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关系家庭家庭关系

难题:做爸做妈谁更难?

网上充斥着两种角色的“激烈碰撞”,做爸爸的说自己挣钱养家辛辛苦苦,做妈妈的说自己十月怀胎操持家务,各有各忙,各有各苦水。这个被称为最难解答的夫妻关系难题,等待您的破解。

“不用麻烦了,不用麻烦了,工作呼唤我,美女需要我,爸爸很忙的……”看到有网友将《牛仔很忙》改成了《爸爸很忙》,以此来调侃忙碌的爸爸在宝宝成长中的“隐形”,爸爸们不由大叫委屈。而妈妈们总觉得他们偷懒,其实“父亲”角色也背负着强大的压力。那,究竟是爸爸难当还是妈妈难当呢?

场景

“乐乐爸,你的报纸等会儿再看,来,先帮我把奶瓶洗一洗。”女人说。

“哦。”男人应,眼睛却不离开。

“你看完了没有,快来洗洗奶瓶。”女人催促。

“好了好了,来了。”男人终于来到厨房,开始洗奶瓶。

“光用水冲不行,要用瓶刷这样仔细刷,来回刷几遍。”女人手把手地教男人。

“唉!”男人有点儿无奈。

妈妈说

“白天在单位工作已经有很多烦心的事了,回家还有一堆事要做。给宝宝洗澡、喂奶,哄他睡觉;然后要洗奶瓶、洗衣服,一边做事一边还要注意宝宝睡觉的情况……我是忙得团团转,老公却还是悠然自得,或者说,比过去更悠然自得。一份报纸总也看不完一样。叫他帮忙洗下奶瓶,他又洗不干净,叫人不放心。唉!当妈难啊,当上班族妈妈更难!”说起带宝宝的事,乐乐妈满肚子的苦水。

爸爸说

“说实话,面对这个娇嫩无比的小家伙,我总是有点儿犯怵,怕伤到他。每当我努力练习的时候,又往往被乐乐妈批评,比如洗奶瓶没洗干净、洗澡太用力等,太打击我的积极性了。许多事情,不是我不愿意承担,不是我要靠边站,实在是插不上手。与其做了不能达到标准,徒增烦恼,不如把这些养育的工作留给更精于此道的乐乐妈,我就负责自己更擅长的,但她对这种想法不能理解。”乐乐爸也是一脸无奈。

妈妈难当:事业和育儿的双重压力之下,心理容易失衡

很多妈妈抱怨,爸爸们说自己也照顾了宝宝,可他们中的大多数,最拿手的事就

是“抢夺胜利果实”。当我们照顾宝宝吃喝拉撒,忙得团团转的时候,他们总是笨手笨脚插不上手;等到我们把宝宝尿布换好,洗得白白、喂得饱饱之后,他们却比谁都更快地凑上去亲宝宝,跟宝宝逗乐。而且,他们还以事业的理由去做各种工作和非工作事情,以此“逃避”家庭责任,我们却没有任何借口说因为工作忙而不管孩子。

累,不算什么,妈妈原本是累并幸福着,无论多么辛劳,只需宝宝的一个笑容一个抱抱就可以抵消,只是,令人气恼的是,一些老公还有诸多牢骚,抱怨老婆大人眼中只有宝宝,没有男人;或是抱怨老婆大人自从升级当妈,就变成了不修边幅的黄脸婆,再也不“女为悦己者容”了。

更大的压力来自职场,当妈了,不能经常加班,随时出差了,失去了很多为公司立功的机会;老板渐渐不再委以重任,升职加薪的机会立刻减少了许多,一些无法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女性,甚至会因此失去工作。

有人说,那就不要工作了嘛,如今的全职妈妈也不少。的确如此,可是有不少妈妈是被迫成为全职妈妈的,比如生完宝宝,产假满了,工作也没了;比如过去的工作需要经常性出差应酬,这与当妈妈的角色相冲突。而且,即便是因为老公“很有米”而主动成为全职妈妈的,仍然会感到妈妈难当,因为她的世界从此少了一半的精彩。

爸爸难当:养一个既富且福的家不容易

当妈妈声称“当爸爸比当妈妈容易多了”的同时,爸爸却也在苦闷地大喊:“男人哭吧哭吧不是泪”。

不结婚的男人长不大,结了婚没当爸的男人仍然长不大,因为尚不能很好地建立

起责任感。只有亲眼见证了老婆肚子上的奇迹,见证了宝宝的一朝分娩、呱呱坠地,男人才真正开始有了当男人的自豪感,有了养家糊口的压力。

当妈妈全部精力放在宝宝的吃喝拉撒、一颦一笑时,爸爸也许正在为要不要换工作天人交战:“我真的很讨厌这份没有创意不能给我带来成就感的工作,但是,宝宝要吃喝玩乐,要上一流早教中心、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将来还要出国留学,这将是一张长长的账单……工作是不能随便丢的呀!”

有经济学家说,房价是由丈母娘决定的,因为丈母娘都希望女婿有房子。我们也可以说,车价是由新生宝宝决定的,许多的私家车都是为了迎接宝宝的诞生而购买。看着老婆日渐隆起的肚子,准爸爸盘算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让老婆挺着大肚子去挤公交车!将来宝宝出生了,要亲自驾车带他去郊外玩!可是,要挣回房子、车子、票子,容易吗?

为了给老婆、宝宝一个既富且福的家,有个温暖稳定的后院,爸爸必然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职场的冲锋陷阵上。在社会上无论有多么委屈和备受煎熬,爸爸回家也是道不得,一定要扮演坚强老公强老爸的角色,这对他们来说,也颇不容易呢!换位思考:男女有别决定了爸爸妈妈扮演的角色不同。

“妈妈难当”更多来自切实的身体感觉

从怀胎十月的艰辛,到痛不欲生的分娩,再到哺乳和养育,其中的酸甜苦辣,做过妈妈的都深有体会。特别是宝宝1岁之前,晚上睡个好觉都成了奢望,更不用谈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关注自己了。

传统的家庭是“男主外,女主内”。而时下,肩挑工作和养育宝宝双重担子的职业女性越来越多。她们既要主内又要主外,不仅要把家经营好,在社会上也要拼搏,同样承受方方面面的压力。

“爸爸难当”更多来自精神上的责任感

在男人眼里,“好爸爸”并不一定是给宝宝喂奶、哄宝宝睡觉、帮宝宝洗澡、给宝宝换尿布,这是妈妈该做的事。他们深信自己能在宝宝成长的道路上,在宝宝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发育上,在宝宝的社会能力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虽说都有职场的压力,但社会对男女的性别角色期待的差异仍是客观存在的。养家糊口的重担在大多数家庭中仍然主要是在爸爸身上。

其实,爸爸在宝宝的成长中也是肩负重任的,随着宝宝摆脱奶瓶、尿布,爸爸会开始慢慢登场,扮演给宝宝引导和力量的角色。宝宝的将来要向什么方向发展?有没有好的性格和能力?怎样才能让宝宝更好地适应社会?有什么方法可以引导宝宝、鼓励宝宝……在这些问题上,多数的爸爸是尽心尽力的。而这些问题的难度偏偏又很高,爸爸只能自己去努力探索。

当爸当妈都不容易!妈妈调适不平衡的心态,爸爸也不要抗议。无法否认,爸爸、妈妈都在为养育宝宝而努力,只不过大家承担的工作不同,遇到的难处不同。如果大家不能换位思考,习惯于彼此指责,加上忙碌中沟通太少,就无法真切地体会对方正在做的事和正在经历的“难”。

扬长避短:培养出色的宝宝,营造甜蜜的家

有调查研究表明,宝宝5岁前,妈妈对宝宝的影响力高于爸爸近20%;到了小学三年级后,妈妈的影响力就会下降,而爸爸的影响力则逐渐升高;初中以后,爸爸对宝宝的影响力就超过了妈妈的影响力。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跟宝宝早期更多需要生活照顾,而渐渐长大则十分需要精神引导有关。

身为女性,妈妈往往从小处着眼,注重细节,显得更沉静、更精细,更能处理日常生活中琐细的事情。加上小肌肉群发展得比男性好,女性做起精细的动作,比如照料宝宝的生活起居等,相对得心应手。

作为男性,爸爸往往更有大局感,更多地从大局看问题,而不十分看重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这决定了他们在生活小事上往往是“差不多先生”的水平,只要大体ok,妈妈不必要太苛责。而男性的运动能力常比女性强,那么,就让爸爸负责宝宝的体育锻炼和外出探险游玩吧。

男人理性,女人感性;男性注重思想交流,女性则更偏爱情感交流。和宝宝的相处也一样。爸爸更多地和宝宝谈理想、谈未来,给宝宝理性地分析生活,引导宝宝面对困难,适应社会。他们在意和宝宝思想上的碰撞,而常常忽略和宝宝肢体的接触。

妈妈则相反,她们喜欢和宝宝有亲密感,更多地拥抱宝宝,用肢体接触来表达自己的爱意,增强宝宝的感受。所以,小时候由妈妈来哄宝宝睡,给宝宝讲温情的故事,或哼哼儿歌,宝宝会更有安全感,感觉更好,睡得更香。到宝宝长大一点儿了,有一定理解能力了,可以把讲睡前故事的任务交给爸爸,给宝宝讲更多生活化的故事,暗藏人生智慧的故事,宝宝能从故事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在宝宝成长的某一阶段,妈妈或是爸爸需要做不同的工作,或做更多的工作,是十分自然的。当爸爸们和妈妈们停止抱怨,换位思考,就能够开始理性地去思考各自的长处和短处,进而扬长避短,各显身手,培养出色的宝宝,营造甜蜜的家。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唠叨”背后的真正原因


我曾经专门做过调查,孩子们对父母最不喜欢的行为就是“唠叨”,后来发现这远不是中国的“特色”,无论日本还是美国,全世界的孩子们都是如此。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而反抗的现象,在心理上叫做为“超限效应”。

这种“超限效应”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下面这几个孩子的心声督促我们或许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

A妈妈总是唠叨,一件事可以唠叨一百次,烦死了。像我只是一次没考好,她就可以一直说,说到全世界都知道我考得不好,即使下次我考好了,她还要说。我都烦死她了。但是我顶嘴她就说得更起劲,我就不说,也不理她。

B自己看图画书入迷时妈妈突然喊,让我写作业,我向妈妈保证十分钟后就做作业的,可妈妈不到三分钟就又来催我,还不停地数落。有时候真想自己有一种魔法,把妈妈变成小孩,把我变成大人,让妈妈也尝尝唠叨的滋味,也知道知道我的心情。

C妈妈有时候唠叨,也不分青红皂白,还冤枉我,趁妈妈不在时就找没有生命的东西砸——发泄。

D我的妈妈真没劲!昨天早上,我刚要起来,妈妈不停地喊我。一边就行了,可是一遍又一遍地喊,多让人心烦呀!她越叫我起床,我就偏不起来。其实我本来就要起来了如果妈妈不那么爱唠叨,或许孩子就不会有那么多问题了。

父母们爱唠叨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有三个:

其一是不自信也不相信孩子。对孩子总是不放心,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有效的教导孩子,不自觉地一次次地重复,错误地认为,一次不听,就说两次,两次不听,就说三次,只要自己多说几次,他们总会听进去吧。

其二是急于求成。总期望自己说到哪孩子就做到哪,马上见效。忽略了孩子是一个有主体意识的人,别人的话要通过他的消化才起作用,再者,人的进步和改变需要一个过程,父母没有给孩子时间,中间又来催促反而破坏了孩子改变的进程。

其三不懂得倾听。孩子对事物逐渐产生自己的看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父母和观念和习惯和孩子往往有很大的差异。父母不懂得耐下心来听取孩子的意见,一味的灌输、强化自己的观点和要求,结果导致说了没效果、没效果更要说的恶性循环。

那么,怎样才能不用唠叨又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呢?

1相信孩子。相信孩子喜欢美好的东西、渴望成功,相信孩子有向上之心并能够自己要求和管理自己,他们本心不愿意让我们对他失望,更不愿意和我们作对。孩子表现不好一定有他的原因,我们的责任是和孩子一起面临问题,而不是不明就里的一味指责和要求。相信孩子,倾听孩子的想法,适时适度的引导孩子,响鼓无需重锤。

2尊重孩子。很多我们设定的人生路线,其实并不是非如此不可。对于必须作的事情,孩子有权利决定怎么做,以及什么时候做。孩子没有必要处处随我心意,如果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对待生活,对此我们应该觉得欣慰而不是失落。

3就事论事。既往不咎的同时,也不根据孩子的现状妄加孩子的将来,孩子是不断变化的,每天都不一样。我们最好的做法,就是直接面对当下的问题,就事论事,用尽可能简明的话语来表达,孩子忘记了什么事,我们就提醒他;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我们就高告诉他错在何处,如果孩子自己明白了,我们就不用再说;孩子有什么需要改变的,我们就明确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我们的期望,同时尊重孩子改变的过程。

4抓大放小。说得越多,孩子听从我们的机会就越小,我们的威信也就越低。科学的方式是:可说可不说的就不说;同时有好几件事要说的,就拣一件最重要的说,其他的事情等这件视了结后再说;复杂的事情要分步骤说,先从孩子最容易做到的步骤说,完成这一步再说下一步。

5适时放手。该孩子承担的,我们尽量不要参与,孩子做不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比如赖床导致迟到),孩子会因此纠正自己的行为。每个人都需要自己长大,都需要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很难懂得自己不曾经历的事情,我们提醒无效不妨放手,孩子会“吃一堑长一智”。

四类宝宝入园更难适应


宝宝刚入园,绝大部分孩子都会陷入焦虑,但有的孩子会表现得格外严重。有四类孩子的家长,做入园准备工作时需多下些功夫。

1、包办过多型。这类孩子基本生活技能较弱,相对独立的生活让他们感到特别无助。

2、过于溺爱型。这类孩子自我中心意识特别强,往往会因争不到玩具等小事,就充满挫败感。

3、社会性指导偏差型。有家长过分限制幼儿与外界接触,使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得不到锻炼,碰到困难时,孩子缺乏向老师、同伴寻求帮助的勇气。

4、对幼儿园概念过于美好或严肃型。有家长在孩子面前把幼儿园说得就是个大型游乐场,孩子一旦发现现实与想像有距离时,往往会很失望。而有家长总拿幼儿园吓唬孩子,使孩子潜意识里对幼儿园产生敌意,这都可能加重孩子的焦虑。另外,“单亲”家庭孩子和完全由祖辈教养的孩子等,适应能力也较弱。

家长在准备给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时候,不能千篇一律的给孩子做准备,这样对于有的孩子来说是适应的,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却又是不适应的,家长应该做到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做出不同的准备。

怎样进行快乐家教


允许儿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做事,如果你让孩子学芭蕾舞或练健美操,两者中自由选其一的话,她做自己喜欢的东西会特别投入,不嫌辛苦的。下面家教如何快乐进行介绍给你。

以理服小孩

如果孩子想放弃钢琴教育时,你别冲着他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地训斥他,不如说出想他继续练下去的理由,他有可能会回心转意。即使他仍不同意,也给了他畅所欲言的机会。

接受当前的他

孩子会按自己的速度发展、成长。如果,你爱把自己孩子与人家孩子相比的话,容易让他产生错觉,如果他不如谁,就是一个失败者。逼迫不对,鼓励有益。

发现隐藏的困难

如果发现孩子突然间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不愿做家庭作业了。你要耐心询问,让他实话实说———被坏孩子欺负了,他不喜欢他的老师等等。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在安静的房间里注意力最集中,有些却喜欢热闹的背景环境。如果你的孩子不爱被独自关在自己的房间里,就让他在餐桌上做功课吧。

与孩子聊聊自己工作的心酸

每天下班回家后,不妨与孩子讲述自己工作中高兴或烦恼的事情,以激发孩子的憧憬和热情,可能他会想:“我努力工作的话,会像妈妈一样成功。”假如你的工作乏味,没甚可“晒”,也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没获得一定的资格或学历,就无法找到一份有趣的工作。有的孩子不愿像父母那样生活,所以会激发他奋发图强。

赞许和赏识

多给孩子赞扬和赏识,但表扬时要有的放矢,言之有物,他给你看他刚做完的某个东西,你不是简单说句很好,而是说:“我很喜欢你在文章中论述这个观点的方法,这样说很发人深省。”或“你的音阶弹得非常流畅。”等等。他感觉就不一样,下次会更努力,以博得你的肯定。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明智的奖励

不必给孩子许以大奖,当他们做得好时,送点小礼物以资鼓励就行了。万一,他们没能达到预定目标的话,也不必因此而愁眉苦脸。

宝宝家教十不宜


1、包办代替:有些父母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前的一切都为孩子安排好。这种教育方式只能形成宝宝对父母的依赖性,阻碍宝宝自立性的发展。父母应从宝宝1岁后就开始培养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让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

2、不适当的满足:1至2岁的宝宝已经会用一些手段来要挟父母满足他的要求,如果此时父母采用妥协的方式满足宝宝的要求,宝宝就会在下一次以更糟糕的行为来取得父母的注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从这时起,父母就要坚决拒绝宝宝的无理要求。

3、干涉太多:要让宝宝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培养起宝宝的自立性。干涉太多,会使宝宝产生对父母的反感,也可能使宝宝形成儒弱的性格。

4、不理解宝宝:1至2岁的宝宝,有时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或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能够理解宝宝,会促进宝宝语言的发展,也有利于亲子间亲密的关系。反之,宝宝会对父母产生不满。

5、模棱两可的语言:1至2岁的宝宝,理解力和判断力还不强,因此,父母要用清楚、直截了当的语言给宝宝明确的指示,否则,宝宝会无所适从。

6、不良的榜样:1至2岁的宝宝好模仿,父母不良的习惯如讲秽语。边看电视边吃饭等,对宝宝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纠正不良的习惯。

7、教育不一致:上下辈或父母之间对宝宝的教育不一致,一方批评、另一方袒护,会抵消教育的作用,也会降低宝宝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

8、父母的落实罗嗦:当宝宝犯错误时,父母唠唠叨叨数落个没完,会伤害宝宝的自尊心。

9、失控:当宝宝做错了事或闯祸时,父母大发雷霆会使宝宝学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同伴。

10、体罚后反悔:这种教育方式会使1~2岁的宝宝不明是非,对父母的行为感到迷茫。

做家长和超人,哪一个更难?


等孩子从上幼儿园到中学毕业,许多家长都发现自己俨然成了一个“全能超人”:营养学、手工劳作、学科辅导、心理学、公共技巧、理财规划等样样都会,不仅“下得厨房”,还“上得讲堂”。

家长处境

上网查找手工方法

“开学不到一个月,我已经帮在幼儿园读小班的儿子做了一个教师节贺卡、一个中秋节灯笼。孩子这么小,怎么懂做这些,实际上都是布置给家长的‘作业’。我小时候都没做过卡片、灯笼,唯有上网查阅制作方法,笨手笨脚地做到深夜才完成。”

第二天看着儿子高高兴兴地拿着妈妈制作好的手工劳作回幼儿园,家住天河区的甄旭女士感慨,“现在做家长真难啊,不仅在职场上要拼搏、在家里要照顾好孩子的起居饮食,还要根据学校的各种‘课外作业’不断学习新东西自我‘充值’。”

重学电脑软件操作

女儿读小学四年级的徐永告诉记者,有一次女儿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老师说最好将演讲稿做成PPT。这下可愁坏了徐先生,他大学毕业时为了找工作学过PPT,现在早就忘了,如今为了帮女儿制作演讲稿,唯有重头再学一次。他买来了相关书籍学习了几个晚上后才基本掌握,“真没想到当年我大学才学的东西,现在的孩子这么小就会运用到,自己早已丢掉的知识也被迫重新拾起来。”

在某网站的博客上,家长“幸福的叶子”写了一篇博文《没有十八般武艺,你敢做小学生家长?》:“……孩子睡了,我还要完成老师留给家长的作业。这作业真是五花八门:美工课要准备彩纸,胶带;数学课要做钟表盘,准备计数的小棍;语文课要打印作业,制作识字卡片,还要配图、彩喷……做家长可真是难啊,除了要有绝对的实力应付他的功课,还要配备现代化设备,包括电脑、打印机、扫描仪;要会电脑操作、会书法、会设计、会刺绣……没点真功夫,没有十足的耐心,你做得了小学生的家长?”

自学教育心理学

赵欣馨是一位全职妈妈,儿子读小学二年级了,从孩子出生到现在她买的关于孩子教育的书有一个书柜那么多!孩子3岁前,她主要是学习科学喂养知识;3岁后,学习如何激发孩子的潜能;孩子上小学后就学习如何和孩子更好地沟通……在孩子成长的每个关键阶段,她都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孩子快上幼儿园了,她就学习如何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孩子准备上小学了,她又学习如何配合老师做好衔接工作。

随着孩子的成长,她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调整教育孩子的方法。赵欣馨说:“孩子们现在生活的环境和学习的东西跟我们小时候差别很大,不能拿自己成长的经验套用到现在的孩子身上,只用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才有可能跟得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教育专家

“全能家长”是一个误区

对于“全能家长”的现象,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管理系副教授刘剑玲直言:“家长和教师应该是有分工的,家长没必要陷入‘全能’的误区中,如果家长什么都会了,还要专业人士干吗?而且无论家长自己本身的学历如何,都没必要懂那么多,家长也不可能所有的东西都会。”

刘教授说,家长应该专注于做好家庭方面的工作,比如具备一些基本的营养知识和育儿观,做到健康喂养孩子,让孩子在家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足够了,学校里的事情应该放心地交给教师去做。当然,现在确实也有学校过多地布置课外作业,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教育负担,这需要学校去调整教学理念。但家长自己首先不要存在误解,以为不全能就不是好家长。因为这样的想法会导致自己过度焦虑,继而将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更加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家长的“十项全能”

不同于孩子的学科教师,父母是孩子不分时段的全科责任人。记者采访了多位家长,总结出家长们认为最需要掌握的基本“十项全能”。

营养学:孩子健康成长是家长最关心的,现在的家长已经不满足于孩子吃饱,还要吃得健康,所以基本的营养学知识是家长不可缺的,比如吃什么补钙?热气了要怎么降火?考试之前吃什么既营养又清淡?

手工劳作:这主要是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家长需要掌握的,制作的东西小到卡片,大到模型不等,要求家长不仅心灵还要手巧。

艺术:为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挖掘潜能,家长通常都会让孩子学习绘画、音乐、舞蹈、演讲等才艺,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也必须了解相关的知识才能对孩子进行适当地辅导和指引。

学科辅导:从小学开始,孩子们的学业负担就会加重,大的问题当然是请教老师或请家教,但是一些小的学科上的疑问,就需要家长自己来解答了,小学阶段的问题,家长们还能勉强应付,到了中学就开始困难了,家长需要重拾中学的课本,重温当年学习的知识。

电脑操作:在数字化的时代中,学生的许多作业,甚至老师与家长的联系都是通过电脑操作来完成的,所以家长需掌握一些常用的电脑运用软件。

心理学:社会在变,孩子也在变,作为父母,在教育问题上也要与时俱进,要根据孩子成长的年龄阶段学习相应的教育心理学。

公关技巧:为孩子找一所名校;希望老师多关心自己的孩子;假期给孩子找一个好的家教老师……这些无不得动用到身边各种关系,一些基本的公关技巧知识必不可少。

投资理财:现在养一个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兴趣班学习费、名校赞助费、寒暑假旅游、出国留学等都是大笔的开支,从小就为孩子做好教育投资理财规划,避免入不敷出。

体育竞技:强健的体魄不仅是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教育的需求,体育科成绩在中考也要算入总分中,家长从小就要加强孩子的体育锻炼,少不了陪着孩子一起跑步、游泳、打球。

宝宝奢侈!谁之过?


现在的宝宝真会花钱!我儿子小博每次闹着要买的东西价钱少说要五六十以上!因为他每次跟大人出门购物或去公园都会闹着要买玩具或吃麦当劳。作为普通职员,我已经感觉经济上吃不消,虽然爱子心切容忍着,可心里还是希望能有办法改变小博的坏毛病。——小博爸爸

潇潇从来不珍惜食物,很贵的水果吃两口就会丢在一旁去玩耍,鲜美的基围虾吃两口后说不吃就会吐在地板上,发脾气时还会故意把虾碗推翻洒在地板上。看到她这个样子,我真担心她长大会形成浪费的习惯。——潇潇妈妈

妞妞的玩具堆满自己的小公主房,可她一点也不爱惜,喜新厌旧不说,最乐意干的事就是把玩具砸坏。几百块钱的名牌车模闹着买回来,摆在小柜子上看也不再看一眼,正品的小熊维尼被撕毁拉链挖出了内芯,价格不菲的机器人狗被她在地板上砸来砸去。我希望能够给女儿提供一个物质丰富的快乐童年,虽然有点心痛,但是只要买得起,还是忍不住给妞妞不断购买新的高档玩具。——妞妞妈妈

新生儿的头脑像一张简单的白纸。他的思维特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从自我需求出发感受周围、认环境,学习满足自我需求的手段。他的头脑里还没有奢侈和节俭的词汇,更不知道奢侈和节俭对他的意义何在。他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否有浪费的习惯主要在于父母的影响。

父母往往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尽量在物质上满足宝宝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弥补自己儿时的物质贫乏

有些父母自己小时候家里条件艰苦,现在自己有了孩子,也有了经济能力,于是尽力给宝宝提供衣食住行玩的物质条件,以弥补自身的遗憾。这类父母对小时候体验到的饥寒刻骨铭心,发誓不让自己的宝宝冻着、饿着。结果造成孩子非名牌不穿用,非鱼虾不吃。

正确的态度这类父母应该认真思考,不管为孩子花多少钱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

a、是否有效地利用了金钱和财物,能否给孩子带来真正的益处。

b、是否利于宝宝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品格的培养。

c、有无过度消费:一个宝宝每天需要的营养是有限的,宝宝的衣饰只要做到美观大方、方便舒适。过度的营养会引起厌食或肥胖,过度的服饰打扮会把宝宝的注意力人为地扭转到装饰自己的方面上来。

2、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在售货员面前对孩子说“不!”

孩子当着外人哭闹,父母一是不忍心看见孩子哭,二是怕售货员笑话自己小气,对孩子苛刻,而不得已向孩子屈服,每次都在孩子哭闹的胁迫下买下昂贵又不实用的玩具或不合适的零食。

正确的态度该买的东西,有能力就大方地给孩子买下,如果经济不允许,不要好面子,耐心地告诉孩子理由。不要训斥孩子,始终要以理服人,让孩子明白并不是他想要的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时,让孩子体验失去比体验拥有更为重要。虽然以哭闹达到目的是宝宝的本能,但是父母能从一开始就耐心的以理服人,孩子的反应一般都不会过于激烈。随着年龄增长,孩子都能逐渐学会和成人商讨,并克制自己。不该买的东西,态度要坚决。没有必要在意陌生的售货员对自己的看法,试问,她对你的生活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呢?

3、工作忙碌,以物质礼物弥补亲情

有的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少,心里感到惭愧,于是会买很多各式各样的衣物、玩具食品,一是慰籍自己,另一方面是想千方百计博得孩子一笑。

正确的态度职场父母,身不由己。但要知道宝宝的要求其实很低,只要你回家多抱抱他,能够有效地把你的爱传达给他;把你在家的时间和他共度;把你看报的时间换成陪伴他的时间;在你外出差培训时可以利用休息时间给他挂个电话,告诉他妈妈想他了;在你做家务时不支开他,让他做你的小尾巴……他就满足了。过度的礼物,对他来说并不能替代亲情。

4、父母本人以奢侈为荣

父母本人喜欢奢侈、从众、爱炫耀:即使工作不忙,路不远,也要用轿车接送孩子上幼儿园,甚至怕丢人,没有轿车,让孩子的爸爸借车,或开公车接送孩子;平时购物不节制,在孩子面前购物一掷千金,给孩子购买物品不顾实际需要,见到喜欢的就买;平时在家,会在宝宝面前交流一些大把花钱,无度消费有理的思想,以之为荣。宝宝耳濡目染,视奢侈为自然。

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语言


你了解孩子一些行为背后的心理变化吗?如果家长们读懂了孩子们的行为语言就能找到应对和教育的方法,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在生活中孩子们常有的几种表现,对这些行为进行了解读,并且总结了在面对这种情况时该如何做。

1、你们能这样,为什么我不能?

“成人在对孩子平时的教育中,自己也要以身作则。”陈金菊打比方说,比如要求孩子不能多看电视,家长也不要一坐到电视前就是几个小时;要求孩子不能偏食,父母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食物的偏好。如果家长本身就存在这样的缺点或做法,在教育孩子时,自然会遭到反抗和顶撞。家长只有积极地改正这些缺点,才能让孩子认可并接纳家长提出的要求。

2、试探家长的忍耐底线

孩子的这种反抗方式,可能是出于对成人底线的试探。孩子通过这种语言上和行动上的反抗,来测试成人的耐心,他想知道成人对他的顶撞和反抗会有什么反应,同时也告诉大人:“我已经不是个小屁孩了。”家长在遇到孩子这种试探底线式的顶撞和反抗时,一定要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允许或不允许都要彻底地执行。除了危险和有悖原则的事,不能让孩子做主。而在其他事情上还是要给孩子多一些权利,让他能够按自己的意愿来做。

3、想要受到关注

如果孩子出现这样的反抗,则说明孩子感受到家长忽略他了。他可能知道,要是乖乖地把积木收拾好拿到里屋去,爸爸就会一直和叔叔在客厅里谈话,就不会陪伴他了。而此时,他只需要顶个嘴,爸爸的全部注意力就会集中到他身上。“如果家长常常陪伴孩子,常带孩子参加各种亲子活动,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受到了重视。那么在家长暂时离开他时,就不容易感到失落。”

4、他真的只是在耍性子而已“孩子在顶撞和反抗家长时,家长不应用强制手段来逼孩子就范。反而可以在不对个人造成损害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去试一试。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自己承担独断专行带来的失败后果。”孩子能在碰壁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在反思中减轻逆反心理,矫正自己的行为。如果孩子出现无理的顶撞和反抗,可能是家庭过于溺爱养成的专横个性,因此要彻底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还要从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做起。本网站小编总结:孩子的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让他们不再认为父母就是权威,他们总是想打破现有的格局让自己在这个家庭里拥有自己的话语权,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父母不能一味的压制孩子性格和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会使他们变的叛逆或是内向懦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