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我的小女孩4岁多了,天真、聪明又敏感。我在照顾她的生活的同时,特别关心她的心理健康,平时对于她的提问,我总是有问必答,可是我一直担心一个问题:如何向她解释我和她父亲现在的关系?

由于我们相处不够融,长期来处于分居状态,她父亲并未住在家里。他也是爱孩子的,许多人劝我们为了孩子而和好,可是做父母的,难道应该为了孩子而凑合下去吗?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我女儿长期以来,一直都知道我们家和别的小朋友的家不一样,我总是以“爸爸出差了”把她对付过去,我知道这不是个好的回答,可又不知应该如何回答。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离异了,我又该如何向她解释呢?

茅于燕:对孩子说明父母分居或离婚的确是困难的。首先,她对父亲和母亲一样的亲爱;其次,她不能理解为什么忽然有一天她只能和父亲或母亲在一起;第三,为什么父亲和母亲不像别的小朋友家那样,住在一起呢?

单亲对孩子要有直爽的看法,要直爽解释分居的缘由:

1、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双亲家庭的孩子一样,都能成材,只是单亲要辛苦的多。不要担心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如人,这是根本。

2、不要有负罪感。造成离异或分居是双方的事,并不是某一个人造成的,而且也不是某一方好,某一方坏,是“不合”的结果。

3、要有这样的思想:离异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他们对孩子的爱,不受和配偶离异的影响。应该让双方都有对孩子表示爱的权利和行动。

4、对孩子解释时,要有密切配合的时间、良好的心境,如实地告诉她真相,不要躲闪。讲真相时,只讲事实(比如性格不合、对许多事情看法不一样等),不批评,不让孩子对某一方有恨。

5、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简单地对她讲。

6、告诉孩子爸爸是爱她的,可以去看他、给他打电话,甚至让他到妈妈家里来看她。

7、行为界限仍应照旧,到爸爸那儿去时,也一样。比如不能把鞋脱在沙发上、吃完东西要把残渣倒到垃圾箱里、电视只看一会儿动画片等。

8、对孩子说爸爸妈妈的事与她无关,不是因为她而分开的。这一点很重要。有不少孩子有这种想法。

9、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仍然要管,不要因为舍不得她就放松教育。

10、不要和孩子一起反对另一个家长。

11、鼓励孩子更好地学习,独立性更强,自控能力更大,减少妈妈的任务。

12、一定找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亲戚、朋友、邻居等)、在发生困难时(患急病、住处出现危险、赴医生的预约等),能够很容易地找到他。这一点也要让孩子知道。

13、要尽量安排好自己和生活。不要对自己太苛刻,可以有一两个周末出去看看朋友、买买东西、散散心、让生活丰富多彩。烦恼是无用的。

14、注意自己身体健康,你的健康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15、给孩子更多的爱。

相关阅读

什么时候对孩子说“不”(中)


球球妈,还真别提区老人家的书了,一提呀,我就一肚子的气,她老人家的书把我可害苦了,不是我对她不尊重,实在是很多东西(她们那一辈)好像出了很多丛书,很不科学,有误导读者之意,因为里面很多说法都只是建立在极少数量的抽样宝宝之中,这样抽样得到的结果,并不能代表大多数的宝宝,怎么可以出书推广呢!我刚当是妈妈时,因为什么都不懂,就打算自学一些育儿知识,买了很多这类书,什么思维训练啦、心理训练啦,现在看来这些真是rubbish,当初为了和书上配上套,我月月测试,每次我的宝宝都不及格,每次都达不到书上所说的年龄所应会的动作,我都急得快哭了,好在我后面上了摇篮后,问到好些问题,摇篮上有经验的妈妈都劝我不要急,宝宝的发育是有早有缓的,并不是书上说的一定要到什么时候就会什么,否则就不行了什么的,真是不科学,比如爬吧,网上很多妈妈都说是宝宝会走后才会爬,我家宝宝也是才学会的,可书上说九个月就要会,否则就不达标,我想这并不会对宝宝的智力有多大影响吧,另外,更神奇的是,书上还要求一岁的宝宝会自己用勺准确将饭送进嘴里,可自己吃饭,否则就不达标,天,我宝宝是绝对做不会的,我相信很多的宝宝都做不到的,这些书出来还不知要误导多少人!

至于什么时候对孩子说“不”,我也认为家长一直都要少说,因为随着宝宝对语言能力的理解,说“不”时,肯定会产生负面情绪,就像批评肯定让人不高兴,表扬让人兴奋一样,老是说“不”,大人可能并不觉得,宝宝听了至少不会有高兴的情绪,如果说多了,宝宝自我调节情绪,以后每说“不”时,就当作没听见,自然而然就把“不”当耳边风了。但“不”要说吗,“不”还是要说,要少说,说了就要起作用,这样宝宝才会理解这个字的意义,面对一些不能做的事才会有顾忌,可能在宝宝大一些,二岁后,在开始规范宝宝行为时,比如不能主动去打别人,抢别人的东西,在超市不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就要说了。在说“不”时,我认为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属道德方面的,如不能拿别人东西等,打人等,就一定要说“不”,还有一种是非原则性的,说“不行”的时候,家长可以处理得技巧一些,如不愿上床睡觉,一定要买家长不想买的玩具或食品,可采用选择法,适当让步法啦,尽可能不去伤宝宝的心,也就是让宝宝总是能保持愉快的情绪,去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什么时候该对孩子说“不”(下)

育儿新知:那些不该对孩子说的话


父母也难免有说错话的时候,不过有些话却代表了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会对宝宝的一生造成很坏的影响。爸爸妈妈们赶紧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有没有对孩子说过这些不该说的话呢?

“你是姐姐,要让着妹妹。”

说话分析:很多父母以为这样说,就可以解决孩子之间的纷争。那些已经为人父母的,回想自己的童年,好象从小就是接受这样的教育,以为做哥哥姐姐的就应该让着弟弟妹妹,就算大的一方心里有什么不满,也只能逆来顺受。

其实解决孩子纷争的关键不在于他们年纪的大小,“公平”才是最重要的原则。父母应该换一个角度,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有爱护弟弟妹妹的责任,而不是一味没有原则地让步。

深远影响:若父母长期以这种口吻教育孩子,只会让大的一方对弟妹怀恨在心,渐渐成为手足间的芥蒂;而弟妹则会仗着自己年纪小,认为别人让他们是理所当然的,日后会不断犯错。

那些不该对孩子说的话

“这是姐姐的玩具,妹妹玩自己的。”

说话分析:有时父母为避免孩子们争夺玩具,实行同一款玩具买两件,孩子就不会因为别人有自己没有而产生嫉妒心理。如果孩子间因为争夺玩具而发生纷争,父母便对她们说:“这是姐姐的玩具,妹妹玩自己的。”其实这种教导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父母应该让孩子借着互相分享玩具的时机,懂得体谅别人的需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从而可以获得与别人分享的喜悦。

深远影响:如果父母经常让孩子意识到某些东西是自己的,某些是别人的,很容易让孩子建立起“楚河汉界”的观念,不懂得互相分享的重要,令孩子之间的关系疏远。

“哪个乖就爱哪个。”

说话分析:家长不要以为对孩子这样说,就能把孩子驯服得服服帖帖。“谁乖就爱哪个”反而会向孩子灌输“爱是有条件”的错误观念。父母让孩子觉得,只要表现好些、行为乖些,父母才会爱你一些。长辈这样的心态,会在不知不觉间加剧孩子们的竞争,为了争取长辈的爱,遮掩自己的真性情,以各种方法来取悦长辈。一些自信不足的孩子往往会认为长辈的爱不可靠,愈加自卑。

深远影响:长此以往,孩子会为了讨好长辈和争取他们的爱而努力,令孩子怯于表现真我。即使孩子生活在应以真诚示人的家庭中,都仿如带着面具,活在无形的压力之下。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弟弟一个人呢,快去陪他玩玩。”

说话分析:这种命令式的吩咐,只会令孩子反感。试想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做自己的事,可父母的一句话,孩子就要放下自己的事去陪弟弟玩,孩子当然会感到扫兴。即使孩子陪弟弟一起玩,也未必出自真心。相反,年长的孩子会觉得父母只顾及其他孩子的感受,却不理会自己,这样无形中可能加深兄弟姐妹间的隔膜。

深远影响:如果父母经常忽视孩子的感受,只会令孩子和父母间的关系变差。父母若经常要孩子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会令孩子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

“她不过是我们家的佣人。”

说话分析:无论发生了什么事,父母对孩子说:“她只是个保姆。”这样的话是极富阶级观念的,让孩子意识到她是佣人,我们雇她工作,我们就有权不尊重她!这样会让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不尊重保姆曾为家庭所付出的努力。试想这样的情况,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在家里犯了错,父母却怪保姆没照看好,这只会令孩子得不到适当的教导,甚至日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懂得承担责任。

深远影响:如果父母在未了解事情真相前,只凭孩子的一面之词,就责备保姆,这会纵容犯错的孩子重蹈覆辙。

“居然在阿姨面前向我撒娇?等客人走了再罚你!”

说话分析:亲戚远道而来,孩子在别人面前撒娇,父母一时怒上心头,说出这样的话。一般来说,父母为免客人和自己尴尬,不便马上责骂孩子,准备等客人走了之后再说。可是由于父母和客人谈笑风生,把处罚的孩子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不过如果父母认为孩子犯错却不立即处罚,等得太久,可能连孩子也忘了处罚的事。如果想取得惩罚的效果,让孩子知错能改,就要立即处理,否则效果会大大减少。

深远影响:施行奖惩,都该即时处理,才能获得效用。幼小的孩子大都健忘,等得太久的惩罚,可能已把自己的过错忘得一干二净,另责罚的作用大大减少。

“那个孩子叫什么名字?我叫老师罚他!”

说话分析:父母接到孩子给人欺负的消息,心痛孩子,自然想保护他,为他出头。不过,父母要知道,孩子说出自己的情况,往往是希望先得到父母的关心,父母应该以关怀的态度教导孩子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立即找老师代为出头。如果问题不是太严重,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如何处理。如鼓励孩子把事情告诉老师,由老师来处理。记住:学习如何处理问题是孩子成长必须经历的阶段。

深远影响:因为小朋友间的争执时而有之,如果孩子每次遇到问题,都找父母出头,有谁还敢和他玩呢?这样只会令孩子变得更孤立。

什么时候对孩子说“不”(上)


1、一般情况下,转移注意力就可以。

2、闹得厉害,我会板脸,但不SAYNO,不呵斥,我只是板下脸明确表示:妈妈不高兴乐。

阿迪多半会停止哭闹,这个时候家人再配合,给他玩具转移一下注意力就可以。这么做得目的,告诉孩子,你这么胡闹妈妈不高兴了;而且这种不快要持续到他表现转好,否则走走过场还是答应他的要求的话,慢慢地他会知道:妈妈是可以妥协的。以后就不会有效果。

总得说来,效果还可以。他胡搅蛮缠的时候,我不用暴力,但我用表情让他有所收敛。

溪溪妈妈的回复:

在没有孩子之前,看到小叔子的孩子特别调皮,男孩,脾气特别倔,在他1岁多的时候,总是一不满意就大哭大叫,一直到如愿为止,曾经想把家里满满一垃圾桶的脏东西倒在客厅里,然后用手划,老公和我还有老公一家人都在场,老公特别生气,我也暗自嘀咕,我要是有了孩子,说什么也不能这么“没家教”!

现在有了溪溪之后,溪溪虽是个小丫头,但脾气也大,现在一不满意,突然给你个后仰,再不如意,就开始哭给你看,好在这么小,容易哄,转移一下注意力就过去了,但心里也在隐隐担心,大一点,可怎么是好?

家里的危险品是碰也不能碰的,对于有些妈妈可以在视线之内的范围内,对危险品处理后,拿给孩子玩,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孩子独自玩时呢?你能保证眼也不眨地盯着,为他处理好所有的危险品吗?我心里隐隐担忧!

上面所说的那个小男孩,是我婆婆看大的,看到4岁,我经常在家和婆婆探讨这类问题。是顺着他还是用大人的威严压着他?婆婆用朴素的话说,大人都有脾气,何况小孩,在他听不懂那些所谓“安全与危险”的道理时,只能连哄带骗,只是别让孩子的脾气发作起来,如果孩子特别拗,就只好先顺着,再想办法去转移注意力。

唉,话都好讲,还是遇到具体事再具体对待吧!平心而论,我是属于心软型的妈妈,怎么也做不出严厉的样子来不许孩子这个,那个。

呵呵,让我们的老公们去充当严父的角色吧!

什么时候该对孩子说“不”(中)

什么时候对孩子说“不”(下)


球球和我家宝宝一样的,我想可能这是一岁左右宝宝的天性,不知道放弃,反正想要的就一定要得到,我在家是这样做的,只要不危险,满足宝宝的一切需求与探求欲,甚至将热水瓶的水倒光给他玩,因为以前瓶里有热水,就不让他碰,结果是他对这玩意有着巨大的兴趣,在玩了之后,就再也不睬起这破热水瓶了,有了这经验后,我在保证宝宝安全的前题下,什么都给玩,特别比较易碎或不安全的,我特意给他玩,多玩,玩了几次后,他就用手只个往外推,不想玩了,呵呵,我的阴谋实现了!

如果实在不想让宝宝做什么,也不要直接拒绝,宝宝那颗单纯的心很受不了:)我采用的是转移法,比如要吃饭了,宝宝还要坐车子玩,我就拿一个很新奇的东西放在宝宝手里,宝宝立马就吸引了(小家伙的注意力总是很不集中),于是我趁机将他放在餐桌上,他就一边玩一边吃饭了。

我个人觉得在现阶段,还是顺着宝宝好一些,但是二岁以后,逐渐开始形成道德观念了,就要有意识地干预或引导,不能全由着宝宝了。

悄悄的回复:

首先就球球的这个具体问题,个人认为其实静下心来想,让孩子玩一个锅盖会发生很大的危险吗?妈妈能承受吗?看最后的结果是完全可以承受,那最好在孩子有表示的时候就满足他,而不是这样的大哭大闹之后。这确实是一种反射:哭闹--锅盖,哭闹--达到目的。当然,在他最初表示的时候可能需要时间处理一下,比如挑一个最没有危险的,那同样告诉他:“我知道宝宝想玩锅盖,对吗?好的,等一等啊,这个正在用呢,很烫,妈妈给你找一个。”给他一个缓冲的时间。这种判断确实要快,权当孩子给咱们锻炼心智了吧:)

关于何时说不的问题,我同意对于小小的孩子应该尽量少说不,但不是不说。如果他要玩电源,你能不说不吗?你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暂时把他带开,但你能保证他不再感兴趣了吗?我赞同另外一个妈妈的语气加表情的表达法。这样宝宝能够更加容易意识到妈妈对此事的态度。但是我在不得不说不的时候,同时跟他讲一串道理,即使在他很小的时候。这样做的理由在于,告诉孩子做每一个选择,都要有道理。客观上,讲道理比简单说“不”持续的时间长的多,他可能在这个交流中思想发生变化。而且讲道理对很小的孩子来说,可能并不能理解具体的内容,但讲道理时的语气、态度都会向孩子表明,你尊重他。我个人更认为这种说“不”是一种日常的思维训练。

关于说“不”,确实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球球妈转贴的那篇不同的心理年龄应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举个简单的例子,1岁的孩子咬人可能只是想尝尝人的味道,但5岁的孩子几乎不会出于这个原因咬人了。故此,对1岁的孩子说“咬人不对”并讲相应的道理恐怕不会奏效,只要抱开就行了,过多的说“不”反而有强化作用。

关于区慕洁老师,我个人非常敬重,但万婴跟踪系列图书确有很多观点需要更新。而且,任何的书本都仅仅是参考而已。

总之,我觉得关于顺着和给,不是为了顺着才给。如果可以给,并不是为了顺着他的脾气。如果妈妈认为不能给,就是再哭闹,也还是要坚持原则。当然,这个原则是由各位妈妈自己把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