在读一些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的教育介绍。我的感觉是婷妈妈太累了,因为她18年来一直在悉心营造一个家庭教育环境,这个环境不但要自己白手建起,还要时时与外界因素抗争,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她已经相当注意,我感觉她替她女儿做主和操心的事情还是太多了。再读一读那位11岁随父母移民美国,在美国的教育环境下自己成长为耶鲁高材生的北京女孩高歌的自述书,你会觉得高歌的妈妈不但是太轻松了,而且,高歌的自我经营能力还胜婷一筹!

另外,现在的年代中国的教育环境有了大的改善。其中最实惠的一点,就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有能力把孩子在初中或高中就送到国外去,从而避开中国高考这一独木桥。这是机会也是挑战。因为家长们可以把孩子的教育定位在素质教育上,而不是盯着高考的知识教育。但是同时,在青少年时代就要到国外的环境中学习,他们必须具备怎样的现代的国际的素质?我自己在出去的过程中就体会到“国际素质”的重要。这一点我以后再慢慢跟你探讨。

这本书中还有一个很大的空白,就是关于婷的财经教育,这在美国,是极为重要的教育,他们的孩子,10岁就知道各种融资方法,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加以运用!中国人有显著的高智商,但没有经营理想,没有管理能力,所以到现在“聪明的”中国人最多也就在“不聪明的”美国人开的公司里给他们当技术员(虽然是最高级的)。我上次给你带回去的那本关于美国人如何进行儿童财经教育的书你要好好研究!(待续)

《哈佛女孩刘亦婷》读后(下)

延伸阅读

女儿上幼儿园后不爱说话了


友:我的女儿出生于1996年1月27日,从1岁到3岁由我妈带着,一直都很活泼,可从3岁半去幼儿园以后,就变得有点不爱说话了,其间女儿和别的小朋友打架,我曾狠狠地吵过她,也吓过她,是不是和这有关?有一次,我问女儿:“为什么别人问你话你不回答呢?”她说:“我害怕”。专家同志,我应怎样做呢?恳切希望专家给予答复。谢谢!

茅于燕:三岁半的幼儿上幼儿园,有的就不爱讲话了,这很正常。主要是生活变化(很可能在她入园前也没有做过细的思想工作)所致。儿童在生命早期有一种分离焦虑(separationanxiety),指的是离开亲人很难过,情绪低沉,话也就少了。随着对环境的熟悉,有老师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她会慢慢适应的。这种和亲人分离的难过,也会慢慢减少,她也会和过去一样活泼可爱。

在她说话较少的阶段,你还是要以平常心对待,不要当她的面唠叨她的"话"。你可以找一些她喜欢的话题和她谈;一块儿看故事书,让她讲给你听;也可以一块儿看看动画片,让她也给你讲讲看到的故事。

至于有一次女儿和别的小朋友打架,你曾经批评过她,这可能对她去幼儿园有一点影响,但时间长一点,加上幼儿园吸引她的活动和玩具很多,慢慢地,她会淡忘这件事。

不过,请以后不要再吓唬她了。当你发现她有不良行为时,应好言相劝,她能改了,就大大表扬。绝不要体罚。

另外,她从幼儿园回来你要表示关爱,但不是"慰问",否则她会认为在幼儿园是受罪,不想去了。

孩子上学后


孩子上学二个多月了,我摇身一变,成了小学生妈妈!二个多月以来,我改变了以前很多想法:

首先,100的必要性?

女儿最近在学算术,应该说,都是很简单的加减口算,对女儿来说也不难。但是,真想全对,也不是太容易,比如偶尔看错的加减号,也就错了!所以,100分比90分,其实困难多了,为了100所付出的代价,比90分多付出的,不是10%,很可能是100%。所以,多付出这么多,跟100分较劲,有这个必要吗??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干了这个就干不了那个,成绩好了损失的可能是别的。

其次,放学就做作业?

孩子上学前,我就打定主意,一定要让她形成好习惯,一下学先做作业,可是,上学二个月以后,我自己打破了这个想法。我女儿是每周有作业,每周五提前于三点放学,我当时想,周五回来,先做作业,周六周日就可以轻松了,后来我发现,周五根本就不是好的安排,第一,周五到周末了,孩子已经是玩的心,即使强按住做作业,她精神也不在这儿,效率也不高。第二,刚学的功课,还在脑子里,而回顾功课,效果最好的时候,是在“遗忘临界点”,也就是将忘未忘的时候,,从这个角度来讲,需要一个时间让它沉淀。这样回顾的效果才最好!所以,如果把作业当成任务,确实先完成比较轻松,如果将做作业当成回顾课程的契机,反而先放放效果更好!

再次,小学的知识要提前学?

女儿没上过学前班,幼儿大班最后半年又赶上非典,停了几个月,小学知识几乎没学什么。本来上学前有些担心,也曾潦草的恶补了一下,现在开学了,我发现根本就没有问题。忽然觉得原来的担心没必要,甚至庆幸自己没让孩子放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我想,就算储备一些知识,开学之际让孩子能领先一些,又能储备多少呢?一年级先学了,二年级怎么办?往后怎么办?其次。入学初始,成绩并不是第一位的,形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才是最有用而最受益终身的,所以,孩子面对全新的知识,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更加认真的面对眼前的功课,而不会因短时间的遥遥领先而掉以轻心。所以,我现在是只复习,不预习,任何新课都要她在课堂上来接收,这样她体现出来的学习成效是真实的,我会发现她学习中薄弱的地方而对症下药。

再次,课外补习?

从女儿上学开始,各种课外补习的兴趣班信息全来了,也想过是不是该给孩子报一二个。可是,算一算,孩子实在是没时间,首先她现在是准住校(也就是三餐全在学校吃)晚上7:30回家,为了保证第二天起床,差不多9:30应该睡觉,只有二个小时,减去洗漱,只有一个半小时,这部分时间,得让她在户外和室内游戏一下,如果再加上学习,就一点儿自己的时间都没了。再说周末,周日上午一直在学跳午,以前下午学琴,孩子在赶场,效果不理想我就给停了。如果再安排第二个课外辅导,周六比较合适。可是这样一天一个课外班,孩子就没法出远门了。想想,大人一天八小时,还觉得挺累的想放松呢,何况那么小的孩子呢?所以,要保障孩子在上学后还有放松的时间,我只好暂时放弃了课外辅导。

仔细想想,带孩子的事儿,也有一个“要过程”还是“要结果”问题,要过程,就是指孩子每一天的成长都是健康而自由的,可能她没有显著的成绩,但她始终自由快乐。要结果,就是家长要更多的约束和管理她,给她设计好一条路,孩子可能损失了一些自己,但可能会有即定的成绩。学钢琴就是这样,每个学琴的孩子家长都会跟孩子有一番战斗过程,过程并非全是快乐,但结果确实令人欢欣。如果想要过程,也想要结果,确实需要父母更用心,更科学。

在女孩2岁后 就别这样教育她


很多家有女孩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儿聪明、漂亮、可爱,能受到大家的喜爱,这就需要在教育方式上加以注意,尤其是2岁后的孩子,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态度,那就更要避免采取一些不当的方法。如下的做法,您看您家有吗?

1、教导她有礼貌且沉默寡言。

举止得体和沉默寡言之间有天壤之别,但是女孩子似乎都被推进了后者的范围。我们经常用“女孩是蜜糖是香料是一切美好的事物”来教导她成为一个“可人儿”。

我们用各种方式教导女孩要友善、避免一切冲突、不要麻烦别人、要安于现状,这样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女孩。但是,这样会让女孩长大后不敢在课堂上及工作会议中发言,以免被视为不淑女。她们也不敢在职场上争取更高的薪水,因为不愿意得罪潜在雇主。

2、给她买性别色彩鲜明的玩具。

在她人生的头三年只给她买粉红色的玩具,这样你的女儿可能会决定粉红色是她最喜欢的颜色,因为“那是女孩应该喜欢的”。研究表明,这并不是天生的基因倾向,而是父母及社会因素所造成的。

在2009年的一份研究中发现,31%的“女孩”玩具都强调仪容外表,其中包括塑料化妆品和洋娃娃的裙子,而针对男孩的玩具则更多鼓励创造性、探索性、竞争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都是优秀员工和领导者所需要具备的。

3、只夸她漂亮。

的确,她是个可爱的娃娃,卷卷的马尾辫那么迷人让你忍不住惊呼。但是她同时非常擅长阅读诗词,在堆叠复杂的枕头堡垒方面还是个建筑奇才,并能边唱歌边摹仿弹奏吉他。我们生活在一个“外貌协会”的社会,她总有一天会明白外表很重要。

但是如果家长可以开始对她不基于外表的成绩进行鼓励、认可,这样就传递了一个信息,也就是她的价值不因为外表而产生,也不会因为外表而终结。

4、让她相信“公主梦”。

公主文化鼓励女孩让自己陷于混乱的生活,而等待着白马王子从天而降,拯救她并给她的人生带来意义和价值。女孩会误以为只要吸引王子就万事俱备了。这会让女孩觉得她们自己无足轻重,没有价值,而只有依附男性才完整。

5、家里的体力活都给爸爸做。

虽然让男人修理水龙头可能更容易,但是父母应该有意识去挑战非典型性别分工的家务活,否则会让人觉得女性比男性柔弱,女性永远是“被照看者”而不是“养家糊口的人”。

要向女孩展示妈妈也可以进行重要理财操作或修水龙头。

6、只让她和其他女孩玩。

研究显示,划清界限各玩各的会导致男女形成两套不同的社会技巧、处世风格和对人生的期望和偏好。2011年秋天一份报告显示,女子学校的毕业生不但没有更有造诣,反而更会拘泥于性别的呆板印象。

所以,如果你女儿在学校里都和女孩玩,试着鼓励她和男孩建立友谊,或邀请男孩来参加女儿的生日派对。她将明白,男孩能做到的一切她也能做到,甚至比男孩做得更好。

7、批评自己及其他女性的身材。

当你在女儿面前讨论节食,如何再减掉几公斤体重,或者因为其他女性的身材而批评她们的穿衣风格,那么你女儿就会认为女人一定要保持某种特定的体型才能够被认为是可爱或成功的。

你应该展示通过平衡膳食来获得健康,而不是只购买低脂食物或不吃任何一餐来减肥,这样会断送你的健康。

小编结语:以上的做法,如果您经常对孩子使用或者是不经意间,已经渗透到你的育儿生活中。那么请适当的改一下方式,让女孩们在思维成熟前减少以上的想法或做法。

我伙呆!女孩上学时间应比男孩早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新学期即将到来,许多同学都会在开学前做好相应的准备,提前做好入学准备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克服假期综合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入学准备的知识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我伙呆!女孩上学时间应比男孩早”,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男女发育存在一些区别,一般来说,女孩发育更快一些,这也是为什么小学时候大多是女孩子比较高。除了身体发育, 男孩子的大脑发育也晚于女童,因此在入学时间上,男孩子可以稍微比女孩子玩一两年入学,不必过早!

1.家长的想法各不相同

有的家长觉得按照以往自己上学的经历来看,班级里年龄小的孩子反而成绩更好,于是想着让自己的孩子尽早上学,提早促进孩子大脑发育;有的家长却又认为现在自家的孩子还不适合在学校生活,需要时间来适应,因此会晚点让孩子上学。总之,大家的一件各不相同,都是各持己见,其实孩子上学年龄上,只有参考意见,没有绝对正确的概念,家长们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发育情况,性格情况来决定孩子的学习年龄。

2.女孩子发育的更早些

通常来说,女孩子的身体和大脑发育要比男孩子更早些,尤其是小学期间,你会发现,班里的女孩子要比男孩子更加优秀,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其他的各方面表现都会更好,因此如果你的孩子是女儿,那么建议让她早点上学,这样对孩子以后的职业发展也有好处,毕竟上学早,毕业的也就早些,工作年龄也就小些,能够维持的职业青春也能多些。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是男儿,那么最好让孩子晚一点上学,以免孩子智力发育较晚,学习效率提不上,影响成绩提升。

3.上学年龄不同步的优势

如果你的孩子是女儿,那么上学年纪较早,也就意味着同伴里面,她的年纪较小,那么她会相对乖巧些,不会抢着出风头做大姐姐,更加有助于孩子的安静性格和耐心心性的培养。如果你的孩子是男儿,那么你需要注意了,如果孩子上学早的话,在班里年纪小,会导致孩子受欺负,或者是形成懦弱的性格,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孩子的心智发育,因此对于男孩子,女孩子,家长需要区别对待,在上学年龄上稍稍变动下,也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女儿的泪与笑(上)


伴着清脆而熟悉的铃声,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许多同学都会在开学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习惯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上的一系列变化,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入学准备的知识吧!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女儿的泪与笑(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女儿来到这个世界上已经快十八个月了,十八个月里,她从一个只知吃喝睡觉的小动物,渐渐地有了第一次微笑,有了第一声呀呀学语,有了第一次坐起,有了第一次迈步,渐渐地,夺走了家里所有人的注意力,渐渐地成为家庭的中心。

女儿生来就不爱哭,出产房,进病房,都是带着满脸的血迹,睁着大大的眼睛四处张望,以至爷爷奶奶大大紧张了一回,以为她有什么不对劲呢。当然,这个疑问很快就在她强劲的哭泣声中弥散了。进病房一个多小时以后,护士小姐带她去洗澡,结果可怜的小东西,在来到世界仅仅七八十分钟以后,就被陌生人带来一个陌生的地方,用一种很可怕的、会哗哗响的、热热的东西冲在身上,她不愿意了,放声地大哭了起来,第是我记忆中的她的第一次伤心欲绝的哭。

出生一天后,按照医生的指示,小东西又要挂水,又要照蓝光,基本每天下午就进隔离病房,一直要搞到第二天早上才出来。老婆心中实在放不下,但产后的体虚又让她不能离床,心中那份煎熬,从她每天看着小东西离开时的眼神里表露无遗。第四天她就忍不住跑到隔离病房外转圈,眼眶里装满泪花,一遍遍地重复,小东西真可怜,真可怜。我只能一次次地安慰她,但听着病房里孩子们的哭声,我也是彻夜难眠,从那时起,我懂得了孩子离家时,父母的那种心情。

随着秋天的离去,冬天的到来,女儿健康地成长,但是也有一个麻烦人的事,晚上她两小时就要醒一次,又是吃,又是溺,又是玩,没有一个小时不睡觉,等我们把她哄着,刚合眼,她又醒了,闹开了,一连十多天都是这样。终于在一个早上,我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显露了出来,她闹了一夜,沉沉地正想睡去,我却咬牙切齿地对她说,你不让我睡,我也不让你睡,我竟抓起她的衣服,摇晃起她。

小东西在睡梦中,被我摇醒,小嘴一咧,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清澈的眼泪一下就充满了眼眶。天,我这是在干什么?在她的哭声中,我一下就蒙了,为什么我会变成这样?为什么对这样一个无助的小东西要这么凶狠?我放下手,呆呆地坐在她的床边半天没说一句话。

这以后,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小东西,发现,原来,她人小胃口小,晚上总是会饿,所以总是哭醒。我们调整了喂养方法,摸索到了她的生活规律,再也没有发生过这类的事。这是女儿的第二次流泪。

女儿的第三次流泪也是我的错。小东西象小猪一样爱吃,爱动,长得飞快,一岁的时候,已经是个大个子了。但是这个小大个也有一个烦人的地方,老是溺裤子,一个冬夜,我们把她溺,她死活不肯,挺得象根小肉棍子,我们只好作罢,结果五分钟以后,她以一泡宏大的溪流,湿了里外三层裤子。

我当时头一下就大了,一把抱起她扔在了小床上,一句话没说就走出了房间,她笑眯眯地看着我,一声声地喊着爸爸,爸爸。我硬起心肠没理她,她看着我,轻轻地喊着爸爸,爸爸,小眼睛里忽地一下充满了泪,然后哇地一声大哭出来。

我的心也象给刀搅一般地立刻抱起了她,悔恨无比,我怎么会这样的呢?或许爱孩子只是我的一种自我标榜。她才多大,能懂这些吗?把她扔在一边,生闷气,这样就能教育好孩子?

女儿的第三次流泪,让我明白了,爱是需要博大的胸怀的,是需要无私的付出和细致的体贴的,也让我看清了自己人格中的一些阴暗面。从那以后,我发誓,这辈子,再也不让女儿伤心流泪。(接下文)

下一篇:女儿的泪与笑(下)

孩子上幼儿园后的注意事项


孩子上幼儿园后的注意事项

接孩子时“五要”和“五忌”

“五要”是——

要“走路回家”

孩子刚刚入园,离开家人一整天,见到家人会有“撒娇”的表现。家长在接孩子时,可以给予孩子温暖的拥抱,但仍然要注意坚持让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一方面,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完全能够做到自己走路回家;另一方面,坚持让孩子自己走回家,也是给孩子一种他已经长大了的心理暗示,这有利于孩子心理的成熟。

要“保持平静”

孩子入园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孩子刚入幼儿园时有种种不太适应的表现,这是正常的。其实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不适应往往受环境和成人态度的影响。建议家长朋友接孩子回家后,要尽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静的氛围,不要过分渲染对孩子入园问题的关注,以免造成孩子紧张的情绪。家长平和的态度是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良好外部环境。

要“分享快乐”

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会有些心理压力,给孩子减轻压力最好的办法是缓解孩子紧张的心理。孩子回到家后,家长要有意识引导孩子回忆幼儿园一天的快乐。例如,你认识哪个小伙伴了?老师带你们做哪些好玩的游戏了?……成人以平静并略带羡慕的态度与孩子分享快乐,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体验,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要“主动沟通”

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家长要主动与孩子沟通。聊一聊幼儿园一天的生活,谈一谈他结识的新朋友,给孩子讲他喜欢听的故事,陪孩子玩好玩的游戏……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要“积极配合”

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有许多不同之处,家长要主动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及学习情况,进一步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积极主动配合幼儿园。对孩子坚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一贯”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孩子上幼儿园后的注意事项

“五忌”是——

一忌“甜水等待”

我们常常看到,家长在接孩子时拿着一瓶甜饮料,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喝水不够。其实,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会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饮水,而且长此下去,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倡导孩子喝白开水,因为白开水中含有饮料不具备而人体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二忌“刨根问底”

孩子离开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后,全家人围着孩子问这问那,不仅使孩子厌烦,还会强化孩子入园的“不适应”。因为孩子的情绪是受客观环境影响的,成人的紧张和反常表现会直接影响孩子,使孩子产生焦虑情绪。

三忌“迁就放纵”

孩子心里不愉快时,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刚入园的孩子,有时也会出现“撒娇”或“耍赖”的现象。这个时候,家长不要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他,可以用转移的方法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切忌“迁就放纵”孩子。

四忌“零食补偿”

一些家长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回到家中,各种零食摆在孩子面前任其挑选。其实这样做的结果会促使孩子更不好好地吃晚饭,因为每天都有零食做补充,孩子会在幼儿园吃晚饭的时候“留有余地”,时间长了,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五忌“偏听偏信”

家长对刚刚入园的孩子有些不放心,会向孩子提出很多问题。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与现实相混淆,他们会说出与事实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他往往会说“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偏听偏信”。另外,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将问题的结尾作为答案,如成人问:“你今天尿裤子了吗?”孩子回答:“尿裤子了。”问:“你吃没吃饱?”答:“没吃饱。”据此,建议家长多与老师沟通,从而客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孩子上学,提前好还是错后好?


又是一年开学季,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起点,大多数学生都会在开学前夕去做一些准备,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更快的适应开学的生活,还有哪些让你觉得学到了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孩子上学,提前好还是错后好?”,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孩子到底是提早上学,还是错后上学好呢?北京工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儿童心理专家鲁杰认为,孩子并非入学越早越好,还要看孩子的年龄和“入学成熟水平”。建议家长分析一下孩子的综合条件。再做决定。

看性别:

一般而言,男孩成熟得相对晚些,对知识的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也比女孩弱一些。如果男孩比较贪玩、好动,专注于一件事的时间不过十几分钟,且难以复述完整一个简单的故事、经常答非所问,则不必早早跨入学校大门。否则,孩子累、大人也累。而那些在这些方面表现出色的女孩,可以考虑不满6岁上学。

看性格:

如果一个孩子性格内向、软弱或心理脆弱,和小朋友在一起总当“小尾巴”,经常被别人欺负,又不知如何解决,往往哭哭啼啼地求助于大人。那么,即便他刚满了6岁,也不妨把入学时间往后推一年。相反,如果孩子性格外向、懂得倾听并能及时作出相应的回应、遇事能自己解决,父母可以让他们早上学。

看发育:

儿童生长发育遵循一定规律,6岁的孩子身体机能、视觉功能和脑功能等尚未发育成熟。因此,身体是否健壮,自理能力、自制力是不是比较强尤为重要。假如你的孩子在身体条件和运动协调性、注意力、理解力、对知识的接纳程度等方面并不比大孩子差,那可以突破年龄限制“背起书包上学堂”。反之,孩子瘦小、体弱,一累就生病,那多享受一年轻松的童年时光大有必要。

看心智:

儿童是否真正到了适宜上学的程度,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发展水平,还取决于其他因素,其中,身心发展程度是个很重要的指标,包括一定的独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承受学习压力的能力等等。如果孩子在这些方面达不到学龄孩子的水准,不可揠苗助长,等到7岁上学也不算迟;不然,处于“劣势”的孩子会产生焦虑情绪和自卑感,自信心无从建立,甚至会留下终生的心理阴影。但是,在这些方面明显“早慧”的孩子,早起跑或许更有利。

鲁杰提醒,对于推迟一年上学的孩子,家长也不能放任。这一年,他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培养好习惯

比如讲礼貌、讲卫生、守时、珍惜时间、善始善终、认真、专注、有责任心,具备了这些素质的孩子能很快适应学校生活。

提高孩子的能力

而不是教具体的知识。比如引导孩子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知色彩、辨认形状;教孩子学会自己发现、区分事物的不同,学会简单地归纳;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不单单着眼于结果。

强化自我保护的概念

让孩子知道危险的地方不去、危险的事情不做,因为学校老师不可能像幼儿园老师那样时刻跟着学生,很多情况要靠自己。

学会自我管理

从整理玩具、文具、自己的小书包入手,督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承担责任、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创造交往的机会

家长多创造孩子之间交往的机会,让他们在欢笑和争吵中懂得团结、友爱、宽容、忍让,学会理解、关心、帮助他人。如此,孩子在来年融入新集体就不会觉得难了

女孩胎教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