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古诗词

2020-08-26 儿童古诗词 胎教古诗词 高士其科普童话故事

古诗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拼音版 古诗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译文。

古诗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拼音版

qiǎnbēihuáisānshǒuqíyī

遣悲怀三首·其一

yuánzhěn

元稹

xiègōngzuìxiǎopiānliánnǚ,zìjiàqiánlóubǎishìguāi。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gùwǒwúyīsōujìnqiè,nítāgūjiǔbájīnchāi。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yěshūchōngshàngānchánghuò,luòyètiānxīnyǎnggǔhuái。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jīnrìfèngqiánguòshíwàn,yǔjūnyíngdiànfùyíngzhāi。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2古诗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译文

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自从嫁了穷困的我,百事就不顺当。

看到我身上无衣,你就要倒柜翻箱;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你甘心和我一起野菜充饥,豆叶为粮;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我只得为你超度,准备好斋饭供尝。

古诗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赏析

这首诗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中间这四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这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末两句,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古诗词精选阅读

古诗遣悲怀三首其三拼音版 古诗遣悲怀三首其三翻译


古诗遣悲怀三首其三拼音版

qiǎnbēihuáisānshǒuqísān

遣悲怀三首·其三

yuánzhěn

元稹

xiánzuòbēijūnyìzìbēi,bǎiniándūshìjīduōshí。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dèngyōuwúzǐxúnzhīmìng,pānyuèdàowángyóufèicí。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

tóngxuéyǎomínghésuǒwàng,tāshēngyuánhuìgēngnánqī。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wéijiāngzhōngyèchángkāiyǎn,bàodápíngshēngwèizhǎnméi。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2古诗遣悲怀三首其三翻译

闲坐时我常常悲悼你,也常常自悲;

纵使人生能活百年,仍然恰如一寐。

邓攸终身无子,难道不是命运安排?

潘岳悼诗写得再好,也是心机枉费!

即使死后合葬,地府冥冥有何指望;

要想来世再结良缘,更是虚妄难期。

我只有终夜睁着双眼,长远怀念你;

以报答你终身清苦,从未喜笑开眉!

古诗遣悲怀三首其三赏析

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就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等于白费笔墨。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诗人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你,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古诗咏怀古迹其三带拼音版 古诗咏怀古迹其三翻译


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大家的童年里都阅读过诗词,学习诗词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你对诗词的阅读量多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古诗咏怀古迹其三带拼音版 古诗咏怀古迹其三翻译》,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古诗咏怀古迹其三带拼音版

yǒnghuáigǔjìqísān

咏怀古迹其三

dùfǔ

杜甫

qúnshānwànhèfùjīngmén,shēngchángmíngfēishàngyǒucūn。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yīqùzǐtáiliánshuòmò,dúliúqīngzhǒngxiànghuánghūn。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huàtúshěngshíchūnfēngmiàn,huánpèikōngguīyuèyèhún。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qiānzàipípázuòhúyǔ,fēnmíngyuànhènqūzhōnglùn。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2古诗咏怀古迹其三翻译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古诗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王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信然。清人李子德说:“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这个评语说出了这首诗最重要的艺术特色,它自始至终,全从形象落笔,不着半句抽象的议论,而“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的昭君的悲剧形象,却在读者的心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古诗赠别二首其一杜牧带拼音版 古诗赠别二首其一杜牧翻译


古诗赠别二首其一杜牧带拼音版

zèngbiéèrshǒu·qíyī

赠别二首·其一

dùmù

杜牧

pīngpīngniǎoniǎoshísānyú

娉娉袅袅十三余,

dòukòushāotóuèryuèchū

豆蔻梢头二月初。

chūnfēngshílǐyángzhōulù

春风十里扬州路,

juànshàngzhūliánzǒngbúrú

卷上珠帘总不如。

2古诗赠别二首其一杜牧翻译

注解

1、豆蔻句:喻处女,后因称十三四岁女子为豆蔻年华。

译文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

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

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古诗赠别二首其一杜牧赏析

这两首诗是诗人在大和九年(835),调任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是,与妓女分别之作。

第一首着重写其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首句描摹少女身姿体态,妙龄丰韵;二句以花喻人,写她娇小秀美;三、四两句,以星拱月,写扬州佳丽极多,唯她独俏。手法上强此弱彼,大有“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概。语言精萃麻利,挥洒自如,情感真挚明朗,荡然肺腑。

七哀诗三首其一王粲全文拼音 七哀诗三首其一王粲全文翻译


七哀诗三首其一王粲全文拼音

qīāishī

七哀诗

wángcàn

王粲

xījīngluànwúxiàng,cháihǔfānggòuhuàn。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fùqìzhōngguóqù,wěishēnshìjīngmán。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qīnqīduìwǒbēi,péngyǒuxiāngzhuīpān。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chūménwúsuǒjiàn,báigǔbìpíngyuán。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lùyǒujīfùrén,bàozǐqìcǎojiān。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gùwénhàoqìshēng,huītìdúbùhuán。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wèizhīshēnsǐchǔ,hénéngliǎngxiāngwán?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qūmǎqìzhīqù,bùrěntīngcǐyán。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nándēngbàlíngàn,huíshǒuwàngchángān。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wùbǐxiàquánrén,kuìránshāngxīngān。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2七哀诗三首其一王粲全文翻译

西汉的都城长安城上空已是黑云乱翻,李傕、郭汜等人在这里制造事端。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送行时亲戚眼里噙着泪水,朋友们依依不舍攀着车辕。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一个妇人面带饥色坐路边,轻轻把孩子放在细草中间。婴儿哭声撕裂母亲的肝肺,饥妇人忍不住回头看,但终于洒泪独自走去,“我自己还不知道死在何处,谁能叫我们母子双双保全?”不等她说完,我赶紧策马离去,不忍再听这伤心的语言。登上霸陵的高地继续向南,回过头我远望着西京长安。领悟了《下泉》诗作者思念贤明国君的心情,不由得伤心、叹息起来。

3七哀诗三首其一王粲全文赏析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西京,指长安。这两句写社会的动乱。诗人正是在这种动乱之中离开长安的,这里交代了诗人离开长安的原因。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这里点出诗人离开长安以后的去向。“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写离别时的情景。诗人描写送别时的表情和动作,固然是为了表现诗人和亲戚朋友的深厚感情,更重要的是制造一种悲惨的气氛,使人感到这是一场生离死别。诗人离开了长安,离开了亲戚朋友,一路上见到的景象触目惊心:“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见到的是累累的白骨,遮蔽了无垠的平原。诗人南登霸陵高处,回首眺望长安,自然会想起汉文帝及“文景之治”。如果有汉文帝这样的贤明君主在世,长安就会不如此混乱、残破,百姓不至于颠沛流离,自己也不至于流亡他乡。登霸陵,眺长安,诗人感慨万端。这是“豺虎”作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连同上面两句,同为全篇的结尾。

儿童古诗词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