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胎教在前,什么早教名校都木有用!完全木有用!很多妈妈都认为,胎教就是听流行曲,说两个小故事就完事,结果孩子读书后就花大钱去补习,花大钱吃恶果。然后就羡慕人家小孩不用补习不用做题都名列前茅,这是为什么?难道人家妈妈会告诉是因为“胎教”吗!不会!只有小编才会:教,就从胎儿教起!

胎教早教真正赢在起跑线上!

那我们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胎教呢?很多孕妈们都从知道怀上宝宝那刻开始胎教,看一大堆胎教资料,不停地听世界名曲!

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不少,所以家长们都越来越重视孩子每一阶段的教育。但要记住,因材施教才是最重要的,作为家长应该了解全面的胎教,再按照自己实际情况去进行。不要盲目地跟风。绝对要宝宝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其实你们真的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胎教最好吗?

胎教最早一词出现在汉朝,那时胎教的基本含义是孕妇遵守的道德规范。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互相影响情绪、行为等,所以孕妇必需谨守礼仪,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名为胎教。古人的智慧真是无穷,远在千年之前就知晓胎教的重要性。

我们随机调查了3000位准妈进行胎教调查:64%的准妈妈会在孕中期(孕4月-孕7月)进行胎教,26%的准妈妈会在孕晚期(孕8月-孕9月)进行胎教,也有10%的准妈妈会认为在孕早期(孕1月-孕3月)进行胎教最好。看来大部分的妈妈都是做好功课的。

第4周:医学研究表明: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到第四周就已经开始建立了,就等于说当你才知道自己怀孕的时候,可能宝宝就在笑话你这个妈妈后知后觉!不要以为胎儿还是一个小卵泡,他已经开始准备认知这个世界了。小编顺带一句:好好享受现在的时光吧,真正的心连心也就这10个月,孩子出生后,不要舍不得,不要后悔没有好好地跟胎儿聊聊天!唉,说着说着就想哭。

第8-11周:胎儿对压触感有了反应。

很多妈妈这时对怀孕都没有太大的感觉,因为胎儿还很小,别说胎教,连自己怀孕的感觉都没有,怎么进行胎教。还记得小编前面说到的“心连心”吗?这个就是本阶段的胎教。准妈们要保持好的心情,均衡足够的营养,这是第一步!好吧,这个第一步是整个孕期都必需要做的!

重要的是第二步:在早上起床,午饭后,晚上睡觉前,准妈妈可以把双手轻轻的放在肚子上面,千万不要抚摸或者转圈抚摸,只需轻轻的靠在肚子上。这阶段的胎教就只需做这两步。

宝宝能感受到你给他的温暖和力量,就等于抚摸新生儿能使ta发育更好一样的道理,让宝宝知道你爱ta。其实胎教注重的是脑部的刺激发育,这个动作能开发宝宝的大脑,为后面的发育打下基础。传递着妈妈的爱,能让宝宝发育更完善,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第16-19周:胎儿的听力形成。

很多妈妈说音乐胎教,但是这时胎儿的听觉没有发育,所以不建议在这个阶段去做音乐胎教,不单没有作用,还会有可能影响了宝宝的发育!有做这一阶段的胎教,孩子在出生后没有那么容易烦躁,可以更快安抚自己的情绪,虽然没有科学验证这一说法,不过,有做比没有做强,这是肯定的,经多位妈妈口碑证实!

这时就可以进行音乐胎教。音乐已被证实是最有效的胎教方法,也能使孕妇放松!常见的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约纳森的《杜鹃圆舞曲》、罗伯特·舒曼的《梦幻曲》、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莫扎特的曲目…建议各位孕妈去购买一张胎教音乐的CD,以后你会感激你自己在对的时间做了对的胎教!音乐胎教对胎儿的脑部发育刺激非常大,能令宝宝的脑部发育迅速!医生通过实验得知:如果对刚出生的宝宝隔绝一切视觉、听觉、感觉的刺激,宝宝的脑部发育就会减慢或者停止,可见音乐对胎儿起到一个多么重要的作用。

准妈妈间盛传:胎教音乐首选莫扎特!那么小编就会为你揭开莫扎特的面纱。

莫扎特的音乐总会喜欢让某一段旋律重复多次地出现,对于胎儿来说,大脑没有完全发育的情况下,重复的曲调,重复而愉快的声音能帮助他们锻炼记忆力,而且不会感觉疲倦。

西方的研究认为,莫扎特胎教音乐可刺激大脑释出脑动力波,也就是俗称的α波。正常的脑动力波有4种,其中α波是脑部最活跃、思维最敏捷的波长。

而且莫扎特的曲调接近心跳的频率,许多妈妈都反映,当听到莫扎特的音乐时,能感觉到胎儿放松愉快,也跟妈妈的心情很有关系的。准妈们可以在听曲子的时候沿着韵律想象一下你身在大草原、异国国度……这对于开发胎儿的想象力也是很有帮助的。

第20周+:胎儿的视网膜形成,开始对光线有了感应

建议从第24周开始,进行光照胎教!是不是很神奇?准妈妈们在这阶段的产检中,医生都应该会提示你,宝宝现在已经能感应光源了!

如果胎宝宝处于觉醒的状态,通过腹壁用光照射胎儿颜面,在B超显像仪上即可见到胎儿的眼睑、眼球活动及头部回转做躲避样运动。这样对母亲腹部直接进行光线照射,有时会让胎儿感到不快,这时如果胎儿不背过脸去用电光一闪一闪地来照射孕妇的腹部,胎儿的心搏数就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如果用弱光(小手电筒的光芒)照射,胎儿会十分感兴趣地将头转向光源的位置。

这个胎教方式能使宝宝出生后有更敏锐的视觉,更好的专注力,记忆力!光和声音一样,都能刺激胎儿脑部发育,使宝宝脑部神经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刺激建立更复杂的神经网络。

咱们这种没有爹拼没有背景拼的,就更要加强胎教!让拼爹的娃见识一下什么叫最强大脑,以后不要给他抄数学试卷。别羡慕,我拼胎教!胎教太强大了,想让再看多一点?准妈们给小编吼一声,我定当竭尽全力!为的都是下一代啊!

相关推荐

孩子撒谎可能是在发求助信号


常听一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曾经或经常撒谎,而撒谎的背景多半是因为考试考砸了或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未达到父母的要求。有趣的是,谈话中几位家长对孩子撒谎的前因后果往往一语带过,更多地宣泄孩子学习成绩下滑的苦恼。

孩子撒谎是一种常见现象,有的孩子是经常性的,有的偶尔为之,其动机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逃避父母和老师的处罚,一是博取父母和老师的欢心。两者家长都不可以掉以轻心,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不会无故撒谎,往往是因为家长管教严厉,双方沟通不畅,为了逃避责备、免除皮肉之苦才出此下策,而最常见的手段就是歪曲事实、夸大事实、捏造事实、虚实混杂、嫁祸于人。

一般来说,孩子撒谎与家长没有拿出科学的应对策略有很大关系。帮助孩子矫正撒谎的劣习,家长必须对症下药,第一步找出撒谎原因,在教育孩子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立即当众指责或教训孩子,最好另选一个合适的时间,单独与孩子聊一聊撒谎会带来哪些后果。

2.容许孩子犯错,奖励孩子说真话,给孩子说真话的勇气。

3.父母要以身作则,说话做事要讲诚信,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

4.当孩子第一次撒谎时,不要轻易下断言,了解撒谎的动因后再予以劝导。

5.对于屡犯的孩子,要观察其言行,落实事实,帮其明确撒谎的危害性。

6.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总之,孩子撒谎很有可能是遇到令他感到困难的事情,为了不让父母生气,很多孩子就想办法掩饰。所以,家长不要一味认为撒谎是孩子的错,而要将之视为孩子在向自己发出的一种求助信号。

孩子口吃可能是心理障碍造成的


口吃现象与口吃病有着本质的区别。口吃现象是人在感情激动或精神紧张时,因对神经中枢的干扰所出现的短暂语言不流畅现象,而口吃病则是由于心理病症所导致的一种口吃疾病。

口吃

口吃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患病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5%,大约一半的口吃儿童,是在5岁以前发病的。口吃多在幼儿期形成,同样,也最易在幼儿期纠正。如果在幼儿期不纠正,有时口吃可伴随终生。

口吃现象与口吃病有着本质的区别。口吃现象是人在感情激动或精神紧张时,因对神经中枢的干扰所出现的短暂语言不流畅现象,而口吃病则是由于心理病症所导致的一种口吃疾病。

口吃的病因

1.模仿他人口吃。大部分口吃的儿童都是在幼年时模仿他人的口吃而学习得来的,口吃的感染性和很强,孩子们之间互相模仿,和口吃的人经常接触,因觉得口吃的人说话特别好玩而模仿,都容易学会口吃。

2.父母对子女言语能力的形成要求过急。当孩子学话时,作过多的矫正,或采取恐吓手段逼迫孩子学话,进行斥责、嘲笑,使儿童紧张,害怕说错话,说话时压力很大,失去信心而发生口吃。

3.父母把孩子学话时犹豫不决或轻度顿挫看作是口吃,操之过急,忙于矫正而形成了口吃。

4.父母强迫左撇子改用右手时,往往也会发生口吃。

5.突然的精神刺激,如受惊吓、过分的受罚、环境突然改变,亦可导致口吃。

怎样矫正口吃

由于口吃病是心因性疾病。所以,对口吃病的正确矫治,应从心理治疗入手,着重于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然而,对于一时性的口吃现象,是不需要治疗的,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和智力发展,可以自愈但是,父母千万不能让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否则,口吃现象就会发展成口吃病。

纠正口吃的方法,首先是消除口吃儿童的紧张、恐惧情绪,同时给予示范,并进行反复练习。一般的方法是:

1.让孩子多听声音优美、表达流畅、内容合适的语言。如儿童故事、幼儿诗歌等,听熟后,让孩子跟着一起讲,一起念。

2.父母一定要耐心、细心地多与孩子交谈,彻底消除孩子怕口吃的心理状态。当孩子有一点进步时,就应给予鼓励和奖励。总之,要使孩子说话时不感到有一点点心理压力。

3.要多与孩子说话,说话的速度略慢,边说边问,引导孩子答话,如孩子一时不愿回答,不必勉强,可以继续说话,要让孩子在不注意自己有口吃缺点时,自然而然地回答问题,切忌在孩子说话时,不断指责他的缺点。

4.鼓励孩子树立克服口吃的信心。创造条件,让口吃孩子能经常同说话流畅的同伴们一起玩。同时,要设法教育小同伴们不要嘲笑口吃的孩子。

5.家长应告诉孩子,矫正口吃需要玫个较长的时间过程,不可急于求成。略有反复是正常的,决不可灰心。矫正口吃,关键在于要有信心和恒心。

争强好胜的孩子可能是心理扭曲


家长不要固执地认为“不管”孩子就能使其有独立性,其实长期“不管”孩子不但不能使其真正独立和健康成长,反而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伤害。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能力,有意无意地使用忽略孩子的办法,也就是“不管”,好像这样就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其实,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个孩子都是需要被关注的,有些家长为了避免孩子被过度关注成为“小皇帝”,就采取相反的办法,这样就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被忽略的感受。他们为了能使自己得到应有的关注,往往倾向于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比别人强,一定会得到关爱。从而逐渐生出一种处处争强好胜的性格。

家长忽略孩子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造成哪些长远影响呢?最明显的就是孩子长大后会具有比较强的依赖性与攻击性,而家长想培养的孩子的独立性只是表面现象。孩子的内心是柔弱的,他们长大后会强烈地寻求被关注、被理解、被爱的情感体验,一旦找到了就非常依赖。另一方面,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充分表达出被忽略的不满,会导致他们成年后继续表现出争强好胜,并容易形成和人发生冲突的特点。这些事情可能是家长没有想到的。

那么家长怎样教育孩子才能避免孩子在心理上出现这种扭曲呢?

首先,家长不要固执地认为“不管”孩子就能使其有独立性,其实长期“不管”孩子不但不能使其真正独立和健康成长,反而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伤害。

其次,家长不要使用两极性思维,简单地说就是“这样不好,那么就那样”、“那样不行,那么就这样”。任何事情都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教育孩子不是简单“这样还是那样”的问题,家长要用心去揣摩孩子的内心世界。无论孩子做对还是做错了事情,都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建议。

第三,孩子需要适度的关爱,家长不用刻意期待孩子怎样独立,而是要理解孩子,尤其要理解孩子内心的柔弱和对关爱的渴望。这样,孩子才会从内心真正独立和健康成长。

你朝孩子又吼又叫,是因为你又穷又忙!


暑假前不久的一天,姐姐小曦放学后因为课堂作业没有完成,被留堂一个小时:本该4:30放学的她,一直到5:30左右才出校门。

这期间,我和妹妹小诺就只能在学校停车场里傻等。车上空间狭小,上托班的小诺活泼好动,总想下车去疯跑。那天正是高温天气,露天停车场里又晒又热,且车来车往,十分不安全。

为了把小诺留在车上,我只能不停给她读绘本,一本又一本,一遍又一遍,读得我口干舌燥,等得我心烦意乱。

开车回家恰逢下班高峰,本来20几分钟的车程走了40多分钟,到家已经六点一刻了。

想想晚饭还只是3点半出发接小诺之前准备的雏形,我放下包包,一边往厨房冲,一边吩咐小曦赶紧去写作业,让小诺去玩积木或者雪花片。

我则立即把灶上煲的时间过长了的汤关火,把自来水里浸泡着的蔬菜捞出来,切菜炒菜......等我终于准备好晚饭,二十多分钟又过去了。

把菜端上餐桌,瞟了一眼趴在地上的小诺,以及满客厅的雪花片和积木——这娃肯定是把装积木的大桶举得高高地往下倒,雪花片也一样——沙发下、茶几上下、所有能踩脚走路的地板上,全是雪花片和积木混杂在一起。

我深呼吸了好几次,才忍住没有批评小诺。大声招呼小曦吃饭,快速把饭菜摆好,蹲下去陪着小诺满客厅捡拾积木和雪花片。

等终于端起饭碗,我瞟了一眼墙上的挂钟,还差5分钟就7点了。问小曦的作业进展,毫不意外:还有许多没做。

我默默地想了想小曦的时间安排:晚饭半小时,7:30-8:30写作业,8:40-9:00去阁楼跑步,9:00-9:30洗头洗澡,9:30-吹头发收拾睡觉。这期间任何一个环节不能按时完成,侵占的都是睡眠时间,而明天早上6:00必须起床,连8个小时都不能保证了......

我心里一阵着急,扒饭的速度明显加快。放下饭碗,想起露台上的衣服还没收,只好一边往楼上冲一边吩咐姐妹俩快点吃饭。

收衣服时看到一旁蔫头蔫脑的树,这么热的天,必须天天浇水才行呢。等我挨着给桔子树杨梅树和两排冬青都浇好水,把衣服收下并分开放进每个人的衣柜里。到餐厅一看,俩娃还坐在那里边吃边玩,时钟显示7:18。

我听见大脑里“嗡”地一声,血液上涌,那一瞬间我的情绪彻底失控,开始大声批评俩孩子吃饭太慢,质问小曦作业打算怎么安排,责备她没有时间观念等等......

妹妹被我批评得立即就要哭了,叛逆期的小曦则把筷子往桌上一拍:“不吃总行了吧?!”站起身怒气冲冲地回房间,甩上房门。

结果,小曦因为生气,写作业的效率又打了折扣,这下更来不及了,最后只好放弃运动。

和大多数妈妈一样,发完脾气我就后悔了。但是想到接下来要洗碗、刷锅,陪妹妹玩耍并帮她洗漱哄上床,然后还要给姐姐检查作业......我连后悔的时间都没有。

过分的忙碌,让人焦急忧虑,容易导致情绪失控,为一点小事就朝孩子发脾气。

我的好朋友霏霏妈,几年前和我一样是淘宝卖家,众所周知,淘宝小卖家可真是操的卖白粉的心,忙得不得了。

霏霏上一年级后,霏霏妈觉得自己时间根本不够用:傍晚要接孩子,晚上要辅导孩子写作业,写完还要练琴。孩子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写作业拖拉磨蹭,每天都要不停地催促她,催得母女俩都烦躁异常。

她跟我抱怨,说亲子关系搞得很不好,自己总是控制不住大吼大叫。

后来霏霏妈把孩子送去晚托班:放学后晚托班老师直接去校门口接孩子,过两个多小时,孩子写完作业交给老师检查完毕,霏霏爸爸正好下班去接孩子回家。

到家吃完晚饭后,只剩下练琴一件事情。每天练琴结束,母女俩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聊天,可以出门散步。

霏霏妈说:“我又开始每天夸奖孩子啦,表扬她琴练得好,饭吃的好。她很开心,我也很开心。这一千块晚托班费花得实在太值得了”。

很要好的高中同学S,两个孩子的妈,大女儿已经上高中,小儿子也即将升入初中。姐弟俩学习成绩都很优秀,常年担任班干部,还常主持班级甚至校级的各种活动,真正德智体全面发展。

今年暑假S带孩子来上海玩,到家里来小住几天,我们得以细细聊慢慢谈。

我正被青春叛逆期搞得焦头烂额,赶紧向她取经,谁知她说她女儿没有明显的叛逆,就度过了大家谈之色变的叛逆期。

S回顾自己带孩子的这些年,她说:“我和两个孩子的亲子关系一直很好,很少对孩子大吼大叫。要说经验只有一条,就是一定要把自己从洗衣做饭等琐事里解放出来。”

看我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S强烈建议我像她一样请个保姆,至少请一个钟点工来做饭打扫卫生。

我深觉她说的话有道理。只有把自己从家务的泥潭里解救出来,才会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不急不燥,耐心细致。

如果一个妈妈“又穷又忙”,她绝不会有好心情好脾气来对待孩子。这里所说的“穷”,不是指真正意义上的“贫穷”,而是一种“穷”的心态。

比如说,小诺把一盒崭新的蜡笔细细地掰断,如果我想到的是这盒蜡笔价值多少,这样掰断等于浪费了多少钱,这就是一种“穷”的心态——总想着节俭,想着价格和成本,我就会忍不住阻止孩子的行为,甚至为此大声呵斥孩子。

如果换一种心态:蜡笔固然是画画的工具,对于孩子来说它更是玩具,它可以用来画画,自然也可以用来掰着玩。并且掰断蜡笔这个活动,很锻炼孩子小肌肉的灵活性。

这么想我就能静下心来,询问小诺掰断蜡笔的原因,以及她是遵守什么规则来掰的。

也许孩子会告诉我:蜡笔太长所以要掰断、每一根要掰成三节、掰断后就变成更多的蜡笔、掰断的蜡笔不同的颜色之间可以搭配得更漂亮......

我会忍不住赞叹孩子的奇思妙想,甚至可以创造更多的规则,陪孩子一起掰蜡笔玩。

问题不是我是否缺少买蜡笔的钱,而是我有没有转变自己的观念。

我决定摆脱自己“又穷又忙”的困境。

首先,减少自己的家务量

请一个钟点工每周来家里大扫除一次,平时就用扫地机和擦地机来帮忙打扫卫生。

把部分家务分摊给其他家庭成员。有时拜托小曦洗碗、洗袜子。如果诺曦爸爸回来得早,就让他去炒菜。地板上撒了东西,就请小诺去打扫(管她扫得干不干净呢)。

要做的事情没那么多了,我的焦虑就减少了,就能更好地陪孩子。

其次,改变自己的金钱观

许多零零碎碎的事情请,别人做花不了几个钱,对家庭财富完全没有影响,却能较大地改善生活质量,或者说,能提高我的生活感受。

因此,能用小钱解决的事情,千万别舍不得花钱。

最后,调整自己的心态

有时别把事情看得太严重,即使出了小问题,后果也可以承担。

要允许偶尔打乱生活节奏;放低要求,放弃一些任务和目标;对自己和对孩子都多一些宽容和谅解。

拒绝又穷又忙,至少在心态上做一个有钱有闲的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