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我的儿子一岁了,活泼可爱。可是我丈夫和我再过三个月就要去瑞典留学,我心中对儿子充满了不舍与愧疚。和爸爸妈妈分离一定是件非常痛苦的事,在这三个月里我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儿子少受些痛苦,少受些因母子分离带来的不良影响呢?我知道0-3岁是教育的关键期,在我不在他身边的时候我还能为他做些什么?非常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与帮助。万分感谢!

茅于燕:你们要在三个月后赴瑞典学,是一件大好事,希望你们学成回国,报效祖国,并与孩子团聚,尽父母之责。

在这三个月中我认为可以做以下这些事:

1、尽早确定照看人和照看环境。如果要接老人来家里照看,那么现在就应该接他们来,这样,你们有一段时间在一起,他的生活起居、早期教养会有延续性,过渡起来比较容易。当然,由亲戚照看或请保姆照看也是一样,现在就请来,如请保姆还要将其身份、家庭、健康状况弄清楚比较安全。如果要把宝宝送到老人家里去照看,那么现在就应该和宝宝一块儿到老人家里住一段时间,一起熟悉环境、熟悉抚养人,然后再离开,会好得多。

2、尽早确定医疗、保健单位,把孩子的情况和自己要离开的情况介绍给他们,万一孩子有个病痛,抚养人知道马上该往哪儿送去看病,常规体检也有人管了。

3、买好孩子衣着用品、玩具、图书,可以用一段时间,以后再由抚养人添置。你们买后,关照抚养人,玩具、图书不要一次拿出来,有些可在“关键”时刻(如哭闹一停、生病等)拿给他。当然,短期的生活费也要留下来。

4、要有平常心,不要因为自己快要走了就更宠爱他,平时要什么还有不给的时候,这时就全给他,这样可能会形成他的不良习惯,贪得无厌,使抚养人很难办。

5、也要和抚养人谈,不要因为父母亲不在身边,就更加宠爱他,使他完全没有“纪律”,不能控制自己,待父母亲回来后,就很难管教了。

6、和同在一地的亲朋好友联系,告知家里的电话和地址,也将他们的电话和地址,告诉抚养人,万一孩子有什么情况可以尽快联系,并得到帮助。

怎样帮助和父母分离的孩子(下)

延伸阅读

早教科普:父母应怎样帮助孩子学琴


家长都希望孩子沾染上艺术的气息,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就开始给孩子报钢琴的学习课程,另一方面也是满足自己的功利心。而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孙女、旅美钢琴家茅为薰就发现在中国居然有大量的钢琴神童,是什么让孩子一定学钢琴?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学琴呢?

一、培养孩子的艺术气质,最最要不得的就是功利心。

虽然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钢琴家都是从小就开始学习钢琴的,但是更多的人最终却并不选择它为生。

二、为孩子选择启蒙教师一定要慎重。

茅为薰说,启蒙教师的年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拥有外向的性格和纯真的笑容。在学习的过程中,琴谱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拿,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明白练琴是自己的事情,一定要杜绝家长的包办,教师的选择和练琴的时间都可以听取孩子的建议。

三、业余可以,随便不可以

首先要端正学习的态度,不管孩子将来走的是不是专业的道路,都要坚持练琴,练习的时间长短不重要,重要的是保证品质。坚持学习钢琴可以培养很多的好习惯,可以培养孩子做事的效率,这些都是需要智慧的父母自己去感悟的,感悟出适合孩子成长所需要的。

亲子早教网早教网(www.zj09.com)提醒您:虽然一些高智商者也是熟悉音乐的,甚至是音乐高手,这些不争的事实已经证明音乐对智力确实有开发的作用,但是父母也要端正孩子学习钢琴的目的,并且长久的坚持下去,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习惯。

了解加盟信息尽请关注亲子早教网早教加盟网。

怎样帮助孩子远离烦恼?


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烦恼,但是父母要及时发现孩子为什么而烦恼,及时帮孩子去消除这种烦恼感,重新帮孩子拥有开心快乐的好心情。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孩子远离烦恼?

成长中的孩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烦恼。

当孩子遇到烦恼时,家长如果不及时去了解孩子的烦恼,不去帮助孩子克服烦恼,轻者会对孩子心理产生不良影响,重者会使孩子走入极端。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当他们的美好愿望与现实产生矛盾时,就会有烦恼。那么,作为父母该怎样帮助孩子克服烦恼呢?某小学副校长刘昕说,家长帮孩子解决烦恼,可这样做:

多与孩子沟通。

父母多与孩子接触、沟通,创设家庭民主氛围,让孩子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参与家庭讨论,有自己的主见。

当孩子有烦恼时,他(她)就乐于讲给父母听,让父母帮助解决、克服。

多关注孩子的烦恼。

如果父母忽略了孩子的烦恼,以自己工作忙、事务多为由对其置之不理,必会对孩子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当孩子烦恼时,不妨耐心听听他们倾诉,多了解一下孩子,正确引导孩子积极地面对烦恼,消除烦恼困扰。

教给孩子克服烦恼的方法。

一是学会倾诉。告诉孩子有了烦恼,不要闷在心里,学会倾吐自己的烦恼,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悦纳自己,避免长时间积聚烦恼,产生紧张、悔恨、绝望等情绪。每天要留给孩子倾诉的时间,如晚饭后,或临睡前,设身处地站在孩子角度,替其分忧解难。

二是自我放松。告诉孩子有了烦恼,可到空旷之地大喊一声或有节奏地深呼吸。也可做感兴趣的事情冲淡烦恼,如看书、找小伙伴聊天、室外运动、听音乐、洗热水澡等。不要过多约束孩子,让他们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有多种爱好选择,他们便会有多种自我放松的方式,这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最后,为了能让孩子远离烦恼,父母还要多创造愉快的家庭环境,父母轻松愉悦的心情也会让孩子变得快乐起来。

怎样帮助孩子摆脱抑郁?


认识到你的孩子生活中存在压力,耐心地和他们一起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对每位父母来说都是必要的。当然,你不可能解决孩子们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但你可以为孩子提供处理问题的建议,帮他们成长为快乐的、有着良好适应能力的人。

不要对孩子“控制”过严,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如,2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午餐吃什么,3岁的孩子允许选择上街时穿什么衣服,4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假日去什么地方玩,5岁的孩子允许告诉买什么玩具,6岁的孩子则允许选择看什么电视节目……只有从小就享有选择“民主”的孩子,才会感到快乐自立。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而孤独痛苦。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应多交一些性格开朗、乐观的同龄朋友。

教会孩子与他人融洽相处。与他人融洽相处有助于培养快乐的性格,因为与他人融洽相处者心中较为光明。父母可以带领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与不同的人融洽相处。此外,父母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热情待客、真诚待人,给孩子树立起好榜样。

生活不宜过分优裕。物质生活的奢华反而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的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真正原因。相反,那些过着普通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他们就会玩得十分快活。

让孩子爱好广泛。开朗乐观的孩子心中的快乐源自各个方面,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他就很难保持长久快乐,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如果当晚没有合适的电视节目看。他就会郁郁寡欢。有个孩子是个书迷,但如果他还能热衷体育活动、或饲养小动物,或参加演剧,那么他的生活将变得更为丰富多彩,由此他也必然更为快乐。

引导孩子摆脱困境。即使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但他们大多能很快从失意中重新奋起,并把一时的沮丧丢在脑后。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着意培养他们应付困境乃至逆境的能力。要是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那么可教育孩子学会忍耐和随遇而安,或在困境中寻找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等。

拥有自信十分重要。一个自卑的孩子往往不可能开朗乐观--这就从反面证实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一个智力或能力都有限,因而充满自卑的孩子,父母务必多多发现其长处,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父母和亲友的肯定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的!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友谊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友谊

作为成人来说,和朋友的关系以及友谊的形成是表示一个人是否适应社会,是否成熟的标志。作为孩子就更要从小学习结交小伙伴。

一周岁多到两岁的孩子,虽然很少在一起玩,但他们喜欢注视彼此的活动,也喜欢彼此靠近。不过多数情况下,依然是各玩各的。甚至3岁的孩子,彼此间的交往也是短暂的,往往是两三个人接触一下,很快又各自玩耍。研究材料表明:约有70%的3岁小儿都喜欢个人游戏。父母最好能带孩子到有小朋友的游戏场所,引导他跟别的小朋友玩。但是,一定要在自愿的基础上。

孩子参加群体活动,是以后参加集体生活的前奏。3岁前如果不和别的孩子交往,处于比较孤寂的状态,3岁后再开始参加集体游戏时,就会有不适应的现象,既不习惯和别的小朋友共享玩具,配合行动,也不善于遵守交往规则,结果在集体生活中,像个多余的人,为了避免孩子形成不合群性格,3岁前,父母便应引导孩子习惯于和别的小朋友交往。

在和别的小朋友交往中,出现困难的往往是独生子女。某些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使他比较喜欢支配别人,因为他在家里称王,父母亲和祖父母亲什么都得依他,使他学会了专横。这个特点带到孩子群中,就很难被集体接纳。因为谁也不喜欢一个专横的人来发号施令。于是,这个专横的孩子就会产生另一个偏向,孤独、寂寞,不敢加入伙伴的行列。因此,父母要注意孩子在家里的言行,不能事事依着孩子,听他指挥,使其学会既能支配别人,也可以被别人支配。只有这两种角色都能担任的孩子,才容易加入同伴们的集体。

还有些独生子女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常常从一言一行中流露出对别人的轻蔑,这当然会引起别的小朋友的不满,从而影响彼此的关系。对这个问题,父母们应该培养孩子这样一种品德,多看小朋友的长处,即使对方不如自己,也要热情帮助。宽容大度是建立友谊所必需的,不能容人的孩子,是难以交上朋友的。

另外,有些孩子太“拔尖儿”。争强好胜当然不能算是缺点,但太“拔尖儿”就不好了。任何时候尖子只是少数,如果什么事都想拔尖儿,也很难交到朋友。因为朋友很可能在某些方面比较强,如果因为别人超过自己就生气,就嫉妒,就心里难受,那怎么能交上朋友呢?友谊是需要为朋友的成功而骄傲的。

有些父母往往有意无意地为自己的孩子选择朋友,限制孩子的自由交往。当然,这些父母的用心是良苦的,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等等。这样做等于父母们代替了孩子的思维,代替了他们分析,代替了他们去和伙伴“算帐”,这样做的结果无疑是把自己的孩子推到孤立的地位,而且使孩子产生依赖性,觉得有父母的坚强后盾,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回到父母身边,寻求庇护。这对孩子增长交友方面的知识是极为不利的。

父母是应该帮助孩子的,当孩子在交友期间,受到冷遇排斥时,父母应该及时发现,给予关心,并且从实际出发,解除孩子心理上的怀疑等,让孩子勇敢地再次接触小伙伴,孩子也只有在通过自己独立结交朋友的过程中,才能增长才智!

我们的研究表明:幼儿同伴交往分为受欢迎型儿童、被拒绝型儿童和一般型儿童。受欢迎儿童情绪稳定、不激烈、活动的强度和速度适中,即不过分爱动,也不过分安静。反应快,敏捷、接受新事物快,适应性强,与人交往灵活。坚持性强、注意力不易分散;被拒绝型儿童特点为情绪不稳定、爱冲动、情绪稳定,其活动的强度大、速度较快,特别好动,感知他人方面反应性习得较低,较外向,适应性一般,注意力易分散,坚持性差;被忽视儿童不爱动,反应较迟缓。

“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经这样问他的弟子:孤零零的一滴水,论份量只能以毫克计,论体积也微乎其微,其寿命能有几何?弟子们回答不出来。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是的,一滴水的寿命是短暂的,但当汇入海洋,与浩瀚的大海融为一体时,它就将获得永生。一个人也是如此,他必须能融合于集体、社会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帮助孩子学会建立友谊,无疑给心爱的小天使插上了翱翔的翅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