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中的性教育

2020-06-23 童话故事中的性教育 德胎教故事 入学准备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渥德福教育(中)。

护孩子天才,培人才博才。早教是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教育,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在早期教育中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渥德福教育(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自然课

接下来是老师给四年级的学生上自然课,老师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参与劳动。有3位男同学留在教室做苹果汁,他们先把苹果洗干净,再用刀切成一小块,待全部切完后,一人负责把苹果块放入榨苹果汁的机器入口,机器不是电动的,而是由另一名学生用手摇动,第三人负责用大玻璃瓶接住榨出的苹果汁,看上去他们很熟练。

教室里还有5位女生,有3位做茶叶,另2位用纸把花园里刚收获的花籽包成一小包,并用彩笔画上简单图案。教室外有6位学生,有2位在翻耕过的土地上播种,有4人在用铁锹挖地,老师在不同的小组间走动并指导。自然课变成了劳动课,我感到困惑不解,怎么不教学生有关动植物的知识?这样的简单劳动怎么样能算是教学内容呢?

老师解释说:“华德福学校基本立场是发展个人的潜能以及丰富人的心灵生命,我们反对为了考试而灌输一些专门的知识,我们认为不应该用太多的理性知识窒息儿童的天性。他们的成长是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引导和鼓励,而且,儿童在这个年龄段,是通过身体的活动并参与其中来学习。他们的感觉支配整个人的身心和灵魂,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感觉器官和感性体验,才能了解自然界。你看到的苹果,茶叶,花籽都是学生们亲手采摘,我们还让学生参加小麦的播种,收获,磨面,制作面包,了解自然的同时,也了解到人类的生活”

我想起上小学6年级的女儿,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周一次的自然课几乎没有在户外上过。老师教他们认识书本上的动植物,教他们什么是鸟类,却从来不带他们到野外观察自由飞翔的鸟,教他们什么是植物的根、茎、叶、果,却不领他们去观察一棵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活的植物,教他们动植物有什么用,却从不教他们欣赏大自然的美,女儿从自然课上学到的是死的知识,永远不能触及或打动她的心灵。她曾多次告我,她不喜欢自然老师,她讨厌这门课,而我却每次都劝导她,上课要注意听讲,不管老师怎样,总能学到一些知识。现在我恍然大悟,把生生息息的大自然割裂成支离破碎的知识,让孩子端端正正坐40分钟听讲,怎么能唤起孩子对自然课的喜爱呢?除了厌恶感还能有什么?

虽然劳动是简单的,但对于儿童来说,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会感受到大自然造化的美妙,耕地、播种、收获、加工,象一位农民亲自参与土地的劳作,亲自品尝收获的果实。他们不仅知道了苹果汁是怎样来的,而且会珍惜来之不易的食物,更重要的是他们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不是老师告诉他们的,而是他们在现实的生活中领会到的,并植根在他们的生命中。

劳动结束了,学生们为我们每一位客人端上一杯新鲜、清凉的苹果汁,喝在嘴里,甜在心里,真是别有一种滋味。他们还送我们每人一包花籽,请我们带回中国,愿劳动的种子也能在异国他乡开花结果。

土路

中午,老师请我们去学校食堂用餐,经过一片树林,才见到食堂座落在一个小山坡上,登上小山坡的路,脚下到处高低不平,几块石头嵌在土道上,学生每天就在这样破烂的道上走路,下雨天泥泞难走,为什么不修理一下?比如铺上水泥,花不了多少钱。我向老师提出我的问题,老师解释道:“就是要故意保留原本的状态。修理这条土路是很容易的,可是这样做,学生对大自然的体会就减少了。上下坡走土路艰难一点,还会摔跤跌痛了,衣服弄脏了,但日久天长,他们会有收获的。”没想到这坑坑洼洼的土路还包含着办学思想呢,在城市长大的儿童要想走在这种道路上,还真是机会难得,对孩子来说在没有水泥铺成的土路上嘻戏打闹、追逐奔跑,一定能更充分地享受生命的乐趣,一定能更亲密地贴近自然。

望着脚下的土路,我想起莎士比亚喜剧《皆大欢喜》中的一首诗:

生活在森林之中,

可以远离尘嚣,

倾听树木的话语,

涓涓细流犹如万卷书籍,

路边小石,寓寄着神的教诲,

大千世界处处可以受到启迪。

扩展阅读

一篇华德福教育的文章(中)


一定要选择孩子最喜欢的教育方法,否则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早教最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篇华德福教育的文章(中)”,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首先建筑材料、地板、墙壁、家具要有良好的视觉与触觉感受,用柔和的气氛、声音、颜色、材质来对待幼儿敏感的感受力,主张多用大自然素材。进到华德福幼儿园内,就会感受到一个像“家”的环境,温暖、和谐的色彩及气氛。原木的家具、地板,淡粉色的墙面,同色系的布帘,主张提供自然材质做成的玩具,可供进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游戏。如:取材森林中木块磨成的积木、由老师和家长自制的娃娃和玩偶,以及针线、贝壳、石头、松果、水彩、蜡笔……等等。

此外,教室的一角布置有“季节桌”,显示对季节之重视,配合大自然的规律变化,布置着当季季节的颜色、花果或孩子从散步中拾回的小东西,也布置着相关节庆的重要代表物,让孩子从中体会“大自然”与“节日”。

每间教室都像一个家,会有一个厨房,有大人使用的厨具,供老师准备餐点的地方,小朋友也可以帮助。班级采混龄方式,就像一个家庭团体,不同年龄的孩子互相模仿,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三﹞作息

华德福幼儿园的作息安排相当重视韵律节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像人的呼气和吸气一样,具韵律节奏,活动在动静交替中和谐地进行着。

﹝1﹞自由游戏时间

每天早上小朋友约7:30起开始陆续入园,入园后大约有一个小时的自由活动,这段时间,孩子随着自己的喜好即兴游戏,他们会在角落中聚成小团体,有的小小孩喜欢独自玩或由大小孩带入游戏,有的孩子会在老师身旁参与老师的工作,或是在老师身旁参与老师的工作,或是在老师身旁坐一会儿再开始投入游戏。

﹝2﹞晨圈

用来结束前面的自由活动,游戏时段接近尾声时,老师自己先动手整理收拾,藉此引导孩子模仿一起收拾。接着小孩上洗手间去洗手,先盥洗好的小孩可帮忙准备早餐、布置餐桌、餐具,用早餐之前大家先围成圆圈进行团体活动,晨圈中可能进行唱游、庆生、手指游戏、说故事或轮舞的活动。所谓“轮舞”是一种结合语言、诗歌、舞蹈的韵律游戏,有时会配合季节来设计不同主题的活动。

﹝3﹞餐点

幼儿园的早点是师生共同准备的,每天食谱不通,但每周固定周几吃什么,强调自然健康的有机食物;自烤的蜂蜜面包、黄米粥、水果麦片、小麦片、粗面包、儿童茶和当季的水果。

﹝4﹞户外活动

用完点心之后,有一段户外自由游戏时间,有时大家到附近公园散步、玩捉迷藏游戏,有时在教室外的沙坑玩沙或在花圃种植花木等等,藉以培养孩子与自然的关系。

﹝5﹞童话故事时间

11:30回到教室后,在放学之前,有的老师会用笛子或竖琴,吸引小朋友的注意——“老师要说故事了”。老师不是拿一本书来念给孩子听,而是将故事早已背下来,用很自然的方式讲给孩子听。

除了每日作息强调节奏和韵律的生活结构,每周也有它的节奏:例如,安排不同主题形式的活动,周一是画画的日子、周二是园艺、周三是捏塑、周四做面包、周五是优律斯美律动。至于每一季的变化,也会从教室的布置和季节桌的改变,明显的感觉出来,再加上节庆和生日庆祝会中,孩子可以体会到一年的意义,充满韵律节奏的作息及课程安排,促进了孩子身心平衡、健全成长。

华德福教育关心0-12岁孩子之成长,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一个青少年能成为一个自主自立的人,这是一个迈向自由的教育历程,而“自由”的意义就是一个人能够认识他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且是有自主性活动、社会性的人。

“培养完美的生命目标,以及开展一个成为自由人的各种能力,使人类共享美好生活”是华德福教育努力的崇高理想。

华德福学校课程的启示

不同于一般正规教育的课程设计,史代纳教育依照孩子的发展及精神需求﹝情绪面﹞,不强调竞争、分数和太早认知读写之灌输,而完全尊重一个个体的发展,视其为一个全人,除了学业之外,也关心情感的部分。史代纳教育与一般教育最大的不同应是发展和谐、均衡的人格,同时,鲁道夫?史代纳所构思的教育是能启发个人对世界更广博的了解,并且能唤醒个人的所有潜能,使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

﹝1﹞课程设计是基于“完全课程”观念以及重视人与“万物”的关系。

所有的研究课题都相当重视人与“万物”的关系,孩子所学的不是死的知识,设法引起对该课题的了解与共鸣。不同年龄有不同的课程主题,就“自然科学”主题来说:9岁以前,自然科学是一种艺术﹝此时孩子是万物有灵论﹞。9岁开始,自然科学课程重点则放在“园艺与农艺”,研究泥土、榖物农耕、家畜、建筑等。10岁的课程由“家居环境”开始,研究该地的动植物,部落聚集等人文地理。同一个主题,例如“动物与人类”也会从不同的面向来让孩子深入认识﹝神话、童话故事﹞。这种依发展而设计课程引导孩子进入自然科学﹝或其它科目﹞之做法,值得太早分科、知识异化传授下的教育来深思。(待续)

一篇华德福教育的文章(下)

一篇华德福教育的文章(上)


鲁道夫·史代纳的教育哲学

整个华德福教育运动的中心思想植基于鲁道夫.史代纳﹝RudolfSteiner,1861-1925,生于奥地利﹞自创的人智学﹝Anthroposophy﹞。这是以人类学、发展心理学及生理学为基础来研究人类的本质。华德福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由了解人的精神本质来帮助个体渐渐开展,以及让成长的潜能能在生命的过程获得满足。史代纳说:“我们所努力的最高崇高理想是--培养开发出给自己生命目标及方向的自由人之能力。”

“人智学”对人的解释,除了一般发展心理学所提的生理、心理发展之外,更重视第三元素:“精神存体”。主张人的本质由身体﹝body﹞、精神﹝spirit﹞和心灵﹝soul﹞结合的。因此要重视一个人的意志力﹝willing﹞、感情﹝felling﹞、思考力﹝thinking﹞的培育,这是生命成长的动力。人经由“身体”来认识他所属的世界,经由“精神”来建立他自己的世界、经由”心灵”来建立达到更完美世界。是史代纳教育的目标就在于促进个体的三元素之全面发展。

华德福幼儿园

在幼儿换牙之前﹝6、7岁左右﹞,是一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因此幼儿园的地位就像家一样,老师的角色就好比母亲一样,和小学教育有很大的不同。

﹝一﹞幼儿教育理念

在史代纳的七年发展论里,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第一阶段,从发展来看:幼儿是由操作中学习,由行动逐渐唤醒思考及想象的能力。由不同的生理发展顺序,主张教育首先要由四肢做起﹝重视运动及活动﹞,接着是与胸腔有关﹝重视感情﹞,最后才是头部﹝重视智能与认知﹞,也就是“意志→情感→思考﹝willing→felling→thinking﹞”的教育重点。所以幼儿阶段重视意志力的培养。华德福老师的“两大教育座右铭”:“规律与重复”及“模仿与典范”。

﹝1﹞华德福教育的自然精神:规律与重复

史代纳说:“规律是健康之柱”,人类、大自然都在规律中演进,配合大自然的规律是促使幼儿生理与心理健康成长的要件,孩子经由“规律与重复”会获得完全的保护、爱、安全及和谐。因此,幼儿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帮助孩子建立生命韵律感。从人类的历史文化、四季的变化、白天与夜晚的重复交替,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充满着节奏,不断重复而产生秩序,人类生活在其中,深深受其影响。

生命的韵律节奏就好像我们每天固定重复做的是,如果韵律、节奏被破坏,我们的健康、身体状况,就会受到干扰。而9--10岁前的孩子,其内在节奏较不稳定,因此,从幼儿阶段起需要给小孩规律的生活作息,帮助孩子渐渐健康平稳地进入生命的韵律节奏,同时也要从生活中让孩子感觉到大自然的韵律节奏,感觉自己也是世界的一部份,使生命节奏符合这世界的韵律。

很多教育概念都指出“重复”对孩子的重要,重复与规律可以让孩子的内在产生一种秩序,建立安全、信任感,也提供时间让孩子可以重复模仿和练习。

﹝2﹞“模仿”与“典范”

幼儿具有很强的想象能力及模仿能力,这阶段的孩子具有梦幻特质;具有很强的能力去编织“想象”的世界,一根树枝可能就是他们的一把剑、一支枪或一艘船。因此必须给孩子一个开放的想象空间,这种想象力可以帮助小朋友未来理解事情、体会事情的方式,进入世界的能力,因此在幼儿阶段不要急着将孩子梦幻世界唤醒,逼着他们去了解科学、物理、化学等原理。

好的想象力可以帮助小朋友未来面对现实的基础及有灵感的思考方式。幼儿是透过“模仿”来学习的,同时经由感官来认识世界,他们的感官对所有围绕着他的声音、颜色和形状开放,因此,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典范”提供经验和模仿是华德福幼儿园很强调的部分。成人的任务是创造一个重复的、愉快的、亲切如家的工作气氛,孩子很快地融入其中。成人只要能多层面并且韵律般地重复自己的工作,孩子就能按其发展时间与步伐去找到他所要的东西,实现他的模仿。

﹝二﹞环境

华德福幼儿园提供一个让孩子感受到快乐、支持的教育及能健康成长发展的环境。环境的设计特别重视感官的教育,史代纳的建筑哲学被称为“有机建筑”。这样的环境包括了硬设备、心理的氛围及生活在其中的人。(待续)

一篇华德福教育的文章(中)

专家谈华德福教育的理念


华德福教育起源于1919年,在战后的德国那个时候整个世界人们的精神领域呈现崩溃,人们在积极探讨战后世界的重建,人类的去向在欧洲也有很激烈的百家争鸣,有鲁道夫史代纳经过自己几十年的实践和研究发展出来人类智慧学的哲学体系,在它下面有艺术、建筑、农耕、教育、医学、残障人帮助等分支,其中教育的领域称之为华德福教育,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名字来源于一名叫华德福的烟厂,烟厂老板非常认同史代纳博士的教育理念,于是邀请史代纳博士来香烟厂的几百名子弟开办这样一所学校。

华德福教育所秉承的理念是尊重每一个孩子所特有的天性,帮助孩子走上属于他们的自由旅途,这种自由指的是一种个性的解放和为人类服务的精神。

华德福的课程特色是艺术化的教学,这并非指让孩子都成为艺术家,而是在每一门学科中都带入滋养孩子身心的艺术元素,比如韵律活动、歌唱、舞蹈、绘画等让孩子身心及感受都参与其中的教学方式。华德福教育是同时关注头、心、手的教育即孩子的智性发展、感觉的发展和做事的意志力的养成,同时兼顾到。在在华德福教育中不会用单一的学科分数来评判孩子,而是会以孩子整个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指导前提。

华德福教育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宗教教育运动,在五大州有将近2千所华德福学校,并且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荐,华德福课程特色是每天早上有2个小时的主课时间,主课的教学内容为版块式,例如数学版块、童话版块、历史版块、地理版块等,每个版块持续3-4周,这契合了孩子记忆的方式,即记忆、遗忘、拾起、遗忘,这样孩子对同一个科目更深刻、更深入的理解和参与。

在每天早上的主课内容中有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的晨圈活动时间,老师会带领孩子做配合身体运动的歌曲、诗歌、数学乘法表、故事的情景的表演以及竖笛吹奏等活动,充分调动孩子各方面学习机能,如听觉、视觉、动觉、触觉,让孩子的感受和肢体充分舒展。

专家简介:邵蕊--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文学学士,主修媒体及传播。参与中国第一所华德福学校——成都华德福学校的组建和发展工作同时从事外联,翻译等工作。排演多部英语话剧,包括《音乐之声》《三只小猪》《怪企鹅太奇》(Tacky'thePenguin)《圣米迦勒传奇》(St.Michael),担任三届英语戏剧夏令营老师,与国外老师携手共同编排英语戏剧《望帝化鸟》《塞翁失马》《七只野雁》等话剧。2007年11月受丹麦及德国学校邀请,在欧洲多所华德福学校开展“中国文化周”主题活动。目前致力于北京华德福教育和儿童英语戏剧的发展。

关于经典(中)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你们知道早期教育有什么作用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经典(中)”,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以圣贤为师 从读经开始

◎文/洪淑慧(台北市读经协会总干事) 

从前的孩子没有学校可以念书,只有在私塾念念四书五经、识识字。不过随着科技进步,教育体制也有一些改变,传统文化出现了断层的现象。现在小朋友的启蒙书变得多元,除了图画故事书以外,也逐渐被有声光效果的电视卡通、电玩、电动所取代。也许社会的乱象也就从此开始。有识之士于是开始推动小朋友读经的活动,而且是要爸爸妈妈一起来“亲子共读”;希望藉由老祖宗的方法,可以从下一代的心灵开始净化起,而逐渐改善社会风气。

目前已有许多团体或个人,在致力推动儿童诵读经典,有些学校还全面推动读经教育,有计划的安排教学进度。你一定认为跟着老师诵读经书好刻板、枯燥呵﹗其实才不呢﹗现在老师的教学方法变活泼了,也会用游戏、吟唱、舞台表演等方式来引导小朋友,小朋友学得好快乐。而且读经的孩子改变很大呵﹗曾有一个过动的小朋友,平常在学校上课都坐不住、活动力很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上了一年的读经班后,不仅能乖乖上完两个小时的读经课,而且记忆力变好,也养成自动阅读的习惯,在学校的成绩也明显变好。可见读经的效果真不容忽视,不仅可以开发记忆潜能、增强学习能力,还可养成自动阅读的习惯,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孝顺父母,以及做人处世的道理。

我们谈了那么多的读经,到底读经是要读什么经呢?读经班上的是什么课?简单地说,读经班就是用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指导小朋友诵读四书五经,内容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唐诗、老子、庄子、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孝经、千字文、诗经、易经、古文观止等。看了以上的书单,也许有些爸妈或小朋友已经在摇头:天啊!好难呵!其实有些生活常规,读熟了,自然可理解并印证在生活中;而像老子等较艰涩的经典,小朋友现在可以不急着一定要了解,文句背诵熟了,长大后自然可以体悟其中的道理。

经典真的有它自己本身独特的魅力呵!像《老子》在国外就被翻译成五十多种的语言,反而我们自己不是那么重视,真是可惜!读经最好越早开始越好,因为小朋友纯真、没有污染的心性,更容易了解圣贤的内涵。将经典念熟了、记住了,自然可以将这些智能运用到现代生活中,而且会让你读书更专心,更知书达礼,贴心懂事;读经还有一些比较深入的影响,如可以涵养性情,启发你生命的潜能。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孝亲友爱、应对进退,以及生活起居中应有的礼节都不注重,只是一味的追求成绩与名次,那就失去教育的正面意义了。

读经书的方法 

小朋友不妨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用你的手指头指着字,读到哪里,手就指到哪里,这样你会愈读愈顺口,愈读愈有音韵感。多念几次,这些优美的诗句就跑进你的脑袋瓜里了,你也就轻轻松松背起来了。接着拿起弟子规,一边念一边反省自己,今天是否说错话或是做了哪些有益同学的事情。念念论语也不错呵!看看孔夫子和学生精彩的益智对答,会让你更聪明。你也可以请爸妈和你一起演里面的情节对话,谁念错了就得重来一遍。老子也很有趣,不妨请哥哥、妹妹、爸爸、妈妈,一起出动念老子。你们可以用接龙的方式,一人念一句,读熟之后,请大家把书合起来,由你出题目,请家人接下句;再由家人出题目,你来接下句。

这些看似深奥、一知半解的经典,只要不厌其烦,有恒心的反复诵读,将来一定受益匪浅。因为你的年纪轻,记忆力强,可以轻松的记住圣贤哲言所开示的做人处世之道;如果大家都读经书,还可提升社会道德文化水准,这样,国家一定更和谐安乐。

你呢?看了那么多有关读经的好处,有没有一点心动?找本经书来念念吧﹗假以时日,你也可以变成有气质、有内涵、有智能的优秀小孩呵!

关于经典(下)

童话故事中的性教育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