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一条金河,又是一年开学季,同学们在回学校之前都需要做好入学准备,提前做好入学准备工作可以让我们提高效率,快速做好入学准备小知识你还了解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怎样才算合格的2岁宝宝父母”,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父母的态度中感受爱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还不能体会父母内心世界是多么地疼爱宝宝,他通常只能从父母的态度中感受父母的疼爱。宝宝幼小的心灵,对什么样的疼爱,最容易感知到呢?

●把宝宝舒舒服服地抱在怀里;www.Zj09.coM

●对着宝宝开心地笑;

●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地和宝宝说话;

●很投入地陪着宝宝玩耍;

●既能让宝宝一眼看到,又不打扰宝宝自由玩耍。

宝宝2岁半,父母怎样算合格

●父母既是宝宝的供养者,又是宝宝的守护神,还是知心朋友。父母要时刻关心宝宝成长,为宝宝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同时要给宝宝必要的建议和忠告,帮助宝宝建立生活规范。

“无规无矩不成方圆”,但和宝宝要像朋友一样,在平等交流中展开引导,宝宝也是在面对面、心贴心的亲密交流中,体会生活规范的。

●父母既是“权力中心”,又是“自由平台”。父母要对宝宝有一定的约束力,制止、杜绝宝宝的不良行为;同时又要学会放开宝宝的手脚,给宝宝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宝宝自由自在地成长。

●父母要学会用“个体差异”的眼光,看待宝宝的成长发育。所有的标准、尺度、数字、方法等等“普遍真理”,都是一个均数,一个值得参考的有价值的信息,但不是唯一的裁定。每个宝宝成长过程都各不相同,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任何“普遍真理”,任何建议、忠告,都需要父母根据自己宝宝的实际情况相应调整,找到适合自己宝宝的养育方式。

●父母要承认自己“有所不知”。尽管父母和宝宝朝夕相处,但这并不等于完全了解了宝宝生长发育的规律。父母很有可能面对宝宝心智发育的“突飞猛进”,一时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宝宝为什么会有那样的举动。不必焦虑,承认有所不知是父母应该拥有的境界,有这样境界的父母,必然会获得育儿的“真知”。

●爱比一切都重要。做父母的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宝宝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父母不可能了如指掌,但这并不影响父母对宝宝的浓浓爱意。爱比了解重要百倍。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如何夸奖孩子才算正确?


很多学者强调要夸孩子,但不能胡夸,让孩子觉得夸奖不那么“值钱”。夸奖孩子是一个心理技术,夸奖不只是语言的夸奖,更多的是表现出美好的态度——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认同态度,比如信任,对他充满着兴趣,而且对孩子的存在感到幸福。如果父母喜欢说“不管你怎么样,只要你健康快乐的活着,我们就觉得很满足”,孩子就会无意识地想让父母满足,会有事没事也喜滋滋的,凡事都愿意往好的方面想。

父母喜欢说“孩子你必须好好学习”,虽然是表达关心和督促,态度上却让孩子读到“如果你不好好学习,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那么,学习在本身的意义之外,有了更多的意义与压力,孩子对学习厌烦就会是早晚的事。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孩子,不管他聪明也好,愚笨也罢,都无条件接纳,孩子就会按照天赋的能力顺利发展,甚至会比别的孩子更有创造力和自我感。即使是一个非常聪明,非常能干的孩子,如果父母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接纳,孩子就需要把自己割裂,分出什么是好的,父母喜欢的,什么是坏的,不被喜欢的。他要花出精力来处理,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成长与学习。

那么,是不是可以老夸孩子?不!孩子不能无条件地夸,夸也会夸出毛病来。夸什么往往也意味着在否定孩子另外的什么。所以,接纳、欣赏孩子比语言的夸要好,夸是寻求孩子与父母价值观念的一致,接纳、欣赏可以存在双方的价值差异。语言上的表达会给孩子误解与错觉,接纳他、信任他的态度是不容易被曲解的。

有一个孩子在信中说了很多父母如何不喜欢自己,其实有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父母总想按照自己心中的样子去塑造她,实际上是父母太喜欢她而失去了理智。其实,爸爸妈妈拼命地批评她,从内心来说是焦急,他们觉得孩子内向不符合社会要求和人际原则,担心孩子的竞争力会比较弱,实际是在担心孩子,只是爱得过度了。

他们无意识地想替代孩子去生活,希望孩子像自己这样,或者像他们心中想象的那样去生活,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权利。从动机来讲是非常好的,是爱孩子。女儿一定要觉察到爸爸妈妈不是讨厌她,不喜欢她,恰恰是太喜欢她才会变得焦躁不安,没有办法。

这个女孩真正的问题是过度认同父母,试图让父母满足,忽视了自己的需要,也忽视了自己的能力。现在来抱怨父母是缺少对自己的觉察,其实只是她一直在让权,让父母对自己的介入太多,现在她又把全部的责任推给父母。心理医生可能会引导她意识到要摆脱困境,需要重建一种观念系统,看到自己个性中的优势,并把这封信看成自我觉察与分析,与过去告别,重新发展和评价自己。

有些时候,孩子可以在父母亲面前表现得更加主动一些,让爸爸妈妈的担心减弱,给他们传递与以往不一样的信息,表现出认为爸爸妈妈说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态度。比如,主动和爸爸妈妈交谈,谈自己的想法,或者表现出有些事情必须由自己来决断,让父母听从自己的安排,让爸爸妈妈看到孩子是可以信赖的。

信中谈到爸爸妈妈越批评她,她就越弱,这是一种让权,她放弃了自我的决策能力,转而依赖父母,以为这样会好,结果却更糟。她表面上一直在服从,内心却在不满、痛苦,结果是更有压力、更弱、更内向、更不能作决定。她什么都让爸爸妈妈来决定,什么都不说,等爸爸妈妈说了她才动。

这种做法看起来是顺从父母,实际上却让自己与父母卷入一种循环关系,越来越糟糕。结果爸爸妈妈还认为自己预见对了,孩子真的被她的内向给害了,甚至为了帮助她再加一把劲,反而火上浇油。其实孩子不是被内向害了,而是被父母执著的观念害了。

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在夸孩子时一定要多加分析和思考,不要盲目乱夸,把孩子夸出毛病来。

揭秘2岁宝宝如何对抗父母权威


在孩子的眼睛里,家长的教育权威体现为一系列规则的限定上: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事情,什么时候不能做什么事情,事情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如果不与家长配合,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发生的事情是自己乐意接受的,还是不乐意接受的。对家长的教育权威有所认知和探索是宝贝智能发展的成果,至于他不与家长的教育权威相配合则是家长无形中自愿“拱手相让”的结果。2岁宝贝有哪些能耐在悄悄地对抗着爸爸妈妈的权威呢?

开始知道家长是有与自己不同愿望的人

2岁之前的小宝贝只知道自己是有愿望的,并认为自己的愿望就是别人的愿望,现在他知道大人有他自己的愿望,当他感觉大人的要求与自己的愿望不符合的时候,他总想探个究竟:这是为什么?我能不能使他的愿望变成我的愿望?我一定要试一试!因此,他的各种疑义和反抗都是这一心理驱动力的反映。

已经觉察到跟随、哭喊、翻滚、撕咬等行为是一种控制人的手段

以前的宝贝是很“纯洁”的,自己完全受生理功能的支配,冷了、饿了、湿了才会用哭声招引家长,自己的生理需要满足了也就不闹了,如果还有什么身外的想法,顶多是想让大人对自己“咿呀”一会儿。现在就不同了,他的“想法”和“心事”多了,不如意的时候又调节不好自己,于是他就尝试粘着大人,如果大人不顺从自己,就练出各种“绝招”控制家长。

第一反抗期的综合反应

一般家长都知道2岁宝贝拉开了第一反抗期的序幕,可能将持续到5岁。这一时期的孩子什么事都要自己做,两年前温顺听话的宝贝变得常常急躁、不听话、调皮。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偏要做,做得不好也得做,家长神圣的教育权威他也要挑战。

总之,开始挑战家长的权威是宝贝发现了“人各有志”的现实,在自我与他人需要之间的矛盾中该怎么办呢?大自然没有赋予宝贝这个本能,主要看家长给他传授什么样的自由与规则界限了。

维护和重建权威的技巧

马卡连柯说:“威信本身的意义在于它不要求任何论证,在于它是一种不可怀疑的长者的尊严、力量和价值。”家长需要用心地“经营”权威,不至于让孩子因你的疏忽而变得“目中无人”。

柔中有刚地执行规则

拒绝宝贝并不意味着你的态度就是严厉的、缺乏爱心的。你告诉宝贝规则后要坚定地执行下去,面临同一件事不要朝令夕改。

说话多使用肯定句

这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宝贝的口头禅是“不”,他要以此显示自己的存在。当家长好心地征求他的意见,他却常常不假思索地说“不”。既然这样,你就尽量避免说“我们吃饭好吗”,而是直接传达“我们该吃饭了”这个规则。其二,如果你发现宝贝不能做某件事,你要直接告诉他能做某件事,并想办法转移他对原来事物的注意力。

别故意逗哭宝贝

如果宝贝的要求是合理的,就要满足他。有的家长为了逗宝贝取乐,先故意说“不”,等宝贝被逗哭了,才给予满足。而宝贝根本不可能理解大人的这种“恶作剧”,反而更加娴熟了用哭闹反抗家长的技术。

别让宝贝“吃掉”你的威信

与2岁前的婴儿相比,2岁以后宝贝的身体发育速度没有以前迅猛了,这意味着他们的食量不会那样快速地增长了,况且他们会吃更多的副食和零食,可是家长往往忽略了这一特点。为了能让宝贝多吃一口,“出点洋相”、“丢点面子”全都认了,家长暴露无遗的弱点在这样出洋相,丢面子到过程中被宝贝一览无余,于是,宝贝吃掉的不仅仅是食物,还有家长的威信。

怎样教2岁多的孩子识数?


问:我家孩子2岁5个月,对语言、形状、色彩等方面的理解都不错,情感和动作也很丰富,就是在识数方面差一些。她11个月就会念电话号码,可以数到10,但是到现在都数不清3个以上的东西。比如说,我拿着她的手点着东西数1、2、3、4,告诉她数到几就是几个东西,但是数完了我问她:“宝宝,**是几个?”她回答:“8个!6个!”再比如说,我让她给家里人发筷子,告诉她家里5个人,每个人1双,1双就是两支。她一边发一边念“妈妈、奶奶……”发完了问她:“发了几双筷子?”或者:“发了几个人的筷子?”她很自豪地回答:“8个!6个!”我很纳闷,是我的方法不对呢?还是我的表达不清楚?怎么她就不能理解数字的意思呢?我该怎么样帮她?谢谢!

答:对幼儿来说对数字的理解要比其他事物的理解难,因为数字是抽象的概念,而幼儿是形象思维。在对数字的学习上,每个孩子之间存在一些个体差异很正常。从信中描述的情况来看,您教孩子的方法还是很好的,只不过孩子现在在数字方面的表现看起来有点像俗话所说的“没开窍”,说明孩子的确还没领会数字这个概念。孩子在2岁左右刚刚具备一些对符号的认识,还不能直接联系起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不能表现出着急、不耐烦的情绪和态度,这样影响孩子对自己能力的判断,会产生不好的效果,也会影响她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家长要相信孩子有这样的能力,不急于求成。在日常教育中丰富孩子的眼界,提高她对探索环境的兴趣很重要。家长可以随时随地运用机会启发孩子,引发她的兴趣主动思考,让她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发展自己的智力,家长适当引导就可以了。比如,孩子感觉拥有很多苹果很开心时会想方设法记住这些苹果,这时候她会调动起家长教育的计数方法试图记忆,家长及时鼓励她,让她感到快乐和满足,增加对计数的热情。不用担心,多用形象的事物与数字联系起来教孩子,当孩子稍有领会就及时表扬,激发她的学习兴趣,孩子慢慢就会掌握数字概念了。(龚雪梅回答)

合格父母需要具备的五个条件


一、一起阅读

从小培养孩子爱阅读的习惯,孩子会终生受益。只有不停地阅读,才能不停地学习。很多爸爸妈妈很喜欢扮演“老师”的角色,经常教孩子学习课本的东西;还有很多爸妈经常给孩子买衣服、玩具,却很少注意给孩子添置“精神食粮”,其实,爸妈多说不如多做,如果你们都在看书看报,孩子也自然而然会跟着看书的。

二、培养心胸

作为父母,你可以培养孩子关心天下的广阔胸怀;你可以让孩子知道世界地域之间的差异非常大;让孩子知道一些发达国家的富裕靠的是高科技,靠的是知识,如果自己没有知识的储备,那么永远都是落后的。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爸爸妈妈可以在空闲时间带孩子出门走走,开拓孩子的眼界,让他们不仅仅是局限在书本上的知识里,结合实践才能让孩子记忆深刻。

三、学做家务

现在,很多爸妈总是过度宠爱孩子,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全权包办代替了,其实这样对孩子并没有好处,孩子总有一天要自立,要离开父母的怀抱,为了不让他们以后遭受更多的挫折和困难,从现在开始锻炼他们学做家务吧。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四、共同聊天

每一位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有时这种爱孩子却不领情,究其原因那就是爸妈与孩子缺乏交流的原因。大人总是很忙,没有时间去了解孩子的心思,如果不做好沟通的话,孩子必定会离爸妈越来越远。爸爸妈妈可以经常和孩子们聊聊天,跟孩子说说自己工作上的事,听孩子说说他们幼儿园或学校的事。如果你们能做到注意与孩子加强沟通,孩子对你们的教育就会很容易地接受!

五、多做少说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所以在日常为人处事中做一个善良、有爱心、负责任、勤奋踏实的人吧。不必多用语言去教育孩子怎样做,只要爸妈多用行动去做,孩子自然就会向你模仿和学习。所以爸爸妈妈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尽量减少唠叨、重复,多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就可以了。

以下5要点帮你成为合格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合格与否,是教子能否成功的关键。争做合格父母,要首先明白合格父母必须具备的条件。

--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

【个案点击】

郭德平今年上初一,父母因性格不和离婚了。他被法院判给母亲,所以与母亲一起生活。但母亲对郭德平只有两个话题:一是唠叨他的学习成绩差,二是数落他父亲的不是。母亲要求郭德平必须考到年级前三名,将来考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以后他有出息了,就可以此来报复父亲。

为了让他提高成绩,母亲省吃俭用,让他参加了好几个课后补习班,还总是额外给他布置很多作业。久而久之,郭德平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厌学。而对于母亲每天数落父亲,他一方面感觉厌烦,另一方面也对父亲产生了仇视。现在每天放学后,郭德平不愿回家,因为回家不是和母亲争吵就是相对沉默。

【案例解析】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以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其实不然。我们知道,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栽得好;养蜂的人,先要懂得养蜂的方法,蜂才养得好……难道养小孩,不懂得方法,可能养好吗?”上述个案中郭德平的母亲,就是因为自身不合格,没有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才导致孩子的诸多苦恼的。

中国传统的观念认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就是说,父母对子女所有行为的出发点总是好的,所以,凡是父母对子女做的,就没有什么“不是”。因此,长期以来,中国的父母就很少考虑自身“合不合格”的问题,只要生育了子女,做了父母,就自然成为“正确的化身”。

过去,教育子女完全是家庭的私事,而今天,教育子女不仅仅是家庭的私事,也是国家的大事;过去,培养子女成材,为的是光宗耀祖,显耀门庭,而今天,培养子女成材,是国家托付给广大父母的社会义务和责任。这就对广大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必须成为合格的父母。

但父母教育孩子需要科学教育观念和知识技能,并非是天生就有,也不是靠经验传承就能获得的,而是在不断学习与实践中逐步形成。进入21世纪后,这种学习与实践尤为必要和迫切,因为教育环境与教育对象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在今天,要想使家庭教育卓有成效,父母首先要成为自身素质较高,且掌握科学教子精髓的合格父母。如果像上述案例中郭德平母亲那样,则是难以教育好孩子的。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素质--知识、学问、品德、修养、才能,就象火山底下的岩浆,积累得越厚实、越丰满,传输给孩子的成才的爆发力越强,对孩子良性的影响就越大,孩子成才的机会就越大。合格父母才能教育出优秀孩子,所以现代父母要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不断学习和积累教育孩子的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担当起教子成才的重任。

【建议父母的方法】

教育专家指出,要想成为合格的父母,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方法一:培养自身良好的思想品德

方法例示

去年夏季的一天,晚饭后,妈妈领着聂风去散步,走到广场的马路上时,聂风落后了。妈妈回头一看,儿子正蹲在马路上捡香蕉皮呢,捡完后走到旁边的垃圾箱扔进去。妈妈欣慰地看着聂风问道:“儿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聂风认真地回答:“你不也经常捡路上的垃圾扔到垃圾箱吗?你还经常教育我: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这件事中,妈妈深深地体会到了父母的思想品德对孩子的莫大影响。

操作提示

父母应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父母的人生观和道德品质与家庭教育关系密切,它关系到教子观念的树立,也关系到子女培养目标和方向的确定,还关系到父母对教育态度的选择。父母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正确看待子女、家庭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树立为国教子的观念;父母有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就会按照正确的原则和社会的需求去教育培养孩子。

方法二:培养自身健康的心理素质

方法例示

家庭贫困的学生陈洁,家里有奶奶、父母和妹妹五口人。父母是地道的农民,每年靠40几亩地的微薄收入供养两个孩子上学。虽然生于贫困家庭,可陈洁却有着开朗阳光的性格。她从没有抱怨过自己的贫困家庭,也从不怨天尤人。

相反,她学习十分刻苦。在班级她热心为同学服务,在家里她也是个懂事能干的乖女儿。她之所以具有良好的心态,是与她父亲的影响分不开的。她的父亲是个认真、乐观、积极的人。尽管父亲一生遇到很多挫折、困难,但父亲从来不气馁,不认输,总是以良好的心态对待。

操作提示

父母心理健康才会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不论在什么情况下,父母都要以身示范,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控制自己。这就要求父母有自知之明,自知而自信而自强,不因成功得意忘形,也不因失败惊慌失措,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稳定情绪,这将对孩子形成终身的良好影响。

方法三:掌握科学家教理念和方法

方法例示

黄维枚的儿子是个个性十足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贪玩,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在课堂上,他很难安静地听好一节课。课余时间,他除了玩就是看电视,写作业成了他最大的负担,不仅每次做作业都是不情不愿,而且错误百出。

针对这种状况,黄维枚没有说教、训斥,而是用各种启发、激励的方法帮儿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激发儿子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掌握学习的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儿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爱上写作业了,成绩也提升上来了。

操作提示

科学的教育方法是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并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教育效果。现代的教育理念是父母教育素质的核心,对家庭教育的目标、方向以及父母的教育行为起着指导作用,也是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科学教育理念,学习科学教育方法,为孩子全面发展铺就一条宽广的成才之路。

方法四:对孩子要满怀深沉的爱

方法例示

王颖上课时突然肚子痛,老师问好几次他父母的电话,王颖不肯说。班主任说:“你的父母工作再忙,现在你生病了,也应该来啊。”问他妈妈在干什么,王颖支支吾吾地说:“我妈妈在打麻将,如果现在打电话过去,她会骂我的。”

老师一听,说:“告诉我号码,我来打,看她敢骂谁?”电话打通后,老师让她赶紧到学校来一趟,孩子生病了,谁知王颖的妈妈说:“等我把这一圈打完再来。”老师当时就火了:“你儿子的身体重要,还是麻将重要?你还要打完再来,不怕孩子出事后悔莫及吗?”

操作提示

父母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温暖的,柔软的,没有压力,没有强迫,是用心去体验孩子的感受,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自己成长。父母的爱是孩子心灵的港湾,是孩子力量的源泉。

孩子只有在感受到父母深沉的爱的前提下,才能主动从父母的角度来思考和看待问题,才会主动接受父母教育的行为。否则,他会拒绝父母的帮助,甚至会产生反抗心理。

方法五:学会尊重孩子

方法例示

甘甜从襁褓时期就跟妈妈分床睡觉,两三岁的时就住自己的房间了。父母只管甘甜的安全,其他生活上的事,游玩、学习都由甘甜自理、自主、自我选择。比如,从小她就有自己存放衣服、玩具和学习用品的地方,自己收拾房间,整理,布置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父母决不替方甘甜做什么事,最多从旁提醒、参谋。

父母从来没有训斥和打骂甘甜,而是经常对甘甜说:“谢谢”“请原谅”“这样好吗”等话语,用商量的口吻与她对话。甘甜在家里的确是小主人,不但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还参与家庭大事的决策。比如购买什么样的汽车、家电、电脑,怎样布置房间,怎样利用和美化庭院等,父母都会听取甘甜的意见。

操作提示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应当向尊敬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学会尊重孩子,应当是每一个父母的座右铭。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自己的孩子,父母也没有任何理由对孩子放弃,因为孩子成长的道路犹如赛场,他们渴望父母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为自己呐喊加油,激励自己去争取人生的辉煌。

一个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父母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成为合格的父母,才能帮助孩子快乐成长,健康成才。

2岁的宝宝出现生理性口吃,父母心态很重要


引言:2岁左右的宝宝会出现生理性的口吃,他所掌握的词汇更丰富了,说的句子也更长了,就会出现说话不流利、不清楚的现象。约有四分之一的宝宝在这个年龄段出现生理姓口吃,对此父母不必过于紧张。

邻居家晨晨两岁零一个月,突然就变的口吃了,一说话就是:“你你你”“我我我”总是边想边说,越说越着急,越着急就越说不出来。这样的情况大概持续了10天左右,把父母给急坏了,怕孩子成习惯改不了。咨询专家,专家指出,如果宝宝的口吃持续一段时间,情况并不好转而且有越发严重的趋势,这是因为父母采取的引导方法有问题,更与父母的心态有关。父母焦急、意见分歧、当着孩子的面发生挣执等等,这些都有加重宝宝的口吃。父母要鼓励宝宝“慢慢说”,不要一味地“重复说”。父母的焦急心态对纠正宝宝的口吃有着负面的影响,不仅会加深宝宝口吃的程度,而且还会使其发展为病理性口吃,那就会在宝宝的大脑皮层形成一个固定的兴奋的,这时想要纠正宝宝的口吃就非常困难了。

本网站小编总结:发现宝宝有了口吃,父母最明智的做法便是及时地求助专业的心理医生,以获得个性化、专业化的指导,这对防止口吃的演变和发展至关重要。除了求助专业人士外,父母的心态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父母要心平气和,保持一颗平常心,要知道,父母的爱心和耐心是对宝宝最好的鼓励和支持。

妈妈怎样看自己对孩子的爱是否合格?


爱自己需要理由吗?如果我们一定要给它加个理由,那么它就是:

爱自己的妈妈,才有能力爱孩子!

简单说,一个不爱自己的妈妈,根本没有能力爱孩子。比如,一个好妈妈的基本素质是:懂得孩子的心情和需求。可是一个远离自己心情,照顾不好自己情绪,连自己的委屈都无法顾及的妈妈,怎么可能顾得上孩子的需求和哭泣?只有在妈妈情绪好、心态好的状况下,才能有爱的能力,并将孩子引向正向的生活。

好妈妈如何成为孩子的好朋友

另外,一对“母子”中的孩子,其实都对应着妈妈心中那个年幼的自己。妈妈看上去是在照料自己生育的那个“外面”的孩子,可实际上我们对待这个“外在”孩子的态度,本质上不过是我们对待年幼自己的态度,或者说对“内在小孩”的态度。其实,我们很容易从亲子互动中观察到许多与此相关的现象:我们童年时对于钢琴的渴望,变成我们今天对孩子学琴的殷切期望;我们童年时对于自由的渴望,变成我们今天毫无边界地鼓励孩子探索;我们童年时连一个棉花糖都得不到的遗憾,变成我们今天对孩子要求的无限满足。所以,当妈妈不能善待自己,善待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孩时,她同样无法善待自己面前的这个孩子。

何谓善待?有的妈妈从理性上告诉自己:“我应该做个好妈妈,对孩子好。”可在情感上却又不知怎么对孩子好,或者很不情愿对孩子好,理性上越想对孩子好,却越容易冒出“孩子花了我大量时间,让我烦得要命”,甚至“恨不得一脚把他踹到墙角去,真后悔生了他”的念头。理性终究敌不过感性,而且孩子又是最容易察觉感性信息的,所以从情感上认同、接纳、尊重孩子,用心爱孩子才是真正的善待。

爱自己,从做“及格”妈妈开始!

看上去做个“及格”妈妈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可是无形当中很多妈妈又在做着许多“不及格”的事情。“不及格”有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不及和过头。

不及,指的是孩子饿了妈妈不喂奶,孩子哭了妈妈不理睬。

过头,指的是妈妈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好,总是忍不住在心里念叨:“孩子又怎么了?再关注他一下,帮帮他。”

两个看似相反的极端,同样是忽视了孩子自身的需求,只不过后一种把自己包装成了“好妈妈”的形象,而且也是我们今天更容易犯的错误。这错误不仅在伤害着孩子,而且让妈妈消耗极大,严重影响了妈妈爱自己的能力。如果我们可以懂得养育中“适中”的智慧,那么“妈妈爱自己”就会有一个很好的开始。当我们因为自身的问题,无法确定如何把“过头”降为“适中”,那么就一起从妈妈的四大职责中看看,怎样做个轻松又得当的好妈妈:

照料。提供食物、水。保护孩子的安全,有危险时告诉他。不过我们要区分真正的“危险”和我们心中的“不安”。其实每件事情都存在风险,只有当妈妈可以冒着一点风险时,孩子才能获得更多探索机会和心理成长的空间。

陪伴。孩子玩的时候,妈妈陪伴在一旁。让孩子低头能玩玩具,抬头能看见妈妈。

参与。在孩子发出邀请妈妈参与的信号后,妈妈可以加入进去,但是根据孩子的需求加入。比如孩子不断把玩具从床上扔到地上,妈妈可以不停地、辛苦地帮孩子捡玩具,也可以陪孩子一起扔玩具,扔完再一起收拾。显然后者的心情更轻松,也更符合孩子的心意。还有一种“参与”非常常见,孩子一边玩,妈妈一边夸孩子“真好,真棒”,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参与,而是以权威身份进行的评判。可孩子需要的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法官,而是肩并肩的玩伴。

引领。妈妈和孩子一起把玩具扔到地上后,下一步孩子没想到但却喜欢的游戏可能是:妈妈抱着孩子一起坐到地上,把玩具从地上扔回床上。孩子喜欢狗狗,我们就可以在抱他出门时说:“我们看看能不能找到狗狗?”引领一定是以孩子为主体,顺着孩子的兴趣和需求,提供更多机会。

爱自己,还必须找到“妈妈”以外的角色!

除了做个“及格”妈妈,我们还需要定时给自己放放假。因为“妈妈”虽然是我们现阶段最重要的角色,但却不是唯一的角色。我们只有让自己的每一个角色保持完整,身心才能在平衡的状态下运行,在投入妈妈角色时,也会更加充满能量和耐心。

角色一:自我。妈妈每天都应该给自己空出一段时间(比如半小时),不带孩子、不工作,仅仅用来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看电影、电视剧、逛街购物,约会朋友,甚至是异性朋友,这能大大提升妈妈的女性魅力和愉悦感;另一个有此功能的事情是化妆。留给自己的这段时间里,孩子可以交给保姆或爸爸。

角色二:妻子。除了每天留给自己的时间,我们还必须为夫妻独处留出一段时间。我们可以和丈夫聊聊,怎样不让自己因为孩子的争宠而感觉失落?比如丈夫下班回家时,能不能先抱抱妻子,然后再抱孩子?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妈妈做过头,根源在哪里?

总担心自己不是最好的妈妈。

立志做最好妈妈的人,往往是童年时缺乏母爱的人。于是,她自己小时候内心所缺失的那一部分,就演变成今天对孩子的过头。妈妈在遵循内心缺失的感觉,单方面对孩子好的同时,却忽略了眼前这个孩子真正的需求。这样的“好妈妈”与其说是在做孩子的好妈妈,不如说是在做自己的好妈妈。所以,我们要特别警惕表面上的合情合理:我是为了孩子!做好妈妈的人一定要追问自己:我到底是谁的好妈妈?

如果因为补偿自己幼年缺失的母爱,因为内心强烈的恐惧和担心而给孩子过犹不及的爱,那么它是没办法恰当的。因为我们根本无法精准地看见孩子真正的需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