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天天长大,可是他的行为却让你越来越捉摸不透,他开始变得很磨蹭,上厕所、洗澡要比平时慢十几分钟;看到你丢垃圾,他也会弃而不舍地一遍一遍往回捡……孩子到底怎么了?面对这些怪异的行为,你该如何对待呢?

当我2岁的女儿终于愿意使用自己的小便盆时,我兴奋极了,可是,很快我就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每次她便后,还是要继续坐在便盆上,几分钟过去了,仍然不见她要起来的样子。我觉得自己就快要忍受不了,于是有一次在她又坐在便盆上时,我便一次次鼓掌,直到她从便盆上站起来。让我奇怪的是,从那以后,她竟然改掉了这个毛病。

对2、3岁的孩子的行为困惑不已,大概是所有父母都曾经有过的经历。比如怎样才能让孩子不再去拣拾在路上见到的每一片叶子,或者怎样才可以让孩子放弃在春天穿棉靴的念头呢?专家告诉我们:“孩子们的这些行为部分原因在于:2~3岁这个阶段的小家伙总是因为掌握了新的技巧而兴奋不已,因此常常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现自己的本领。因而就出现了他总是要坚持不断地干一件事的现象。另外,2~3岁的孩子对于时间流逝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长时间的洗澡或者坐在便盆上也许在他们看来只是短短的几秒钟。”

专家提示我们: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社会能力和理解力都很有限,因此总会产生一些让家长无法理解的举止。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来看看下面几种比较常见的怪异举止以及应对办法。

怪癖之一:玩具狂型

当你带孩子想到公园或朋友家去玩的时候,你让孩子挑选一件最喜欢的玩具带上,免得路上无聊。可是他几乎把所有的玩具都装进了包了,甚至包括那些只适合在家里玩的布娃娃。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

专家告诉你:这是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往往只限于字面上的含义,当你说“带上你想在公园玩的玩具”时,孩子就会把进入视线的所有玩具都带上,因为这些玩具都是他想在公园里玩的。

你该怎么办?

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选择,你可以把适合带到公园玩的玩具放到一起(即使脏了、湿了或者进了沙子也不至于被损坏的玩具),然后告诉孩子从这些玩具中挑选一件或两件带上。

怪癖之二:垃圾紧张型

每次你要倒垃圾的时候,孩子总会冲过来,把垃圾袋中一半的东西都挑出来,不让你扔,为什么他非要把家里变成垃圾场呢?留着那些已经旧了的扎礼物用的蝴蝶结和坏得不能再玩的快餐店玩具有什么意义呢?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

专家告诉你:在你眼里是那些不再有用的“垃圾”,在孩子看来却可能是色彩缤纷的宝藏,它们甚至还可能具有某种情感上的意义,比如蝴蝶结可能会让孩子联想起拆礼物的快乐,而快餐店玩具会让他回忆起那次外出的愉快的就餐经历。

你该怎么办?

给孩子准备一个小盒子,让他把自己那些舍不得丢弃的小玩意儿都放进去,不然就会被扔掉。同时说好,假如小盒子满了他就必须要进行清理,否则就没有空间放进新的玩具了。或者,你可以选择在孩子睡觉或者不在家的时候倒垃圾。

怪癖之三:脏乱困扰型

吃饭的时候,面条掉到了地上,孩子便开始变得烦躁不安,直到你把地面清理干净,他才开始继续安静地用餐。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

专家告诉你:2、3岁的孩子正处于学习和了解纪律和规范的年龄段,他们会把这些纪律和规范认为是必须严格遵守的。假如你平时总是教导他要及时处理自己制造的脏乱情况,那么他就会无法理解为什么你会忽略掉在地上的面条,这会给他造成困扰,让他心烦意乱。

你该怎么办?

告诉孩子有时候某些事情是可以先放一放的,过后再找合适的时间处理,对他说你会在吃完晚饭后再清理,而且可以请他来帮忙,这样就会让他的情绪平稳下来,也会让他觉得自己很能干。

怪癖之四:过度亲热型

你2岁的女儿只要一见到邻居5岁的男孩儿就非要上去亲人家,弄得人家满脸湿乎乎的,人家总是躲闪,她却一点都看不出来。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

这是小家伙表示喜爱的唯一方式。孩子还太小,她还无法读懂别人的身体语言,意识不到小朋友并不喜欢这样。

你该怎么办?

告诉孩子一些其他问候朋友和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也可以亲身示范。比如,遇到在邻居过生日的时候送张小卡片,或者是自己种的一盆花。

怪癖之五:天性拖拉型

和孩子去街心花园,5分钟的路最后走了整整半个小时,在路上他不管看到什么东西都要塞到衣袋里,小树叶、小石子,还有别人丢在路上的瓶盖。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

孩子正在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同时,他离地面的距离要比大人近很多,所以能看到更多地面上有趣的东西。

你该怎么办?

专家告诉你:只要不是急着赶路,最好不要催促孩子,就让他尽情享受自己的快乐好了。但你同时要告诉孩子并不是所有在地上的东西都是安全的,尤其是在碰触陌生的东西前,要首先征询大人的意见。你们也可以向对方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色或事物,让双方都参与进来。例如,当你看到雨后的树干上有一只小蜗牛,你可以把孩子抱起来看,这样当孩子在地上发现一棵奇怪的植物时,他会第一时间告诉你。

你的孩子也有奇怪的行为吗?

裸露身体

我女儿3岁了,每次只要一进门,她就会脱掉所有的衣服,她就是不喜欢穿衣服,平时这倒也没什么,可是最近我们这里刚有寒流经过,虽然她也说冷,可还是喜欢裸体,没办法,我只好让她批着毯子。——苏苏妈

只认火车头

我的儿子3岁,他的生活整天就围绕着蒸汽火车头。每次我们带他去公园,他从来都不去玩那些游乐设施,而是在小山上跑上跑下,同时嘴里喊着:“我从铁轨上滑下来啦!”——瑞瑞妈

必备的颜色

女儿穿的衣服上必须要有紫色或蓝色,甚至是头绳或短裤也都是如此。如果没有这两种颜色,说破了头,她也不会要。——田田妈妈

扩展阅读

说谎不是坏小孩(下)


5-7岁:逃避训斥

孩子为什么说谎:快到上学年龄的孩子,他们就会意识到说谎是解决问题或者逃避惩罚的一个好办法。因为孩子们要让他们的谎言更加可信,所以他们的谎言就会经过更好的加工了。6岁的孩子已经知道如果他告诉老师他的家庭作业被狗吃掉了,那老师肯定不相信,但是,如果他说‘我病了,所以没有做作业’,那也许能够蒙混过关。

毋庸置疑,你的孩子肯定会不断提高他的欺骗技能,试探他欺骗的限度有多大。这个时候,父母的“杀手锏”就是不能让孩子因为说了慌、解决了问题就任他洋洋得意地逃脱掉。而且,父母向孩子灌输诚实的美德的时候,最好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尽可能地自己先做到诚实,不说谎。另外,也要让孩子知道人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

如果你的孩子听到你对婆婆说你有多么喜欢她送给你的那件毛衣,事实却是你从来不穿,那么你就是在向你的孩子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说谎是可以让你接受的。通常,孩子们是看见父母在说谎,他们才效仿父母这样做的,或者模仿周围成年人的一些做法。孩子们并不能分清哪些是善意的谎言,哪些是恶意的。

听到谎言怎么办:告诉你的孩子有时候善意的谎言是为了不伤害其他人的感情。给孩子举个例子能够使他更加明白这个道理:“比如说,当你被同班小朋友邀请到他家做客的时候,如果你直接告诉他你不喜欢他,所以你不去,那么你的话就会伤害他,使他很伤心。但是,如果你告诉他你有别的事情不能去,虽然并不是真正的实话,可是不会令他伤心和难过。”另外,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善意的谎言也能够使孩子明白他们需要替别人想一想,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他的感受。然而,当你发现你的孩子说谎只是为了掩盖他的错误和做的错事的时候,你就应该立刻清楚地告诉他你不允许他这样说谎。父母立场鲜明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那么孩子说谎了是不是就应该受到处罚呢?也不一定。

如果孩子针对有没有刷牙的话题而说谎,那么父母可以提醒他赶紧去刷牙,并且以后多多检查和监督他。慢慢地,孩子就不会因为刷牙问题而说谎了。反过来,如果父母因为这些无关痛痒的谎言而把孩子痛斥一番,甚至惩罚他,那么,父母的这些做法就能促使孩子变成一个更棒的谎言大师了。因此,应该说处罚孩子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办法。

如果孩子偷了别人的玩具或者做了其他行为极其恶劣的事情,而且为了掩盖这些行为对你说了谎,那么,这个时候就是孩子必须受到惩罚的时候了,并且要让他知道第一天剥夺他看动画片的权利是因为他的行为,第二天则是因为他说谎了。但是,父母应该明白,惩罚并不能使孩子马上意识到他的错误;想让孩子真正改正错误是需要时间和父母的信任的。

针对孩子的说谎行为,有的父母认为还可以试一试下面的做法:

1、如果你明知孩子说谎,不要对他一再追问。其实,父母是希望能够再给孩子一次说实话的机会,结果反倒又给了孩子一次说谎的机会。因此,如果父母知道真相,就不要再反问孩子;当父母不知道真相,但是能够肯定孩子的答案也不可信,那么也不要向孩子提问题。总之,不要向对你说谎的孩子提问题。否则,只能迫使孩子再用谎言遮掩他先前的谎言,既加深了孩子心理的内疚和不安,也使父母更加火冒三丈。与其这样,还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断,告诉孩子你希望或要求他如何去做。

通过与我4岁儿子的反复“唇枪舌战”,我从中领会到不能要求他向我坦白事实真相,直截了当地告诉他真相反而更简单。就拿我儿子喜欢用铅笔在墙上乱画的行为举例吧,以前我看到后会问他:“这是谁画的?”,而现在我就直接告诉他:“我看见你在墙上画了。到厨房拿一块儿擦桌布,然后蘸点水把墙上画的东西擦掉。”前者给了他一个说谎的机会,后者则没有。

2、如果孩子是习惯性的说谎,那么向孩子提问题之前你就先告诉孩子你知道他会对你说谎,然后允许他给你一个更好的说法。很多孩子在说谎之前根本就没想他们还能说点别的理由。因此,父母可以先发制人:“我知道,如果我问你,你肯定不想对我说实话。不过,我希望你能给我一个更好的说法。准备好了吗?我要问了。”然后向孩子提出问题。这种做法有3个好处:一、它给孩子时间去决定是张口就说谎呢还是说些其他的;二、它避免了相互争执激烈化;三、既然父母允许孩子说谎了,有了心理准备,那么父母就不会生气或者烦躁不安了。

3、为了让孩子也尝尝谎言的滋味,父母可以对孩子也说谎。比如,孩子想去看电影,父母答应他了。可是一会儿父母又不承认了,孩子就会问为什么爸爸妈妈说谎。这时候,父母可以很轻松地告诉他:“我认为有没有说实话并不重要。也许刚才我是顺口说‘好吧’,但是并不真的说明就得带你去。我感觉你在家里愿意我们用这种方式和你说话,你也这样对待我们。你是在告诉我“我”必须说实话吗?但是,说不说实话对你就不重要了吗?这样做公平吗?”听完这样的一番话,孩子的感受可想而知。

文:萧萧

早教知识:孩子怪动作不是捣乱是呼救


上幼儿园中班的东由于常常在上课的时候扮鬼脸、学惊叫,老师打手心指责。妈妈发觉东在家里自身也常抓耳挠腮,被提示后,东临时不眨眼不做怪姿势了,可没多久又故态重萌,妈妈觉得它是孩子存心捣乱,恼怒不己。幼儿

后经医师提示、剖析孩子眨眼睛主要表现的诱因,来自东父亲失业后心情压抑沾染酒精依赖,因此,爸爸妈妈常常争吵,孩子的眨眼睛病症更是从那时候刚开始的。伴随着家中“内部战争”的升級,东的怪姿势也越来越愈来愈多了。幼儿

权威专家剖析:

东的这种怪姿势在被提示时临时被抑制,但時间一长又故态重萌,时断时续,时轻时重,常常转换花式,许多 父母会觉得它是孩子在存心捣乱。以便强制性孩子改正这种“坏习惯”,父母或教师以规劝、斥责、惩罚等方式来应对孩子。可实践活动結果如同东妈妈一样,这类处理方法只有得不偿失。幼儿

权威专家出新招:

幸亏东妈妈带孩子到医院门诊干了必需的查验。少年儿童不独立的、不断的、无针对性地迅速全身肌肉抽搐和发音抽搐是抽动障碍的病症。尽管儿童抽动症的诱因与表达形式显著受环境要素的危害,病症的起伏则和紧张焦虑要素相关。孩子如出現所述病症,应最先从清除外界工作压力下手,东在家中“内部战争”的自然环境中必定承担很多附加的精神压力,最终造成出现异常行为。除此之外,课业太重、长期性受忽视,明显心理创伤等,都是变成孩子难题个人行为的导火线。

幼儿总的来说,孩子的难题个人行为并不是捣乱,只是一种声音,期待父母能帮她们一把,摆脱困境。

我不是萱萱,我是白猫侦探


“妈妈,我不是萱萱,我是白猫侦探,是一只漂亮的白猫,你明天早上叫我的时候,可别叫我萱萱,要叫我白猫呀。千万记住!”3岁半的女儿自从看了《黑猫警长》的动画片后,就立刻被白猫侦探和黑猫警长吸引住了,她每天都要和我讨论故事情节,上演猫警长抓老鼠的游戏,还有一大堆有趣的问题等我回答……

夜里的笑声

“妈妈,为什么黑猫白猫都是猫?”小孩的问题有时看起来很可笑、幼稚。“黑猫白猫当然都是猫了,它们只是颜色不一样罢了;就像爸爸是男的、妈妈是女的、你是小孩,但是都叫人一样。”我笑着对她说道。

我问她:“你为什么只喜欢白猫?”“因为白猫白呀,白猫像穿着白纱裙,她漂亮又能干。”我又问道:“你难道不喜欢黑猫警长吗?”“喜欢,但是它太黑了,眼睛还瞪得那么大,黑不溜秋的。”原来,女儿喜欢白猫是因为它漂亮。虽然她对黑猫的功劳非常认同,但她就是不当黑猫警长。甚至到晚上睡觉时,我只要一说:“萱萱,你快睡觉就能梦见白猫,真正地当上白猫。”她就很快闭上眼睛,自己单独在屋里睡觉,夜里还常常咯咯地笑出声来,一天凌晨4点钟,小家伙又咯咯地笑起来,我问她是不是当上白猫了,她笑着说道:“是的。”这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呀。

“白猫”结婚

一天,萱萱一大早就说:“快起来,要不就晚了。”真是有些神经兮兮!“上哪去呀,这么着急?”我问道。“我结婚呀。”(《黑猫警长》中有一段螳螂结婚的故事)“跟谁结婚?”“黑猫呀,他一会儿就来了。”她认真地说道。“那你快去刷牙洗脸。”“他要来了怎么办呀?”她还很着急。“那就抓紧时间,你总不能脏兮兮地就去结婚呀。”她赶快跑到卫生间去刷牙。

“你结婚要请爸爸妈妈同意呀。”我提醒她。“可今天就是结婚的节日呀。我和黑猫警长都说好了,今天要结婚的,所以我就穿白纱裙;不穿裙子不行,因为穿裙子漂亮,结婚就要穿裙子。”她边照着镜子边说。“但是黑猫还不到3岁半,他才3岁,比我小,还比我矮一些。”她又自言自语地说。

“黑猫来了,我们还要去公园呢。”萱萱吃完饭继续演绎黑猫与白猫的婚礼。“我就当黑猫吧。”爸爸把他举过头顶逗她。“你不是黑猫,你个子太高了,黑猫3岁,个子跟我一样高。”萱萱一副蛮认真的表情。我和他爸爸都乐呆了。

游戏——抓老鼠

我在电脑上敲字。萱萱在一旁玩抓老鼠的游戏。“前面发现一只耳,我去把它抓来。”她跑到客厅里双手一抓,跑回书房,递给我一根笔。“看,我抓住老鼠了,你吃吧。”她把“老鼠”放到我的眼前。“妈妈,你跟我一起去抓老鼠吧?”“妈妈还有一篇文章没写完,等会儿好吗?”我看了看她说道。“那好吧,你在家帮我看着小猫,我去抓老鼠。”她说着,做了一个递给我什么东西的姿势。“小猫下了一个蛋。”“小猫还下蛋,不对吧。它不是直接生小猫吗?”我笑着说道。“我不是在玩游戏吗,是假装的。”她也笑了。我明白她的用意——萱萱喜欢猫侦探,又喜欢玩生蛋的游戏,所以就把它们两个组合在一起了。还是蛮有创造力的嘛!

黑猫为什么是警长

“妈妈,黑猫为什么是警长?为什么白猫和白鸽侦探都要听他的?”“因为他是警长呀,它的主意最多,也非常勇敢。”“那白猫侦探呢?”“也很勇敢。”“那为什么白猫也要听黑猫警长的?”“它是警长,当然要听他的了。”第二天,萱萱又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了讨论。“妈妈,白猫和白鸽侦探懂得多,还是黑猫警长懂得多?”“他们懂得都很多。”“那黑猫为什么还要教白猫呢?”“他们只是知道的不一样,会的本领也不一样。就像你和芳芳一样,你会讲‘黑猫警长’的故事,芳芳会讲‘小飞象’的故事,可是你们两个人都很聪明;有的人跑得快,有的人跳得远……黑猫警长很善于指挥大家,主意也都非常好;能打败敌人,所以大家都听他的。”我解释道。萱萱想了想说道:“比如,这儿有三条路,一个人要走这条路,一个人要走那一条。我就说,你们要走中间的一条路。”我说:“那你要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走中间呀,说出原因大家才会听你的。”她说:“因为中间没有大灰狼,比较安全。我想大家会听我的。”

黑猫警长与螳螂

《黑猫警长》中有一段是螳螂结婚的故事,一天,萱萱就螳螂新娘婚后把螳螂丈夫吃掉这个问题跟我讨论起来。

“为什么螳螂姑娘要把她丈夫吃掉呀?”“这是螳螂的生活习性。”“它为什么要这样?是不是螳螂新郎一结婚就死了?”“螳螂结婚了,螳螂姑娘要把螳螂新郎吃掉,是为了产卵。这样可以保证她的营养。”

“黑猫警长怎么不知道这个事呀,他为什么以为是一只耳干的?”

“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一只耳总是做坏事,一个原因是黑猫警长没有那方面的经验吧。”

“那它为什么不知道呀?”

“谁也不可能什么事情都知道,黑猫警长后来看书就知道了。”

“是书告诉它的吗?”“是的,书上有很多知识。”

妈妈的感悟

萱萱探究和学习的欲望非常强烈,围绕故事提出了很多问题,并和我逐一讨论,也正是这些问题的提出才促使她进行更深入地思考,不仅发展了她的语言,还促进了她的思维。从萱萱每次看故事后的不同提问中可以看出,每一次的重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她在重复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和新的观点,并把新的观点和她大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整合起来,建构出了新的知识。其实,我们也不妨跟孩子学一学这种对事物总保持着强烈的兴趣和耐心的执着劲儿,不仅要知所以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还可以经常把问题拿出来和别人讨论一下,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思维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

萱萱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孩儿,关于她感兴趣的话题,就总有一大堆问题等着我。我则常常被她的稚语打动,也正是这个可爱的小人儿,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充满想象和憧憬的童年,是她,重新开启了我作为一个成人的求知好问的心扉。我也渐渐地意识到,如果我们像孩子那样,保持一份童心,留有一些童趣,就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精彩!

我不是跟你对着干


“在齐齐快4岁那会儿,有一阵子,我有一种终于熬出头的感觉。因为他很乖,那些两三岁时候造反、任性、胡闹的举动都平息了很多。可是如今,他4岁半了,那些让人头疼的行为又都回来了。甚至比以前还过分——让他做什么他都是“不!”;和小朋友玩儿也不够友好,有时还会比较粗鲁;一点小事儿都能激起他的不满或对抗。而且那些以前用过并且特别有效的方法现在也不管用了!难道这孩子是越活越回去了?”

正如学龄前的孩子会突然又变得像小时候似的(甚至更严重),喜欢缠着妈妈、喜欢做小baby、变得更加依赖一样。事实上,齐齐正经历着每一个四五岁孩子都会经历的这样一个阶段:他们变得让人感觉比以前还不乖。

“孩子们在这个年龄正经历着一系列身体、心理、情感的发展性的变化,所以他们有的时候会变得很激进,时而却又很沮丧,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美国教育学博士JaneNelsen说,“不过,一旦你了解了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了解了他会产生这种沮丧或者激烈的情绪的真实原因,那么,你就会更容易来帮助他平复心情(尤其是一些比较尴尬的场面),并且帮助他学习用更平和、有效的方式去对待了。”

同样是“独立性”发展的原因,两三岁孩子与父母的冲突更多是由于他们总想“自己做”那些的确是他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四五岁的孩子更多是用一些“自己的”想法来标志他们的存在。

“不睡!就不睡!”妈妈认为昨晚妞妞睡得太晚,坚持让她睡午觉。可妞妞满屋乱跑,捂着耳朵狂喊。于是,妞妞的对抗导致了她和妈妈共同的愤怒,连爸爸过来“劝架”也不管用了。

*其实我不是对抗

你们以为我就至于为“午睡”这种小问题大发“小姐脾气”?其实不是。我就真的一点儿不困?也不一定。那是我故意跟妈妈作对?当然不!但是,我就是不想听妈妈的!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合你们的逻辑,可很符合我的逻辑!人家说我这个年龄的孩子越来越能意识到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不错,我们想要、想做“自己想要”怎么样的,这让我们觉得很独立、很有成就感、很“大人”。“听你的”——这是小宝宝才做的事情!

*父母支招

小猴的爸爸:“我觉得睡午觉这个例子挺典型的。睡午觉是很多小孩子都会让家长烦恼的一个问题,其实某一天不睡,大人也不一定非得跟他们较这个真儿。但父母往往就会觉得他们是在做对,不听话,就会很生气。我后来对儿子就是,让他自己选择:睡觉或者去客厅看自己的小画书,再或者到楼下去玩儿球。刚开始他选择玩儿,后来我都习惯了不强迫他了,他自己倒是经常选择去睡觉。我想,他其实是想睡觉的。”

孩子开始了他们“为什么”的年龄。所以,向你无穷询问和辩论,是他们目前最爱好的一件事——这就很可能带来了他的有一种“对抗”。

“丁丁,你的吸铁石不要放在电视旁边。”“为什么?”“因为放在那儿电视会坏,就看不了动画片了。”“为什么会坏?动画片在vcd碟里啊!”“说会坏就是会坏,你赶紧收起来。”“为什么呢?为什么会让电视坏,为什么要拿走?”“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快拿走!”“为什么?!不!”……

*其实我不是对抗

这世界背后的许多原因和规律是那么有新奇!而且,我已经开始掌握“原因”和“效果”的概念了。所以,对于你们的要求你们说的话,如果我不明白为什么,当然要问“为什么”了。只是,我们太笨,总是不能懂,就一直追问。结果把爸爸妈妈给问怒了!我们可不是在变相对抗啊!爸爸妈妈,你们不能再、再、再耐心一点点儿吗?

*父母支招

盈盈妈妈:“四五岁的孩子就是这样,往往在他们真正弄懂了‘这件事’的道理之前,他们会反复地一遍又一遍地研究自己行为导致的后果。有些事情,如果孩子忽视你的话,其实你不如就让他自己去实践,让他自己得出‘真知’。盈盈要自己倒水,我让她慢一点儿,她不听。结果水撒了一地,她很沮丧。她自己继续尝试。一会儿她到厨房给我表演了一遍,一点儿也没有倒出来。我努力让自己不笑出来并且显得很恍然大悟的样子,因为她立即很得意很骄傲地悄悄告诉我:‘妈妈你知道吗,不把水倒出来的秘密就是:倒的时候要慢一点儿!”

他们已经要开始学习面对各种处境,承受各种情感,潜藏在他们“乖戾”背后的,有时可能是受了伤的他——难过、委屈、沮丧……

芊芊这些天显得非常烦躁。妈妈让她洗澡,她不洗,还很委屈地哭。给她买了新鞋子,她就不穿。好不容易一块巧克力能让她开心,巧克力却掉在了地上,可想而知的一通爆发……妈妈很失望:芊芊怎么变成这么乖戾、不可爱的小女孩?!

*其实我不是对抗

那天在幼儿园,明明是阳阳把玩具倒了一地,老师却冤枉说是我弄的!阳阳还在一旁偷笑。我都快气死了!到了家,她们一会儿让我做这个,一会儿不让我做那个,烦死了!我就不穿什么新鞋!就不听话!我很委屈、很难过啊……妈妈就会说我不乖,她怎么就不能体会我的心情呢!

*父母支招

征征爸爸:“我觉得碰到孩子胡闹或者不听话的时候,父母们先不要生气,不要就用气话去给孩子的情绪或脾气‘添油加醋’。耐心并细心地寻找或询问究竟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的原由。就像我们成年人能一样,很多时候发怒、生气其实是掩盖了其他的情绪的,比如工作上的挫折、情感的失意、忧虑、不安等等。有一天下午带征征出朋友家,他总是不听话,让我很难堪。我很生气,一直都没有理他。等回到家,我在他房间里看见了拼了一半的玩具火车轨道,和散落的火车,我问他为什么是这样,他说他总也拼不好,不喜欢火车了!我有点儿明白了,就问他是不是因为这个所以下午才心情不好不听话的,他承认了。于是,我们父子俩齐心协力把火车轨道拼接好了。我们都开心了。”

Tips

专家们通过验证,证实了下面5种情况最有可能导致孩子做出对抗和乖戾的行为:

*被要求把他的玩具分给别的小朋友玩儿。

*被玩伴推倒或者打了。

*被人嘲弄、戏弄,出了洋相。

*被同伴排挤。

*被告状——无论是被家长告诉老师,还是老师告诉家长,或者任何其他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