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5岁生日那天,我带他去商店选礼物。林林总总的玩具,儿子唯独钟情于芭比娃娃,而对于奥特曼、飞机、坦克、汽车等玩具却不屑一顾。售货员笑着逗他:“男孩也要玩芭比娃娃吗?”“谁说男孩不能玩娃娃!”儿子立刻反驳道:“娃娃不能只有妈妈,她还需要有爸爸!”在场的人都笑了。说实话,我原本不打算给他买,但僵持了十几分钟,最后我还是满足了他,一是为了他那个“娃娃也需要爸爸”的理由,二是为了儿子“双性化”人格的发展。

所谓的“双性化教育”,是摈弃了传统的、绝对的“单性化教育”后应运而生的一种家庭教育新理念。传统社会对男性和女性角色做了严格限制,两性特征互不相容,而“双性化”则是指个体的人格中同时融合了男性和女性的特征。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往往在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方面都较为片面,智商、情商也较低。相反,那些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孩和女孩却大多发展全面,文、理科成绩均较好。双性化教育的理论启发了我,于是我便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进行了有意识的尝试。

儿子蹒跚学步时,就时常与邻居的小女孩一起玩耍。这个时期的孩子完全没有性别意识,在一起玩耍接触中相互模仿,为“双性化”人格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两岁半时,儿子上了幼儿园。一群男孩女孩中,儿子从不划分帮派偏向哪方,简直说得上是“如鱼得水”:男孩喜欢的东西他喜欢,女孩喜欢的东西他也喜欢,兴趣非常广泛。我欣喜地发现,儿子非但没有“女性化”,反而改掉了爱动手打人的坏毛病,学会了宽容与礼让。当有女孩受欺负时,他还会攥紧小拳头向人示威,显示出小小男子汉的威力呢!

再大一些后,周围有许多女孩开始学舞蹈,儿子也想学。不顾众人的反对,我把儿子送到一个舞蹈班学了半年的舞蹈。之所以只学半年,其实还是有所顾虑,因为孩子已经到了性别萌芽期,为了强化他自身的性别意识,只好适可而止。而送儿子去学舞蹈,主要是想鼓励他向异性学习,促进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日趋完美。经过半年的舞蹈训练,儿子身体的协调性、音乐的感受力、动作的节奏感都有了明显进步。

尽管已经尝试了几年的“双性化教育”,但面对“芭比”时,我起初还是有点犹豫。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芭比”抱回去之后,儿子既当爸又当妈,给她讲故事、唱歌、喂奶、洗澡,忙得不亦乐乎。他没有去学女孩子娇滴滴撒娇的样子,只是在细心呵护“宝宝”的过程中寻找乐趣。其实,孩子的性别取向,关键还要靠家长正确的引导,玩具本身是没有性别的,只是成人为其附加了各种性别标签。何况,玩具的多样性可以弥补孩子自身性别中的不足,这与我尝试的“双性化教育”并不矛盾。我很庆幸满足了孩子的愿望,使他在成长中多了一份责任,更多了几分欢乐,而我也因为孩子的快乐而感到快乐。

如今儿子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是一个活泼开朗、大方勇敢、细心温和的好孩子,常常受到老师及邻里的交口称赞。虽不敢说这全是“双性化教育”的功劳,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种种双性化教育的尝试都曾给他的性格养成留下养分,引导他一路向前。

精选阅读

儿子喜欢扮女孩怎么办


儿童的异性倾向是常见的,但往往只出现一个短时间(几个星期到几个月),就过去了。孩子有异性倾向有几个原因:

1、由于我们目前实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使有些家庭难以达到想要男孩(或女孩)的愿望,于是有意地把女儿(或儿子)打扮得像相反性别的孩子,聊以安慰。

2、出于好奇、有趣,而将孩子作异性打扮,久而久之,他们就有了异性倾向。

3、有时家中某一个性别的人数多,而孩子却是另一个性别的,这个孩子很可有异性倾向(当然,这种当孩子上了幼儿园,会有改变)。

4、也有极少数孩子由于性器官异常,孩子的心理、性格,很容易朝其外观性别发展。

5、由于有人说这种男孩长得秀气,很像女孩,或这个女孩浓眉大眼很像男孩,孩子于是就愿意向异性发展,比如男孩要穿女孩的衣服,玩娃娃、抱毛绒玩具等,女孩要穿男孩的衣服,玩枪、玩打仗等。你们的儿子可能就是受了这个影响,而有异性倾向的。

解决的方法,可以试试:

1、同常说他秀气的朋友讲,不要这样说,免得他爱打扮成女孩,到幼儿园会被小朋友说,影响他的情绪。

2、不要过分担心他将来真想做女孩,他到了幼儿园小学,有异性和同性的伙伴,会逐渐做到性别认同(sexualidentity)的。

3、平时尽量说做一个男孩子多么多么好,勇敢、强壮,长大了能帮爸爸做好多事,爬山、游泳、打棒球都会带着你。

4、把他穿的衣服尽量做得漂亮,让他感觉到做男孩子也很美。

5、鼓励他跑跑跳跳,玩一些活动比较大的游戏。

6、为他选择几个同性别(男性)的小朋友和他一块儿玩,让他感到轻松愉快,愿意和他们一样,穿和他们一样的衣服。

7、让爸爸多和他在一起,做好性别模仿形象。

儿子喜欢摸妈妈的乳房怎么办


友:我的儿子现在3岁2个月,喜欢紧紧地搂着妈妈,在妈妈身上摸来摸去,尤其喜欢摸乳房,妈妈告诉他说“很羞”时,他会回答自己是吃奶的小宝宝。有时也会问妈妈“吃奶的小宝宝是否可以摸乳房”之类的问题,妈妈回答说“可以”。现在他经常模仿小宝宝的哭声,并声称自己是小宝宝,请问专家这是否正常?如何处理。

茅于燕:孩子喜欢紧搂妈妈,在妈妈身上摸来摸去,尤其喜欢摸乳房,这是他依恋妈妈的表示。对年龄很小的婴儿来说是完全正常的,但对3岁多的儿童来说就太幼稚了。他完全可以从事一些游戏活动,而不仅是靠抚摸来得到快感。

想要改变这个行为,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1、和他讲一点“道理”,主要说:“你已经3岁了,是某某家宝宝的小哥哥了,小哥哥要做个小哥哥样,一个人玩,还会帮妈妈干活(递个肥皂盒、拿个塑料盘子什么的)。长大多么好啊!还可以背个小木枪打大灰狼呢!……”

2、把乳房遮住,不要敞怀让他看见。他要打开你的衣服时,你可以转移他的注意,让他把兴趣转移到别的方面去。当然,一开始他会不习惯而哭闹,一定要坚持不让他打开你的衣服,只给他他爱玩的东西玩,或带他到户外走一走,到超市看一看,他老看不到、摸不着,就会淡忘。遮住乳房很重要,而责任全在你本人。

3、告诉他,他已经三岁多了,比邻居家的某某大多了,不是吃奶的小宝宝了。让他看看自己的手比某某大多了,个子也高多了,会走又会跑,还有好些玩具,不是吃奶的小宝宝了。

如何应对孩子胆子变大


喜欢冒险是天性

在成人看来,小孩子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敢动,无所畏惧。开着的饮水机,宝宝总想自己开,电源插头的黑洞,总想用小手指去捅一捅,还总想着要搬个小椅子,爬上更高的地方。这些其实是宝宝认知世界的方式,他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总想要弄明白。他的意识中表达的是——我要看看到底怎么回事。但这种探索累坏了父母,稍错眼珠,宝宝可能就会闯祸。因此家长要小心看护,既要保护他的求知欲,又不能让宝宝在“探险”中受伤。

假如他/她:8个月~1岁

8个月后,大多数婴儿会爬了,他开始有能力自己移动身体,有更多的自主权。因为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他的好奇心也越来越强烈,理解力也由此萌芽。主要表现为:宝宝对于物品本身产生强烈的兴趣,他喜欢用手、用嘴巴来尝试各种新鲜东西,随处抓来的一个小东西,他会放到嘴里尝一尝。

●他/她会喜欢:小东西放嘴里

一枚硬币、一个笔帽、一粒扣子,对宝宝来说都是新鲜的东西,他可能抓到后就放进嘴里,不小心就会吞进肚子。因此,一旦宝宝会爬后,要在家中做个大扫除,把各处的小零碎东西全部整理干净,不让宝宝见到。

假如他/她:1~2岁

1~2岁的宝宝语言表达能力及动作行为能力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生活常识的积累,他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愈加强烈。宝宝开始主动尝试探究事物的因果关系,并通过这种探索活动获得更多的生活常识,他开始到处走、到处摸,模仿大人的各种行动。但他还不知道怎样做是安全的。

●他/她会喜欢:插插座

当宝宝看到你把插头插入两个小洞里时,他的小心思开始动了。“趁妈妈不注意,我也试试。”宝宝可能拿手指去捅,也可能拿着插座乱比划,还可能用手中的小东西去捅。对这种探索,家长要严厉制止,打一下他的手掌,让他记住不能动,因为这种冒险一旦出现闪失,是无法弥补的。家长也可以插在插座上安个保护装置,防止宝宝乱动出危险。

●他/她会喜欢:开饮水机

手指一按,水就流出来,小宝宝对这些很感兴趣,但他并不知道,什么是烫。你对他说“烫,别动。”他才不听呢!因此你要让他感受到什么是烫。把一杯温度在五六十度的水放在桌上,一杯冰水放桌上,让他先摸下冰水,感觉一下凉;再让他用手摸一下热杯子,并告诉宝宝烫。并且摸一下即躲开,这样宝宝逐渐会理解烫的真正含义。

假如他/她:2~3岁

2~3岁宝宝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使宝宝对事物的认识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阶段。宝宝对事物的因果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开始尝试采取各种方式验证自己关于周围事物的认识,并进行更加深入地探索。这个时期的宝宝在爸爸妈妈的眼里开始变得叛逆,他们常常做一些让爸爸妈妈头痛的事情。

●他/她会喜欢:跑到路上追球

当你带着宝宝在路上玩,不小心球滚到路上了,尽管车来车往,你若不拉着宝宝,他也会跑过去捡球。因此平时带他不要在路边玩。每次走在路上时,要告诉他交通灯、斑马线等,让他知道要有规矩。

●他/她会喜欢:爬高

宝宝对爬高充满兴趣,他会搬来小凳子,自己够东西。他不知道这样做危险,会摔下来。因此你要问清宝宝,到底想要什么,如果是高处的一件东西吸引了他,那就拿给他看看。再有,他精力旺盛,喜欢运动,不如就带他到小区的游乐设施处,让他爬攀爬架,既锻炼了身体,也满足了他爬的欲望。

假如他/她:3岁以上

宝宝总喜欢这里摸摸,那里碰碰,甚至会采取一些比较过激的行为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比如砸坏新买的玩具、拔出长得好好的花草、捞起鱼缸里的金鱼等等……这一切其实都是宝宝想要满足他的好奇心,从实践中体验并积累经验的方式。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损坏一些物品基本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相比较而言,给宝宝积累经验的机会,远比斥责他们、打击他们的好奇心有价值得多。

●他/她会喜欢:拆掉玩具

会跑的小火车,他一定要看看是如何跑起来的,于是偷偷拿来工具,乱拆一气。甚至趁你不备,把你的手机都要拆掉。对他们,不要动怒哦。他才不知道你的物品价格几何,他一心想的是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因此在闲下来时,不如就给他一个破旧的钟表,和他一起拆开看看,讲讲原理,满足他的好奇心。

●他/她会喜欢:扒阳台

宝宝看了动画片,对神奇的会飞的超人产生兴趣,他也想从高处跳下去,飞起来。他可能找个椅子,站在阳台上,将身子探出窗外。对于后果他想象的是飞到空中。因此,家中的阳台上不能放可以攀爬的东西,窗子也要有保险,不能让宝宝轻易打开。你在和宝宝一起看动画片时,要告诉他这个主角从一场严重的事故中毫发无损地走出来,是不真实的,从高处摔下去,会永远见不到妈妈的。

其实,孩子在冒险阶段,父母应该看住宝宝,尽量出现在大人视线里活动。正确引导孩子冒险的活动,让宝宝边玩边学习。

如何与儿子谈遗精和手淫?


儿子读六年级的时候,我曾经在儿子的班里讲过青春期发育时身体的变化,内容很详细,包括遗精和自慰。我的<成长与性>他是第一个读者.

儿子上初中后,看着孩子快速发育的身体,我还是请先生给儿子单独谈了青春期身体和心理的变化,我想让儿子在这个阶段不要因为发育而带来任何的压力,让他和父亲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因为孩子的性问题不是一堂课和一本书就完全能够解决的。父亲和儿子谈青春期的问题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可先生告诉我,他不知道怎样开口,他说:“你是性教育专家,你去和他谈吧!”,一副想推卸的样子。我告诉他:“儿子长大了,是个男人了,我是个女人,和他谈遗精不合适了,你们男人的事应该有男人来解决呀!”,先生勉强同意:“好吧,可我不知道怎么谈!”我开始教先生和儿子谈话的技巧:“你可以这样开始:儿子,爸爸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身体开始出现一些变化,比如,有一天早上起床时,发现内裤上有一些粘粘的液体,这就是遗精,这是我们每个男人长大的标志,是非常正常的。我不知道你有这个变化了吗?如果已经有了,爸爸要祝贺你长大成人了,如果现在还没有,总有一天你也会像爸爸一样。”于是,选择一个儿子心境平和的夜晚,先生遵照指示执行了,他告诉我儿子不是很配合,不愿意和爸爸交流,我告诉先生,不管儿子是什么态度,你都要将那些话说完,你认为他不配合,是因为他害羞,但那些话他一定会听进心里的。先生还告诉了儿子如果遗精,该如何进行清洁的问题。

儿子上初中二年级了,我继续请先生给儿子谈手淫的问题。有了第一次的尝试,这次他没有推辞,接受了任务。我仍然将技巧告诉了他,一定要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开头,这样,儿子就容易接受。比如,可以这样说:“有时候,我们的身体有性的冲动,我们会用手或其它物品去摩擦生殖器官,获得一种快感,这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和心理感到轻松,爸爸在你这么大的时候有过这样的感觉,这是很正常的,你有吗?随后就能够进入与儿子的交流。”先生说儿子仍然没有配合他,我说没有关系,他心里已经接受了你和他的谈话,在和儿子谈手淫的问题时,一定要告诉孩子:身体有性的冲动,通过手淫可以释放性压力,这样的手淫对身心健康是有利的,如果没有性冲动,通过手淫刺激身体产生性兴奋,这样的手淫会带来身心伤害。

用父亲自己的经历开头,让孩子感到不尴尬,感觉到父亲的亲近:“原来爸爸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在随后的交流中,可以用相关的书籍进行,因为父母的专业知识有限,用专家的书籍比较合适。最后一定要告诉孩子,以后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和爸爸交流。在以后的每半年或一年,都要循序渐进的和孩子交流,如果这样来处理青春期孩子的发育问题,孩子就愿意和父母交流,可以减少孩子在青春期的逆反,因为,青春期的主要问题就是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育变化引起的。

当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时,由于害羞的心理,加上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搭建与孩子进行性问题交流的平台,所以孩子不愿意主动与父母交流。在这个时期,父母主动和孩子交流尤为重要。

如何应对孩子有关性的好奇


如何应对孩子有关性的好奇

早晨,妈妈在叠被子,爸爸穿着短裤找衣服。就在这时,4岁的女儿推开了卧室的门——

“爸爸,你那里怎么鼓鼓的?”

1.“你先出去,不叫你就不要进来——说过多少次了,进房间要敲门。”

2.“因为,爸爸那里藏着一只小老鼠……”

“小老鼠?”

“我要小老鼠,我要小老鼠……”

3.妈妈抱住女儿,在她额头上亲了一下。爸爸趁机穿好裤子。

“爸爸是男人,你和妈妈是女人。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宝宝想想看,男人和女人还有什么区别?”

“嗯,女人的头发长、男人的头发短……”

评析:

生活中难免遇到这种尴尬的场景。

场景一中的妈妈,情急之下,把孩子推出门外,虽然在阻挡住孩子的目光之余,教导了孩子的礼节常识,但却没有消除孩子的好奇心,反使之更为强烈,而且,易使他产生这样的感觉:我是爸爸妈妈之外的人,我并不重要。甚至产生失落的感觉。场景二中的妈妈,谈笑间告诉了孩子一个“歪理”,这种引导将会让孩子对性及性别产生畸意。在这种尴尬的场景中,家长的表现极为重要,是亲切、随和还是紧张、惊慌,是视性为自然还是洪水猛兽,都会在孩子心中打下一个烙印。场景三中,家长的做法值得提倡。妈妈自然地抱住孩子,爸爸趁机“遮羞”,平静地告诉孩子,那是男人与女人的区别,并自然地引导孩子进入自我认知的学习当中。

对于4岁的孩子,也许告诉她什么是生殖器官,而男女的生殖器官有何不同,可能略显早了些。因此这个时候,我们家长需要做的,只是平静地告诉孩子:男性、女性不同,但无论你是男是女,都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家长如何应对爱说谎的孩子


有很多的家长在面对着孩子说谎的时候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应对,不知道有经验得妈妈们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家长可以根据下面的内容来了解一下对于自己教育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帮助。

1、父母自己要做出好榜样,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谎话和借口。

2、父母与孩子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是孩子诚实的前提条件。让孩子知道,即使他说了谎,你还是爱他的,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幼儿教育

3、一旦孩子说了谎,要与孩子一起商量,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况用哪些更好的办法代替说谎。

4、不要用严厉的惩罚来威胁孩子,这个办法往往会让孩子说更多的谎,更加狡猾,以便不被你发现。

5、如果你发现孩子说了谎,不要立即在其他人面前指责或教训他,最好是另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单独与孩子谈。

6、大多数情况孩子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说谎,所以要让孩子尽可能说出为什么怕父母知道,这样你才能知道孩子说谎的原因。幼儿早教

7、平时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对孩子的要求要切合实际,孩子做错事,要作调查研究,鼓励孩子建立正向的行为。

8、如果孩子勇于承认自己做错了事,请马上用比较特别的语言表扬他。

9、如果孩子还是一再地说谎,而你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的话,最好是找儿童心理专家帮助你。

本网站小编总结 : 怎么样家长对于上面的方法有什么新的建议吗,希望这些内容对于家长再教育孩子的时候是有一定的帮助的。让家长可以轻松的应对并制止孩子说谎话的行为的严重,这是比较重要的。

宝宝攀比动机该如何应对?


攀比心理很常见,人皆有之。然而幼儿园里的小宝宝之间开始“攀比斗富”的时候,就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的正常发育。

幼儿园里的“斗富对白”

前些天,班里的小朋友进行了一场令人深思的对话。对话是我们请参加某一活动的小朋友交50元钱引起的。

小朋友甲说:“50元算什么,100元我也交得起。”

小朋友乙说:“200元我也交得起。”

小朋友丙说:“我爸爸给我买了好几百元钱的玩具呢,这点钱算什么?”

小朋友丁说:“我家还有小轿车呢。你家是什么牌子的车?桑塔纳?我每天来幼儿园坐的是XX牌豪华车。”

还有一些小朋友说,我家有3层楼别墅,我家有摄像机,我家还有……

听到这段对话,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于是,我把这段对话内容记录在教室后面的“家教园地”里,旁边设了一个“家长信箱”,请家长谈谈看法。

家长们也非常震惊。短短几天,信箱里就塞满了家长的反馈。家长纷纷反思说:“我们是不是太容易就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了?”“我们想给孩子幸福,会不会给孩子的却是大手大脚乱花钱的攀比心理?”

我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发现孩子斗富的内容,大至家中住所环境、汽车品牌,小至衣服、玩具,无所不包。然而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比”!那么 是谁教会了他们比呢?家长往往对孩子之间的攀比感到既无奈又不解!其实家长恰恰是孩子攀比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在孩子面前肆无忌惮地说贫比富时,不能分辨是 非的孩子很快就学会了。如“妈妈说这样最漂亮”,“爸爸说有钱人开奔驰”等。孩子们就会简单地重复成人的话,模仿成人的语气去评价自我和他人。“幼儿园里 的小朋友有那种玩具,我也要买”,估计不少家长曾面对孩子类似的要求。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攀比心态时,首先不可盲目训斥或一味满足,而应该静下心来和孩子交流,比如说“这么多玩具,妈妈不可能都买回去啊”。专家认为,爱“攀比”是学龄前儿童在这个特殊时期的特殊表现,因为幼儿天真幼稚的天性为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础。

而在幼儿园里,老师的言行也是促使幼儿攀比心理形成的原因之一。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同样要注意言行,不能作一些不恰当的比较促进孩子的攀比心理。例如,千万不要问“今天咱们班谁穿得最漂亮?”“谁带来的玩具最好玩?”等。

我们对孩子的表扬应集中体现在平时谁最爱劳动,谁最爱帮助别人、谁最乖等良好行为上,这样幼儿在努力获得表扬的过程中,将会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助于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同时,我们现在受“赏识教育”思潮的影响,家长和老师动不动就伸出大拇指说“你真棒”,这种泛滥的表扬也让孩子容易产生精神上的虚荣,尤其是一 些个性好强的孩子,看见别人比自己强,就会受不了。我觉得,针对“攀比风”,最关键的还是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 要帮助他找出优点,培养自信心,让孩子知道他也有让别人羡慕的地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平息他的攀比之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