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这个呼吁对所有家长都有震动,因为电脑这种现代生活装备,对孩子的魔力已在日益增加。但近年来,关于“过早使用电子产品,会影响儿童发育”的研究层出不穷。

2007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健康研究所的弗雷德里克齐默曼教授与同事调查了1000多名父母,发现使用开发智力的软件,对2岁以下儿童的正常发育并无好处,甚至还可能影响到他们学习文字的能力。

2008年,来自英国的研究发现,14岁少年的“高层次思考”能力,只抵得上1976年时12岁孩子的水平,而这与电视和电脑游戏的普及,以及学校频繁考试都有关系。

更有许多心理教育和医务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使用电子产品过多的孩子,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对环境刺激的敏感性低;自我控制水平低;意志力薄弱;且易情绪不稳。专家表示,过早、过多接触电脑、电视,还有导致多动症和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可能。

但专家也指出,电脑的普及和流行,至少说明电脑、网络在共享资源、扩大知识面上有着自己独到的优势,且将孩子完全隔离在电脑等电子产品之外,毕竟不太现实。因此,家长最重要是懂得怎样让孩子合理地接触电脑。

0—2岁,不接触。美国一项2007年的调查显示,约有90%的儿童在2岁前就经常在电脑或电视上看各种智力开发的节目。家长对此的解释是:为了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

其实,孩子的大脑需要在真实的环境下,才能健康地发育。比如学爬行、走障碍等活动不仅能锻炼宝宝的身体,更多的是让他在立体环境中感知真实的三维空间。孩子需要触碰、感觉、观察和移动真实事物,用对真实世界的基本了解,训练他们的神经和认知系统。因而,在这个阶段,买些开发智力的光盘,不如多和孩子交流,多做游戏来得更实际。

2岁至学龄前,少接触。在这个孩子能力迅速增长的时期,如果家长想让他更多地学习知识,购买专业出版社出版的认知小读本是最好的选择,经济实惠,且这样的认知,比通过电脑进行更快,更不易伤害眼睛。

此时的孩子已经可以开始接触电脑了,比如家人自己摄录的各种照片、短片,大人孩子一起欣赏,就会觉得其乐融融,只是上网冲浪、游戏等内容,还是应该杜绝。

上学后,控制使用时间。随着现代教学课程的多媒体化,孩子有了越来越多接触电脑的机会,此时,家长可以允许孩子用电脑完成作业;游戏则要先经过家长的筛选,提早帮孩子树立是非观念,提高对不良事物的“免疫能力”。此外,要对孩子的游戏时间进行强制性限定,以保证他们的休息和户外活动时间。不妨每天限定几个可以玩的时间段,每次不超过半小时,同时让他养成用电脑10—20分钟,就休息一下,望望远处的习惯。

为了“戒除”孩子对电脑的依赖,世界上很多国家其实都在探索自己的方法。比如,在日本,很多父母就会趁着暑假,带孩子离开喧嚣的城市,体验一段没有电脑、电视的生活,让他们体会到“原来没有电视和游戏,也可以过得很愉快。”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爸爸陪伴越多,孩子成长越健康!


统计数据显示:60%的家庭由妈妈教育孩子,10%的家庭由爸爸教育孩子,30%的家庭由爸爸妈妈共同教育。显然,大量的爸爸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妈妈,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好。

其实,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越长,孩子的成长会越健康!

爸爸带孩子,有哪些优势呢?

爸爸乐于冒险

女性似水,是温柔的代名词,所以做妈妈的大多非常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不愿意带着他去冒险。而爸爸大多比较粗线条,更乐意尝试新的事物,乐意让孩子学会尝试和适度冒险。而且不得不承认,男人的身手更敏捷一些,可以在孩子冒险的时候做好保护。

爸爸不拘小节

我们做妈妈的大多会仔细照顾孩子,喜欢把孩子收拾漂亮和干净,心里也有着自己的一套准则。虽然这种培养可以给孩子最完美的守护,但是却比较刻板。而爸爸们则不怎么拘小节,他们会把孩子衣服穿反,或者袜子没配对,虽然很奇怪,但是孩子能感到温暖和开心就够了。

爸爸更像孩子

相较于妈妈的成熟,爸爸往往会比较“孩子气”,但是这种幼稚非常适合孩子。爸爸们都是天生的游戏王,总是发现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一场虚拟球赛、一个模拟的乐器、一个香蕉就能当话筒唱歌等等。这些奇妙的游戏往往会逗乐孩子,而这种吊儿郎当的行为也只有“孩子气”的爸爸才能做出来。

爸爸更狠心一些

相较于妈妈的360°呵护,爸爸们往往更狠心一些。比如当妈妈看到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会因为难以接受而主动出手帮忙,而爸爸们则会更有耐心一些,在一旁观望看着孩子独自克服困难。虽然看起来爸爸们缺乏一些人情味,但是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孩子独自面对真正的世界。

提高孩子动手能力

不得不承认,男人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比我们优秀。所以爸爸可以和孩子一起修理玩具,拼装一些小家具等等,这种活动不仅能让孩子玩的开心,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爸爸是体育老师

男人的身体更强壮,活力也更旺盛一些,所以说爸爸是孩子最好的体育老师。如果你有心,就会发现,女球迷、爱运动的女孩子大多有个好动的爸爸。其实孩子很多运动概念和习惯,大都是从爸爸那里学来的。

爸爸关爱,让女孩更自信

父亲往往是女儿人生中接触的第一位男性,她将通过父女关系来了解与异性相处的模式和面对异性的心理状态。一个充满爱心的父亲,能使女儿感到备受关怀,赋予女儿强烈的自我价值意识和性别角色意识。父亲对女性的尊重、理解以及对女儿的赞美和鼓励,也会给女儿带来极大的自信。长大成人后,女孩子也会在与其他男性的相处当中,寻求同样的尊敬与理解。

总而言之,对于女孩来说,父亲的存在对她性格的形成、她的学业和日后的职业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良好的父女关系,有利于她们正确处理与男性之间的关系。

加拿大圣杰洛大学针对20到24岁女学生所做的调查研究显示,父亲对女儿的感情与社会发展具有很大影响。这份报告还说,女性是否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性别,与她们感觉父亲是否予以肯定和支持大有关系,内心认为父亲越肯定她的女性性别,处理性别问题的能力越好,反之亦然。

爸爸多陪伴,使男孩更阳刚

曾听很多妈妈抱怨过,自家男宝特别内向、胆小、不爱说话,但是往往不知道形成的原因为何。其实,爸爸是孩子接触得最早的男性,所以爸爸的角色对孩子的影响会很大,甚至会持续一生。而父亲的关爱与陪伴,会帮助男孩子在逻辑思维能力、身体运动协调性等方面的发展,意志力和坚强性格的养成,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上起到关键作用。

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研究表明,一天与父亲接触多于两个小时的男孩子,和一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六小时的男孩子相比,前者不仅更聪明,而且在与人相处方面会表现得更融洽。

日常生活中,母亲与孩子的谈话往往是细致的,而父亲与孩子的谈话则具有哲理性。

孩子遇事往往多依赖于妈妈,但是父亲的陪伴,会在孩子的成长关键期发挥不可缺失的作用,母爱保护孩子生长,父爱保障孩子长大,缺一不可!

孩子越早会笑越聪明(植树节亲子专题)


前言:微笑是我们人类的一种正常表现反应,文学家指出,其微笑,似蓓蕾初绽。真诚和善良,在微笑中洋溢着感人肺腑的芳香。可见微笑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但是微笑也还有另外的效果,家长们是否知道呢?

“蓉蓉,我家欢欢出生已经50天了,可我很少看到他会笑,我很担心,宝宝发育是不是有点慢呀?朵朵是什么时候开始会笑的。”经常和陈蓉交流育儿经验的好友发来信息述说她的忧虑。陈蓉告诉她:“不要担心,每个孩子的发育会有个体差异,朵朵在满月后开始微笑,也不算早,有的小孩出生后不几天就会笑,可是多半是‘睡笑’。”

微笑是人类最基本的动作,是表达感情最温柔的手段,它和语言一样,能让人们互相沟通和传递感情。宝宝一般在出生第10~20天或者更早的时候就会微笑,到三个月左右会出声笑。婴儿的微笑是最迷人的,会让他的父母欢欣鼓舞,心甘情愿地享受抚育婴儿的艰辛。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越早会笑的孩子越聪明”,从大脑的发育和神经学的角度来看也是比较科学的。宝贝的微笑分为“自发性微笑”和“诱发性微笑”

是老天爷在逗他笑吗?

接触新生宝宝,有一件事情很让我们开心,那就是不经意之间就会被宝宝脸上浮现的微笑所吸引。这种笑很奇妙,没有人戏逗就无故冒了出来,所以,人们称之为“神笑”或“天神爷在逗他笑”。亲子网

新生宝宝的微笑都是突然之间的,悄无声息的,如昙花一现,几乎可以用稍纵即逝来形容,也许正因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更显珍贵,我们很难捕捉到宝宝最佳状态的笑。这种笑与外界因素的刺激无关,不是由于看到什么东西而引起的,多半是在睡着的时候产生的,只是一种生理表现,是无意识的笑,所以被称做“自发性微笑”(又叫内在性微笑或反射性微笑,民间也称“睡笑”)。

你知道吗?

有时候宝宝的笑让我们感觉很奇怪,她把眼睛眯的弯弯的像两个月牙,眼珠子斜视着某个方向,嘴角慢慢的向相反的方向露出一丝不宜察觉的微笑,这种笑看了显得有点邪气。这种笑产生是因为新生儿看东西还不会转动脑袋,只是眼珠子跟随事物移动,吃饱睡醒心情愉悦就会笑,于是就有了那么莫名其妙而又貌似“邪恶”的笑容。

诱发性微笑更能产生感情共鸣

宝宝1~2个月时,当妈妈对他说话并且对他微笑时,他也会回应微笑,而且妈妈的女高音比爸爸的男低音更能诱发孩子的微笑。第6周之后,宝宝的笑容更明显,由嘴部向整个脸部延展,可爱极了,因此,人们特别喜欢逗宝宝笑。

宝宝在这一阶段的笑是因为外界刺激而产生的笑,被称作“诱发性微笑”,它是宝宝与人交往和表示自己快乐的一种方式,宝宝是多么需要自己喜欢的人在身边微笑着和他说话,给予充分的爱;宝宝也以这样方式博得人们尤其是父母喜爱,建立起了和生活中重要人物之间感情的联系,实现了感情互动。逗宝宝笑,对他的心理健康发展十分有利,父母也深深地体会到与宝宝在一起的欢乐。

你知道吗?

美国的伊林沃夫认为:越早出现逗笑的婴儿越聪明。他经过跟踪观察发现,第三天会笑的婴儿在6岁时智商为180。

社会性的微笑出现了

3个月的婴儿,越来越惹人喜爱了,周围可爱的玩具,熟悉人的笑脸和声音,都会让他清楚而明确地绽露出微笑。只要宝宝高兴,他会毫不吝惜的把微笑献给每一个人,这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社会性微笑”。亲子教育

宝宝的笑多是一种阳光明媚的笑,他在高兴的时候会张大嘴笑,有时甚至会笑出声来,这种笑很具感染力,尤其会让妈妈陶醉不已。笑的同时眼睛会注视正在看的事物,让大家看了受其影响开心得不得了,似乎世界上不再有烦恼了。

于博士温馨提示

1.婴儿的微笑是一种本能的情绪活动。而微笑则是身体舒适的表现。

2.微笑是婴儿与人交往的开端。

3.不要忽视婴儿的微笑,要让婴儿经常拥有微笑,在欢声笑语中茁壮成长。

4.诱发婴儿微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看人的脸。

5.母亲对婴儿的微笑及时作出积极的应答,十分重要。

6.视力不好的宝宝,开始微笑的时间要晚。

7.婴儿会笑的年龄还是判断发音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网站小编总结:微笑人类表达感情的一种手段,其是人不人之间互相沟通的一种方式,育儿专家指出,孩子越早微笑说明孩子越聪明,因此家长们不防就此了解下有关微笑的效果吧!

谈孩子对成人不同的态度


孩子对待大人的态度不一样,有些情况应视为正常现象。比如,孩子对父母等亲人表示亲近与依恋,而对陌生的大人表示冷淡和疏远;再比如,与其他大人相比,孩子对老师表现得更为尊敬与顺从。孩子的这些表现受其情感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正常现象,父母不必为此忧虑。而另外一些情况,则必须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那就是孩子产生了“两面派”行为,对不同的大人态度不同,见风使舵,或察颜观色,从中取巧,这种不良性格一旦养成,对其人格的健全发展是不利的。

要改变孩子这种不良的“两面派”态度,大人必须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以及一致性的教育措施。

1、父母教育应一致。严父慈母或严母慈父,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教育方法容易导致孩子对父母的态度不一样,要改变和预防孩子对父母态度不同,父母应做到以下几点:

(1)父母共同研究孩子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2)父母对孩子所提的要求应一致。

(3)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应互相配合。当其中一方批评孩子时,另一方不要袒护,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应该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2、父母和祖父母教育应一致。孩子容易在祖父母面前撒娇、任性,而在父母面前则较正常。要改变孩子对父母和祖父母的态度不同,应做到以下几点:

(1)父母应常和祖父母交流,取得一致的教育观点,采取协调一致的教育措施。

(2)对于祖父母给孩子所提的要求,合理的,父母应予配合,不合理的,背后与老人交换意见,争取统一意见。

(3)老人也不宜当着孩子的面训斥孩子的父母。

3、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应一致。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较好,而回到家中对父母态度不好,为所欲为,常常是由于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而致,因此:

(1)父母应树立自己的威信,对孩子应严格要求,严与爱结合。

(2)父母应经常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了解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并与老师交流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和老师一起共同教育孩子。

爸爸带孩子越久,孩子越优秀


心理学专家经过12年的跟踪研究,发现一个现象: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得越多,他们在学校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也容易成功。为什么会这样呢?男女的性别差异大,父亲参与的越多,越能与母亲互补,弥补女性教育的偏颇。

母亲以女性特有的感情细腻、做事认真仔细、性格温柔去影响孩子,通过讲故事、教唱歌、玩玩具等给了孩子很多的关怀与呵护,这是功不可没的。然而,缺乏男性教育往往会使孩子表现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特点。男性教育恰恰弥补了这些不足。男性的特点往往是坚韧、大胆、果断、自信、豪爽、独立,这些对于女性来说略显薄弱,这就显示出了男性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爸爸带孩子,好处是什么呢?

首先,在怎么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爸爸心里比妈妈更"有谱"。

大多数母亲对孩子都是有较高期望的,但在实际教育中,母亲往往显得无计划。但那些宁愿在家里照顾孩子的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想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方面的才能,父亲心中一般都是有计划的,而母亲在这方面就要差一些。

其次,在教育内容上

父亲的知识面也相对广于母亲,而且在史、地、哲上父亲往往精于母亲。因此,父亲给孩子讲得更多的是历史故事、各地民情风俗、英雄人物等。而母亲则一般都给孩子讲童话,涉及史、地、哲较少。这在拓宽孩子视野、丰富孩子知识上就稍逊一筹了。

第三,教育方式上

父亲一般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做事,而母亲则比较喜欢帮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父亲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态度一般都比较强硬,而母亲则时常心软。父亲带孩子上街,看的东西多,零食吃得少;母亲带孩子上街,看的东西不多,零食却吃得不少。

第四,身体素质上

不用保持干净

因此对孩子玩泥土、挖沙子往往抱支持态度。英国科学家发现,孩子太干净对身体并不好,他们的研究结论是"脏"孩子更健康。这是因为人如果太干净,很少接触细菌和病毒,体内无法产生抗体,一旦有大量病菌侵入就会被打倒,因此"一尘不染"对孩子成长并不是好事。这样看来男性对孩子卫生问题的宽松态度反而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运动

喜欢带孩子去跑步、游泳、攀岩、打球,不但养成了孩子的运动习惯,对健康有益,而且无形中就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力。

第五,性格的培养上。

母亲总想保护孩子,不让他们受到任何伤害。她们不让孩子参加有一点危险的活动,她们总担心孩子会不小心碰着了、摔着了、累着了,她们使孩子更柔弱、更胆小一些,但父亲却不同。

自立

男性喜欢自力的感觉,所以会教育孩子也要自立。父亲往往不是对孩子包办代替,而是鼓励孩子独立处理问题,因此对孩子溺爱的成分就比较少。有时孩子摔倒,并没有哭,可是母亲却赶紧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又是拍土,又是揉,硬是把孩子的眼泪揉出来了。而父亲往往不是这样,他们会说:走路怎么不注意,站起来,往前走,我相信这次一定会走好。孩子并没有哭,而是站起来就往前走,父亲在后面拍手说:真勇敢!真勇敢!从而使孩子充满了自信。

敢于冒险

男性喜欢冒险,因此父亲对孩子的冒险行为也会适当给以鼓励,如果孩子从高台阶往下跳,母亲往往会严厉批评,可是父亲就不是这样,他会伸出大拇指,对孩子说:真棒!

探索精神

男性喜欢探险,和孩子在一起往往会搞些探索性的活动。如果孩子把玩具拆开,母亲往往会骂他一顿。而父亲却常常不以为然,甚至会和孩子一起拆玩具,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然后再教他把玩具装好。另外,父亲对新生事物比较感兴趣,这也会激发孩子对新事物的兴趣。男性一般比较爱下棋常常和孩子在一起下跳棋、军棋、象棋、围棋,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动手能力

相比母亲让孩子做家务就是扫地、擦桌子,父亲更爱和器械打交道——和孩子一起用锤子、刀子等工具去修理东西,制作玩具,培养了孩子多方面的动手能力。

忍耐力

如困难、饥饿、劳累等等,认为这些是人生必有的经历,孩子碰到这些困难没有什么了不起,应该让他自己去克服。这样的劣性刺激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

父亲带孩子固然好,但是许多家庭中,父亲的角色却是缺失的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做家庭教育咨询的来访者基本都是母亲,这就说明,在教育子女这个问题上也许出现了"阴盛阳衰"的现象。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以母亲为主的占50%,以父亲为主的占20%,平分秋色的占30%。不少爸爸把教育宝宝的责任推给妈妈,自己则躲个清闲,其实这样做不好。

当问及一些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原因时,有的答:工作太忙,没时间管孩子;有的说:脾气不好,没法跟孩子生那个气……看来好象都有理由,其实他们忘记了古训"养不教,父之过"。

缺少男性教育,孩子的性格、情感、意志、思维方式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我们的孩子现在受到母性教育已经够多了,婴儿时多是母亲喂养、照料;上幼儿园全是女老师的教育;小学、中学阶段基本上也是女老师教育为主;缺乏男性教育往往会使孩子表现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特点。父亲的缺席,使得孩子的性格缺陷难以得到及时的弥补,在孩子需要父亲的指点时,却把孩子推给无助的妈妈。

长此以往,若宝宝心里感到爸爸对他不负责任,有事时也不向爸爸征询意见,爸爸的威信就会越来越低,孩子的性格缺陷就越来越难弥补。父亲们懒一时,躲一时,却恐怕要后悔一辈子。

在这一点上,笔者想到了在第一部《大宅门》中,七夜白景琦和妻子黄春生了一个儿子叫白敬业。在爸爸管教孩子稍严厉的时候,妈妈黄春总是太爱护孩子,总说"孩子还小",不忍心惩罚,也拿不出管教的办法,只一味纵容,所以让孩子躲过一劫。白敬业长大了之后性格懦弱不争气,和他父亲完全不同,也许正是这个道理。

说到这个例子,我们还可以看出,夫妻两人在教育方法上一定要一致,不要一个宽一个严,让孩子觉得有空子可钻;另外,不可太极端,过宽或过严都是不好的,不但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而且父母本人也很难坚持。

合适的做法是,父母两人谁都不要溺爱或者太暴政,都要人性且讲原则,而且,两人要拿出统一的一套原则来,都要坚定不移地执行。

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父亲与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各有优势,必须做到阴阳互补、平衡,才能对孩子的成长有利。母亲们偶尔也要放手,让父亲们多照顾孩子,父亲更要主动参与,除了能让孩子变得更优秀,也能令家庭关系更加和睦。

也许有父亲要问,"那万一我真的很忙,要怎么办呢?"

心理学家认为,应该由父母谁来照顾孩子更多些,在孩子不同年龄是不同的:在孩子小时,母亲应该多负些责任,因为这时候孩子需要细心的照料;孩子长大以后,父亲应该多教育,这是因为孩子大了心理特点有变化,照顾过细他反而会反感。这个时候,父亲就该义不容辞地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尽到自己的为父之责。

注意!别触碰孩子的这些底线


大多数人认为,只有成年人才有不可触碰的底线和短处,其实,何止成年人有底线,孩子同样也有自己的“底线”!做个合格父母,在早期教育的同时,请别进孩子的雷区!

1.以前的错误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有错,而孩子往往也是在各种错误中成长起来的。但是有些妈妈会把这些错误看成是孩子成长中的笑话,时不时地与众人说起。孩子对这些错误可是会耿耿于怀的,如果在众人面前来揭开孩子的伤疤,无一会让孩子感到痛苦,比如他曾经的倒数第一名,比如他曾经是个爱哭鬼等等。这些错误可会让孩子很是尴尬,这个底线可是会很伤自尊的哦!

2.被体罚的经历

被打、被骂、被罚站等体罚往往是孩子“没齿难忘”的痛苦经历,因为不仅皮肉受了苦,心灵也可能受到创伤。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体罚,但在旁人面前频频提及过去的“受辱史”,仍然会使他陷入极度尴尬之中难以自拔。

3.某些心理疾患

对于自己正罹患或曾经罹患过的诸如孤独症、抑郁症、多动症等与心理有关的疾患,幼儿往往更为敏感。如果大人们经常挂在嘴边,自然不利于疾病康复。即便疾病已痊愈,当着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于是“揭短”,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4.小时候的长相

小孩子都是一天一个样,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所变化,很多宝宝刚生出来的时候,很是“丑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营养上的不愁,就逐渐变得美丽可爱起来!有的妈妈就会以此为乐趣,经常跟旁人说着孩子刚生下来的“小老头”样,这样的话虽然在妈妈眼里看起来有趣,但在孩子眼里你是在“亲妈都嫌儿丑陋”,让他很是自卑难受,非常不快!

5.独处的小天地

幼儿往往十分看重自己独处的小天地,并将其视为自己的“私人领地”。如果家长经常未经孩子同意在其“领地”里“检查”一番,在孩子看来也是对自己“隐私”的公然侵犯。

6.私占宝宝的钱财

宝宝一定会有不少压岁钱,对于压岁钱的处理,你是怎么做呢?相信绝大部分的父母选择的是没收!因为在他们的理念里,孩子是不可以拥有钱的。孩子的思想很单纯,他们当然不知道钱的好处,也不知道如何理财,但是他们会把这些印着毛爷爷的纸票子看作是自己的私人礼物,倘若被爸爸妈妈夺走,他们会觉得自己毫无隐私可言,对父母的巧夺行为感到非常愤怒!因此,遇到这种情况,不妨和宝宝商量,比如你可以打一张借条给宝宝,告诉他在几年以后还给他之类的,这样既尊重宝宝,又可以帮助孩子打理零花钱,一箭双雕!

大人越包办孩子自主性越差


宝宝动手能力培养

3~6岁是孩子自主性发展的高峰

“眼看要上幼儿园了,可蓝蓝还不会自己拿小勺吃饭,只会用手抓饼干吃。在家里,她奶奶一天三顿饭喂她;上了幼儿园,几个老师要照顾几十个孩子,谁顾得上她,那不得一天到晚挨饿吗?”今年8月份时,蓝蓝妈为了教女儿学吃饭,又哄又骗又吓唬,但进展缓慢。

其实,蓝蓝一岁多时就能自己吃饭了,从开始时用手抓着吃到学会了拿勺吃。然而,因为她太小,还不能很好地控制小手,常常一顿饭要吃上1个小时,还弄得全身、满桌甚至一地都是脏兮兮的。结果,蓝蓝的奶奶看不惯孩子吃饭的“可怜样”,坚持喂她,任凭蓝蓝妈怎么说都不行。慢慢地,蓝蓝就不愿意自己拿勺吃饭了,别人喂她吃饭,她还四处乱跑呢。

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博士耿耀国说,1岁左右甚至更小的时候,孩子的自主性就开始萌发了,特别是3~6岁到了自主性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孩子们手脚灵便、好奇心增强,很多事情都想自己去探索和尝试,比如刷牙、吃饭、上厕所、拆卸小玩具等。

然而,一些家长总怕孩子自己刷牙刷不干净、吃饭撒一地,或担心他们动作慢而耽误了上幼儿园等,常常抢着帮孩子做这些事。“我自己做”的自主性老是被别人剥夺,很容易让孩子产生羞怯和疑惑:我到底行不行?时间久了,不仅会破坏孩子正在萌发的自主性,甚至还会损伤他们的自信。

孩子经历挫折才能够成长

暑假里,5岁多的天天和小区里一帮孩子正追着玩得高兴,不知道为啥吵了起来,还越吵越凶,甚至要动手。正忙着做饭的天天妈听见了,赶紧跑下楼,一看,几个孩子合起伙来争抢儿子的一辆遥控车。

一看妈妈下楼来了,天天的眼泪喷涌而出。一开始,天天妈见这么多孩子欺负儿子,很生气,想训斥他们。但转念一想,小孩争抢玩具是常事,自己不可能随时随地护着儿子,他必须学会自己解决矛盾。于是,她问孩子:“你回家不?”“不回!”“那好,你就自己想办法,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说完,天天妈回家了,尽管她真的很担心儿子被小伙伴们欺负。

一个多小时后,儿子蹦蹦跳跳、兴高采烈地回来了,虽然手上没有了遥控车,却笑嘻嘻地拿回一个变形金刚。原来,他和几个小朋友早就和好了,互相交换着玩具玩。

对于孩子,家长的确有大把的人生经验可以传授给他们,避免他们走弯路或重蹈覆辙。比如孩子学走路时,大人明知道孩子要摔跤,于是一些家长就不愿意松开手;比如孩子想拆卸玩具、探索奥秘时,家长知道孩子很可能弄坏玩具而阻止……

从表面上看,家长可能是帮孩子躲避了一些“挫折”,但仔细一想,这样做不仅让孩子失去了很多在自我探索、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人生经验的机会,还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主性。耿耀国提醒家长,孩子必须重复必要的挫折,才能够成长。

积极为孩子创造探索的条件

一天,王女士洗衣服时,看到6岁的女儿一直盯着自己看,显然她是对洗衣服感兴趣了。王女士就把女儿抱起来,让她的小手能够着浴盆里的衣服。

虽然女儿一直用手拍打着洗衣服,把肥皂沫弄得满天飞,污水溅了两人一身,但她还是朝女儿竖起了大拇指。第二天,王女士特意去超市买了小脸盆、小围裙、小手套、小凳子,她对女儿说:“我知道你特别爱干活,想自己洗衣服,可是浴盆太深,你够不着。看,妈妈给你准备了小脸盆、小围裙,以后你就能自己洗衣服了……”“谢谢妈妈!”听完妈妈的话,女儿马上就端了一盆水,穿戴好围裙,学着大人的样去洗衣服了。

耿耀国说,当你发现孩子有了某种探索的冲动时,不光要鼓励并肯定孩子自主探索的行为,更要积极为孩子创造探索的条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家长不妨多带孩子接触各式各样的环境,其实旅游就是帮助孩子探索世界的一个不错选择。当然,家长在孩子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及时鼓励、指导和帮助,也能进一步强化孩子的自主性。

宝宝电脑益智手册


在现今时代,宝宝也逐渐成为电脑使用群体中的重要成员,如何引导宝宝正确使用电脑以充分发挥电脑的益智作用呢?这是爸妈们需要修的一门课。

宝宝玩电脑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信息时代小电脑迷们把电脑当玩具,妈妈们把电脑当保姆,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过,电脑在带给我们更多资讯的同时也消减了我们与外界联系的机会,对宝宝来讲,过度使用电脑不利于他们身心的正常发展,帮助宝宝正确使用电脑是今天的爸妈们必修的一门课,只是这门课不那么容易,爸妈依旧问题多多。

控制每次玩的时间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研究结果表明宝宝使用电脑的恰当时间究竟为多少,不过有专家通过一些来自家庭的经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20~30分钟内较为合适,并且应遵循时间“尽可能短”的原则。因为在这个限度内,对宝宝的身心(特别是生理)发育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否则的话,可能会引起宝宝多方面的问题。

专家提醒,宝宝每天使用电脑的时间过长,会造成视力减退;同时,长时间坐在电脑屏幕前,处于电磁辐射之中,会影响宝宝正在发育的脑细胞;除了生理上的影响,使用电脑时间过长,还将导致宝宝社会交往兴趣的下降,使他们不愿和同伴交往,但宝宝的许多能力都必须通过社会交往活动才能得到发展。

设法不让宝宝“粘”上电脑

为了有效控制电脑的使用时间,爸妈可以采取协商、说理的方法跟宝宝进行沟通,比如每天在宝宝使用电脑之前,可以告诉宝宝如果使用时间太长会造成的一些危害,然后跟他约定时间,拿一块表,指出上面的指针,告诉他,当上面的指针走到某格,就不可以玩了。在时间快到之前,要事先提醒,还有一格就要到了,让宝宝有充分的准备,也可以由爸妈自己掌控时间,但也一定要事先约定好,到时间后,跟他说:“宝宝,是不是很好玩呀?好,我们再玩一会儿,就不玩了,好不好?”你可以具体问他还想玩多久,当宝宝做出自己的选择后,妈妈就可以开始倒计时或数数。到了以后,大声提醒他:“到啦!”妈妈一定要说到做到,不能迁就宝宝,以保持妈妈的权威性。

选择适合宝宝的游戏内容

不同年龄的宝宝,其认知能力及兴趣焦点都有很大差异,因此,在软件的选择方面,爸妈应考虑自己宝宝的接受能力及个人兴趣。选择软件或网站时,要注意其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教育性、趣味性以及易操作性等。趣味性很重要,很多幼儿教育软件或许具有很好的出发点和丰富的内容,但却不够有趣,不一定吸引宝宝,其效果也不会很好。

在儿童电脑教育方面,目前国外比较先进的教育观点提倡视听结合、自由选择、角色扮演和放松激励等手段,充分调动宝宝的潜意识,达到寓教于乐、快速学习的目的。

强档推荐:适合宝宝的电脑益智小游戏

阶梯儿童英语:适合0~12岁的小朋友。除了以游戏的方式带动英语的学习,同时注重宝宝八大智能的均衡发展,通过活泼有趣的活动提升宝宝对学习的兴趣。

雷曼的世界:适合3~18岁的大小朋友。整个游戏以雷曼的探险故事为背景,滑稽幽默的游戏人物,色彩跳跃的游戏画面,暗藏机关的冒险历程,让宝宝们充分体会自由探索的乐趣。

《洪恩GOGO学英语》:适合0~12岁的小朋友。英国朗文公司经典之作,由39集精彩出色的动画片构成,滑稽可爱的卡通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宝宝在游戏中直接接受最实用纯正的英语。

宝宝综合能力培养系列软件:中国幼教专家参与内容设计,拥有大量原创知识性在线游戏,让宝宝在游戏中动手、动脑,获得多方面的收益。

和宝宝一起分享电脑带来的快乐

宝宝最初使用电脑时,常常无法自如地操作。妈妈就应该适当地给予帮助——将屏幕上发生的事情描述给他听,使他更好地理解游戏规则,或者和宝宝一起玩。这样,也恰好促进了爸妈和宝宝之间的情感交流。爸妈的陪伴,往往会激发宝宝的表现欲,他故意不按游戏规则,做一些超常操作,这有可能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个时候宝宝会很骄傲、很兴奋,他看着爸妈的笑脸,心里充满了满足感和快乐感,这是他单独游戏时无法得到的情感享受;而爸妈因为和宝宝同时游戏,也增加了对宝宝的了解、与宝宝的沟通。电脑益智,其乐融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