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学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课堂上。

老师正在上《狐狸和乌鸦》的文章,课堂进行得很顺利。狐狸用自己的甜言蜜语骗到了乌鸦,乌鸦一张口,小曲还没有唱起来,嘴里的肉就掉了。狡猾的狐狸衔起大肉,高高兴兴地走了。

孩子们说,千万不能做一个爱慕虚荣的人,否则很可能会失去一切。可怜的愚蠢的乌鸦就是例证。最后一个环节,老师让孩子们设想,假如乌鸦再次见到狐狸。乌鸦依然在树上,乌鸦的嘴里又有了一块肉,故事会怎么发展。

孩子们的设想非常有意思。

有一个小姑娘的设想是,乌鸦原谅了狐狸,并且对她说,狐狸姐姐,你一定是饿坏了,才想到那个办法的,对不对?今天,我分一半肉给你,你一定要改掉骗人的小毛病喔,好不好?

很多孩子们都笑了,老师也笑了,可能是笑小姑娘的幼稚。

有一个男孩子虚构的故事,犹如希区柯克的悬疑大片。

狐狸马上向着乌鸦忏悔,悔恨自己不该为了区区的一块肉,失去了伟大的友谊。一开始乌鸦不相信,看也不看狐狸,可是,狐狸的忏悔太真切了,眼泪吧嗒吧嗒的往下流,说到辛酸处,狐狸竟然,竟然拿自己的脑袋往地上撞,咣……咣……咣。善良的乌鸦终于忍不住了,“哇”的一声哭了起来,随着嘴巴一张,乌鸦嘴里的肉又掉下去了。

狐狸一个健步上前,把肉踩在脚下,哈哈大笑。狐狸说,乌鸦啊,怪不得人家说你是乌鸦嘴,你怎么那么好骗啊?怎么连一块肉也衔不住?说完,叼起肉,就准备走了。谁知道乌鸦在树上大笑,笑得眼泪都快下来了。

乌鸦说,为了报复,我策划了很久,狐狸,你的死期到了,我在肉上下了毒。狐狸一听,赶紧把肉吐掉了,然后,不断地吐吐沫。乌鸦,一个俯冲下来,叼起肉飞回树上。乌鸦说,狡猾的狐狸,谁说你是最聪明的啊,你是大笨瓜啊,如果有毒,我还能把肉衔在嘴里吗?

终于,乌鸦通过自己的智慧,报了一箭之仇。

老师对这个孩子的想象力,给与极大的夸赞,其他孩子们歆慕的眼光,让这个孩子收获了自信和光荣。

我却在这个故事里看到了忧虑。我为那个小姑娘的善良和真纯感到欣慰。像草叶上的小露珠,小姑娘纤细的情感,触动了我内心柔软的东西。在我眼里,一个水晶一样童心的价值,要大于所谓的智慧。

孩子们需要童话和寓言,在寒冷寂寥时感受温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越来越注重培养孩子的警觉度和鉴别度,似乎到处都是大灰狼和狼外婆,却忽略了孩子心灵的纯度和亮度的浇灌。要知道,孩子浸染在一种什么里面,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具备这种特质。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童话和寓言,孩子需要,大人也需要,它们犹如佛勒德里克田鼠收集的阳光、颜色和词儿,当我们感觉寒冷、寂寥的时候,童话让我们相信曾经的温暖还会再次来临。

有一天,我和小启元上街,回来的时候,我问小启元:“儿子,我们有20元打的费,你如果愿意和我走回去,节省下来的钱就奖励给你。”儿子很开心,说:“成交。”走到半路上的时候,突然,一个中年妇女带着一个小姑娘拦住我们,请求我们给点钱,让小姑娘买包子吃。她喃喃地说:“因为钱包被偷了,小姑娘已经一天没吃饭了,饿得嗷嗷的叫。”

我看了看,小姑娘没有嗷嗷叫,更重要的是,小姑娘的脸上没有羞赧,只有司空见惯的冷漠。一看就知道是骗子。我不只一次被这样的人欺骗过。我看了看儿子,儿子犹豫片刻,就把20元钱给她们了。

我们继续走,儿子说:“爸爸,我脚有点痛。”我问:“你后悔吗?”儿子儿子满头大汗:“不后悔,就当是我们打的了。现在,又帮助了人,还锻炼了身体。”哈哈,我心里想,这几乎就是阿Q精神的翻版了。我还想逗逗他。“儿子,有没有想过,她们有可能是骗子?”儿子一本正经的说:“爸爸,你有没有想过,她们也有可能不是骗子?”

这正是我心里所想的。我非常高兴,我对儿子说,你今天的所作所为,非常棒,你还是一个孩子,你的20元钱比金子还珍贵。为了奖励孩子的善良,我掏出20元钱还给孩子,说:“儿子,钱不是最重要的,有心最重要。”

没想到儿子却拒绝了我,说了一句话很有意思的话。“我做了一回好人,很快乐,不要钱。”我也做了一回好人,但我却没有获得快乐,这是为什么?

作为父母,就让孩子傻一点,再傻一点,老实人吃点亏没什么,吃亏是福。不能让孩子养成精于算计、斤斤计较的坏毛病,这对孩子德性的养成没什么好处。

父母的教育,应该唤醒孩子内心善和美的种子,让它们像清泉流过,像微风吹拂,云淡风轻,爽心悦目。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父母让孩子过早入学好不好


近年来,幼儿入学的年龄有日渐提早的趋势,这种情况似乎举世皆然。有的家长在幼儿仅2岁时就送到他到幼儿园的幼儿班或其他艺术班就读。导致幼儿过早入学的原因,大致有2个:第一,家长认为较早让幼儿在群体环境中学习,对日后学习或适应生活方面都有好处,能令他们较早培养出独立能力;第二,由于现代父母大都是双职工,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幼儿,尽早把他们送到幼儿园去,可由他们代为管教,省却不少麻烦。

不过,据美国最近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幼儿过早入学,可能影响到他日成长之后的学习成绩。也就是说,过早入学的幼儿,在小学及中学阶段中,学习成绩会较差。

负责该研究的金贝尔博士指出,幼儿在4岁以前,不沦智力与体力都尚未成熟到可以适应学校生活和课堂环境。在该年龄阶段,幼儿需要的是家庭生活、父母的照顾。从长远方面着想,较迟入学,对儿童日后的心智成长及学习能力的培养,都较过早入学有利得多。

妈妈的爱让孩子变得有勇气和担当,变得内心更强大


妈妈都是爱孩子的,但大多数妈妈当孩子犯错时,都会选择严厉的批评和训斥孩子。但这并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那我们来看看淘淘妈妈在孩子犯错时,是怎么做的吧。

淘淘妈妈在书房睡觉,两个小孩在卧室玩耍,把卫生纸从楼上抛到楼下,惹来物业到访,和邻居的指责。这位妈妈走下楼告诉大家:“是我的孩子,我没有照顾好她们,是我的责任。孩子虽然小,但是她们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等下我会带她们下来一起给每家邻居道歉

并且打扫卫生,我邀请你们大家都散开,在我带孩子下来的时候,不要围观她们,不要对她们指指点点,谢谢你们。”

淘淘妈妈开始挨个去敲我家楼下的所有楼层,跟每个邻居说:“对不起,我的孩子把那么多的卫生纸扔到了你们家,请你们原谅,我等下会带着她们来道歉并且打扫卫生”。然后淘淘妈妈就这样一家又一家,从下午到晚上,牵着孩子的小手一层层地给邻居们道歉、打扫卫生。淘淘妈妈做的真的很棒,她既保护了孩子不受伤害,又让孩子变的有勇气有担当。(虽然这些也是因为她的失职造成的)

孩子都一天一天的长大,妈妈不可能一直陪着身边,那犯错了怎么办,始终要自己面对的。淘淘妈妈教给孩子的这种面对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态度,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1、保护孩子的自尊。

孩子越小,心灵越不设防,越容易受伤害。父母需要给予小心呵护。多给孩子留面子,不要当着别人训斥、指责孩子;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唠叨孩子曾经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使他感到难堪。

2、让孩子学会正确面对问题

想要正确面对问题,就先要了解什么是问题。

首先要确定的告诉孩子:问题是短暂的、可以解决的。发生问题不算什么,因为以后还会发生很多问题。但要尽可能做到不重复同样问题发生。

其次要让孩子明白:困难与挫折都不是问题。因为我们在成长中会面对无数的困难与挫折,想办法能够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重要的。

第三要让孩子坚信:面对出现的问题,只要肯努力,敢于尝试,多角度思考就一定能够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

而作为家长,也需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也许在成人世界不值一提的东西,却是孩子世界的一座难以克服的大山。不主张家长直接伸手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但却需要家长及时的鼓励、适时的提醒。

3、让孩子逐步做到真正的内心强大

虽然不同的年龄段所体现出来的强大内心是不一样的,但是孩子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一次一次成长起来时,他们变拥有强大内心世界。内心强大是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且懂得去补足;可以适应集体的生活,并且能够在团队中脱颖而出;懂得原谅、包容身边小朋友的缺点或不足,但绝不盲从;能够为自己随时找到乐趣,哪怕是一片纸也可以成为手中极好的玩具;具有独立自主的探索、创新精神。强大的内心是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也会有失败时的痛苦无助,也会有成功时的得意张狂,但一路梳理下来,不断调整自我,保持乐观的精神,勇于接受挑战,也就真正拥有了胜不骄败不馁的强大气场。

本网站小编总结:孩子在小的时候,容易犯错,这是好事。只有犯错后,才会成长。父母保护的再好,孩子也不能避免不犯错。孩子终是要离开我们,开始自己的生活。那不如从现在开始,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教给他多些面对问题的方法和经验,这样孩子才能变得强大,能经历风雨,飞的更高更远。

让宝宝变得自信不是难题


家长看着不信的宝宝很是伤心,宝宝没有信心怎么能够成功呢,如何能培养宝宝的自信心呢,家长可以更具下面的这些方法来锻炼宝宝自信心的。具体的方法来时先来一睹先快吧。

1.认真对待宝宝的要求。

当他在电话里满怀期望地提出:“妈妈,牛奶。”你在外面一时不能满足他,告诉他具体时间:“回到家,妈妈给你拿,好吗?”经常忽视宝宝的需要,会让他因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

2.周末带宝宝出游,征求他的意见。

不要问“你想去哪里”,而是这样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水族馆”,给他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会增添对自己的信心。

3.宝宝刚学说话,你教他“大西瓜”,他却说“大西抓”。不要嘲笑他,也不要当时刻意强调,换个时间再教他。在宝宝语言学习期,你的嘲笑会使他丧失学语言的信心和兴趣。

4.宝宝提出问题,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让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对别人的敬畏心理,从而增加自信。

5.用商量的口气让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把报纸拿给妈妈,好吗?”让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6. 孩子在拼七巧板时遇到困难,要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困难。实在想不出办法时,你可以侧面指点。战胜困难可以让他自信倍增。

7.给宝宝一个房间,没有条件的,可以给他房间的一部分,让他有一个自由玩耍、不受束缚的小天地。因为拥有自己的“领地”的他心中充满骄傲感,这会让他平添自信。

8. 让宝宝从小学会游山玩水。

带宝宝旅游时多给他讲述所遇到的动物、植物、地理、典故等各种知识。见多识广才能自信倍增。

9.不对宝宝说:“妹妹已经会数数了,你还不会,你可真笨!”哪怕他真的比别的孩子差。总是拿比他强的孩子和他比较,最能挫败孩子的自信。

10.带宝宝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里,让他交给收银员。

他还不会算账,但至少让他知道钱能买东西。逐渐让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钱,让他当家,会增加他生活的自信心。

11.给宝宝购买衣物,让孩子自己挑选颜色和款式。

也许他选的颜色你并不喜欢,但不要否定他的眼光。孩子的意见被尊重是他自信的开始。

12.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和他讨论喜欢的人物和台词,对他的观点表示感兴趣。

平等的相处和交流是给他自信的阶梯。

13.让宝宝独立清洗自己的小袜子、小手帕,哪怕洗不干净。

孩子的自信来自于每件小事中你对他的认可。

14.当宝宝表演背诗、讲故事和唱歌的时候,给他打拍子,表示应和。

锻炼他敢于从容登台表演,就是锻炼他的自信心。

15.让宝宝接近陌生小朋友,积极鼓励他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

培养他的社交能力其实就是在培养他的自信心。

16.帮助宝宝拟订详细计划,并提醒他执行。

比如帮宝宝制订练琴计划,制订计划时和他协商时间。执行时提醒他“宝宝,我们现在该练琴了,对吧?”让他养成按计划做事情的习惯。做事胸有成竹,做人才能充满自信。

17.宝宝玩可乐瓶、鞋盒等各种废弃物,不要武断制止他。

孩子喜欢探索他感兴趣的东西,你制止他的兴趣,也就挫伤了他探索的信心。

18. 不要总是因为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备宝宝,而是教他自己收拾散落的玩具,并且跟他一起做。妈妈的宽容是培养宝宝自信的土壤。

19.和孩子相处时,经常寻找值得赞许的具体理由,用赞许的语言鼓励他,但不要空洞地表扬孩子。

可以说:“宝宝知道自己小便了,有进步嘛。”不要说:“宝宝你真聪明,妈妈好喜欢你。”具体的称赞给他自信,空洞的表扬会让他自大。早期教育

20.本来并不想带他去麦当劳,却随口答应他去,承诺了却不去实现。你的失信让他失去自信,也失去对你的信任。

21. 让宝宝在家中最醒目的墙面上张贴他的涂鸦之作;在柜子上为宝宝做个陈列架,陈列他的小制作。荣誉感最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幼儿早教

22.教他从小认可自己的长相。

比如告诉他虽然他不是大眼睛,但小眼睛只要有神就很好看。很多不自信往往源于对自己相貌的不认可。

23.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支持他干自己梦想做的事。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才干和能力,他才会更有自信。

24.尽量让宝宝在生活中脱离依赖。

上幼儿园要准时,争取让闹钟叫醒他而不是妈妈一遍遍呼唤。生活能自理的孩子才能在没有依靠的处境中充满自信。

25. 帮助宝宝发挥个性中积极的方面,让他成为有个性的人。

宝宝是急性子,就锻炼他做事的速度;是慢性子,就锻炼他的条理性。强迫他改变秉性会让你对他失去信心,更让他失去自信。早教网

26.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的过错。

辱骂不仅打击孩子的自信,还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7.宝宝遭遇挫折,用缓和的语气同他一起分析这次经历,下次就不会有同样的错误。重新鼓起他的自信心,尤其重要。

28.父母遵循合理的行为标准,做受人尊敬的人。父母在社会中不受人尊重,最损伤孩子的自信心。

本网站小编总结 : 方法有很多家长也要根据孩子不同的风格来教育孩子的,看自己的孩子属于那样的类型,这样更有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可以让孩子可以自信满满的来完成自己人生中的事业。

让孩子在五岁前尽情地玩吧


书评:《好妈妈,慢慢来》冲破“早期教育”陷阱

目前盛行的“早期教育”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一方面,父母们为了得到一种替代满足、希望通过教育来消解自己的遗憾;另一方面,我们这个社会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第一至上主义”;越来越庞大的课外辅导材料市场也是成因之一。

那么,在大脑发育非常活跃的儿童时期,对孩子们进行早期教育是不是就不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育呢?汉城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徐有宪教授介绍说:“最近在美国出来了这样一个科研成果。该科研成果认为:在孩子3-6岁的时候'负责其思考和性格机能的脑神经的发育会达到最高峰。”

可是,实施早期教育是有一定的时间上的要求的。他强调说:“本来应该在上小学时教给孩子的知识,结果在他上幼儿园时就教给他了,这根本不能算是什么早期教育。”

特别是对于像听、说、读、写这些和语言能力相关的学习,只有在孩子长到5-6周岁的时候教他,才是和孩子的成长过程相适应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所谓"适期教育"。

《好妈妈,慢慢来》一书的作者,韩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申宜真教授也对“早期教育”感到极为忧虑。她在临床过程中目睹的早期教育带来的危害,可以说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去年仅仅在汉城新村圣佛兰思医院,因为父母极端的养育方法所导致的前来接受治疗的、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儿童就达700名之多,占儿童心理科患者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申教授认为:“在孩子1-3岁这个时期,他们的大脑的确在飞速地发展。但是如果因此就希望使用一些人为的手段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开发,那么这样的想法是非常危险的。”她还警告说:“在孩子还非常幼小的时候,就强迫他们学习的话,很可能会增加他们的暴力倾向。同时,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压力还会对他们的大脑造成损伤。”

著有《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天才的话,首先请做一个热情的父母吧》一书的徐教授强调说:“对于父母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不急躁,使孩子能够自发地学习。”

中央大学幼儿教育系的李原英教授也认为:“如今,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们没有一定的信念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他说:“父母们千万不能掉进以早期教育为名,故意地造成父母们的不安感,从而试图牟取利益的各种从事教育事业的公司及其他各种机构的商业陷阱里。”

汉城大学医学院神经精神学系的赵守千博士说:“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观察和关心。当孩子到了对某些事物感兴趣的时候,做父母的非常自然地给他们以这方面的刺激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直接的体验性教育也非常重要。徐教授指出:“在儿童时期,玩就是一种直接的体验,就是一种十分有价值的学习形式。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可以促进他们大脑的发育,相反强制教育则是记忆力的天敌。”

申教授说:“在儿童时期,如果可以充分地发挥孩子们的好奇心的话,就可以使他成为一个学习非常优秀的孩子。在孩子长到五岁之前,与其教教他们电脑,让他们读书,还不如让他们和同龄的孩子们在一起尽情地玩耍、画画、做各种各样的游戏。父母给他们创造这样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延世大学社会学系的韩惠清教授通过现代社会遭遇的“动机危机”现象,指出了未来教育的方向。她还解释说:“在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动机之前,父母就不断地向他们提供这提供那的话,以后孩子很可能会成长为一个既不想得到什么,也不想成就什么的儿童。这是非常让人担心的。”因此,父母要通过和孩子们一起爬山、一起做游戏、一起做饭等这些日常事务和体验,向孩子们提供可以让他们感到成就感的机会。

让宝宝平稳地实现“家园衔接”


还有1个多月,满3岁的宝宝们就要入园了。对他们来说,幼儿园是陌生而可怕的:房间、老师和小朋友都是陌生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幼儿园里没有疼爱他们的爸爸妈妈。如果在入园前不给宝宝一个“家园衔接”的缓冲期,那么宝宝就会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恋和安全感而产生分离焦虑,甚至产生生理和心理的不适。那么,如何让宝宝平稳地实现“家园衔接”,让他的入园实现“软着陆”呢?也许,下面一些幼儿园和家长的做法可以给你一些启示。

上周六上午8点50左右,济南市直机关幼儿园门口就热闹起来,不时有家长领着小朋友来园“报到”,原来当天幼儿园在开展“试入园”活动。据介绍,为了让今年秋季入园的孩子顺利实现“家园衔接”,市直机关幼儿园从7月12日起到开学前,每周六上午“试入园”,家长可带孩子来幼儿园参加室内和室外活动,让孩子逐渐熟悉环境、老师和小朋友。

宝宝:30分钟是极限

在市直机关幼儿园小班(普通班)教室里,20多个孩子分别围坐在红绿黄蓝四张桌子前,家长坐在孩子身边,老师按桌子把孩子们分成了四组来做游戏。“把手交叉放桌上”“小嘴巴闭上不要说话”随着一声声指令,孩子们手忙脚乱地模仿起老师的动作。游戏中,大部分孩子都能听懂老师的指令,并能快速做出反应。虽然只是几个简单的动作模仿,孩子们却兴奋不已。

随着课程的继续,孩子们的兴奋劲和专注力却在不断下降。等玩到第二个游戏时,就有两三个孩子坐不住了,拉着妈妈跑到了教室外面。等玩到第三个游戏(距开始约30分钟)时,差不多一半多的孩子不再听老师指挥,而是自顾自地玩起来。在另一间教室,几个孩子甚至哭闹着要回家。“‘试入园’的课程安排得较紧凑,出现孩子坐不住的情况很正常。”据该园李倩园长介绍,因为幼儿的注意力只能集中5~10分钟,即便两个游戏之间有几分钟休息,超过30分钟仍不进行户外活动的话,孩子们也会坐不住。

家长:多给孩子点适应时间

在“试入园”活动前,多数家长都觉得孩子已经具备了上幼儿园的基本能力:会自己吃饭、穿衣,能背诗,会唱歌。但在“试入园”活动中,不少家长却发现,原来孩子在很多方面还没准备好。

“孩子就是坐不住,老想到院子里去玩。”靳靳的妈妈被哭闹不已的儿子拉出了教室,她说,平常孩子其实挺乖的,自理能力挺强,也能说会道的,就是有点小脾气,一不如意就哭闹打滚。她表示,如果可能,希望幼儿园的“试入园”活动开展的时间更长些,像有些幼儿园集中在开学前一两周进行,这样可以在正式开学前多给孩子点适应缓冲期。

第一次带孩子参加“试入园”的淙淙妈也为孩子的入园适应问题烦恼不已。原来淙淙从小跟姥姥长大,但姥姥只会说方言,淙淙也因此对普通话“不过敏”。结果,今天在课上因为听不懂老师的话,淙淙基本没跟上课程的节奏,“我一直没意识到,送孩子上幼儿园,还要先学普通话。”

此外,还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家挺活泼,可到了幼儿园就“打蔫”:变得不爱说话,不愿参与集体活动,也不喜欢和老师、小朋友沟通。

老师:可以尝试在家“试入园”

“孩子离开熟悉的家,开始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应,‘试入园’只能让这种不适应减轻而不可能完全消除。”市直机关幼儿园园长宗桂萍表示,从往年的经验来看,父母陪伴孩子“试入园”,可以缓解孩子入园的焦虑情绪,但在正式开学时仍会有部分孩子因不适应而哭闹不止。因而,对于家长来说,只靠幼儿园组织的“试入园”可能还不够,有条件的家长不妨在家里开展“试入园”。

宗桂萍建议说,开学前一个月起,在作息上家长要按照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安排孩子起床、午休和睡觉,为入园调好生物钟;在生活上,严格执行生活自理制度,让孩子自己吃饭、喝水、穿衣、上厕所、上下楼梯;在交往上,每天带宝宝去小朋友多的地方散步,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学会交往;在语言上,坚持对孩子说普通话,每天模拟上课的情景,培养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

习惯早养成入园不犯难

容容妈(女儿4岁,去年入园):去年9月份容容刚入园的时候,就哭了一个上午。因为,她发现幼儿园的生活其实挺简单:吃饭、穿衣、上厕所都难不倒她,而且老师带着做游戏还挺有趣的。容容适应得快,应该和我过去对她的锻炼有关。1岁多,我就训练容容自己洗手,快两岁的时候她就能自己吃饭了。入园前,穿衣服、上厕所等自理能力她都掌握了,所以进入幼儿园后适应得很快。

焦红(经五路幼儿园老师)点评:像容容这样自理能力好的孩子比较自信,也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因而,家长要在入园前重点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黏人宝宝适应慢

齐齐妈(儿子5岁,前年入园):齐齐已经要读大班了,可他还是没彻底适应。每天在幼儿园门口,他都要黏着我大哭一场,午睡的时候也必须让老师握着他的手才能睡着。而且,他也不会和小朋友玩,到现在还交到几个好朋友。我觉得,这可能因为在家太宠他了,让他变得很黏人、不自立。

王婵(经五路幼儿园老师)点评:像齐齐这样依赖性比较强的孩子,老想着让别人给他代劳,适应起来自然较慢。而且,习惯了被大人宠爱,他们的交往能力往往比较差,因而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宣宣妈(儿子4岁,去年入园):去年4月,我就定期带宣宣去幼儿园看看、玩玩,给他讲上了幼儿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交到很多朋友,培养他对幼儿园的兴趣。真正让宣宣喜欢上幼儿园,还是去年幼儿园搞的“试入园”活动。这期间,宣宣变化挺大,从开始的不敢回答问题、坐不住,到后来的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他每次回来都会兴奋地给我们讲他的见闻。因此,等9月份开学的时候,他成了班里适应最快的孩子。

陈晶(市直机关幼儿园)点评:有些家长喜欢用“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来吓唬孩子,却不知这样容易让孩子对幼儿园生活产生负面情绪。像宣宣妈那样引导孩子对幼儿园产生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

幼儿园不要过早设置学习课程(幼儿入学准备)


引言:家长着急让孩子学到知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不要过早的给孩子施加这样的压力,孩子在0-6岁期间最好还是以玩耍为主要,在玩耍的活动中给孩子适当的加一些道德修养是很有必要的。

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有很多事你最好别去做。你可以用各种方法激励孩子,但不要太过火或强迫他做不愿意的事。在他们没有准备好之前,不要过早地让他们学习学校的课程,减少对他们在这方面的压力。宝宝入园

当孩子最初的想像世界还没有形成时,很多家长就已经在过早地使用课本、作业本、练习本甚至生字卡来教育他们了。但是,使用这些教育辅助手段的正常时间应该是6岁至7岁以上,否则你就剥夺了孩子珍贵的童年,而这段时光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及心智发展都十分关键。所以,拔苗助长对孩子来说有很大风险,而至今还有明显的理由来证明这种风险是值得的。

在各种活动中,你应该采取热情、支持和宽容的态度,并且用各种方式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表扬,这几点是非常重要的。举例来说,你可以有选择地让孩子看某个电视节目,或者让他们看孩子较合适的电影录像。有可能的话,最好陪孩子一起看,同时与他们讨论电视屏幕上正在发生什么。这样,孩子可以一边看,一边谈话,一边思考,这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当然,最好的奖赏莫过于你的陪伴。

本网站小编总结:通过上面的分析介绍,我们能看出孩子在幼小童年期间不适合设置学习课程。

儿童牙齿矫正不要过早,掌握好时间(本网站编辑)


前言:专家表明我国百分九十的人牙齿是需要矫正,作为口腔的门户,排列整齐的牙齿,不仅具有良好的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而且使人发音准确、语言清晰、外形美观。矫正也是有最佳的时间的,不是越小越好。什么样的原因可以造成牙颌畸形呢?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即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即获得性因素)是牙颌畸形的两大主因。遗传因素主要为种族演化和退化的原因造成,获得性因素有以下几种情况:乳牙早失;多生牙;先天性缺失牙;乳牙滞留;乳尖牙磨耗不足;疾病因素。牙齿畸形不仅影响功能和美观,甚至影响心理健康。牙齿不齐或者咬合不良会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乃至颞下颌关节的健康。健康的牙齿在咀嚼食物时对牙齿表面有清洁作用,一些牙齿不齐情况也会影响牙齿的自洁功能,破坏口腔卫生。牙齿排列不齐还会影响刷牙,导致很多地方刷不到,造成牙龈炎,发展下去就可能得牙周炎,产生龋齿。严重的牙齿畸形还会影响孩子将来对自我的评估及期望。因此,牙齿矫正已被视为与身体机能及心理健康有关的一种治疗。然而,许多家长因对牙齿畸形的危害认识有限,错过了孩子牙齿矫正的黄金期。牙齿矫正的最佳年龄是12—16岁。此间,孩子整个牙弓基本发育完全,正畸医生可对牙齿畸形的类型做出明确诊断,采取合适的矫治方法。此外,该阶段的青少年对外力刺激的生物反应性好,骨骼改建速度快,可塑性高,组织代谢旺盛,治疗周期短效果好,矫治完成后更容易保持效果。矫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牙根吸收、牙龈退缩等副作用也最小。事实上,乳恒牙替换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畸形,因为常常有牙齿萌出异常,进而导致错合畸形,因此在这一阶段进行检查,便于牙齿的萌出到正常位置。因此建议,儿童在7—8岁时需要专科正畸医师检查,便于尽早开始正畸治疗。本网站小编总结:小朋友在换牙阶段,家长们要注意让孩子及时护理以免出现虫牙,在换牙后牙齿也在随着身体的发育而成长。如果要进行矫正也要等孩子的牙长全以后在开始。当然从小培养孩子清洁牙齿的好习惯也很重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