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和成人一样勤加练习能够促进运动能力的发展,但是宝宝学会肌肉运动的过程和成人有一点不同:只有在脑、身体机能发育到适当成熟的时候练习才有效。也就是说练习是必要的,但要在适当的时间。如果练习太早,对这项能力发展的作用不大,可能反而有害。

孩子越小,个体差异越大。有的孩子对文字非常敏感,一教就会;有的孩子对文字不感兴趣,但动作能力发育得好。家长就应该根据孩子的特长和个性,为他创造活动机会。别总热衷于用别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这样,往往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对他造成伤害,或者使其自信心受到影响。明智的家长应该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并因材施教。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做过一个著名的“双生子爬梯试验”试验,研究双胞胎在不同时间开始学习爬楼梯的效果。他选择了一对双胞胎,身高、体重、健康状况都一样。让哥哥在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学习爬楼梯,弟弟从52周开始同样的练习强度和内容,结果他们都是在54周时学会独立爬楼梯。而且弟弟的学习时间虽然短,但效果不差,具有更强的继续学习的兴趣。

格赛尔又反复地做了上百对双胞胎的对比试验,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孩子在52周左右学习爬楼梯,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因此,格塞尔认为,当孩子还没有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学习的效果是很有限的。也就是说对于坐、爬、走这些运动能力的练习并不是越早越好,而且有些运动技能如果练习太早反而有害。例如:6个月以内的宝宝长时间坐着,可能会引起脊柱变形;9个月前,如果让宝宝长时间扶物走,会增加扁平足、“X”形腿、“O”形腿的发生几率。所以说,成长阶梯的教育课程及亲子游戏体系都是遵循每个孩子的具体发育速度不同,针对不同时期因材施教,家长只需要顺其自然,在宝宝成熟到一定程度,就给他创造环境帮助他顺利发展这项技能。

精选阅读

越早进行身体训练宝宝越聪明


7~12个月的宝宝发育特点

7~12个月的宝宝正走过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别看他是个小不点,他可是一块拥有超强吸收性的“海绵”,你给他多少,他都能吸收进去,而且还能激发出他小小身体里蕴藏的巨大能量。

这一时期,宝宝要学习的内容可不少,动作的学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即宝宝从刚开始的躺卧,到用躯干支撑学会坐,到四肢协调去爬行,再到后来的站立、走路。这些动作的学习小看不得,它不仅是宝宝未来的肢体动作发展的基础,还有利于其他智能的全面提升。同时,专家还提醒父母,越早对宝宝进行身体运动方面的训练,对宝宝智能开发的作用就越大。

游戏1我是小飞机

妈妈躺在床上或者地上,将双腿伸直,让宝宝仰卧在妈妈的大腿上(即后背贴在妈妈的大腿上),然后让宝宝的手臂尽量往后伸展。这个游戏有利于锻炼宝宝的腹、背肌肉以及肌耐力,为宝宝的爬行做准备。

游戏2我是小青蛙

这个时期的宝宝不会跳的动作,但这个游戏可以让他体验跳的感觉。妈妈坐在椅子上,双手抱着宝宝,把他的双腿放在你的大腿上,然后你的脚跟有节奏的抬起、放下,宝宝就可以感受跳跃的感觉。你还可以同时念儿歌:“我是小青蛙,我爱跳、跳。”这个游戏十分好玩,宝宝一定会喜欢,而且它有利于宝宝腿部的肌力、肌耐力、弹跳力的发展。

游戏3我是小球手

抓东西、拿东西的动作可促进宝宝手部的小肌肉运动。在这一时期,玩“我是小球手”的游戏比较适合。让宝宝在地上或床上坐着,然后你滚一个球给他,让他去抓这个球,可训练他的手眼协调能力。

有时,当宝宝抓住一个球后,你不妨再滚一个球给他,看看他会如何反应。是放掉先前抓的球呢,还是用另一个手去抓第二个球?

促进手部精细运动的游戏

A玩多种玩具可以锻炼手部精细运动,比如:玩积木、球、按键发声的玩具都是不错的选择。

B你不妨让宝宝学习用手旋转奶瓶的奶嘴部分,虽然他不可能转开,但这个动作可以很好地促进他手部小肌肉发展。

C你可以在婴儿床上挂一些可发声的玩具,让宝宝练习用手抓、并拍打,使其发出声音。如果没有,可自制,比如:在绳子上吊一些钥匙就是一个很好的发声玩具。

游戏4双人骑车

妈妈和宝宝面对面坐着,手拉手、脚碰脚,手和脚对应做踩踏自行车的动作。此游戏适合稍大一点的宝宝,有助于宝宝的四肢协调发展。

幼儿智力开发要适度

伦敦一位专家表示,很多父母热衷于让幼儿玩大量的益智玩具,安排幼儿进行各种“开发智力”的活动,希望借此提高孩子的语言、认知等能力。但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幼儿的大脑会不堪重负。这样,孩子长大后易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竞争力弱,不善为人处事。

小提示: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应该利用空闲时间和宝宝一起来玩玩以上这些运动游戏。

练习气功呼吸方法的选择


呼吸方法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习惯,以及所练功种的不同,合理地进行选择。这样才能保证练功的顺利进行,获得练功效果。

自然呼吸法,是人们按照自己原来的呼吸方法及呼吸频率(每分钟16~18次)进行呼吸。

一般说来,自然呼吸法,多适用于初练气功者,或体质较弱,有心肺疾患的病人。尤其心肺功能不全者,必须采用自然呼吸的方法,以免增加心肺的负担。

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呼吸次数逐渐减少,频率减慢,呼吸深度渐渐加深的呼吸方法,称为深呼吸法。在练习太极气功和十段锦时,多采用深呼吸的方法。

逆呼吸法,多用于正常人,或者体质较好的患者。这种呼吸方法,对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效果较好。室外活动常采用这种呼吸方法,可以较大幅度地排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的氧气,有助于身心健康。

内养功的呼吸方法,简要概括如下。内养功第一呼吸法:吸气停闭呼气,可以兴奋交感神经,具有抑制胃肠蠕动,升高血压的作用,临床多用于溃疡病、低血压、腹泻等患者。第二种呼吸法,吸气呼气停闭,可以加强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具有增强胃肠蠕动,降低血压的作用,临床常用于胃下垂,消化不良,便秘及高血压等患者。

在练气功时,大多采用鼻吸鼻呼法或鼻吸口呼法,这样更符合人的生理及卫生的要求,因为鼻腔可以起到过滤、湿润、和加温空气的作用。而口吸鼻呼法较少采用。

练习气功的基本锻炼姿势


练功姿势是练功者在练功时所采取的体位形态。气功中的静功姿势主要有坐、卧、站、行等,是气功练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姿势对机体有不同的影响,如站式、行式对骨骼肌肉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可增强体质,静坐、静卧可充分使骨骼肌肉放松,有利于入静养神。

练功姿势与疾病关系密切,如胃下垂或胃肠功能迟缓的患者,采取仰卧或臀高式,可加强胃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心肺疾患,采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通畅,并能减轻心慌气短等症状。高血压病人宜练站式或坐式,以利气血下行,降低血压。

但不论采取何种姿势,都有一个共同要求,即舒适自然,全身放松,重心要稳,适合病情。综合其要领:坐站姿势,要求头微前倾,颈不着力,两眼轻闭,以鼻呼吸,含胸拔背,腰部伸直,松肩垂肘,下肢松弛,两足平行,与肩同宽。

卧式的头颈躯干要求和坐站相同,四肢放松舒展,两眼轻闭,微露一丝光线。仰卧时,过去都要求两足奂垂直向上,这样小腿肌必须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现在要求,两足尖稍向外,以利于小腿肌的放松。

总之气功的姿势要根据体质、病情、习惯等灵活掌握,所谓法无定法要因人因病而宜,不可拘于姿势,关键是适应自然,适合人体的生理特点,便于练功入静,以期达到治疗的效果。

宝宝手臂力量训练:爬行模拟练习


宝宝到了6个月左右,身体的力量更加充足,父母可以适当训练宝宝的手臂力量。小编推荐一款亲子活动:爬行模拟练习。

训练方法:

1、宝宝趴在床上或地板上。

2、大人在宝宝身体的一侧蹲着。

3、大人把双手从宝宝身后的一侧伸到另一侧,让宝宝趴在大人的双手手臂上。

4、大人轻缓的将宝宝的腹部抬起,并使宝宝的臀部抬起,双手着地,让宝宝用双手支撑整个身体。

5、大人轻缓的向前移动宝宝,促使宝宝交替双手向前移动,模拟用手爬行。

训练目的:

1、锻炼宝宝双手手臂交替向前移动的能力。

2、增强宝宝手臂的支撑力量,为以后爬行做好充分的准备。

注意事项:

1、大人要抱紧宝宝,以免宝宝跌落摔伤或撞伤。

2、尽量让宝宝的双脚离地,等宝宝有匍匐爬行的欲望时,可让宝宝双脚着向前爬行。

3、训练时,可播放愉快的轻音乐,爸爸有时间的话,要在宝宝前方用玩具逗引其爬行。

爱心提示:

1、如果宝宝有了爬行的欲望,却不能向前爬时,大人要用双手顶住宝宝的足底,给宝宝一个支撑力,帮助宝宝顺利向前爬行。

2、如果宝宝学会了匍匐爬,可小肚皮总是贴着床面时,大人可用毛巾托起宝宝的腹部,训练宝宝肚皮离地爬行。

新生儿的亲子游戏:踏步反射练习


踏步反射是人类的一种原始反射,又称迈步反射,宝宝出生后不久就会出现踏步反射,一般6-10周时会自然消失。为了让宝宝在新生儿期也能得到足够的刺激,为宝宝日后的爬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新手爸爸妈妈们介绍如何给1个月宝宝做踏步反射训练。

训练方法:

1、宝宝仰卧在床上或沙发上。

2、大人把手伸到宝宝后背,并将手放在宝宝的双侧腋下,用拇指扶住宝宝的头部背侧。

3、大人把宝宝竖立抱起,使宝宝呈站里姿势,双脚接触地面,让宝宝做出迈步动作。

4、大人轻缓的向前移动宝宝,使宝宝迈步向前走。

训练目的:

1、锻炼宝宝腿部大肌肉的力量,为宝宝日后的爬行和行走打下基础。

2、有利于宝宝抬头练习,锻炼宝宝颈部和脊柱的力量,促进宝宝身体的身体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

1、训练时,不要让宝宝的足部向足底弯曲。

2、要让宝宝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弯曲,脚踩住地面。

3、要用手扶住宝宝的头部。

4、结束训练后,要让宝宝放松,可帮宝宝揉揉脚。

5、训练时,大人可以播放愉快的轻音乐,让宝宝在愉悦的氛围中练习。

6、大人的动作要轻缓,以免使宝宝受伤。

爱心提示:

1、早产儿和足月儿的踏步反射不同。其中,早产儿往往是脚尖着床,而足月儿是用整个脚或脚跟着床。

2、臀位生产的新生儿和患有轻瘫的新生儿,没有踏步反射。

3、如果8个月以后的宝宝仍有踏步反射,则可能患有脑性疾病,需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检查治疗。

重复练习开发儿童智力


“重复做事”是儿童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训练活动,心理学家把它称为幼儿特有的“常同行为”,蒙台梭利将其称为“重复练习”现象,同时,她也通过实践研究得出了儿童重复做事的必然性——为了意志力的形成。

意志力来源于选择有智力目的的活动,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即经历专注、兴趣、意志、顺从四个环节。儿童的意志力并非成人所理解的那样,可以通过后天强化训练出来。实际上,儿童的意志力形成是一个天然形成的过程,也是一种天赋的本能,它是儿童自然成长的法则。

蒙台梭利观察到,在意志力形成的第三个环节,即意志的发展,总要经历三个重要的阶段,其中最常见也是首要的阶段便是“重复练习”。

“反复操作是儿童的智力体操。”蒙台梭利用这个比较恰当的比喻说明了重复和智力的关系。儿童在玩耍一样东西时总是重复进行,在读一本书时总是重复听,在操作一样教具时总是重复几十次,这在成人的眼中可能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成人认为这是由于儿童的幼稚而导致的,但是这样的重复却使儿童感受到力量和独立,并使儿童达到极度的满足。实际上,如果儿童能达到重复一种活动的时候,那是因为儿童已经能够相当程度地把自己的注意力控制到一点上。这种状态我们才把他称为注意力集中。这种集中的注意力在重复中,儿童的内心就获得了一种力量。我们把这种力量解释为控制的力量,儿童既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又能控制自身之外的物质世界。

许多父母都不难发现儿童重复练习的现象,要么是在学校,要么是在家里。但是,他们多数会表现出茫然的表情,并不知道这就是孩子意志力形成的第一个阶段。正是基于“重复练习”的起点,儿童才慢慢形成了自制和自觉的能力,为进入第二个阶段打下了基础,即自由地选择自我训练的生活方式。

人们已经意识到手和语言是人类智力的两种外部表现,所以重复地听、说、读、画,以及所有重复性的劳动都是促进心智发展的运动。儿童喜欢用双手去重复做事正是他工作本能的一种表现,他们往往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对一些“基本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可以自主阅读之前,几乎每个孩子都经历过重复听故事的阶段。重复听故事,能使儿童逐渐地掌握故事中的词句,使一些好词好句在记忆中得到反复强化,并积累一定的语言经验,从而使孩子在自编故事时,把那些储存在脑海中的语词语句,迁移运用到新的故事情景中。所以,让孩子重复听故事,不但令孩子获得了有关知识信息,学习了一些语词语句,懂得了相关的道理,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为孩子提供了创造性言语表达的素材,开发了孩子的语言潜能。

让儿童为之着迷的“基本工作”还有很多,比如把瓶盖拧下来再盖上;把玩具反复地拆开、重装;打开房门再关上等。类似的重复行为都是儿童的基本行为,不具备任何目的性,它们对儿童来说都具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也是儿童进行的不够成熟的努力。“重复练习”的行为能够满足儿童特定时期的需求,也更容易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独立感。另外,驾轻就熟的工作内容更容易让儿童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这点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

然而,这些看似枯燥、简单、浪费时间的重复练习,却容易使成人与儿童之间发生冲突。成年人的思想中,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障碍,即“最大效益法则”。当他们看到孩子付出巨大的努力却收效甚微,或者一直在从事浪费时间却毫无收获的劳动时,就会忍不住想去干涉或帮助他们。

在成人看来,类似于反复把彩色玻璃球放进瓶子里的游戏是一种琐碎而毫无用处的工作,他们不能理解儿童为何对此那么热衷而痴迷。实际上,成人不理解儿童“重复”行为的根本原因是——行动的节奏。

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去医院探望患病的父亲,老人中风了。当她看到父亲倔强地用颤抖的双手异常缓慢地把水杯举到唇边的时候,那种抖动的动作与父亲昔日行动自如的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位母亲因为看到了这种反差,所以十分痛苦。于是,她产生了一种冲动,即帮助父亲喝水。实际上,她想设法用自己的行动节奏去代替老人的节奏,以此缓解心中的不适。但是,当她3岁的儿子充当这个角色的时候,就变得十分耐心,刚好符合老人需要的节奏。但是,一旁的母亲又产生了上面的那种冲动,因为她早已习惯了那种敏感而迅速的节奏。

当儿童在做一些重复的事情时,成人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这件事,会产生一种干预儿童的欲望。然而,这么做对儿童的心理需求不但毫无帮助,还破坏了他们喜欢做的事情,阻挠了他们自由地行动。自由选择与纪律三自由选择与纪律蒙台梭利的早期教育方法中有一种建立在儿童自由之上的教育法——观察教学法。“儿童之家”的所有老师都必须知道如何观察儿童,避免违反了他们的自然成长法则。这一点不但是教师的职责,更应该成为家长的习惯和本能。

宝宝从几个月开始可以练习自己上厕所


宝宝从几个月开始可以练习自己上厕所

最近夏天,天气炎热,家长希望孩子尽快脱离尿不湿,免得宝宝的小屁股被闷出湿疹或者痱子。但是前提是宝宝要独立懂得如厕才可以。那么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让宝宝学习如厕呢?以及如何地开始呢?

宝宝训练如厕的时间

宝宝的身体发育决定着在1岁半之前,不可能控制排泄功能的,因为这时候宝宝的大脑发育不完善,不能支配排泄相关的括约肌,同时宝宝的括约肌没有控制能力。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研究,一般说来,大多数宝宝是在2岁的时候开始训练的,学会如厕的平均年龄为33个月,有50%的宝宝在通过3个月内的训练,能够学会如厕。

训练宝宝如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尿裤子。因而,聪明的妈妈一般在夏天联系宝宝学习如厕,夏季天气比较炎热,宝宝穿的衣服很少,方便穿脱裤子,同时换洗也是极为方便的。

如何进行如厕训练呢?

可以给宝宝准备婴儿马桶,或者马桶座椅。 要颜色鲜艳,使用方便舒服,冲洗方便的儿童马桶。

总结发现孩子大小便规律,比如发现孩子在喝水40-60分钟可能会尿尿,那就在这个时间让孩子坐在儿童马桶上。

同时让宝宝在马桶上不无聊,可以和宝宝干一些他们喜欢玩的玩具等。

如果宝宝在如厕方面有进步,应该给予奖励或者口头赞扬,让孩子有一种积极如厕的动力和劲头。

一般说来,女宝宝比男孩子学会如厕时间更早。但大多数孩子能够在3岁上幼儿园前,学会如厕。虽然由于手的灵活性和长度的问题,还需要大人来帮忙擦屁股。

如何培养宝宝的分类能力


两三岁的宝宝就已经能认识很多不同类别的物体,例如玩具、食物、衣服等等。更为神奇的是,这些小家伙还能将这些不同类别的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分类能力是衡量智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让宝宝及早挑战、掌握分类对于他们以后学会推理、辩论以及形成数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挑战分类指标1——形状

对于小宝宝,可以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水果、小动物等简单的物体进行分类训练。虽然不一定能叫出物体的名称,但通过引导,可以认识到物体之间形状的不同,并在大人指导下进行分类,同时在分类中学习物品的名称。

形状游戏:树叶有形

游戏目的:锻炼宝宝按形状归纳整理的能力。

游戏方法:理一堆形状各异的树叶,让宝宝按照不同的形状分别归类,比如:椭圆形的放在一起,长条形的放在一起,心形的放在一起。同时还可教宝宝认识树叶的名字:细细长长的是柳叶,扇形的是银杏叶,椭圆的是榆树的叶子……

游戏提示:家长可以先每样挑出一片,放在不同的位置,或者按照树叶的形状描好轮廓,让宝宝按父母的提示再依次分类整理。

挑战分类指标2——颜色

用颜色分类,有利于培养宝宝区分不同的颜色,以及学习各种颜色的名称。

颜色游戏:缤纷果篮

游戏目的:促进宝宝按颜色分类的能力。

游戏方法:准备几个容器,比如一个红色小桶、一个黄色小盆、一个绿色水果篮;再准备一些红的、黄的、绿的蔬果,让宝宝把它们按颜色分类放置,把红色的蔬果放到红色的桶里,黄色蔬果放在黄色的小盆里,绿色蔬果放在绿色的水果篮里。

游戏提示:在这里,要强调色彩的一一对应,如果宝宝认识颜色就直接要求,如果宝宝还不清楚就告诉他要放到“一样颜色”的地方。

挑战分类指标3——大小

对于小宝宝来说,在相同种类物体中区分大小、长短、高矮,是比较容易进行的分类培养。

大小游戏:大鞋小鞋

游戏目的:锻炼宝宝按大小、长短、高矮等分类整理的能力。

游戏方法:先拿出一双大人的鞋子和一双宝宝的鞋子给宝宝看,跟宝宝说:“大鞋子‘大’,小鞋子‘小’。”然后让宝宝模仿着说“大”与“小”。再拿出鞋柜里所有鞋子,让宝宝按大鞋与小鞋区分后,再分类整理回去。

游戏提示:当然,还可以用衣服、水果等进行大小分类游戏;也可以用长短不一的铅笔、木棒等进行长短分类游戏。

挑战分类指标4——名称

让小宝宝逐渐从家庭中以及与同伴的游戏、交往中,学习到一些常见物品的名称。按物体的名称进行分类培养,也是进行分类培养常用的。

名称游戏:玩具与水果

游戏目的:教宝宝认识物品,并按名称进行分类。

游戏方法:准备2个盆子、一些水果和一些玩具。先给宝宝做示范,拿起一个水果,告诉宝宝这是“水果”,然后将它放进一个盆子;拿起一个玩具,告诉宝宝这是“玩具”,然后将它放进另外一个盆子。再指导宝宝按“水果”与“玩具”接着分其他水果和玩具。

游戏提示:一开始可以用区别大的事物进行游戏,慢慢地再细化指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