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如何对待骄傲的孩子?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接受能力较强,成绩也挺不错的,不由自主地进行表扬夸奖。可孩子却经不起这种赞誉,很快骄傲自满,自信地认为不可一世。

自信是一件好事,可有的孩子这种过于自信就变成了高傲,目空一切往往意识不到自身的不足,也无法接受别人善意的劝告,因而不能更上一层楼。孩子往往上次考试或表现得不错,下回却有了明显退步。家长面对喜欢“翘尾巴”的孩子,应该如何教育呢?

首先,家长应该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实事求是地分析孩子的优缺点。孩子经常受表扬,有一点骄傲是难免的,这个时候没有必要正面去泼冷水。克服这种骄傲情绪的办法不是教训他,迫使他承认自己不行,而是让他多见见“高人”,让他去接触更优秀的孩子,使他认识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其次,家长要沉着对待,改变自己的观念,反思自己的行为。现在的普遍情形是,孩子考试或表现得好,往往是孩子喜笑颜开,家长眉开眼笑;而反之,往往是孩子垂头丧气,家长冷眼相对。因此,家长应该从改变自身态度做起,认识到孩子现在的小成就不等于将来的成功;暂时的失败也不是永久的失败。家长让孩子在成功时刻保持冷静,让沉着的孩子取得更大的成功。

再次,家长也要适当庆贺、鼓励孩子的表现,适当满足孩子的虚荣心。给孩子些真诚的鼓励,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孩子的努力得到回报,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上进心,大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自然,家长要把握好火候,适时、适度地把孩子从喜悦中“拽”出来,帮他回复常态,防止其“脱轨”。教育孩子懂得,如果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会“翻船”的,也会像龟兔赛跑中那只骄傲的小白兔永远落后于小乌龟。

最后,家长更应该在肯定孩子成功的同时,理性指出其缺点所在,明确生活和学习的方向。如哪个地方做得不到位,哪些功课有薄弱环节需要补补,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尝试,让孩子理解胜利的同时,更好地克服困难,这样孩子骄傲的表现也只得很适当了。

另外,家长还可以适时让孩子品尝一下失败的滋味,适当挫挫其骄傲性格,让他意识到自己并非最为完美。当然,在孩子沮丧和自我怀疑的时候,应该给他鼓励和信心,否则又会陷入另一个极端,变得自卑起来。这个时候的规劝是很有效的,让他明白: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失败。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在幼儿园打架


一位幼儿园家长反映:儿子刚上幼儿园不久的时候,回家时经常说在班级里被其他小朋友打了。父母觉得孩子总是这么被别人欺负也不是办法,就只能告诉他“别人打你,你就打他”。三番五次之后,儿子居然成了班级里的“小霸王”。现在常常听老师或家长向他“告状”,儿子总打别人,即使其他小朋友没打他,他也动手;或者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他也要打人。现在这位家长觉得左右为难:作为家长,到底应该如何对待孩子之间的矛盾呢?

儿童心理学认为,孩子间的冲突、纠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孩子在纠纷中可以提高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也能锻炼坚强的意志。因此,家长应理智地看待孩子之间的矛盾,积极引导,帮助孩子正确处理。当孩子被人“欺负”后,家长首先要镇定自己的情绪,并想法稳定孩子的情绪,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讲出真相,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确定相关责任。接下来家长应鼓励孩子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培养孩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如果孩子的方法很合理,家长应及时肯定鼓励。如果孩子的方法不妥,家长应帮助孩子分析不妥之处,并和孩子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确定的方法应遵循下列原则:

*如果责任在自己,应主动向对方道歉,如果事情较严重,应与老师和对方家长共同商量解决之策;

*如果责任在对方,应明确告诉孩子这是一种错误行为,以防止孩子模仿,并鼓励孩子心胸开阔,对一些小事不要计较;

*如果是涉及孩子根本利益的原则性问题,则要教育孩子学会用适当的方法争取自己的利益。家长还可以教孩子一些应急之道,比如向老师或小伙伴求援等。

总而言之,孩子们之间发生了冲突,父母应该视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尤为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就教给孩子处理矛盾的方法,这样孩子才能在遇到问题时采取积极的回应措施。教导孩子与人和平相处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责任,需要两者积极配合,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家长要正确的用心对待孩子


家长要正确的用心对待孩子

让孩子听你的话,最好的办法是首先保证你在听他们讲——要用心听。毕竟,你能给一个人最好的礼物,就是全神贯注地听。要表现出你的真心,这样才能用心的去了解孩子!

听孩子讲那些有意思的事情并不难,真正难的是,孩子说什么你都要听,没有意思的也要听。几种精力听,你就会弄清孩子想对你说些什么了。这样,他们不仅会感激你做出的努力,还会学会如何倾听别人。

你聆听他们的越多,了解他们的越多,你的孩子向你学习起来,就会越自然越容易。孩子是世界上最擅长模仿的了——学习聆听也是一样。

如何让孩子说他们在学校的表现?

我不断问孩子们他们在校的情况,但是他们除了说“好”,就没有别的话了。我该如何做才能对他们在校的日常表现了解得更多一些?

要让别人知道你对他们感兴趣,最好的一个办法是问他们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能表现出你真心想了解他们生活的问题,当然不能带有不可告人的动机。

还要确保你问的问题,都是开放式的问题,像“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些什么?”尽量不要问那种大多数家长经常问的问题,比如“你今天在学校过的快乐吗?”这样,他们就只会回答你—“是”、“不”或者“嗯”。

记住,封闭式问题只能导致封闭式答案。

其他的问题也可以问,比如你今天在学校有什么快乐的事情?今天在学校有没有你不喜欢你的事情发生?今天运动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今天和朋友玩了什么游戏?

要给孩子时间考虑,要有耐心。他们可能给的答案不全面,或者只回答一个字,来考验你想要一个诚实答案的认真程度。继续坚持,细加探寻他们要表达的意思。要是还听不出来,你可以观察他们的身体语言,看看他们发给你什么暗示。这样做很有效,要坚持不懈地做。每天不断地问他们问题,直到你和孩子的关系,发展到能定期开诚布公地交流的程度。

家庭应正确对待孩子入园的哭闹


家庭应正确对待孩子入园的哭闹

幼儿园的新生入园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当然就是哭闹了,这是令所有家长既心疼又无奈的问题,一般来说,新小朋友都会哭2个星期左右,当然也有适应能力特别好的孩子,只哭1到2天,甚至一天都不哭的也有,不过也有个别,我遇到过一个孩子,哭了整整2个月,人也瘦了好几斤!

孩子入园哭闹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家长一定要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下面我就向您提出“三个不要”

1.千万不要自己胡乱猜测孩子拒绝入园的种种原因。是不是有小朋友欺负他了?是不是幼儿园的饭菜不合口?是不是老师不喜欢他?......家长的担心很正常,但一定要理智的对待。

2.千万不能“心太软”。有的孩子每天都在央求父母:今天我不去了好吗?这时家长一定要态度坚决,今天逃一天课,明天逃半天课,这样你在不自觉中就在延长那个本身应该只有2个星期的过程,得不偿失。

3.千万不要“粘粘糊糊”。有的家长送孩子入园时表现的太依依不舍,一会亲一下,一会抱一抱,就是走了还在门口偷看半小时,这样对孩子的情绪其实非常不利,使老师的安慰稳定工作失效。

最后,我还要告诉爸爸妈妈们一个小窍门,你不妨把自己孩子在家里的乳名悄悄的告诉老师,当老师以只有家人才称呼的方法叫出孩子的名字时,孩子一定会非常惊讶非常亲切非常熟悉的,说不定也会是止哭的好法宝哦。

更多入园内容,请关注入园专题“轻松应对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对待孩子的“性好奇”


望着表姐与自己明显不同的身体外形,小明忍不住去摸了摸表姐突出的胸部,就在这时表姐醒了。表姐又羞又怒地说:“你怎么变成小流氓了?”事后表姐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小明的妈妈。小明被妈妈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可小明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件小事,却引起大人们如此激烈的反应?小明更加好奇了,心想女人的胸部有什么秘密怕他知道呢

笑笑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的他对异性有了朦朦胧胧的好感和倾慕,常常到父亲书房中翻阅有关两性的书籍,并把《人体解剖学》、《性的知识》等看了很多遍。有一天晚上,笑笑正在看《性的知识》,父亲突然闯了进来,看到他正在看这种书,便大发雷霆。笑笑觉得很委屈,父母不是常鼓励他多读书吗?为什么看这类书就会被禁止呢

小明和笑笑的这个经历,是我国大多数青少年都有过的体验。随着性生理的逐渐成熟,青少年的性意识开始觉醒,主要可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①对性知识发生浓厚的兴趣。②喜欢接近异性。③具有性欲望和性冲动。不过,他们的这些表现是少男少女们正常的心理表现。中国的传统教育总是谈性色变。每当孩子们在言语或举动上对性表现出兴趣时,大人们就会简单地加以制止。这种错误的做法不但起不到对孩子的教育作用,还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那么,家长应如何对待孩子的“性好奇”心理呢?

1、要及时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当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对男孩和女孩的不同有所察觉了。这时父母就要一点一滴地、简单明了地告诉他们男人与女人的区别,尤其是女孩子,更应该让她们对自己的身体有所了解。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学校和家长都要及时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性教育,及早打破他们对性的神秘感,扶持他们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告诉他们怎样应对身体上和心理上出现的变化,使其对异性保持正常的心态。

2、要允许和鼓励孩子与异性正常交往:自入幼儿园起,孩子们就会有很多的异性朋友,这对他们的人格成长是有益的,家长应予支持。当孩子们进入青春期与异性朋友的交往增多时,家长应持正确的态度,不能对其横加指责,否则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容易使孩子在心理上偏离轨道。

3、要与孩子做朋友: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经常与孩子沟通,成为孩子的贴心朋友。这样的话,当孩子有了生理和心理上的烦恼时,就会向家长诉说并求得家长的帮助,这样家长就会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对孩子进行引导。家长还可以像朋友一样,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性的萌动没有错,但要理智、正确地对待性冲动,做一个有理智、有道德、行为高尚的人。

4、要教育孩子走健康的成长之路:在接受科学性教育的同时,要让孩子自觉地抵制性挑逗,少看那些低级庸俗的书籍和网上内容。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责任感,让孩子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和身体锻炼中去。让孩子在遇到生理方面的困扰时,多向父母或老师求教,别让孩子把正常的生长发育现象当成心理负担。

总之,孩子们要成长,就必然经历一个性觉醒和性成熟的过程,“性好奇”是此期间每个孩子都会出现的心理现象。在这一时期,绝不能让孩子孤军奋战,家长要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多给孩子一些帮助,让孩子们顺利地度过青春期,避免使其在这一过程中出现问题或留下遗憾。

来自:39健康网

好家长,温柔对待孩子的慢成长


我们总是教育孩子要学会耐心等待,等待公交车的到来,等待下个月再给他买心爱的玩具,家长为什么就不能等待孩子慢慢学会,慢慢领悟?为什么不能多一点信心、少一点失望来给孩子打气,为什么不能多一点积极、少一点消极来给孩子希望?为什么不能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性急来等待孩子成长?耐心等待孩子成长,也许你等来的就是成功。

看到孩子3岁了还不会说完整的话,就怀疑智力是不是有问题;邻家孩子会背唐诗会计算,急了,我家孩子怎么还不会,于是抱回来一大堆关于育儿开智的“红宝书”,不管是否适合孩子,迫不急待地在孩子身上试验;看到孩子上小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屁股坐不住,大脑就亮起了“红灯”:会不会是得了多动症呀?于是四处求医问药;看到孩子考了80多分,神经马上崩紧了,急急网上求询:我的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呀!我都绝望了!

其实,孩子是千差万别的,因个性、气质、智力结构、心理特点等的不同而决定了每个孩子在同一发展阶段各方面的不同。有的孩子在某方面可能发展得快些,小荷早露尖尖角,而有的可能属于大器晚成。就象运动员长跑,起点慢的不一定终点慢,终点接近胜利的也许起点慢,孩子有他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象农作物必然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成熟一样,拔苗助长只能让孩子过早凋零。所以不要像故事中的徒儿一样,去了溪边一次就下“水不能喝”的结论,只看到孩子目前一时的不出色就贴上“不行”的标签。

爱迪生上学才3个月就被老师责令退学,如果她的母亲也和老师一样对爱迪生失去信心,那么就不会有今天的发明大王;爱因斯坦4岁多还不会说话,上小学后也被认为是低能儿,但他父亲的鼓励一直推动着他不断取得进步;美国历任总统中,堪称好学的威尔逊到9岁才学会26个字母,12岁才识字;达尔文小时候的成绩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样的例子很多。网上人人皆知的《家长会的故事》一文,更是充分地说明了等待的重要性。这位聪明的母亲,用一双清澈如水的欣赏的眼睛,通过不断的鼓励和赏识,来等待孩子的成长。

我们总是教育孩子要学会耐心等待,等待公交车的到来,等待下个月再给他买心爱的玩具,家长为什么就不能等待孩子慢慢学会,慢慢领悟?为什么不能多一点信心、少一点失望来给孩子打气,为什么不能多一点积极、少一点消极来给孩子希望?为什么不能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性急来等待孩子成长?

耐心等待孩子成长,也许你等来的就是成功。

孩子如何对待无礼的人?


教孩子正确对待无礼的人

有的父母说:“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礼貌,可是受到不礼貌的孩子欺负,怎么办?”这确实是个问题。

孩子总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当孩子在外面“吃亏”或者“受欺负”的时候,家长出面为孩子出气或者怂恿孩子反击,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消极的。面对遭受非礼之遇的孩子,父母要保持冷静,不急着表态,让他慢慢倾诉,再根据孩子交往中的薄弱环节加强指导,其目的不是为了“争口气”或者“挽回面子”,而是提高孩子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孩子几句简短的自救语句,并让他大声地、快速地说出来:“你干什么?”“老师快来!”给对方以威慑,为自己呼救。如果孩子有动手自卫的行为,要教育孩子“见好就收”,不能“防卫过度”,同时还要引导孩子乐意接受小朋友诚恳的道歉,培养宽容之心。

让礼貌跟着年岁长

从很早,孩子就开始学习礼貌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礼貌教育应不断扩充和深入。

0~1岁:婴儿虽然还不能说出确切的礼貌用语,但已对父母的礼貌行为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礼貌是一种亲善行为,当父母对孩子微笑,或者握着他的小手边说摇边说“你好”,孩子会表露出愉快的情绪;观察久了,他会模仿成人的样子露出灿烂的笑容,有时也会摆摆手表示友好。因此,父母不要以为孩子不会说话而忽略对他的礼貌教育。

1~3岁:孩子已经能说出“谢谢”、“你好”、“请”、“欢迎”、“对不起”、“再见”之类比较简单的礼貌用语,父母可以根据情境教会孩子使用这些词汇。有的孩子语言发展稍微缓慢一些,但并不影响他对礼貌的理解与学习。父母不妨用肢体语言示范一些礼仪,例如作揖表示“你好”和“谢谢”,拍手表示“欢迎”、用鞠躬表示“请进”等等,都是在进行礼貌教育。

3岁以后:孩子的活动范围扩大了,要上幼儿园、交朋友、逛公园、看演出、串门儿、接听电话以及参加一些公共场所的活动,对礼貌的理解和学习也大大丰富起来,可以同时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表示各类场合的礼仪。文明礼貌教育无处不在,父母应抓住教育时机,及时丰富和培养孩子的礼仪行为。

其实,父母的教育方法会对孩子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从小教育孩子做个文明人,做个有礼貌的人,懂得如何正确进行社交。

父母应学会宽容对待宝宝的错误


父母应学会宽容对待宝宝的错误

“人非圣贤,殊能无过”这个道理谁都能明白,但是当小孩子犯了错误,许多妈妈的通常做法就是对孩子的埋怨,长期以往就很容易使孩子失去信心,以下就让我们具体的来结合实例来看下妈妈的正确做法应该是什么吧!

宝贝把一杯牛奶打翻了,牛奶洒了一地,宝贝知道闯祸了,紧张地看着妈咪;宝贝把要给奶奶的生日礼物忘在家里了,拿不出来给奶奶,他急得要哭了:“奶奶,我忘了把礼物带来”……遇到这些情况,作为家长的你应该怎么办呢?

家长的不同做法

第一种做法:你很生气,“看你,怎么总是这么笨手笨脚,再这样,就不给你喝牛奶了”,“这么重要的事,你怎么就不记得!你就是个丢三落四的人,我们都不喜欢你了!”

另一种做法:你没有生气,反倒安慰宝贝,“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收拾吧,小朋友都容易毛手毛脚,下次小心点哦!”“忘了带,没关系,跟奶奶说生日快乐吧!告诉奶奶你很爱她,这比什么礼物都好!以后记得出门前想一想,要带的东西带齐了没,就不容易落下什么了!”

做法点评:

第一种做法:宝贝印象深刻,知道这是不能容忍的错误,会比较小心地避免同样的错误。

可是如果不小心,宝贝又犯了同样的错,他可能就在想办法撒谎,“这个杯子有油,很滑”,“我的礼物没准备好,下次再拿给奶奶”,如果这样就能够避免家长的责备,他可能将来都这样撒谎。

如果撒谎被大人识破了,他不能撒谎,他也可能由此学会了“人不能犯错,做错了事是不可原谅的。”这样的宝贝就会怕做错事,缺乏自信,更糟糕的是,他可能由此学到了对待犯错的人的方式。这会影响他一辈子,对人不宽容,不信任。

第二种做法:紧张的宝贝终于松了一口气,当然要和妈咪一起收拾泼洒了一地的牛奶,而且下次真的是要小心哦!下次出门前一定要想一想要带的东西,这样就不会忘了。

可能宝贝还是有可能第二次犯同样的错,但是他知道应该如实告诉家长,而且他会自己想办法更有效地避免错误。更重要的是,他从家长那里学到了对犯错的人要宽容,要给时间和机会让别人改正错误。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把这个信息传给了他——“小朋友都会犯错”,所以,我并不比别人笨,我可以努力少做错事。

对宝贝宽容,宝贝就学会了对别人宽容。你经常对宝贝说yes,宝贝也会经常对你说yes。你经常对宝贝说“没关系”,宝贝也会经常对别人说“没关系”。

对年轻家长的建议

1.当宝贝说,“我可以玩水吗?”“我可以不吃完这碗饭吗?”

只要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说“可以,没关系”,但是记住要给他一点建议,比如,“小心别把水弄到客厅的地毯上,那会很难弄干。”“如果你实在吃不下,那就不吃吧,不过这样有点浪费哦,下次你可以少盛一点。”如果你无论大事小事经常都说“不可以”,以后宝贝可能就不会来征求你的意见了。他可能会瞒着你做你禁止他做的事情。

2.如果宝贝想做的是违反原则的事情,你要态度坚决地说“不可以”。

但是,记住要尽可能地向他解释这为什么是绝对不可以的。比如宝贝坚持要你买昂贵的玩具,你要明确地告诉他,这个玩具太贵,不可以买,因为家长辛苦工作赚的钱,除了买玩具还要买食物、衣服和房子。告诉他,我们可以买我们付得起的比较便宜的玩具。

3.当宝贝做错了事时,给他改正错误的具体建议是最重要的。

当然,让他明白人人都会犯错这也很重要,这可以避免宝贝因为自己经常犯错而对自己失去自信。

4.多听宝贝的意见,经常对宝贝说“可以”。

比如,宝贝说再看一会儿电视可以吗?“可以,看完这个节目就该睡觉了”;今天我不想去超市想去公园玩可以吗?“当然可以,不过我们要去超市买下星期用的东西。我们先去公园玩,然后再去超市买东西吧!”经常有机会表达自己意见的宝贝,才会有主见,有独立性。

如何才能教育好一个优秀的孩子并且培养其一个好的性格呢?其实做到这一点并没有想想中的难,只要父母平时能够更多的注意生活之中的小细节问题,多鼓励孩子,多对孩子说“可以”,不要对其要求太严厉,平时做事情更多的问问孩子的意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