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孩子的需求。

这一点很重要,小小婴儿往往也有自己的需求,比如他渴了或者包括了,如果你是一个敏感型的妈妈,对他的需求十分敏感,他会的需求十分敏感,他会更加依恋你。有时候他大哭一阵,既不渴也不饿,尿布也是干干的,怎么回事尼?原来宝宝想让你陪伴一会,你猜出他的心思了吗?

2、关注孩子的兴趣点。

从婴儿期开始,父母就应该关注宝宝的兴趣所在,有时候宝宝只是对一个光斑感兴趣,有时候他会盯着一朵花看,你不妨陪他一起饶有兴趣地赏花,同时告诉他看一些各种各样的花的图片,他一定会喜欢的。

3、每天爱他多一些。

你知道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故事、漫画和电视节目吗?你有没有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分享他的快乐?你知道什么是他担心的吗?他最害怕什么?经常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你的爱意,比如拥抱、送小礼物,在孩子特别需要你的时候,你最好的第一时间出现。

4、尊重孩子的存在。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被父母深深地爱着,父母很需要他,你可以常对孩子说“我爱你”、“我很高兴生下你”、“我很喜欢有你陪伴”等等,借助语言生动地表达你的爱意,即使在你生产之后也不例外,让他感到自己依然被爱着,这很重要。

5、学会聆听,做一个“好听众”。

不管你正在忙什么,当孩子愿意向你倾诉时,你必须集中注意力,并适当地作出反应。“反射聆听”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技巧,如果你能站在他的立场上复述他的观点,他会更加信任你。你可以用“你是说你很生气对吗”或者“我猜你是”这样的句式,孩子会感到父母真的听懂了他的话,你愿意和他一起分担压力。

6、学会用游戏的方法来解决难题。

比如你的女儿说什么也不肯洗洗她那脏兮兮的小手,你可以同她玩这样的游戏:为她提供两种不同香型的香皂,让她自己选择用哪一块香皂洗手,洗完之后让你闻一闻小手,猜一猜她是用哪能一种洗的。游戏所带来的乐趣会使孩子乐于孩子乐于接受你安排的一切的。

7、做孩子的玩伴。

如果你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你可以提供一些画具,与他一起玩玩“色彩变变变”之类的游戏,你也可以与他一起合作创作一幅画,并将作品挂在家中较重要的位置,经常带他去看画展或参观艺术博物馆。贵在参与,如果你也能醉心于孩子所喜欢的活动,你就是出色的玩伴了。

8、适当留白。

当你和孩子为一点小事僵持不下时,不防留一点空间给自己。比如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要糖吃,妈妈可要求孩子给她考虑几分钟,但当她决定“好”或者“不好”时,孩子都必须接受。

9、想发火时,请做深呼吸。

有一位父亲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当孩子不听话自己想发脾气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深呼吸,然后找一个远离孩子的座位坐下来,这样,一切都改观了。另一位父亲的方法更具创意,他会用倒立、吐舌头等方法来缓解心头之火。对于极大多数父母来说,转身离去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10、身体语言是最好的沟通工具。

美国人类学家雷勃威斯特博士研究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结论是:所有的影响力中,语言只占7%,音调占23%,表情及肢体动作各占35%。一般而言,孩子在表达感情时,特别偏爱身体语言。因此,你不妨多用脸部表情、手势等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孩子沟通。

11、不要扮演专家。

如果你认为在孩子面前可以扮演心理医生或儿童教育专家的话,那你就错了,孩子一落千丈般不会买你的账。“让步我来告诉你答案吧!或者“我能帮你选择”之类,终究不比孩子自己通过探索得出的结论和答案有价值。

12、来一点幽默。

你知道吗?幽默感强的孩子一般都有较强的创造力。孩子一般都有较强的创造力。孩子都喜欢观看小丑的表演,那些夸张的造型和动作常常会使孩子们捧腹大笑。生活中,幽默是一种很好的润滑剂,比如:你的孩子不愿吃苹果,你不妨用苹果的口吻对他说:“哎呀,请快点我吧,我想早点钻到你的肚子里去睡一觉。”孩子也许就会很愉快地吃掉了苹果。经常给你的孩子讲讲幽默故事和笑话吧,有幽默“基因”的孩子将会在人际关系中得高分。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父母与孩子间3种常见无效沟通


当孩子对父母造成困扰时,最常见的就是:

1.命令、指挥

“你去找别的东西玩。”

“把这里收拾干净。”

“不准大声尖叫。”

2.警告、恐吓、威胁

“如果你再来捣蛋,我就要打你的小屁股了。”

“玩具再不收回玩具箱,我就全部扫到垃圾桶。”

“你如果成绩再这么差,玩游戏时间就别想了。”

3.忠告、训诫

“妹妹小,不懂事,别和她吵架。”

“请别吵我,我快被你们吵死了。”

“东西用之前,请先征得别人的同意。”

4.提供建议、解决办法

“你为什么不去看故事书呢﹖”

“我想,你去画图好了。”

“小孩子,是不是应该诚实啊﹖”

这些谈话的方式,将产生了下面的后果:

1.致使孩子抗拒父母。

2.孩子误以为父母当他是傻瓜。

3.孩子觉得父母不顾及他们的需求。

4.孩子觉得有罪恶感。

5.刺伤孩子自尊心。

6.致使孩子层层武装自己。

7.激发孩子攻击父母的念头。

因为这种谈话方式在有意无意间,告诉孩子你已替他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你指挥他、控制他、恐吓他,要他完全听你的,此时孩子完全置身事外,没有一点参与感。这样孩子自然会采取防卫、抗拒,甚至对父母充满敌意。父母完全不自觉他们这样做,是在剥夺孩子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根本无从学习如何去“体谅别人”和如何“负起责任”。

父母易犯的10个亲子沟通误区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往方式,无论是朋友、同事,还是家人,都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而许多父母们却掌握不好与孩子沟通的原则和方法,频频发生亲子大战。

说到亲子沟通有3个方法,我们不妨先来分析一下有没有道理,再看看对促进良性的亲子沟通是否有所帮助。

误区一和青少年在早上讲话,尤其是当他还在想今天其他的活动或还没睡醒。

建议:孩子的生物钟比成人延后,他们在晚上较爱说话。应选择此时跟海子沟通。

误区二直视他的眼睛。

建议:因为孩子在你不盯着他们时,才能打开心房,所以最好并肩坐着谈话。

误区三等他们不分心时才和他们约时间谈重要的事情。

建议:家长应在孩子活动的间隙和他们谈谈,因为孩子喜欢在打球、吃东西时,有人和他们分享感受。

误区四禁止孩子咆哮、摔门、哭泣,或说“等你平静下来,我们再继续谈”。

建议:父母应该让孩子发泄,耐心听孩子说“我很烦”、“我很困扰”。

误区五问一般的问题,如“你今天学校怎么样”。

建议:不要泛泛问问题,而是要用正面的态度问特定问题,如“你的老师怎么说你这次的成绩”。

误区六当你认为孩子已经讲完了,就开始讲你的想法。

建议:孩子需要时间发泄情绪、整理思绪,通常不会一次表达完,所以尽量在其他时间再说自己的想法。

误区七话题集中在琐事上。

建议:跟孩子谈大范围的话题,如电视节目、运动、音乐、美食甚至政治,这更有助于彼此了解。

误区八给他们不需要的建议。

建议:赞美之词比啰啰嗦嗦的建议更有用,如“好主意”、“哇,你今天做了好多事”。

误区九不要以为你知道现在孩子的想法。

建议:用开放式的语句鼓励孩子谈他们的世界,如“你的同学怎么说”。

误区十拿困扰孩子的事开玩笑。

建议:孩子内心很敏感,容易受伤,你拿困扰他们的事开玩笑,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不重视他们的事。

良好沟通,做好父母OR坏父母?


良好的亲子关系,要靠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要靠良好的语言。那么我们家长对待孩子的语言是怎么样的呢?当孩子在婴儿的时候,我们用娇惯的语言对待孩子,结果使孩子养成了很多对付大人的坏习惯,如哭闹、操纵大人、拒绝饮食等。当孩子会走路的时候,我们又用限制性的语言管束孩子,命令他这也不能动,那也不能动,结果孩子的某些发明创造天性就这样被大人扼杀了。当孩子上了学,有了学习任务,需要得高分时,我们家长的语言又变化了。

我们每天和孩子沟通的语言都是些什么句子?都是那些一成不变的话,而且这些话又都是非常不科学的,对孩子的心灵健康损害也是很大的。同时这些句子也不起正面作用。比如:“你怎么还不做作业?”;“你看人家的孩子,学习不用大人操心,你总是要大人管,一点也不自觉。”;“像你这样不会有出息。”;“你怎么这么笨?真是不可救药啊。”;“不好好做作业,我就告诉你爸爸,看他怎样收拾你!”;“你要是妈的好孩子就好好背诵课文。”;“你好好学习,我给你买李宁服。”;“你要想看电视,就把这张卷子做了。”等等。我们的家长,大致都是这样说的,天天说,365天,一成不变。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家长每天对孩子不断重复的消极语言:

“你怎么还不做作业?”—语意是你是懒惰的孩子,这是对孩子的命令和谴责。

“你看人家的孩子,学习不用大人操心,你总是要大人管,一点也不自觉。”—语意是你是有奴性的孩子,这是对孩子的贬低和批评。

“你不会有出息。”—语意你是没有希望的孩子,这是对孩子的挖苦。

“你是不可救药的笨蛋。”—语意你是智力低下的孩子,这是对孩子的侮辱和谩骂。

“你不快做作业,你爸爸回来,我就告诉你爸爸。”—语意是你是叫妈妈失望的孩子,这是对孩子的威胁和恐吓。

“你要是妈的好孩子就好好背诵课文。”—语意是你不是妈妈的好儿子,这是对孩子的情感敲诈。

“你好好学习,妈妈给你买李宁服。”—语意是你是不会好好学习的孩子,这是对孩子的收买、贿赂。

“你要想看电视就把这张卷子做完。”—语意是你是没有价值的孩子,这是和孩子讨价还价。

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语言的最大的特点是消极、否定和伤害人。这些句子的中心意思是不尊重孩子。它对孩子的神经系统也有很大的刺激和损害。当孩子一听到这样的语言时,大脑就立即产生恶性生化反应,即刻情绪就消沉下来了。

现在我们做个实验,看看语言的威力。假如我对你说:“你教子有方啊,怎么把孩子教得那么好!在你身上我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你感觉怎么样?一定很舒服。因为你听了赞美的话,大脑立即就分泌了快乐物质,心情也愉快了。假如我再换个方式对你说:“你这人怎么这样无能,连教育孩子的办法都没有,像你这样管孩子,中国下一代算完了!”。听了这话,你还愉快吗?你肯定气愤极了。语言是互相传递信息的,不同的语言,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它能刺激人的神经系统,语言能左右人。积极的语言,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消极的语言,必然产生消极的效果。商家不惜重金买广告词,为的是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推销它的产品,达到积极的效果。而我们呢?却从来没有很好地想过,说话随心所欲,尤其是对孩子,很少讲究方式、方法。如果我们每天都用说同一种语言对待孩子,那就是唠叨。你可知道,无休止的、无变化的,总是用消极的、带有攻击性的语言对待孩子,那意味着什么?那是无形地杀戮。

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必须改变和孩子沟通时使用的语言,这些语言要具有变化、而且是关爱的、积极的、有亲和力的,是儿童喜欢的。这样亲子沟通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家长养成了使用和悦的语言习惯,孩子也会向我们学习,最终熏陶出一种良好的语言习惯。特别是那些风趣而幽默的语言,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极大好处的。

有时我们抱怨孩子不听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语言的语意违反了心理学原理。为了和孩子有效的沟通,改变我们平时使用的消极和不良的语言吧。

我们现在把上边的话变化一下,你看效果能怎么样。和孩子这样说话:

“我看了一本书,说休息好了,做作业效率高,也能增强记忆,你好好休息一会。”;“你还记得你4岁的时候,我们去旅游吗?那次你可把我累坏了,现在你能做很多事情了,能独立生活了。”;“儿子,我总觉得你能干一番什么大事业的”。;“实际你很聪明,只要你努力,你会学习好的。”;“在你爸爸回来之前,你作业做完了,他会非常高兴的,你们就有时间下棋了”。;“你背完课文,是妈妈的好儿子,背不下来,也是妈妈的好儿子。”;“买李宁服穿,能增强你的自信,对你学习有好处,你看我们什么时候去买呢?”;“把作业做利索了,看电视也安心,不然边看电视,边想着作业的事,也影响看电视的。”等等。我想,这些话孩子听了,肯定比听前一种说法要高兴,虽然表达的意思相同,但产生的效果却大不一样,原因在哪里呢?这是因为前一种是站在压迫、指责孩子角度,而后一种是站在关爱和鼓励角度,除此就是语言艺术的表达。

我不敢保证我们这样说话孩子就都听,但可以确信,这些语言比前面列举的那些消极的语言,有更好的积极效果。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你每天对孩子不断重复的积极语言:

“我看了一本说,说休息好了,做作业效率高,也能增强记忆。你好好休息一会。”–语意是妈妈我相信你是个有自控能力的孩子,这是对孩子的关爱和督促。

“你还记得你四岁的时候,我们去旅游吗?那次你可把我累坏了,现在你能做很多事情了,你很快就能独立了。”—语意是你有了责任感,这是对孩子的肯定和希望。

“儿子,我觉得你总能做一番什么大事业的。”—语意是你是一个有作为的人,这是对孩子的鼓励和希望。

“实际你很聪明,只要你努力,你会学习好的。”—语意是你的学习潜力很大,这是对孩子的积极暗示。

“你爸爸回来之前,你做完作业他会非常高兴,而且你有时间和他下棋了。”—语意是我们都爱你,这能让孩子觉得家长是在为他着想。

“你背完课文是妈妈的好儿子,你背不下来,你也是妈妈的好。”—语意是你是可爱的好儿子,这让孩子觉得得到了的爱与自尊。

“买李宁服穿,能增加你的自信,对你学习有好处,你看我们什么时候去买?

--语意是我们永远支持你,这是高贵的购买动机,让孩子也充满自信。

“把作业做利索了,看电视也能安心,否则边看电视,边想着作业的事,影响看电视。”语意是我们一切都为了你着想,这是对孩子的爱与尊重。

每个家长都可以动脑筋,能创造很多孩子喜欢的语言。

增进亲子关系的15个实用小妙招


如何与宝宝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现代爸妈相当关心的课题。其实,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并不难,建议您可参考以下的小技巧,不仅能让宝宝更爱您,也有助于提升您和宝宝之间的亲密互动。

1.哺喂母乳

对宝宝而言,吃喝拉撒睡可是生活大事,特别是当他还没有语言表达能力或行为能力时,透过哺喂母乳的过程,一方面能满足宝宝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藉由肌肤接触,传达亲子间的情感,增进彼此的良好互动。

2.按摩

按摩是爸妈对宝宝爱的表现,透过按摩的过程,不仅可以健全宝宝肠胃功能、帮助排便、消除胀气,还可以促进宝宝感觉统合的发展、稳定宝宝情绪。因此,想要增进亲子关系,爸妈不妨多利用按摩,让彼此之间有更多亲密的肌肤接触。

3.微笑

笑能释放出善意,具有感染力,当别人对你微笑时,你也会自然流露出微笑以对,宝宝也不例外。爸妈若能经常给予充满关爱的微笑,有助于宝宝感受到亲和力、关爱与鼓励,对增进亲子关系有很不错的帮助!

4.满足需求

对宝宝来说,满足其基本生理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当宝宝出现哭闹、尿尿、便便等情况时,爸妈如果能马上处理,就可让宝宝立即获得满足,对他来说,这就是“爱”的表现,同样有助于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

5.爱的亲亲

在爸妈温柔的亲亲下醒来,宝宝比较不会有起床气,而晚安吻更是能给宝宝有备受呵护的感觉,有助于一觉到天亮,如此一来,宝宝一天的开始与结束都能在充满爱的情境下进行。游干桂老师表示,除了早安吻与晚安吻之外,对宝宝来说,亲亲代表着爸妈的爱与肯定,具有正向的意义,因此,爸妈平常不妨多给宝宝亲亲当成鼓励。

6.倾听

年幼的宝宝说起话来也许颠三倒四、不合逻辑,但宝宝愿意和爸妈“分享”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当宝宝在说话时,爸妈应该全神贯注地聆听,不仅能够更了解宝宝的想法,也能让宝宝觉得自己是被在乎、被重视的。

7.赏罚分明

当宝宝犯错时,必须要有规则可循,所以爸妈要事先将赏罚说明清楚。刘培铃临床心理师表示,赏罚只是为了鼓励或避免宝宝的某些行为,若条件太过严苛,宝宝根本无法达成,也就不会想去遵循规定,如此一来便失去了赏罚的意义;值得提醒的是,爸妈也要避免只记得责罚,而忘了该有的奖励,才不会让宝宝失去学习良好行为的契机。

8.尊重想法

宝宝虽然年纪小或不懂事,却一样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想法、意见。游干桂老师表示,爸妈如果希望培育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宝宝,就不该采取强迫式的态度,一味地要求宝宝接受爸妈的想法、观念,否则很可能会引起更大的反弹,有损亲子关系,建议当宝宝与爸妈意见相左时,可先试着了解宝宝的想法,并从中取得平衡处理。

9.拥抱

年纪愈小的宝宝,愈需要靠肢体的接触来获得肯定,刘培铃临床心理师表示,有时候爸妈一个温暖的拥抱,比得上千言万语,尤其当宝宝觉得害怕、委屈或受到惊吓,只要爸妈一个拥抱,就可以平抚宝宝的情绪,使其获得安全感,同时也能提升亲子的紧密关系。

10.控制怒气

由于宝宝年纪小,常做出让人伤透脑筋的举动,挑战爸妈的极限,不过,当爸妈为了管教宝宝大发脾气时,宝宝却经常弄不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只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建议爸妈在遇到宝宝犯错的情形时,可让宝宝知道“我现在很生气”,随后就应该深呼吸或自我隔离,先让自己平息怒火再处理,才能避免口不择言或过度责罚。

11.适时的鼓励与赞美

鼓励与赞美可以让宝宝觉得开心、充满力量,因此,当宝宝在尝试或探索任何事情,爸妈不妨给予适当的鼓舞,如果宝宝遇到困难时,也会因为拥有鼓励的力量,努力去完成。游干桂老师表示,爸妈的认同对宝宝来说非常重要,如果爸妈希望宝宝持续某种良好的行为,赞美绝对是最佳方法,既简单又能产生不错的效果。

12.避免食言

许多爸妈因为希望宝宝不要吵闹,经常会用交换条件去允诺宝宝,例如:若是你听话,待会就带你出去玩。刘培铃临床心理师,如果爸妈对宝宝有所允诺,应该要说到做到,才不会导致宝宝对爸妈的话存疑,甚至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

13.陪宝宝玩

爸妈与宝宝相处的要点是“质量重于时间长短”,建议每天可拨出30~60分钟,专心陪宝宝一起玩游戏,即便只是将宝宝抱高高坐飞机,或是将宝宝放在背上玩骑马,都能让宝宝感受到爸妈的关注与爱,增进彼此的良好互动。

14.多给予耐心

“模仿学习”是宝宝发展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环,但有些爸妈因为缺乏耐心,会觉得宝宝碍手碍脚,进而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或言行。其实,宝宝的行为养成必须透过学习,如果爸妈可以多一些耐心,不仅能让宝宝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对亲子关系的提升也有极大帮助。

15.尊重宝宝的特质

宝宝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我的特质与性格,爸妈应该以正面的态度去接纳宝宝的特质,而不要一味与他人比较,以免对宝宝的心灵造成伤害。举例来说,有些宝宝个性较羞怯,看到人不会主动打招呼,此时爸妈应该鼓励宝宝用微笑打招呼,或适时告诉他人“我们家的宝贝比较害羞,不是故意不打招呼的”,避免他人误解。

维护良好亲子关系的六个不要


宝宝必须靠着父母或照顾者的引导与互动,才能一点一滴地认识自己与世界。还没有做父母的人对自身的言行举止可能不会特别注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但是一旦做了父母,就会惊讶地发现,孩子的模仿能力超强,稍不留意,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全都被孩子学会了!

平常生活中哪些话是正面的?哪些话是负面的?一般人没事是不会去分析它的,甚至会觉得说负面的话又有什么关系呢?然而正如俗语说的“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其实语言常会有隐喻的、暗示的效果。许多父母会在自己情绪不佳时对孩子说一些负面的话,或者是已经习惯用负面的语气说话,在不知不觉中就脱口而出。别以为那么小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大人说负面的话时不佳的语气与态度,早已经对孩子小小的心灵造成不良影响了!

催促、批评、威胁、利诱有用吗?

从初生婴儿到刚学说话的1~2岁的孩子,虽然对父母说的话似懂非懂,但是父母说负面话时的语气及态度,孩子都会接收并储存着。如果你将自己和孩子一天的对话记录下来,仔细地检视自己一天之内,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可能是一些“快一点!”、“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再一次试试看我会不会打你!”、“乖乖吃饭,才可以去买喜欢的玩具哦!”之类带着催促、批评、威胁、利诱的言词。想一想,为什么你会一直说这样的话?每日这般循环的对话能让孩子达到我们期望的目标吗?这样对孩子的教养有正面的帮助吗?

为了孩子好,应做到“六不”原则

想想看,当孩子惹父母生气或挫折时,父母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其实,大人们如果能多深思,仔细想一想因果关系,自然就能谨慎戒除以负面的方式对待孩子的习惯。接着再次提醒家长,无论你再烦燥、脾气再坏,千万记住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1.不要骂孩子“笨”

孩子的自我形象,是在幼年时通过与别人互动后建立的,常常被人告知“笨”、“丑”、“不乖”的孩子,自然就会展现出“笨”、“丑”、“不乖”的特质,更糟糕的是孩子潜意识里也许就这样认定自己了。

2.不要在别人面前批评孩子的缺点、弱点

常被大人在大庭广众批评的孩子,自然而然会产生退却行为,爱面子的孩子只好生气!这些孩子的人际应对进退技巧,自然不容易朝正向发展,一旦形成“不好相处”的性格,对孩子日后进入社会后与他人的交往沟通会带来非常大的阻碍。

3.不要常以物质诱惑、威胁刺激要孩子表演或表现取悦大人

喜爱表演、表现是部份孩子的天性,但不要勉强孩子做这些,尤其是以物质利诱、威胁刺激的方式,这样会让孩子建立错误的价值观念。所以千万不要常用此种方法来诱导孩子,以免孩子以为只要有诱惑就可以做任何事。

4.不要对孩子说出不爱他、不要他、讨厌他等拒绝的话

夫妻吵架或压力大时,容易对孩子口出恶言,而恶言一出,烙在孩子心灵深处的伤痕,会深深影响着孩子未来与异性或父母的相处模式,谁都不希望自己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出现负面的障碍吧!

5.不要认为孩子能力不够、很多事都不会做,而不让孩子动手学习

当父母是“万能”时,孩子就是“无能”的!并非孩子“不能”或“不愿”去学,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观察,的确是父母不给孩子学习机会!

A.强势的父母想掌控主导权,不愿让孩子有自己的选择,久而久之,孩子凡事都需要父母,。

B.父母因为担心、恐惧,阻止孩子“冒险”的探索,因而牺牲了孩子的学习机会,更阻碍了孩子潜能的发展。

6.不要只是处罚孩子,应进一步衡量“处罚”对孩子是否有效?

当错误已经发生了,应冷静、耐心地跟孩子说明犯了什么错,讨论分析应该如何避免错误发生,正向的处理过程更为积极有效。

别再懊恼!从现在起以正向的态度对待孩子。

有些爱跟孩子发脾气、说负面话的家长,其实在说完后就感到后悔,因此常懊恼地表示自己应该要改一改脾气,但是,就是很难做到十全十美。这其实是人之常情,不要因为这个原因产生焦虑的情绪,夫妻之间只要时常彼此提醒,会慢慢得到改善的。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是聪明、活泼、健康、有自信的,自己却有意无意中做出一些错误的示范,日积月累的影响,就会给孩子造成根深蒂固的影响,孩子尽其一辈子的努力,可能都无法摆脱大人负面暗示的阴影。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注意你们的言行,千万别把孩子的性格引导到不正确的那条路上去!

亲子沟通的秘密武器


朋友有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当这个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后,他便开始尝试着给孩子写一些不同内容的小字条,哪怕只有三言两语。他把这些小字条有时放在孩子的铅笔盒里,有时又悄悄地放在孩子的玩具箱里,甚至冰箱门上、书桌上、枕头上,只要是孩子能看到、能找到的地方。他希望当孩子意外发现这些小字条时,能带给他一份惊喜,也能让他真实感觉到父母对他的关注与爱心。

看得出来,这是一位非常用心的父亲,对教育孩子确实是动了一番心思的。首先,他抓住了孩子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当孩子看到一件他从没见过的东西时,一定会琢磨半天,而当他发现了小字条的时候,一定迫切想知道上面写了些什么。因此,当他能够读懂内容时,他一定会很高兴,这样就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也会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其次,文字和声音有着不同的特点,声音稍纵即逝,往往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而文字却能克服这个弱点。

其三,这种方式还可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提供方便。应该承认,大部分父母并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特别是当孩子逐渐长大后,就更不容易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写给孩子的字条,既可以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也可以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有理有节的书面文字与暴风骤雨般的训斥相比较,孩子更容易接受前者。

最后一点,这种做法对父母也是一种考验,它不仅可以让孩子对父母有更多的了解与尊重,坚持下去说不定还可以逼着你同孩子一起进步。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字条的内容将不再是单一的表扬、批评之类,可以逐渐扩展到推荐一本书、介绍一篇好文章、留下一个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甚至对某个观点的探讨等等,这就对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孩子长大些后,想必也会学着给父母写点什么,加入到这个游戏中来,对于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也是一种极好的帮助。如此来来往往,家庭教育可以增添不少乐趣。

亲子沟通有秘笈


如何做好亲子沟通?沟通我们分为成功的父母,应该擅长和孩子交流,大凡受到孩子欢迎的父母,也都是擅长交流的。而亲子交流沟通一个最厉害的武器,就是接纳孩子情绪。

接纳孩子情绪就是无论孩子在悲伤、孤独或兴奋、快乐时,家长能够给予孩子的情绪关注、尊重和理解,而不是立刻反对他的情绪。接纳情绪不等于赞同孩子的情绪或看法,而是先接纳,再想办法改变。nlp称之为合一架构,就是先顺着对方的意思,然后把自己的意思说出来。而关注、尊重理解孩子的情绪,方法就是换位思考,我无法说明换位思考到底多么重要,每一天我都在用这个方法。写下来:换位思考就是理解的前提,很多时候就是理解本身。而接纳孩子情绪这个方法,是所有方法中运用最多的,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和其他方法一同使用。人喜欢的是他自己,其次是喜欢像自己的人。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孩子就会喜欢你、信任你,从而愿意听你的建议或看法。

接下来我分享接纳孩子情绪的3个方法,当然,方法是死的,大家要灵活变通:

第一,用“是吗?”“嗯等语气词”“我明白了”等表示接纳,可以让孩子信任你,有些时候这些简短的话,就可以换来孩子的信任和平静心情,有时候呢,后面可以说出你自己的关心或看法。举例,孩子放学回家,说了一句话--作业太多了,累死我了。擅长接纳情绪的父亲,说:是吗?在沙发上歇一会吧。而不懂得教子方法的家长,可能会说:我还没有听说过上学会累死的,纯粹找事。再举例,孩子担心考试发挥不好,爸爸说:嗯,我知道了。爸爸小时候参加考试,总是先把心情放松,然后考试前静坐3分钟,尽量发挥。妈妈可能说:平时看你不用功,害怕了吧?活该!

第二,用和孩子相同的感受回应,比如称赞孩子。举例,孩子考试成绩很好,合格的妈妈会说:好孩子,妈妈真为你高兴,你是最棒的!这你平时的努力和汗水换来的成果,相信下次你会更好的!不懂得方法的家长可能会说:小小成绩你就沾沾自喜,成不了大气候。或者,当孩子遇到问题,表示悲伤时,爸爸妈妈可以在表情上表示自己的担心并且说:孩子,怎么了,遇到了什么问题?给爸爸妈妈说说好吗?

第三,用“想象法”,举例,孩子不小心把泡泡糖吞了下去,爸爸说,哎呀,吃了泡泡糖啊就会变成大泡泡糖。快去喝水!不懂得方法的家长可能会说:你这个傻孩子,你是不是真傻啊?再举例,孩子把颜料瓶打翻了,画布上变得乱七八糟,妈妈可以笑眯眯地说,要是吹口仙气能复原就好了。孩子的坏心情马上就飞了。

其次,在沟通问题中,我们要讲的是,当家长不同意孩子的某些想法、要求或行为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沟通呢?

第一,接纳孩子的情绪;

第二,用中性的语言不加评价地描述孩子的想法、行为或要求。

第三,表述家长的看法或告诉孩子他的想法、行为或要求给家长带来的困扰、感受和状态。在这个步骤,孩子可能会为家长着想,自觉让步。

第四,必要的时候,提出期望。

这个沟通公式就是:接纳→行为→感受或看法→期望

这个公式,需要大家灵活变通。比如有时候可以简化为:接纳→看法→期望

范例:

事件:小明在学校和老师起了冲突

父母的表达:小明,我知道你现在心里面很难过,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也知道你喜欢独立思考,你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对吗?(接纳),不过当我知道你今天和老师顶嘴时(行为),我心里面觉得好难过,因为老师呢,站在他的立场上,是为了让你更好的提高学习成绩,是不是呢?你这样子反对他,无论是他还是我,大家心里面都不好受(感受或看法)。下次再和老师交谈,我们心平气和的和他说好吗?(期望)

当孩子做错事或失败时,善于说服的父母,会先赞美孩子一番,“嗯!你做得不错!”“你满用心的去做了,不错了!”这就是第一阶段的感化,接着婉转地告诉他失败的原因,也就是父母的看法,然后加上鼓励的结束语,也就是期望,告诉他“只要你多注意一点,下次一定会更好”。

其实,上述讲过的沟通公式,是一个有名人物惯用的绝招,这个人是谁?有没有人知道?拿破仑。希尔?柯维?他们都很厉害,不过都不是。是戴尔。卡耐基,这个是他的绝招。人际关系第一权威的人际关系绝招。可是,卡耐基也提到了这个方法必须要注意到的问题,就是要慎用一个词,这个词就是--但是。举例,如果你说:某某,这次你的成绩进步了,我们都很高兴,但是,如果你能多加强一下代数,那就更好了。受到鼓舞的某某,在听到“但是”这个词的时候,很可能会怀疑到前面的赞美之辞,即使不怀疑,赞美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不妨把“但是“去掉。比如:某某,你这次成绩进步了,我们很高兴,如果你在数学方面继续努力下去的话,下次一定会跟其他科目一样好。也要注意“但是”的某些同类:就是、不过等等。

另外,多用疑问句和孩子沟通,让孩子的头脑自行思考,创造。这个,前面我们在讲想象力的时候,已经说过了。

最后,在沟通问题中,我分享一下,如何让孩子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第一个方法,幽默提示。举例,孩子应该洗澡了,可是他仍然迟迟不肯行动,你可以模仿机器人走路的样子和说话的声音,对他说:先生,请您洗澡了!这个方法能够透过传达愉快的情绪,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提醒他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第二个方法,添加痛苦快乐法。有时候孩子不去做某件事情,是因为痛苦不够。比如我的孩子有时候喜欢躺着看电视,我觉得这样子长期下去会近视眼,于是我就告诉他,孩子,这样子看电视,会成为近视眼,别人都会嘲笑你的,我这样子说,给他痛苦,有效果还是没有效果?没有。为什么?因为很小的小孩子不喜欢听那些大道理,尽管大道理中有你添加的痛苦的成分存在,那么,应该如何说?我是这样子用很夸张地声调说的,哇,不得了!孩子,床上有小虫子,它会爬到你身上的!不过坐起来就没事情了,它就不敢往你身上爬了!你看,爸爸就坐起来了。然后儿子就坐起来的。也就是说,你要给那些很小的小孩子当下的痛苦,当然,不是打他骂他惩罚他,而是有时候需要夸张或虚构一些痛苦--现在就能感受到的痛苦,有时候你不要说未来有多么痛苦,不要说吃雪糕会拉肚子吃药打针,很多小孩子不喜欢理性思考,对未来的痛苦有一定的免疫性,当然,不是绝对的,在道理可以说得通的情况下,我们就不用在当下找痛苦了。给孩子快乐,比如让孩子学习,可以告诉他,只有透过学习认识文字,才能更好的去看漫画书。看漫画书就是一种快乐。痛苦法和快乐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第三个方法,转移注意力。孩子哭闹时,用这个方法,也叫做打断惯性。这个时候,你可以给他讲一些他从来没有听过的故事,或者用什么别的东西吸引他。

来自:39健康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