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间打打闹闹,这本是正常现象,一般情况下大人最好不必干预。让孩子在相互磨合中,促进了解,互相配合,而成为好玩伴。当然有时他们之间的冲突太大,自己无法解决时,老师或父母就应出面交涉,使孩子的火气降下来,或暂时分开,或游戏重新开始。

不要打骂自己的孩子,更不可打骂别人的孩子,因这既影响孩子又伤害大人自己。

两个孩子一个叫王平,另一个叫张辉,都是三岁,刚来上小班。幼儿园的林老师说,两个孩子的个性都比较强、好动、不太听话。王平个儿矮小点,顽皮些;张辉则高大点,老实些。平时他们在一起玩爱打打闹闹,有事老师马上摆平,然后两人玩得挺开心。

幼儿园放学后,许多小朋友还不愿马上回家,想在游乐场多玩一会儿,父母们也只好在旁边等着。突然滑梯上,王平和张辉吵起来了,“我先到!”“我先到!”而且两人还推推攮攮起来,谁也不让谁先滑。别看王平个儿小,真把张辉推在一边,自己一溜就先滑下来了。张辉那肯服输,紧随其后滑下来,一下把他撞落到地上。王平被撞疼后,哇哇哭叫着,爬起来,扭转身就打张辉。张辉自然就和王平对打起来。

★坏妈妈版本:

王平的妈妈看到儿子被人欺负,心里气不打一处来,冲上前去把张辉拉开,“你这孩子,太不象话,把人家撞伤了,还要打人,真没教养!”张辉被吓一跳,“是王平先推我。”“看不出,这么小,你真厉害,打了人还抢嘴。”张辉的妈妈看到一个大人数落她的孩子,好不心疼,“嘿,你这个人,怎么跟孩子一般见识。”“你没长眼呐,我的孩子被撞成这样,还要打人。”“你他妈的是什么好东西,玩不来就别来玩。”“……”双方的父母越吵越烈,谁也不饶谁,一个伸手,一个跺脚,两个孩子吓得站在一边发呆。此时几位老师迅速赶到现场平息了事态。两位妈妈还在怄气,可两个小家伙又一起爬上了滑梯。

★好妈妈版本:

双方父母应从理解孩子的情感出发,来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纠纷。作为王平的妈妈,看到儿子被撞疼了,儿子的心里自然不好受,他会气愤,他想报复,且立即动手,这是孩子的自卫心理,一定要明白儿子的这种感受。

母亲要支持孩子的这种想法,但要制止孩子攻击别人。应把自己的孩子拉到一边,安慰他说“儿子,那孩子把你撞痛了,你现在很生气,对吗?妈妈知道你的感受,那孩子撞了你,当然不对,但你打了别人,人家也会痛的。”如果孩子得到安慰,心里平衡了,他就不会计较要如何去报复别人,且会原谅别人的过失。而张辉的母亲知道儿子撞了别人后,首先是让他知道自己撞人是不对的,尽管别人先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不能伤害人,若是无意的,也要带孩子向对方道歉。“妈妈知道是别人先推你不对,可是你接着追人,把人家撞了,那就是你的不是了。快去给人家赔礼道歉,和好了,你们还是好朋友。”这样孩子心服口服,他会高高兴兴地向人道歉。

★好妈妈教程:

正确理解孩子的情绪对处理孩子之间的问题非常重要,父母既不能过分呵护,也不能过分管制。过分呵护容易让孩子滋生娇气,依靠大人的势力,欺负或攻击别的孩子;一旦攻击性人格形成,不但不易与他人相处,而且常常会滋事惹祸,将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很多麻烦。为什么也不能过分管制呢?因孩子受到委屈后,他要发泄受气的情绪,这是人正常的要求,大人可以控制自己,但天真无邪的孩子则不会,他要反击别人。若父母强行压制他,会造成对他心理的伤害,尤其是对他人格的损伤。他不被尊重会变得缺乏自信,他不能实行自我护卫权利,就变得懦弱胆怯。这对他今后健康成长造成的伤害不言而喻。

现在的父母过分呵护自己的小王子小公主,生怕孩子吃了亏,为一点点小事而不惜脸面与他人大打出手。实际上父母为了子女反目为仇,而孩子们又象好朋友一样在一起玩耍。可见,孩子的心理是健康的,而父母的心理实在有点偏激。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在职妈妈 工作孩子难两全


在随机调查中,六成在职妈妈有过辞职念头!但由于种种原因,多数妈妈最终还是屈从于现实继续工作。

总觉得陪孩子时间太少,总觉得力不从心深怀内疚,总觉得自己的能耐得不到发挥……在职妈妈们尽管坚持着每天的工作,内心却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孩子的成长。

如何平衡孩子和工作的关系?面对现实的矛盾,多数在职妈妈感叹,工作孩子难两全!就针对上班族妈妈的三大普遍烦恼,邀请早教专家来支招。

烦恼1

没啥时间陪孩子

林女士在机关单位上班,每天上午八点上班,中午一般不回家,等到晚上回到家,往往都到七八点了。“赶早出门时,儿子还在睡觉,他晚上一般九点睡,我们相处的时间不过一两个小时。”

“有时碰上周末加班或者有事什么的……哎,老抽不出时间陪孩子,可是又没办法。”周女士的烦恼,正是上班族妈妈面临的第一大普遍问题。在记者随机调查的50位妈妈中,几乎所有的妈妈都对孩子心生内疚,表示自己陪孩子时间太少。

专家支招

善用时间,借力不费力

东方爱婴(福州)分校校长王明琦认为,很多在职妈妈身陷工作和家务,无暇对宝宝实施早期教育,因此要善用时间,赢得更多和宝宝相处的机会。

首先,可以简化家务劳动,不要事事亲力亲为,发动全家人共同分担,有可能的话请钟点工或保姆协助做;再者,宝宝的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必须借助身边看护人的力量,来延伸您的教育理念,让所有的养育者一起参与教育。

“要感谢为你照顾宝宝的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保姆、阿姨,当他们获得你发自内心的感激,会更愿意配合你的教育实施。”王明琦说。

福州旺婴妈妈亲子园园长许威威则认为,在职妈妈不要让大量娱乐活动挤占了陪孩子的时间。“每天最少保证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的时间陪孩子,只要真正把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相信是能够挤出时间的。”

烦恼2

带孩子没啥经验

林小姐是80后,碰到福州有早教讲座的,必定拉着老公一起去充电。自打怀孕到现在孩子一岁多,近两年的涉猎学习,也让她成了“半桶水”专家,但真碰到孩子撒野时却常常束手无策。“虽然学了不少理论知识,但实践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带孩子是项琐碎的系统工程。”

记者在随机调查中也发现,如今的年轻父母接受新事物能力尽管很强,但普遍缺乏系统的早教知识,孩子托付给老人或保姆带总感觉问题多多,但又经常说不个所以然,内心很是茫然。

专家支招

借助别人经验学以致用

第一次当父母,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如何教育好孩子,在这之前都是一个完全空白的区域。

王明琦认为,在职妈妈毕竟时间精力有限,在信息发达的时代再去“大浪淘沙”地去鉴别各种早教知识,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这未免有些力不从心。

她建议在职妈妈,选择一家专业的早教机构,根据宝宝敏感期的发展需要,接受适合的早期教育。“花最少的时间寻找方法,花最多的时间去实施教育的方案。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这是对宝宝进行科学早教的最经济方式。”

许威威则提出,在职妈妈要做个爱学习的妈妈。尽管有着工作的压力,但还是要不断学习,这样才有办法掌握科学育儿方法,并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制定家庭教育计划。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不少在职妈妈都会购买一套比较系统成熟的早教教材,自己先充分消化,再逐一教孩子,“毕竟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研究成果,孩子到了哪个阶段,就提前看看相应阶段的知识,这样很省时省力。”

烦恼3

双重压力易焦躁

几乎每一个上班族妈妈都要面临孩子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很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另一方面又担负着日益激烈的竞争之下带来的种种压力。

如何同时扮演好母亲、妻子、职业女性的三重角色?在调查中,不少人坦然不堪重负,累了一天回到家里,碰上孩子生病或哭闹时简直烦躁无比,更别提对孩子进行良好教育了。而有的家长逃避压力,甚至直接把宝宝送回老家全权交给老人代养。

专家支招

不要过分追求事事完美

王明琦鼓励上班族妈妈要调整好心态,宝宝的成长不可再来,无论多困难,都要坚持留在自己身边带。“如果能巧妙利用点滴时间,只要每天下班花10分钟为宝宝做亲子阅读,天长日久累积下来的成效是非常可观的。”

许威威提醒年轻父母,父母自身的言传身教就能影响到孩子,当妈妈尽心尽力去工作,其实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养家,也是在教育孩子如何做人。

“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自身要做好表率,就好比一个每天早晨不睡懒觉按时早起上班的妈妈,她带出来的孩子一般上学是不会迟到的。”许威威说。

最后,专家提醒在职妈妈,不要把职场压力带回家,不要过分计较生活中的琐碎细节,不要过分追求完美,放松心情,为宝宝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成长环境。

专家:让孩子“学会”打架


幼儿园开学了,孩子在交往过程中难免遇到小矛盾和小冲突,很多时候甚至会“动手解决”。若家中的小宝宝被其他小朋友“暴力欺负”,家长是教育孩子做“狼”主动攻击,还是当“羊”默默忍受?爸爸妈妈们为此争论不休。

“还手”派:霸道比懦弱好

前几天,张女士从幼儿园接回4岁的儿子乐乐时,发现乐乐一见她就满脸委屈,脸颊上还明显肿起了一块青紫,隐约可以看出两排小牙印。幼儿园老师解释是同班小朋友抢玩具起冲突咬的。老师表扬乐乐很乖,挨打了并没还手,是小朋友学习的榜样。张女士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宝宝从小就打不还手,在这遍地是‘狼’的社会,就怕善良的宝宝会成为‘美德’的祭品……”“不主动打人,但被打了一定要还手。”同是4岁孩子的家长,王先生说,自从进入幼儿园后,宝宝已不止一次被打,每次他都教育宝宝要适当还手。他坦言,他为孩子的“懦弱表现”感到担忧:“近几年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案,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孩子懦弱非常危险。霸道总比懦弱好。”

“忍让”派:不能以暴制暴

几乎所有接受调查的家长都表示自己的孩子挨过别的孩子打,班里甚至有一些专门欺负别人的“孩子王”。讨论中,有的家长认为应该教孩子“还手反击”,也有家长认为不应该教孩子“以暴制暴”。“我认为孩子拒绝‘动手’不一定就是懦弱,而是善良的表现,作为家长这时候不能责备他,而应该认可他。”黎女士说,她常常教育5岁的儿子,不能动手打人,甚至被打都不应该还手。黎女士认为,动手解决不了问题,这样你打我,我打你,最后受伤也是孩子。“孩子对父母来说都是宝贝,伤了谁都不好。”

对此,同为妈妈的刘女士很认同,她说同事的儿子很老实,在幼儿园老被欺负。同事心疼儿子,教孩子要还手。结果孩子下手太重,敲破了同学的脑袋。“小孩子不知道哪些地方不能够打。一旦造成严重的伤害,家长会一辈子内疚和难过。”刘女士说。

专家:让孩子“学会”打架

“打架看似小问题,却影响孩子性格成长,家长不愿孩子当‘狼’,也不忍心他当‘羊’,失去自我保护能力。”儿童教育专家冯德全教授认为,不能简单地以“还手还是不还手”看待此问题,关键在于树立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引导孩子自己寻找解决的方式。“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怎样让孩子掌握好这个‘度’,尤为重要。”

冯教授认为,父母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孩子被打后回家哭,父母在此时应该引导其自己找到解决方式。比如父母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被打,让孩子回想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先有不当,若孩子没有不当之处,教孩子向对方表达抗议,倘若遇上不讲道理、专爱欺负弱者的孩子,不妨鼓励自己的孩子跟他狠狠干上一架,让对方知道欺负人的结果。

冯教授介绍,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境,自己和对方的力量对比,以及老师的态度,决定自己是还手、躲避、和这个孩子化敌为友,还是去请大人帮忙。“对幼小的孩子来说,能想出躲避或求助的办法,也并不总意味着怯弱,有时反而是机智的表现,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最后,冯教授鼓励家长不妨让孩子学会打架,“孩子通过打架可以逐渐适应集体活动,并从中学会许多知识,如挨打时何等痛苦、怎样调节情绪、如何激怒对方、怎样相互原谅等。”

幼儿打架之后(幼儿入学准备)


引言:幼儿园里的小孩子多了,有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摩擦与争执,如果你是一名幼儿园的老师你会应该处理呢?以下就让我们来看下幼儿打架之后不同的处理方法所得到的不同结果吧!

案例一

三个中班小朋友在玩开汽车的游戏。聪聪开着“汽车”把乐乐的“汽车”撞翻了。乐乐立刻大声对聪聪说:“不准撞我的汽车!”聪聪没有反应,他再次发动“袭击”。这时,乐乐对聪聪嚷道:“不准撞我的汽车!我要生气了!”聪聪还是不说话,他笑眯眯地招呼壮壮一起去撞。壮壮犹豫了一会儿,接受了聪聪的“邀请”。于是,聪聪和壮壮一起去撞乐乐的汽车。乐乐看到心爱的“汽车”被撞翻在地,气愤地拽过壮壮的胳膊,闭着眼睛就咬。这时老师恰巧过来,看到这一情景,便大声阻止道:“乐乐,你在干什么?”乐乐听见后就松开壮壮,低下了头。老师生气地指着壮壮胳膊上的小牙印,训斥乐乐:“你看看,你看看你把人家咬的!”几秒钟的沉默后,老师接着说:“你怎么能咬人呢?”此时壮壮一言不发。老师又问:“怎么回事?你们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乐乐和壮壮都低着头,一声不吭。过了一会儿,老师又指着壮壮的伤痕对乐乐说:“你看看,你都把壮壮咬出血了。他爸爸妈妈看见了多心疼啊!你想想,要是你被别的小朋友咬成这样,你爸爸妈妈是不是很心疼啊?”乐乐低着头嗫嚅着说:“是。”老师说:“这就对了。快对壮壮说‘对不起’。”乐乐绞着手,不说话。老师又要求说:“快向壮壮道歉,说‘对不起’!”乐乐停顿了几分钟后才抬起头对壮壮说:“对不起。”壮壮回答说:“没关系。”老师看到自己的要求被执行了,就温和地对乐乐说:“以后再也不许咬人了,听见了吗?”乐乐点点头。“好了,去玩吧!”入园指导

案例二

迈克想建造一座城堡,斯图想为玩具卡车修条路。贝利觉得这两个想法都不错。最后,迈克和贝利开始建城堡,斯图准备修一条长长的路。迈克对贝利说:“给我一块长积木。”贝利从地毯上拿起一块积木递给迈克。斯图叫道:“那块积木是我用来修路的。”说完,从迈克手里夺回了积木。于是,迈克用脚踢翻斯图搭建的道路,还要打斯图。这时,老师介入了:“这儿发生什么事了?”斯图说:“迈克弄坏了我的‘路’,他教贝利拿我的积木。”迈克辩道:“那不是你的积木。”斯图说:“我先拿到的。”迈克抓住积木不肯放,坚定地说:“可我需要它。”老师把这两个男孩分开,说:“迈克,你能用语言告斯图你想要什么,而不是用争夺的方式吗?”迈克回答:“我告诉他我想要这块积木。”老师又问:“那他说什么了?他告诉过你为什么他不给你吗?”斯图马上说:“因为今天我是第一个拿到这块积木的。”老师又对斯图说:“当迈克把积木从你身边拿走时,你感觉如何?你告诉过他那样做使你生气了吗?”斯图说:“我要发疯了。”老师表示理解:“是啊,要发疯了。当你感到愤怒时,除了抢夺积木,是否还能用其他的方式?告诉我,你可以怎样做7”斯图委屈地说:“我确实已经和他讲过了。”迈克有些激动:“没有,你没有!你只是抢它……”斯图申辩道:“我没有。”此时老师插话了:“等一会儿。一个一个地说,否则我不明白你们在说什么。迈克,当斯图拿走积木时,你是不是想打他?当你生气的时候,你应该用语言而不是用打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况且,你们俩还是好朋友,好朋友是不能打架的。你们俩为什么不相互说声‘对不起’,然后,你们就可以一起建造一座有道路环绕的城堡了。看,像这样。斯图,你可以把两块稍短一点的积木连在一起。是的,就是这样。”

在这两个案例中,两位教师都及时有效地阻止了幼儿的打架行为,而且都是通过提问介入的,但两位教师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前面那位中国教师调解时的问话是指向攻击幼儿,围绕被攻击幼儿的受伤程度进行的。方法是通过移情,使攻击的幼儿认识到打人是错误的,然后让他通过道歉来弥补过错,取得对方的谅解。事情到此为止,没有再深入下去。后面那位美国教师调解的问话则指向双方幼儿,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加深彼此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明白了打架是不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后,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体谅,并且启发他们用合作的方法“建造一座有道路环绕的城堡”,还提示幼儿采用“把两块稍短一点的积木连在一起”的变通方式来解决问题,继续游戏。入园须知

不难发现,两位教师的教育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教育观念:案例一中的教师关注的是被攻击幼儿的伤势以及教给攻击的幼儿“打人不对”的道德观念,但没有教给他们体现这种道德观念的合适的途径。案例二中的教师关注的是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意在引导幼儿掌握合适的表达情感、解决冲突的方式,体现了她尊重儿童个性、力求公正的观念。其实,幼儿打架不一定全是坏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幼儿只懂得进攻或只懂得退缩,对其个性发展都是不利的。打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攻击者和被攻击者学会调节自己的行为,获得有益的经验。攻击者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师的批评,认识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时,就会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被攻击者通过反击,成功地阻止了别人的“进攻”,当再有人侵犯他时,他就不会退缩。如果教师在调解过程中注意教给幼儿运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人交流,指导幼儿面对冲突时用正确合理的方法加以解决,幼儿一旦面临类似情况就会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处理,否则便有可能重蹈覆辙,也无法获得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能。本网站小编总结:幼儿老师的教育方法潜移默化的关系着孩子们的性格及时处理问题的方法,所以马虎不得,在此希望更多的老师能够关注此篇文章,学会正确的处理小孩子之间的矛盾!

孩子在幼儿园里打架怎么办?


小班的琪琪这几天有点不开心,因为老师说,在幼儿园里被打了不可以还手,要告诉老师。如果还手了,那么这个小朋友也要一起罚,跟那个打人的小朋友是一样的。

琪琪妈妈也有点不开心,因为她不知道该如何教育琪琪,如何理解老师的意图。

琪琪妈妈觉得这样的教育手段会把宝宝教育成小绵羊,尤其是男宝宝,没有血性,没有正义感,会不会变成娘娘腔?

真正的公平

琪琪宝宝:今天中午王可倍吃饭的时候故意把饭倒在我身上,还拧我的脸,我都没有碰过他的。后来我也拧他的脸,结果蒋老师把我们两个人都批评了,放学的时候我和他都没有五角星!

BOX:对于一个小班的宝宝而言,已经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念。琪琪觉得自己已经是被欺负的,而且是受到了无故的挑衅,可最后却与挑衅者得到了相同的惩罚,他当然不会快乐,因为他觉得不公平。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公平是一种概念,是成人在潜移默化中灌输给宝宝的概念。那么,既然老师已经有言有先,家长是不是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解释宝宝眼中的公平呢?

我们可以把老师的话理解成一种法律条文,一经公布即刻生效,你可以教会宝宝去举报别人的挑衅行为,并看到其受到相应的惩罚。你要让宝宝明白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合理回应

琪琪妈妈:王可倍是琪琪班里一个比较麻烦的宝宝,特别爱欺负人,有事没事就要踢小朋友几脚,我不明白对于这样的宝宝,其他宝宝只能躲吗?我理解老师的意思,是要告诉小宝宝打人总是不对的。但是,法律还有个正当防卫、防卫过度的区别呢,难道在幼儿园小宝宝要被教导受欺负了不能还手,只能找老师?

BOX:很多家长都非常讨厌那种喜欢故意欺负人的小宝宝,对于宝宝之间有原因的纠纷或者打闹,倒还可以容忍,可对于无事生非,家长便会觉得“是可忍孰不可忍”。

像琪琪妈妈这样的家长还是比较好的,我们见过更有甚者教育宝宝只要有人打了你,就一定要打还,而且要打得更重。他们的理论是性格决定命运,如果宝宝从小就忍气吞声,那这辈子都有可能挨欺负。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爸妈的关注焦点就是宝宝,谁不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健康顺利地成长呢?谁会希望自己的宝宝一辈子都挨打受气呢?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学会用合法合理的手段保障自身的权益更为重要。

小心恶性循环

噜噜宝宝:今天陈乔奕说他是奥特曼,我是怪兽,我说他才是怪兽我是奥特曼,所以我们就打架了,然后我把他的头抓破了。放学的时候都被老师批评了。妈妈一定要逼我对陈乔奕道歉,我不干。他明明是怪兽,看见怪兽就应该打!结果妈妈就打我了。

BOX:很多宝宝之间的打斗往往是以游戏的方式开始的,而且现在那么多宣扬以暴制暴的动画片也给了他们一定的负面影响。通常情况下,宝宝还沉浸在角色扮演之中,成人却要强逼他们为打斗的后果而道歉,这是宝宝所不能接受的事实。

还有一种情况是宝宝尚且没有相当的语言能力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也会采用比较极端的手段来发泄。就像噜噜的妈妈,因为宝宝执意不肯道歉,她就出手也打了宝宝。这会给噜噜留下什么样的心理影响呢?他会觉得谁有力谁就有理,谁能把谁打怕了,他就是英雄。长此以往,以强凌弱、以武力解决一切的心态会在噜噜心里滋生。更可怕的是他可能将在妈妈处受到的不满反过来再发泄到同学的身上去,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让人不可想象。

宝宝间的尺度

哈哈妈妈:哈哈不会打人,别的小朋友抢他东西,他只会委屈地呐喊:"我也要开始抢东西了--!"小朋友踢他好几脚,他眼泪在眼眶里转。还强做勇敢状:"我也踢你--!"然后很温柔的踢过去一脚,结果,换回来好几脚。我看着真是心疼啊!

BOX:任何一位家长都不愿意看到自己宝宝被人欺负,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但你要明白,许多成人看来的欺负、挑衅行为,其实作为当事人的宝宝却并不觉得怎么委屈。既然如此,爸妈就没有必要把自己的想法与心疼灌输给宝宝了。

很多宝宝间的法则与尺度在成人看来是不能理解的,但这并不说明他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园老师都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班级里比较强势的宝宝喜欢在一起玩耍,而弱势的宝宝也懂得扎堆。由此可知,成人没必要一定掺和到宝宝的事件之中去啊。

让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那个CASE上,其实老师的做法没有错。老师所不赞成的只是以暴制暴,但并不意味着她同意以忍了之啊,这是两个概念。

在成人的世界里,如果你受到欺负,可以选择诉诸于法律手段,在幼儿的世界里,你可以选择向公证方,即教师或家长投诉。相对而言,幼儿世界要比成人世界的问题简单得多。公正应该说比较容易得到实施。我想这个幼儿园教师的意思也是一样的,打不还手并不意味着你就没有伸张权利的手段,只是不采用同样偏激的方式去解决罢了。而且偏激的手段也许会有明显的效果,但一个失手的话,后果则更为严重了。而当哪天如果宝宝觉得打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时,那就晚了。

手足之间(打架篇)


问题:

我的孩子们总是打架。最让我沮丧的是他们还对彼此动手:打、踢、捏、推,还有拽头发。通常以我冲他们尖叫而结束。有没有能够让这些战争停下来的方法呢?

思考:

孩子们并不是天生就知道该如何谈判或妥协。当他们感到沮丧、生气或烦恼的时候,有时会打人。如果他们没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没有受过任何关于如何谈判或妥协的教育,那么他们就会继续通过动手打架来解决问题。我们要教会孩子们如何用一种为社会所接受的方式来解决分歧。

解决方法:

1.当两个孩子打架时,立刻将他们分开,并分别带到两个不同的房间里,让他们待上一段时间直到冷静下来。当两个人都冷静下来之后,让他们一起坐在桌子旁,并进行一场讨论,直到问题被解决为止。

2.让两个孩子分别坐在沙发的一角或者两张相邻的椅子上。告诉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就可以起来了。开始的时候,你可能需要调解并引导他们得出结论。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就学会自己该如何谈判和妥协了。

3.让他们分别待在两个房间里,一个小时不能在一起玩。不要允许任何一个孩子看电视或玩游戏机。他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太棒了!我再也不想和他一起玩了。”在独自一人无聊地玩了一个小时以后,他们可能会更好地相处。

4.让打人的孩子为被打的孩子做家务,例如整理床铺或倒垃圾。你还可以收取罚款,如果你发现孩子打人了,那就向他收罚款,而被打的孩子将获得这笔钱。当然,只有在你亲眼看到他们打架时才可以罚款。

5.在你的帮助下,让孩子们制定一份协议。写明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以及触犯了协议上注明的条款后应得的惩罚。让每个孩子都在协议上签字,并将它贴在明显的位置。当孩子打架时,执行协议上的内容。

6.不要总是认为,只有打人的孩子有错。有时候,“受害者”更过分,他可能嘲笑、捉弄、侮辱打人的孩子。虽然打人是不对的,但是你也需要注意,看看是否有其他事情在不断地挑战孩子的耐心底线。如果你发现事实确实如此,就要让两个孩子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7.当孩子表现良好的时候,不要忘记表扬或是奖励孩子。当你的孩子不吵不闹地在一起玩的时候,你可以表扬孩子。如果你一直这样做的话,就能够鼓励孩子好好相处。

父母小贴士:

如果你的孩子们经常打架的话,这就说明存在更大的问题,你就需要向心理顾问或是医生求助了。这个问题很难自己解决。不要害怕寻求他人的帮助,向他人寻求帮助说明你是真的关心你的孩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如何对待孩子在幼儿园打架?


孩子在幼儿园打架怎么办

一位幼儿园家长反映:儿子刚上幼儿园不久的时候,回家时经常说在班级里被其他小朋友打了。父母觉得孩子总是这么被别人欺负也不是办法,就只能告诉他“别人打你,你就打他”。三番五次之后,儿子居然成了班级里的“小霸王”。现在常常听老师或家长向他“告状”,儿子总打别人,即使其他小朋友没打他,他也动手;或者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他也要打人。现在这位家长觉得左右为难:作为家长,到底应该如何对待孩子之间的矛盾呢?

儿童心理学认为,孩子间的冲突、纠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孩子在纠纷中可以提高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也能锻炼坚强的意志。因此,家长应理智地看待孩子之间的矛盾,积极引导,帮助孩子正确处理。当孩子被人“欺负”后,家长首先要镇定自己的情绪,并想法稳定孩子的情绪,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讲出真相,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确定相关责任。接下来家长应鼓励孩子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培养孩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如果孩子的方法很合理,家长应及时肯定鼓励。如果孩子的方法不妥,家长应帮助孩子分析不妥之处,并和孩子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确定的方法应遵循下列原则: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如果责任在自己,应主动向对方道歉,如果事情较严重,应与老师和对方家长共同商量解决之策;

*如果责任在对方,应明确告诉孩子这是一种错误行为,以防止孩子模仿,并鼓励孩子心胸开阔,对一些小事不要计较;

*如果是涉及孩子根本利益的原则性问题,则要教育孩子学会用适当的方法争取自己的利益。家长还可以教孩子一些应急之道,比如向老师或小伙伴求援等。

总而言之,孩子们之间发生了冲突,父母应该视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尤为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就教给孩子处理矛盾的方法,这样孩子才能在遇到问题时采取积极的回应措施。教导孩子与人和平相处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责任,需要两者积极配合,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孩子在幼儿园打架怎么办


合理回应把握好公平

刚上小班的琪琪这几天有点不开心,因为吃饭的时候小朋友和他打了起来,结果老师批评了他们还扣掉了一朵小红花,琪琪觉得这件事对他不公平。琪琪妈妈知道后也有点犯难,因为她不知道该如何教育琪琪,如何理解老师的意图。

快乐起航幼儿园负责人叶健告诉记者:琪琪觉得自己已经是被欺负的,而且是受到了无故的挑衅,可最后却与挑衅者得到了相同的惩罚,他当然不会快乐,因为他觉得不公平。那么,既然老师已经有言有先,家长是不是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解释宝宝眼中的公平呢?我们可以把老师的话理解成一种法律条文,一经公布即刻生效,妈妈可以教会宝宝去举报别人的挑衅行为,并看到其受到相应的惩罚。妈妈要让宝宝明白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妥善处理防止恶性循环

浩浩妈告诉记者,她儿子有一次和和朋友做奥特曼打怪兽的游戏,结果他们因为争当奥特曼而打了起来,还把小朋友的头抓破了。放学的时候都被老师批评了,让他去道歉,他坚决不去,还说小朋友是怪兽该打,浩浩妈一时生气便打了浩浩。像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

雅思贝尔幼儿园园长张以娜告诉家长,很多宝宝之间的打斗往往是以游戏的方式开始的。通常情况下,宝宝还沉浸在角色扮演之中,成人却要强逼他们为打斗的后果而道歉,这是宝宝所不能接受的事实。

像浩浩的妈妈,因为宝宝执意不肯道歉,她就出手也打了宝宝。这会给浩浩留下什么样的心理影响呢?他会觉得谁有力谁就有理,谁能把谁打怕了。长此以往,以强凌弱、以武力解决一切的心态会在浩浩心里滋生。更可怕的是他可能将在妈妈处受到的不满反过来再发泄到同学的身上去,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让人不可想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