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蓓说,儿童早期(6岁以前)的发展是全面的。保障儿童健康的身体发育和心智成长所需要的很多条件都可以视为儿童早期接受的教育,如家庭环境、养育方式、父母性格、生活态度等,都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

很多家长的误区是,早期教育就是给孩子报上各种学习班,安排孩子学习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如英语、钢琴、绘画等。对于3岁前的婴幼儿早教,很多家长也认为是带孩子去上课,学点什么。其实,学龄前,特别是3岁前,儿童大脑还处于发育关键期,最需要自然、宽松的环境以丰富感知和自由探索,建立起对世界的好奇与信任。过度的知识灌输、记忆背诵,往往抑制了孩子的感知、探索能力和兴趣,过早地奠定了固定的思维模式,丧失了主动性,是不利于后期的学习能力发展的。将小学阶段的课程提前拿到幼儿园大班或学前班学习,更是弊多利少。

家长的另一个误区是,有的家长以为把孩子送去上了早教班就是完成了任务,甚至盲目跟风攀比,花了钱、花了时间也就心安理得,效果很少思考。

专家提醒,对儿童早教效果的好坏,父母如何做很重要。首先,父母应给与孩子最大的关爱,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不仅需要吃饱穿暖,还需要父母的陪伴与关注。孩子还不懂得危险,父母应当创造环境,保障安全,而不是控制孩子的行为。当孩子犯了错误,应当把孩子做的事与孩子本身区分开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应当完全接纳孩子的所有方面,顺应他的个性,不轻易把自己的孩子和他人作比较。对于不同类型的孩子,关键是以恰当的方式与之互动,让孩子以自己感到舒适、适宜的方式成长。

专家提醒,父母要掌握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关注孩子发育的敏感期。出生后是视觉、听觉发育的敏感期,7—10个月是爬行的敏感期,10—12个月是站立、行走的敏感期,1岁以内是对母亲依恋情感的敏感期,1—3岁是模仿能力、自我意识的敏感期,2岁半是产生秩序感的敏感期。在孩子所处的每个发育敏感期中,都应该为孩子提供相应的适宜条件,促进该项能力的发展,也不要在孩子没有达到相应成熟度的时候强行提前训练。父母还要懂得应该做的是为孩子提供丰富、适宜的环境条件和机会。孩子自身具有发育的潜能和动力,到了一定时间,只要环境条件适宜,该项能力自然会体现出来。

zj09.com小编推荐

超前幼教拔苗助长 伤害大


笔者了解到,目前绝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和部分公办幼儿园,均普遍开设了“幼小衔接班”、“学前专业班”、“特长班”等,幼儿教育“小学化”已经成为常态。北京某双语幼儿园针对幼儿开设了包括剑桥少儿英语、拼音识字、超级心算、幼小衔接等十多门课程。老师要求幼儿上课必须挺直腰板端坐、双手放在背后,上课不许插嘴等。

对于家长而言,尽管不愿意看到考学竞争压力蔓延到幼教,不赞同幼儿园实行“小学化”教育,想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但在现有升学、考试体制下却也无可奈何。小学招生考试已经直接形成了幼教“小学化”导向。《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幼儿入校“免试、就近入学”,但部分名校招生中附加考试面试并按成绩分班。这种压力下,幼儿不得不提前接受小学阶段教育。四川某小学对今年200多名一年级入校新生摸底发现,全年级91%的学生学过英语;70%的学生已经完成一年级上学期要求的一半识字率;部分学生学习过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

目前,很多幼儿园存在公开或隐性的过度营利追求,没有把幼儿的全面发展作为办园的第一宗旨。利用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及望子成龙的心理,采取能够让家长迅速看到成果的课程内容,以达到多收儿童和多收费的目的。

处在监管空白的幼教“小学化”,忽视3~6岁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与学龄儿童的明显差别。幼儿学习太多小学知识、过度开发智力潜能,非常容易导致幼儿产生厌学情绪。而不规范的“小学化”教育,在导致小学阶段学生之间知识差异拉大、扰乱正常教学进度的同时,使得部分小学生形成不规范的书写、拼音等习惯,往往难以纠正。还有部分小学生因为相关知识在幼儿园学过,上课不爱听讲。

超前幼教最严重的问题,还是拔苗助长危害幼儿身心。这样的幼教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如同“变相体罚”,对幼儿身心危害很大。幼儿园超前教育占用了幼儿游戏、探究、交往、锻炼、个性发展及自由的时间,将这一年龄最需要发展与培养的东西丢掉了。如此以孩子的认知发展取代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以某一方面的发展取代全面发展,这个代价太大了。

幼儿园拔苗助长或被关门


新建、改建、扩建居民区,应当根据规划配套设置幼儿园;幼儿园不得以任何形式教授小学内容;实行幼儿教师职称制度……昨天下午,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安徽省学前教育条例》(草案)提请审议,多项措施为学前教育“保驾护航”。

以后出门就有幼儿园

《条例(草案)》所称学前教育,是指对本省行政区域内三周岁以上不满六周岁幼儿实施的保育与教育。值得注意的是,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适当向下延伸入园年龄。

其中,新建、改建、扩建居民区,应当根据规划配套设置幼儿园,并与居民区建设项目同步设计、施工和交付使用。

规划配套建设的幼儿园是公共教育资源,由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或者委托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使用性质和用途。

此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处置中小学闲置校舍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用于学前教育。

上幼儿园就以玩为主

规范办园、科学保教是《条例(草案)》的主要特点之一。

从2009年开始,我省在全国率先规范办园行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科学保教理念,纠正小学化倾向,取消幼儿教材。

《条例(草案)》对这些成功做法进行了提升,要求幼儿园不得为幼儿配备教材、教辅材料,不得要求家长购买幼儿教材、教辅教材。

特别注意的是,《条例(草案)》规定,应当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不得以任何形式教授小学内容。幼儿园不得组织幼儿参加礼仪性、商业性活动。

在正常开园时间以内,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特色班、兴趣班、实验班;正常开园时间以外举办的,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规定执行。

若幼儿园及其工作人员有违反条例的行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生、停止办园,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

《条例(草案)》拟定了多项举措,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其中一项就是,民办幼儿园收费自主定价,且简化手续。“公办幼儿园执行政府确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执行政府指导性收费项目和标准。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由举办者按照办园成本,确定收费标准,报价格主管部门备案。”

同时,民办幼儿园在建设规划、税费减免、申办审批、资质认定、师资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享有同等权利。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采取奖励补助、派遣公办幼儿教师、建立协同发展机制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此外,实行幼儿教师职称制度。制定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标准和办法,完善评价机制。凡与幼儿园建立劳动关系的教师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定上,享有同等待遇。

那些逼着幼儿园将孩子“拔苗助长“的家长们(幼儿入学准备)


引言:在幼儿园的宝宝们,通过孩子们在园的学习生活,家长从中发现了很多问题,但是如何正确的认识这些问题呢?很多家长一味的给幼儿园提自己建议,给幼儿园施加压力,无非是想让孩子更快更好的发展,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合适吗?

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2. 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宝宝入园

3. 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4. 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本网站小编总结:幼儿园内孩子的身心发展,老师会做一个基本的计划和期望,会对每个孩子提供不同的帮助和照顾,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正确的配合老师的工作,不要给幼儿园和老师施加压力,也许这会对孩子事半功倍。

80后别误入早教教育怪圈,耽误孩子


一个人的幼年时期主要是由父母照料,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不是一味追求给孩子找最好的老师或最好的学校,而是要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 任何一位好老师、一所好学校、一个好伙伴所不能替代的。80后一代,做好父母角色。

案例:

琴棋书画,琴在首,为了培养一个淑女,早教网,波波刚满3岁,妈妈就把钢琴买回了家,到处找老师教琴。找了几个老师,钢琴老师都认为孩子太小,说:“等5岁后再来学吧。”波波妈可不答应,“早点学,孩子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啊!”

后果:

“拔苗助长”大家都知道,但当前早教领域存在的“越早越好”的观念和“拔苗助长”的本质是一样的。家长们受“提前、赶早”的影响,勉强使孩子提 前进入下一阶段,结果不仅达不到父母希望的效果,孩子还可能因为承受过多的失败和压力而产生沮丧等负面情绪,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孩子自卑等消极心理,使孩子 这株幼苗没有经历成长就已“枯槁”。

专家认为,5岁以下的孩子骨关节、韧带等组织都较松弛,过早开始强度较大的钢琴练习,容易使孩子的手部骨骺受损,导致手指的长短和粗细发生变化,并且随着年龄增长,手指的缺陷会愈加明显。

对策:

关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有个比较著名的 “关键期”(敏感期)理论,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有敏感时期的,只有到了敏感期才会发生较快的质的变化,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开窍”了。因此,对孩子的早期教 育就是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在不同的关键期给予相应的刺激;不同的孩子进入关键期的时间会有所差异,父母就需要仔细观察孩子,不要太心急,等孩子到了某个敏 感期才给予有益的引导和帮助,这样的早期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网站小编总结:如何培养出一个出色的孩子,早教网,不是单单因为现在的起点,未来的后天社会影响有很大关系,所以只要正确树立孩子的观念和品德就行了。

妈妈,别……


“你别……!”两岁半的小羊羊现在最爱说这句话了。比如,背诗时,他如果卡了壳,我们一般不去提示他,因为,一提示,儿子准会红着小脸,一边急忙用小手来捂我们的嘴一边大叫:“你别念,别念呀!”你千万不要认为,小羊羊是在顾面子,他其实是告诉人们:“我自己能想起来,不要大人告诉!”

到了两岁半,儿了凡事都愿尝试,愿自己动手。洗手,会自己踮着小脚开水笼头,水溅了他一身一脸也不在乎;搭积木,他要依照自己“设计”的“施工”,递给他图纸,他也会放到一边。小东西尤其喜欢自己穿衣服,每天早上不失败几次不会罢休。先会穿袜子,后会穿裤子,终于,有一天早上,他没让我动手,自己穿上了里外翻了个,扣子错了位的衣服,兴奋地跑到我面前,小肚子一挺;“妈妈,我自己穿衣服了,我是大人了!”看他那小模样,羊羊长大了。”

儿子的脸上充满阳光。我也悄悄为自己在教育儿子方面加了1分。然而,这1分加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如同绝大多数孩子一样,羊羊是我们的宝贝,从他生下来,我们就没有让他受过一点点委屈。怕他“初生牛犊不怕虎”从不敢让他脱离我们的视线,总是一遍遍地提醒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在生活上对他更是无微不至。直到我发现,儿了出门时总是紧紧地攥住我的小拇指,我才告诫自己对孩子可别“过度保护”了。当母亲的大多不会不自主地把孩子覆在自己的“羽冀”之下。然而,我们不可能永远把孩子护在身边,孩子自有他广阔的天地,他终将会成为男子汉,走入新的领域的。所以怎么适度照顾孩子,既保护他们不出危险又能激发他们的潜能,鼓励他们探索和自力就是每位妈妈都要注意的问题了。

就说羊羊吧,也许同我照看他时总是一再提醒“小心”有关,明明他能爬上柜子,可如果是我在身边,他就会成为娇宝宝,乖乖地让我扶。一旦离开我,他又能耐大长,淘气多了。可见过度保护有碍孩子潜能的发挥。

认识到不能“压抑”了孩子的“才能”后,我便常常在惴惴不安的心情之下,让孩子做些“过分”之举,在经过一段“宽松”的看护之后,孩子果然大有长进。当然对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来说,在他们那小小的躯体中似乎总有种时时向外迸发的力,他们对新事物永远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索劲头。尤其是男孩子,他们即使是偎在你身边也不会如女孩子一样恬静,他们会一头扎进来,又突然挣开去,想把一个男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对男孩子也许要更费心一些。比如,小羊羊要拿工具“修理”玩具,我就不能给他真东西,否则,他真会用力地敲敲打打,很容易伤了手。为此我买了套工具玩具,什么东西坏了,就让羊羊“修修”。当孩子出现尝试的欲望时,我总是给予支持,开始时可能会有挫折,此时不要忙于代劳,要让他们经过努力克服,当然,必要的“暗助”也是需要的。到他们熟练后,可以给他安排“表现”的机会,让他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和增加学习的兴趣,使孩子有较强的自信心,相信经过努力就会成功。

自从实施“宽松教育”后,小羊羊进步很快,到了今天,我如果要为他代劳时,他也会用坚定的口吻,发出稚嫩的声音:“妈妈,你别……”

家长在选早教机构时别太感性


当家长终于有了早教的决心,但面临大大小小的早教机构,“何去何从”却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坎。

在早教市场尚未规范化前,师资力量参差不齐,依托教材五花八门……家长所能做的,就是听八方之言,然后擦亮自己的眼睛,细细甄别。

那么,什么样的早教机构最适合宝宝的成长?在标准杠杆还未出台的尴尬现实面前,家长可以根据哪些方面进行比较?这些专业人士的建议,希望会让你有所启发。

家长要看重教育理念和文化氛围

很多家长即使上了早教,却只是例行公事似的,一周带孩子去一次,到那边玩玩游戏就回家,其实根本收不到什么效果!

家长在选择早教机构时,要侧重教育理念和整个文化氛围。

老师在教家长和孩子做游戏的时候,并不是盲目的。游戏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游戏?这些课程设置都要基于宝宝每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抓住他们的敏感期进行培养。到早教机构学习,绝不是简单带孩子来玩,而是教给家长正确的早教理念,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再教给自己的孩子。

家长在鉴别早教机构,和校长、老师聊天的时候,就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教育理念。“要看看他们是不是真正重视孩子教育的人,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你是否能认同?如果他们只是很功利地在推销产品,那绝对不够合格。”

真正负责的早教机构,除了简短的上课时间之外,还要重视解决家长的各种早教困惑,这种交流的文化氛围也很重要,很多家长在交流的过程中都成了好朋友。

看老师好不好,别被“热情”蒙了眼

家长在选择早教机构的时候,感性的成分占了比较多,导致他们在判别早教机构好坏的时候不够客观。

有些早教机构上的课内容特别热闹,孩子们也玩得很开心,有些家长就会觉得教学气氛特别好。

而从专业的角度来看,除了课堂的娱乐性外,家长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每个月龄的宝宝,都要针对他们的敏感期进行教育,否则教给他们的东西不仅不会吸收,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在评判老师好坏的时候,很多家长也是比较感性的。一个好的老师,从专业水准的角度来看,要看的是他们的授课能力、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对现场的把控等等。但是,家长直接感受到的是,老师的亲和力好不好。

“有些老师授课能力可能不咋样,但是对家长特别热情,对孩子特别疼爱,可能家长就觉得这老师特别好。”

宝宝哭闹,不一定是机构环境不好

家长的感性还体现在过于注重宝宝的表现。福州很多家长在选择早教课程的时候,很少通过考察机构实力直接报名,多半都会选择带宝宝试听。在试听课上如果不适应,有的宝宝会哭闹,而有的宝宝则表现为秩序感不好、根本不听指令,一点都不配合老师教学,这部分的家长有相当部分就会放弃报名上课。

“如果孩子是上幼儿园、小学、中学,会因为他们不喜欢、哭闹,就不让他们去上课吗?说到底,这是家长对早期教育的特点认识不够充分。”王明琦指出,宝宝适应早教机构的环境需要一个过程,宝宝在学习方面还有延迟模仿的心理特点,宝宝学到的能力会过些时间才表现出来,等到宝宝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可以见分晓了。

正规的机构,要有办学许可证

家长在选择早教机构时,可以实地考察他们的师资和管理者及环境等因素,另外得看对方是否正规。一般来说,除了公立幼儿园附设亲子班的不需要许可证外,民间办早教中心必须具备“办学许可证”。

她指出,现在早教机构良莠不齐,每一家都宣称自己是科学早教,但科学的前提必须是安全。

“宝宝的接受能力和身心发育程度是紧密相连的,有些早教机构课程过度强调开发右脑,培养天才宝宝等,实际上对宝宝的身心发展不一定有好处。宝宝的成长其实还是和谐发展、健康快乐就好。所以,家长在选择早教机构时一定要细心甄别,看早教机构的研究成果是否在专业领域被认可,是否适合宝宝的健康成长。”

孩子错字抄十遍,教娃认字别踩这个坑


为啥孩子认字容易忘?终于找到原因。

昨天,听到小区一位妈妈抱怨:“我家孩子笨死了,一个汉字昨天才抄的,今天就不记得了!如何逼问也回答不出来,气死我了。我都不想教他认字了……”

我看看她身边的孩子,大眼睛囧囧有神,一看就不是脑袋木讷的孩子。

“会不会是方法不对呀?”

“不会吧?一个字我让他抄10遍的!”

……

为什么一个字连续抄10遍效果差?

幼儿说提醒,这里说的10遍其实不是指具体的次数,而是连续不间断地抄写同一个汉字,一个汉字即使抄写一页也是差不多的效果。为什么会这样?

下面这个情景你大概不会陌生:

小潘是一年级的孩子,某天的作业是抄写汉字“多”,要抄写一页。妈妈为了避免孩子分心,清理了书桌旁边的所有玩具,还让家人不要大声说话。因为刚学字,小潘虽然写得很慢,但是一开始也是写得很认真。没多久,妈妈发现了异样:虽然孩子的手在动,但是眼睛却不是盯在作业本上,而是盯着前面不远处绘本上的漫画图。孩子抄着抄着变成了“自动模式”,不经大脑、不经思考,可以一边抄一边想象着漫画图上小灰熊和狐狸在吵架!

我小时候有个同学更绝了,老师让抄“大”字,他先往作业本的所有田字格里面填满所有的“一”(笔画横),接着再从头到尾加上“丿”(笔画撇),最后统一加上“乀”(笔画捺),速度飞快,常常让我们这些小朋友羡慕。不过他总被老师批评“字认得他,他不认得字”。我差一点就学了,不是因为我当时就知道那样做不对,而是因为我讨厌他嘴巴总挂着一根鼻涕,感觉如果学他就成了他那样的人,所以最终没学。

值得一提的是,像上面“鼻涕娃”拆分笔画抄写非常不好,比连续重复某个汉字的效果更差,因为孩子是在“划”,而不是在“写”,不利于孩子记住一个汉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想要学习并记住也会更难了。

心理学研究找到依据

2006年,心理学家纳特.科内尔和同事做了一个心理学实验。实验人员找来一群学美术的孩子,通过大屏幕让孩子观看一张张画作,辨认不同画家的绘画风格。这群孩子被特意分成了两组:

第一组:连续观看同一位画家的画作,看完一位画家的,再看另一位画家的;

第二组:不同画家的画作混着看,比如这张画作是这位画家的,下一张便是另外一位画家的。

接着,找出孩子们没看过的画给孩子们判断出自哪位画家之手,结果第一组的正确率有50%,而第二组的正确率提到到了65%。

仅仅是轻微的调整,就能提高了孩子的记忆效率。

分析背后的心理

“混”着来,而不是单一地重复,能打破单一重复的机械效应,使得孩子的大脑不得不一再做出调整,不仅有助于集中注意力,还能增强记忆的效果。如同孩子抄写汉字“多”,“多多多……”一直多下去,会慢慢变成了不用注意力不用特意思考的简单重复,如果换成了“多少大小山人天多少大小山人天……”孩子就不会轻易放松,而是注意力更集中,一分神就错,并且每一次不同的字还能提醒孩子不断记忆,孩子更趋向于一边抄一边念,最终达到了最高效的认字效果。

这就好比往墙上贴字还是刻字。

涂上胶水往墙上一贴,很轻松,贴着贴着即使分神也能贴,没多久就贴完一面墙;“混”着练字,就好比往墙上刻字,每刻一笔就要看看刻的深度和方向对不对,还要斟酌间距,不仅速度慢,还很痛苦,这有点像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越痛苦,学习效果越好。你抄10遍,相当于人家抄100遍了。

所以,孩子正确的练字方法不应该这样:

而是应该这样:

学会了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