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甲剪不剪?

传统观点:婴儿的指甲比较软,长了自然就断了,没必要剪。

现代观点:婴儿的指甲长得特别快,指甲太长时,藏污纳垢,成为多种疾病的传播源,很不卫生,一定要剪。

专家点评:一两个月的婴儿指甲以每天0.1毫米的速度生长。长指甲容易折断,甚至伤了指头,婴儿也容易被自己的指甲抓破娇嫩的皮肤。因此,剪指甲是必要的。

专家提醒:

·剪指甲要在婴儿不动的时候剪,最好等孩子熟睡时剪。

·尽量用细小的剪刀来剪,不要剪太多,以免剪伤皮肤。

·婴儿喜欢用手抓挠,所以剪指甲时不要留角,要剪成圆形。

2、捂着不感冒?

传统观点:新生儿皮肤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层较薄,容易散失热量,加上中枢神经不完善,故应在衣被上注意保暖。

现代观点: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是统一的。对外界的冷、热等各种刺激能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这种能力在外界自然因素不断作用于人体时,可使大脑皮层建立条件反射,增强身体的耐受力。如果孩子整天处于衣被控制的温度下,就不利于这种耐受力的形成,一旦遇到外界环境变化就会得病。

专家点评:新生儿体温中枢尚未成熟,不能妥善地调节体温,体温会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宝宝一出生便立即要采取保暖措施,但也不要严捂过分,以宝宝手足暖和不出汗为宜。如果衣被过厚,保暖过度,孩子身体处于较高的环境温度下,此时如果喂水量不足,孩子会出现发热、脱水症状。此外,孩子穿盖太厚,身体活动余地太小,会直接影响其血液循环,不利于其健康发育。另外,孩子与父母身体接触较少,也不利于相互之间的感情交流。

专家提醒:

·室温应保持在20~24℃为宜。

·夏季要开窗,但风不要直接吹在母子身上。

·应通过加强锻炼来增强孩子的体质,不应靠增厚衣服“保护”,要根据外界环境的改变适当增减衣服。

3、嚼了助消化?

传统观点:小孩儿没牙,大人帮他咀嚼食物有利于其消化。

现代观点:用绞碎机把食物做成糊状比嚼给孩子吃要卫生。

专家点评:在人们的口腔中,正常存在着很多病毒和细菌,即使是刷牙,也不能把它们全清除掉。有些成年人口腔不洁,生有牙病或口腔疾病,这些致病微生物在口腔内存在更多,小儿食入被大人咀嚼过的食物,会将这些致病微生物带入体内,再加上小儿免疫功能低下,则有可能引起疾病的发生,如呕吐、肝炎和结核病等,给小儿造成严重危害。

专家提醒:

·大人身体好并不等于口腔中不含有致病菌,只不过有的人抵抗力强,没有发病而已。

·锻炼宝宝自己的咀嚼能力才真正有助于宝宝的消化吸收。据调查,农村宝宝的牙齿普遍比城市宝宝的牙齿整齐,消化机能普遍比城市宝宝强,就是因为农村宝宝吃粗粮的多,自己咀嚼的机会多,消化能力也随之加强。

·绞碎机要注意清洁,不然食物残留也会导致细菌滋生。最好每次使用前都用沸水烫一下。

4、天热怎么熬?

传统观点:“坐月子”就是得“坐”在屋里捂着,夏天也万万不可被风吹着。

现代观点:夏天屋里闷,开开空调,大人孩子都不长痱子。

专家点评:坐月子这两个极端都不可取。如果不开门窗,空气不流通,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浓度增高,产妇和新生儿在污浊的空气里生活极易患呼吸系统疾病。但是如果孕妇直接吹风扇或室温过低,可使表皮毛细血管收缩,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从而使动脉血压暂时升高,加重心脏负担。而在夏季,婴幼儿毛细血管扩张,汗毛孔开放。若受冷空气侵袭,毛细血管收缩,汗毛孔紧闭,体内热散发不出来,容易使体温调节中枢和血液循环中枢失去平衡,引起感冒、发热、咳嗽等病症。

专家提醒:

·若用空调,不能直吹,室内室外温差不能高于5℃,最低温度不能低于27℃。

·如果给婴儿用凉席,不要用竹席,因为竹席比较硬,也比较粗糙。最好用质量好的草席,并注意经常清洁草席。

5、太阳怎么晒?

传统观点:小孩皮嫩,不能晒,容易晒伤。

现代观点:带着孩子在户外晒太阳,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呼吸新鲜空气,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钙质吸收,可谓一举两得。

专家点评: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温度较高,对人体主要起温热作用,可使身体发热,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加人体活动功能,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使皮肤里一种叫麦角胆固醇的物质转变成维生素D。维生素D进入血液后能帮助吸收食物中的钙和磷,可以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防止贫血,并可杀除皮肤上的细菌,增加皮肤的抵抗力。

专家提醒:

·婴儿太小时,不能直接到室外曝晒。一般要等出生3~4周后,才能把新生儿抱到户外晒太阳,而且开始的时间要短,只晒一部分,然后再慢慢地增加时间和扩大范围。

·孩子在较强烈的阳光下最多只能停留15分钟左右。

·在户外,不要让新生儿吹风太久,不然容易感冒,头及脸部不要直接照射,可置于阴凉处或戴帽子。

6、婴儿抱不抱?

传统观点:婴儿不能多抱,抱了容易形成抱癖。

现代观点:婴儿应当多抱。经常抱着的孩子体型会变得优美,这也是婴儿的运动之一。

专家点评:整日躺着的婴儿,对父母是方便的,但不利于婴儿的生长和发育。有的孩子出生以后,经常抱着,也未曾形成抱癖,而是性格特别好。抱着时表情愉快,不停地咿咿呀呀,因有事顾不上抱时,他自己躺在床上不断地运动四肢,四处张望,口中常“念念有词”,身体发育也显著地超过同龄孩子。这是因为抱着的孩子看到的事物多,躺着的孩子光看天花板、房顶,缺乏神经发育必需的各种丰富的刺激。因此,抱孩子时要同孩子说话、唱歌,用眼睛温柔地注视孩子,轻轻地晃动,这种感情交流,对孩子的大脑发育、精神发育以及身体生长都有着极大的好处。

专家提醒:

·新生儿体软,其抱法大都采用手托法和腕托法两种:手托法是用左手托住婴儿的背、脖子和头,用右手托住孩子的臀部和腰部。腕托法是轻轻地将婴儿的头放在左胳膊弯中,左小臂护住婴儿的头部,左腕和左手护背部和腰部,右小臂护婴儿的腿部,右手护婴儿的臀部和腰部。

7、晒晒就杀菌?

传统观点:紫外线是最好的杀毒工具。所以,婴儿的衣服、尿布如果尿湿了来不及洗,放在太阳下晒干也能继续用。

现代观点:沾有尿便的尿布、衣物对新生儿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不管尿多尿少,都不能不洗就放在煤炉、暖气上烤烤或在太阳下晒晒再用。

专家点评: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中乳酸杆菌较多,呈酸性;而喂牛奶的新生儿大便多呈碱性。无论大小便是呈酸性还是碱性,对新生儿柔嫩的皮肤都有一定的伤害。因此,一定要将尿布上的尿液、粪便以及肥皂或洗衣粉中的酸碱成分彻底清除掉,才能达到真正清洗尿布的目的。

专家提醒:

·如尿布上仅有尿液,可在热水浸泡后用清水漂洗干净;若有大便,可将尿布上的粪便清除后放入清水中,用碱性小的肥皂或洗衣粉揉搓,洗净后一定要用清水多冲洗几遍。

·所有尿布洗净后,最后均要用开水烫一烫,拧干后晾在阳光下晒一晒,以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8、断奶果断好?

传统观点: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营养品,能多吃一天就多吃一天。

现代观点:过了10个月母乳就不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要了,所以,一定要快刀斩乱麻地让他断奶,不然,他就不爱吃饭。

专家点评:母乳喂养的孩子,8~12个月是最适宜的断奶时期,如果在增加辅食的条件下仍保留1~2次母乳直到一岁半也是可以的。关键问题不在于硬性规定什么时候一定要断奶,而主要在于及早地、按时地去增加断奶

食物即辅食,一方面让孩子能得到充分的营养来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另一方面让孩子慢慢地习惯辅食,逐渐地、自然而然地自己就断奶了,即所谓的自然断奶。

专家提醒:

·如果断奶食物开始得太迟,孩子往往是除了母乳以外,什么东西也不爱吃,甚至完全拒食,时间一长,孩子的食欲就愈来愈减退,体重也减轻,体质也下降,还可能发生贫血、某些营养缺乏症或感染性疾病。

·婴儿从第3、4个月开始就应该逐渐地添加菜泥、蛋黄、米糊或稀粥、烂面条等,6个月后,就要增加辅食的次数,减少哺乳的次数,逐渐过渡到完全断奶,这样,孩子就会很自然地,很愉快地去接受断奶了。

·如果孩子正在生病,不要强行断奶。因为哺乳对婴儿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精神抚慰。

9、学步应该早?

传统观点:孩子早些会走是身体健壮的表现。

现代观点:10个月前多爬比多走好处更多。

专家点评:婴幼儿运动功能的发育在儿童生理发育中是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因为在宝宝早期的骨骼组织中含胶质多,含钙质少,骨质比较软弱,容易受外力的影响而变形。在他们的肌肉组织中,尤其是下肢比较娇嫩,肌纤维细软、含水分多。如果练习走路的时间太早,全身的重量必为双下肢所承受,往往容易使双腿产生弯曲和变形,出现"O"型腿或成"X"型腿,影响宝宝日后体态的美观和运动能力的正常发挥。

专家提醒:

·依据儿童体格发育的一般规律,将宝宝学走路的时期定在11个月之后为宜。

·有条件的话,适量让婴儿在木地板上光脚走路。

·最好不用学步车学走路,因为这样婴儿的腿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10、奶粉高汤泡?

传统观点:奶粉用鸡汤等高汤冲会更有营养。

现代观点:任何品牌奶粉的冲泡方法皆有其一定的规定,最好按照说明书的比例来冲。

专家点评:一些宝宝出生时体质较差,如早产儿、心脏病、败血病等等,父母就会想尽一切方法来补偿,除了购买各式的高贵药品及营养品喂食外,直接在饮食中加料进补也是最常见者之一,但不按常理的进食配方常常适得其反。人体内的各种电解质、糖分、脂肪或蛋白质等,浓度一定要维持恒定,尤其是电解质,只要稍有差错,体内就会出现严重的病害。

人体有自然的控制系统来调节浓度,例如上馆子口味重的食物吃多以后,下意识的就会自己多喝些白开水来冲淡;同样,淡食吃多以后,又会想到尝些咸食。大人及大点的小孩有自我选择吃喝的意愿能力,所以不会因饮食不对而导致电解质失调;但是婴幼儿的所有饮食都是由大人控制供给,应变调节能力差,如果长期被强迫进食配方错误的食物,影响会是很大的。

专家提醒:

·正常一匙的奶粉是要加入白开水中冲泡成30毫升的奶水(有些品牌奶粉是一匙奶粉加60毫升开水冲泡),其浓度始为适中;但若以高汤(或鸡汤、骨头汤)来冲泡奶粉,同样容量的奶水中,既含有高汤的浓度,又加上了奶粉的浓度,其浓度就等于是加倍了,好似直接喝浓缩鸡精一般。婴幼儿长期且多量进食此种高浓度的奶水后,对血液、肾脏都是有害的,因此父母们必须慎重行事。

相关推荐

宝宝学画的十大禁忌!


q:孩子胆小不敢画怎么办?

a:孩子绘画的痕迹能够表现出当时心理状态。画面的形象和效果能表现出孩子的性格、胆量的大小。孩子表现出胆小的情况,一般是参加学习班或在周围有人时出现的。

首先,应该经常对孩子给予鼓励。如果是在集体的环境里,应该营造一个愉快的绘画氛围。使孩子尽快溶于集体,不产生陌生感。不过高的要求,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鼓励孩子大胆动笔,没有一个孩子不会在纸上留下痕迹的,只要敢画就是成功。第一次画画一般是担心失败,担心教师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的胆小。一般是没有得到教师或父母的积极评价。或是要求苛刻,孩子担心自己的能力而丧失了自信心。

所以,应该经常给孩子积极的评价。把批评变成提示,变成暗示。使其建立自信。只要孩子积极的完成学习的全过程,相信会逐渐大胆的绘画的。

q:孩子画画色彩单一怎么办?

a:首先看是不是孩子眼睛生理的问题。

很多的孩子对某些色彩有偏爱,喜欢经常的使用某些或某一种色彩。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各种各样的颜色体会不同的感受。观察自己周围千变万化的色彩。并鼓励在自己的画中进行表现。教师可以设计色彩练习课,让孩子体会自己绘画中色彩丰富的感受。也可以看看其他孩子色彩丰富的绘画作品,并予以提倡。

q:孩子经常画相同的形象怎么办?

a:孩子经常画相同的形象,说明他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些形象的画法。画相同的形象有一定的习惯性。这些形象画起来比较顺利,容易从中体会到一定的绘画快感。

有些孩子画相同的形象始终没有变化。时间长了容易形成一定的概念或模式。这样会影响绘画水平的提高。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应该提示他们真的去观察他们经常画的那些形象,从中不断的有新的发现。在把发现的东西在熟悉的形象上表现出来。鼓励他们去发现其它的形象,并大胆尝试把它们画出来。比如:有些孩子经常画那种三角房顶、田字格形窗子的小平房。那么可以提示观察一下现代街道上的美丽的建筑。再观察街道上的车、人、树、路灯、广告等等。逐渐增多绘画的形象。

有些孩子是因为特别喜欢某些形象或某一方面的内容。比如:美人、动物、战争等等。但是具体的形象的动作、服饰、样式还有些变化。熟能生巧,巧能生变,这样不一定是不好。这些孩子绘画的内容有一定的局限。可以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扩大兴趣范围。感兴趣的事物多了,有意识观察了解的就多。这样就容易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来。作品的内容会逐渐丰富起来。

q:孩子的绘画兴趣减弱怎么办?

a:首先应该分析了解绘画兴趣减弱的原因。有些孩子刚学习绘画时还好,过一段时间绘画的的兴趣就减弱了。可能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得到的积极评价少或经常得到周围人的批评和打击,减弱的学习的动力;或是自己不能适应学习的难度,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或是学习的内容不全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是课后作业成为自己的负担,不完成或完成不好遭到批评、强制完成。引起反感。引起兴趣减弱的原因多种多样还得具体分析。

兴趣减弱了,就得想办法再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呀。可以这样试试。

1、了解儿童画,了解孩子,多多交流多多鼓励。

2、学习过程中,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不要用别的孩子的长处比自己孩子的短处,自己着急责怪孩子。这样的“激将法”一般不会有好效果。只要孩子不断进步超越自我就是成功。

3、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布置一个“小展览”让大朋友、小朋友给予鼓励和夸奖。给孩子成就感。

4、鼓励孩子抓住机会表现自己。如:班级出板报、绘画活动等。得到嘉奖和鼓励也是学习绘画的动力。

5、适当更换孩子感兴趣的绘画工具、材料。

6、鼓励孩子把简单的形象画得复杂点,把作品画完整。他会有更多得到鼓励和表扬的机会。

7、除作业以外多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等等。

q:孩子在绘画时总是用橡皮擦这样好不好?

a:不好。除非孩子在绘画时把物体画得太小(这必须要改正),其他情况都尽可能不用。因为橡皮用多了会使孩子养成许多坏习惯,如不自信而不敢大胆画,不能保持绘画时感情的连续性。形成习惯性涂改后,还导致孩子绘画时不能认真思考,落笔随便草率,这对孩子以后的绘画学习会有不良影响。

q:绘画时总是习惯把画中的形象画的很小,形象不能充满整个画面,形象零散怎么办?

a: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进行纠正。比如,可以规定一个形象的标准:如用自己的与所画的形象相比。可以让孩子学会充分利用空间,在小的空间里可以画一半形象,也可以让形象相互遮挡。物体画大了,数量画多了,画面自然就充满了。

q:孩子喜欢用线画,不喜欢上色怎么办?

a:绘画作品是否着色不是评价作品好坏的标准,绘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单线的绘画、黑白绘画一样可以成为好的作品。在儿童绘画的学习中,根据不同的训练要求和不同的训练目的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在造型训练中,就是可以把精力集中到线描练习上。并且,线描造形训练是绘画学习的关键内容。

一般儿童对色彩都是比较感兴趣的。儿童画的线描画的好,再加上美丽的色彩画面会更加美丽、动人。孩子不喜欢画色彩可能是觉得比较麻烦。可根据儿童的特点在着色时最好使用比较便捷、粗点的绘画工具,可以节省时间。因为儿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另一方面,经常提示孩子关注美丽的色彩。把不着色的画与色彩很好的画进行比较并提示孩子,一幅好的绘画作品肯定是要付出努力的。也可尝试用彩色纸作拼贴画或直接用有底色的彩色纸作画。

对待孩子绘画十大忌

当孩子绘画时,不停嘴地在一旁评论;

追究每个细节是否合乎现实,并要求立即更正;

当孩子要求绘画用具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笔和纸的价格,不要浪费;

不断提醒孩子注意手和环境的清洁,使孩子不能注意力集中或因为害怕批评而放弃绘画;

当孩子把作品送给父母观赏时,不愿痛快地进行表扬,总要重复“不要骄傲”之类的话;

要求孩子达到尚无能力达到的绘画技巧;

不恰当地总是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你看人家×××比你画得更好”,以为可以刺激孩子的上进心;

过早地把孩子送去学画成人画,束缚其自有的丰富想像力;

因为画技尚不成熟而对孩子当面讽刺挖苦;

未经同意擅自处理孩子喜爱的作品;如果你不幸选择了“是”,那么你在对待孩子绘画方面真的应该“补课”了。

给父母的10个建议

以表扬为主,不加任何附加条件。对独具个人创作特点的尤其多加鼓励。以建议的口吻提出改进意见。

目的:增强自信心,承认和接受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在家中开辟一面墙专门悬挂孩子的作品,或开辟一个角落供其创作。

目的:使孩子感受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

每逢家中亲戚朋友过生日鼓励孩子作画相送,以此让孩子表达感激之心。

目的:以孩子自己用心创作的作品代替用钱购买的礼物。

·为孩子提供不同规格的纸张和多种绘画材料。在使用大块油彩时可用成人旧衣物作为工作服使用。活动完毕让孩子学会自己收拾打扫。

目的:让孩子尽情工作,避免不愉快争吵。

当孩子解释自己的画时注意倾听,遇有不解的地方及时提问。

目的:表示对孩子的尊重。

当孩子因叙述能力有限无法讲清自我感受或现实情景时请他画下来,以利于孩子再次归纳思考,并组织想要表达的语言。

目的:同时是一次口语复述的联系。

如孩子情绪过于紧张激动,伤心郁闷,成人可以用画画的方式与孩子对话,起到发泄疏通的作用。

目的:让孩子在平和的气氛中恢复平衡。

在孩子作画时可以放些轻音乐,有益于孩子发挥想像力。

目的:让孩子享受艺术的创作过程。

带孩子参加成人聚会或与孩子无关的活动时携带绘画用具。

目的:以防孩子感到枯燥乏味。

挑选孩子的作品进行收藏,标上日期,题目以及孩子特有的解释。

目的:记录孩子精神成长的财富。

中国式育儿的十大致命伤


一、对孩子期望过高,管教过严

被逼迫出来的“优秀”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有心理疾病,容易对父母,对社会产生怨恨。

二、不尊重孩子,为孩子做所有决定与选择

这一点,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三、不相信孩子,不给孩子学会“自律”的机会

当孩子关上房门,就总觉得他肯定在里面干坏事。

四、不表扬孩子,以免孩子骄傲

当一个孩子兴高采烈地冲回家告诉妈妈得到老师表扬了,而妈妈却说,受表扬就会翘尾巴,你看看你的衣服多脏!

五、喜欢横向比较,说得最多的就是“你看某某……”

可以说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

六、爱往孩子身上撒气,奚落孩子。

父母将工作生活中的情绪带给孩子,稍不顺就拿孩子撒气,还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

七、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你考到全班前3名,暑假就带你去玩”“你考上名牌大学,我就给你买最好的电脑”……这样的奖励方式,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

八、轻易许诺,但言而无信

最本质的原因是父母没把对孩子的承诺看成承诺,没有理解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应是平等关系,这样的父母会让孩子很失望。

九、总是限制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父母总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当孩子对一件事情表现出极大的天赋与热情,家长视而不见,将孩子的爱好和梦想扼杀在摇篮里。

十、忽略了孩子品格的培养

电影《闪亮的风采》中钢琴师一生的悲剧——粗暴的父亲只要求他单纯学习钢琴技能,最后导致他在技艺上成为大师,在精神上却变成了残疾人。

50岁还能和孩子分享喜哀才是“潮”家长

我们生在开放的80年代,长在兴起的90年代,我们的父母恰恰生在封闭的50年代,长在颠簸的60年代。

说实话,孩子都喜欢“潮”家长。这个“潮”,不是说打扮要花枝招展,而是指关注的话题不落窠臼。我结交了不少学艺术的孩子,在长辈眼里,这批弄潮儿应该是最出位的吧。但其中就有个女孩十分骄傲地说,找老公就要找她爹那型款的,既有品位,又讲人文关怀。其实,小姑娘小时候,她爹倒是父母里唱白脸的角儿,打骂也来,但打动孩子的是父母的人格魅力和开放的沟通。她爸从小就带着女儿到处旅游、摄影,自己喜欢看书、收古董、养鸟、淘画儿……这些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女儿。老爹到了50岁,一路都和女儿互相分享喜哀,永远作为女儿坚实后盾,叫人羡慕。

我想跟爹妈们分享个观点,是中国音乐人张帆回忆起十年前,中国露天音乐节刚刚萌芽那会儿,年轻的音乐狂热分子和年长的政府安保人员打交道时的情形。大人们从开始严辞拒绝,到后来放手一搏,最终发现小年轻挺有思想。张帆总结了一句话:给年轻人一点尊严,他们就会加倍尊重你。

我见过一个很开明的60后妈妈。她的女儿当年在省内一所重高读书,但面对自己毫无兴趣的数理化课程,女儿自主决定到美国去读高中,之后又自己挑选了一所美国艺术大学。其实,女儿在做这些决定时,这个潮妈妈也无不胆战心惊,但有时坚持一下,不主动出手阻拦,没准您就能看到孩子自己捣鼓出了一番天地。

英国保护儿童的"儿童十大宣言"


英国有一个《儿童十大宣言》,保障每个儿童都有获得安全的权利。这些细致入微的体察,对中国父母育儿,大有裨益。

“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教育儿童人人有若干权利,如呼吸权、生命权、隐私权。这种权利任何人不能剥夺。告诉儿童,任何人也无权剥夺儿童的安全权。安全重于一切。

“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儿童应当知道身体属于自己,自己的某些部分应被衣服所覆盖,不许别人看,不许触摸。儿童有拒绝亲吻、触摸的权利。

“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告诉儿童,遇到暴徒时,有权获得朋友的帮助或坚决拒绝暴徒的要求。许多暴徒表面凶狠,内心却很胆怯,许多儿童齐心协力,一齐高喊“滚蛋”,通常能把坏人吓跑;万一遇到身体威胁,儿童身小力薄,一般只能向坏人屈服。有时,孩子们会担心被坏人抢去财产、自己回家挨打受骂。例如,有的孩子会想:“如果坏人抢了我的自行车,父母准会打死我。”应告诉孩子,他们的身体安全,比自行车重要得多。

“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向孩子保证,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孩子向父母讲明真情,父母都不会怪罪,而且会尽力帮助孩子。当儿童向大人说实话时,他们应被充分信任。大人应当信任儿童并及时帮助他们。例如,在性骚扰事件中,如果儿童向大人诉说,而未得到信任,这种骚扰会长年累月持续下去。

“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有权不听陌生人的话,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有权对毒品、烟酒说不。

“不与陌生人说话”

孩子有权不和陌生人说话。当陌生人与孩子说话时,孩子可以假装没听见,马上跑开。陌生人敲门可以不回答,不开门。告诉孩子,对陌生人不理睬是对的,小孩没有能力帮助陌生人。大人不会认为这是不礼貌的。

“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为了保护自己,儿童有权打破所有规章与禁令。告诉孩子,在紧急时,他们有权大叫、大闹、踢人、咬人,甚至打破玻璃,破坏家具。司马光砸缸就是典型事例。

“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

遇到坏人、地震、大火,孩子应当果断逃生,拔腿就跑,自警、自救、自助,可以不要等大人的指示。

“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告诉儿童,即使他曾发誓不告诉别人,但遇到坏人欺负,一定要告诉家长,这些秘密千万不要埋藏在心里。

“坏人可以骗”

遇到坏人,可以不讲真话。机智应对,才是好孩子。

孩子学画的十大禁忌方法


Q:孩子胆小不敢画怎么办?

A:孩子绘画的痕迹能够表现出当时心理状态。画面的形象和效果能表现出孩子的性格、胆量的大小。孩子表现出胆小的情况,一般是参加学习班或在周围有人时出现的。

首先,应该经常对孩子给予鼓励。如果是在集体的环境里,应该营造一个愉快的绘画氛围。使孩子尽快溶于集体,不产生陌生感。不过高的要求,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鼓励孩子大胆动笔,没有一个孩子不会在纸上留下痕迹的,只要敢画就是成功。第一次画画一般是担心失败,担心教师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的胆小。一般是没有得到教师或父母的积极评价。或是要求苛刻,孩子担心自己的能力而丧失了自信心。

所以,应该经常给孩子积极的评价。把批评变成提示,变成暗示。使其建立自信。只要孩子积极的完成学习的全过程,相信会逐渐大胆的绘画的。

Q:孩子画画色彩单一怎么办?

A:首先看是不是孩子眼睛生理的问题。

很多的孩子对某些色彩有偏爱,喜欢经常的使用某些或某一种色彩。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各种各样的颜色体会不同的感受。观察自己周围千变万化的色彩。并鼓励在自己的画中进行表现。教师可以设计色彩练习课,让孩子体会自己绘画中色彩丰富的感受。也可以看看其他孩子色彩丰富的绘画作品,并予以提倡。

Q:孩子经常画相同的形象怎么办?

A:孩子经常画相同的形象,说明他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些形象的画法。画相同的形象有一定的习惯性。这些形象画起来比较顺利,容易从中体会到一定的绘画快感。

有些孩子画相同的形象始终没有变化。时间长了容易形成一定的概念或模式。这样会影响绘画水平的提高。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应该提示他们真的去观察他们经常画的那些形象,从中不断的有新的发现。在把发现的东西在熟悉的形象上表现出来。鼓励他们去发现其它的形象,并大胆尝试把它们画出来。比如:有些孩子经常画那种三角房顶、田字格形窗子的小平房。那么可以提示观察一下现代街道上的美丽的建筑。再观察街道上的车、人、树、路灯、广告等等。逐渐增多绘画的形象。

有些孩子是因为特别喜欢某些形象或某一方面的内容。比如:美人、动物、战争等等。但是具体的形象的动作、服饰、样式还有些变化。熟能生巧,巧能生变,这样不一定是不好。这些孩子绘画的内容有一定的局限。可以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扩大兴趣范围。感兴趣的事物多了,有意识观察了解的就多。这样就容易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来。作品的内容会逐渐丰富起来。

Q:孩子的绘画兴趣减弱怎么办?

A:首先应该分析了解绘画兴趣减弱的原因。有些孩子刚学习绘画时还好,过一段时间绘画的的兴趣就减弱了。可能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得到的积极评价少或经常得到周围人的批评和打击,减弱的学习的动力;或是自己不能适应学习的难度,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或是学习的内容不全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是课后作业成为自己的负担,不完成或完成不好遭到批评、强制完成。引起反感。引起兴趣减弱的原因多种多样还得具体分析。

兴趣减弱了,就得想办法再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呀。可以这样试试。

1、了解儿童画,了解孩子,多多交流多多鼓励。

2、学习过程中,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不要用别的孩子的长处比自己孩子的短处,自己着急责怪孩子。这样的“激将法”一般不会有好效果。只要孩子不断进步超越自我就是成功。

3、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布置一个“小展览”让大朋友、小朋友给予鼓励和夸奖。给孩子成就感。

4、鼓励孩子抓住机会表现自己。如:班级出板报、绘画活动等。得到嘉奖和鼓励也是学习绘画的动力。

5、适当更换孩子感兴趣的绘画工具、材料。

6、鼓励孩子把简单的形象画得复杂点,把作品画完整。他会有更多得到鼓励和表扬的机会。

7、除作业以外多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等等。

Q:孩子在绘画时总是用橡皮擦这样好不好?

A:不好。除非孩子在绘画时把物体画得太小(这必须要改正),其他情况都尽可能不用。因为橡皮用多了会使孩子养成许多坏习惯,如不自信而不敢大胆画,不能保持绘画时感情的连续性。形成习惯性涂改后,还导致孩子绘画时不能认真思考,落笔随便草率,这对孩子以后的绘画学习会有不良影响。

Q:绘画时总是习惯把画中的形象画的很小,形象不能充满整个画面,形象零散怎么办?

A: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进行纠正。比如,可以规定一个形象的标准:如用自己的与所画的形象相比。可以让孩子学会充分利用空间,在小的空间里可以画一半形象,也可以让形象相互遮挡。物体画大了,数量画多了,画面自然就充满了。

Q:孩子喜欢用线画,不喜欢上色怎么办?

A:绘画作品是否着色不是评价作品好坏的标准,绘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单线的绘画、黑白绘画一样可以成为好的作品。在儿童绘画的学习中,根据不同的训练要求和不同的训练目的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在造型训练中,就是可以把精力集中到线描练习上。并且,线描造形训练

是绘画学习的关键内容。

一般儿童对色彩都是比较感兴趣的。儿童画的线描画的好,再加上美丽的色彩画面会更加美丽、动人。孩子不喜欢画色彩可能是觉得比较麻烦。可根据儿童的特点在着色时最好使用比较便捷、粗点的绘画工具,可以节省时间。因为儿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另一方面,经常提示孩子关注美丽的色彩。把不着色的画与色彩很好的画进行比较并提示孩子,一幅好的绘画作品肯定是要付出努力的。也可尝试用彩色纸作拼贴画或直接用有底色的彩色纸作画。

对待孩子绘画十大忌

当孩子绘画时,不停嘴地在一旁评论;

追究每个细节是否合乎现实,并要求立即更正;

当孩子要求绘画用具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笔和纸的价格,不要浪费;

不断提醒孩子注意手和环境的清洁,使孩子不能注意力集中或因为害怕批评而放弃绘画;

当孩子把作品送给父母观赏时,不愿痛快地进行表扬,总要重复“不要骄傲”之类的话;

要求孩子达到尚无能力达到的绘画技巧;

不恰当地总是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你看人家×××比你画得更好”,以为可以刺激孩子的上进心;

过早地把孩子送去学画成人画,束缚其自有的丰富想像力;

因为画技尚不成熟而对孩子当面讽刺挖苦;

未经同意擅自处理孩子喜爱的作品;如果你不幸选择了“是”,那么你在对待孩子绘画方面真的应该“补课”了。

给父母的10个建议

以表扬为主,不加任何附加条件。对独具个人创作特点的尤其多加鼓励。以建议的口吻提出改进意见。

目的:增强自信心,承认和接受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在家中开辟一面墙专门悬挂孩子的作品,或开辟一个角落供其创作。

目的:使孩子感受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

每逢家中亲戚朋友过生日鼓励孩子作画相送,以此让孩子表达感激之心。

目的:以孩子自己用心创作的作品代替用钱购买的礼物。

·为孩子提供不同规格的纸张和多种绘画材料。在使用大块油彩时可用成人旧衣物作为工作服使用。活动完毕让孩子学会自己收拾打扫。

目的:让孩子尽情工作,避免不愉快争吵。

当孩子解释自己的画时注意倾听,遇有不解的地方及时提问。

目的:表示对孩子的尊重。

当孩子因叙述能力有限无法讲清自我感受或现实情景时请他画下来,以利于孩子再次归纳思考,并组织想要表达的语言。

目的:同时是一次口语复述的联系。

如孩子情绪过于紧张激动,伤心郁闷,成人可以用画画的方式与孩子对话,起到发泄疏通的作用。

目的:让孩子在平和的气氛中恢复平衡。

在孩子作画时可以放些轻音乐,有益于孩子发挥想像力。

目的:让孩子享受艺术的创作过程。

带孩子参加成人聚会或与孩子无关的活动时携带绘画用具。

目的:以防孩子感到枯燥乏味。

挑选孩子的作品进行收藏,标上日期,题目以及孩子特有的解释。

目的:记录孩子精神成长的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