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才艺培养

2021-04-04 孩子才艺培养 光感胎教 幼儿能力培养

培养孩子的节奏感。

母亲在指导小真练习走步和左右腿交替地跳着走。

“看,你的手和脚动作又一顺了吧。”

“不行,不行,手和脚必须轮流交替着动作。”

“……”

“勉勉强强地算会走啦。下边练习左右腿交替地跳着走。”

“……”

“不对,不对,每条腿跳两次。”

“……”

“真奇怪,你的动作怎么这样笨呢?”

“……”

“再有节奏一点!”

“……”

“总有点怪,到底是哪儿不对劲儿呢?”

儿童的心理分析:

小真在母亲的指导下,心里一点乐趣也没有。跳错了挨批、挨说、挨骂、所以她半点进步也没有。目前,小真的心情非常紧张。她小心翼翼地力求不要跳错,却总是跳错。

此外,小真还有一肚子的不满情绪,因为学习跳着走枯燥得很,一点意思也没有。她心里充满了疑问,不明白为什么非学跳不可,一心一意只盼望着时间过得快一点,快结束。

尽管她很想按照母亲的指示去做,可是越努力去做,越不灵活,越跳不好。总是那么不流畅,缺乏节奏感,真是急死人了。

妈妈的高招:

这位母亲的指导方法错在什么地方呢?最大的错误在于,“解说”太多。只想用语言和大道理来教孩子,是无法使孩子做出有节奏的动作来的。

第二个错误,是斥责和埋怨多,纠正也太多。这样一来,小真心里也不痛快,越发走不好了。特别是母亲过分认真,使孩子感到紧张,妨碍了孩子的节奏感和身心的协调关系。

最有效的指导方法是,妈妈高高兴兴地边解说边做给孩子看。孩子在欣赏之中,不知不觉地就学会了流畅而不停顿的节奏和手脚动作的配合要领。也就是要使孩子领会连续协调而有节奏的运动。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为了婴幼儿智利的开发,许多父母都会给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教。给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技能。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

《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要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情感教育、感官教育和社会性发展、智力发展、动手能力的发展,所以,我选择能够促进人的身体健康的音乐教育作为研究课题。

主要对幼儿进行音乐节奏感方面的培养。音乐是听觉艺术,我首先开展各种听觉训练,让幼儿用耳朵去听、去感知。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幼儿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如钟表,滴答滴答;上楼时,嗵嗵嗵嗵,以及小朋友、老人、中青年人各种不同的走路节奏。

感知完节奏,我就让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并随之教给幼儿认识二拍、四拍、三拍,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告诉他们这是几拍,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听或者一边拍手一边唱。这些都是幼儿在有音乐伴奏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这种表现自如、灵活、不用老师教,只是引导就行了。小马跑、乌龟爬、刮风、下雨、开火车、飞机飞、骑自行车、划船等都让幼儿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表现。让幼儿认识二拍时,可以让他们听《进行曲》,威武雄壮、整齐有力。认知四拍时,就让他们听一些较舒缓的曲子,如《雪花飘》、《小燕子》等。认知三拍时,就放一些圆舞曲让幼儿来表现。

除了用身体表现,我还让幼儿充分利用打击乐器,先让他们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并判断这些音是清脆还是浑厚、是长音还是短音,然后让幼儿自己给小乐曲配上伴奏,练习合奏。

以上这些内容孩子们都熟练到一定程度后,我又让幼儿自己试着创编节奏。除了这些教育培养外,我还把对幼儿的音乐素质练习穿插在一天的生活中,如早上欣赏优美的乐曲,不仅陶冶了情操,还能提神,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迎接新一天的到来。早上喝完水和课间休息时,放一段轻松活泼的童谣,让幼儿随之做优美的律动,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了动作。久而久之,孩子们无论是在对音乐的喜爱上,还是在音乐节奏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如在音乐教育活动《到全国各地去旅行》中,孩子们一会儿骑上小车去游览天安门,一会儿在草原上快马加鞭,一会儿又在长城上挥汗如雨。在《看大海》中,孩子们一会儿划船学习海军,一会儿又下网捕鱼。在《冬天》中,孩子们一会儿是狂风怒吼,一会儿是雪花纷飞,一会儿是热火朝天地堆雪人,一会儿又抒情地载歌载舞。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用耳朵去听音乐,而且用身体去表现音乐,从而提高孩子的音乐节奏感。

培养孩子的乐感


我们常看到,当播放一曲美妙动听、活泼愉快的音乐时,孩子们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摇头晃脑。他们不仅能感受到音的高低、长短,还能体验到音乐所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这些孩子对音乐有较强的感受力。有的孩子却反应比较迟钝,他们不能掌握乐曲的旋律与节奏,情绪上也没有什么变化。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而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则是孩子学习音乐、提高音乐修养的基础和前提。

怎样培养孩子的乐感呢?乐感的培养不是三天二日之功,需要长时期的积累,要靠平时的潜移默化。

1、发展孩子的听觉能力。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培养孩子的乐感,听觉是关键。家长应为孩子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音乐艺术环境,给孩子精心选择一段乐曲(不是流行曲),每天早、中、晚播放三次,而且至少应持续五个月欣赏同一乐曲,也就是说乐曲大约要被欣赏四百五十次,这样才能使孩子真正受到熏陶。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选择莫扎特、舒伯特等名作曲家的曲子。

2、培养孩子对节奏的感受力。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奏就在我们生活之中,这就要靠家长去引导孩子感受它。例如孩子们喜欢的一首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这里就有一定的节奏。

3、培养孩子对歌曲和乐曲的能力。孩子年龄小,对一些复杂的情感不能理解,但对他们能感受诸如欢快的情绪,安静的气氛等。他们学唱了这样的歌曲或听到这样的音乐,经过家中发,都能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感情。教孩子学唱和谐、明快,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歌,对孩子理解音乐情绪有一定的帮助。如《一分钱》、《学做解放军》、《爱护小树苗》等,随着那和谐、明快、动听的旋律直接渗入孩子的心扉,他们的情绪不知不觉地受到鼓舞。

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好像大人做一切都是应该的,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方法培养孩子感恩的心理呢?

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该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教育女儿的一些方法可能可以为大家提供借鉴:

一、适当地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给女儿做,让她体会劳动的艰辛,在艰辛中感恩父母的辛劳。

二、逢年过节和女儿一起打电话给家乡的爷爷、奶奶,传去美好的祝愿。也告诉女儿妈妈已经寄了一些钱给爷爷、奶奶。

三、教师节提醒女儿给老师写感谢信,感谢老师对自己的辛勤培育。

四、带女儿回家乡给爷爷、奶奶庆祝生日。

去年暑假,我带女儿去香港旅游时,乘坐地铁经常很拥挤,找不到座位要站着。在这情况下,女儿有几次都是得到了一个座位却让给我座,宁愿自己站着。这对于旅游中跑了一天,脚酸背痛的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呀!

家庭教育是快乐的,也是艰辛的,贵在坚持,贵在同心。

3妙招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在早期教育中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3妙招培养孩子的幽默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儿子非常羡幕那些说话风趣、幽默的小朋友。觉得他们特有人缘,走到哪儿都能带来一串笑声。他觉得自己缺乏这种幽默细胞,为此很苦恼。”家长王女士向记者问道。现代家庭开始越来越重视孩子幽默感的培养,那么到底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呢?

早教专家于春林表示,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在社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讨厌冷漠、讨厌忧伤,但决不会讨厌一个人所带来的欢笑。而具有幽默感的孩子通常很乐观,在生活中不断地制造欢笑,让周围的人感到轻松愉快,自己也会富有成就感和自信。因此具有幽默感的孩子,也较容易获得友谊,孩子的身心也随之得到更和谐的发展。据悉,在国外,许多父母在婴儿刚刚出世才6周时便开始了他们独特的“早期幽默感训练”。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父母故意抱着孩子作“下坠”动作时,一些孩子在体味下落感的同时,还会无师自通地意识到是大人在跟自己闹着玩,小脸可能会漾起笑容。

广州某早教机构老师陈冰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具有幽默感。“幽默感30%来自天生的性格,更多的则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我觉得,家长在生活中要帮助孩子发现幽默,创造幽默,利用幽默。”陈冰表示,以下3个方法可以帮助培养的幽默感:

1.用亲子游戏来让生活充满笑声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多跟孩子玩一些有趣的亲子游戏,如躲猫猫、挂苹果,让孩子在游戏中充满开心的笑声。常给孩子听一些轻松幽默的小故事或相声小品,比如“两人三足”、“袋鼠跳”等,不仅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增强亲子感情,而且游戏夸张有趣的肢体动作妙趣横生的失误环节肯定让你和孩子忍俊不禁,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产生幽默感。

2.在生活中营造轻松的气氛

当他学步摔倒、不小心碰到头时,或做错事情精神沮丧时,可以做个鬼脸,表示没关系;此时他往往会被大人扮的鬼脸逗得破涕为笑。如孩子哭闹时,父母除了常用的一些安慰手段外,也可以安抚她:“宝宝,你瞧你哭得像小花猫,鼻涕流得像瀑布,多难看啊!”这种诙谐的语言,比起单调的哄逗,不仅使孩子破涕为笑,而且还可以使孩子学会幽默的语言技巧。

3.用言语的幽默来引导他

父母平时可以多给孩子讲讲幽默故事,机智故事,脑筋急转弯等,训练孩子思维的敏捷性,丰富儿童的词汇。家长可引导孩子们编幽默故事,改编电影、电视剧的情节或添加令人捧腹的结局,来激发孩子的幽默感。

孩子才艺培养相关推荐