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每个人的起点和最深的梦乡。然而现实中它却可能既不甜美,也不温馨。许多父母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带来伤害,而他们也曾经是家庭中的孩子,很多不妥的做法,只是本能地代代相传。伤人的父母曾经也是受伤的孩子。在看清整个家庭系统的来龙去脉之后,我们可以省思自己,修复和重塑自己,为下一代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对照一下,下面这些陈腐的家庭规则是否在你家也存在呢?

1.有责任感才会有爱。

2.憎恨可因压抑和禁止而消除。

3.父母理应享受尊重,因为他们是父母。

4.儿童不值得尊重,因为他们是小孩。

5.服从能使小孩坚强。

6.对孩子温和是有害的。

7.对孩子的需要有所反应是错误的。

8.对孩子严厉甚至冷漠能让他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9.与其坦白说出心中不满,不如假装欣赏感激。

10.表现出来的行为比真正的内心想法更重要。

11.父母不能忍受被触犯。

12.人的身体是肮脏的。

13.强烈的感觉是有害的。

14.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或许有些父母表面上并不赞同以上观点,但在他们的行事中,却在不自觉地贯彻执行。而且,这些害人的规则可能在下意识里代代相传,不仅妨碍孩子在成长中形成完整的自我,还让他们依赖他人,只看重他人的想法。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这些幼稚言行,你中枪了吗?


家长的一言一行其实都会对宝宝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些你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或许在无形之中已经根植于宝宝的内心。

你有想过你不经意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吗?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其实是从父母身上“习得”的哦。爸妈十大幼稚言行,影响孩子的未来,爸妈们赶紧自我检查一下吧!

NO.1老问我阿姨亲,还是妈妈亲?

孩子的日常照看委托给保姆的妈妈越来越多,一些妈妈发现孩子在情感上依赖保姆,又不免妒火中烧。表现为当着孩子的面挑剔保姆的行为,或者要孩子做出选择:是妈妈亲,还是阿姨亲?

观点:再尽心尽力的保姆,都无法替代母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再忙的妈妈都应保证每天与孩子接触45分钟到一个小时,此时的妈妈应关掉手机,好好沉浸在孩子为你提供的纯真环境里。要知道亲子互动不仅使孩子得益,妈妈也是受益者它令你体验卸下面具、本色示人的快乐。

NO.2总说我不如隔壁小孩

6岁的何童有一天终于将唠叨不休的妈妈彻底噎住:你想要楼上的王菁做女儿,我还想要楼上的王菁妈妈做妈妈呢,人家王菁妈妈比你漂亮,比你有学问!妈妈的脸不禁变得煞白。

观点:妈妈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痴心,然而一面攀比一面打击孩子的习惯,从根本上说是在慢慢毁掉孩子的自信心。4岁以下的孩子,如果总听妈妈说自己不如邻居及同事的某个小孩,心理压力会增大,会有被抛弃的恐慌。而当孩子渐渐长大,意识到自己再不合妈妈的意,妈妈都无法抛弃自己时,向上的动力也会消失,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疲沓,任何批评都无法触动他。

NO.3总说这也不准,那也危险

如果妈妈没有下班,6岁的萌萌从幼儿园回来只能跟保姆呆在家中看电视,不能到大院里去疯。妈妈总是以报纸上拐卖儿童或看护不力导致儿童受伤致残的例子来吓唬她,久而久之,萌萌就变成彻彻底底的电视儿童,见了陌生的客人连招呼也不打,而是像老鼠一样蹿进小房间里,半天也不出来。

观点:在为孩子提供过度保护的妈妈眼里,孩子缺乏本能的自我保护能力,需要父母撑起保护伞亦步亦趋。她不会想到她的言行,给孩子造成世界处处是陷阱的错觉,最终将使孩子拥有相当极端的性格,要不性情封闭内向,怯懦无比;要不成为胆大妄为的青少年。因此,与其过度保护,不如规定几条基本的原则,或让孩子懂得自我保护的几点要诀后,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尽可能大的活动范围内尽心体验自由。

NO.4希望我的朋友都是优等生

天奥这样描绘她的妈妈:妈妈总希望我的朋友都是十项全能的优等生,会弹钢琴、会游泳、会打羽毛球、绘画比赛也得过优胜奖当妈妈发现我最好的朋友只是一个中等生时,她失望极了。如果天奥长到15岁,她的妈妈仍没有改变的话,她会说:妈妈是个功利心太强的人,所以,我交了什么样的朋友都不会告诉她。这种沟通大堵塞,难道是妈妈们期待的吗?

观点:功利心较强的妈妈都希望孩子能交到榜样朋友,认为只有交到的朋友强于孩子,孩子才能从朋友处有所获得。这样去理解朋友二字未免过于狭窄,想一想你交往的朋友都在学历或仕途上强于你吗?一个有意思的朋友,可能是以他的善解人意、他的诙谐风趣打动我们,孩子也一样。

NO.5从不蹲下来和我看蚂蚁搬家

一位台湾的畅销书作家说:女儿给了我又一次体验童心的机会。她号召妈妈蹲下身来,恢复儿童的本能,以儿童的视角看世界,从儿童的视角看过去,这世界有更美妙的细节,这是我们成年人无法体会到的。所以,不要讥笑某些妈妈与几岁的儿女一样穿卡通套头衫,伏在草丛里捉蚱蜢,或者为风筝的缠绕大呼小叫,这都是童心未泯的表现。

观点:儿童心目中最无趣的妈妈,就是你唤她来看肥皂泡上的彩虹,或者来看搬家的蚂蚁军团,她瞄一眼,就很淡漠地说:你怎么老关注这种没意思的东西?你的钢琴弹了没有?英语磁带听了没有?童心已泯的妈妈往往得不到孩子的真心奖赏往往,与孩子在一起尽兴玩耍,是做妈妈的打开孩子心扉的重要途径,就像阿里巴巴的山洞一样,你念对咒语,孩子的心门才会訇然而开。

NO.6太喜欢看长篇电视肥皂剧

蓓蓓说,她最讨厌妈妈看长篇肥皂剧,妈妈一看上瘾就不跟她玩了:有一次我们去游乐园玩到晚上七点钟我还不肯走,妈妈就大发脾气。我知道她不过想回去看连续剧罢了。我真的很伤心,难道妈妈把看电视看得比我还重要?

观点:电视迷妈妈总以为自己在家呆的时间够长,但对孩子而言,她等于人在心不在。因此,专家的建议是:一家人每周至少应设置两天关电视日,一家人共同阅读、交谈或游戏;平日开电视时,最好只开一台电视机,妈妈应选择电视节目和孩子一起看,也可以带孩子看马戏、魔术、音乐类的电视,与孩子交流对电视节目的看法,从而把看电视的活动演化为亲子沟通的平台。

NO.7绝对不肯吃一点点亏

甘甜在幼儿园活动课上,被后面的雨欣不小心从滑梯上推下,擦破额头。本也就是一场虚惊,贴一片创可贴即可,但妈妈知道后非要带孩子去医院做全身检查不可,甘甜被妈妈拉着,去儿童医院开了一大堆化验检查的单子,雨欣父母陪着,双方的态度愈来愈微妙起来。出门时,甘甜终于低低地抱怨:妈妈你真丢人!妈妈有些摸不着头脑:谁丢人啦?理不是在咱们这边吗?

观点:在我们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我中心、越来越不懂得宽忍二字的时候,我们先要检讨自己:作为妈妈,我们给予孩子有容为大的身教了么?很多妈妈从小教育孩子要得理不饶人,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可能是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的孩子。为何不对孩子间的些微摩擦一笑了之?放手由孩子自己去处理伙伴间的矛盾,对其未来的人际交往能力,将有莫大的益处。

NO.8讲话不算数

事不过三,现在5岁的史小新已经不相信妈妈会带他去日本狄斯尼乐园的承诺了,妈妈是一个说话不算数的人。由此,当妈妈生气于小新的某些作为,发誓要处罚他时,史小新也满脸的无所谓,妈妈会忘记的,她连狄斯尼乐园也没有带我去呢,怎么记得住这一礼拜都不让我看动画片?

观点:总是打承诺牌的妈妈,其出发点都没错,是希望给孩子进步增添一点物质刺激,使之有动力。然而,妈妈为自己的爽约寻找各种理由,却使承诺带来的正面刺激一步步走向消失。假若妈妈总是为自己的爽约寻找客观理由,那么,孩子将来也会为自己做不到的事寻找各种借口,而不从自身寻找原因,从不道歉及反省自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后果?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NO.9对我朋友比对我还亲热

在家中开过一次生日party后,5岁的阳阳再不肯邀集同班小朋友来开圣诞party了,因为上次妈妈切蛋糕把最小的一块给了我;拍了三十几张照片,只给我拍了两张。妈妈说,那是待客的礼貌,又说阳阳小气,阳阳捂着耳朵尖叫起来,“反正我再也不要人来家玩了,别的小孩子一来,人家就成了太阳,妈妈专门围着人家转我讨厌妈妈!”

观点:把最亲的妈妈视为自己的专利品,不允许妈妈对别人表现出亲密(包括爸爸),是幼童的特有心理,这种霸道的心态,事实上是幼童心理上构筑安全感的一种方式,妈妈不必为此感到过分忧虑。过了2岁到5岁这一阶段,从6岁起,随着儿童交往圈的扩大,及情感寄托的多元化,他会逐渐学会与身边的人分享妈妈的关怀,他的妒意,也不会如小时那么激烈了。

NO.10太胖的妈妈,或者,不修边幅的妈妈

4岁的贝贝每天都要问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她会问爸爸:妈妈这么胖,你为什么还要跟她结婚?爸爸妈妈面面相觑,都不晓得这小丫头的鬼脑子里在想什么。又比如出门之前,贝贝会提醒妈妈:妈妈你为什么不搽口红?为什么总穿牛仔裤而不穿裙子?妈妈羞得脸通红,背地里对爸爸说:是不是只有美女帅哥才配做贝贝的爸妈?我还没老,女儿居然就嫌我丑。

观点:儿童的认知还未成熟到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以貌取人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儿童普遍希望妈妈有卷曲的长发、穿裙子,被小伙伴们称羡,这与对妈妈的感情无关。所以不妨对孩子的挑剔一笑了之,你也可以多征询他的意见:你希望妈妈穿什么颜色的裙子?如果你按照孩子的意愿偶尔改变自己,亲子之间的气氛会更融洽,孩子反过来也可能按照爸妈的意愿,来改变自己的习惯。这不是坏事。

你家宝宝学数数喜欢掰手指吗?


“1,2,3……”,很多刚开始学习数数的小朋友都喜欢掰着手指数数,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形成依赖,所以总是会及时制止。掰着手指数数到底是不是错误的行为,家长一定要阻止吗?

俗语讲“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这句话用到孩子的学龄前教育上再恰当不过。孩子的身心每天都在成长,但对于某种行为、技能、知识的掌握,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环境影响,心理学上称之为“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以正确的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未到关键期的孩子予以过度教育,则收效甚微甚至事与愿违。

结合孩子数学概念发展的关键期来说,在3周岁之前,家长比较适宜借助实物帮助孩子逐渐习得“1、2、3”等数字概念,比如手指、纽扣、水果等,让他学会计算总数,并让他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应数量的实物。但是,这个年龄段里大部分孩子还较难完全掌握数字运算能力。

在3-5岁这个阶段,孩子可以学习数字的加、减计算,但一般还离不开借助具体的实物进行运算。这时,适当运用手指等实物进行教育,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依靠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认知来增加认识,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对于心算这样的“凭空想象”是很困难的,这阶段里孩子出现掰手指的现象是正常的,如果家长对此表现得过分敏感,予以严厉制止,反而可能影响他用更直观的方式掌握运算方法。

6岁后,孩子依靠实物计算有所减少,计算能力有较快的发展。大多数孩子能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有些儿童能够部分地或完全摆脱实物计算,进入抽象数的加、减计算。这时,可以鼓励孩子脱离掰手指等方法,并教会他一些心算技巧。但也要给予一定的包容,“看到孩子掰手指就呵斥”的方式要不得,这会让孩子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教育孩子,你需要掌握这些技巧!


家庭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要有渗透性,这样才是有效的家庭教育。孩子作为家庭成员中的一员,有很多时间都是与父母共同度过的,所以家长应该无时无处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孩子,给孩子做好榜样,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先做到。此外,还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该是相互似乎、尊重、互助、互谅、同乐、同苦的,只有像这样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让让孩子身心健康,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家庭教育中的几个小技巧。

1.给孩子选择

家长专制主义并不值得推荐,好的父母应该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兴趣,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做事,拿选修课外兴趣班举例子,如果孩子喜欢学芭蕾舞,父母就不应该让她学健美操,而是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只有她对这件事感兴趣,才能做得更好。

2.接受现在的他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家长不应该将孩子与别的孩子相比较。如果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提起别人,将他们作比较,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没有自信,认为自己注定是一个失败者。

3.赞扬和赏识孩子

给孩子赞扬和赏识是重要的,孩子需要我们的认可和鼓励。但是在表扬的时候家长要说的具体,不能只是笼统的说好,应该要告诉孩子他哪里做的好,这给孩子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下次他才会做的更好。

4.以理服人,避免对孩子大喊大叫

在孩子做的不对或者想要半途而废的时候,家长要避免对孩子大喊大叫,耐心的找孩子谈话问问她的想法,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这样才能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5.适当的奖赏:给孩子买点小礼物

在孩子做的很好的时候,家长给孩子买点小礼物也是鼓励他继续努力的好方法,不必是什么大奖,但要是孩子能用到也喜欢的东西。如果孩子没有达到既定的目标,买点小礼物安慰孩子也是可以的。

妈妈们你们宝宝有这种情况吗?


这很正常啊,没有问题。难道希望孩子总是规规矩矩的?孩子在妈妈面前都没有机会撒娇,对孩子的约束也太多了。

jjm的回复:

我女儿27个月了,自称是妈妈的粘粘纸。一见我,立刻”妈妈抱——”,大夏天的,紧贴身上不放手,走哪跟那,娇得很。

larkmum的回复:

我的宝宝23个月,也有类似的情况。宝宝是托出去给一位大姐带的,是全托。他平时在别人家时,非常的听话,吃饭乖、睡觉乖,摔到了自己很快站起来,不乱发脾气。

可是每每接回家或是我去看望他,吃饭也不好了、睡觉要我搂着、半夜还要起来“喝奶奶”、摔倒了大哭、做错事不认错,平时在别人家很大方,谁要他的吃的、玩的,他都给,可是只要我一去,就不行了。我一走或是周一送过去表现又好了!我想可能是因为有妈妈在的缘故,要撒撒娇,不过也不能太由着他使性子,养成一些坏毛病也不行。

cute7311的回复:

小雨21个月,也有同样的表现。我不在家时比较乖。我一回家就开始撒娇。有一点不舒服就闹个不停。有妈妈在就不要别人做任何事,包括洗澡、穿衣、擦小屁股……每天妈妈累得够呛。希望有妈妈告诉我们该如何改变宝宝的这种习惯。谢谢!

这些让孩子反感的行为,你有几个?


都说做父母的真不容易为孩子操碎了心,小时候的我们可能最讨厌听到的也就是父母常挂在口中的:那都是为了你好!现在轮到自己做了爸妈突然发现自己也常把这话挂在口里,对孩子来说真的是这样吗?到底父母做的哪些事情最让孩子接受不了呢?来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吧!

1.爸妈总拿我和其他人比较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我知道您是关心我,可是为什么您总是想要拿我和别人比较呢?我也许没有别人学习成绩好,可是我运动能力比别人好啊!我也许不会像别人一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是您不觉得我动手能力特别强吗?

给父母们的建议:任何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的父母需要做的是发现他们的这一份与众不同并学会欣赏它,这一点我们的妈妈们应该跟孩子学习,孩子们也没有把您和别人的爸爸妈妈进行对比不是吗?不管你们怎么样,他们都一样爱你们啊!

2.家长总是逼着我打招呼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其实不是我不乖,不想做个懂礼貌的孩子,可是为什么懂礼貌就一定要见人就问候呢?即使我根本不认识那个阿姨或者叔叔?而且有时候我只是害羞而已……

给父母的建议:教育孩子懂礼貌固然是我们家长的责任和义务,见面就知道笑咪咪打招呼的孩子固然大家都觉得喜欢可爱,可是这并不是懂礼貌的全部内容,很多孩子可能因为自身比较害羞内向而说不出口,尤其是面对陌生人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的父母要做的不是责怪孩子而是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害羞,不过叔叔是妈妈的好朋友哦,你要是跟叔叔打招呼,妈妈会很高兴的!一味的责怪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排斥和别人打招呼。

3.当别人夸我时,爸妈总是说我不好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为什么在家里你们会夸我,可是到了别人面前总是说我这里不好那里不对呢?那我在你们心里到底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呢?

给父母的建议:谦虚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可往往我们的父母都过于谦虚了,似乎接受别人对孩子的赞美是一件让人羞耻的事情,不仅拒绝了别人的夸奖,反而还刻意将孩子的一些小问题放大无数倍。这样做大人们倒是互相满足了,客套的客套了,谦虚的也谦虚了,可孩子们也受伤了!其实接受这样的赞美又有何不可呢?难道您心里孩子真的那么不好?

4.答应我的事情总是做不到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在我提出一些想要的东西或想做的事情的时候,你们总是说:下次吧!可是为什么到了下次你们又说不行了呢?你们不是经常告诉我要做个言而有信的人,为什么你们答应我的事情做不到又是正确的呢?我不懂!

给父母的建议: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让孩子听话会随口给出一些可能我们完全不会当真的承诺,可是孩子们却会认认真真的记在心里等待你去履行这个承诺,父母作为孩子们的榜样,一旦一而再再而三的失信于他,孩子们不仅会对父母失去信任,更加有可能将不守信当作一种理所当然,从而成长为一个没有诚信的人!所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不要再轻易承诺,承诺了即使孩子不记得了您也一定要去兑现啊!

你会正确夸奖你的孩子吗?


夸奖的艺术

要想把孩子夸好,还得做到以孩子为本,讲究夸的艺术。

但是,有些父母渐渐发现了新的问题。在只有赞美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有时只能生活在掌声中,十分在意别人的夸奖,挫折忍受力很低,稍微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会乱发脾气或嚎啕大哭。

【怎么样去夸奖孩子?】

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很多孩子并不是太看重物质上的奖励,他们最满意的是获得了为家人服务的成就感。

【是否将夸奖作为手段?】

奖励的方法必须要灵活,不要把奖励看作惟一能驱动孩子的方式。如果家长担心鼓励或赞美会宠坏孩子,那么就应该在奖励之后观察孩子的反应,以便随时调整。

【是否会将孩子与他人比较?】

鼓励孩子跟自己比——我是不是比上次做得更好?而不要拿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相比较。

积极的态度夸孩子要做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仔细观察他们的表现,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并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再对应该肯定的言行进行充分的表扬。

同时,也要对不正确的言行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

适度

1、语言适度:夸孩子要真诚。真诚的交流,可以与孩子相处得更融洽。

2、语态适度:夸孩子要表现出热情。夸孩子的热情态度,能使孩子受到鼓舞而不断进步。

“自夸”与“他夸”的结合让孩子夸夸自己的长处,可以增强自信,让孩子夸夸别人的优点,可以克服妒忌心理,养成善于虚心向别人学习的良好品格。

适时

1、事前夸:经常采用事前夸的方法,可以使孩子养成在每做一件事之前首先提出自我目标,并进行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提高自主行动的能力。

2、事中夸:用事中夸的方法,可以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3、事后夸:用事后夸的方法,可以培养孩子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自我教育的心理素质。

夸奖结合通过经常性的表扬,使孩子受到精神上的鼓舞,从正面逐渐明白是非情理,分清真、善、美,假、恶、丑,对培养情操,提高品德,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如果将表扬和奖励结合起来,就能使教育效果更佳。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但适当的物质奖励也必不可少。

虽然,给予孩子的物质奖励从数量上看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需要,一种满足,甚至可以转化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正确夸奖孩子的方式

夸奖孩子看似简单,但是一不小心就可能说错话呢!

1-真心夸奖孩子孩子有时确实会有出人意料的好表现,这时候家长硬要板起脸说些“胜不骄、败不馁”的话,那也未免有点太矫情了!毕竟,孩子还是需要赞美的嘛。请注意,我们一定要真心地去夸奖孩子,而不是为了某些目的去奉承、糊弄孩子。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鼓励他今后有更好的表现。

2-夸奖过程而非结果赞美孩子是一门学问,除了对结果表示满意,我们更应该对孩子在过程中付出的专心与毅力表示赞赏。假如没有这个努力的过程,也就不可能有完美的结果。另外,家长也不要只是单纯地直接夸奖孩子,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孩子有多么优秀。经常对亲人和朋友表示对孩子的赞美之情,就是一个非常有技巧的方式。

3-戒除孩子的功利心当孩子因为做好一件事而受到称赞时,就会产生某种期待,比如下次再完成这件事之后,他还希望家长能够继续夸奖他。为了获得夸奖而去努力,这似乎不是一个正确的处事态度,容易让孩子养成较强的功利心。所以,随着孩子年龄的日益增加,家长可以逐渐减少夸奖的次数,让孩子转变态度,认识到自己把事情做好是理所当然的。比如说:“对,这就对了,你就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4-让他人来夸奖孩子除了父母以外,也可以请其他人来夸奖孩子,比如亲戚和朋友。这样孩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将更加充沛,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表现不仅得到了父母的认可,而且得到了更多人的称赞。至于夸奖的理由和角度,倒不必要求其他人和父母完全一致。如果其他人能够找到更多的理由去夸奖孩子,那效果反而会更好。这样可以引导孩子去思考其他人的说法与观点,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很好,所以才会得到不同类型的夸奖。

5-及时而适当的奖赏“口头表扬和精神鼓励固然重要,但是物质奖励也不可或缺。”很多父母都抱有这样的教育理念。

的确,物质奖赏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但是过多的奖赏就如同贿赂,对孩子并没有太多的好处。因此,物质奖赏既要及时,又要适当,不要把物质奖赏作为一项惯用的、例行的方法,更不要买十分昂贵的礼物来讨孩子的欢心。

6-给孩子进步的空间在获得家长的称赞之后,孩子很希望以后能多多得到家长的夸奖。在此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不要因为孩子一次表现良好,就期待孩子每次都可以做得很好。因为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各种能力都尚未成熟,很多行为的出现都是不可预期的。说到底,孩子的成长和进步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我们应该容许孩子偶尔有失常的表现。如果期望太高,反而容易给孩子带来压力。

夸奖孩子的禁忌

禁忌一:好话坏说,明褒暗贬。

禁忌二:无的放矢,盲目比较。

禁忌三:沉溺历史,苛刻要求。

禁忌四:以偏概全,“浮夸”无度。

好话坏说如果给表扬加上阴影,就是家长的不是了。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不如将他的点滴成绩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突出他的长处,让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所以,对孩子责任心的提升,妈妈要一项一项地肯定。

孩子虽小,但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夸奖,希望家长看到自己所有的付出,一点一滴都不忽略。

盲目比较孩子自身条件不一样,起点也不同,拿孩子与别人做比较,显然有失公平。

这样大而空的夸奖并不能给孩子面目清晰的感觉,反而可能造成他空中楼阁般的自信——也就是自负。他盲目地认为自己好,而不清楚好在哪里,进而难以形成对事物恰当的判断和分辨能力。

苛刻要求我们表扬孩子“已经取得”的成就,是为了激励他获得更多的“还没有得到的”成就。表扬,是为孩子树立一个“前进的”奋斗目标,而不是为孩子确立一个“不能退下来”的标准:家长在孩子取得好成绩之后,不要用“你必须保持现有状态”来要求孩子。

以偏概全一些被评价为“好孩子、聪明孩子”的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孩子不要“过度表扬”:家长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要“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只是对孩子所做的某一件事情进行评价,不要以某一件事情的结果作为对“整个人”的评价。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讲讲“量变到质变的关系”。

夸奖是父母表达关爱的一种方式

同样的父母,面对同样的孩子,也需要不断调整教养方式,不能总是用一套僵化的套路去夸奖孩子。

让孩子言听计从的5条家规


小孩子的自由散漫、调皮捣蛋、物我两忘、阴晴多变,是大人很难掌控的。作为朝夕相处的父母,以我的亲身体会,建议你千万不要企图说服你的宝贝,或者感化、或者改变、或者棍棒加糖果……,因为孩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与随心所欲的小动物的结合体,不要企图成人世界的手腕,就能让你的孩子服服帖帖、规规矩矩。

1、让孩子体会到他们的举动所带来的后果。

《教会你的孩子正确举动》一书的作者之一查尔斯?斯卡尔菲教授认为,要采取一些办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意识。一个三岁大的孩子就有能力明白基本的因果关系。他建议家长试着用一种“事实就是如此”的语气来陈述某种不寻常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比如:“如果你把玩具留在车道上,它们可能会被车辆碾过。”让这种自然发生的状况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换掉那些损坏的玩具。

小提醒:如果你永远都不想要你的孩子丢面子,那么他就永远都学不会自己振作起来。

如果事情本身带来的结果可能非常危险(比如孩子用玩具敲打玻璃桌),或者可能代价昂贵(比如他忘了锁自行车),就给他另外安排些合理的后果。比如把玩具收缴,一个星期不准他骑车等等。

父母常犯的错误:安排了一些与他的举动所造成的损害毫无关联的后果。

如果你的孩子看电视时跳上沙发,用取消他的一次娱乐安排作为惩罚他是毫无作用的。因此,正确的做法是:你需要他明白他的举动和造成的后果之间的直接关联——所以,必须关掉电视。

2、给予正面的支持。

“抓住你孩子做出好表现的时机——比如他和别人一起分享玩具玩耍,对别人表现得彬彬有礼,帮助做家务事等等——就赞扬他,向他微笑或者拥抱她。”《你孩子的健康》一书的作者——丹佛的儿科医生巴顿?D?施密特提到,“每天对孩子的批评和赞扬,要达到一定的平衡程度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

向孩子表达你明确的态度:“谢谢你在我通电话时保持安静”以及“对于你今天解决你和你弟弟之间的争端的方式,我感到非常自豪。”

父母常犯的错误:把奖励当作贿赂来防止孩子的不正确行为。

专家认为: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不应得到这样的款待。制止不正确行为,更好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停下,取消他们的某项优待特权。

3、缓和孩子急躁的脾气。

畅销书《了解你的孩子》的作者之一儿童精神学家斯特拉?切斯认为:孩子性情上的差异是造成教育子女不能一概而论的主要原因。四十多年来她对于131名儿童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而近年来有关个人特性的科学发现,比如基因等也支持了她的结论。

切斯说:“仅仅出生几个星期后,婴儿就会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一个孩子的性情,影响了他的行为标准、专心程度、对新环境的反应以及他感情表达的激烈程度。研究者现在发现了试着改变这些人格特性是无用的,因为某些性情是与生俱来的。

父母常犯的错误:为适应你的孩子而竭力改变周围的世界。

如果你带着你精力旺盛的孩子走访亲戚,不要叫别人把所有易碎的东西移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相反你应该在走亲戚之前就训练孩子具有正确的行为;如果她要调皮捣蛋,马上把她带出去。

4、把持底线。

任何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开心,不喜欢听到当你阻拦他的计划进行时他所发出的尖叫。

父母教育中心的研究表明,教育在孩子六个月大时开始己初见成效。所以,你越早开始把持和孩子打交道的底线,效果越好。《抚养一个没被宠坏的快乐孩子》一书的作者、心理学家波顿?L?怀特说:“就算一个婴儿在哺乳过程中咬疼母亲,也应该把他拉开。如果用一种简单的、适合他们年龄的办法向学龄前孩子阐述道理,他们最终能做到遵守规则。”

一个孩子要逐渐融入社会,他需要知道怎样区分自己和别人的合理权力。怀特说:“要想有效把持给孩子设定的底线,你必须学会面对孩子在某些情况下不快的哭泣。”

明确可接受行为和不可接受行为的分界线,让你的孩子明白界线是什么,以及孩子跨过界线后会发生的后果。从今天做起,每天都做到,保持一致。

父母常犯的错误:对孩子过分严厉。

孩子们需要机会在经历中发现并学习经验,所以不要设置不必要的底线。比如你不该把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放在原地,而应该给他创造一个安全的游戏环境。

5、别打击你的孩子。

当孩子的行为出现了问题,很容易引起了父母的反应,如命令式的:“立刻把你弄脏的地方打扫干净”、威胁式的:“如果下次再迟到,就惩罚你”,或者在冲动之下,带点讽刺味道:“如果你不能把头贴到肩膀上,那么也就忘了那事吧。”心理学家托马斯?哥顿父母教育效力训练项目的创始人,他认为:“这样的语言向孩子表达了一种责备的情绪,会使他们感觉不被父母爱护着,或者遭到了不公平的指责。”

如果你这样说:“亲爱的,电视声音这么大让我难受。我和你爸爸都听不到对方说话了。”这样简单的语言,也比唠叨叨叨的埋怨好。孩子心里会想“妈妈在向我唠叨了,其实我并不想打扰他们谈话的。”

父母常犯的错误:将“从我出发”的信息表达成了“从你出发”。很容易犯这样一个错误,语言以“我觉得……”开头,而后面跟随着某种污辱性的语言,而当时你自我感觉正在进行有效的沟通。比如说“我觉得你很自私”与“你很自私”有一样的效果。试着向孩子表达具体的感情和具体的事情:“那些家务事本来你答应了要做的,现在让我做了,我感到精疲力竭。”

怎么样?感觉有收获吗?

在你还没找到对付小家伙的办法之前,不妨试试这“5条军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