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里说,世间万物皆有定时——播种有时,成长有时,花开有时,凋零有时。

养育我们的小孩,就像成长,就像花开,需要时间,需要我们静下心,慢慢来,不要急。

这是一个飞快发展,急速变化的时代,这是一个时间宝贵,效率至上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匆忙得让人焦灼的时代。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像巨大水泥搅拌机里的石子,身不由己地跌跌撞撞地跟着快速运作。这样的匆忙和催促,也带进了我们对孩子的养育当中。

成长只能是缓慢的,被人工添加剂催熟的果蔬,样子好看,却缺乏真正的营养与口味。缓慢在植物那里是成长的基本准则,但是在当今的人类社会,却成了稀缺元素。所以有时候,妈妈必须提醒自己,慢一点儿,慢慢来。

生活的慢养

急着要求孩子控制大小便:“怎么又尿湿了裤子?再这样要打了啊!”——儿童一般要2岁左右才会从生理上和心理上接受如厕训练,在此之前出现尿湿裤子的情况都是正常现象,何况不同的孩子发育快慢也不一样。过早强迫训练孩子规律排泄,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甚至遗留长期的身心问题。

“妈妈太忙了没空做饭,去吃点炸鸡炸薯条吧!”孩子的味觉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偏爱快餐店里高糖高油高盐的口味,如果经常吃快餐,一旦养成味觉习惯,他会觉得天然的食物没味道,不好吃。妈妈做的饭,比起快餐来说当然很“慢”,很麻烦,要买,要洗,要切,要煮,但除了营养全面,烹制过程放心,饮食的心理习惯也是最重要的所在,一家人快快乐乐聚在一起用餐的时间,天然的甜味清香代表了妈妈的耐心与爱心。而快餐,因为来源迅速,会给孩子一种错觉,食物来得很方便,只要想吃,就应该马上吃到,体会不到对食物的珍惜,和对他人劳动的感恩。

还有,这样的话语会不会让你感到熟悉?“快点吃别磨蹭了!”“快点穿衣服,我来帮你拉拉链!”“玩具,就得像妈妈这样收拾,瞧,又快又好!”……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德国从事“7岁儿童认知世界”课题研究的教育专家多纳塔艾申波茜认为,一个7岁的孩子,应当有这些本领:单独修理一件东西(修补图书、给玩具按一个螺丝钉);能整理物品,分门别类地使用纸箱、塑胶袋、抽屉和木匣;研究过皮包上的拉链和门上的锁,会使用插销和钥匙;不会将自己不小心反锁起来;拧过螺丝,替电器换过电池;能倾听别人把话说完,排队时也能够耐心等待;体会过等待的滋味,懂得不是所有愿望都能立刻实现……这一切,都需要孩子亲自去体验才能学习,是旁人催促不来的。

心灵的慢养

急着要孩子学会分享,谦让:“快!把玩具让给弟弟!好孩子不自私!”——别忘了,在孩子的成长路途上,建立“我的”物权意识是十分可贵的一步,只有先明白什么东西是“我的”,才能开始建立“你的”“她的”分享的概念呀。怎么能强迫孩子跳过这一步呢?

“不许哭!眼泪擦掉!男子汉有什么好哭的!”急着控制孩子的感情渠道,掐断孩子体验自己情绪的机会,让孩子觉得,哭,生气,难过等等负面情绪是不对的,是很可怕的……

“挑这个!那个玩具那么小,不值钱!”急着替孩子做决定,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倾注不由分说的爱,会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与判断能力。尊重孩子的选择,才能让孩子逐渐学会选择,并懂得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见不得孩子烦恼、哭泣,急着想帮孩子解决问题,急着问:“在学校受欺负了?”“你为什么不……?”其实,更好的办法是认同孩子的感觉,让孩子体验自己的情绪,帮助他慢慢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盲目猜测与下结论,快是快了,可是孩子养成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等别人来猜,猜不到就委屈的性格。

让我们慢慢来。不必急着控制、纠正,容许孩子犯错并从错误里学习,给他们尝试的机会,而不是急急地把他套入自己的心理模式,给孩子机会知道,在别人面前自由、毫不害羞地把自己想法清楚地表达出来,是最可贵的权利。

学习的慢养

社会发明了一个讲法,“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把妈妈孩子们的生活安排得奋勇向前,没有余地。快快快,学这个!快快快,学那个!“别人孩子学钢琴,咱也不能落后!”“围棋奥数心算也别落下!”早慧开发课程和无休止的兴趣班蚕食了孩子的周末,也蚕食了童年的欢乐。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学习是有敏感期的,妈妈注意观察,当敏感期到来,给与适当条件,不增加过多压力,不剥夺孩子学习的权利,孩子自然就会学得很好。但是,如果孩子全部生活内容都是枯燥的学习,学习就不再是愉快的而是痛苦的,那就会压抑得孩子的敏感期迟迟不来,甚至消失,孩子学习就会感到很吃力了。过早获取与认知能力不相符的知识,反而影响脑部发育与智力开发,把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脑部驱逐出去。

过早追求成绩,也容易让孩子把旁人的关注作为荣誉,不再关注自己内心的感觉。

所有的孩子,生来就有强烈的好奇,以学习为乐事,顺势而为,耐心引导,他就能通过欣赏、发现、创造,体验天赋带来的愉悦与自由的感受。

所以妈妈们,不用急急地逼迫孩子学习这个学习那个,唯恐浪费了光阴,给孩子发现自己性格和兴趣的时间,留白天地宽。

美国著名的数学家诺波特维纳,控制论的创始人,3岁会读能写,14岁大学毕业,18岁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他的父亲,是哈佛大学斯拉夫语系的教授,13岁就会好几种语言,虽然天赋极佳,但他始终不承认自己是“神童”,也不准别人称呼儿子维纳为神童,更没有提前让孩子进入哈佛大学。他经常告诫儿子:“不要急于求成,年轻时多学东西比多出成绩对你更有帮助!”

人生不是五十米短跑,无谓“输不输在起跑线上”,只要不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保存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这将是孩子一直向前的动力。给孩子打好心理基础,让孩子具备生存的智慧和能力,远重要于给孩子增加尚未能抵抗的压力,催促他们成长。世界很大很大,人生很长很长,慢慢来,一个人总有巨大的空间与时间,长成独特的人,长成自己。

慢养学习有方法

1、由于年幼的小孩注意力只能持续一个相对短的时间,所以每次学的时间不能长,长了就会让孩子失去兴趣,感到厌倦。慢慢地教,慢慢地学,一天进步一点点,不急。

2、每天形成规律,固定一个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孩子最容易接受有规律的安排,所以最好每天安排在固定时间段进行。

3、坚持,坚持,再坚持。就像资深钢琴教师达达说的,跟我学琴的孩子,我有一个要求,就是,从此以后,你一生,都要每天花10分钟来练琴。让孩子知道,当你决定做一件事,你就要习惯,每天贡献给这件事10分钟,它就这么地简单,却又这么地坚定——每一天,你都要为你的梦想和目标付出10分钟。

4、将难度大的任务拆成容易的小任务,一步一步来。

5、鼓励孩子与自己纵向比较而不与同学横向比较,不夸奖100分,也不催促孩子争夺名次,对成绩抱有平常心,孩子会对事对人充满信心。

6、强调孩子的努力过程,而不是结果:“宝宝今天花半个钟头的时间耐心地试了各种积木组合,自己搭了栈道和停车场……”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7、有针对性,比如说:哇,宝宝认得“山”这个字了!——而不是:“宝宝真棒!真聪明!”

8、化学习为有趣的游戏。比如“宝宝兜里有2块糖,妈妈再给2块,现在宝宝有多少糖了?”这样可以一直算下去,“奶奶又给了5块糖,碰见小朋友,又吃掉2块……”无穷无尽的爱与创意。

精选阅读

育儿最好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儿童在婴儿期,享受着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可一旦进入幼儿期,儿童会逐渐脱离母亲的控制,什么事都想自己试着干。

“妈妈,我自己洗脸。”

“妈妈,我来擦桌子。”

……

许多妈妈每逢听到孩子这样说,总像没听到一样,照例不让孩子干这些事情。因为妈妈知道,孩子洗脸会洗不干净,有时还会玩起水来;妈妈怕孩子擦桌子弄脏了新换的衣服;妈妈更怕耽误时间,每天一早送孩子上幼儿园时,穿衣穿鞋妈妈一手包办,怕孩子穿得慢,系不好还得重来。

替孩子完成了大大小小的“任务”,在妈妈看来,这是应尽的义务。因为好心的妈妈疼爱孩子,怕孩子失败,因此一味地取代,结果让孩子失去了许多尝试的机会,反而增长了依赖性。妈妈过度给予帮忙,时间长了孩子会失去做事的信心,每当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就会自卑,长此以往,孩子永远也不会自立。

兰兰刚满3岁的时候,看到了笔,就拿起来在纸上画了许多歪歪扭扭的线条,有时连书上也画满了,衣服上也出现了道道。妈妈并未因此而训斥她,还特意拿来许多纸让孩子画,还试着教孩子画圈圈、方块、三角等。孩子有了兴趣,妈妈因势利导又送她到少年宫学画。孩子大胆地尝试,失败与成功互相交织,从中获得了两者的平衡。

当然,给孩子尝试机会需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兴趣爱好,使他们得到充分的体验。

一般3岁的幼儿,最有兴趣的是扣钮扣和折叠自己脱下的衣服。如有条件,父母最好给孩于准备属于他自己的衣柜,让孩子折叠并整理自己的衣服,还可准备各式各样的带钮扣、拉链的衣服,让孩子练习。

4岁的幼儿,让他们在具有穿衣服的能力基础上逐步尝试系鞋带。父母可以将一条布带拴在椅子的扶手上让孩子练习打结。五六岁的幼儿应更多地尝试料理自己的事情,如洗小手绢、袜子,并协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扫地、擦桌子等,还可以让孩子学习缝钮扣。

总之,给孩子尝试的机会,有利于孩子自立能力的增强。有了这个条件,孩子就能大胆地迈出人生第一步,尽管摔倒过,也会勇敢地爬起来。

EQ靠“慢养”不宜“快教”


一位网友问我,美国是否有专门锻炼“EQ”的机构。我的回答是:“有!”但那不是一个专门强化EQ的学校,而是几乎美国的学校都把情商教育融入每天的教学和校园生活中去了。而更应引起注意的是比学校更大的“情商教育”基地——“家庭”。美国心理协会终生成就奖获得者丹尼尔·戈尔曼在其所著的《EQ》一书中清楚地指出:“家庭是培养EQ的第一所学校,有高EQ的父母,才有高EQ的小孩。”

EQ靠“慢养”不宜“快教”

父母是孩子“EQ”基因的慢养者

EQ指的是一个人的情绪智力(EmotionalQuotient/Intelligence)。简单来说,EQ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数。它不同于IQ受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EQ的高低主要还是靠后天的培养。丹尼尔·戈尔曼发现每个人对情绪的认知和处理情感的能力大部分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如果妈妈生气时会乱摔东西,那宝宝看样学样,也会用极端的方式发泄不满;如果妈妈独立孤僻,不愿与人合作,那宝宝将来很有可能也会“与世隔绝”。

虽然EQ不受父母DNA影响,但父母自身的情绪控制是宝宝EQ雏形最直接的导火索。而朝夕相处的行为引导,又是孩子奠定自身EQ最主要的指征。

四步慢养法植入宝宝EQ的“种子”

研究指出,EQ最早在0岁时就开始出现,进而在整个童年期逐渐形成,然后建立起我们已有的情商观念。孩子脑部的发展在0-5岁时是一生最快速的,特别在情感能力的学习方面。

1.建立安全信任感

0-l岁,此阶段父母应经常与宝宝一起做各种游戏,教宝宝说简单的话,尽量满足宝宝急于探索世界的要求。此时,父母除了在生活上悉心照料宝宝之外,更需要在心理上、精神上安抚和关爱宝宝,让他在懵懂中建立起对这个世界最初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建树平衡的个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化并固定好情绪

2岁开始出现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开始分辨“你的东西”和“我的东西”,并拒绝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容易兴奋,易怒。他开始会细分情绪,如开心时会大笑,而看见了妈妈会微笑。在此阶段里,父母应帮助宝宝强化和固定好情绪,疏导不良情绪。

3.提供感受丰富情感的机会

3岁已经学会用哭以外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要求,他会采用行动和语言来表达他内心的感受和兴趣爱好。例如,宝宝尖声大叫,说明他很不高兴;而有打人举动,则是心情已经很恶劣了。看见爸爸妈妈吵架,他们会在一旁哭;见母亲情绪不好,也会安慰妈妈说“妈妈,笑笑”。此时,父母最重要的是要为孩子提供感受各种情感的机会,还要善于把孩子丰富且敏锐的情感引向好的方向,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其健康发展。

4.建立快乐的人际互动

4-5岁的宝宝有了社会性的发展: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如果父母对孩子不够关爱,会造成孩子的情感饥饿;如果孩子害怕老师,可能会对以后的上学产生情绪障碍;如果处理不好与别的小朋友之间的关系,那么孩子可能养成孤僻的性格。所以,父母不但要注意与孩子间的亲子感情,同时也要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或在同伴面前的表现。

情商靠“慢养”而不是“快教”


一位网友在AskJane中问我,美国是否有专门锻炼“EQ”的机构。我的回答是:“有!”但那不是一个专门强化EQ的学校,而是几乎美国的学校都把情商教育融入每天的教学和校园生活中去了。而更应引起注意的是比学校更大的“情商教育”基地是“家庭”。美国心理协会终生成就奖获得者丹尼尔?戈尔曼在其所著的《EQ》一书中清楚地指出:“家庭是培养EQ的第一所学校,有高EQ的父母,才有高EQ的小孩。”

父母是孩子“EQ”基因的慢养者

EQ指的是一个人的情绪智力(EmotionalQuotient/Intelligence)。简单的来说,EQ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数。它不同于IQ受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EQ的高低主要还是靠后天的培养。丹尼尔?戈尔曼发现每个人对情绪的认知和处理情感的能力大部分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如果妈妈生气时会乱摔东西,那宝宝看样学样,也会用极端的方式发泄不满;如果妈妈独立孤僻,不愿与人合作,那宝宝将来很有可能也会“与世隔绝”。

虽然,EQ不受父母DNA影响,但父母自身的情绪控制是宝宝EQ雏形最直接的导火索。而朝夕相处的行为引导,又是孩子奠定自身EQ最主要的指症。

四步慢养法植入宝宝EQ的“种子”

研究指出,EQ最早在0岁时就开始形成,进而在整个童年期逐渐形成,然后建立起我们已有的情商观念。孩子脑部的发展在0-5岁时是一生最快速的,特别在情感能力的学习方面。

1、建立安全信任感

0-l岁,此阶段父母应经常与宝宝一起做各种游戏,教宝宝说简单的话,尽量满足宝宝急于探索世界的要求。此时,父母除了在生活上悉心照料宝宝之外,更需要在心理上、精神上安抚和关爱宝宝,让他在懵懂中建立起对这个世界的最初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建树平衡的个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化并固定好情绪

2岁开始出现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开始分辨“你的东西”和“我的东西”,并拒绝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容易兴奋,易怒。他开始会细分情绪,如开心时会大笑,而看见了妈妈会微笑。在此阶段里,父母应帮助宝宝强化和固定好情绪,疏导不良情绪。

3、提供感受丰富情感的机会

3岁已经学会用哭以外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要求。他会采用行动和语言来表达他内心的感受和兴趣爱好。例如,宝宝尖声大叫,说明他很不高兴;而有打人举动,则是心情已经很恶劣了。看见爸爸妈妈吵架,他们会在一旁哭;见母亲情绪不好,也会安慰妈妈说“妈妈,笑笑。”此时,最重要的父母要为孩子提供感受各种情感的机会,还要善于把孩子丰富且敏锐的情感引向好的方向,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其健康发展。

4、建立快乐的人际互动

4—5岁的宝宝有了社会性的发展: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如果父母对孩子不够关爱,会造成孩子的情感饥饿;如果孩子害怕老师,可能会对以后的上学产生情绪障碍;如果处理不好与别的小朋友之间的关系,那么孩子可能养成孤僻的性格。所以,父母不但要注意与孩子间的亲子感情,同时也要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或在同伴面前的表现。

如何让孩子自己学会保护自己?


前言: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尽可能避免意外伤害,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也不是定时定点的课程,它的学习和养成都需要父母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危险可能存在的角落,然后在第一时间告诉孩子它的“藏身地”,教会他如何避之、远之甚至消灭之。

告诉孩子哪些是危险行为

我女儿两岁半上幼儿园,虽然年龄小,但适应得挺快,让我觉得很省心。可是,刚入园两个月,我就被老师“请”到了办公室,因为我家小妞在玩滑梯时把小朋友从滑梯上推了下去。虽然那位小朋友没事,但老师反复提醒我要教给孩子一些安全常识,让孩子和小朋友相处时,知道哪些行为是危险的,不能做的。

妞妞妈的建议:

勤给宝宝剪指甲,以防宝宝不小心抓伤小朋友的脸。告诉宝宝不能咬、抓、打小朋友。如果别人打自己,要及时告诉老师。

教孩子还手实际很危险,因为你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孩子,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更厉害地打你的孩子。

告诉宝宝,大家一起玩游戏或滑梯等大型玩具时,要排队,不要推前面的小朋友,也不要让小朋友推自己。

专家提示:

幼儿园老师不可能像家长那样一对一地看孩子,所以,妈妈和宝宝都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而且孩子年龄小,不知道一些无意识的行为会对小朋友造成伤害,所以妈妈要教给孩子哪些行为是危险的,不能做。

教给孩子事故应急措施

我儿子上的是高校附属幼儿园,有时候老师会带着孩子去大学里玩一会儿。

一次,我发现儿子下嘴唇有点肿,并有好大一块淤血,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是在大学校园里的小花园摔的。

我问他,老师知道吗?他说不知道。我猜,他大概是自由活动的时候摔的。我告诉他:“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告诉老师,让老师帮你。” ——— 丁丁妈

丁丁妈的建议:

告诉宝宝手里拿着东西,特别是长的、硬的东西时,不要跑。

让宝宝知道,摔倒的时候尽量用手撑地,或前扑,而不是后仰。

告诉宝宝,如果游戏的时候摔倒了,要马上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处理。

幼儿园组织外出时,叮嘱宝宝一定不能离开集体,有事要告诉老师。

教宝宝说清自己的姓名,家长的姓名,以及家庭电话和住址。

专家提示:

即使你事前已经对宝宝普及了安全常识,仍要防患于未然:集体外出时,给宝宝口袋里放上一张小纸条,上面写上你们的联系方式,以防万一宝宝走失时,别人能尽快与你们取得联系。

让孩子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壮壮有一天从幼儿园回来时,我发现他说话有鼻音,看他的样子又不像感冒,就没在意。可到了晚上,他因为鼻子不通气,睡得很不踏实。

我起来仔细察看他的鼻子,好像里面有东西堵着,我问他白天有没有往鼻子里塞东西。他才告诉我,吃饭时,他要给小朋友“变魔术”,把一小块馒头塞进了鼻子里…… ——— 壮壮妈

壮壮妈的建议:

告诉宝宝,不要把小玩具或豆子等物品放进自己或小朋友的嘴里、鼻子里和耳朵里,否则会很危险。

不要让宝宝做容易出意外的举动,如爬窗台、扒窗户、从楼梯扶手往下滑等。

告诉宝宝推门要推门边,不推玻璃,也不要把手放在门缝里。

专家提示:

把小零件、小食物塞进自己或小朋友的鼻子、耳朵里,做些有“挑战”性的事情,在孩子看来,都是很好玩的事情,他并不知道这样做有危险。让孩子关注这些细节,可以让他更安全。

本网站小编总结:你一个人在家时,忽然有人敲响了大门。你走到门口透过门镜一看,敲门的人你并不认识,这时你该怎么办?

尊重孩子的内在节奏


什么事情都有其自身的节奏。弹琴、唱歌、恋爱、莫不如此。一个人的自我建构,也不例外。

对于这一点,很多孩子都给我留下印象。比如源和乖,尽管年龄还小,但他们是有自己一套的类型。尤其是本源更为典型。在我眼里,源很明显是从内心而不是外在环境获取能量的人,他对待外界是积极而开放的,但是他的认知方式特点是:只有他想清楚了,才能放开去做,故而会出现慢一拍的清况。这就是他的节奏,我们不能期望他即时即事的反应速度;在他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应对一个问题时,我们最好闭口等待;在他正在消化我们提出的要求的时候,我们避免唠叨和催促。

生活的锻炼、年龄的增长,会帮助他更快地对很多事情作出判断,但是他会是一个永远力图做“正确的事”的人,只有想清楚了才能放开做,这种认知风格和节奏是会恒定存在的。

还有就是颀。颀的世界里,幻想和现实是界限模糊且交织并行的,它需要走很长的路才能确定一条自己和这个世界恰当的连接方式。刻板的要求和不耐烦地打断,对于他稚嫩的心芽是灾难性的,却又是最常见的。幸好颀颀妈妈对教育的理解以及人生的积淀已能恰当应对,如果颀不是颀妈的孩子,我会替他暗暗涅一把汗。

理解孩子内在自我的节奏,很多事情就好说多了。如果我们没有这个意识,如果我们只是任凭自己的主观期望,如果我们无法摆脱从众心,我们就很容易打破孩子内在的节奏,如果程度很重,就会造成孩子内心的紊乱,再严重就是心理疾病。

教育“education”来自于拉丁语“educare”,“educare”字面意思是“带出来”以及“带领到”。换句话说,教育就是把孩子本有的东西引出来并使之成长和展现他应有的面目,而不是说把我们想给的东西塞到孩子心里,使之成长和展现我们期望的样子。

如果我们确认自己想帮孩子成为他更好的自己,而不是要求孩子符合我们的心意;那么,发觉并尊重孩子的内在节奏,就是一件必要到基本的事情。

孟迁:劳动部高级育婴师资培训师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懒妈妈”的三大育儿法宝


今年5岁的瞳瞳,是个“强悍”的小姑娘。她敢一脚踩住让妈妈大呼小叫的蟑螂,能跟大人们徒步从福州宝龙城市广场走到中洲岛而不喊一声“累”;外出郊游她还会帮妈妈背包、抱衣服;野炊时她会把大人们晾在一边,一个人忙着捡柴、扇火……

但凡跟瞳瞳一起出去玩过的妈妈们,都会羡慕又好奇地问瞳瞳妈,“你家的丫头咋就这么强悍呢?”既是妈妈又是幼师的瞳瞳妈,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上,当然有毋庸置疑的“职业优势”。但这个帅气的辣妈却说,在对瞳瞳的教育上,她可是个“懒妈妈”。

“懒妈妈”育儿法宝1

跟孩子“撒娇”

因为工作的关系,瞳瞳妈一天到晚在幼儿园里围着一大群孩子转,回到家后,已经筋疲力尽,没有精力再去研究怎么教育孩子。所以,瞳瞳妈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在女儿面前“撒娇”,便是瞳瞳妈的一大“高招”。瞳瞳妈觉得,向女儿撒娇,是她当妈妈最幸福的时刻,“既能自己偷一会儿懒,又能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有一次,累了一天的瞳瞳妈回到家。一进门,这个“懒妈妈”就倒在了沙发上,对女儿喊道:“瞳瞳,妈妈今天好辛苦啊,快累死了!”

瞳瞳听到妈妈带着哭腔的呼唤,便从一堆玩具里抽出身来,懂事地提着拖鞋走到沙发边。“妈妈,你累了先把鞋换了,让我来给你捶捶背吧!”

“哎哟,妈妈累得腰都弯不了。”妈妈赖在沙发里,冲瞳瞳做可怜状。歪着头,盯着妈妈的脸看了几秒钟后,瞳瞳挽起衣袖:“那好吧,我来帮你换鞋,你不要乱动了。”说罢,小丫头便搬来小凳子坐在妈妈的脚边,使劲帮妈妈脱长靴了。

瞳瞳妈认为,她向女儿“撒娇”的行为,既培养了瞳瞳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也让她获得了一种“我也能照顾妈妈”的成就感。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小大人”的味道。

“懒妈妈”育儿法宝2

自己不敢做的事让孩子去做

瞳瞳妈培养孩子还有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指导思想”——自己不敢做的事,都指使瞳瞳去干。

一次郊游时,一群妈妈和孩子从地瓜地出来,经过一条小溪时,大家都在溪里清洗手上的泥巴。一个小朋友发现了溪里一块岩石上的粉红动物卵,吓得大伙都尖叫着跑开了。一位妈妈吓得耸着肩膀问瞳瞳妈:“那到底是啥东西啊?”

被吓倒后,跑得最远的瞳瞳妈,居然冲女儿喊:“瞳瞳啊,那是啥东西,你把它拿起来看看!”当即,所有的妈妈都被瞳瞳妈这句话给“雷”到了。

可瞳瞳妈说,她这么做其实有自己的想法。

“我怕的东西,不能让女儿再害怕。我指使她去做的那些事,也是我明知不会有危险的事,但我不希望孩子因为我怕,她也就跟着怕。”因为有了这个“指导思想”,瞳瞳妈会故意在一些公共场合里,让女儿“练胆”。在瞳瞳妈看来,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女儿的“英雄主义”情节。尤其在人多的场合下,这种方式更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懒妈妈”育儿法宝3

有双让孩子崇拜的巧手

学会放手、把孩子当朋友、甚至给孩子机会来“保护”大人,这是瞳瞳妈培养出“强悍”瞳瞳的心得。不过,光这两招还是不够的。瞳瞳妈认为,要做这样一个“强悍”丫头的妈妈,还必须有点本事,让孩子向自己“诚服”。

而瞳瞳妈就有这么一项本事——用瓜子壳作画,让瞳瞳崇拜不已。

“我其实挺喜欢花心思跟她一起玩,一起做游戏或者手工活。”瞳瞳妈说,她经常捣鼓一些手工活来与瞳瞳一起动手,在这种亲子互动中,向孩子展示妈妈的魅力和能干,增强孩子对自己的崇拜感。

拿出最近刚与孩子一起动手做的“瓜子壳画”,瞳瞳妈很得意,她告诉记者,自己跟瞳瞳一起完成这幅画后,瞳瞳对她崇拜得不得了。“我让她帮我一粒粒地选瓜子壳,指导她怎么去剪,怎么去贴,等我们一起摆出造型时,她就欢呼起来了!”有好几天瞳瞳在其他小朋友面前都会特骄傲地说:“我妈妈会用瓜子壳作画!”

宝宝择园六大攻略


宝宝渐渐长大,父母除了要照顾好宝宝,也该提前为宝宝选择一所合适的幼儿园。当然,选择幼儿园除了要考虑路程的问题,此外还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一所适合孩子的幼儿园能够促进宝宝健康成长,家长不要觉得贵就是好,关键是要有适合孩子的人际环境和校园氛围。

如何在如雨后春笋般繁多的幼儿园中挑选出一所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以下的建议可供参考:

校园及交通安全是第一位。

前两年频发的校车交通事故应该给广大父母提了醒,孩子的安全问题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幼儿园不能保证孩子在园的安全问题,那么这所幼儿园不念也罢。这主要是指幼儿园大小不是问题,管理必须井然有序,除了能保证孩子日常的教育事项外,必要的安全管理和应急措施也要有。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在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先进科技带给教育的影响也不可小视。且不论各个幼儿园具体教学课程是否一样,基础的硬件设施必须配备齐全。父母要教育孩子从小就懂得利用工具的有利条件。麻雀虽小,但是五脏还需完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给孩子找个伴,自己也放心。

如果有可能,尽量在自家周边给孩子找一个可以共同学习和玩乐的同学。上下学孩子有个伴,此外平时所学也有可以互相监督和练习的对象。这样既可以帮助孩子学习,也可以丰富孩子的活动圈,不至于孩子没有玩伴,长期学校和家两点一线。

双管齐下要注重一致性。

有些家长会发现,对待同一问题,如果家长和老师所说有冲突,那么孩子很有可能会感到迷惘。例如老师会用糖果来鼓励孩子,而家长是反对孩子吃糖的,这时孩子就会出现选择困难。如果长期不注意这些细节,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学校的本质仍然帮助孩子学好。

现在有些幼儿园通过兴趣班的借口收取各种费用,孩子不仅没有培养出兴趣,反而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最终耽误学习。对此,专家呼吁,学校的本质还是以学习为主,学校要尽量为孩子营造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为孩子升学做准备。

老师好不好,有时很关键。

老师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大,甚至是决定性的。老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对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起着重要作用。一位好的老师会引导孩子爱上学习,并且与同学建立友好的关系,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一位坏老师就有可能给一群孩子带来极坏的影响。

以上的几个因素只是给父母的一些建议,至于在选择幼儿园还需考虑什么,这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父母在择园问题上可要慎重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