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活动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和组织形式,为此学校将准备举行大型亲子互动活动。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就需要举行一系列的亲子活动。希望以此游戏活动,来加强亲子间的沟通交流。你有更新颖的亲子活动方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锻炼宝宝平衡力的4种小游戏》,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从小培养宝宝的平衡力,有利于提升宝宝集中力,建立垂直感。如何才能训练宝宝的平衡力呢?小编推荐几个适合锻炼宝宝平衡力的游戏,家长快来看看啦。

1摇摇椅(6个月~2岁)

妈妈坐在垫子上,屈膝,让宝宝坐跨在你的腹部,后背依靠在妈妈大腿上,同时用手握住宝宝腋下。妈妈向后翻滚,再坐起。

给宝宝的帮助:帮宝宝增强空间意识(深度认知)及身体平衡性。

妈妈请注意:对于小年龄的宝宝,妈妈在前后摇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托住小朋友腋下的同时,用手给宝宝后颈部以支撑。

2滑翔机(0~1岁)

妈妈以跪立或站立姿势,用惯用手臂从两腿中间穿过

小朋友胯下,手掌向上托住小朋友胸腹部,另一只手

拖住小朋友颈部帮助其抬头。前后、左右摇晃小朋友。

给宝宝的帮助:增强宝宝空间意识(深度认知)及内耳平衡

系统。

3膝上平衡(0~1岁)

妈妈双腿并拢坐好,宝宝坐在妈妈双膝上,面向妈妈。

妈妈帮助小朋友伸开双臂,帮助其保持平衡。妈妈进

行双膝屈伸动作,重复上述动作多次,过程中始终与宝宝保

持对视。

给宝宝的帮助:锻炼小朋友身体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妈妈请注意: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妈妈屈膝的幅度可适当

减小,以宝宝能接受的程度为准;尽量让宝宝双手伸平,保

持身体的平衡与稳定性。

4瑜伽球(0~2岁)

让宝宝趴在瑜伽球上,妈妈双手扶住宝宝胯部或大腿

外侧,前后、左右摇摆瑜伽球。如果宝宝较快适应,

可加大摇摆幅度或尝试让宝宝躺在瑜伽球上,重复上述动作。

当宝宝害怕或不适应摇摆时,可在前方放上他喜欢的玩具或

同爸爸保持对视,建立安全感。

给宝宝的帮助:帮宝宝增强腹部力量及平衡性。

亲子网zj09.com延伸阅读

宝宝学溜冰培养平衡力


凛冽的冬天来了,宝宝的手脚仿佛被禁锢了,但是那颗运动的心却从未停止过。不管在室内还是室外,溜冰都是让宝宝在冬天里快乐起来的运动。家长们赶紧准备好鞋子,带上孩子去溜冰吧。

溜冰是一项考验宝宝平衡力、受挫折能力、耐力和速度的运动。5-6岁的宝宝肌肉发展已经较好,运动能力、反应能力也较强,能较快掌握溜冰技术。初学溜冰,需要孩子们鼓起勇气掌握平衡,需要他们摔倒了再爬起来。当他们成功掌握平衡后,那份自信和快乐也是不可替代的。不管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的冰面上,或者仅仅是在广场、公园里溜旱冰,重要的是要和孩子一起享受游戏和运动的快乐。

在溜冰前,要先让孩佩戴好护具,包括头盔、护膝、护肘和手套。护具不仅能保护宝宝,最重要的是,他能宝宝感觉到安全,从而更能放开手脚,不怕跌倒,勇敢学习。

当然,如果家长能掌握溜冰的技巧从而指导宝宝,就能让宝宝学得更快更好。

1、佩戴护具

在溜冰前,要先让孩佩戴好护具,包括头盔、护膝、护肘和手套。护具不仅能保护宝宝,最重要的是,他能宝宝感觉到安全,从而更能放开手脚,不怕跌倒,勇敢学习。告诫宝宝滑行时要俯身、弯腿,重心向前,就是滑倒了,也要往前摔,这样就摔不着尾骨,让宝宝学会自我保护。

2、穿溜冰鞋

初学时,让宝宝自己动手穿鞋,前两三个扣眼的鞋带可系得稍微松一点儿,后面的鞋带要系紧,脚腕子在鞋里不晃动,才好向两侧倾斜使劲蹬冰。初学宝宝要穿长袖衣裤,戴上手套,以免摔倒时擦伤皮肤。服装厚度、松紧度以不妨碍运动为宜。

3、一开始就要学习正确的站立姿势

两脚略分开约与肩同宽,两脚尖稍向外转形成小“八”字,两腿稍弯曲,上体稍向前倾,目视前方。身体重心要通过两脚平稳地压到刀刃上,踝关节不应向内或向外倒。

4、练习进行使

穿上溜冰鞋后站到场地上,尽量保持身体平衡,始终沿逆时针方向滑行,不要高速滑行,不要追逐打逗,非经同意,不要穿专业跑刀上冰。如果具备条件,可以请教练进行指导。每次练习时,应每隔10至15分钟休息2至3分钟;当身体疲劳时应脱掉冰鞋,放松小腿和脚部肌肉;初次上冰后出现两腿肌肉紧张和酸痛现象,属于正常,几次练习后,这种感觉会自然消失。

溜冰对于大部分宝宝而言都是一种游戏,即便他们无法像专业选手那样姿势优美、动作灵活,也要对他们的勇敢予以鼓励和表扬。大部分的孩子只需要一开始保持平衡的帮助,以后就能通过自己的反式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溜冰方式,享受溜冰的快乐。如过能在沐浴着冬日暖阳的户外场地和小伙伴们一起溜冰,就是他们冬天里最美妙的时光。

2岁宝宝平衡力训练游戏:踩水车


2岁的宝宝已经具备一定的身体平衡能力,如何才能增强宝宝身体的平衡力呢?小编推荐一个适合2岁宝宝的亲子活动:踩水车。

训练方法:

1、大人坐在地板上,两腿并拢并伸直。

2、大人扶着宝宝到膝盖上,是宝宝的双脚分别站在大人的两个膝盖上。

3、大人扶住宝宝的腋下,双腿同时屈膝,然后放下,举高2-3次后,分开双腿,让宝宝抱住大人的脖子后,大人抓住宝宝的双脚,顺势让宝宝从大人后背爬到地板上。

4、大人双手扶着宝宝腋下,随儿歌节奏左右交替屈膝,待儿歌停止时,大人用双手把宝宝拉到怀里,使宝宝抱住大人的脖子。

5、大人用双手抓住宝宝的双腿,并向上抬起宝宝的双脚,让宝宝从大人的后背爬下直至爬到地板上。

训练目的:

1、锻炼宝宝身体的平衡能力,增强宝宝脚部动作的灵活性。

2、在游戏中加入了儿歌,有利于宝宝语言的发展,增加宝宝词汇量。

3、愉快的亲子活动,有利于宝宝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粗竟宝宝健康人格的发展。

注意事项:

1、刚开始玩这个游戏时,要做简单的双腿屈膝举高的动作,然后再交替左右脚屈膝举高,让宝宝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2、大人屈膝举高和放下时,大人要用双手扶住宝宝的腋下,避免宝宝失去平衡跌落摔伤。

3、宝宝沿着大人后背往下爬时,大人要逐渐从抓住宝宝膝盖到抓住宝宝的双脚。

4、大人的动作要由慢到快,由易到难,可逐渐让宝宝在屈膝举高的同时做转头等动作,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5、大人可播放愉快的轻音乐,让宝宝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附儿歌:踩水车

踩水车,踩水车,真有趣,你和我一起玩游戏。

游戏来助力 让宝宝平衡力棒棒哒


平衡力是孩子很重要的一项能力,平衡能力不好的孩子走路不稳,容易跌倒,而且身体和大脑的协调性也比较差。想让孩子的平衡力棒棒哒?!常做一下几款小游戏,你会发现一切都是soeasy!

1.膝上平衡

玩法:

妈妈双腿并拢坐好,宝宝坐在妈妈双膝上,面向妈妈。

妈妈帮助宝宝伸开双臂,帮助其保持平衡。妈妈进行双膝屈伸动作,重复上述动作多次,过程中始终与宝宝保持对视。

给宝宝的帮助:锻炼孩子的平衡力和身体的稳定性。

妈妈请注意: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妈妈屈膝的幅度可适当减小,以宝宝能接受的程度为准;尽量让宝宝双手伸平,保持身体的平衡与稳定性。

2.不倒翁

玩法:

1、准备动作:爸爸坐在垫子上,两腿分开,两脚相对,双手握双脚的脚腕;宝宝坐在爸爸的腿中间,胳膊自然放在爸爸腿的两侧。

2、爸爸边念儿歌边做下面的动作。

第一、二句儿歌:爸爸边说儿歌边随儿歌节奏左右摇摆;

第三句儿歌:爸爸随儿歌先左摇,再右摇;

第四句儿歌:把宝宝身体翻转90度后坐起。

儿歌:”不倒翁,翁不倒,怀里抱着小宝宝。左歪歪,右倒倒,摇来摇去摇不倒。”

目的:促进宝宝大脑的平衡功能;体验与爸爸一起游戏的快乐。

游戏要点:爸爸要用两手握住脚腕,双臂将宝宝固定在怀里,左右摇摆时尽量增加摇摆的幅度,在最后翻转时要尽可能向右侧倒。再用惯性立刻调整方向,完成旋转。在旋转过程中要保护好宝宝的安全。

3.单手取物

玩法:

让宝宝趴在用被子做成的滚筒上,握住宝宝的双腿,使双膝离地,鼓励宝宝用一只手支撑,另一只手去取物品。

目的:增加宝宝颈部和背部的肌肉力量,能够在一只手够取物品时用另一只手支撑。

希望反应:宝宝能够用一只手支撑,一只手够取物品。

不希望反应:背及腿僵硬。

4.摇摇椅

玩法:

妈妈坐在垫子上,屈膝,让宝宝坐跨在你的腹部,后背依靠在妈妈大腿上,同时用手握住宝宝腋下。妈妈向后翻滚,再坐起。

给宝宝的帮助:帮宝宝增强空间意识及身体平衡性。

妈妈请注意:对于小年龄的宝宝,妈妈在前后摇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托住小朋友腋下的同时,用手给宝宝后颈部以支撑。

如何锻炼宝宝记忆力?4个小游戏玩起来!


对幼儿来讲,训练记忆力十分必要。那么,家长要怎么帮孩子锻炼记忆力呢?小编在这里教大家几个寓教于乐的方式,赶紧学起来吧!

1.爸爸妈妈今天的模样

外出的时候和孩子玩个小游戏,让孩子看一遍爸爸或者妈妈的着装、佩饰,然后闭上眼睛或者转过身去,描述出爸爸或妈妈穿了什么衣服,是什么颜色、什么款式,有没有戴耳环、唇膏的颜色、皮包的颜色等。

参与并帮助宝宝灵活大脑、开发记忆力。

2.记事物

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出门,他3岁的儿子指着一辆车说:“妈妈,奔驰”。原来,小家伙已经能认出几十种车的品牌。因为爸爸妈妈发现孩子从小对此感兴趣,就开始有意识地教他认识车牌。还有些小朋友喜欢收集汽车模型。通过对这些感兴趣的事物的记忆,也可以使记忆力得到锻炼。

当然,还可以替换成其他宝宝感兴趣的东西,如车型、颜色、动物的种类等等,尽可能的让孩子多记、多锻炼。

3.玩具和个人物品按序归位

许多妈妈都很头疼给孩子收拾玩具。其实,可以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训练孩子自己收纳玩具。你可以给整理箱编码归类,也可以指定什么玩具放在什么位置、怎么放,一一教会孩子,并适当地训练几次。

这样不仅训练了孩子的记忆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秩序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记数字

让孩子记住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甚至爷爷奶奶的手机号,也是一种训练记忆力的方式。还可以记住家里的街道位置、门牌号码等信息;或者其他的与数字相关的信息。

当然,训练孩子记忆力的方式有很多种,一些绘本和记忆力训练工具也是很好的,家长们可以灵活使用,带着孩子在玩乐中学习成长。

锻炼宝宝记忆力的6个小游戏


宝宝的记忆力好坏大不是天生的,取决于后天的训练和培养。宝宝最喜欢什么方式来记忆呢?做游戏的方式最合适不过了。可以尽情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成长。下面为妈妈总结些小游戏作为参考。

1、依次说出名称

把6样东西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让孩子看上几十秒钟,然后遮起要求孩子凭记忆依次说出这6样东西的名称。

2、辨颜色

让孩子闭上眼睛,说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袜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也闭上眼睛说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袜的颜色,将会引起孩子对这种游戏的更大兴趣。

3、找物品

当着孩子的面把8种不同的小物品分别藏好后,再让孩子将这些物品一一找出来。

4、看图说话

把15张不同内容的图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会儿,然后盖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图片内容尽可能准确地叙述一遍。

5、“飞机降落”

将一张大纸作为地图贴在墙上,纸上画出一大块地方作为“飞机潮。再用纸做一架“飞机”,写上孩子的名字,上面按上一枚图钉。让孩子站在离地图几步或十几步远的地方,先叫他观察一下地形,然后,蒙上眼睛,让他走近地图,并将“飞机”恰好降落在“飞机潮上。

6、看橱窗

这个游戏适合在带孩子外出时进行。路过商店橱窗时,先让孩子仔细观察一下橱窗里陈列的东西。离开以后,要求孩子说出刚才所看到的东西。

总结:这些小游戏,都是帮助孩子增强记忆力的,各位妈妈们都不妨为自己的宝宝储备一些,这些简单又有效的小游戏大多数都是不受场地限制的,方便又有益,赶紧收藏吧!

4个小游戏锻炼宝宝“火眼金睛”


敏锐的视觉能力需要科学的训练和培养,下面介绍一些小游戏,帮助妈妈们训练宝宝以便促进宝宝视觉发育。

宝宝视觉训练小游戏之一:认识白与黑

目的:以黑白这两种对比强烈的色彩刺激宝宝,提升宝宝的视觉和关注能力。

方法:任何黑白分明的物品都可以用来做这个游戏的道具,比如,妈妈可以把围棋棋子分成黑白两堆,或者将棋子摆成一个个黑白相间的方阵,让宝宝观察20-30秒钟,也允许他用手抓棋子玩儿,每天几次;三五天后再把两种颜色的棋子混在一起,展示在宝宝面前。

准备一块黑白条或黑白格布,一次次地在宝宝面前展开、合拢,也能完成这个游戏。

宝宝视觉训练小游戏之二:眼睛跟着玩具走

目的:用鲜艳的物品吸引宝宝的视线,使他们更快地注意目标,并能以目光追随目标。

方法:5个月左右的宝贝对色彩比较敏感了。妈妈拿一些色彩鲜艳的玩具,放在距宝宝60-70厘米的地方,让他看见并对玩具产生兴趣;然后,妈妈水平、垂直移动玩具,也可摇晃玩具或使玩具做圆圈形转动。仔细观察宝宝的目光怎样跟随玩具移动、摇晃或转动。如果宝宝的眼睛跟不上目标物,速度就要放慢,晃动和转动幅度相应缩小。

宝宝视觉训练小游戏之三:看看能不能接住它

目的:仔细观察物体的飘落,训练宝宝眼睛追随物体的能力和注意力。

方法:抱着宝宝坐或妈妈宝宝席地而坐,妈妈把小丝巾、小手绢、气球等轻飘飘的东西抛向高处,母子的目光随着这些东西的上升而将视线“提升”、随着它们的向下飘落而下降;当它们快要落到跟前时,让宝宝伸手或张开双臂去接。而后,再扔出去,重复刚才的动作。

宝宝视觉训练小游戏之四:身体真有趣

目的:通过指认身体的不同部位,锻炼宝宝的观察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方法:抱着宝贝,让他坐在妈妈的膝盖上、与妈妈面对面。触摸他脸上不同的部位,如轻轻抚摸他的鼻子,告诉他“这是你的鼻子”,最好重复多次;然后问:“妈妈的鼻子在哪儿?”抓着他的小手、放在妈妈的鼻子上,说:“在这呢。”照这样,妈妈可以同宝宝一起做“眼睛在哪儿”、“眉毛在哪儿”、“耳朵在哪儿”、“嘴巴在哪儿”等游戏。

妈妈锦囊:

宝宝视觉的发育分为几个阶段,尽管6个月的宝宝能感知常见的颜色、物体的轮廓、开始认识并记忆生活中常见的符号,但其视觉发育还不够完全。因此,和宝宝玩视觉游戏、进行视觉训练,要循序渐进,先让宝宝看得清,再让他们看得多、记得牢。

(文/晓歌专家指导/北京邮电大学医院主任医师任华)

《摇篮》电子杂志专稿,严禁转载!

训练幼儿肢体平衡的小游戏


游戏名称:小飞机

适合年龄1岁

准备道具:大弹跳球

步骤:在安全的地面上进行此活动,让孩子试着趴在大球上,四肢抬高做出小飞机起飞的姿势,父母从旁稍微扶住大球。

注意事项:当孩子出现脸色发白、流汗、头晕、恶心等任何过度反应,就表示此前庭刺激过于强烈,须马上停止。

游戏名称:步步惊魂

适合年龄1岁

准备道具:厚度不同的软垫子或海绵、被单

步骤:1.将厚度不同的软垫或海绵放在地面上,并在上覆盖被单。

2.鼓励孩子在上面爬行前进。

注意事项:可改成带孩子去不同地点玩耍,如:草地、沙滩、球池,提供不同感觉刺激,提升平衡能力。

游戏名称:深水炸弹

适合年龄2岁

准备道具:大弹跳球、沙包

步骤:在安全的地面上进行此活动,让孩子坐在弹跳球上,双脚离地,父母从旁稍微扶着大球,并拿沙包给孩子,要求往前丢入目标物中。

注意事项:视孩子平衡能力,父母可斟酌协助扶大球的程度。

游戏名称:拉车夫

适合年龄2岁

准备道具:被单

步骤:请孩子坐在被单上,另一名孩子或父母当车夫拉着被单前进,坐在上面的孩子可抓住被单保持平衡不跌倒。

注意事项:可改成团体进行彼此竞赛,或在行进的路径中增加障碍物。

游戏名称:桂河大桥

适合年龄3岁

准备道具:高低不同(或材质不同)的椅子(至少5个)

步骤:将高低不同(或材质不同)的椅子排成一排,请孩子从上面行走前进,并根据孩子的平衡能力,可要求手上拿拼图或夹物品到另一端放置。

注意事项:避免使用会滑动的椅子;在地面上可铺上软垫子以防跌倒受伤。

游戏名称:袋鼠跳

适合年龄3岁

准备道具:枕头套、障碍物

步骤:请孩子双脚一起套进枕头套中,并绕着障碍物往前跳到另一端去拿玩具。

注意事项:可使用不同材质的枕头套,或在不同的地面上进行。

游戏名称:踩高跷障碍赛

适合年龄4岁

准备道具:高跷(或自行用铁罐制作)、高度不同的障碍物

步骤:在行进的路径中放入1、2个障碍物,请孩子踩着高跷跨越障碍物前进。

注意事项:依据孩子能力使用不同高跷的高度。

游戏名称:跳格子

适合年龄4岁

准备道具:颜色不同的巧拼垫数个

步骤:将巧拼垫排成一长排,要求孩子依照不同颜色的垫子,做出双脚跳或单脚跳的交替动作前进。

注意事项:可将垫子间距离加大,更能挑战跳跃中维持平衡的能力。

从简单游戏入门增加学习兴趣

当孩子做不到时,自信心一定会受挫,建议家长与孩子一同玩游戏,并让游戏过程更简单化,使孩子有兴趣去尝试。谢佳芝表示,以拍球为例,假如孩子拍球动作不协调或一直拍不到球,就换大一点的球,让目标明显,待孩子熟练后,再调整难度或变化游戏内容,换小一点的球,抑或加上障碍物,让孩子逐步接受。李依龄也建议妈咪,当孩子不肯继续尝试时,不妨找其他小朋友来陪他玩,但选择的小朋友必须是愿意协助他的,才不会因受到嘲笑而更加退怯。

孩子肢体不平衡可能是先天疾病,也可能是后天环境所引起的,无论何种原因,只要及早发现、治疗,都能恢复得很好。肢体发展良好的孩子,对自己较有自信,在团体中也较受欢迎。想训练孩子肢体平衡,爸爸妈咪不妨透过简单的小游戏来帮助他,也可藉此拉进亲子间的距离!

平衡的定义

“平衡”是脑部对身体所接触感觉讯息的调节、处理、组织的外在表现之一,而由身体所接触的感觉讯息可分成视觉、听觉、前庭觉、本体觉、触觉、嗅觉等。脑部对这些讯息处理的能力,是随着发展自然而成的,所以感觉讯息处理不佳的孩子,多半会出现平衡差的情形,其中又以前庭觉和本体觉对平衡的影响最大。

振兴复健医学中心职能治疗师李依龄表示,前庭觉可让人知道自己正处于何地,身体动作与重力会刺激位于内耳“前庭”的特殊接受器,然后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处理,接着协助产生肌肉张力,让孩子能平顺、有效率地做出动作。前庭系统无法正常运作的孩子,无法根据情况来调节、区别、协调与组织平衡与动作的感觉。

而“本体觉”就是“姿势感觉”,传递肌肉是在伸展还是收缩,以及关节是弯曲或伸直的讯息,能提高身体知觉和促进动作计划能力。此外,孩子的注意力,也会影响活动中平衡的表现,若无法维持有效的注意力,会导致活动中出现莽撞、粗心或是反应较慢的情形。

肢体平衡是先天or后天?

台北仁爱医院职能治疗师谢佳芝表示,有脑性麻痹、唐氏症、遗传性疾病的孩子,因发展较为迟缓,容易影响肢体平衡。而有很大部分的自闭症、过动儿、爱斯博格症或有学习障碍的小孩,也会伴随肢体平衡的问题,这与小脑结构有关。这些孩子在动作上没有问题,但流畅度就没有那么好。此外,不只先天性疾病会影响孩子的肢体平衡,现代父母过于保护孩子,剥夺了他接受环境刺激的机会,也会限制孩子的肢体发展,家长须特别注意。

肢体平衡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中,各年龄层不同的活动,都有赖良好的平衡能力,来维持有效率的肢体运用。李依龄表示,以1岁前的幼儿为例,虽然还不会走路,但能够在地上趴得稳、坐得好,有效接收身体各部位传来的讯息,这都是为将来走路、跳跃、跑步、奠定良好的动作基础。不仅如此,拥有平衡能力可以保护孩子在突发事件中(如:走在不稳的地面、被人不小心碰撞)免于跌倒受伤。

4岁前幼儿的肢体发展

0→6个月

6个月以下的小宝宝,主要是在发展抬头动作,且开始学会翻身。当宝宝躺在床上时,会左右转头、在趴姿下会撑手抬头、抱起来时头不会往后掉、双手可以在身体中线玩玩具,且玩具能在左右手上换来换去。

6→12个月

可以自己在地上坐着玩玩具,再大一点的宝宝能自己坐在小板凳上。6至7个月的宝宝开始学爬,可以探索的环境范围也更为宽阔。谢佳芝表示,6个月的宝宝已会翻身(可从趴着变仰躺及仰躺变趴着),也能自己坐稳数分钟,不会摇晃或跌倒。10个月左右的宝宝,开始会扶着家具由坐到站起,甚至开始尝试放手自己站立,并想试着走路,还可以用对掌动作拿桌子的小积木。

12→18个月

一岁以后的幼儿,可以自己放手走路的距离越来越长,且能依照环境转弯、倒退,绕过障碍物。此外,幼儿已有能力一手牵着大人的手,另一手扶着墙壁,以两步一阶的方式上楼梯;下楼梯时会采屁股先下的姿势爬下去;会翻厚书(或洗澡书);可将桌子两块小积木堆叠成塔;看到桌子的纸笔,就知道可以拿起来涂鸦。

18→24个月

一岁半左右的幼儿,能不扶东西自己由坐或躺的姿势站起来,走路动作很稳,且在少许支撑下,能蹲下或弯腰捡起地上的东西,再恢复原站姿。李依龄表示,这阶段的小孩,开始可以用牵的姿势下楼梯,且会做出蹲的姿势来玩玩具,在他人的鼓励下,能从阶梯的最后一阶跳到地面上。此外,两岁前的孩子可以完成圆形、方形、三角形几何板的配对;可以模仿画出像直线和圆形的图形。

2→3岁

只要妈妈牵着或是扶栏杆,就可以两步一阶上下楼梯,会踢球、可以开始走在平衡木。两岁多的孩子会模仿踮脚尖走路、会骑三轮车、会跑步;也可画出正确的直线、横线、圆形等图样,并且会用剪刀在纸上剪一刀。

3→4岁

三岁半的孩子已能双脚离地齐跳与单脚跳,会用筷子、剪刀、扣扣子,能拿茶杯走路,水不会泼出。

观察孩子是否肢体不平衡

李依龄表示,在幼儿时期,当孩子坐在地上时,家长可突然从背后或左右推他一把,并观察孩子会不会及时伸出手来保护自己,不让自己跌倒。更大一点,可观察孩子在运动场活动的表现,是否出现下列情形:

★跌倒或撞到东西

★喜欢从事久坐或只需动手的活动(如:看电视、画图)

★体育课或运动对他来说特别困难或挫折

★做大肢体活动时显得特别小心翼翼

★动作僵直或生硬

★害怕跌倒或高的地方

★避免攀爬、跳跃、双脚跳或经过不平地面

★不喜欢游乐场中会动的游乐设施

★上下楼梯需扶着墙或栏杆

★常表现出操作技巧差、不协调、胆小的样子,且老是要求他人给予身体上的协助

把握黄金治疗期肢体动作没问题

若孩子出现上述几项动作表征时,可以与治疗师讨论并做相关的评估测验,以理清孩子真正问题所在,而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会依据孩子的问题提供适量的前庭本体觉活动,如:冲滑板、站在秋千板上丢接球、小牛耕田活动等。

谢佳芝表示,许多肢体不平衡的孩子,都是在上幼稚园后才被发现由此问题,因为学校会安排体育课,老师也容易观察到孩子的个别状况,但发现时孩子往往已经4、5岁了。虽说6岁以前都是黄金治疗期,但3岁前的幼儿,脑部发展还没固定模式,较易接受不同刺激,脑部的可塑性比6岁前高,若能配合治疗师,回去时与孩子多玩些有助于肢体平衡的游戏,成效会更好。爸爸妈妈应多注意孩子在幼儿期的动作发展是否正常,如宝宝学会站后,是否仍常东倒西歪,越早发现问题才能及早介入治疗。

一般来说,介入治疗后通常1、2个月就会有所改善,但要明显的改变,约需半年的时间,且家长配合度的高低也会影响治疗时间的长短。治疗多是一周一次,爸爸妈妈若没有利用剩余时间陪伴孩子玩游戏,将会拉长治疗时间。如果孩子是后天的肢体平衡问题,起因大部分是前期没机会和时间练习,并非能力不足,因此只要给他空间、时间,很快就能恢复正常。先天疾病所导致的肢体不平衡,治疗后孩子的动作仍会比正常人缓慢,但只要愿意花时间治疗,小朋友大多能达到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能力,如走路、站立等。

增强宝宝体质锻炼的小游戏


增强宝宝体质锻炼的小游戏

游戏始终是孩子们的最爱,孩子在游戏中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不仅使孩子变的聪明伶俐,还能增强孩子的体质,尤其是正在长身体的幼儿时期,所以在这段时间通过一些小游戏加强孩子的体制锻炼是必不缺少的,以下就是育儿专家为我们提供的几款小游戏,可供父母参考!

婴幼儿游戏的选择:

一、娱乐性、趣味性、模仿性强的游戏。

培养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激发经常锻炼的积极性、养成体育卫生习惯。可选择模仿各种动物行走的游戏,如兔跳、螃蟹行、蚯蚓爬、狗跑、鸭步。

二、适合此年龄段孩子身心特点的游戏。

婴幼儿大脑皮层中兴奋过程占优势,并易于扩散和转移,情绪波动大,心理状态不稳定。如贪玩、好动、注意力及易分散、理解能力差,因此,应选择动作简单、节奏明显和说、唱、领、动相结合的游戏。

三、集体性游戏。

婴幼儿从整天围着父母或阿姨转逐渐发展到对同龄儿童表现出强烈的兴趣,集体性游戏可促使他们要考虑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如何更好地与同伴协作。可选择传递球游戏、接力游戏、追逐游戏、攻防游戏等。

四、选择多种器官共同作用、共同完成的身体活动游戏。

1—6岁是幼儿感觉运动发展的最佳时期,此时有目的、有计划的发展幼儿的感觉和运动,不仅对大脑是良好的刺激,以提高大脑对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支配能力,还能促进运动神经的发展。

其中:

1—3岁可选择眼、手协调的游戏,如投水平目标、投垂直目标、手指体操、捏橡皮泥等;眼、脚协调的游戏,如踢定点球、踢滚动球、踢球打目标等;听觉游戏,对语言、音乐等刺激作出反应等;本体感觉游戏,如侧滚、驮物爬、两腿两足夹物走、拍球等。

3─6岁可选择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的游戏,如各种曲线跑、各种躲闪游戏、跳皮筋、伸展性体操等;平衡性游戏,如单足站立、在低平衡木上走、学骑自行车等;弹跳性游戏,如跳起摸高、脚猜拳、跳房子、跳绳等。

身体活动游戏中的注意事项:

◎在老师或父母的指导下进行。

◎游戏前做一些适应性的准备活动。

◎掌握并及时调节活动量,避免过度疲劳。

◎注意安全,选择平整松软的场地进行。

游戏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教孩子玩游戏,不仅仅可以加强亲子关系,也能从单一的活动刺激大脑的不均衡,促使大脑的发育,不仅增强了体力,也使孩子的四肢得以均衡使用,使孩子终身受益,但值得提醒的是,一定要以保证孩子的安全为前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