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儿童的性心理与性教育,有的父母否定儿童有性心理问题,有的父母承认儿童有性心理问题,但拒绝应该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认为孩子长大之后自然而然就知道了;有的父母不清楚儿童性心理到底包括哪些方面,也就无法持明确的态度。许多父母认为性教育就是性活动方面的教育。对儿童性问题持闭口不谈听之任之态度的父母占绝大多数。

一旦某一天突然发现孩子发生了问题,父母才感到糟糕透顶的事情终于来了。他们把一切的责任都推给孩子,把愤怒都发泄到孩子头上。事实上这是不公平的,因为父母没有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有关性方面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开放,父母应该把孩子的性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不闻不问和躲躲闪闪的态度已经不再是不好意思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的大问题。

那么儿童究竟有什么样的性感受呢?

现代性心理学研究和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幼儿诞生后便具有肉体的快感。虽然幼儿获得肉体和官能快感的方式和途径与成年人不同,但却带有天生的性的特点,性感觉不是某一天突然降临到我们身上的。心理学家认为,幼儿乐于被人抚摸、搔痒、搂抱、亲吻等,这其中有相当成分带有本能的性的色彩。

孩子到了两岁,会觉得自己的排泄物很好玩,这是很普遍的现象。有的幼童撒过尿后,会拿着小树枝在尿上划来划去,他并不觉得粪便难看、难闻,有时还引以为豪。遇到这种情况,有的父母就会大声斥责或阻止孩子。由于性器官和排泄器官紧紧相连,父母的粗暴态度可能导致孩子厌恶他的身体和身体的产物,导致对性的神秘感、犯罪感等心理障碍。但孩子不会因此而放弃对性的探索,只不过瞒着父母暗中继续进行罢了。带着这种神秘感和犯罪感,一旦有机会摆脱父母的控制和监视,孩子在没有正确指导的情况下就会走上本来可以避免的歧途。

随着孩子身体的成长,他会发现生殖器是身上最容易引起快感的地方。父母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应该是:承认孩子发现的事实,他可以获得肉体的快感而不因此感到内疚。孩子此时需要父母的指导,让他知道这种快感是无妨害的。

假如有一天,女孩发现她的阴蒂的某种特别的感受并告诉妈妈,妈妈应该坦诚地表示相信和同意,不要大惊小怪地施以警告。

父母对性的神秘态度会强烈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对性讳莫如深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由于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心理上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在父母的态度和身体的事实之间,心理上矛盾重重,最终,要么突破父母的禁令,瞒着父母大胆尝试;要么恪守父母的训诫,对性持错误的态度,严重影响性格的发展和人际交往,性格孤僻,难以合群,从而影响智力的开发。

延伸阅读

“性感”玩具进驻幼儿园


据报道,天津一些幼儿园小朋友玩的玩具门类很广,竟有身体暴露的玩具娃娃“钻”进了幼儿园,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发愁,老师担心。看到这条消息,人们不免感慨商家的无孔不入,连几岁的娃娃也不放过。只是,这些成人看来带着色情味道的玩具,在天真烂漫的孩子眼里,真的就很“性感”很“色情”吗?成人是不是以我们的“小人之心”度了孩子们纯洁的“君子之腹”呢?

“性感”娃娃进了幼儿园

天津一位幼儿园老师对媒体反映,一天,一个小朋友从书包里掏出了一对泥娃娃来和小朋友们玩“过家家”,这对娃娃是“一男一女”,都很暴露。特别是“男”娃娃,用一个“下腰”的动作极力暴露着性器官,“小女孩儿”则很“欣赏”地看着他,眼神非常有挑逗性。面对这样一对泥娃娃和围上来的小朋友们,这位老师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经过老师的调查,才知道这对娃娃是孩子的亲戚带孩子逛商场的时候购买的。

当地记者在一家商场儿童用品区附近的柜台发现,的确有些“另类”娃娃出售。其中有一些很暴露,有“女孩儿”正在给“男孩儿”洗澡的,有做出一些比较挑逗动作的,还有的能发出“我爱你”的声音。娃娃们除了脸蛋儿是天真的娃娃脸以外,全身的器官都很丰满。

媒体曾经报道过一些商场的玩具专柜,存在一些“另类”玩具,比如某些器官形状的钥匙链、打火机,还有“流氓猪”之类很有性暗示意味的“玩具”。摊主介绍,这些玩具主要买给年轻人,一些青少年也很感兴趣。据说,这些玩具也通过各种途径流入了幼儿园和学校。

千龙网记者就此现象采访了几家北京的幼儿园,发现在幼儿园琳琅满目的玩具柜里,有大大小小上百种的玩具,而娃娃则占了很大的一部分。除了普通的娃娃之外,虽然没有媒体上所谓的很暴露,有性暗示的娃娃,但“性感”的娃娃也不乏其“人”:有一个穿着比基尼的娃娃,很是漂亮可爱,衣服很有欧洲的风格;还有一个全裸的小男孩,身子是空的,可以吸水,再一挤,就象在尿尿。

据总参三部幼儿园的高级教师姜老师介绍,媒体揭露的性感玩具,幼儿园力从没购买过,一般是不注意的家长或长辈买给他们的,孩子见到这类玩具,好奇心都很浓。

成人反应异常激烈

关于“性感”娃娃的问题,记者在采访时,绝大部分成人都表示担忧,尤其是孩子家长,反应都比较强烈。对于制造那些玩具的商家,则表示了愤慨。

一位3岁女孩的爸爸强烈反对自己的女儿玩这类玩具,他说:“这些玩具太暴露了,孩子这么小,就接触这些裸露的玩具,会带来不好的影响。现在的孩子太聪明了,什么都懂,很容易学坏的。”一个位姓李的家长抱怨说,不管性不性感,只要是光身子的娃娃,就不应该给孩子玩,有关部门应该好好整顿一下玩具市场。

一位在IT业工作的张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这类娃娃不应该成为孩子的玩具。他说:“我的叔叔曾经在孩子的书包里发现过,大为恼火,将玩具从窗户扔了出去。这种情况让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接触这种玩具,会危害其身心健康。低俗的东西对认知能力不强的孩子们起到的只能是副作用,更何况是幼儿园的孩子。”

而一家网络公司的部门负责人则更是反应强烈:“这怎么行呢?这种东西是绝对不能进幼儿园的!如果不加以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石德澄针对家长和成人的这些反映,表示说,一些带有强烈性挑逗和明显性暗示的玩具和饰品的出现,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对孩子进行的早期性教育不够,才让一些用不健康的方法和观念去吸引孩子的人钻了空子。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特别是一些青少年。

孩童幼教不动声色

家长的强烈反映,使这个性感娃娃的问题严重起来。但是姜老师却表示,家长和老师不要只抱怨那些卖不良玩具的人,应该想办法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对于社会上出现的真正不适合孩子玩的情色玩具,是一定要抵制的,但是并不能因为它们的存在,就剥夺了孩子玩玩具的权利。姜老师说:“孩子的好奇心与模仿力,要求成人掌握好教育的方式,而不是生硬的制止。引导很重要,孩子的好奇心会因为正确的引导而变成学习和进步的动力。如果遮遮掩掩,反而会引发更强烈的好奇心,强行制止,则会使孩子产生叛逆心理或者造成心理伤害。”

姜老师表示:“玩具存在年龄的界限,对于幼儿园的儿童,他们并不真正明白这些性感玩具的意义。人们认为孩子由于玩了这种玩具就变的不健康,是不正确的看法。更不应该杜绝一切的裸露玩具。在幼儿园孩子的眼中,其实根本无所谓性不性感,暴不暴露,是有的家长和老师太过多虑了。不让小孩玩光屁股的娃娃,怕他们受到色情的蛊惑。这种想法有点惊弓之鸟的味道。”

身穿比基尼的女娃娃,光屁股会尿尿的男娃娃,其实都是一些可爱而有意思的玩具。姜老师说:“孩子们玩这些玩具,丝毫没有别的想法,但是如果成人过分强调其‘色情’反而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孩子们眼中的裸体娃娃,和自己洗澡时的样子,是没有区别的,是自然的。”

记者采访了一个正在玩过家家的4岁的小女孩,问她觉得身穿比基尼的女娃娃怎么样,她回答说:“她就是我,我现在在海边晒太阳,好高兴呀!”

别以“成人之心”度“小人之腹”

人类有一种天性,就是游戏的天性,玩具自古以来都存在。有人做过研究说世界各地古代的玩具有几种惊人的相似,像拨浪鼓,还有娃娃,虽然在那个时代这些地区没有任何的文化往来。

只是可惜,在世界文明相互交流了几十个世纪以后,在西方每个女孩子人手一个芭比娃娃近一个世纪以来的今天,中国的家长和老师还在为孩子玩光屁股的娃娃担心。虽然“性感”娃娃的问题,确实影响到了部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但是幼儿也进入到这个讨论的范围,实在有些杞人忧天。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还是可悲这种禁锢?

芭比娃娃在西方刚刚出现时,也受到了一些非议,但在她风靡了几乎整个世界后,成人才意识到,芭比丰满的胸部在孩子的眼中,不是色情,而是美感。如今,在中国有的人又在走别人走过的老路,而且将问题扩展到了更大的范围,这种创造力实在用的不是地方。

孩子的心中是没有任何戒蒂的,但大人总是喜欢把这些戒蒂施加到孩子身上。童言无忌,其实童心也无忌,家长老师遮遮掩掩,阻阻拦拦,无异于给孩子的心灵筑起了一座堡垒,只是这座堡垒看似坚固,实际在内壁上却涂满了“色情”的图画。

欲盖弥彰,这个成语可能最能体现现在中国社会成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对立关系。成人好像习惯了用一副有色眼镜看待周围的世界,所以孩子在成人的眼里也带上了颜色。孩子的任何行为,在一些家长看来都会疑心有没有什么不良企图。而遮掩、隐瞒、欺骗,甚至暴力,成了成人对待孩子的手段。

因此,不少专家和幼教工作者发出呼吁:成人,请摘掉有色眼镜,还孩子们一个清澈的世界。原本,孩子的世界,不像你们想象的那样污浊。

惊!幼儿园竟有“性感玩具”


家长担心

据报道,有些幼儿园小朋友玩的玩具门类很广,竟有身体暴露的玩具娃娃“钻”进了幼儿园,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发愁,老师担心。看到这条消息,人们不免感慨商家的无孔不入,连几岁的娃娃也不放过。只是,这些成人看来带着色情味道的玩具,在天真烂漫的孩子眼里,真的就很“性感”很“色情”吗?成人是不是以我们的“小人之心”度了孩子们纯洁的“君子之腹”呢?

有幼儿园老师反映,一天,一个小朋友从书包里掏出了一对泥娃娃来和小朋友们玩“过家家”,这对娃娃是“一男一女”,都很暴露。特别是“男”娃娃,用一个“下腰”的动作极力暴露着性器官,“小女孩儿”则很“欣赏”地看着他,眼神非常有挑逗性。面对这样一对泥娃娃和围上来的小朋友们,这位老师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

我们在一家商场儿童用品区附近的柜台发现,的确有些“另类”娃娃出售。其中有一些很暴露,有“女孩儿”正在给“男孩儿”洗澡的,有做出一些比较挑逗动作的,还有的能发出“我爱你”的声音。娃娃们除了脸蛋儿是天真的娃娃脸以外,全身的器官都很丰满。

据发现,在北京的一些幼儿园琳琅满目的玩具柜里,有大大小小上百种的玩具,而娃娃则占了很大的一部分。除了普通的娃娃之外,虽然没有媒体上所谓的很暴露,有性暗示的娃娃,但“性感”的娃娃也不乏其“人”:有一个穿着比基尼的娃娃,很是漂亮可爱,衣服很有欧洲的风格;还有一个全裸的小男孩,身子是空的,可以吸水,再一挤,就象在尿尿。

关于“性感”娃娃的问题,绝大部分成人都表示担忧,尤其是孩子家长,反应都比较强烈。对于制造那些玩具的商家,则表示了愤慨。

家长担心

一位3岁女孩的爸爸强烈反对自己的女儿玩这类玩具,他说:“这些玩具太暴露了,孩子这么小,就接触这些裸露的玩具,会带来不好的影响。现在的孩子太聪明了,什么都懂,很容易学坏的。”一个位姓李的家长抱怨说,不管性不性感,只要是光身子的娃娃,就不应该给孩子玩,有关部门应该好好整顿一下玩具市场。

一位在it业工作的张先生认为,这类娃娃不应该成为孩子的玩具。他说:“我的叔叔曾经在孩子的书包里发现过,大为恼火,将玩具从窗户扔了出去。这种情况让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接触这种玩具,会危害其身心健康。低俗的东西对认知能力不强的孩子们起到的只能是副作用,更何况是幼儿园的孩子。”

专家纠偏

教育心理学针对家长和成人的这些反映,表示说,一些带有强烈性挑逗和明显性暗示的玩具和饰品的出现,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对孩子进行的早期性教育不够,才让一些用不健康的方法和观念去吸引孩子的人钻了空子。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特别是一些青少年。

人类有一种天性,就是游戏的天性,玩具自古以来都存在。有人做过研究说世界各地古代的玩具有几种惊人的相似,像拨浪鼓,还有娃娃,虽然在那个时代这些地区没有任何的文化往来。

只是可惜,在世界文明相互交流了几十个世纪以后,在西方每个女孩子人手一个芭比娃娃近一个世纪以来的今天,中国的家长和老师还在为孩子玩光屁股的娃娃担心。虽然“性感”娃娃的问题,确实影响到了部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但是幼儿也进入到这个讨论的范围,实在有些杞人忧天。

芭比娃娃在西方刚刚出现时,也受到了一些非议,但在她风靡了几乎整个世界后,成人才意识到,芭比丰满的胸部在孩子的眼中,不是色情,而是美感。如今,在中国有的人又在走别人走过的老路,而且将问题扩展到了更大的范围,这种创造力实在用的不是地方。

孩子的心中是没有任何戒蒂的,但大人总是喜欢把这些戒蒂施加到孩子身上。童言无忌,其实童心也无忌,家长老师遮遮掩掩,阻阻拦拦,无异于给孩子的心灵筑起了一座堡垒,只是这座堡垒看似坚固,实际在内壁上却涂满了“色情”的图画。

欲盖弥彰,这个成语可能最能体现现在中国社会成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对立关系。成人好像习惯了用一副有色眼镜看待周围的世界,所以孩子在成人的眼里也带上了颜色。孩子的任何行为,在一些家长看来都会疑心有没有什么不良企图。而遮掩、隐瞒、欺骗,甚至暴力,成了成人对待孩子的手段。

所以,专家和幼教工作者发出呼吁:成人,请摘掉有色眼镜,还孩子们一个清澈的世界。原本,孩子的世界,不像你们想象的那样污浊。

教您正确了解宝宝的性感觉


教您正确了解宝宝的性感觉

谈及性,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前不久看的卡通片《蜡笔小新》,小新是个上幼儿园的五岁小孩,年龄虽小,却极有个性———能将性别分得一清二楚:见到漂亮MM,他会立即上前搭讪;不分场合地跳大象舞和露出其可爱的小屁屁。对此,他妈妈总是一阵怒斥。小新嘛,当时能马上就范,但过后又是老毛病复发,惹得他妈妈狼狈不堪,头痛不已。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小新虽然是个孩子,但他并非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他也有意识(其行为已隐约地透露出性意识),只不过是懵懵懂懂,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的“恍然大悟、彻底改过自新”,绝不是对之实行强权政治———呵斥一番便可了事的,当然更不能听之任之,关键还需要爸妈们正确地教育和适当地引导。

刚刚做了父母的年轻夫妻们,你们是否也有这样的“好色”宝宝呢?对于他们这种超前意识,你是否疑惑不解,并且有点不知所措?别害怕,其实宝宝的性趣很单纯,就是因身体接触而产生的感官感受。身体的接触,包含了拥抱、亲吻、抚摸、轻拍等动作,都会让宝宝有开心快乐的感觉。在精神学派中,弗洛伊德将宝宝的性心理发展分成三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

口腔期:宝宝会因吸吮母乳、奶瓶、奶嘴,或是妈妈的拥抱、声音及味道来获得欢愉满足的感觉。

肛门期:宝宝约到2岁左右,开始有能力控制自我的大小便。宝宝除了由这样的行为感觉大小便时的满足外,也会发展自我的安全感与自信心。

性器期:3岁的宝宝在大小便时,渐渐意识到“尿尿的地方”,发现自我的性器官;同时,也会有机会发现有些人跟自己的不一样!

性器期的宝宝,会很容易发现并去碰碰自己的小鸡鸡等性器官。当宝宝意识到触碰小鸡鸡它会变硬,而且会有不一样的快感,女孩子则发现摸摸自己尿尿的地方会有特殊感觉时,这些感觉就引起了宝宝对性的兴趣和好奇。

学会让孩子感受阅读的快乐


今天是小雨上幼儿园大班的第一天。晚上回到家,他大声地向全家宣布他要开始做老师留的阅读作业了:“老师说,每天都要让家长给我们读十五分钟书,或者我也可以给你们读。今天我就给你们读吧!”

于是小雨从爸爸的书架上翻下来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很认真地翻开第一页,盯着书页:“火……上……,嗯……大……的……,嗯,嗯……”不一会儿,小雨急得脸都红了,然后就开始哭了起来,“妈妈,我以为我上了大班就可以给你们读书了呢!可是……”

是啊,阅读并不像走进幼儿园大班门那么简单,但是,它也绝对不意味着学习阅读就有多么困难。小雨的妈妈通过一些方式,使小雨在文字的世界中重新获得了信心,他的阅读能力也迅速地提高。让我们来分享一下小雨妈妈的这些高招儿,也给那些读书心切却被困在门外的小朋友的家长们支两招。

1.读书的时候用手指指着

当你教孩子读书的时候,你可以用手指跟随着你们的阅读速度,指示着行文。一方面,让孩子习惯这种阅读的格式,也就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另外,当遇到一些特别的词语时,你要用手指着这个字或词,给他讲这个词在文章里是什么意思。通常孩子会最先认识自己名字里的字,你可以给他讲这个字在不同行文中的不同意思,他会很感兴趣,以此为基础,许多见过的字或词都可以反复训练,他就逐渐能够认更多的字,领会更多的词义了。

2.新故事的“预习”工作

当孩子拿到了一本新书的时候,尽管他是那么喜欢上面的小恐龙,可他通常还是不太愿意以开始就大声地读出故事,因为他们还是有点儿害怕在爸爸妈妈的面前丢丑——那些不认识的字词!那么,当你们准备开始阅读一本新书的时候,父母们可以先和孩子一起“预习”一下这本书。主要是通过浏览里面的图片,从封面到内页,边指着这些图画边给他大致地讲述一点情节,还可以以图片的内容来给他提问题,如“你看见这只小恐龙在干什么呀?他为什么哭呢?”孩子会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思考来想像故事内容,然后你可以跟他说,等他仔细读这本书的时候就会知道了,调动一下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有一些超出孩子年龄太多的生字生词,你可以在预习的时候就讲解给孩子听,让他在自己阅读的时候不至于太“害怕”。

3.不要操之过急

当孩子练习大声读书的时候,不要让他读太难的书。也就是说,如果他在读的过程中,十个字有一半都不认识,就会使他感到特别困难而感觉沮丧。因此,如果你怕字太少而起不到联系读书的效果的话,你可以为他选一本字词都很简单,但有重复结构的书。也就是说,同一个结构不断重复,只是更换一些简单的词,这种重复结构被普遍用在教授幼儿和学龄前孩子阅读的方法上。另外,如果孩子喜欢重复地读一个故事,父母们不要因为觉得阅读量不够而不利锻炼孩子读书,其实,这种重复阅读一个故事恰恰能够增强孩子读书的自信心,偶尔还可以让他向众人小小地炫耀一下。小雨妈妈说,这种自信心其实是孩子学习任何东西最基本的东西,当他不仅从中得到了快乐还自信自己能够完成,他就会特别有积极性和认真。

4.帮助孩子对付生字生词

生字生词是孩子阅读时最大的障碍。但是鉴于年龄的局限,四五岁孩子的识字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勉强他什么字都认识或者记住许多教过他的字。但是,家长同样可以想一些办法,减少不认识的字词对于阅读的阻碍,并教给孩子更有效地认识它们。比如,在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候,遇到了不认识的字词,你们可以先暂时跳过它们,读后面的内容,然后你们再返回来,问问孩子“你觉得这个词在这儿应该是什么意思呢?”结合着前后的语义、或者是词组中他认识的字,帮助他猜出词义,然后再重新认真地教他一遍这个字或词怎么念、是什么意思、日常生活中我们说什么话的时候会用到它等等。在孩子自己阅读的时候也可以让他用这种暂时忽略和跳过的办法,不要让他因为不认识的字词而打击了积极性和阅读的动力。

同时家长和孩子都要明白,这个时期的阅读,整体的阅读效果和体验是最核心和最重要的,单个字词的识认相对就并不是练习阅读的重心所在了。

5.读书时要专注

这里所说的“专注“,不仅指的是孩子,更是要提醒家长的。孩子的专注其实大部分是源于家长的认真程度。因此,虽然我们说如果每天能和孩子一起读半个小时的书是最理想的,但是,如果你们在这个半个小时中总是为一些事情停下来,比如开水开了,你要去灌水,或者有电话要接等等,那这样的效果还不比精神集中、全神贯注的10分钟效果要来得好。

而更为重要的是,父母在读书事所表现出的认真态度、重视程度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于阅读这件事的重视程度的。父母们一定不要只是把读书当作是学习知识的一项活动、一个课程,因此而不对这种“打搅”觉得有什么不好。孩子会因为这些打搅而对阅读产生不重视、无聊甚至烦感的情绪。读书的过程,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一种阅读的状态和心态,乃至一种做事的态度和专注。所以,父母们在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候,最好能够腾出一块不被打搅的空间和时间,专心地和孩子一起阅读。

6.读书也“聊”书

所谓“聊”书,意思是说和孩子一起聊书里讲过的故事。实验证明,和孩子一起讲书里讲过的故事,能够促进他的词汇积累、理解能力和会话能力。在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候,你可以跟他讨论你们正在读的故事,比如当小红帽来到外婆家,而并不知道躺在床上的是大灰狼时,你可以问问他“你觉得下面会发生什么呢?小红帽会不会发现那是狼扮的外婆?”或者你也可以在孩子读完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之后,和他讨论这个故事中的一些情节,或者让他说说他自己读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想法等等。这些都能够促进孩子对于故事内容的理解。孩子自己也会比较有成就感,从而增添自信。

Tips

快乐读书,还有一些妈妈的好方法,也介绍给你啊!

可以将读书变成一种游戏,吸引孩子的兴趣。比如将童话故事编成角色剧本,扮大灰狼和三只小猪,邀请小朋友一起来玩。——广州,文文妈

书不一定要在家里端坐在书桌前读。比如将书带到草坪野营,望天空白云而读;比如带孩子去图书馆,知道静悄悄读书的滋味;再比如,超市的图书货架,书城的儿童屋,席地而坐,与一帮爱书人共同读书。——上海,ann

书中自有游戏屋。我从孩子4岁开始,跟他一起读过许多可以玩的书:手工叠纸、美工粘贴、涂涂画画等等;5岁开始,我们又开始玩“迷宫——猜谜语”,脑筋急转弯什么的。这些书图多字少,一方面吸引孩子,另一方面可以锻炼他的识字本领。

让女孩用爱去感受世界


一个人只有懂得先伸出自己的手,才能握住别人的手;而有过被爱的、深切感动的人,更能有爱别人的能力。这样的道理用在亲情、爱情、友情上都一样。如果为人父母者想要培养出一个富有爱心的女孩,让她长大后能懂得自爱、爱人,就要从小让女孩学会爱,拥有爱的能力!

一位母亲为了让女儿体验没有水的感觉,暑假的时候,她特意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从东北千里迢迢来到甘肃的定西。

在火车上,母亲告诉女儿她们马上就要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了。女孩打算向骆驼学习,赶紧灌下一瓶牛奶。

到了定西的老乡家,母女俩从一口看似干涸的井中打起一桶水,那还是去年积下的雨水。村民告诉她们,这个地方日用水紧张,这水得循环着使用:先用来洗脸,然后再用来洗衣服,最后还要用这盆脏水去喂猪。

女儿担忧地问:“猪怎么能喝这样的水呢?”

妈妈反问:“那你觉得应该给它们喝什么?”

“我给它们喝柠檬汁,喂牛奶。”女儿一脸稚气地歪着头回答。

妈妈又问她刚才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能不能喝,女孩立刻回答:“不能喝,不干净。”

“如果你很渴了呢?如果你两天没喝水了呢?也不喝吗?”

“不喝。”

就在那天晚上小女孩哭了,不是因为妈妈批评了她,而是因为她太渴,这儿太苦。对她来说,毕竟再大的挑剔也抵不过口渴的难耐,于是她终于喝了两天来的第一口水。

这里的早晨,天气都有些阴沉,似乎一场雨即在眼前,像是要给太久没下雨的土地及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带来希望,可希望最终都破灭了。

土地已干得裂出了一道道缝,农民们面临的将是颗粒无收的命运。

这天,母女俩要回家了。女孩已和这儿的孩子结下了友谊,此刻的离去竟有些难舍。虽然那些孩子灰头土脸,衣着破旧,而且他们从未尝过水的畅快淋漓,但可贵的是他们纯真的童心和从单纯的眼中流出的晶莹泪滴。

母女俩挥手告别了黄土地,把那里的贫穷落后留在了身后,但把一种体会留在了心里。年轻的母亲要让女儿体验的,应该不只是水的珍贵。

什么是爱心?那不只是打电话到新闻媒体去宣布“我要献爱心”,也不只是在镁光灯的闪烁之下向某慈善机构捐款,而更应该是不漠视、不鄙夷那些不如我们生活条件的生命存在,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

也许你的女儿出生于繁华都市,也许你的女儿生长于穷乡僻壤,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对待出身,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以及努力做一个具有爱心、乐于助人的人。这才是女孩健康成长的基石。

家庭环境是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接触的第一个重要环境。因此,想要培养充满爱的能力的女孩,就要从小开始,而不是要等到学龄期再期盼学校老师来教导。

培养女孩爱的能力,父母就应该给女孩提供“爱心”教育的机会。比如带女孩搭公车时,看到有老人上车,父母应以身作则地起来让座,就是让孩子感受“博爱”意义的好机会。同时引导女孩关心身边的人。如果听到有其他小朋友有困难,父母可以主动告诉女孩去问问小朋友是否需要帮助,并且在女孩帮助小朋友时,能给予协助,让女孩从小就能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也能让她更富有怜悯之心。

父母还要教育女孩尊重生命。为了让女孩将关爱的情感也能投注到人以外的事物中去,父母可以在家中养宠物,像猫、狗、鸟、鱼等,或种几盆花草。让女孩负责去饲养或换水、清理时,顺便告诉她万物生长的过程,让女孩去跟宠物自由互动,或者观察植物生长,她就能慢慢体会生命的意义。

管教女孩时,同样要让她感受到你对她的关爱之心。特别要提醒父母的是,管教孩子必须有理有据,千万不能情绪化地打骂,必须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应该得到什么样的惩罚;对在哪里,应该得到什么样的认可和表扬。这样,才不致让孩子有偏差的认知或行为产生,为她将来健康人格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多讲好的传说、故事给女孩听也是一种好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故事的角色会影响、投射到孩子身上,通过模仿众人景仰的英雄、善心使者,从而自然地去检视自己日常生活的言行。

让宝宝感受错误


犯错是孩子的权利。

正是在一个又一个错误中,孩子一点点成长起来。他们体验错误,也在错误中学习。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习惯了自以为是地剥夺孩子体验错误并在错误中获得经验的机会,我们总想以最简洁的方式尽可能让孩子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殊不知,正是我们的这份“好心”让孩子一点点变“懒”了,一点点不自立了,一点点不自信了,一点点缺乏创造力了……等到我们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想要从头来纠正,却发现这已经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所以,我们要奉劝妈咪们多给宝宝一些自我发挥的余地,多给宝宝一些感受错误的机会。

场景1

佳佳正在专心致志地搭积木。“妈妈,我要搭一个高高的宝塔。”佳佳的凌云壮志是这样实现的:将一块小积木放在下面,然后在小积木上方摞上一块大积木。佳佳的大积木还没来得及摞上去,妈咪的干预来了:“宝贝,这样不对。大积木应该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只有这样,你的宝塔才不会倒塌。”在佳佳搭建她的宝塔的过程中,妈咪始终像个监工一样在旁边指手划脚。在妈咪指导下,佳佳避免了有可能犯的哪怕任何一个小小的错误,很快便搭好了她的宝塔。佳佳很高兴,但是佳佳高兴的眼里明显少了些什么。

场景2

蒙蒙要搭一座高楼大厦。他犯了和佳佳一样的错误,也将小积木放在下面,大积木放在上面。刚放上去第二块,他的“高楼大厦”顷刻间泡了汤。妈咪在旁边忍了又忍,最终还是抑制住自己想要为蒙蒙提供些指导的欲望,立在一边保持了沉默。蒙蒙又试着搭了两次,都没有成功。连着失败了几次,蒙蒙似乎明白些什么了。他试着改变原来的思路,将大积木摞在下面,又搭了一次,这次果然成功了。“妈妈,大积木放在下面,我的高楼大厦就不会倒了。”蒙蒙高兴极了。

佳佳在妈咪的帮助下很快便搭好了宝塔。她确实少走了很多像蒙蒙那样的弯路,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里获得了正确的知识,但是她永远也体会不到与蒙蒙同样的乐趣。蒙蒙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学会了搭建高楼大厦的技巧,他体验到了失败的沮丧,更体验到了成功后的喜悦。他的快乐是佳佳永远无法企及的。毫无疑问,在这样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成长起来的两个孩子,他们的未来肯定也会大相径庭。获得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是父母在有生之年能够完全传授给孩子的。在宝宝还小的时候,多给他一些感受错误的机会,让他在感受错误的过程中探索正确的达成某一目标的方式方法,那才是父母能够给予宝宝的最好礼物。某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每告诉孩子一个答案,就剥夺了孩子一次学习的机会。”事实如此。

在宝宝成长过程中,犯错误的机会远不止此。宝宝所犯错误可能十分幼稚可笑,也可能让我们十分挠头。在我们的眼里,他的错误是那么地显而易见,那么地令人无法容忍,而宝宝或者浑然不觉或者明知故犯。只要宝宝的错误不会构成任何致命的伤害,作为妈咪,我们完全可以用比较平和的心态来面对。给他一个感受错误的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错误带给他的一切对他未必不是好事一桩。

让宝宝感受错误的好处

1.在感受错误的过程中获得新知

对宝宝来说,他身处的世界到处充满了未知。如果妈咪只是简单地告诉宝宝一切正确的知识,那么他就失去了探索未知世界的机会。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对宝宝来说是一种十分可贵的体验。宝宝在这个过程中经自己摸索而获得的知识不再仅仅是知识,他更多地获得的是一种能力和一种喜欢探究事物奥秘的良好习惯。

2.在感受错误过程中体验快乐

如果宝宝在感受错误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通过自己努力想方设法避免错误,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他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那种快乐的体验是通过别的方式无法获得的。

3.在感受错误过程中锤炼意志

感受错误有时是一件很令人沮丧的事情。宝宝在感受错误的过程中,他的心灵就有机会不断经受这样的历练,这对锤炼宝宝的意志提高宝宝的挫折商无疑意义重大。

4.在感受错误过程中提高宝宝的责任感

如果宝宝不听从父母的劝告犯了某种错误,给他一个机会去体验他犯错误后带来的后果,这比爸爸妈妈的训斥与说教要管用得多。通过这种方式,让宝宝养成自己做事自己负责的良好习惯,可以有效地培养宝宝的责任感。

5.在感受错误过程中让宝宝学会正确的行事方式

比如宝宝欺负别的小朋友了,他就会失去他的好朋友;宝宝以不正确的方式来吸引父母的注意,他只能适得其反等等。在经过多次这样的体验之后,宝宝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找出合适的行事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让宝宝感受哪些错误?

1.常识性错误

像前面提到的,宝宝在探索事物奥秘过程中可能会犯很多常识性错误。宝宝犯这些错误其实是他积累经验的过程,根本不值得妈咪大惊小怪。像佳佳妈妈一样对宝宝横加干涉则更不可取。相信宝宝,给他多一点自由,让他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总结,他能做得比我们想像的好。

2.明知故犯的错误

比如宝宝因为贪玩不好好吃饭,妈咪怕宝宝挨饿,总是追着去喂,这无疑助长了宝宝的不良习性。明智的做法是饿他一顿,让他体验体验挨饿的滋味;比如宝宝喜欢攻击别人来吸引妈咪的注意,那就隔离宝宝,让他受到冷落……让宝宝感受这些错误可能带给他的自然后果,他会很快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

3.因好奇而导致的破坏性错误

宝宝因为好奇,可能会把某个玩具敲碎或者拆开,看看里面的结构,或者想要了解他能接触到的其他事物的奥秘等等,都可能采取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来达到他的目的。只要不对宝宝的安全构成威胁或者不是特别贵重的物品,让他尝试去搞些破坏也未尝不可。宝宝在犯这类错误的过程中也许能学到很多他平时没有机会接触的知识,事实上这是宝宝非常难得的一种特质。即便他什么知识都没有获得,至少他也会明白某些物品坏了就是一大损失的道理。

4.其他不会对宝宝构成伤害的错误

贴心提示

1.对于宝宝好犯错误的习性,只要不构成伤害,妈咪尽可以用比较平和的心态来面对。

2.一些不能让宝宝接触的贵重物品或者可能给宝宝造成伤害的物品,最好将它们藏匿在可靠的位置,避免宝宝发现。

3.如果宝宝对诸如电器、炉灶等可能造成威胁而又无法藏匿的物品感兴趣,一味地约束宝宝不见得是最好的避免宝宝被伤害的方式。有心的妈咪不如慢慢地教会宝宝各种电器正确的使用方法,或者找些像蚊子苍蝇蟑螂之类的替罪羊,让宝宝亲眼目睹它们被伤害的惨状,给他一些感性认识等等。

怎样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如果你很幸运,在童年时就感受到父母的爱,你可能会很自然地将这种爱传递到孩子身上。很多人在自己的童年少年时期没有深刻地感到父母的爱,所以他们现在就担心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感受到爱。可怜天下父母心,但仅仅爱孩子是不够的,确实父母们还需要学习表示爱、传达爱的技术。

在家庭与工作之间忙碌奔波的你,也会经常忘记孩子爱的需要。宾夕法尼亚的儿童教育专家海瑞特博士说,让孩子感到爱的最好方式就是和孩子维持真正有意义的接触。那么什么是有意义的接触呢?就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拿出一点时间保持有意义的接触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留出15分钟的时间给孩子。在这个时间里你不是父母,也完全抛开你的工作,孩子就是你的老板。坐在地板上和刚刚学步的孩子玩玩具;帮助你12岁的孩子做一个手工作业;带着你的初中生去买几张音乐唱片。

这时你一定要记住孩子是这个时间的主宰。你要按照他的指导去做,少提建议和约束。这些时间里,孩子能在你面前尽情表现自我,他们才有一种被爱和被接受的感觉。

如果你实在没有15分钟,少一点也不要紧,关键是你要在短暂的时间里充满爱意地看、听、积极地参与、满足孩子的兴趣。

变化一下语言你对孩子的语言有着神奇的力量,不同的词、不同的顺序、不同的语气都能表达不同意思,在孩子心里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孩子放学回来,又生气又伤心地说“今天老师冲着我发火了。”你不要马上生硬地说“她肯定有她的理由。”你可以说“你一定感到很尴尬吧!”这样的话表示了你的理解和爱。孩子觉得你是站在他的一边的。当然,这样说并不代表你要纵容他的任何行为,稍后你还是要切入正题,其实在你表示了理解之后,孩子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

又比如孩子兴高采烈地回到家,到门前就喊“我们的球队赢了!”这时你不要只答应一声知道了就行了,或者说快把外套挂上。你应该用具体的问题表示你的兴趣和关心,“比分是多少?”“你们怎么踢得这么好?”这样的对话,才会让孩子感觉到你想知道更多,你对他的事感兴趣。对孩子来讲,兴趣是最能证明你的爱的。

耐心表露情感对孩子各种情感的表露要有耐心,父母是孩子情感智力的主要指导者,要抓住每一次孩子不安的机会,告诉他们这种感情的来源,怎样抚慰自己,解决冲突。

在限制孩子行为的同时,也要证实他情感的表露。比如,你刚刚学走路的孩子非要爬到厨房的桌子上,当你阻止他时,他大发脾气,就要打滚。这时你不要抛下他不管,而是要告诉他“因为我不让你爬桌子,你就气得发疯是不是。”让孩子知道每一种情感的来源,并帮助他接受他,慢慢地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孩子在生气、害怕、失望、悲伤和喜悦最需要父母的帮助,再没有比这个时候更能建立你们的亲密关系的了。

培养孩子控制情感的能力和培养他的智力一样重要,越来越多的教育心理学家开始重视儿童“情商”的开发,情商高的孩子会有很好的自我评价、自我管理、与人相处的能力,在今后的社会中会更有发展。

爱和约束并行你有没有意识到爱和约束可以在同时表达?对孩子一些错误行为的限制,会在短时间内让孩子不高兴,但过一段时间,你合理的约束会让孩子知道你在意他,你有兴趣和能力来关心他。

你可以继续说不,不过可以加上一些爱的信息。比如你可以说:“我不允许你骑车去超市购物,那很不安全,你知道我多么爱你,不想让你有一点危险。”

会有一段时间,你可能感到你总是对孩子唠叨、责备。其实,这种建立在爱的基石上的行为是很容易被孩子理解的,尽管有时他们没有表现出来,但是他们在内心会因为你的唠叨、责备感到有强烈的依靠、他们知道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总有你在那里等候。这一点对孩子今后对爱的表达和接受也重要。

你的温暖、值得依赖的反应,会给孩子安全感,使他们更敢于探索,更敢于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他们会更自立,建立更好的生活圈。

很多研究都表明在感到被爱的孩子,有更好的社交能力,工作学习起来也更有热情。所以你完全有理由,有意识地表达你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沐浴在爱的阳光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