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越早上托儿所的孩子长大后越容易在整个小学阶段出现攻击性行为,更不听话,不论这个托儿所有多好,这是有关儿童护理的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一个研究所得出的结论。

美国最新一项研究发现,无论托儿所有多好,那些较早或较久待在托儿所的儿童在整个小学时期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而且更不听话。研究人员推测,托儿所缺少有经验的育儿老师,老师们缺少时间解决孩子争玩具、争活动场地等问题都是影响因素。

这一针对1364名儿童,历时十多年的儿童护理方面的研究比较了儿童从出生一个月大到四岁半所接受的护理的规模、类型和质量,并研究了直到儿童11岁前其情感和语言的发展。接受调查的小学教师们称,那些待在托儿所时间较长的孩子即便在11岁时,也会出现“容易打群架”、“爱争吵”等问题。

缺少有经验老师

这一研究在英美两国重新引发了一个被长久争论的话题,即职业女性过早地把孩子送进托儿所实际上是在损害他们的健康。同时,它也为那些指责政府为了降低福利补贴而迫使母亲过早返回工作岗位的人提供了论据。

不过,有专家指出,这一研究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因为影响儿童行为有众多因素?基因、父母的收入及所受教育、家庭生活等等,凭借这个结果去怪罪托儿所和警告那些为人父母者是错误的。

即便是参与这一研究的科学家也在如何表现这一研究结果方面存在分歧。其中一个要求匿名的作者指责主要作者“通过夸大负面影响在一个拥挤的剧院大喊‘起火’了!”他与其他论文作者强调父母的教育质量“在预测儿童发展方面比儿童护理的类型、规模和质量更重要”。

为何在托儿所长大的孩子更具有攻击性是“儿童发展的一个谜团”。不过,他认为,托儿所缺少有经验的育儿老师,老师们缺少时间解决孩子争玩具、争活动场地等问题都是影响因素。

英国研究与之相呼应:

三岁前上托儿所易致情感问题

在英国,剑桥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兰姆近日公布的另一研究结果回应了美国国家儿童卫生及人类发展研究院的上述研究。兰姆通过研究发现,早早送孩子上托儿所可能导致其长期出现情感问题。

兰姆指出,孩子在三岁之前就被送到托儿所,长大后更容易有不良行为,处理压力的能力更低。去年,兰姆教授和同事在3000名幼儿中展开了研究,结果发现,入托前9个月儿童体内的应激激素――皮质醇的水平是未入托的同龄孩子的两倍。而且,上托儿所的幼儿年龄越小,压力值就越大。

要善于给孩子解压

兰姆教授认为,社会上有舆论认为母亲应当留在家中照看孩子,其实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途径,父母应当做的是在送孩子上托儿所前和接孩子回家后为孩子“解压”。

兰姆教授说,托儿所老师经常无法帮助幼儿调节和转移压力,因为儿童护理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保持群体的和谐,让不规矩行为减少到最少”,而这样做会损害儿童的长期情感发展。

兰姆说,家长傍晚把孩子接回家后应当通过创造以孩子为中心的友好气氛、鼓励孩子早睡等手段为孩子解压。兰姆提到,在孩子最初上托儿所的几周,家长可以争取到托儿所与孩子共渡难关。他指出,在德国,家长会连续多天陪孩子适应托儿所的新环境;而在英国,“通常是父母把孩子放下后,走得越快越好”。

“我们的孩子没了真正的童年”

英国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许多英国家长对子女童年环境和游戏方式的改变忧心忡忡,他们认为孩子们失去了自己小时候拥有的“真正的童年”。

研究人员调查了4000名10岁以下孩子的父母,让他们列出现在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童年时的哪些乐趣。

超过一半的家长说,过去,孩子们在课间喜欢玩传统的游戏如跳房子、板栗游戏等,而现在的孩子一有空就玩电脑游戏。接近半数的家长们说,他们记忆中的户外游戏,如捉迷藏、垒房子都被现在的一些高科技游戏所取代。传统的床头故事也有所变化。有一半的家长表示,他们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在英国影响深远的一些童话故事。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宝宝平安入托的妙招


在家时不是妈妈奶奶照看,就是妈妈姥姥呵护。现在一个人去了幼儿园,当然会不适应。如何让宝宝尽快喜欢上幼儿园的生活呢?我们让几位比较有经验的妈妈,说说她们是如何和宝宝一起度过这个“艰难时期”的。

全家动员,女儿爱上幼儿园

女儿终于成了一名幼儿园小朋友。

此前已经听到许多关于小孩刚上幼儿园如何哭闹的故事。所以在女儿上幼儿园前,全家人达成一致:不管她怎么哭闹、不适,都要坚持住!

女儿回家就发蔫地赖在沙发上,嘴里哼唧着:“妈妈,不上幼儿园,别送我去幼儿园……”每隔十几分钟就要哼唧一次。

发蔫的原因,因为女儿是唯一中午“坚持”没睡午觉的孩子。老师就搬了俩小板凳,陪女儿在走廊欣赏了一中午的雨景,倒也很特别。

全家人都有些发愁,女儿不吃不喝也不玩,在沙发上“卧”了两个多小时。

“不去幼儿园”的“抗议声”不时响起。小小的模样儿还显得挺坚强!姥姥先坚持不住了,拿了一堆零食放在女儿怀里。女儿一定是看到了一棵可以“帮助”她的“姥姥树”,抱住姥姥边哭边喊:“姥姥,不去……幼儿园……”姥姥也带着哭腔哄女儿:“好……好……不——”

我咳嗽两声,姥姥的话音就顺势变了:“不哭了,宝宝,中午和谁看雨景了?”

真是歪打正着,女儿就把她上幼儿园留下的最好印象讲啊讲……然后疲惫地睡去。

第一天的坚持成功了。呵呵,就这样,全家总动员,坚持了一周,女儿“毫无怨言”地上幼儿园了。

去幼儿园上班喽

就要上幼儿园了,儿子晨晨却突然对我说:“妈妈,我不要上幼儿园。”说的时候,小脸绷得紧紧的,态度很严肃。

不要上?那我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一个月前我就开始对他的幼儿园极尽美化之能事:园里有很多好玩的玩具,小朋友都等着要和晨晨一起玩游戏,而老师们都很漂亮,很喜欢晨晨,在幼儿园里还能吃到很多好吃的东西……

我故意板起脸,问他:“晨晨不是答应了妈妈要去幼儿园吗?”晨晨看到我生气了,有点胆怯,但还是低声地回答:“晨晨要和妈妈在一起。”原来是这样,心里有点甜甜的。

但我还是板着脸,但语气和缓了许多,问他:“晨晨知道妈妈每天都出门,是去干什么呀?”“妈妈去上班。”

我暗笑,继续问他,“晨晨去过妈妈的办公室,好不好玩?”晨晨想了想,兴奋地说:“好玩,那里有好多糖,还有好多电脑。让晨晨也去上班吧。”

我心头一喜,就等这句话呢!“真的吗?妈妈的晨晨长成大孩子了,也要去上班了。但是,大人上班的地方和小孩子是不一样的,晨晨上班的地方在幼儿园,对吗?”

晨晨高兴地表态:“妈妈,晨晨长大了,晨晨愿意去。”说完,还伸出小手指和我拉勾。为了巩固成果,我又带他去幼儿园参观了几次。现在,晨晨每天都问我,妈妈,啥时候去幼儿园上班呀。

孩子入托,家长要“说对话”

女儿两岁的时候,我就开始盘算着把她送到幼儿园。然而一想到邻居孩子鹏鹏一上幼儿园就天天生病,每晚哭闹不休,我就打了退堂鼓。

后来弟媳让我重新鼓起了勇气。弟媳是位小学教师,对儿童心理颇有了解。她说:“孩子上幼儿园,也有不少学问,想知道鹏鹏为啥不愿上幼儿园吗?明天我们和鹏鹏妈一起送鹏鹏,你就明白了。”

第二天一早,弟媳就叫上我,和鹏鹏妈一起推着自行车送鹏鹏到幼儿园。一出发,鹏鹏妈告诉我们,“他一上幼儿园就哭,天天早上耍赖不想去。到了幼儿园也不好好吃饭,还总是上火、生病。”鹏鹏妈一边走,一边向我们数落着,鹏鹏则默默坐在车后座上,耷拉着脑袋不吭声。

“你看,他在家淘气得很,谁也管不了,一说上幼儿园,就这样了!就应该让他上幼儿园,让老师好好管管他的坏毛病!”鹏鹏妈自顾自地说着,鹏鹏紧咬着嘴唇一声不吭。

到了幼儿园,一见到老师,鹏鹏咧开嘴大哭起来,直往妈妈身后躲,鹏鹏妈急着去上班,又气又急,“这孩子,怎么这么没出息!”说完把鹏鹏从身后拉出来往老师怀里一推,就赶紧转身走开了。

弟媳笑着对我说:“你看明白了吧,孩子不爱上幼儿园,其实和孩子没关系,好多是因为家长没做好工作。”

家长的每句话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一些话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以免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如果不哭不闹就不正常了。

家长们要信任孩子,相信他们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能很快融入幼儿园。

对要入托的孩子,要让他们知道——“我已经长大了,要上幼儿园了”,“爸爸妈妈很爱我,老师也会喜欢我”。

我把弟媳的话记了下来,复印一份送给了鹏鹏妈。

一个月后,女儿顺利上了幼儿园,鹏鹏妈也不为鹏鹏上幼儿园的事发愁了

孩子入托,提前准备好(专家支招)

为了让宝宝顺利从家庭过渡到幼儿园,家长要做些准备:

熟悉环境

确定好幼儿园后,家人可以带着孩子在幼儿园里玩一玩,看一看,说一说,让宝宝自己去发现有那么多小孩在游戏,跑呀,跳呀,笑呀,产生加入这个集体的愿望,让孩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幼儿园是一个快乐的地方。幼儿教育

能力培养

像睡觉、吃饭、穿鞋、入厕等细小环节都要让孩子试一试,鼓励孩子独自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睡觉等。幼儿教育

坚持上学

3岁左右的孩子离开母亲温暖的怀抱,离开熟悉的家庭,面对一个新的集体和陌生的老师,必然会哭闹、紧张,一定要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让孩子很快适应集体,如果送两天歇三天,或者中途到园看望孩子,都不利于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幼儿入园

家园沟通

利用早来园、晚离园、电话、上网等多种形式与幼儿园老师交流,及时得到孩子的信息。

家长如是想让孩子平安的入园,需要家长采用一定的方法,来应对宝宝不喜欢入园的一些原因。家长根据宝宝不同的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宝宝不上幼儿园的事件,从而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

宝宝入托前的生活技能测试


宝宝到了入托的年龄,他能像小哥哥小姐姐那样掌握简单的生活技能?让我们在宝宝入托前进行一次生活技能测试吧。

技能测试1、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托班都有规定的作息时间,宝宝可不能像在家里那样,想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玩游戏都自作主张,在托班可得听从老师的安排,按照作息制度和要求来做。

测试训练;父母可以先和老师沟通一下,在家里模拟一份作息时间表,比如,早上7:15分起床,7:30吃早饭:8:00开始学习和游戏,在家里大人可以教宝宝一些简单易学的儿歌,或者和宝宝起做游戏:11:30午餐:12:00自由活动,12:30午睡:14:30起床;15:00点心,15:30游戏,看书:17:30等爸爸下班吃晚饭。

合格标准:宝宝能基本上按照你制订的时间表按时进餐、睡眠、盥洗、玩耍娱乐。

母婴建议:可能刚开始,宝宝会不习惯,这时大人可以和宝宝

来个小小的竞赛,以身作则,慢慢引导宝宝适应这样的生活,同时也可以培养他养成一个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在托班没有妈妈、奶奶或是阿姨追着你喂饭,吃饭的时间就只能吃饭,还得自己动手,所以入托之前掌握自己吃饭喝水的技能是很有必要的,要不然,辛苦了老师不说,宝宝的肚子还会经常唱空城计。

测试训练:给宝宝个一自己尝试的机会,准备一套充满童趣的碗勺、水杯,这可以增加他尝试的兴趣。训练宝宝吃饭的时候,首先得教会宝宝拿勺子。一般而言,两岁左右的宝宝手指的抓握能力已经发育得很好了,鼓励他用小勺子盛起少量的饭粒,再慢慢地将食物送到嘴里。喝水也是如此,先用塑料杯子,水倒得少一点,父母可以先手把手地帮宝宝控制好杯子的倾斜度,久而久之,宝宝就会自己控制了。

合格标准:宝宝可以拿小勺子吃饭,会用小水杯。

母婴建议:有的宝宝喜欢吃饭的时候玩玩具,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并不是个一好习惯。父母可以和宝宝来个“约法三章”,吃饭和游戏是两个时间段做的事情,不可以同时进行,违反规定就不是乖宝宝了哦。

宝宝的大小便问题一般过了18个月就该训练了,如果宝宝想要大小便还不能告诉大人,或者还在使用纸尿裤,那就要注意了。托班里的老师没有太多时间替宝宝换纸尿裤,而且把裤子尿湿也是一件很羞的事情哦,所以赶紧趁入托前来一个特训吧。

测试训练:如果以前你上卫生间时从没让小家伙“陪伴”,那么现在是时候了,让他和你一起进卫生间,“实习”如何上厕所,你可以边“解决问题”边向宝宝现场解说。如果宝宝不具备自己如厕的能力可以慢慢训练,但怎么着,也得让他具备想要便便就告诉大人的能力。

合格标准:宝宝可以初步控制大小便,同时在便便前会有意识,并告诉大人。如厕结束后,自己会拉裤子。

母婴建议:如果宝宝在如厕训练中失败,千万不要责怪,宝宝太小,“意外”免不了,一旦意外发生,你最好冷静地、替宝宝擦洗干净,努力将“意外”最小化。

在托班吃完饭就要午睡一会,时间一般为两个小时。许多宝宝在家里往往要大人抱着、哄着才能入睡,因此宝宝入托后会不适应,到午睡时间就特别想妈妈,所以入托之前妈妈应培养孩子独立入睡。

测试训练:首先父母要创造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等宝宝进屋上床了,父母不要立即离开,可以坐在门口,让宝宝觉得你并没有离他而去,给孩子一种安全感。如果宝宝在床上玩闹不肯睡觉,父母应平心静气地告诉他,这个时候只能在床上睡觉,不能再做别的事情了,千万不要大声嚷嚷或者训斥孩子。

合格标准:宝宝在熄灯之后可以独自安静入睡。

母婴建议:如果宝宝的哭闹让你心软,破例答应孩子的要求,那么接下来等待你的,将是每个夜晚的“睡前战争”。所以有的时候父母需要一点“铁石心肠”。

技能测试5、自己穿脱衣服

午睡后能否自己穿衣服是宝宝自理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多数宝宝脱衣服睡觉没有问题,可穿起衣服就笑料百出:穿错鞋、穿错裤子、穿反了、漏系了一个扣子……

测试训练:父母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比较容易穿脱的衣服,并告诉宝宝穿脱衣服的顺序,让宝宝模仿你,然后自己尝试。另外,宝宝鞋子的大小也要合适,如果宝宝还不能很好地掌握系鞋带的技巧,那么不妨先给宝宝换上有搭扣的鞋子,方便宝宝刚入托时自己穿脱。

合格标准:不要求速度,但能准确地将自己的衣服和鞋子穿好,不依靠大人的帮忙。

母婴建议:对于年龄小的宝宝,父母可以适当地为他多准备几套衣裤,以便宝宝拉拉尿、呕吐时更换。

托班老师要照看这么多小朋友,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揣测宝宝心思,宝宝饿了,渴了,要上厕所了……都要学会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意愿。

测试训练:平时可有意识地让宝宝做些这方面的练习。“告诉妈妈,你想干什么?”“你刚才玩什么呀,给爸爸讲讲好吗?”告诉宝宝,当自己需要老师帮助的时候就要大声向老师说出来,特别是当身体不舒服时会说出来或用手指出具体的地方(例如:头痛、肚子痛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利于老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合格标准:宝宝会主动向你“汇报”生活上的一些需要、趣事。

母婴建议:并不一定要等到宝宝不舒服了才要跟大人汇报,平时宝宝遇到的任何事情都可以与你沟通,“今天宝宝玩了什么游戏?”“午饭,奶奶做什么给你吃了?”“为什么哭鼻子啊?”良好的自我表达就是在平时的亲子沟通间培养的。

更多入园内容,请关注入园专题“轻松应对宝宝的入园焦虑!”

宝宝上幼儿园越早越好?


昨日,在重庆市2009年幼教工作会上,市教委基教处相关人士表示,3岁以下的宝宝不适宜过早送进幼儿园,从今年起,将由“家庭教育指导师”为家长和社区提供0—3岁婴幼儿早教指导。

目前重庆许多幼儿园为3岁以下幼儿开设了“幼儿学前班”、“托儿班”。虽然收费比3岁以上的班要贵,还是有不少家长趋之若鹜。

在渝中区工作的张女士将不到两岁半的孩子送进“幼儿学前班”,每年学费近1万元。尽管宝宝上学第一天由于不适应就感冒,但张女士仍觉得孩子早点上幼儿园,更有利于成长。

“幼儿园既不能搞小学化,也不能保姆化。”市教委基教处人士说,城市普及学前6年教育,不是提倡降低幼儿园的收生门槛。娃娃的最佳入学年龄应该是3岁,3岁以下娃娃应以家庭教育为主,幼儿园辅以专业指导。

从今年起,市教委开始启动“家庭教育指导师”计划,让每所幼儿园都有一位专职或兼职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为家长和社区提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与早教指导服务。幼儿园教师需经培训和上岗考试,才能成为“家教指导师”。

幼儿园:小儿入托慎选园


近年来,家长的早教意识不断增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选园和报名成为家长关注的话题。以笔者之见,要考虑以下几点:

1、报名时间。家长要关注报名的日子,切莫错过。可以通过电话提前了解,招生通告一般会提前三四天贴出。家长还要注意一下各园的招生年龄,通常招收年满3岁的小孩(以8月31日为界),但是,随着“托幼一体化”办学模式的推广,有些幼儿园已将入托年龄向下延伸,如新华实验幼托园招收1.5岁的孩子,托班的孩子直升小班,就不再招收满3岁的孩子。

2、就近入托。多数家庭接送孩子的任务由老人承担,因此,路途近会方便接送,而且比较安全。如果是父母亲自接送,路途远也不现实,毕竟孩子幼小稚嫩,经不起风雨酷暑的折腾,而且也会影响到父母的工作。

3、教养质量。如果同事或邻居的小孩已在你孩子想去的幼儿园入托,你不妨打听一下幼儿园在家长中的口碑如何,对该园的总体情况做些了解。如,办园的时间长短、办园的特色、管理的水平、教师的素质、为家长服务的举措、设备设施的投入,等等。有机会家长也可以实地考察感受一次,对幼儿园的软件和硬件留下第一印象。

4、日托全托。这两种入托形式可由家长选择。但笔者认为,3岁以前的孩子宜日托,不宜全托。因为0-3岁婴幼儿的语言、情绪的特点都表现出亲子教养的独到性。日托为家人多接触、多交流带来便利,有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心理依恋的形成。当然,全托也有好处,全托的孩子往往生活自理能力较强。

5、收费标准。家长应根据经济状况选择相应的幼儿园。值得一提的是,眼下有些幼儿园收费偏高,但幼儿园的质量未必是越贵越好,家长还是要综合考虑以上多方面因素选择幼儿园。

最后,还要提醒家长一句,报名一般要带上户口簿、预防接种卡,孩子也要一同前去,报名时不考试,一般由教师随意与孩子交谈几句即可。

国外小宝宝入托儿所常见吗?


托儿所是孩子开始集体生活的第一步,从熟悉的父母身边来到陌生的老师身边,从众星捧月到为寒月辉映的一颗无名小星星生活在众多曾经同为皓月的小朋友中间,从一切全凭依赖大人到自己独立思考处理一些事情,所有的变化,对于一个3岁的小孩子无疑是极大的考验。把3岁以下的宝宝送入托儿所,这种情况在国外多见吗?一起来看看吧!

俄罗斯

俄罗斯有接收3岁以下小宝宝的日间托儿所,但一般都是妈妈不得不返回职场,家里又没有其他人可以帮着照顾,才会把宝宝送去托儿所。对于送小宝宝入托,人们的看法非常不同:一些人认为,日托非常好,因为3岁以下的宝宝非常容易融入集体;而另一些人认为,宝宝太小入托,容易生病,对健康不利。

通常情况下,如果你听说哪个宝宝上托儿所了,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宝宝有个单亲妈妈,或家里有什么困难。大部分家庭都不会送这么小的宝宝去日托。但是,如果生活让妈妈们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她们会非常仔细地考察日托的资质,确保宝宝能得到细致的照顾。

西班牙

西班牙妇女的产假是16周,另有15天的母乳喂养假,很多妈妈都会把这两个假期合并,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和宝宝在一起。但大多数职场妈妈会在宝宝4~5个月大时,返回工作岗位,因此,将宝宝送去日托,是很多职场妈妈的选择。

不过能接收这么小的宝宝的公立幼儿园并不多,而私立幼儿园非常昂贵。过去几年,由于经济危机,公立幼儿园大幅涨价,而且数量也减少了,很多父母无法负担送孩儿去日托的费用。加上持续增长的失业率,父母中有一人不工作,在家照顾孩子(通常是母亲)的情况越来越多。

意大利

在意大利,日间托儿所的数量不多,尤其在南部,而且费用非常昂贵。通常,妈妈们之所以将这么小的宝宝送去日托,大都是因为她必须要工作,而宝宝的祖父母都住得很远,这种现象在大城市尤为普遍。对于职场妈妈来说,还有一个选择,就是找个一住家保姆或日间保姆。但住家保姆的费用非常贵,而日间保姆在我们国家还不是很普遍。当妈妈们别无选择的时候,把小宝宝送去日托,是大家都能接受的。宝宝在托儿所里能得到细致的照顾,并且对宝宝的社交发展也有帮助。而对那些呆在家里的妈妈来说,如果她们也利用了托儿所的便利,则会被认为比较懒。

法国

按照法国现行的法律,孩子出生后,父亲可以享受两周的全薪产假;母亲可以休16周的全薪产假,生育第二、第三个孩子时,父亲产假不变,母亲的产假最多可达26周,薪水都由雇主承担。产假结束后,生有一个孩子家庭,父母中的一方还可以享受半年的不带薪育儿假,两个或有两个孩子以上的家庭最高则可享受3年育儿假,政府每月会对育儿假补助500欧元。不过,休育儿假的家庭并不常见,因为离开职场这么久也会有很多问题,尤其是近年还有经济危机的影响。在法国,接收3岁以下宝宝的日托机构并不多,帮着双职工父母照顾宝宝的,一是祖父母,二是保姆。目前法国政府承诺2015年,将新建100,000托儿场所。

邓超:爸爸越有趣,孩子越幸福


曾经看过阿雅采访邓超的视频,一向以搞笑逗逼出现的邓超,这次却一本正经地谈起自己的育儿方法。邓超说:只要我有一天时间,也会飞回去陪他们。虽然工作繁忙,陪孩子的时间有限,他也能把有限的陪伴变成高质量的爱,在日常的陪伴中,蹲下身,融入到孩子的世界,把生活变成游戏,把自己变成孩子最有趣的玩具。

他说:

儿子和女儿最喜欢跟自己玩,

因为他非常有趣。

一个简单的木偶,他们就能演一个下午,

哪怕只是剪一张纸,

他和等等也会变着花样来玩。

虽然工作繁忙,陪孩子的时间有限,

他也能把有限的陪伴变成高质量的爱,

在日常的陪伴中,蹲下身,融入到孩子的世界,

把生活变成游戏,

把自己变成孩子最有趣的玩具。

甚至,毫不避讳地把自己变成儿子的画本,

让等等拿着彩色的画笔在他身上画画,

并为儿子创作的成果感到骄傲,

舍不得洗掉那幅等等的画。

为此,

他还在微博自我调侃地说:

气质一下子就上去了。

等等喜欢在雨中奔跑,邓超陪着他玩,

父子俩一起踩水坑,一起玩玩闹闹。

相比那些美其名曰陪孩子,

却拿着手机刷朋友圈的爸爸们,

我更欣赏邓超的陪伴方式,

把自己变成孩子的玩具,

让孩子的童年生活变得更有趣味。

邓超的教育观,

让我想起了一部叫做《美丽人生》的电影。

这是一部意大利的影片,

讲述的是一对犹太父子

被送进了纳粹集中营后发生的故事。

即使在这让人绝望的、

充满死亡味道的困境中,

父亲还是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想象力,

撒谎说他们其实正处在一个游戏当中。

为了不让儿子的童心受到伤害,

这位父亲精心地解说每一个环节,

让他的孩子相信他们真的是在玩游戏。

尽管当天还在酷热的集中营里艰难地劳作,

累到孩子扑进他的怀抱中都站不稳,

但他却向孩子解释说今天赢了50分,

又被扣了两分。

整个过程,惟妙惟肖,

好像他们真的是在玩游戏一样。

他说:“我们玩得真开心,真过瘾。”

在残酷的环境中,

他用广播向深爱的妻子传达爱意,

他在绝望中,用游戏的方式向儿子解释:

第一个赢得1000分的孩子将会得到坦克的奖励。

尽管身处悲剧,

却用喜剧的方式来过日子,

尽管最后他没有等到营救,

但他给了孩子一生的正能量。

不止是困境中的人需要有趣的生活,

平凡的日子中,趣味更是生活的调味剂,

对孩子来说,

有趣的生活甚至能激活他们体内的潜能。

有趣,还能让枯燥的学习变得与众不同。

有趣的父亲,

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魔法师。

前段时间,微博有一个热门话题是:

孩子不愿意回老家过暑假,

只因为奶奶家没有WiFi,

不知道从何时起,孩子的玩具竟然只剩下iPad。

孩子们身处网络时代,无可厚非,

但是在孩子塑造自我的阶段,

是非常需要父母予以引导的,

而不仅仅通过iPad就能够满足。

心理学认为:在孩子的童年时期,

特别是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

游戏成为孩子日常的主导活动,

也是孩子教育的最佳途径。

幼儿时期的孩子,他们的认知发展尚未完善,

通过游戏,儿童能够获得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

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体验,

从而促进儿童人格和情绪的健康发展。

父亲的陪伴有限,

因此更需要注重陪伴的质量。

迎合孩子的生长和心理发展的特点,

试着去做一个有趣的父亲吧!

在孩子面前,爸爸不妨也变成一个孩子

陪伴孩子最好的方式,

就是把自己变成他们的玩伴,

从年龄的变化开始,走进孩子的生活中,

从而打开孩子的心门,更好地引导、教育孩子。

娱乐圈有个号称“神经奶爸”的贾乃亮,

他就是“会玩”的典范,是个十足的“有趣奶爸”。

他曾爆料,自己被女儿甜馨称为“亮哥”。

贾乃亮有一张经典的美人鱼图,

就是他在陪女儿玩的时候,

按照女儿的造型打扮的。

他的“神经奶爸”的称呼,并非空穴来风,

在生活中,除工作之外,

他都会放下年龄,重拾童心,

和女儿打成一片,玩到一起。

而女儿甜馨在综艺节目、

采访视频中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举止大方,高情商,拥有众多粉丝。

相信与贾乃亮的趣味陪伴也不无关系。

爸爸不妨放下身份,做好孩子的玩伴

都说父亲像山一样威严,

因为他们总是高高在上,

给孩子讲道理时一本正经,

虽然爱孩子,

但这种爱孩子的方式让孩子觉得有距离。

钱钟书的女儿钱媛曾写过一篇文章,

题目为《爸爸逗我玩儿》

在文章里她写道:

她自幼与父亲最为亲密,

两人一同读书一同玩闹,

是一对无话不谈的好伙伴。

钱钟书曾趁女儿睡着的时候,

用墨笔在她脸上画胡子,在肚皮上画鬼脸。

他也爱玩“埋地雷”的游戏,

喜欢在女儿的被窝里

埋藏玩具、书本、小梳子小镜子等障碍物,

令她措手不及哈哈大笑,

然后她再乐此不疲的一一“扫雷”。

不管钱媛到了多大年纪,

父亲有趣的陪伴,给了她童年无穷的甜蜜。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都会经历一个“母子共生”的特殊阶段,

他们与母亲好似一个整体,

无论精神上还是情感上都高度依赖母亲。

父亲的介入,

可以让孩子从母子共生的小圈子中走出,

他们慢慢地会发现一个更有趣的世界,

这种发现让他们更快地建立自我、变得独立。

暂时放下自己,融入孩子的世界里

许多陪伴孩子的父亲,

一边拿着手机一边玩着游戏或者刷着网页,

他们觉得陪伴孩子是一个任务,

很无趣且很无聊,所以一边还在做自己的事。

孩子的世界其实又简单又丰富,

关键看你是否有用心地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

在最新一期的《爸爸去哪儿》中,

陈小春似乎慢慢地找到了和儿子相处的感觉,

他不再板着脸,而是选择温柔地对待儿子,

甚至和Jasper开玩笑说:你是大哥,我是小弟。

面对愿意带自己出去走走的爸爸,

Jasper开心地跳起来,说:他要带我出去走走。

面对愿意抱着走不动的自己,

Jasper再三确定:你真的可以抱我?

面对给自己盛饭盛菜的爸爸,

Jasper转头满脸幸福的,低声对摄影师说:他喜欢我。

看,如若一个严肃的父亲,

突然变成了亲近的、有温度的甚至是有趣的父亲。

孩子的表现竟然也会让你出乎意料。

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尔迪说:

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

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英国著名文学家哈伯特也说过:

"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校长。"

父亲与其不断地制定规则和发扬权威,

倒不如主动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要知道,朱自清的《背影》不是为孩子们写的,

所以父亲不要充当孩子们的路人甲。

如何教育好一个孩子,

如何维系良好的亲子关系,

其实最好也是最简单的方式,

就是陪孩子做游戏。

如果父亲可以用心投入到孩子的世界中,

陪伴孩子做游戏,

学会做一个有趣的父亲,

定会发现孩子心中那座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

而这也是爸爸给孩子最好的,

也是最高效的陪伴!

越早学电脑越好吗


勇于尝试,喜欢尝试是多数小孩的特性,孩子可以从不断“试”的动作中自然而然与电脑建立“亲密的关系”,但是,对大人们而言,学习电脑的动机可能就包含了许多的目的,而不是那么单纯了,专家指出,在探讨何时需开始让宝宝接触电脑之前,父母可能要先知道电脑对生活的基本意义。专家认为:“电脑不过就是一个好用的新工具,它将和电视机一样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孩子现在可以借着电视娱乐、学习,当然也可以透过电脑做同样的事情,便何况跟电视相比,电脑所具备的功能更多样化,你不但可以买些教育或娱乐软件来学习或娱乐,也可以经由工具软件在电脑上工作,如果接上网络,你甚至可以借由网站和朋友通讯、进网际网络搜寻各类资讯,全世界的资讯就在你的指尖。特别是在教学上的用处,由于电脑拥有互动的特性,可提供自学者依其个别能力决定学习进度的机会,因而可达到适性教育的目的。

所以如果说当孩子二三岁时,我们就教他学习如何开关电视机,如何使用遥控器看电视节目来学习或娱乐,当然更可让孩子尽早接触电脑这个更多元化、更好用的工具。

但是有几点是父母在让宝宝学习电脑之前需留意的。

*生理发育:虽然无法限定哪一个年龄层的宝宝可以开始学习操作电脑,但可确定的是,在宝宝的生理发育趋近成熟时,为学习电脑较恰当的年龄。尤其以肌肉的发育及手眼的协调为必要的条件。如果手部的发育尚未完全,边鼠标都不能操作自如,当然没办法使用电脑。

*认知能力:如果家中的小宝宝无法理解电脑上的基本概念(如鼠标在桌上移动就等于指标在电脑荧幕上移动),强迫他恐怕只是徒劳无功。

*个性稳定性:对稳定性高的小孩子而言,不论是书本、电视、电脑所呈现出来的资讯,他都能轻易地吸收;然而对部分稳定性极差、自主性不够的孩子来说,在学习任何事物时容易产生障碍,学习电脑亦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