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拉·马卡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平和教养法”创始人。《父母平和孩子快乐》《劳拉博士有问必答》等育儿畅销书作家。

劳拉博士也是一位妈妈。她有灿烂的笑容,语言幽默、生动,更有一颗充满育儿智慧的心。她的女儿,这个出生后就不怎么好带的“辣妹子”,就是在她的平和教养法中长大的,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位情商颇高又自信满满的年轻人。虽然女儿已经成年,她们母女之间的感情依然亲密,这在西方的亲子关系中并不多见。

平和教养法是什么?

平和教养法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保持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有了这一坚实基础,你会发现,育儿不会让你焦虑、暴躁,而是一件体验智慧在爱中慢慢生长的美妙之事。

80%的育儿工作是与孩子保持良好关系

在劳拉博士的一次工作坊上,一位妈妈说她所在的单位薪酬诱人,待遇也非常好,但工作性质就是长期不能待在孩子身边,想问劳拉博士这种情况父母怎么做才能更好地育儿。劳拉博士的回答斩钉截铁:“换工作!”在她看来,在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如果不能陪在孩子身边,根本不可能和孩子有好的亲子关系。即使是高质量的陪伴,也是要有时间保证的。一年里只有几天的陪伴,即使质量再高,也不管用。当然,她也解释说,像那位妈妈讲的情况,如果父母中有一方能一直陪在孩子身边,经常不在的一方又能用很多办法去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那也还好。

劳拉博士特别反对育儿中的惩罚、威胁等模式,甚至也不赞成那种“冷处理”的方式,因为她觉得这些方式也许在表面看起来很有效——你的孩子按照你的要求做了。但实际上,孩子受了“内伤”,你们的关系更是受到了重创。她认为只有平和育儿,先去改善自己和孩子的关系,育儿才会真正有效,孩子会听从你的指引,你也能变成一个对他有影响力的人。而和父母有紧密亲子关系的孩子,本身也会具有较强的安全感,有能力去一步步地走向未来。所以她认为,育儿中要把80%的力气,花在与孩子保持良好关系上。

是战斗,还是逃跑?

当孩子惹怒我们时,所有父母都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困境:是战斗?还是逃跑?劳拉博士帮我们把这种“愤怒”假设为一只老虎。当这样的猛兽向你冲过来的时候,我们的反应要么是与之搏斗,要么是逃之夭夭。但实际上,无论你采取何种行为,你都上当了!因为“老虎”依旧还在,平和教养法的做法是:把这只凶猛的老虎变成一只温驯的小白兔!

该做什么呢?不要急于采取行动,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先管理好它。这不仅是为了将“老虎”变成“白兔”,也是在为孩子提供调整情绪的榜样。注意自己的口气和措辞,放弃那些带有威胁性的词语,用温和、镇定的态度和孩子说话。父母的态度其实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下一步的反应。

一旦你不再纠结于“战或逃”的模式,而是打算“变魔术”,你也会发现,那只在你对面的“老虎”不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最亲爱的宝贝,他需要你陪着他平复情绪,更有一些什么事需要得到你的帮助。

支持这事,可能被你忽略了

有的时候,在我们的育儿拼图里,有了期望,有了规则,有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却发现效果好像还是不够理想。也许,那是因为你缺少纳入了一块重要的部分——支持。想让孩子达到某些目标,实现某种成就,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父母要给予孩子恰当而有效的支持。劳拉博士强调这种支持就像是脚手架——建筑建好之后,就会拆除,但是没有脚手架,建筑就无法继续建造。这种“脚手架”式的支持是在帮孩子建造自己的内在结构,在具体行为上取得成功。

怎么给孩子有效支持?

具有同理心

在育儿中,父母应该始终保持着用一颗慈爱、包容之心去引导孩子,这需要我们学会总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对孩子的感受尽力理解。其实你会发现,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时,更愿意与父母合作。

接纳情绪

孩子所有的“失当行为”都是情绪造成的,这种情绪可能来自于无助感,也可能是多种情绪的合并,总之都是“小题大做”,成人也一样。如果我们能接纳孩子的情绪,比如在他哭的时候充满爱意地安抚,在他情绪激动时,告诉他父母就在身边等着抱抱他,就会让他减少焦虑,自动改善行为。

引导他自己想办法

不是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支持,引导孩子自己想出办法才是最好的。如果一个孩子知道自己总能想办法让糟糕的事情变好,有所作为,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力量,变得勇敢、有主张,这也是培养“有韧性”的孩子的重要一部分。

大宝“讨厌”二宝,该怎么办?

劳拉博士还有一个儿子——“辣妹子”的哥哥,兄妹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是彼此最好的朋友。她觉得虽然在调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上有很多技巧,但是最重要的,也许是父母先要接纳老大发泄出自己“讨厌”二宝的负面情绪。

劳拉博士说,当她生完女儿后,儿子很不高兴,会跑来向她抱怨:“她并不像你说的能陪我玩啊?!怎么办?我就是讨厌她!”劳拉博士说她当时做的是接受儿子的这种情绪,并把儿子搂在怀里告诉他:“亲爱的,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要和别人一起来分享妈妈,这确实是很难的事!但是你要答应我,什么时候你觉得妈妈被分享了,你难过了,一定要来告诉妈妈,妈妈永远都会理解你的。”她说当她和儿子说完这些话后,儿子就放松下来,自己玩了一阵后,就跑去妹妹的小床那儿,轻轻地拍着妹妹哄她玩了。

所以劳拉博士告诉有二宝和准备要二宝的爸妈,当老大表达出对弟弟或妹妹的负面情绪时,要平和地对待,不要教训他:“怎么这么不懂事?!你要爱你的弟弟/妹妹啊!”而是要真诚地接纳他的不开心,并且表示理解。

受访专家/劳拉博士

采写/张悦吴颖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三无原则教育法


家长们常常将教育好孩子放在首要的位置,但是你们知道怎样才能够教育好孩子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有许多的父母中不乏有一些不懂得教育的方法而耽误了孩子的一生,所以多学习一些正确的育儿方法很重要!

无错原则

当幼儿发生淘气、打架、损坏物品等行为时,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幼儿犯错误了,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说服教育甚至打骂。

这是幼儿对客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行为,在幼儿自己的意识中,并不认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千万不要因此而认为他是一个令人烦恼的故意惹人生气的“讨厌”幼儿。

无批评原则

一些父母在日常幼儿教育中,一旦幼儿出现不能令人满意的行为,就对其大声呵斥、批评或表露出十分厌烦的情绪。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十分不妥的,会使幼儿不知应该怎么去做,自信心大大受挫,于是只会什么也不做,丧失应有的自我行为主动性,长大后会表现出退缩、自卑、缺乏主动性等个性问题。

对0岁-3岁的幼儿来说,说理性批评是有好处的,但是他并不能完全听懂。因此,教给幼儿正确的行为方式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无压力原则

一点儿压力也不给幼儿,让幼儿在一种极为顺利的环境中成长,那么幼儿长大后遇到困难了岂不手足无措?事实上,无压力原则并不是这样理解的。

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认为,一个只有在平等尊重的情境下才能产生合理、创新的思维。

有些父母在养育幼儿过程中,盲目运用自己的权威地位,使幼儿内心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和紧张。

“你要是做不好,长大只能要饭了”!

“再不好好做,就把你关进小黑屋”!

此类语言或者做法,都会给幼儿造成不必要的恐惧,使幼儿失去对自己的肯定和勇气。幼儿在恐惧和紧张情况下,往往产生自我被动、退缩、怯懦。

本网站小编总结:不管是教育专家还是心理学家,成功的父母在使用教育方式及其原则上多倾向于使用无错、无批评、元压力,希望更多的家长们在看了此篇文章之后能够明白这三大原则!

“五分”教育法成就优秀孩子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般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就是家庭的中心,衣食住行全由父母或长辈代办。有时候家长急性子,嫌孩子动作太慢,浪费时间,不如自己包办;有的家长还认为孩子小,磨蹭是暂时的,现在我先包办了,等他长大了再说不迟。其实,这些教育方法都是害了孩子,真正好的教育是,父母不包办,做事只做一半。

案例:父母做事只做一半

一家长的孩子双脚沾满泥浆,从外面玩回来。但是,妈妈在为孩子换鞋袜时,只给孩子穿上一只鞋、一只袜子后就走开了。

原来,这是这位妈妈创造的家庭劳动教育法。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只为孩子做一半,另一半则由孩子独立完成。譬如,孩子的鞋脏了,就手把手教孩子擦亮一只鞋,另一只鞋交给他自己动手擦干净;孩子洗手时,只给他洗一只手,另一只手他自己去洗,因为这样可以迫使孩子为了两只鞋一样亮,两只手一样干净,而自己动手将另一只鞋也擦亮,另一只手也洗干净。总之,为孩子做事情就只做一半,剩下的留给孩子自己动手做。

点评:这种只做一半的教育与“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之同工异曲之妙。

人都喜欢舒适的环境,喜欢尽情享受,愿意被人照顾,感受不动脑筋、不费力气的幸福日子。孩子也一样。所以,家长长期这样包办代替的结果就是家长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疲惫不堪,而孩子安心理得地等着被照顾,等着家长来帮忙,体会不到家长的辛苦,自己的行为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责任感也没有培养起来,等到自己必须做事情的时候,不知道着急。

孩子渐渐长大了,会把这样的行为习惯融入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总是有很多家长在说孩子磨磨蹭蹭让人着急,又有谁想过孩子磨磨蹭蹭的行为习惯有多少是家长自己亲自培养的呢?

所以,好的教育方法是,父母要学会适时放手,不要事事为孩子做,可以只做一半,顺便引导孩子怎样做。

父母怎样才能不为孩子包办?

方法1:家长学会放手,逐步减少过度帮助

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要让他尝试自己做,即使做不好,也要给予表扬,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可以先指定一两件事情,限制时间让孩子完成。比如:起床穿衣服,先规定要自己穿,因为还不熟练,开始家长可以适当帮助,限定的时间也要长一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逐步家长不再帮助,再缩短穿衣服的时间,最后达到自己又快又好地起床穿衣。

家长要改变“孩子小,以后再培养也来的及”的错误观念。每个年龄段,都有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什么事情是孩子自己要做的。这样安排好,孩子习惯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时候,不用家长催促,自然就会去做了,动作就快了。温馨提示:

家长放手让孩子做事情要逐步进行,不是一下子什么都不管了,走向另一个极端。家长一下子什么都不管,会让孩子不知所措,觉得事事都难做,事事都不成功,心里憋气窝火,觉得自己很笨,挫败感油然而生,对做事情产生极大的抵触心理,最后可能会自暴自弃,什么都不做了。

我们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做事情,学会加快自己的速度,知道自己承担自己的责任,达到这个目的就好了,千万不要教条,让孩子觉得家长刻板而冷酷。

家长放手让孩子做事情是对的,但是今天特殊,比如要迟到了,还让不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呢?要灵活掌握,千万不要死教条,弄得孩子害怕迟到哭哭啼啼。明天早起一点,可以继续训练。当然,若孩子成心捣乱,那就另当别论了。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方法2:合理运用对比法,激起孩子的热情

我们所说的合理对比,就是巧妙地和别人对比或与自己前面的成绩对比,找进步,找希望。值得家长注意的是,我们这里的对比,是比进步,不是给孩子树立模范榜样让孩子去学习。比如,让孩子比较:“自己迅速做完事情的感觉,与妈妈替你做事情后唠唠叨叨,哪个心里舒服?”“昨天穿袜子,你自己穿一只,妈妈给你穿一只,你比妈妈慢,今天怎么比妈妈快了?”“今天如果有人问你:衣服谁给穿的?你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他:我自己!”“你自己有没有觉得自己越来越棒了?”“前两天你还拒绝妈妈的要求,说什么也不自己洗脸,今天自己都会像妈妈一样用洗面奶了,妈妈觉得你在进步,是不是?”同时您可以鼓励孩子,提高要求:“今天我们要比昨天快一些好不好?”您会发现,孩子的积极性被您调动了起来,做事情越来越有热情了。

温馨提示:

您最好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希望在改变孩子磨磨蹭蹭习惯问题上能得到老师的帮助,让老师减少一些批评,并给予更多一些的鼓励。这样家校配合,对改变孩子养成自己做事情的好习惯大有益处。

男宝宝的“男子汉”教育法


尽管0~3岁宝宝年龄尚小,但男女宝宝的性格特征、心理特色却是如此不同,不少父母往往认为男宝宝总是很调皮,总是给大人捣乱、惹麻烦,有时男宝宝还会很倔强,固执地不愿听父母的劝告。其实,这些行为恰恰证明他是男宝宝。对此,父母养育男宝宝自然需要运用特有的规律与技巧。

1.慷慨拥抱从小开始

一般情况下,在出生1个多月以内的男宝宝相当喜欢东张西望地观察周围事物,忙不迭的他甚至很少有机会去专注妈妈,这时父母千万别以为忙碌的男宝宝大概不需要被拥抱。事实上,男宝宝需要更多的温暖拥抱。

经研究调查显示,有时0~3月的男宝宝关注父母眼睛的时间比较少,看起来似乎很少需要依赖,而且此时他更容易被其他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比起妈妈亲切的笑脸,男宝宝更喜欢看那些移动的物体。但事实上,一般男宝宝的大脑成长发育速度会比同龄女宝宝较慢一些,所以有时男宝宝的情感依恋需求会比女宝宝更为强烈,这就是为何我们常会听到有些父母戏说自家男宝宝“有时比女孩还嗲”的科学原因了。从生理和心理角度而言,男宝宝的确需要更多关怀,他的肌肤同样需要得到更多的触摸满足,以获得足够的安全感,那么就让我们抱着“小小探险家”四处走走吧!

2.喜爱冒险无拘无束

在12个月以后的男宝宝身上,他那些调皮捣蛋的狂野性格更是“一览无遗”。当新手爸妈带着他出去游玩时,男宝宝总会时不时做一些“高难度”的危险动作,比如踩石头过河、从高往下跳、攀高爬墙等。不少父母和家人常常会因为担心宝宝自身安全而强令禁止此类“挑战极限”的行为。

其实,这种过于要求男宝宝保持安静、并且想办法约束他的做法并不科学。国外婴幼儿心理学家曾经戏称,“我们的小男孩就是远古时期的‘小猎人’”,因为从心理需求上而言,男宝宝更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行动,他依靠运动和攀爬来健康地促进大脑发育。因此,父母可以为男宝宝创造安全舒适的探索环境,而无需过于束缚“小猎人”的冒险行为,让我们鼓励男宝宝多参加体育运动,多在户外奔跑活动,因为各种感官综合的经验将会带给小小男子汉更多的快乐与健康。3.天性成群乐于交际

现在国内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不少父母和家人不愿意让别家宝宝到自家来玩,更不喜欢让自家宝宝到别家去串门找小伙伴玩。事实上,心理学专家指出,男宝宝天生就是“群居动物”,他们天性成群,愿意在群体中学会社交、学会关爱、学会生活、学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并且找到自己的归属。如果男宝宝在婴幼儿时期没有学会处理与人交往的关系,缺乏相应的团体意识,那么他将来就很难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懂得如何与他人保持融洽的关系。

生活中,父母应让男宝宝尽可能地感到与同伴相处的轻松与快乐,并且适当鼓励他参与积极竞争的活动,比如多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男宝宝增强集体荣誉感。在此基础上,父母也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男宝宝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比如参加野外童子军训练营,让他在具有挑战性的训练中拓展技能、磨练意志以及增强责任感。

3.勇于尝试固执己见

由于男性体内荷尔蒙的作用,从襁褓时期开始,男宝宝就不像女宝宝那样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屈服于种种失败,也不太喜欢接受别人给予他的协助。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较小的男宝宝往往喜欢去尝试自己年龄还做不到的事情,比如想要攀上比自己身高还高的游戏滑梯,如果妈妈告诉他现在还不能玩这项活动,小家伙仍然会自顾自地跃跃欲试一番。对于这种情况,国外幼儿心理学家指出,有时男宝宝就算知道自己能力无法完成,但从感情上讲他仍不能够立刻接受,他仍会坚持不断地尝试。所以,一般男宝宝对于自己情绪的处理,往往会比女宝宝缓慢一些。

父母应该充分相信我们的“小猎人”对自己的判断能力,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妨放手让男宝宝去尝试,当他接受事实后,他自然会愿意放弃冒险。而如果妈妈生拉硬拽地逼迫男宝宝去服从于自己的指令,那么小家伙就会产生更多的挫折感。

4.特殊行为学会自律

A。小伙子听我说

生活中,经常有些男宝宝不论父母怎么跟他讲话,他总是一副没听见的模样,尤其男宝宝在相当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根本听不到第二种声音。其实,并不是男宝宝的听力不如女宝宝,这时,父母不应以呵斥的语气去教训他,因为父母越是严加训斥,他越会从心中排斥这种刺耳噪音。妈妈不妨走到男宝宝身边,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抓住他的小手,温和地对他讲话,有助男宝宝加强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刺激,他才会把注意力从其他事情上转到父母身上。

B。倔小子别动粗

由于男宝宝体内雄性激素的作用,如果遇到难以言表的不快之事,他往往会比女宝宝更容易对自己表示不满,比如摔门、砸东西、喊叫甚至敲墙等举动,其实这都说明男宝宝更容易和更需要情感宣泄。如果此时父母用辱骂甚至暴力来平息他的愤愤不平,那么只会火上浇油地演变成一场嗓门和武力的“暴风雨”。

国外心理学家指出:反抗性、攻击性、竞争性、冒险性都是男宝宝浑然天成的本性,他往往习惯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会像女宝宝一样,善于用语言表达出“我不快乐”、“我很难过”等情绪。有时男宝宝在相当愉悦的情况下也会乱摔东西,这也是受体内雄性激素的影响,所以这些都是小伙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行为,父母大可不必过于多虑。

C。明辨是非乖儿郎

一般2岁以后的男宝宝会逐渐地显露自己的“爱发火”的个性,父母不应强行压制他的宣泄行为,而应该告诉他什么是更好的表达方式,相信男宝宝有能力去逐渐调整自己,一方面给予他适宜的宣泄方式,比如允许他叫喊、摔打物品甚至独处一段时间等行为;另一方面在以后的生活中教会男宝宝学会自律,让他了解自己的行为受到生活中各种行为规范的约束,比如带他一起观看亲子话剧、一起阅读故事书,都可以让男宝宝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

父母惩罚宝宝的家庭教育法


惩罚宝宝,是每个父母培养孩子、纠正孩子错误的方式之一。惩罚宝宝也要讲求科学方式,一旦惩罚不当,不但对宝宝的行为起不到规范作用,更可能使宝宝的行为逆向发展。

1、规劝

案例: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

方式: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

建议:勿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胁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不是;言语间避免伤孩子的自尊心。

2、打手心

案例:打架、乱丢东西……

方式:用报纸制作一纸棒,外观可包上一层装纸;赋予它一个名称,如警惕棒、陈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为警惕。

建议:在心情好的时候制作,可与孩子一起讨论制作警惕棒的原因;处罚孩子时,先让他说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醒处罚的原因;注意安全问题,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为主,其他部位则应避免。

3、罚坐

案例:吵闹不休、吵架……

方式:在处罚区上摆上软垫或一张椅子,可取个名字;准备闹钟或时钟,计时处罚时间。

建议:处罚地点不正对大门、不在太明显地方;限制处罚时间,或让孩子讲处罚多久的时间;处罚完后,让孩子说出今天被处罚的原因。

4、帮忙做家务

案例:乱画,乱丢东西、玩具……

方式:准备一条抹布、扫把、盆子等清洁用具,让孩子学习清理和养成整洁的习惯。

建议:父母应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较小的幼儿可由父母一起带领做家事;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询问孩子在帮忙家事时学习到什么。

5、画画

案例:喜欢骂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动作。

方式:依家庭的情况,在固定处摆放一张小桌子(此处罚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书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后使用到这些桌子时,会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准备一本画册及颜色不同的画笔,让孩子画出、写出心中的想法。

建议:当孩子有受伤时,先处理受伤部位再处罚;让孩子将发生的时间和做错的事情画下来;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从孩子的画中了解到,孩子犯错的心理想法;此为艺术治疗法,较不会伤害到孩子自尊心。

6、罚站

案例:故意从高处往下跳,车上跑跑跳跳。

方式:在家中规划一个处罚区,可取个名字,地点以靠墙壁、不正对大门为主;地上铺上软垫;准备一个时钟或闹钟,计时孩子处罚的时间。

建议:处罚地点不宜太明显或正对大门,以免伤及孩子自尊;与孩子讲处罚时间不宜太久,否则会造成孩子更顽皮的反效果;视孩子的高度来决定垫子高度;处罚完后,询问孩子被处罚原因,让孩子自己知道做错的原因。

7、看书、写字

案例:暴力倾向、说谎、顺手牵羊……

方式:选择固定处罚区铺上软垫或摆放小桌子;在处罚区里面放铅笔、画纸、彩色笔、故事书、色纸……;让孩子自己先写字或看书,化解孩子愤怒的情绪。

建议:当不能马上放下的工作时,可先叫孩子到处罚区去反省;别怒斥孩子的不是,与孩子先隔离,缓和彼此的情绪;等情绪平复后,询问孩子犯错的动机。

8、没收心爱的东西

案例:吵闹不休、乱丢东西、不收玩具……

方式:将孩子乱丢的物品予以没收,作为惩罚。

建议: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妈妈正在注意和关注;告诉孩子将乱丢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闹,否则将有所处罚;让孩子说出为什么犯错,和妈妈生气的原因。

9、排豆子

案例:针对耐心不足,乱丢东西等情况。

方式:准备一个盒子、盘子,里面有红色、绿色等彩色的珠,几个塑料罐子;让孩子在处罚桌上,将各种颜色的珠,摆放在正确位置。

建议:如果孩子本身很叛逆,视情况针对孩子修改来处理,可先罚站、罚坐再做处罚;此目的在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可训练手眼协调、分辨能力;完成后,让孩子知道被处罚的原因。

10、禁止某些权利、要求

案例:不爱刷牙、挑食、乱丢东西……

方式:将孩子爱吃、爱玩的东西暂时禁止碰触,作为惩罚。

建议:不以威胁、愤怒的态度大声对孩子说;让孩子知道禁止这些权利的原因,当孩子日后表现佳时,恢复其权利。

实施惩罚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把握原则控制情绪

此外,专家也表示,孩子成长过程当中,难免都会犯错,无论是无心的或是故意的,当父母在处罚孩子时,还需注意一些事情,以免造成不良的后遗症。

1、安全问题,处罚物品的材质避免过于坚硬;

2、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3、处罚的地点应选择不明显、不正对大门地方,以免伤到孩子自尊心;

4、注意措词、语气,勿以威胁、恐吓的话语对孩子说;6、处罚后,安抚孩子,让他知道父母对他的关心和关爱。

5、处罚内容需彻底执行,不宽容、妥协;

毁掉孩子一生的错误教育法


教育孩子也是需要讲究一定的法则,但是目前许多的家长们都忽略了这一点,过多的溺爱孩子往往只会毁了孩子的一生,所以家长们马虎不得,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下那些教育是错误的吧!

许多家长虽然想把孩子培养成才,却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鉴于此,专家列出了毁掉孩子一生的11种教育方法:

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早教网

2、当孩子口出污言秽语时,总是讥笑他。这会让他的词汇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

3、永远不对孩子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

4、孩子犯了错误不指出来,免得孩子会感到内疚。这样他将来出去偷东西,或者因为其他原因犯罪而被逮捕的时候,会感到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他反倒成了受害者。

5、把孩子随手乱扔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不让孩子自己动手。这样孩子会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

6、不论书刊好坏,任其自看,不闻不问,更不予以干涉,不管孩子的脑袋里装了多少垃圾。

7、父母经常吵架,恶语相向,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

8、孩子要用多少零花钱都照给不误,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

9、对孩子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无理要求总是姑息迁就,生怕惹孩子生气。

10、当孩子与邻居、老师或其他人发生冲突时,家长坚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边,这容易让孩子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11、当孩子闯了大祸以后,家长不以为然地对上门找麻烦的人说:“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未免小题大做了吧?”早期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现在的家中,基本上都是一个孩子,因此父母们对其是有求必应,但是却不知道有一些教育及其溺爱的方式简单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所以多关注此方面的一些小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狼爸”的教育法是可取的吗?


目前“狼爸”的教育法已被大多数人所知,这种采用棍棒式的教育将孩子打入北大的方法是否是正确的或是可取的呢?以下就让我们来看看相关的有资历教育界人士是如何评判这种事情的吧!

“传统的棍棒式教育把孩子打进大学只能算是个例,并不具有代表性。”这是伊顿国际教育集团首席教育官、“国际幼教教母”白玛琳博士在4月28日的武汉演讲会上透露的信息。她认为,在中国传统的幼儿园中,很多孩子在喝斥声中长大,这种教育模式应该被彻底摒除。蒙台梭利教育法告诉我们,孩子更需要的是引导、鼓励,以及在他们遭遇挫折时候给予支持和信心。

“狼爸”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孩子吗

去年11月,一个“手拿藤条,将3个孩子打进北大”的“中国狼爸”的教子故事,被各路媒体炒得沸沸扬扬。

“狼爸”是一个广东籍的香港商人,他的三个孩子在他的“狼式教育”下,相继考上了北大。当别人问起他是怎样教导孩子时,狼爸干脆地回答:“他们全都是打出来的!是硬生生打出来的!”

那么,这三个孩子是如何被“打出来”的?“狼爸”自豪地介绍说,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他就限制他们的“自由”,事先制定好家规。一旦孩子们犯了家规,他们就清楚地知道,爸爸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什么方式打哪个部位、打多少下。“狼爸”的家规是,作业完成不好,会被打;背不好《弟子规》等课文,更会挨打,打完以后还得背,一直到会背了才能上床睡觉。至于其他的“家规”,比如不许看电视、不许随便上网、不许吃零食、不许要零花钱、不许吹空调等等,哪一项做不到都会挨打。在“狼爸”的概念中,‘打’是一种威严,是一种文化!早教网

“狼爸”认为,孩子身上有三个特性:动物性、人性、社会性,在12周岁之前,孩子身上动物性的特征表现得比较强烈,所以必须用“打”的方式才能让孩子懂得是非道理。结果,他的三个孩子在这种“狼式”教育下,相继考上了北大。尽管如此,这种教育模式还是引起了人们的争议,人们不禁要问,这种棍棒式的传统管教模式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孩子吗?

白玛琳博士对“中国狼爸”说“NO”

“国际幼教教母”白玛琳博士,在伊顿国际教育集团担任首席教育官。她有着40年的幼教经验,她用她所传承的蒙台梭利教育,对这种“狼式教育”坚决说“NO”。

白玛琳博士说,“中国狼爸”的教育模式虽然很偏激,但是也代表了传统的棍棒式的管教模式。这种模式用暴力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让孩子懂得服从,虽然以这样方式培养出的孩子也可以考上好的大学,但是“奴性教育”只会让孩子成为唯唯诺诺、没有独立思想和缺乏创造力的人,孩子的性格也会受到扭曲,更不会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全面发展的人。

今年72岁的高龄白玛琳博士用一生的精力研究和传承了蒙台梭利教育。她说,不论是西方的孩子,还是东方的孩子,经过科学研究证明,孩子的天性本身就是喜欢探索这个陌生的世界,天性本身就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在一些错误的早教方式下,抹杀了孩子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本能。在中国一些传统幼儿园里,孩子被要求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老师在前面“灌输式”地讲授一些知识,而不是培养孩子一种学习能力,这种给孩子一个“苹果”永远没有比教给孩子一种摘苹果的方法更重要。在“狼爸”这个极端案例中,虽然他的孩子考上了很好的大学,但是如果不是自主地学习,而完全是强迫的,那么这些孩子在上了大学以后,没有了压力和被迫,就完全有可能不再努力学习了,那孩子的将来会是一种可怕的结果,或者根本就没有将来。因此,这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早期教育

在伊顿国际教育集团,特别是幼教领域,白玛琳博士坚持和倡导蒙台梭利教育,这个教育法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历经百年依然盛行,这种幼教模式也培养出了谷歌创始人等一大批世界名人。

本网站小编总结:目前的这个社会,想要争得自己的一片天空,并不仅仅需要文凭就足够的,而是需要拿出真本事,况且棍棒的教育往往很容易给孩子留下心理上的阴影,对孩子各个方面能力的方展也很是不利,望家长们能够多三思!

培养优秀孩子的教育法则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依然是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即使没有这么高的需求,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但是如何才能让宝宝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教育方式你都做到了吗?

1.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害怕孩子落在别人后面,强迫孩子学习不愿学的知识,会削弱孩子的意志。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最重要,而一旦找到了就要坚持下去。

2.帮助孩子确定梦想

父母要帮助孩子拥有具体的未来梦想。孩子拥有了梦想,要引导他们相信这个梦想能实现,这种行动就会赋予孩子进行自我开发的积极"动机"。

3..信任孩子

不管孩子拥有怎样的梦想,都要暂时相信孩子能实现这个梦想,母亲不断鼓励孩子的过程中,孩子就会被成长的好运气包围。

4.包容孩子

就算孩子犯了错,也要用宽容的心原谅他,用温暖的话包容他。孩子确信得到父母的承认和爱时,才会自己有信心,运气才会发芽。

5.和孩子一起学习

如果想让孩子走运,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与孩子一同读书,拥有可以与孩子共享的经验。

6.让孩子有目地旅行

旅行是很好的教育方式。通过旅行孩子能培养自立能力、忍耐力和挑战精神。

7.让孩子独自判断的权利

让孩子独自判断眼前直面的情况是最好的训练。就算无法相信,也要认可孩子自己的决定并鼓励他们。

8.让孩子体验痛苦的感受

孩子感到痛苦时,想去扶他们的父母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但是父母不能代替孩子走他们的人生路。告诉孩子人生是独自决定的。

9.拓展孩子的眼界

树立很大的梦想,让孩子通过梦想独自成长,在广阔的世界成长的过程就能抓住最好运气。

10.不要把父母的梦想强加给孩子

父母不要混淆贪心和梦想。不要忘了父母只是孩子实现梦想的辅助者。

11.培养孩子的社会性

靠一个人和力量,决不能得到幸福获得成功。缺乏社会性的孩子既不能取得成功也不会幸福。

12.训练让孩子区分优先顺序的方法

定下行动顺序是在训练判断力。从小开始让孩子自己选择玩或学习。

13.鼓励比赞扬更重要

赞扬只是评价孩子所做的事情的结果,但是鼓励会增加孩子更好地做事的意志。

14.让孩子很坦然地接受失败

如果已经尽了最大的力,即使失败,也要让孩子满足。

15.和孩子平等沟通

拿起笔以信的方式把想对孩子说的话告诉他,不管是书信还是邮件都没关系,重点是要和你的孩子保持顺畅的沟通,而不是从别人那里知道他的状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