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中心:不是教知识,而是开发潜能

位于杭州吴山广场的“金宝贝”早教中心从2003年起入驻杭州,是同类早教机构中经营时间较长的。“金宝贝”早教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心课程设置有游戏、音乐、艺术等,还设置了环球宝贝等选修课,主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自信心、秩序感、平衡感。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爱好让家长们进行选择。价位为每节课170元左右,如果预订课时较多则可以适当降低听课费用。

当记者询问6个月大的孩子过来上课是否为时过早,“金宝贝”的工作人员说:“6个多月的孩子可以上游戏课和音乐课。上游戏课的教室很大,用的教具是从美国进口的,可以培养宝宝的体能和社交能力。音乐课针对6个月以上宝宝,课间会播放包括爵士、摇滚在内的16种风格的音乐,不同的音乐可以开发孩子不同的潜能。”

“我们的所有课程都是双语教学。外教只是在英语教学中偶尔带一点中文。不是要教孩子学英语,只是让他们熟悉英语的语境,这样以后正式学起来会容易些。0—3岁的宝宝有接受5种语言的潜能,要靠培养和开发。”“金宝贝”的早教顾问Coco解释。

Coco一再强调,“金宝贝”不是要教小朋友们具体的知识,而是开发他们的潜能。“我们的氛围很好,而且是针对不同年龄段分开上课,很多宝宝喜欢来,他们觉得热闹有趣。”Coco说,“我们建议父母和孩子一起来上课,因为我们的课程是互动式的。平时父母可能由于工作忙,跟孩子的沟通会比较少,但是孩子和父母的交流是很重要的。很多父母在家里就只是咿咿呀呀地抱着哄着,这样对开发孩子的潜能是没有用处的。”

而杭城另一家较大的早教机构——新爱婴早教中心的工作人员邢小姐告诉记者,他们为6个月大的宝宝规划的是风靡全球的蒙台梭利启蒙课。“这种教育法已有100年的历史,以尊重孩子的独立和自由为核心,根据孩子的兴趣来开发培养孩子。”她说,“我们会让孩子自由选择教具,如果孩子喜欢涂鸦,我们就会培养他画画。”

“新爱婴实行的是小班制教学,每个班只有2—6个宝宝,完全根据每个宝宝的特性来教学。”邢小姐说,“老师都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而且经过专业培训。”

教育专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很多人提出疑问,为什么早教机构的费用这么高?这样不惜血本地投入真的能见成效吗?家长如此心甘情愿地“付出”,让孩子还在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年纪就开始各种智能的开发,进行超前教育,如此领先一步,究竟能否胜人一筹?

陆军在媒体工作,他就不支持自己的儿子去早教机构。“幼儿教育的工作主要应该由父母承担,父母也最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和需要,可以在平时的接触中让孩子学习、成长。我有些朋友的孩子上了一两年的早教课程,感觉就是多会了一些英文单词,其他方面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提高。”

也有很多家长认为,现在学习竞争那么激烈,孩子读书以后肯定会很辛苦,这几年就让他们好好玩。而且早教机构的费用也确实太高,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经济负担。

“金宝贝”的工作人员说:“我们机构的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环保设备,包括孩子们用的玩具都是无毒无污染的安全产品,所以成本相对就比较高。”

省级机关北山幼儿园园长陶瑾具有20多年的幼儿教学经验,她在谈到早教问题时指出:“现在早教机构很多,有一些是从国外引进教学理念、教学设备,老师也经过专业培训。可我认为孩子最好的老师是父母,家长不应该把幼儿教育的重任过分依赖早教机构。更何况现在早教机构缺乏管理,一些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虽然收取了高额学费,却并没有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设置课程,老师来源也很杂,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

“现在很多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早教机构,除了自己年轻、没有育儿经验、工作忙、怕孩子孤单以外,也存在着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的心理。”

武汉大学新闻学院周光明教授认为,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神童,每个孩子的天性都不一样,应该让他们自由发展,家长并不需要刻意地去开发孩子的潜能,只要让孩子在一个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有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就能接受到最好的启蒙教育。

近年来,“早期教育开发”风潮席卷全国。各种“早教中心”、“亲子园”、“儿童潜能开发中心”遍地开花。记者在杭州多家早教中心看到,前来上课和咨询的家长很多,“学生”包括3个多月的婴儿到5岁的幼儿。而这些早教机构的培训费异常昂贵,一节45分钟的课要一两百元,一年要花费1万多元。

那么,这种专门针对0至5岁婴幼儿实施的早期教育,真的物有所值吗?是不是真的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近日,记者走访了杭州市区的一些早教机构。

课堂现场:会英语的孩子让妈妈骄傲

“up,down,turn,run……”录音机里响起了英语歌曲,孩子们跟着歌曲里的每个单词做着简单的动作。

在“金宝贝”早教中心充满童趣的教室里,5个刚会走路的孩子在老师的指挥下手舞足蹈,嘴里还不时地发出几个英文单词。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在一起做动作。其中还有外婆、奶奶,但她们多因体力不支,就只能在外围笑呵呵地看着。

外教配合着英文歌的旋律和英文单词的涵义一直在努力演示。宝宝们的反应各异:有的聚精会神地看着外教,有的伸出小手比划着,有的只是傻傻地笑,有的自顾自地玩耍,有的扑在家长怀里,还有的跑来跑去……音乐完了,有个小男孩还在边跑边喊“run,run”,在一边的妈妈乐得笑开了花。

下课了,一位年轻的妈妈边帮小宝宝穿外套准备回家,边问:“我们现在回哪里呀?”“home!”小宝宝响亮地回答。妈妈亲了亲宝宝的小脸颊,洋溢着一脸骄傲的笑容。

这个时候,早教顾问过来打招呼,小宝宝调皮地挥着小手说“hello”。但是当早教顾问热情地回应他“Howdoyoudo?”时,小宝宝就不再理会了。早教顾问转而和妈妈聊起了最近宝宝的饮食起居和上课的情况。据了解,“金宝贝”给每个孩子配备了专门的早教顾问,除了课程学习情况以外,家长还可以随时就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况咨询早教顾问。

家长: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据了解,杭州现有的多家幼儿早教机构中,虽然每家的办学特色不同,但主要设置课程都包括游戏、音乐、美术、亲子项目等。大部分早教机构采用中文教学。按3个月一个周期,每周两节课,每节课45分钟,收费120元计算,仅3个月就要花2000多元,一年就相当于读大学一年的费用。

如此高昂的价格却没有让家长们望而却步,不少年轻家长急急地就把一丁点大的孩子送到早教机构。

张蕊在政府机关工作,她也刚把自己两岁的儿子送到了早教中心。“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我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虽然没想过让孩子成为神童,可是总希望他是同龄人中比较出色的。”

在外企工作的许兰明的女儿已经两岁多了。女儿15个月大的时候就被送到了早教中心。“我们夫妻两人工作都很忙,孩子也很难像以前那样在家附近找到伙伴,希望她能在这里认识一些小朋友,玩得开心些。”许兰明说,“说真的,课程价格有点高,可就一个孩子,花点钱不算什么,我很多朋友都把孩子送到早教中心,其实也不知道对孩子是有利还是有弊。”

zj09.com小编推荐

宝宝一定要去昂贵的早教班么?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早教班也随之如火如荼。各种早教中心、爱婴机构,随处可见,基本上每个小区附近就会有一个类似的机构,而其收费也是不低的。据调查了解,一般在几十至几百一节课不等。孩子的早期教育一定要重视这无可厚非,可是一定要去早教班么?早教班的教育效果真的如期待中的有效?

幼儿早教是昂贵的抢手货

据了解,绝大多数早教中心面对的是7-36个月的婴幼儿,基本都宣称能开发儿童多方面的潜能,如各种感觉、专注度、想象力、社交能力、学习能力等等,还有情商、智商等。每周1-2节课,上课方式以亲子互动游戏为主;不同的早教机构收费不同,每堂课便宜的只需几十元,贵的高达数百元。

给幼儿上课可不简单,贵的自有贵的道理。部分早教机构宣称自己采用的是欧美教学模式,课程以“德国奥尔夫音乐的原本性、瑞士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戈登的音乐性向”等理论为基础,将7-36个月分成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锻炼不同的能力,每次课程3个月。一个孩子若要完整地学完0-3岁的早教课程,大概需要近1万元。

早教班是否如期待中有效

小编曾去过多家早教机构,实地的体验早教课程,其中不乏一些比较知名的机构,并对参加早教的家长进行过调查了解。一部分家长告诉小编“看不出有多大效果,也就是为了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儿吧”,这种以“孩子能有更大的场地,更多的和小朋友交流,包括家长也能了解其他孩子的发育水平”目的为主的家长为大多数,也有一部分是家长是因为隔代养育,希望能通过早教,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更多先进的育儿理念。至于希望通过早教开发孩子的潜能,学到更多知识,大部分家长表示没有看到什么区别。

正规的早教应该包括这些

正确的早教就是“返璞归真”,让孩子在合适的年龄获得正确的能力,以保证孩子将来顺利适应社会。

专家认为,0-3岁的早教应包含这些内容:

1让孩子多运动,这种运动应该是独立的、带有探索性质的,而不是家长或老师的指令;

2.让孩子学会表达、沟通,学会与人交流,父母应该在生活情境中和孩子交流所看到的、听到的、吃到的、玩到的;

3.确保孩子学会自我照顾,如吃、喝、拉、睡、自己穿衣服等,很多家长认为这些能力孩子大了自然会,这是不正确的,忽视这点会让孩子养成眼高手低的个性;

4.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如孩子常想要什么就必须立即得到,否则便哭闹不止,家长应让他们学会忍耐和等待。

家庭教育才是早教的第一位

早教中心寓教于乐开发学习技能,适当选择未尝不可,但家长不应拔苗助长期望过高,生活技能应是早教的主要内容,家长也应该是早教的第一老师,早教中心无法代替。

中国保健协会母婴研究基地荣誉专家吴圣楣教授则认为,早教就是父母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快乐的成长环境,围绕这点,家长在家里也可以教得很好。

你真的了解早教意义吗?


现在很多家长都开始注重早教,各种早教机构也是风起云涌。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早教做得好,会促进宝宝各方面的发育,让宝宝先人一步;也有很多家长认为,早教更多的是一个噱头,宝宝教育是贯穿在家庭和学校的一点一滴当中,单纯早教班的几节课,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那么早教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早教可促进孩子的求知欲望

早教可以促进孩子们的求知欲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学得好不好,老师是非常关键的。如果父母没有对孩子进行早教,那么孩子可能就会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们会学习并吸收了好的事物,但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学习不好的知识,宝宝的求知欲望也不会那么强烈,所以父母一定要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培养宝宝对事物的认知和求证心理,让孩子更爱学习和探索。

早教让宝宝大脑发育更快

注重早教会让宝宝的大脑发育更快更灵活,孩子们在三岁左右,他们的大脑的重量已经跟成年人差不多了,这个时候,父母们开展早教工作,对于开发孩子的左右脑、训练孩子的思维、想象力等都很有帮助,孩子的大脑会转得更快,为了让孩子更聪明、更优秀,爸爸妈妈们也可以在宝宝三岁前就开始早教工作,宝宝的思维会更加灵活。

早教让孩子拥有好身体

对孩子进行早教工作,除了智力开发以外,锻炼孩子的身体也是非常关键的早教内容。要从小就让孩子有锻炼的意识,可以让孩子们进行简单的运动,比如游泳、散步、慢跑等等,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让孩子有一个好体魄。

早教并不局限于早教班的课程,而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早期教育。不过,话说回来,每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身体发育程度、脑力发育程度、接受能力等都会有所不同,父母要根据孩子所处的阶段以及孩子自身的条件展开早教工作,千万不要盲目地对孩子进行早教。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急躁,要慢慢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早教过程中,如果孩子做对了,父母记得要对孩子进行奖赏;如果孩子出现了错误,那么记得不要过度责罚孩子,千万不能伤了孩子的自尊。

昂贵的“全托”造就“四宗罪”


“四宗罪”:

故事一从“将军”到“士兵”

3岁的振刚,在家里是说一不二的“小霸王”,有时主意上来,任何一个人都管不了他。例如,他说了,要看完动画片才睡觉,要听一个故事才准关灯,那就一定要这样才行。振刚的父母都是生意人,根本没时间照顾、管教他,爷爷、奶奶经常向振刚父母抱怨:家里的一切都要听这孩子的命令,好像他是个小将军,我们是他的士兵。他太有主意、太任性,这样下去不得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振刚父母认为,以振刚现在的情况,有必要把他放进寄宿制幼儿园,让他学学与人相处的方式,同时也能学些知识。于是,他们每月向当地的一家私立全托幼儿园交2000元,把振刚“全托”了起来。

一段时间之后,振刚果然发生了变化,变得十分乖巧、听话,甚至学会了看眼色行事。

有一次,振刚被爸爸接回来,和爷爷、奶奶看电视,看到电视里一头狮子追赶小羊的镜头。爷爷和奶奶故意逗他:“看,那条大狗真厉害,把小羊追得四处跑。”“是啊,那是大狗,大狗都厉害。”没想到,振刚竟然也随声附和:“小羊当然怕大狗了。而且,它可能是牧羊犬呢。”爷爷奶奶把他抱在怀里:“傻孩子,那是狮子呀,你不认识狮子吗?”“是狮子吗?”小振刚挣扎着扭过头去,仔细看了看:“真的是狮子呀,和狮子王一样呢。”于是,祖孙三人都笑了。

振刚的父母感到,送孩子进全托幼儿园是件绝对正确的事情。现在,让他什么时候睡觉,他就什么时候睡,虽然有时也会有不同意见,但只要大人稍稍强制,就立即遵从,尽管有不满,但不会有异议。

“‘全托’好啊,”爷爷感叹,“把振刚从小‘将军’变成了小‘士兵’!”

振刚的爸爸听了这话,感到心里怪怪的。将军毕竟是有主见的人,而士兵却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是个生意人,隐隐地觉得其中有些什么不对,但究竟是哪里不对,却又没有头绪……

旁敲侧击: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全托”后,会变得有合作性,会改变他不良的习惯。其实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在“全托”幼儿园里,老师作为成年人,始终控制着孩子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评价,是绝对的权威,而且,老师很快会指定某个自己喜欢的孩子,由他来带领大家进行活动及生活、内务自理,其他的孩子就由主动变成了配合,渐渐丧失了思维的自主性,遇事喜欢往后缩,而幼儿园由于管理方面的需要,更是对这种退缩给以鼓励,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视自主思维的缺失为正常。这种隐性的伤害,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渐渐呈现出来。

表面特征:注意力不够集中,遇事没有主见。

发生时段:入园后。

故事二没办法的情绪化

当年,小郭夫妇是从外地来这个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在同一所学校做教师。女儿3岁多时,他们学校需要上“等级”,工作一下子变得繁重起来,没办法,他们把孩子送进了寄宿制幼儿园。他们想,孩子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习知识,起步要比其他孩子早,相信只要通过努力,就可以获得比自己更好的未来。

然而,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孩子不愿进幼儿园。她不愿离开自己的爸爸妈妈,她认为爸爸妈妈在幼儿园门前离开后,就再也不会回来。孩子哭得小郭夫妇肝肠寸断,真想带着她一走了之。可是,钱也交了,而且现实情况的确不允许两个人带孩子,所以,还是硬起心肠,把她留下了。

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小郭夫妇经常能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

“您女儿不吃饭,只要没有活动,就跑到幼儿园门口去等你们,说什么也不愿回教室。”老师的语气里带着焦虑,同时也有些夸耀、表功的成分,“后来是我把她硬拉回教室的。晚上她也不愿睡觉,影响了其他小朋友的休息。不过,你们放心,我一定会把她管好的。”

“谢谢,”说这两个字时,小郭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让您多费心了。”

这样的电话多了,小郭还真就打算给老师买点礼物。小郭的妻子每次接到电话,想的却是自己的女儿,她想去看看女儿,被小郭阻止住了,他不想让孩子的情绪有太大的起伏。送了几次礼物后,小郭接到电话的内容变了:孩子终于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变得听话了许多。小郭夫妇这才安心。

时间过得飞快,学校如愿以偿地上了“等级”,孩子幼儿园毕业上了小学、中学,一切都在向成熟和完美发展。然而,小郭却发现,女儿变得非常情绪化,有一件事不顺心,她就会摔东西,如果批评她两句,竟然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整天。有一次,她半夜才回家,小郭的妻子批评了她,她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急得小郭夫妇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差点把整个城市翻过来找她。两天后,她却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回来了,原来,她去同学家住了两晚……

旁敲侧击:孩子在幼儿期,最重要的就是和父母建立起安全、温暖的情感纽带。把孩子送进寄宿制幼儿园,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无法排解的分离焦虑。他们时刻地期待着父母亲的到来,但都是以失望而归,有种被家庭抛弃的感觉。而且,在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孩子生理、心理上的无力感,让他觉得完全被孤立了起来,会产生一种绝望的不安全情绪,加上有些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及承受力不强,可能无法完成老师规定的活动,被抛弃的感觉将越来越强烈,并根植于他记忆与情绪体验中,长大后,将造成他人格价值中的透视点,轻易地便发生情绪与情感的冲突。

表面特征:人格机构中情绪和情感的极化,精神障碍。

发生时段:脱离基础教育后。

故事三什么时候才“断奶”

张航不明白,自己的儿子怎么了,已经上了初中,说话还是奶声奶气的,向妈妈撒娇,像个长不大的孩子。而且,最近他发现,儿子竟然开始用奶瓶喝水了,虽然没有奶嘴,但一个大小伙子,拿着个奶瓶,看起来要多别扭有多别扭。

他想在自己的家庭教育方面寻找原因,但找来找去也没查找到相应的失误。忽然,他脑中灵光一闪:难道是孩子小时全托出来的问题?这个念头一闪就过去了,他并没有去深想其中的问题。

儿子出生后,张航的单位正在对张航进行考核。这项考核直接决定张航政途的发展,他当然要全力以赴,家务就都落到了妻子身上。可是,妻子恰好被单位派到外地工作。虽然张航也知道,不应该让孩子这么早就离开父母,但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把孩子送去“全托”。

不过,张航对儿子的表现还是满意的,他并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大哭大闹,而且,很快就融入幼儿园的小伙伴中去了。

有一次,张航不放心,趁着有时间,就到幼儿园去看看儿子。

隔着栅栏,远远地,他看到儿子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和其他小朋友围成一圈做游戏。那位老师很年轻,也很活泼,带着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张航觉得放心了,只要儿子开心,他的负疚感也就减轻了很多。

儿子从幼儿园毕业,上了小学,张航也没发现儿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虽然儿子经常会像小孩子一样,向他和妻子撒娇,要求这要求那,但张航觉得,这些都不是问题。孩子么,无论多大,在父母面前都是孩子,更何况,作为家长,自己和妻子还是对儿子有所亏欠的。

只是有一次,张航觉得儿子表现得过火了:那天,他带着已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到超市买东西。儿子看中了一个公仔玩具,那个玩具价格挺贵,而且,分明是给小孩子玩的,张航就没有同意。没想到,儿子竟然坐到地上大哭起来,引得周围的人都过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张航只好难堪地把那个公仔玩具放进购物车。

回家的路上,张航狠狠地批评了儿子,谁知儿子并不认错,而且噘着嘴,一脸不愿意地回到家,竟然接连几天都不和张航说话。

当时,张航用孩子还小来安慰自己,长大了就好了。

现在,儿子上了初中,这种情形不但没有消减,反而愈演愈烈。张航禁不住问自己:儿子已经大了,但什么时候才能在言行上真正地“断奶”呢?

旁敲侧击:孩子进入寄宿制幼儿园,表面上看来,似乎锻炼了他的人际交往能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是不足取的。在家庭里,家长就是家长,是可供孩子模仿的对象。在寄宿制幼儿园里,孩子接触最多的成人就是老师,然而,幼儿园老师由于职业关系,会永远保持童心四溢的职业特质,并不自觉地在生活和工作中表达出来,这会影响到孩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同时,孩子每天都生活在同伴中间,缺少不同年龄人物的样板,年龄和行为之间的空间被迫压缩,行为风格被固定,因此,他们在与父母及社会接触时,本能地倾向于用幼儿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只有这样,他才感到舒适,而家长总是认为孩子还小,所以也乐于接受这种表达方式,也就更强化了他的这种心理和行为反应形式。

表面特征:心理年龄滞后,对父母撒娇,服饰、语言、行为幼儿化,惯于用孩子的行为方式作反应。

发生时段:初中以后。

故事四情感“铁甲人”

芒芒今年5岁,不过,她的园龄却已经2年了。

芒芒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收入不高,本来不想让芒芒进寄宿制幼儿园,因为“全托”的费用很高。不过,由于几个亲戚的孩子都是“全托”,芒芒的父母觉得,自己的面子事小,不能因为家里的经济情况,就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最起码也不能让她觉得自己低人一头,所以,省吃俭用地把孩子送到本市最贵的一所寄宿制幼儿园。

开始也没觉得怎么样,放假时接芒芒回来,芒芒背唐诗,整理自己的衣物,表现得还是蛮大方、得体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芒芒的父母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孩子根本没有亲情的概念,对父母的态度非常生硬。

有两件事,芒芒的父母至今记忆犹新:有一年春节,芒芒的小姨带着孩子来家里玩。两家大人在一起聊些家常,小姨家那比芒芒小一岁半的小弟弟,完全交给了芒芒。刚开始,两个孩子还玩得挺好。不过,不大一会儿,小弟弟就大哭起来,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两家父母忙跑过去,发现芒芒正板着脸,手里拿着小弟弟的棒棒糖。

“为什么抢弟弟的糖?”芒芒爸问她,“你要爱护小弟弟。”

“我的糖!”芒芒针锋相对,“我要吃糖,他不是我家人,让他走!”

“这糖是小弟弟自己带过来的,”爸爸抢过她手里的糖,“怎么会是你的?”

最后,小姨息事宁人地把棒棒糖送给了芒芒。芒芒马上躲到角落里,满足地捏着棒棒糖,看起了电视。她并没有吃,不过,她却要求小弟弟看也不能看棒棒糖,因为那是她的。

另外一件事是,妈妈在做饭时,手被刀划伤了。爸爸让芒芒为妈妈找“创可贴”。芒芒当时正在看一本有趣的图画书,坐在那里一动也没动。后来,爸爸因为急着找“创可贴”,不小心踩到了芒芒的书,芒芒急得狠狠地踢了爸爸一脚……

芒芒爸看着一脸冷漠的芒芒,愣住了:这还是自己最疼爱的女儿么?

旁敲侧击:孩子对家长、环境的安全感依恋,是孩子成长的亲子心理对应机制。孩子需要这种对应机制,因为只有如此,家长和孩子才能直觉地对对方的需求和反应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种关系,将对孩子与父母间架构起安全、稳固的亲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全托”却把这种对应关系,转移到了老师与幼儿园身上。随着教师的更换和学业的深入,这种依恋也不断地发生着转变,造成孩子认知失调,无法与亲情正确地对接,造成人际关系的思维落差和情感上的冷漠,长大后,也不善与人交往,缺少交际的真诚心理基础。

“是我的,是我的!”芒芒坐在地上哭叫起来,“就是我的!”

表面特征:行为刻板、偏执、恃强凌弱,少情感变通,亲情淡漠。

发生时段:入园中后期。

当然,“全托之罪”并非仅限于以上提到的4宗,“全托”对孩子所造成的危害,也难以在各个年龄段体现出来。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家庭不可替代,亲子关系不容忽视。作为人,情感与生俱来,是一切成长与发展的基础。如果失去这个基础,一切都将不复存在。面对“全托”,家长们真的需要擦亮眼睛,不要把孩子作为筹码,推向难以设想的、疯狂旋转的罗盘赌。

一堂课200唱唱跳跳就算早教?值不值?


“从四五岁才开始儿童教育已经太迟了”、“开发大脑潜能,三岁之前是关键”……新学期开学带动了新一轮早教机构报名热。然而,这些收费不菲的早教机构大多存在夸大宣传、误导家长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些早教机构还存在“先天缺陷”:工商登记的多为“教育咨询”等服务内容;有的则寄居杂处在商务楼、商场内办学,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目前,市场上的早教机构主要有启蒙类、益智类、艺术类及语言类等。不少年轻家长反映:这些早教机构良莠不齐,却都打出了充满噱头的宣传语,比如“权威儿童全脑开发”、“最具创意活力品牌”、“全外教、进口教具”等。近日,记者来到虹口区一家位于某小区会所内的早教机构。这家机构专注于为0至6岁的孩子提供各类启蒙、益智教育。记者在教室里看到,不少只有十几个月大的孩子由家长抱着前来“上课”。他们随身还带着奶瓶及尿布,以备“不时之需”。稍大一些的孩子也才四五岁。记者以家长身份试听了一堂课,40多分钟里,老师用英语唱歌、授课,不少孩子要么哭哭闹闹,要么啃着手指发愣。与其说是孩子在上课,不如说是家长在上课。一名家长更是感叹:“用英语唱唱歌、跳跳舞,做些互动游戏,难道就益智了?”然而,这些早教机构的收费却不菲。记者了解到,一般一次课程收费在100元至200元左右。一些全外教的课程一次收费则要200元至300元,有的甚至更高。这样算下来,一个学期课程往往要几千元,甚至近万元学费。

不仅教学内容存在水分,一些早教机构还存在“硬伤”。一名长期从事幼教的老师告诉记者,其实,很多早教机构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属于公司性质,而不是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教育机构,因此教育行政部门难以实施监管。而且从工商登记情况来看,很多早教机构登记的只是“教育咨询”等服务内容,与婴幼儿早教根本无关。连日来,记者走访了5家早教机构,只有1家在办学场所主动出示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证明,其余都没有明示任何证照。

此外,由于早教机构里婴幼儿集中,对于消防、安全、卫生等都应有更加严格的要求。根据国家颁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四个班以上的托儿所、幼儿园应有独立的建筑;规模在三个班以下时,也可设于建筑物的底层,但应有独立出入口等。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对消防安全有特殊要求,一般不宜设在高层建筑内;同时还应设置幼儿专用拉手、护栏等。然而,记者发现,不少早教机构存在多种安全隐患。很多早教机构都设在商务楼或商场等人流集中的地方,楼层普遍较高。办学场所除了设计得富有童趣外,也基本没有幼儿专用拉手、护栏等。《上海市幼儿园管理办法》还规定,每天早晨必须检查幼儿身体状况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而这些早教机构则不会对前来上课的孩子,进行常规体温检测及卫生检查等。对此,许多来自教育界的政协委员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应从孩子的安全、健康出发,参照托儿所、幼儿园相关管理规范,制订并提高早教机构的安全、卫生等各方面标准,及时消除隐患。同时应对这些市场化运作的早教机构加强监管,规范教学和收费,避免早教机构“变味”、“坑人”。

早教课真的能使BB更聪明吗


其实,早期教育不仅局限于智力开发,早教也不是培养“神童”,早教课的内容还包括为孩子创建一个成长环境,引发孩子的探索行为,促进孩子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能力、情绪和社会行为这五大领域的全面发展。早教班并不是想象的神奇班,不是所有上过早教的孩子将来就有所作为,而没上早教班的孩子就什么都不是。

早教课的效果立竿见影。有的家长说,感觉宝宝上了早教课,也没什么改变没什么进步。其实宝宝的学习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特别是1岁以下的小宝宝,接触的东西不会马上表现出来,不可能上了课立即就有效果。而且,因为早教课更注重潜能的培养和开发,所以早教效果短时期内难以发现。

家长不能只重视结果,忽视过程,过分关注孩子是否有所进步。另外,也需要有心理准备,那就是:早期教育是有效的,但不等于所有的早教课程都是有效的。事实上,相当多的早教课程被染上了商业味,炒作成分多。

早教课程的品种越齐全越好?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全面发展,那么是不是上的早教课程品种越多,越丰富,就越有益呢?有些家长盲目地以为,收费越贵的早教机构,环境越好,师资更佳。其实贵的课程未必适合宝宝。早期教育不应贵族化,高价课程更是没什么意义。只要宝宝收获快乐、越来越健康,收费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就是好的早教课程。一些爸妈给宝宝报了音乐启智课,又去上玩画画的课,再去学英语,最后还报了运动宝贝的课程让宝宝“放松一下”,误以为这样就是让宝宝全面发展了,其实只是把自己和宝宝弄得疲惫不堪。如果报得太多,从表面上看是各有侧重,其实对宝宝智能的提高并没有加倍收效。而且,周末无论如何都要留出时间出去玩哦,别忘了大自然也是宝宝的好老师。

另外,一些家长只是一味追赶潮流,对早教并不太了解,看到“蒙氏”、“奥尔夫”等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名字,并不明白其中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就想让孩子与时俱进多接触新奇的东西,尤其是,挂上洋名更时兴。这些都是不对的,不能盲目跟风。

西式教育理念就是比中式的好?

西式教育理念和中式教育理念有着背道而驰的差异性,也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体现。许多爸妈一味地赞扬西式教育,否定中式教育也是不对的――

西方的早教以尊重孩子个人意愿为主,以自我为中心,注重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和实际动手能力,让孩子从小便开始接触社会生活,因此西方孩子的自信心很强,对人对事都持乐观态度,对生活充满自信和期待。在西方孩子的眼里,仿佛只要你努力,没有事情是你做不到的。但这也有不利的一面,孩子容易形成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极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中式的早教则注重责任和担当,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教导孩子应该主动去帮助其他小朋友,而且要在第一时间去帮助别人,只要你还有能力去帮助别人。初看起来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甚至觉得有些迂腐,但仔细分析,人们会发现其中蕴含成熟的做人道理。这里强调的是一个人的责任,对身边其他人的责任。当身边的人陷入困境时,一个人应有帮助人的意识和敢于帮助别人的勇气。这种教育思想让孩子学会了团结和勇敢,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你真的会表扬孩子吗?


中国的传统教育总是主张“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孩子以批评为主,甚至在别人面前要称自己孩子为“犬子”以示谦虚。慢慢的,随着一些国外育儿观念的引进,现在更多地主张表扬教育,对孩子要鼓励表扬为主,树立孩子自信心。这二者之间到底怎么权衡,表扬孩子也有什么技巧没?

1.夸奖要言之有物,越具体越好

表扬要具体,表扬的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家长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一些泛泛地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2.夸事实不夸人格

如果要表扬和称赞孩子,应该表扬和称赞他所做的事,就事论事,而不是他的人品或性格。“好宝宝”、“聪明”就是典型夸人格的话,次数一多,孩子便会真觉得自己很棒、很聪明,但事情往往并非如此,如果当某天,他碰到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困难,比如下次考试没有考到好成绩,也没能进入一所名校,便会大受打击,发现自己不很棒,也不聪明,这种感觉会让他无比失落,也会觉得你之前对他的表扬和称赞都是不符合事实,虚假的。等你下次再夸赞他最棒和聪明是,他便会觉得特别无聊和虚假。性格自卑内向的孩子还会觉得对不住你给予的表扬和称赞,从而在心中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不愿意在你的面前表现。表扬和称赞错了,同样也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和负面效益。

表扬和夸赞孩子时,可以描述事情本身,但不要评价孩子的性格,可以对他的成绩和表现进行客观的描述,而不是一味美化和拔高孩子,特别是品格方面。

3.夸奖要及时才有效

当孩子需要妈妈时,要及时回应孩子。孩子做了好事,对孩子的表扬要及时。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对孩子的拒绝要及时。孩子做了坏事,对孩子的“惩罚”要及时。

那么,这个及时是有多及时呢?3秒。

3秒之内,你对孩子做出的言行会和3秒之前的事情联系起来,成功地在孩子心里留下印记。

4.夸努力不夸聪明

“你真聪明!”——是一个家长惯用的评语。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美国的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5.夸奖要看结果也要看过程

孩子常“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涮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长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它家务。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幼儿园真的那么可怕吗?


各幼儿园的差别其实很大!

北京现在有那么多私立幼儿园,收费很高,但有的名额还是很紧张,可见幼儿园之间是差别很大的。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在孩子入园前都为选幼儿园而伤脑筋。从我的经验看选幼儿园第一要离家近,方便接送;其次老师要好,善于把握幼儿心理,有爱心有耐心,让孩子有认同感;最后才是学什么知识。建议宝妈多多考察幼儿园,带上宝宝一起去参观,不管怎样,入托对孩子来说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xkd的回复:

一、在孩子的心目中,再好的幼儿园永远不如自己的家好,再好的老师都不如自己的爸爸妈妈亲,但这不可能成为我们不让孩子上幼儿园的理由。

二、更多的时候,幼儿园好与不好不是关键,关键还在孩子遇到怎样的老师,遗憾的是,这一点往往要试了才知道。但孩子进园之前不妨先跟可能进入的班级的老师有些交流,观察观察。

三、总的来说,现在的幼儿园跟我们那时候上的幼儿园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乐趣比我们那时丰富了很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