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有云,“女为悦己者容”,但没想到一个4岁的小女孩就已经懂得这个道理!今年4岁半的妞妞为了“小男朋友”变得爱美起来,这可愁煞了妞妞妈:孩子早恋了,这可怎么办?其实,孩子的世界十分单纯,我们不应该用成人的眼光来衡量。

破除儿童性教育误区

四岁的宝宝也会早恋?这是怎么回事?当爸妈遇到自己的孩子居然有了”男女朋友“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先别着那么快就认为他们在早恋,其实啊,孩子的世界比大人们想的要单纯许多。

妞妞妈的烦恼

妞妞今年4岁半,开始上幼儿园了。虽然孩子一直就比较“爱美”,但这个学期以来变得更主动,经常会自己去选择一些漂亮的发夹或是皮筋。

关键是,女儿还经常提到班上的男同学杰杰。为此,妞妞妈特意去幼儿园问了班上的老师,发现妞妞和杰杰现在已互称“男女朋友”,还说将来要“结婚”。

原来,杰杰是妞妞班上新转来的一个男孩子,性格比较活泼,看起来确实也有那么一点帅帅的感觉。但是两个孩子才4岁多,就以男女朋友相称,似乎还太早了一点吧。妞妞妈既觉得有点哭笑不得,又隐隐有些不放心,担心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专家意见:孩子的世界很单纯

对此,幼儿园的何园长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其实对性别的认知还很简单,孩子们之间主要就是通过穿着和打扮来区分。他们口中的“男女朋友”,其实就是玩得好的朋友,并非情侣间的那种关系。

而有些孩子还会互称“老公”、“老婆”,这也只是孩子从大人的生活圈中学到的一种称谓而已。对此,父母也不必太过介怀,毕竟他们可能压根就不知道这个称呼代表什么意思呢!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心理专家也表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这种表现很正常。幼儿有好奇、好玩、好动、好游戏、好模仿的特点,互称“男女朋友”或是表示“想结婚”其实只是模仿和游戏的行为,是在学习生活的一种方式。他们很可能是在电视或是婚礼中,看到和学习到的,并非真正的感情。

所以,孩子出现的这些行为,家长不必过于担心或关注。相反,如果指责或批评孩子,反而可能会使得他(她)对异性交往产生恐惧,产生异性交往心理障碍,甚至产生错误的性取向,甚至造成孩子成人后出现同性恋。

懂得和孩子“谈情说爱”

家长们大可以坦坦荡荡地对孩子谈及“爱情”。当孩子问到“什么是爱情”时,父母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讲解爱情,至少是其中一些部分,告诉他们,爱情是非常美好的,可能是现实中人所能得到的最美好的东西之一,并且爱情能带给他们发自内心深处的幸福。

当孩子年纪稍大时,家长更应主动提及爱情,让孩子划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告诉孩子:友谊不等于是爱情,但友谊可以成为爱情的桥梁。

当孩子还小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爱情的神圣。孩子长大后,教会孩子区分友谊与爱情,让他们学会自己判断:若是友谊,就大胆保持;若像爱情,则应谨慎相处。相信孩子会对爱情有更深刻的理解,也会找到最美的爱情。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宝宝要独立爸妈先坚强


宝宝入园全家动员小鸿鑫入幼儿园第一天,亲友阵容很强大。爷爷、奶奶 、爸爸、姑姑都到场,妈妈怕自己受不了,留在浦西看家。起初,看到幼儿园内各种玩具、滑梯,小鸿鑫乐坏了,跑东跑西的。咦,过来一个漂亮的老师,向他打招呼,小鸿鑫扭扭捏捏地靠过去。不对,怎么爷爷、奶奶、爸爸、姑姑都走了,小家伙感觉不妙,死命抓着奶奶的衣角,张嘴大哭。老师抱起他,向家人使个眼色,让他们快闪。爷爷、奶奶边走边回头,然后躲在窗户外偷看,听着爱孙的哭声,两人眼角挂着泪。回家好一会儿,奶奶找不着爷爷。原来,他又折回幼儿园了。“如果当时孩子还在哭,我就什么也不管了,先抱回家再说。”父母也有分离焦虑幼儿园老师说,刚入学的宝宝,都会哭闹,这叫“分离焦虑”。不过,一些家长的表现,可比孩子“夸张”多了。前天,记者在小小班看到,几个小朋友死拽着父母的衣角大哭,家长也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有的跟着潸然泪下。上课了,还有家长不断打电话来询问孩子的情况。三幼小小班的李祺祥,也是刚入学几天,哭得稀里哗啦的。李妈妈说,头一次送儿子上幼儿园,孩子哭她也跟着哭。家住宝洲花园的王阿姨,看到刚满两周岁的孙女哭得伤心,回家后又折回学校,抱起仍在哭喊的孙女,二话不说直接回家。让宝宝早点适应泉州市第三幼儿园副园长许丽双说,幼儿第一次离开家人,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但这也是孩子情感成长的大好机会。适当让孩子哭一哭,也是一种情感宣泄,家长尽可放心。记着这几点,可以让宝宝早点适应。先在心理上引导宝宝。比如对孩子说“宝宝长大了,要上幼儿园,那里有好多小朋友,好多玩具,爸爸妈妈得上班……”之类的话。有些父母会威胁孩子“不上幼儿园就……”,这样会适得其反。  要给老师创造机会。入学前几天,老师会上学生家家访,提前接触给宝宝留下第一印象,这样开学父母离开后,孩子更容易依赖老师。这时,家长要主动介绍老师,并告诉孩子,老师是爸爸妈妈的朋友。入学前增强幼儿园吸引力,常带孩子到幼儿园逛逛,带他们玩各种玩具,让孩子觉得幼儿园是个乐园。

爸妈能在宝宝面前示爱吗?


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关在实验室笼子里的小猴子,虽然会在饥饿的时候爬到凉冰冰的金属猴子身上吮奶(模拟乳头),但在其他时候,小猴子都爬到另一只毛茸玩具猴子的身上,依偎在它的怀里。猴子尚且如此,人类更不必说。

从生到死,每个人都渴望着父母、配偶、子女、朋友的爱与关注,体贴与肯定,有的时候还希望听到夸赞和美誉之辞。依此类推,每个人也就应当去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去爱周围的人们。

宝宝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爱的,“爱”同样需要有专门的教导,爸爸妈妈可说是担当这一“课程”的最好老师。作为成年人,我们当然知道不该在孩子面前做什么;但是对该在孩子面前做什么却缩手缩脚,生怕有什么地方做“过火”了,不当心成了“教唆犯”。其实您大可不必这样担心,“爱”是很广博的:爱社会、爱人类、爱动物、爱大自然。宝宝通过观察他们的父母,学会了与人交往。假如宝宝能够通过观察他们父母的行为,在幼年时获得这种爱与被爱的能力,那么说明父母首先带给了孩子“幸福的理念”。同样,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没有获得这种能力,那么他在长大成人后,会出现一系列问题:社会交往时矜持、不自然,工作时拘泥、难于创新,很难和同事、朋友相处等。

因此父母不要小看在宝宝面前的亲情表露,正是你们在宝宝面前亲切自然的感情流露,使得孩子觉得广博的爱是身心健康的一种标志,而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正体现了家庭的和睦与健康。这种“教育”本身也正是儿童早期“性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呢!

在气氛温馨的家庭中,宝宝不仅感受到爸爸妈妈对她的爱,而且还感受到爸爸妈妈之间相互的爱。这样的宝宝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所应该建立的感情联系,并学会如何去爱别人。有些家长在宝宝面前亲昵有顾虑,他们怕给宝宝带来负面的影响。的确,在表达感情上,中国人所受的教育一直比较保守和含蓄。我们会不自觉地拿着这一套去教育宝宝。实际上,父母的亲昵是哺育宝宝的精神养料,它不仅会使孩子有安全感,并且会让宝宝觉得拥抱和亲吻是人与人之间正常的感情表达方式。

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中长大的宝宝,他们会充满爱心,知道如何去表达自身的诚意和友情,和周围的人有着良好的关系,也能得到他人的爱。当然,这样的孩子也能比其他人获得更多的幸福和愉快。

仅仅吃饱穿暖是不够的,人类都渴望着亲情、爱抚。爱是人类一种基本的生理需要,因此父母需要用自己的行动给宝宝的心灵以爱的滋润。很简单,在宝宝面前大大方方的,当爸爸或妈妈中的一个带着孩子做了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时,另一位不妨就欣喜地说:“好样的!来,爸爸(妈妈)亲你们每人一下!”

宝宝入了园 爸妈不能闲


快3岁的小宝宝们该去幼儿园上学了,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宝宝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可入园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战争。孩子“冲锋陷阵”,家长则暗自担心———孩子是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老师会不会喜欢他?孩子与其他小朋友能不能相处、会不会被欺负等。怎样才能让孩子开开心心地上学?在进幼儿园之前,作为父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宝宝在入园之初会有哪些不适应的状况?年轻的爸爸妈妈恐怕正为此思前想后吧。

积极与老师密切配配

第一、切勿给孩子消极暗示

许多家长在送孩子入园前,经常无意中会对孩子这样说:“你再不乖,过两天就送你去幼儿园。”、“这两天让宝宝多玩玩吧,过几天就要到幼儿园去了。”殊不知,这样的言语对孩子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在孩子意识中会认为幼儿园就是惩罚自己的地方,这样就会造成孩子在入园前就产生抵触情绪。专家认为,积极的心理暗示是相当重要的。……帮助孩子度过入园哭闹期

第二、要带孩子熟悉环境,减少焦虑。

幼儿园老师建议家长在入园前,带着孩子到所就读的幼儿园附近散步,如果幼儿园允许,还可以到园中的活动场地进行玩耍,暗示孩子“这里有许多好玩的”、“以后要做幼儿园的好宝宝”等,这样孩子正式入园时,就会减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不适应感。

第三,充分信任幼儿园的教育,以缓解孩子焦虑的情绪。

孩子刚到幼儿园一定会经历一段适应期,有的孩子第一天入园还很开心,可是第二、第三天就哭着闹着不想去了。其实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孩子第一天有新鲜感,等到接下来几天“反应过来”自己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那肯定是要哭闹的。这个时候家长尽量不要有过多的猜测,而是要相信幼儿园,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幼儿园的喜欢,这样孩子慢慢也会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的。……宝宝入园后的教育技巧 

战略提示

要学会“狠心”

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听到孩子哭闹很不放心,便躲在墙角、门后、窗外看,还有的中途来看望,这样孩子的哭闹时间会延长、次数会增多。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哭闹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孩子就会知道只要哭闹就可以不去上幼儿园了。

新生入园宜早接

刚入园的幼儿特别希望家长早点来接,体验与家长团聚的欣慰,否则,孩子会产生孤独、失落甚至有被人遗忘的感觉,使孩子更怕上幼儿园。

宝宝新入园的两种不适应情况

情况1怕见陌生人和陌生环境

案例:安一衡和吴佳刚进幼儿园时,都有一些“反常”。安一衡很容易大吵大闹,哭得天昏地暗,吴佳却是太安静了,以前在家里很喜欢玩的游戏,也不感兴趣了,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若有所思的样子。

专家解释:大多数孩子见到陌生人和陌生环境,通常会不适应,但是表现出来的行为可能相差很大。有些孩子大哭大闹,情绪激动,有些孩子则显得异常安静。对于情绪激动的孩子,老师和家长会格外重视,及时地去满足他们的要求。

但是对于异常安静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往往会忽略,以为孩子“很听话”就不加以重视。其实,这样的“乖”孩子,往往也是不适应陌生环境的,只是因为知道“即使哭闹,爸爸妈妈还是会送自己上幼儿园的”,就停止了“反抗”,但是心里还是不开心的,还是害怕陌生环境,如果再受到忽略,对于心理的成长就相当不利。因此老师和家长对于异常安静的孩子要格外关注。……细说“初入园问题宝宝”

情况2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易生病

案例:张佳豪平时在家里睡觉、吃饭都特别香,但是上了幼儿园就彻底改变了。一到午睡时间就哭闹,胃口也很不好,而且没几天就发热生病了。

专家解释:孩子睡觉时防范意识特别强,尤其是换了陌生的环境,没有家长在身边哄着,睡前特别容易哭闹,也就是平时常说的“作觉”。一般来说,孩子不想午睡,幼儿园的老师会轻轻抚摸孩子的额头,让孩子安静下来直到入眠。至于孩子吃得不多,家长可以准备一些食品让孩子带到幼儿园,当宝宝从一个被精心照顾的小环境进入到集体的大环境后,他的饮食起居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生理上会有不适应的感觉。宝宝接触的小朋友多了,环境复杂了,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机会也就多了,患病的次数就会相应增多。但是宝宝的身体对各种接触到的病原体也会产生抗体,所以他的抗病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家校配合助宝宝渡难关

经验一:让孩子了解“现实”

可欣妈妈:我的方法简单极了。第一是从来不跟孩子说:“如果你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之类的有损幼儿园形象的话。第二是很明确地告诉孩子,因为爸爸妈妈要上班,所以把你送到幼儿园去,让老师和小朋友陪你玩。幼儿园是肯定要去的,任何的哭闹都改变不了这个现实,如果你在幼儿园表现好,妈妈就奖励你。

我女儿是个适应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在最初入园的一个星期有点吵,后来就好了,也偶尔碰上不想去幼儿园的时候,我的态度是没商量的!所以她也就没办法了。

还有一点,我觉得也挺重要,如果孩子在入园前是由家里的老人带,那么在最初入园的一段时间,做父母的一定要亲自接送孩子,如果时间允许,在接孩子时,要多与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

经验二:与老师一起帮助宝宝渡过难关

涛涛妈妈:我的宝宝入园时两岁多一点,是班里比较小的。虽然入园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工作,但宝宝入园哭闹还是没能避免。时间挺长的,虽然从原来的一进幼儿园大门就哭发展到进教室门前哭,但很让我们心烦。打骂、教育都没什么效果。最后我拍了些工作中的照片,剪了个红心带到幼儿园交给老师。每当宝宝哭的时候,老师就会拿出照片给宝宝看并告诉他妈妈的心是和你在一起的,效果倒是不错。

经验三: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凡凡妈妈:为了让孩子愉快地走进幼儿园,前半年,我就抓住一切机会向儿子灌输:小朋友都应该上幼儿园。玩耍中遇到邻居家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总忘不了夸奖几句:“真是好孩子,都上幼儿园了。”为了引起孩子兴趣,一次次地带孩子到幼儿园“体验生活”,当孩子玩在兴头时,我就抱上他回家,并保证下回还来玩。仅仅让孩子有了愿望当然不够,还要告诉他“实情”。我反复地向儿子说明“宝宝上了幼儿园就要自己吃饭。妈妈上班,凡凡自己与老师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凡凡一天都不回家,自己睡觉,妈妈下班后才去接宝宝。”……

结果开学后,第一天放学我去接他,老师介绍说,他是自己吃的饭,有事知道跟老师说,就是午睡时哭了一下。我忙对儿子说:“老师表扬你了吧,明天睡觉时也不哭,对吗”儿子认真地点点头。如今儿子入园都一个多月了,每天都高高兴兴地离家,还主动向老师问好。……儿子4次入园磨难记

经验四:把孩子交给像妈妈的老师

文文妈妈:女儿两岁半时,我们把她送进了一所一级幼儿园,说实话,送孩子去幼儿园时,我的确有一些担心。但我希望孩子去幼儿园过一过集体生活,多学一些知识,我更希望她在幼儿园生活快乐。每天早上,老师都在教室门口等着孩子们,主动先与孩子打招呼问好。对一些不肯与父母告别而哭闹的孩子,老师就一个个抱起来安慰,“宝宝乖、宝宝亲”地哄着劝着。我女儿就是其中的一个。女儿上的是小小班,班里共配备了3个老师,两个管教学,一个管生活。女儿上幼儿园之前,我还担心她的大小便问题,怕她不敢对老师说,专门在家训练了几天。后来,事实证明,我的这一担心也是不必要的。女儿天天在幼儿园大便,却从未弄脏过衣裤。女儿每天回家我都要问她:“今天在幼儿园高兴不高兴?”她每次都痛快地回答:“高兴!”其实不用问也能看出来,她每天回家后总是哼哼唱唱的,唱老师教的童谣,玩老师教的游戏。我问女儿:“幼儿园的老师好不好?”女儿说:“好!”我问她怎么好,她想了想说:“老师像妈妈。”把孩子交给像妈妈的老师,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爸爸妈妈,这“四心”你们有吗?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在育儿道路上,当爸妈的也一定要做个有心人才能换来孩子的将抗快乐成长!下边就来看看这“四心”你做到了几点?

1.有心

有心的父母,知道孩子从小婴儿起,很多不经意的动作就是在玩了。为了让孩子玩得更好,可能会付出更多的辛苦和关注。比如知道了孩子往地上扔东西玩的意义,就会很乐意地帮他捡起来让他再扔;也许孩子还会在某一时间段里“陷”进某种玩法,比如藏猫猫,有心的父母则会乐此不疲地陪着他玩一遍又一遍。

有心的父母还知道,玩就像个万花筒,随时都可以变化,所以具有变通性和灵活性,在孩子兴趣转移时,不会强行让他接着玩,而是善于用各种新鲜的招数来吸引宝宝,比如用废包装箱,几块地垫拼搭起来,把棉被卷成筒,完成“寻宝”任务等花样使孩子爬着玩的乐趣大增。

2.童心

回想我们自己的童年,没有那么多的玩具,没有那么好的物质条件,几片树叶,一根铁丝,一打烟盒,几个玻璃球……都能让我们玩出那么多的花样。为什么现在好像不带玩具出门宝宝就没得玩呢?!寻找一下自己的童心吧!有了童心,我们就能知道孩子喜欢玩什么,孩子喜欢怎么玩。有了童心,我们也会跟他玩得更投入。有了童心,我们就不会再只关注有没有给他买新玩具,而是能把生活中的任何物品变成玩具有创意地玩。虽然我们不能再回到自己小时候那种充满野趣的童年,但是相信,只要童心在,依然可以让孩子玩得够尽兴。

3.耐心

这里的耐心,不是指耐心地教孩子怎么玩,而是说有时候我们可能更需要耐心地站在一边看孩子自己玩,不必给予孩子大量的言语指导。比如,我们经常会“耐心”地告诉孩子该怎么拍球、怎么跳绳、怎么转呼啦圈,甚至是怎么玩玩具,总觉得这样他能更快掌握其中的技巧,能玩得更好。但实际上,很多种玩,要依赖于“实感体验”,也就是说,耐心的语言指导是教不会的,必须由他自己在实践中掌握技巧才行,比如接球、拍球。而且,在教的过程中,孩子还可能完全失去了玩这种游戏的兴趣。“教”得越多,孩子可能就会变得什么都不爱玩。耐心等待,孩子就能在自己玩中体会到更多探索的乐趣。孩子在玩耍中能自己探索的程度越大,就会玩得越带劲。

另外,耐心还指我们对小淘气们的宽容。在我们关于“宝宝们的淘气事儿”的征集中,翻垃圾桶,把手机扔进鱼缸,把床单剪了窟窿的小家伙很多,面对孩子的这种淘气的玩法,我们大可不必用怒吼和说教来建立规则,耐心地问问他为什么这么干,然后帮他找到一种替代玩法也许效果更好。也许在这些淘气事儿的背后,都藏着一个小小爱迪生的发明之梦呢!

4.用心

我们要用心陪伴孩子玩,用心给孩子营造一个能玩得尽兴的环境。比如我们可能需要想想,给孩子买的玩具,他为什么不爱玩?是太简单了还是太复杂了?是不是该和他一起玩,他才能体会到其中“变化”的乐趣?用心的父母,一定会适时地帮助孩子玩得更好,而不是做旁观者或指导者,而应该是自由玩耍舞台的搭建者、孩子兴趣的调动者和实时调试者。

但是,也千万别把“用心”变成“别有用心”。因为,一旦玩有了功利性,孩子可能就不会再玩得那么痛快了。我们可以了解某些玩法背后的意义,但是不必照搬和强行让孩子玩。让孩子随着自己的兴趣玩、自由地玩,其实对他的帮助会更大。

有心的话,我们还能从孩子的玩中找到帮助他成长的很多机会,比如帮助他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优势是什么等等。

每个孩子都不希望父母和自己的共同语言甚少,父母们,加油努力吧~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孩子一起“玩起来”、一起成长!

刚进幼儿园别急着上兴趣班


有些小朋友刚刚上幼儿园,心急的家长就开始琢磨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了,其实,刚入园的孩子还是不“上班”为好。

入园第一年是孩子各方面都很不稳定的时期,不少孩子都因为适应不了幼儿园的新环境以及与家长的分离,变得焦虑不安、情绪低落。每天还没到放学的时间,很多小朋友已经在翘首企盼爸爸妈妈那熟悉的身影了。

兴趣班虽然对培养孩子各方面业余爱好,以及早期启发智力等有一定的好处,但多安排在放学以后的时间。如果孩子需要上兴趣班,当他看到别的孩子放学后高高兴兴地被家长接走,而自己却还要留下来,很容易让他们的小心灵受到伤害。

当然,是否报兴趣班,家长最好事先向孩子征求一下意见,如果孩子乐在其中,那么这种早期教育也是很不错的。最关键的是,千万不要强迫孩子,让孩子自然、快乐地成长比什么都重要。等到第二年,孩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这时根据孩子的爱好,选择一两个兴趣班,也就水到渠成了。

爸妈巧治宝宝入园“情绪病”


学前儿童在幼儿园中表现出诸如哭闹、不参与游戏等社会退缩行为的根源在于内心的害怕情绪,这在儿童成长中是很自然的一部分。在婴儿期,孩子会对噪音害怕,对失去支持害怕,对陌生人害怕,但是这些焦虑会慢慢随着成长而减弱;到了学前阶段,孩子会经历对动物、黑暗、暴风雨、受到想象中事物的伤害的害怕。

宝宝就要进幼儿园了,大部分孩子入园都会哭,第一次分离,进入陌生情境里,多少都会有些害怕。事先准备胜于事后补救,不妨将“入园适应”看作一个需要用心经营的工作项目,纳入时间规划之中。在入园前精心准备,入园后多做工作。你付出的努力价值在于帮助宝宝跨越人生第一个成长的阶梯。

四种方法帮助缓解宝宝分离焦虑

1、提前适应离开妈妈

分离最好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入园前半年就要有计划地把视线从孩子身上移开,逐渐拉长你离开的时间,让孩子慢慢适应。有意识让孩子独立地玩、看书、看电视等,或多让家里其他人帮助照看宝宝。让他知道,你只是短时间离开他,一定会回来的。这个过程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对你的信任感。

2、认识小伙伴

入园代表着集体生活的开始,和小朋友的交往关系会帮助孩子适应一个新的环境。邀请一两个幼儿园同班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或一起去户外玩。在你的陪伴下,孩子之间相对容易发展起较良性的关系,在幼儿园的新环境中就会更容易适应一些。

3、学会表达需求

如果你一向细心,这时候最好能放慢对孩子的理解,让孩子学着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在一个集体环境中,会说的孩子更容易得到帮助。

4、生活技能提前训练

有时候,不会上厕所、不会系扣子都有可能成为孩子在幼儿园感觉不好的原因,及时发现,及时训练,提高生活技能,也是缓解孩子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提前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生活要求,是不是要求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衣服,大小便时有没有老师帮忙?帮他进行一些生活训练。

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家长们开始有些焦虑,本来孩子并没有对幼儿园产生担心情绪,这时反而会因为妈妈的暗示出现担心。因此家长千万不要在心理上误导孩子。孩子的心理准备可从两个方面来做。

宝宝入园需要做的心理准备

1、通过语言描述解决孩子内心焦虑

宝宝3岁了,已经可以理解很多成人的语言。因此,成人可以先用描述的方式平静随意地跟宝宝谈论幼儿园,告诉宝宝:宝宝就要上幼儿园了,幼儿园有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老师的样子是什么样的;还有一些其他的老师,他们长得什么样,穿什么样的衣服,妈妈去看的时候,他们正在和小朋友做什么事;老师是怎么说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他们是怎样吃饭的,怎样睡觉的;有一个小朋友想上卫生间了,他是怎样做的……

家长讲这些事的时候,就像讲一个童话故事,最好讲得非常有幽默感,逗孩子发笑,这样孩子就会要求家长一遍遍地讲。讲过几遍后,家长就可以拿出幼儿园的图片或宣传册页,指着上面的图画给孩子讲幼儿园的故事,指出园长的名字、每一个老师的名字,告诉孩子园长是做什么事的,幼儿园里有什么活动,而且还可以找一些关于宝宝上幼儿园的故事书讲给孩子听。

2、带孩子做初步的体验

这个时候,家长和孩子已经分享了许多关于幼儿园的故事,也刺激了孩子对幼儿园的注意,接下来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用过家家的形式来体验入园了。

先是妈妈扮演老师,让孩子扮演小朋友,从早上入园开始一直演到放学回家,将幼儿园可能遇到的事都编到过家家的程序中。玩过几遍后,再让孩子扮演老师,妈妈扮演小朋友。之后就可以带孩子去实地参观了。尽量选择不同的时间段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的生活,使孩子将和妈妈玩游戏的经验与真实的幼儿园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深化孩子对幼儿园的认识,排除陌生感。

切记不要只用滑梯、蹦床等活动器械吸引孩子,使孩子误以为幼儿园是一个像游乐园一样的场所,玩过了就可以回家,避免孩子入园后发现幼儿园并不是当初体验的那样而造成失望情绪。

孩子入园以前家长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做好以上准备,孩子入园后就不会感觉到过于恐惧和焦虑。

为什么有些宝宝的适应时间会比其他孩子更长一些呢?

入园适应难的原因

1、气质原因

有些孩子在面对不熟悉的环境时,更可能表现为抑制和回避行为,这和他们的气质特点有关。例如:在陌生人面前的过度紧张、羞怯和躲避。这种由于先天气质所引起的回避行为会从婴儿期持续到学前阶段,当孩子对人或环境熟悉之后,对未知的害怕有时就会消失。

2、依恋关系

除了气质特点以外,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如果不够安全,或者父母常常批评孩子,使用强制的方式来控制孩子等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孩子在幼儿园中表现得退缩和抑制。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不妨采取一些策略来鼓励孩子的社会交往行为,同时也要注意改善对孩子的养育态度并为其提供更好的养育环境。

养育要点

1、培养一个优势

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她在某方面比同龄人更具有优势。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孩子吸引同伴的魅力。比如讲故事,一个会讲故事的孩子自然会吸引同学。

2、角色扮演

在家里和孩子一起玩娃娃家,模拟她在幼儿园里可能遇到的场景,并把这些都扮演出来,这样可以让孩子充分体验各种可能的情景,一旦这些情景在真实生活中发生,孩子就不会感觉陌生,从而警惕与紧张了。

3、回顾一天

晚上把孩子在白天发生的事情当故事再讲给她听,对她的积极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哪方面做得好,以后就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4、多去户外

经常带孩子外出,比如公园、亲戚朋友家等等,出去之前提前描述可能遇到的情况,帮助孩子作好心理准备;并告诉孩子怎样打招呼,还可以怎样做等等。

5、避免消极评论

一般来说,父母本身就很容易对自己羞怯的孩子,给予消极的评论,比如:“你怎么胆子那么小啊?”“这有什么好害怕的?”其实,如果用一些更具同情心和建设性的话语会更好,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交往行为,比如:“不用担心,其他小朋友很愿意和你一起玩一玩你的新玩具呢。”“你看,人多一些玩藏猫猫才有趣,你也去参加吧。”“小朋友想你了,老师也想你了。”

爸妈该如何向0岁宝宝示爱


什么是爱?爱是心甘情愿的付出;爱是莫名其妙的吸引;爱是油然而升的关怀;爱是不计回报的奉献……它是世间最美妙与神圣的感受。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唱出的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爱,似乎也涵括了爸妈对刚出生小宝宝的爱。那么,该如何把对宝宝的爱把握得保质又保量呢?

亲子互动——爱意传达进行式

爸妈与宝宝面对面的活动,是最直接、最亲密、最自然的感情联系。足够的情感互动,是宝宝智力、道德观以及自我评价的源泉,也是宝宝向更高层次智力思考迈进的本钱。

一谈到亲子互动,很多爸妈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亲子班、提升宝宝智力的教学软件、教育性的玩具等等。的确,它们是有各自的优势,但比起爸妈与宝宝自然愉悦地相处、与宝宝快乐地感受爱,它们的优势就相形见拙了。你有没有发现,哪怕与宝宝的互动再简单,他都会对着你微笑,向你传达有关他的讯息:他能理解你说话的节奏(认知力、智力);能协调自己的身体以寻找你(动作发展);可以通过观察认出你(视觉空间、辨识能力)。看!宝宝的一个微笑代表着他正在做以上这些了不起的工作呢。

最适合宝宝认知能力发展的方法是一对一亲密、自然的亲子互动,而不是刻意地生搬硬套增强智力的活动。

如何爱——三招炼就示爱高手!

如果爸妈的爱不够及时、不合时宜、不分场合,那么给宝宝再多他爱吃的爱玩的,也全是做无用功哟!

火眼金睛,解读宝宝提供的线索

爸妈都知道,对着宝宝笑笑、说说搞笑的话、做做鬼脸都可以逗乐他,如果宝宝开始回应你的笑容,那就好好地享受吧,并试着让宝宝笑得更多更持久。

每位宝宝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正如手上的指纹一样因人而异。所以,请爸妈注意观察你家宝宝最喜欢哪种互动方式。是你兴致高昂、大声嚷嚷的时候,宝宝最有反应?还是你轻声细语、缓慢柔和的时候,他比较快乐?当你抱起他时,他会不会流露出愉快的眼神,开心地动动嘴唇?他有没有用踢腿、摆手来表达对你的依恋?或许,他是用咿呀的声音把你引到他身边,然后作势要你抱抱?爸妈可以刻意用宝宝喜欢的表情、音调和姿势去投其所好。

起初可能是你主动去接近他的几率比较大,你亲吻他、拥抱他、对他说话、温柔地望着他,向他传达爱的时候,宝宝也在接受并回馈他对你的爱:他开始喜欢看着你的眼睛,他开始模仿你的笑容……多多利用喂奶、换尿片以及一起嬉戏的机会,你与宝宝互信互爱的基础便会日益牢固哟。

察言观色,顺着宝宝的步调行动

时机就是一切,宝宝的行为有他自定的韵律。前一秒他还在冲你笑,对着你手舞足蹈,后一秒他就当你是空气了;或许他会把小手含在嘴里,保持发呆状态30秒后,就变得活蹦乱跳,要你陪他玩。宝宝的行为是有起伏的,很难有持续性。

这种互动应由宝宝带领爸妈来进行,一段时间后,爸妈就该设法延长互动的时间了。仔细观察宝宝喜欢哪种玩法,然后设计各种变化吸引他的注意。你会发现宝宝满脸的惊喜与期待。如果宝宝喜欢玩“妈妈在哪里”,那么妈妈可以变化着从不同的地方现身“在这里”,也可以控制(延长或缩短)让宝宝等待的时间,宝宝就会有所期待,有新鲜感。

虽然爸妈要尽量让宝宝享受亲子互动的时刻,但切忌把宝宝累坏,他想停止,就该停止。也请观察宝宝在什么时候会显得比较不愿理睬你,当你一整天不在家,回来后会不会觉得宝宝对你冷漠了?你是得花一两个小时哄他,他才会搭理你,还是只要花四五分钟就可以让他恢复正常?如果宝宝对你们的亲子关系似乎不大感兴趣,那爸妈就得多花些时间、多下工夫,用更热情的态度去爱他。每天多爱一点点,日积月累总会有成效的。

有条不紊,发掘宝宝的好恶偏好

尝试学宝宝的姿态和表情,看他会如何回应。

在声音上,他也许对单音着迷。如果你特别突出某个好玩的音,或是在不同的音之间变换腔调,宝宝说不定会露出惊喜的表情。要是宝宝会自己发出声音来,那么你们就可以进行不成调的“二重唱”啦。宝宝此时对你温柔的声音已是很喜欢,也越来越有感情,这是吸引他注意的好方法。

另外,了解宝宝喜爱的触碰方式也非常重要哦。你家宝宝喜欢你在他的小肚皮上吹气吗?喜欢你在他胳肢窝挠痒痒吗?是比较能接受你稳稳当当、安安静静的抚摩还是上上下下、前后左右的晃动?对温温的洗澡水是抗拒还是欢迎?宝宝都会有自己的表情来表达他的想法:格格地笑、微微咧嘴笑;手舞足蹈;用欣喜的眼神盯着你的脸瞧……有的宝宝,在你对着他挤眉弄眼扮怪相的时候会非常兴奋,而当你对他念童谣的时候他却不理不睬;有的宝宝却正好相反,听你念童谣他会很开心,而对扮鬼脸这类视觉游戏却兴味索然。爸妈要善于观察,从宝宝比较灵敏的感官游戏入手是增加亲子感情的捷径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